朝三暮四的猴子

时间:2023-05-06 13:20:50 赛赛 心理健康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朝三暮四的猴子

  朝三暮四原指欺骗人,后用来比喻常常变卦,反复无常。这则成语在句子中可作谓语、定语、状语,多用于书面语,含贬义。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朝三暮四的猴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猴子经常忘了自己是猴子

  我有个朋友叫阿洛,他大学毕业后,在公家机关任约聘工作。他家境小康,平日住在家里,不到三万的月收入,无须供养父母,也没有租房压力,父母还不时提供零用金。

  阿洛存了一笔钱,计划买车。买车的理由,主要是为了平时可以接送女朋友,周末假期有空可以载她出去玩。以他的年纪和经济能力,谈买房子太遥远,买车虽然要负担五十万左右的车贷,可增进生活乐趣,尤其是和女友之间的两人世界,买车似乎是个最有效益的决定。

  对于自己的想法,阿洛在朋友间遭遇两个声音,一派人鼓励他买,早买早享受;另一派人认为他应该要趁工作初期多存点钱,为未来发展做充分计划。他没办法下决定,于是来询问我的意见。

  我跟阿洛说了朝三暮四的故事,接着问他怎么看待故事里的猴子。阿洛刚开始觉得我怎么问他这么愚蠢的问题,朝三暮四的故事谁都知道,谁都懂当中的道理。但他基于对朋友的尊重,耐着性子回答:那些猴子很笨,早上三颗、晚上四颗,还是早上四颗、晚上三颗,根本没有差别。

  我接着说:之前地方政府的财政窘迫,我还听过某个地方政府给约聘的薪水延搁半年,一次发放六个月。你有印象吗?

  有啊!最近苗栗就是如此。

  那么,有天你的主管告诉你,因为县府财政捉襟见肘,因此我们打算调整薪水发放的方式,共有两个方案:方案一、前半年每个月发放百分之五十,等半年后中央分配款下来,再把剩下的百分之五十一口气补上。方案二、前三个月按照原订办法发放薪水,但无法肯定三个月后仍有薪水,但我们会持续跟中央争取。你会同意方案一吗?

  这……很难说,谁知道半年之后情况会怎么样。

  如果我们现在把猴子换成你,然后把里头养猴子的老人换成政府。你还会认为猴子笨吗?

  阿洛当下露出震惊的表情,然后陷入沉思。

  朝三暮四里的猴子到底是谁?

  朝三暮四这个成语,对一般人都不陌生。养猴的老人(狙公)和他养的猴子(狙)感情甚笃,为了提供猴子充分的饮食,甚至不惜削减用于家人的餐费。后来家庭情况实在坚持不下去,老人便和猴子商量,要减少喂养他们的食物。老人起初说的方案是早上给猴子三颗橡实,傍晚给四颗。猴子听了很生气,于是老人改成早上给四颗橡实,傍晚给三颗。猴子这才开心的接受。

  这个成语原意指的是外在世界有时并没有具体的改变,但随着人自己内心的心态变化,才致使我们对外在环境有了喜怒哀乐等不同的情绪反应。还有人拿这个成语形容那些不明究理,只看表面就轻易上当受骗的人。或是用来讽刺那些只顾当下享乐,见识狭隘,缺乏长远目光的人。

  然而,《列子》中朝三暮四一文还有下半部,这一部份的论述,我发现经常被人们忽略:

  众狙皆伏而喜。物之以能鄙相笼,皆犹此也。圣人以智笼群愚,亦犹狙公之以智笼众狙也。若实不亏,使其喜怒哉!

  原来列子把养猴的老人比喻为圣人,猴子比喻为愚民。圣人以其智慧管理愚民,通过采取各种手段满足愚民肤浅的需求,乍看愚民为自己争取到更多好处,实则圣人所掌握的利益与权力,以及内心想要达到的具体目的,并没有因为表面上的让步有丝毫减损。

  从后面列子的评论来看,人们的决定受到许多心理因素的影响,有时候我们做得决定貌似理性,实则都被当下满意与否的感受所左右。

  信任感的丧失

  古老的故事,反应古老的环境。当这些故事用于现代,我们需要考虑现代环境,提出不同的解读,才不会限制我们对故事做出更多符合环境的省思。

  我们的生活貌似自由,却在无形中不断的受到各种操控,影响我们做决定的能力。这就是心理学探讨的众多现代性(psychological modernism)危机之一,Thomas Moore指出造成心理问题的原因,很可能是缺乏健全的价值意识。我们身处的时代,我们通过网络和通信软件获得大量的信息,在数量上超越前人,但我们的价值观却不一定健全。

  这是因为,信息数量无法等同于智慧,智慧通过内省获得,必须经过个体内在转换。

  有时信息爆量带来的,反而是一种信任感的丧失。信息更多,理当理性有更多的参考依据,但我们却无法做出正确的决定,这个矛盾在于我们对信息提供者的信任感日渐丧失。

  好比股市投资人面对众多信息,但这些信息可能来自少数人的操弄,背后有着错综复杂的秘而不宣的机密。据说,每年初股市专家做的股票涨跌预测,和年初让猴子射飞镖选出来的上涨股票,两者年末验证结果的准确率差不多。

  人们信任银行与专业信托机构,所以将自己辛苦赚的钱放在银行里头,让银行担保资产不被瞬息万变的环境无声无息的吞噬。但历史上如美国次贷风暴,或近期欧元区希腊等国已经引爆和即将引爆的金融危机,把钱交给银行等机构似乎不再保险,就连政府也不是一个终身可以信任的组织。

  这时候,选择暮四朝三,比起朝三暮四更能避免未来存在的风险,如此看来,猴子非但不笨,还很聪明。换言之,很有可能猴子根本不信任老人,或者从老人提供的选项中,反映了猴子内心的不安。

  阿洛难以选择的关键因素不在于两个方案好或不好,他根本没有选择,因为提供选择的对象不足以让他信任。那他究竟应该怎么办呢?

  成人的棉花糖

  我们可以再重新解读六零至七零年代,美国史丹佛大学有名的棉花糖实验。心理学家给孩子棉花糖,告诉他们只要独处时等待十五分钟,不吃棉花糖,之后就会多给他们一颗棉花糖。经过长期追踪,心理学家发现那些能够忍住当下吃棉花糖欲望的孩子,日后的成就比较大。

  针对幼童的棉花糖实验,乍看让延迟满足成为一种成功的必要德性,其实当中存在一个盲点。然而,做心理学实验的幼童对于执行实验的大人有信任感,他们当下只是简单的处理自己的内在的欲望,尚无法意识到大人可能失信的潜在风险。

  现实生活中,当个体逐渐成长,我们对于世界与他人的信任感将不断遭受冲击。甚至连自己都不见得能够信赖自己,就像口口声声认为绝对不会偷吃的男人,很可能当棉花糖送上门来,把持道德操守的自信立即被打破。

  朝三暮四,放到现代心理学来说,其实就是一种对于信任感的实验。其核心意义是:银行、伴侣或者任何让你难以做选择的对象,他们能否提供、激起并维持你的信任感。

  如何让人信任你?

  我和阿洛长谈了一下午,内容并非用以帮助他下决定。买车与否,不是阿洛真正困扰的核心议题,而是他今天想为了女朋友买一辆车,那么他想要从这段关系中获得什么。后来,阿洛发现他其实是在建立与女友之间信任的力量。他的女友之前交往的对象有车,几次她隐隐约约谈到自己过去有车接送,或是同事偶尔跟男朋友开车出游等等,让阿洛内心很不安,他想要证明自己值得信赖。

  所以他需要先厘清到底在女友心中,维系两人爱情的重要性是不是一辆车,还是其他价值,进而把力气花在真正能建构两人信任与安定感的事情上。

  为什么有些人提出的保证,别人能够相信?

  为什么有的人愿意跟一个物质条件没那么好的人在一起?

  这不是朝三暮四或暮四朝三的问题,而是你是否能够让人放心的相信,跟你在一起,所有的誓言都会在不远的未来实现。

  如果今天一个男人让伴侣有安全感的基础建立在一辆车上,但他可曾想过,车是随时可以得到,也能失去的东西。

  安全感的建构是让一个人内在真正有所感,而不是让自身被外在事物控制的束缚。

  朝三暮四的猴子故事

  传说,春秋时期的宋国有一个老头子,人们都叫他狙公。狙公喜欢猴子,他在家里养了许多只猴子。随着猴子不断繁殖,数量越来越多,喂食也成了大问题。一天,狙公给猴子喂果子,每只猴子发三个,它们吃完后还吵着要。于是狙公就对它们说:“要等到晚上才有。今后你们早上吃三个,晚上吃四个。”

  猴子听了,非常生气,一个个狂蹦乱跳,咬牙切齿,吵得狙公受不了,他赶紧安抚道:“好了好了,那就改成早上吃四个,晚上吃三个吧。”然后又给每只猴子发了一个果子。猴子们吃着果子,再也不闹,一个个高兴地跳到其他地方玩去了。

  到了第二天傍晚,当每只猴子仅分得三个果子时,猴子们又开始闹。狙公无奈,对猴子说:“好了好了,那就今后下午四个,早上三个。”猴子们这才满意地走了,朝三暮四就成了当地家喻户晓的狙公哄猴子的好办法。

  古人借助猴子与人的互动,形象生动说出了“朝三暮四”的危害性。那些愚弄猴子的骗术,实质是领导者的手段失败,意在谴责那种说话、办事经常变卦、不负责任的人,同时也告诚人们要注重实际,防止被花言巧语所蒙骗。

  与猴子相关的成语有猴子搏矢、沐猴而冠、杀鸡儆猴等。谒后语有猴子戴礼帽——假充文明人、猴子唱戏——想起一出是一出、猴子偷桃——毛手毛脚等。猴子属灵长目类动物,与我们人类同出一目,大脑发达,也有人类的长处和短处。这里再说一个发生在猴子身上的“莫伸手,伸手必被抓”的故事。

  在印度,有一种猴子,聪明,但贪婪。印度人抓住它们的弱点,用木棍制作成盒子,木棍与木棍之间正好让猴子的手能伸进去,而后印度人将猴子爱吃的果子放盒子里。静心地等到猴子的小手伸进盒子里抓住果子时,人再敲锣打鼓地过来。抓住果子的猴子,小手是既然抓住心爱的果子,那里还能放手呢,越抓越紧。但手从盒子中就没有办法抽出来了。这样一来,贪婪的猴子只能是被捉住了。

  “莫伸手,伸手必被抓”,在这类印度聪明的猴子身上活生生地表现了出来。说句笑话,这猴子让所有贪官们在即将伸手,或第一次伸手时,就能想到这只印度的猴子,作用应该会有的吧!从“朝三暮四”到印度贪心的猴子,在人与猴子的互动中,二者都很聪明,但胜利者终究还是人。然而在现实的工作和生活中,人所犯的错误,有时并不比动物少!人与猴子之间没有多远距离。

  朝三暮四的猴子典故

  朝三暮四这个成语出自《庄子·齐物论》。

  宋国有一个人喜欢养猴子,人们叫他做狙公。

  狙公懂得他养的猴子的心思;猴子也理解他的意思。狙公经常缩减家里人的日粮,满足猴子的食欲。不久,家里穷下来了,定要减少猴子的食粮,他怕猴子们不满意,就先和猴子们商议:

  “我侮天早晨给你们三颗节头,晚L再给四颗,够吃了吗?”

  猴子们听说它们的粮食减少了,一齐都趾牙咧嘴地站立了起来,显出很生气的样二子。狙公看见这情形,马引上改日说:

  “我每天早晨给你们四颗芋头,晚卜再给三颗,够吃了吗?”

  猴子们听说早上从三颗芋头变成了四颗,认为是增加了,便一齐爬在地上。表现出很高兴的样子。

  后来人们常用“朝三暮四”来比喻常常变卦、反复无常。

【朝三暮四的猴子】相关文章:

朝三暮四成语故事11-23

朝三暮四成语故事11篇09-17

有关猴子的成语08-10

成语皮鞭下的猴子的故事12-10

猴子的寓言:要跳槽吗?02-19

从猴子跌落测你的财商04-16

关于孙猴子的歇后语05-02

黄山猴子观海导游词08-22

民间故事:猴子戴草帽04-06

猴子的故事给新员工培训的启发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