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培训心得体会

时间:2022-09-07 08:54:34 培训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2022年新高考培训心得体会(精选15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可以记录我们的思想活动。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2022年新高考培训心得体会,欢迎阅读与收藏。

2022年新高考培训心得体会(精选15篇)

  新高考培训心得体会 篇1

  2022年xx月xx日,我校高三地理组教师参加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举办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培训会”。在潘xx老师的带领下详细解读了高中地理新教材的内容结构体系及新高考考试出题方向特点,并从理论与案例两个维度讲解如何上一堂好课。此次培训,让我受益匪浅。对于我今后的教学,无论从思想上,还是具体操作上都有很强的指导意义。现把收获总结如下:

  一、研读教材内容,注重教学难度与相互衔接

  新教材在知识结构体系、编写手法、教学要求、版式设计等方面,与旧教材相比都有不少变化,只有明晰教材特点,才能用好教材。地理必修一在经典自然地理基础上,适当扩充了地理科学科普性内容(地球历史、土壤、植被等),整体设计以气、水、土、地、生五要素为主,旨在认识自然地理要素及自然环境,突出地理实践力及人地协调观的培养。必修二以人文地理为基础,适当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和国家关切的内容,整体设计以基本社会经济活动的空间特点为线索,从人文地理要素的角度出发,重视地理实践力。在实际必修内容教学中,主要让学生了解地理学基础知识,注重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切忌深挖、讲解过度,应把具有难度的知识讲授放在选择性必修部分,做好必修内容与初中地理以及选择性必修内容的衔接。

  选择性必修内容分为自然地理基础、区域发展、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三大模块。《自然地理基础》是对必修一的加深,旨在提高学生认识自然环境的能力与水平,整体设计以自然环境系统及其要素发展、演变过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为线索,以“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过程”为主线,突出圈层之间的联系。《区域发展》是对必修一的拓展,以认识区域地理条件、特征和发展方向为线索,重在学习“发展”而非系统学习区域地理。《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是全新模块,以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的关系为线索,重在学习“安全”而非系统学习资源、环境知识。选择性必修教学要相对增强教学的系统性,注重与必修内容的衔接,着力阐明地理概念及其之间的关系,注意地理思想的渗透,充分挖掘利用教材中蕴含的地理核心素养成分。

  二、合理设计教学,注重地理实践力

  地理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地理实践力是地理学科四大核心素养之一,其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行动意识和行动能力,更好地在真实情境中观察、感悟、理解地理环境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地理情景教学就是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良好途径之一。新课标下,情境教学以“生活中的地理现象”为源泉,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非常适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帮助学生迅速而准确的理解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在“导入”过程中创设情境可以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能自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就像名演员亮相那样,能一下子镇住台脚,抓住观众。要做到巧妙导入新课,教师在教学新课前,针对教学内容及学生实际学情,精心设计生动有趣的语言、幻灯、影像、音乐、图表等,创设或再现与地理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通过对某一特定情境氛围的渲染,以引起学生的好奇,让学生怀着强烈的探究欲望,进入后面主干教学内容和流程的学习。就如培训会上张老师提到的案例,在讲解地形对交通的影响时,截取鸟瞰重庆市山区公路、沿江公路等镜头制成新课导入视频,这样既能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又能与后续讲解自然过渡。

  把切合教材内容的、典型有趣的教学材料和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有机地融合在讲课内容中,使讲授内容对学生有磁铁般的吸引力,就可以创造出一种和谐生动的课堂氛围。值得注意的是材料的选择要精彩,也可以多联系生活实际,而且始终要为课堂服务,讲述时要注意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注重学生读图析图能力的培养。

  地理教学中情境的创设方法很多,包括各种教学活动,如实践类、资料分析类、讨论类等。但教师进行活动设计时,要注意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学情设计,活动形式既要活泼,又要能引起学生深度思考。同时,活动中提出的探究问题也要有研究价值,过于简单的不能充分激发学生求知欲,达不到锻炼学生思维及能力的目的;存在争议或难度太大,可能达不到预期效果,且可能打击学生积极性。

  通过这次培训,能使我们更加深入把握教材的编撰意图、框架结构,更深刻理解教材包含的教育理念,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教学,更好的直面新高考,把握好考题方向。面对新教材、新课程、新高考,我们只有积极努力学习,勇于探索与实践,践行课程改革,才能进一步提升教学能力,稳步提升教学质量。

  新高考培训心得体会 篇2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作为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陪伴者与引路人,如何在“三新”背景下实现教育观念、教学方法的更新与转变以适应新形式、新发展的需要成为广大一线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此次县教育和体育局组织的研修培训活动中,身为“新手教师”的我从专家、同仁的讲座和分享中汲取到了更多更好的教育经验与智慧,这对指导我未来的教育教学实践极具意义。以下是我在此次培训活动中的一些感悟与收获:

  正如学科工作室李登明老师所说的那样,我们历史教师的身份本身就意味着一种责任与担当,必须负责地实践完成历史教育,重点关切“学生应该习得哪些智慧”———他提出要关照学生的“宇宙整体认识、人格养成意识、以史为鉴意识、价值审查意识、批判思考意识和人生责任意识”等等。当然,实现这些目标的前提条件应该是教师自身的“得”与“德”,即扎实的专业素养与独特的人格魅力。这就要求我们要保持着学习的状态,要肯干、能干、敢干、实干,通过阅读、思考和向榜样学习等方式持续不断地学习,竭尽全力去弥补自己的不足,并保持积极乐观地心态,才能“活得快乐而有意义”。

  历史学科教研员廖梅老师提到,当下我县的初中历史教学工作并不乐观,比如专业教师、专职教师及年轻教师所占的比例还相对较低(分别为14.6%、50%、26。4%),加之学校、家长及学生等各个层面对历史学科均不够重视的传统,导致输入到高中学段的学生的知识与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就达不到要求。但是尽管困难多,希望也在:随着近年来中考历史学科试题在结构和思维上向高考试题趋同的探索与尝试,未来我们的生源一定会越来越好。根据廖老师所介绍的情况,以及她对高中历史教师提到的三点期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重视学生基础、重视学法指导),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对自己的教学工作没有达成预期效果的原因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尽管我比较重视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也在学法方面做了一些指导,却忽视了对基础知识的落实——比如及时督促学生完成习题,带领学生一起制作思维导图,以默写等方式来推动学生去记忆基础知识(很多老师都提到了默写和背诵,这是我所欠缺的,以后要重视起来),等等。总之,未来要更注意“分层教学”理念的落实,尽可能因材施教——有时一些看似传统和低效的方法可能对后进生还是比较有帮助的。另外,各位老师都不约而同地强调要重视对高考试题的研究,这也是我以后需要继续加强的地方。

  在新课程和新教材的应对方面,重庆八中的刘钊老师所分享教育教学经验值得我反复学习和研究:一是要钻研和把握课标的要求;二是面对现实,转变观念尊重并深入研究新教材教学;三是对教材进行合理的整合,整合的方式主要包括对每课的内容加以整合、对单元内容加以整合和进行大单元整体学习的设计等;四是引导学生学会自主阅读;五是把热点和能力渗透到每一天的教学中去,而不是简单的最后汇总。

  通过此次培训活动,我对新课程、新高考和新教材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接下来就是在教学工作中的落实。

  历史教育,任重道远;不忘初心,行则将至。

  新高考培训心得体会 篇3

  5天的培训聆听了8位专家精彩的讲座,参与了每天讲座后教研员与专家的交流、研讨、解惑,受益匪浅,我听着、看着、想着……

  一、站在新征途的起点,回首中国高考改革“走过的路”。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从1977到2021年,中国的高考走过了44年,考试内容,形式,录取形式的不断改变都是为了更好的选拔出人才,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专家组成员陈志文《高考改革进展与思考》帮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我国高考改革走过的历程,以及今天中国为什么要进行高考改革、在改革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我们的应对的策略是什么。随着我国经济、科技、社会的发展,我们需要多样化高素质的人才,“一考定终身”不利于培养选拔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不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影响了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高考改革势在必行。唐处长的《高考综合改革初步设想》的报告,让我们再次深入的了解我国高考走过的路以及取得经验和不足,和我省在顶层设计上对高考改革的所做的努力、做法以及取得进展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明确了今后我们工作的目标和方向。也同时阐述了新高考改革目标坚持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坚持有利于促进教育的公平,坚持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全面推动我国教育从外延发展转向内涵发展,从快速普及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二、面向新征途,我们盘点先行者新高考“探索的路”。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们从最初的茫然到今天稳步全面推进,从2省份的试点到今天的全面展开,一路来点点积累总结,不断的反思完善形成今天的立体框架,担任改革试点的省份砥砺前行,在浙江东阳中学卢飞进校长《高考改革下学校教学、管理转变》中,详细介绍了东阳中学应对高考改革采取的具体措施,用数据说明选拔制度的变革以后,学生选科的情况,通过艰苦的探索,东阳中学在解决高考改革校级层面落实中的实操性问题,卢校长从“选择性教育的顶层设计与实操”“基于奠基的现代化育人模式”“聚焦素养的现代化教育平台”“特色发展、描绘现代化学校发展蓝图”等四个方面,介绍了改革先进学校的丰富经验,为我们提供了可借鉴、可操作的改革路径,为陕西省基层各校在2022年新高考实施提供了宝贵的探索借鉴经验。

  继浙江、上海之后,北京、天津、山东和海南担任了第二批试点工作,在北京丰台区教育学院曾拥军院长《新高考、新课程、新课堂》中指出当下在新高考改革中高中教研员的角色和责任,以及他们教研团队在改革过程中如何履行教研员的职责,分享了他们的做法,作为高中教研工作者,我深感肩负的责任重大。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密切关注国家有关高考改革的教育政策方针,仔细研究新课程标准的变化,认真解读学科核心素养,不断促进自身专业发展发挥教研员的示范引领作用。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首都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王尚志教授三个多小时的讲座和互动交流,年近75岁的王教授《课程标准修订的背景、思路和实施建议》让我们这些基层的老师和教研员深刻理解了国家政策制定的初衷和不易,也让我们看到了教育的真正本质和价值。我们现在教育的现状是:用过去的方法教现在的学生做未来的事,因此高考要改革,最重要的是育人方式和观念的转变。

  三、走上新征途,我们思考如何走好“未来的路”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高考改革的号角已吹响,在新高考、新课程、新评价的背景下,我们教研工作者未来的路该怎么走?从西安市教科院解慧明院长《基于高质量发展的育人方式变革》和中国教育学会评价办主任秦建平《教研员如何落实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我们体会到:教研室与教研员在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过程中无疑是一股中坚力量,尤其是在新高考新课程新评价中,各级教研机构和教研人员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新高考背景下的课程体系发生的重大变革,教师素养亟待提升,作为“教师之师”的教研员自然面临着新的挑战,我们责任在肩:第一是对学校在新高考新课程新评价背景下的发展规划,包括学校的理念,有什么样的特色构想,校园文化主旨是什么,等等,作为教研员,要能够进行策划、论述、研究、指导。第二是对学校课程整体的设计。我们国家现在是“三级课程”,怎么把“三级课程”融入到学校当中进行具体实施,教研员同样需要做好策划、论述、研究和指导工作。比如说国家课程,这是国家对课程限定的最基础水平,是一个底线,学校必须做到。作为教研员,需要拥有对整体课程的设计和论证的发言权,不然,解读也解读不清楚。过去,教研员只要对国家课程标准做好传达和解释工作就行了,但是现在不行了,还必须要研究课程标准出台的背景和途径,同时通过自己的研究提高不同层次学校对课程的理解,这是一个二度创作的过程。一个教研员如果没有课程意识,不知道课程是如何建构的,那么他就很难理解课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学校到底应该怎样开展课程。所以,我认为教研员应该是课程和教学的研究员,是理论指导的服务员。第三学校主导的课程设计,校本化的课题设计、论证、实施和成果提炼,在这些方面,教研员也要有发言权。第四在学校的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上,教研员也要进行指导和论证。一所学校,如果校本教研、校本培训的意识不强的话,是没有持续发展力的。在这个方面,一定要细,一定要有一套适合学校发展需求的教研、培训规划,一定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开展教研、培训活动。作为教研员,这个时候就需要你根据不同性质的学校、不同的发展层次,设计出不同的教研、培训主题、内容和形式。第五就是对新中考新高考的考试命题的研究。考试是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这谁也不能否认。但是我们怎样在考试中实现新课程所追求的培养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在命题时,必须聚焦新课程的理念,设计出旨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可持续发展的试题。

  培训虽是短暂的,但感悟至深,在陕西省新高考改革的前沿阵地,教育研究的繁盛之处,我被这些专家们对教育的执着和热情所打动,被他们的专业精神所折服,我们反思着,总结着,则行为重要!

  新高考培训心得体会 篇4

  为贯彻落实xx市教育局关于“三新”培训的相关文件精神,扎实推进我校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工作,为进一步加强教师对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的相关精神的学习,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打造一支素质高、业务精湛的师资队伍,为新高考工作顺利开展进行能力储备。我校认真组织开展了本次“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培训工作。现将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精心筹划部署

  接到教育局通知后,我校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并于xx月xx日,组织召开了“三新”培训工作推进会,会上刘xx副校长带领全体教师学习了本次“三新”培训相关文件精神,传达了培训相关要求。丁伟校长要求全体教师要高度重视本次“三新”培训,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认真学习领会,不断提升自己,为新高考工作不断充电蓄力。会后学校制定了详细的培训工作计划表,每项培训安排专人负责,确保每次培训传达到位、督促到位、落实到位。

  二、领导全程领学

  xx月xx日,我校“三新”培训工作正式启动,由于临近期末,学校各项工作任务较为繁重,但我校全体中层以上领导能够克服诸多困难、率先垂范,保障培训时间,按时到位,认真聆听并及时记录重点学习内容,撰写高质量的培训心得。在领导们的带领下,全体教师以极高的热情参与到本次“三新”培训中来。

  三、教师全员参学

  本次“三新”培训内容非常丰富,包括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修订的主要变化和突破以及学科教学实施策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学科核心素养如何在新教材中落实;区域和学校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的思路、机制和举措等诸多内容。因此,本次培训我校始终秉持面向全体教师的原则,要求教师全员参与培训学习,每次学习结束后,每位教师都要求上交高质量的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进而做到学有所思,学以致用。

  四、组内教师研学

  在当前“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的大背景下,新课程教学理念所呈现出的科学性、先进性以及学习理念、学习方式等的不断变化,促使广大教师必须打破传统教学的围栏,我校一直以来鼓励教师在努实践探索中,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因此,在本次培训中面对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实施指导、学生生涯规划指导等培训主题时,我校采用了同组、同学科教师交流研学的学习形式,相信通过这种学习方式,能够让本次培训的效果在今后工作实际中绽放出新光芒。

  培训结束后,大家纷纷表示这次“三新”培训开展的扎实高效,内容丰富,引人思考,有助于教师从宏观到微观、从理论到实践,多维度对“三新”内容进行把握,相信对今后工作的顺利开展大有裨益。同时,一系列新的教育理念和方式也让老师们耳目一新,受益匪浅,深感任重道远。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次“三新”培训开阔了教师们的视野,让教师们更科学地领会新课程的精神,更精准地把握了新教材,同时明确了新高考的方向。相信全体三中教师一定会在在新理念的指导下,不断提升,砥砺奋进。新高考的种子我们已经播撒,相信通过全体教师的努力耕耘,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开出绚烂之花,结出丰硕之果。

  新高考培训心得体会 篇5

  20xx年xx月下旬,xx市教育局,教育科技院组织了我们各县市高中老师进行了关于新课改的相关培训。聆听了xx省督学xxx主任,xx中学校长xxx校长,xx省生物教研员xxx老师,xx市生物教研员xxx老师四人的新课改报告,受益匪浅!下面对这一天半的学习做以下总结。

  新课改势在必行,老师必须主动做出相应的改变,以适应新高考。作为新的一轮课改,无论是教育教学思想,还是教学方法,教材等教学用具都做出了较大的变动。这对我们这些一线教学的老师们来说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

  首先,我们必须调整我们“以教授学生知识点来适应高考”的教学思想。依据“新课程,新课标,新高考”来调整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立足与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紧紧围绕核心素养实施我们的教学活动。作为一名生物老师,通过我们的生物教学,力争让学生形成珍爱生命的生命观念;让学生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学会科学的思维模式,能够辨别迷性,伪科学知识;让学生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通过学习生物知识能够为社会发展提供合理的,可行的建议。

  其次,生物教学模式也应该做出相应的调整。在新高考中将实施学业水平合格考试和学业水平等级考试,针对两种不同的考试,知识点的教学深度不同,教师应该仔细研究新教材和新课标,以求能准确把握教学深度。

  最后,教室个人的业务素质的提升不容停歇。作为一名年轻的生物教室,潜心学习新知识,新思想是必要的。新课改的实施对我们这些年轻老师来说就像是一剂营养针,让我们通过培训学习,形成新的教育教学思想,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的摸索,构建新的教育教学模式。

  总之,本次的培训让我受益良多,希望能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更系统的学习。

  新高考培训心得体会 篇6

  2022年7月14日下午,我们伴着天公赠予的热情,心怀豫西汤汤洛水般的积极之情来到了豫北卫水之滨求知问道,开启“新课程新高考”专业素养提升的学习之旅,首日的学习便感果硕维宽!

  带着付耙牯校长“认清形势、换道超车”的目标指引,通过瞿洪明教授“新高考改革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的解读我即随之所思:

  首先,我们该做什么?

  为国育人、为党育才,为实现新时代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站好教育岗位。同时在瞿教授对新高考改革的历程、背景、意义、问题、挑战、思考以及我们河南新高考改革七个方面的报告中,进一步使我感到方向的明确,更令我感到“高改也是对教师的革新!”面对机遇与挑战这把双刃利剑,我们该做的就是坚定不移地与时俱进。

  然而,扪心自问:我们想做什么?我们当然都不想被时所弃,而是乘着高考改革的风在破浪中超越自我,赢得未来。

  那么,为此我们能做什么?学习中受到了大大的启发:教师、学生、家长,课程、选择、赋分,报考、政策、利弊,我们能做学生发展的导师。汪才安老师“基于学生的课堂管理”也为我们从课堂这一关的地方,提供了可以借鉴的良方技法。

  两节课,数十页的笔记却让我们看到了未来和明天的样子和需要,带动的思考也不只如此。

  总之学校永远都不是“封闭地带”,恰恰是改革的前沿阵地、前进的云梯平台,我们要把握机遇,做好“人师”!

  新高考培训心得体会 篇7

  在使用新教材教学的两年中,新版高中英语教材在教材文章的内容选择、教学方向引导以及新时期的英语教学目标等方面做出了系统化调整。教材中新颖与时代接轨的主题设定,有助于激发出学生优秀的文化意识,新教材也更加注重对于学生语言技巧和写作能力方向的培养。在双新背景下我们一定要遵从双新的教育方向,新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强调立德树人,强调素养指向,强调让学习真正发生。深入挖掘,利用好新教材的优质内容,真正从培养学生英语实际运用能力上下功夫。

  新版教材充分贯彻落实了素质教育背景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发展理念,将学生作为开展一切教学活动的中心,以发展学生的个人综合素养为目标来进行教材的编纂。面对双新,高中英语的各项活动也都做出积极的适新调整,2021年举办的最新一届“烛光杯”大赛上众多优秀的参赛教师们所呈现的课堂让我们在迷途中有了明灯,更加明确了努力的方向。教师们充分挖掘利用新教材的优秀资源,给学生适当的指导,明确学习任务后,通过小组合作去深入挖掘单元主题,进而展示合作成果,教师真正把课堂教给学生,让学生切实做到用英语思考,用英语交流和写作。大赛中优秀教师的展示,也时刻提醒我们日常在教学中要在多个方面进行教学调整。

  一、结合新教材文本选择加深文化渗透

  新教材的文本选择相较于旧版本,文章文化内容具有时效性,其中地道的表达随处可见,在文化全球化的今天,教材不再是应试教育的工具,而是文化传递的链条。现代高中学生的英语知识储备已经大大提升,他们对于英语课堂的期待已经成了个人兴趣的探索领域和语言能力得以的提高的实践领地。新考改也正是与时代和新教材高度匹配,我们对学生的语言理解应用和写作能力要求提升,对于过于细节化的语法项目的考察相对弱化,这才是能督促高中生将所学英语知识在日后学以致用的应试考察策略。新教材文章选材上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兴趣喜好,合理结合了学生不同阶段的认知水平与学习能力,所以在授课的过程中,要根据教材加深文化渗透,让学生们在了解文化背景的基础上去阅读文章,才能更深刻感受到文章的美感,语言的魅力,从而激发学习热情。在积极的主观情绪带动下再去学单词,再去讲语法和句法,才更具时效性。在文化的带动下,才能有思考的深度,才能提高表达和写作的意愿。例如在新教材必修一unit1。ANewStart中,我们对英美高中生活进行文化讲解,让学生对所学单元有一定的理解基础,便于调动学生对语言学习的学习热情。对相关词汇的记忆就会随之加深,有了情感共鸣后,也便于本单元的写作积累相关素材,从而提高课堂时效性。

  二、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我们更关注新教材的presentingideas部分,这部分是很大的亮点,将文化主题升级为便于学生实践探究的呈现活动,自发性的研究学习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发深入思考,形成个人作品和集体作品,虽是通过完成课后作业来实现presentation,但最后的课堂呈现结果,具有很高的创造性和启发性,同时在每个单元的学习过后也促成了自己的学习成果的形成,一方面训练了写作,另一方面也大大提升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呈现部分将课堂交给学生,将语言学习过程变成具体的应用实践的过程。那么,呈现部分的成功与否,虽是整单元的一小部分,但检验的是日积月累的师生互动的课堂情况。

  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自我调控的能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创新,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质疑,并将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有机地组织到教学中。这样不仅能立刻得到定量的教学反馈,也助于融洽师生关系,让学生在英语课堂上消除隔阂和生涩。在日常的师生答疑环节,我们正确处理学生英语学习中所犯的错误,保护他们的自尊,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正如莎士比亚曾经说过:“赞美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没有阳光,我们就不能生长。”关于课后教师指导环节能否顺利实施,实际考验的是师生关系。因为学生要想投入并且高质量的呈现环节,一定会遇到很多细节方面的难题,若他们能积极的去跟老师沟通,不断的调整,定会做出令人满意的呈现环节,增强自己的信心。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不单纯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情感交流。如何与学生沟通,如何唤醒学生积极参与语言活动的意识,这些尤为重要。使学生对教师有亲近感、安全感。从而大胆而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体验学习乐趣。为教学程序的顺利实施扫除人为障碍。从而真正的把课堂交给学生,老师课后的沟通做好后,那么课上的呈现就会顺利并且高效,让学生成为有效教学活动的中心。

  三、充分利用情境教学,紧跟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步伐

  在英语教学中运用于交际的社会情境即“情境教学”。英语是一种语言,脱离了一定的语言情境,语言就难于恰当地表述,难于发挥其进行交际活动的本质作用。利用情境进行教学,可以加强语言信息输入,产生语言内化,做到学以致用,从而为进一步学习英语奠定良好的基础。要巧用情境优化英语课堂结构,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英语课程应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全过程。根据教材內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受到情境的感染,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创设英语情境教学,主要是通过创设形式多样的语言情境,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用英语进行练习的机会。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利用教学材料,挖掘其內涵,激活情境,也可对教材内容的顺序进行适当的调整,不受制于教材和教参,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引起学生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教育信息化2。0时代背景下,我们充分,灵活地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多看、多听,通过模仿或创新所了解的内容,进行教学情境展示。在繁重的课业负担下,学生们对有意思的课堂游戏,还是抱有较高的热情,基本可以做到全员投入。情境教学不拘泥于表现的形式,但核心是为了课堂的多样性服务。总之,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借助于多种形式给学生创造一个充满激情、妙趣横生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是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行之有效的途径。我们高一进行了趣配音大赛,我们学校安装了智能黑板我们可以进行单词大赛,词组PK赛等。

  综上所述,双新背景下,我们根据自己学生的特点,作出了适当的调整,让学生更加注重语篇的背景文化知识,增强语言应用能力,为新高考的调整做出充分的准备。

  新高考培训心得体会 篇8

  新时代背景下,国家基于强国战略,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需要全面、自主、有个性、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为此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为了加强对新课改的理解,我有幸参加了这次九江市举办的为期三天的“新高考、新课程、新教材”培训,现将收获梳理如下:

  一、新课标

  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新课标作为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文件,它从课程性质,学科核心素养,甚至实施建议等等方面都对我们的课堂有着根本指向。但许多人对它的认识不够,特别其中和学科紧密联系的化学核心素养,老师们可以利用他它来设计自己的课堂,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不过这更加应该是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们应该让学生也了解核心素养,并在学习过程中理解它,领悟它。

  二、新教材

  化学教材变化幅度很大,我们由原来的四本书,增加了一本选择性必修,变成五本书,但是课时没变,课程比较紧张。所以老师可以将必修二和选择性必修内容整合在一起。教材中的栏目也发生了许多变化,增设了很多新的栏目。化学职业这块老师们可以让学生多多了解,增加学生兴趣,学生必做实验这块需要老师增加学生实验的次数,增加学生动手能力。具体内容也有删增,并且将难点分散,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具体知识点的设计上更加注重真实情景对问题的解决。这就提醒我们老师上课的时候更应该让学生走进真实情景,解决实际问题。

  三、新高考

  高中课程结构发生变化,由原来的三加三,变为三加一加二。考试也分为合格性考试和选择性考试,高考的得分机制变为赋分制,由排名来决定分值,这在一定程度上更加合理。而化学高考难度一直居高不下,命题特点更加注重基础型和应用型的题目,增设更多的情境性的试题,综合性更强,对学生知识迁移运用的要求更高。所以老师在平时的课堂和题目中应该更加注意情境设计,和题目质量。并且在平时答题中应该注意学生的答题规范,抓住要点,并且平时小考当大考,到时候大考当小考考,才能发挥出更好的水平。

  这次培训收获满满,总得来说就是以新课标为根本指导,落脚于我们的新教材,老师们落实于新课堂,更加从容的面对新高考,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人才。

  新高考培训心得体会 篇9

  本次参加了高考备考教学研讨会培训,是幸运的,也是必需的。这次培训收获颇多,也让我从心底里对新课标下的高考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我简单谈一点自己对于备考的体会:

  一、知识是载体,思维是价值

  张鹤老师说,知识是载体,思维是价值。每一个数学分支都有他的研究方法,函数有函数的,解析有解析的,数列有数列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真正需要的不仅仅是具体的数学知识,而是通过对每一个数学分支的学习掌握研究数学的基本方法,以此认识数学本质。

  二、研究考纲考题,把握命题方向

  盲目的复习是可怕的。而考纲是复习的指向标,备考中认真研读考纲以及义务教育的考纲,可确保方向的正确性。而对高考题的研究,能让自己做到心中有底,把握命题的方向。

  三、课堂内容呈现的顺序不同,得到的效果也不同

  先给出预定的三个方法,每种方法分别给出一道题,学生会按照给定的方法解决问题,但是,当问题脱离了预先给定的方法,那么就会让学生毫无解决问题的方向感,束手无策。反之,若是先给出三个问题,不给具体的解决方法的提示,让学生先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再从中归纳总结每个问题的特点和解决方法。显然,后者更有利于帮助学生认识数学的本质。

  同样是一堂课,同样的时间,同样的内容。但是教学环节的顺序不同,效果也不同。

  四、提高二、三轮复习效率

  新课程实施以来,高考命题近年来逐渐淡化了纯理论与纯记忆,以能力命题立意居多,注重基础、突出主干,刻意创新、强调运用,且联系实际。在离高考不到一百天的时间里,要提高二、三轮复习备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我认为教师不应面面俱到,一味求全;也不能只重视记忆,忽视能力;更不能沉迷题海,缺少指导。

  二轮复习中,我们应注意提炼主干知识,查缺补漏,将教学内容专题化,专题题型化,典例方法化,方法步骤化,枯燥概念鲜活化,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原理图示化,知识联系结构化。

  五、数学本质最重要

  高考的题目总是会给人这样一种感觉:乍一看,感觉没什么思路,难;做了之后,回顾一番,也不难啊。xx年参加高考的学生就是这样反馈给我的。当时我就在想这是为什么呢?

  赵老师参加了xx年新教材的编写,也向我们说明了全国新课标卷试题的由来。她说,数学本质最重要。数学本质也是张鹤老师在讲座和讲课中一再强调和体现的教学重点。

  考的不难,但是学生只有走出了考场才会做,这是因为学生没有在陌生的题境中找出熟悉的数学模型,而之所以找不到数学模型是因为学生对数学模型中的数学本质没有清晰、深刻的认识。

  六.备考中的几点提醒

  1.勿过分强调社会焦点,忽视基础知识的落实、基本技能的培养

  2.勿过分迷信外地“名师、名校”的经验介绍,忽视本校实际。

  3.勿过分强调用“名师、名校”的试卷来突击训练,猜题押宝。

  总而言之,现在高考命题灵活,我们的应对措施也必须灵活。我将把本次自己学到的好方法用来指导学生复习,争取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取得xx年高考数学的胜利

  学校领导组织和支持我们参加各种培训,每次我都有新的收获,深感自己在思想上受到深刻教育和启发,这些都为我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有益的指导和借鉴,促我奋进。教师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充电,才能应对不断变化的教学,而培训学习就是最有效的手段,希望以后能有更多这样的机会。

  新高考培训心得体会 篇10

  20XX年教师节之际,我和70~80名教育同事一起参加了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组织的20XX年第一期中学教师提高培训班。

  此次学院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是标记新课程、新课程和新高考。通过省市各级专家的分析和先驱上海市专家的介绍,短短5天内,原来有些模糊的新课程改编背景下的新高考意识有了比较明确的轮廓。报告几点心情如下。

  1、此次新高考是国家层面的教育改革,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科学措施,既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也是人民群众的必然要求,是教育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其中最重要或最核心的是全体教育工作者受到长期物理施工的压迫而逐渐消失的教育良心呼声。因此,关于为什么要开展这项改革的讨论没有空间,占主导地位的是如何抓住机会应对挑战,如何将挑战转变为学校、学生和教师发展的机会。

  2、上海等先行地区的经验和措施非常珍贵,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参考意义。关于选课和考试的各种措施都是在实践中逐渐调整整形的。虽然需要不断完善,但至少即将展开的教育实践工作具有强大的指导意义,他们面临的困惑和问题也为我们提供了后起之秀。

  3、一些棘手的问题还没有出现,也没有形成好的解决方法。例如,班级管理需要学科背景的专业教师是否应该由班主任管理,或者只要有一名行政服务人员就可以进行班级管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学校的德育管理和实践究竟应该如何开展。因为大部分德育内容(如各种德育活动)已经分化成课程,成为选修课的一部分,明显的德育工作大部分都是看不见的。高中生的身心发展过程必然经历和产生的很多德育问题也需要通过学习指导、心理指导、经历辅导来解决。传统德育在新科目和新课堂中处于什么地位,专业德育部门是否也有存在的价值,班主任职位的性质是否发生了变化等。还需要教师的工作量和工作任务的安排、人员编制的变化等,甚至很小的问题,例如,核销学生的上班处理方法等,我们自己的大量实践提供想法,得到很好的解决。(另一方面,也是工作的一部分)。

  这次训练最大的收获就是开拓思想,清醒过来,为迎接新课程、新课程、新高考做好思想准备和理论准备。

  新高考培训心得体会 篇11

  高考培训内容对我冲击很多,以下简单梳理我培训后的一些心得。

  感触一:本次培训跳出应试框框谈教学

  xx市以往培训常邀请本省一些高考专家来分析高考、谈应试策略,某种意义上是培训教师应试的技巧。今年有两大变化:(一)培训专家来自省外;(二)培训内容跳出了应试框框。今年两位培训专家一位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芮信老师,一位是xx市教研员戴xx老师。虽说芮信老师的讲座题目是《如何认识教材、教学与考试的关系》,但讲座内容早已跳出应试的框框,从研究教材、史料引用细节(以图片使用为例)视角谈教学,理清了教学中我们所困惑的教材、教学与考试的关系。戴xx老师从分析当前新课改中出现的问题出发,谈教学的缺失;以分析xx高考题为契机谈历史课堂;以案例分析为依据谈历史教师的素养。总之,本次培训是跳出应试框框谈历史教学,跳出xx自主命题框框谈历史教育,不仅引进省外一些先进理念,更对学科前沿动态进行某种程度的分析。

  感触二:本次培训让我对自身教学疑惑

  毕业五年来,我在应试教育的框框下努力探索,以研究高考题为突破口,通过对全国新课改地区高考试题进行比较,“洞察”xx高考命题的规律,成功地使教学不偏离应试的方向。为此工作以来,我所教班级在小高考和高考都有出色的表现,在许多报刊上也发表了数十篇以研究“题”为主题的文章,但也是这种教学探索现如今使我越发感到教学的“瓶颈”,越来越感觉到探索的路子越来越“窄”。本月15-16日在xx参加全国历史年会,接受了一次历史教育的'“洗礼”。在听了特级教师的课、名教授讲座之后,似乎对今后历史教学有了一点思考,但经过这次培训后,让我思考也更多,很多内容需要梳理,很多教学问题需要研讨。反思自身的教学,我感到有些疑惑。当然这些疑惑并不是那么无绪,很多问题可以动笔去梳理,可以在今后教学中理清,而且梳理中不仅能探索出今后的教学之路,还能借机写点东西,丰富自己的见识。

  感触三:本次培训我与专家的无绪对话

  记得在xx年会时,听到让我感触的理论,几次都欲与专家进行对话,阐述我的想法和疑惑,但苦于会场交流的人太多。此次培训让我有了与专家对话的机会,当然激动之间我很杂乱地提了很多问题,甚至让戴xx老师摸不着头绪,现在回味起来,我提问重点有:

  1. 感观xx高考试题,很多题在表述上是否存在不恰当之处?如2009年第6题、2010年第5题高考题已经表露出这个问题,我在给某些图书公司写高考解析时也在疑惑xx卷经常出现这种命题语言问题,是否与xx地区历史教学用语有关?也曾试着从网上下载xx地区优质课大赛课件,探索这一问题,也有过一些思考,苦于没机会去xx现场观摩,所以至今没有把这一问题整理出来。

  2. 戴xx老师今天讲座三次提及今年珠海年会。两次高端研讨对今后一段时期历史教学无疑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但仔细比较,两次年会对历史教学变革的主旨是否出现冲突?中国教育学会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透露出的今后教学探索是“历史学科理论”(我试着百度这一词汇,未曾找到准确定义),而全国历史教师教育委员会倡导的是“杜绝以论代史”“人性”“强调史实的多元理解”。

  3. xx全国历史年会上xx师大教授杨xx在提出中学历史教学需“宽容理解基础上认识”“让学生体验到历史是渐进性发展历程”,此认识基础上对现行历史教材即将变革的疑惑。现行教材04年通过审核,实施未10年,虽质疑声不少,但其成效尚不能“盖棺论定”,目前许多质疑翻开每册目录前言都可以解决,根本不能算问题。

  4. 史观在现行课标、教材中究竟是如何体现的?如何要求的?在教学中如何把握?正如xx年会沙龙中中史参任鹏杰主编质疑时下火热的文明史观甚至只是国人的自娱自乐,国外未系统提出。史观只是为我们认清历史史实提供某种标准或者角度,与其强调角度,不如通过史料甄别历史真相。

  5. xx全国历史年会上秦晖教授重讲文革,许多史论颠覆了我们通常对文革的了解;珠海年会上钱乘旦教授的讲座也颠覆了我们很多历史认识。随着很多新史料的发现、旧档案的解密,在应试标杆下我们历史教学应该还给学生多少历史真相?

  当然除以上问题外,现在写这篇心得时,还滋生出其他很多思考,有些是突然联想到的、未成形的“片断”,在此不一一述说。在接下来暑期生活中,我将针对性阅读、学习,希望能在以上问题中有所突破。

  新高考培训心得体会 篇12

  一、高考改革要求我们要在初中做好充足准备。

  高考改革后,英语将实行社会化考试,一年两考,三年六考,考生可多次参加,取最高成绩。这就意味着考生如果能在自己英语水平最好的时候(中考后)把握时机,在高一就尽早考出最好的成绩,那么就可以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拿出更多的时间来进行其他科目的学习。这也就要求我们要极其重视英语,要从小抓起,提升孩子的英语能力,第一次英语社会化考试,就考最高分,减轻日后的学习负担。重视英语我们必须要科学合理地规划我们的英语课程。在高一想取得英语社会化考试的最高分,需要在初中做好充足的准备,做好初中三年英语的整体科学规划显得尤为重要。力争在初中四年夯实英语基础,一举决胜中考进名校,摘取英语高考最高分,两全其美。而初中时,孩子们在学校更多学的是死知识,要想做好最充足的准备,孩子们必须提升自己的能力,这样也就给了我们大北外校更多的机会。因为我们大北外校不仅仅教知识,更加注重孩子能力的培养。

  二、高考英语依然重要,对于孩子的能力要求更高。

  可以看到,高考并没有削弱英语的重要性,而是巩固了语、数、外作为三大主科的绝对地位。

  在基础知识方面,新高考更侧重读语言的感知能力的考察,传统死记硬背单词语法的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只有在语境中学会的、带着生命力的英语知识才能帮孩子们赢得高考。

  在应试能力方面,新高考更侧重考察用语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英语考试的成绩是基础知识和应试能力的综合结果。只学基础知识而忽视应试能力的培养,孩子很难把所学到的知识在考场上100%发挥出来;而一味迷恋解题技巧而忽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则会让孩子的成绩提升缺乏后劲。只有系统学习基础知识、科学培养应试能力,不回避真正的问题、不放弃必要的努力,才能让孩子稳步提分。

  而以上提到的方面公立学校都没有做到位,这些需要我们大北外校来给孩子们弥补,我们能够做到学校老师做不到的,帮助孩子真正地夯实基础、提高应试能力。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总的来说,高考改革,对我们英语培训学校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契机。高考改革英语变得更加重要,只要家长和孩子意识到这一点,会想要快速提升孩子的能力,而有这么好的机会,我们要做的就是努力提升自己,提供给孩子他们真正需要的英语学习能力。

  新高考培训心得体会 篇13

  这学期我参加了湖南省高中教师“新课程、新高考”培训。通过这次培训,我对高中英语新课改有了一定的认识。首先,新课程理念标准认为,课程不是教材,教学也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或是“知识移植”的过程。真正的教学过程,应当是学习主体(学生)和教育主体(教师),包括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这种教学是一种学生主动参与的、尊重学生个性的、参与教学环境中的教学。众所周知,以前在教学中,老师们习惯于把英语教学等同于语言知识的传授,课堂上主要用普通话授课,学生既听不到英语,也很少有机会说英语,这就让在非英语环境中学习英语的学生听不懂、说不出,“哑巴英语”一直存在。但是,新课改逐步在扭转这一局面。新课程标准注重英语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采取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的课程设置模式,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为目标,优化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要想有效的实施英语课堂课程,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要改变英语教学理念、课堂教学方式,打破传统的死记硬背的教学模式,因材施教、创新教学,利用现代化科技等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使教学方式更加丰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比如,在牛津译林2020年版第一册unit 2 Grammar and usage——简单句、并列句和复合句的教学中,我做了以下调整。语法本就是枯燥无味的,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首先我选取了一组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造句,引出简单句的定义。之后,我又呈现了一组关于我自己的照片,让学生用简单句对照片进行描述,进一步巩固简单句的定义。选取的这些图片直观有趣,很容易就能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他们的兴趣,将看、说等环节融入其中,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我还截取了英语歌曲中的某些片段,通过听英语歌来填词,然后体会所涉及的语法知识,让学生觉得语法不再是枯燥无味的。然后继续让学生用所学语法来描述我,将写作贯彻这堂课的始终,达到了听、说、读、写、看等技能的训练。

  2. 创设情境设置提问。

  在教学设计中,可以结合班级学生实际情况,合理创设情景,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可以增加开放性的任务活动(即有利于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各种语言实践活动),发挥具体化情境功能作用,顺利激起学生求知欲、探索欲,主动参与到英语课堂中,高效培养语言能力。以牛津译林2020年版第一册unit 4 Integrated skills——plastic surgery为例。在课题教学设计过程中,首先我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呈现了一组关于“plastic surgery”的图片和短视频,引导学生思考:Do you want to receive plastic surgery? Why? 然后设置阅读和听力两个任务,引导学生探索plastic surgery的利与弊,之后将其以文本的方式呈现在屏幕上,进行大量的输入,最后设置写作情境,让学生按照PRE模式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3. 重视学生主体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一改“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逐渐把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转移到以“学”为教学上去,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并做好教与学的最佳结合。学生的认知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由不知到知的转化过程,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任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鼓励学生通过体验、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结合各种教学手段的运用,拓展学生发展的空间。课堂真正做到: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把练的安排纳入课堂。通过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培养学生用英语获取、处理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创新的能力,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良好习惯,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新高考培训心得体会 篇14

  有的画室就是一种速成教学方式,不重视学生打基础,只追求一种表面成效,我觉得如果去那些画室学不能够扎扎实实地提高自己的绘画技能,也不会有什么大的发展。

  刚来画室的时候,我有点怕生,担心会跟不上。但老师们都很平易近人,同学们也非常热情,这使我消除了担心,很快我融入了这个大家庭。老师对我说,来这里学习要从零开始,首先要画好静物,把基础打扎实了才能画石膏和头像,而且画好了静物对画色彩也有帮助。由于以前学的时间比较长,很快静物我就过关了。两个星期后,我开始画石膏像。第一张石膏像我自我感觉良好,但杨老师却说单独看还行。对这句评语,我不大理解,老师就把我的画和画室的书上的作品对比,我顿时明白了,很多东西是要对比的,对比可以看出差距和问题。书上的画很厚重、很有张力,而我的画很平淡,没有办法在很多画中突显。还有,我画石膏像一直打型不准。老师还给我讲画画的学习方法要学会从整体到局部再回归到整体。在对比时要横着对、竖着对、把画板放远去看,用明暗来对型;而且画画要做到胆大心细,看准了再画。我把老师讲的要点铭记在心里,试着用老师给我讲的这些方法来作画。画了几张后,我感觉到有很大的起色。

  暑假过后,开始进入考前班了,画室的学习气氛更加浓厚。在加强基础训练的同时,也开始了两个星期一次的模拟考试。几次的模拟考试,大家都以实战精神来对待。第一次考试,我排名第一;第二次考试,我排名第四;第三次排到十七位了。纵观三次考试结果,我发现自己确实还是存在不少问题。一是色彩很不稳定,时好时差;二是考试时会紧张,把握不好;三是考试时还有一种攀比争先的虚荣心态,总想保住第一的位置,一出现失误就会剑走偏锋,不能稳往自己的阵脚。由于这些问题的影响,才会使我后两次考试连连失利。在今后的考试中,我会努力避免这些问题,不要把名次看得太重,画好每一张画才是最重要的。

  集训学习三个多月以来,我在专业上有很大的提高,老师们在讲课时往往用最精辟、最生动的语言深入浅出地教导我们。在学习的实践中,我觉得画画时最好不要听音乐。因为有时老师给周围同学的讲评,也能从中得到启发的,而戴上了耳塞就什么都听不到了,况且考试时也是不准许听音乐的,如果养成了这个不好的习惯,对自己的学习是没有益处的。还有上理论课时,记好笔记是很重要的,心记不如墨记,一些要点记在了本子上,可以经常去温习、去琢磨,而不记的话,就成了过眼烟云。再就是老师的示范课,不能光看热闹不看门道,要用脑子去看。老师给我点评的问题,我都是用笔在画板旁边记下来,画画的时候不时看看,尽量防止出现同样的问题。还有就是看画展的时候,每次我都会带好笔记本,把参展作品中的一些好的细节记录下来,如某张作品中构图特点、运用色彩的独到之处、塑造的细致方面,都写下来。平时我画画的时候,偶尔拿出来琢磨琢磨,也是有一定好处的。除了老师组织的看画展以外,有时我还得用休息日去看画展,以从中吸取营养。

  不专心是学习的致命弱点,在这方面我比较注意。平时画画的时候,我都是专心致志来画,不会因为别的事情来分散精力。我觉得来到这里学画画,就只能想画画的问题,别的事情就是天塌下来也别理会。我记得我们画室去年考上国美第一名、现在在画室当助教的李小妮姐姐跟我们说过,学画画的有两种人,一种是什么都不管,只管画画的人,另一种是什么都管,只不管画画的人。前一种人是能学得好、考得好的,后一种人是没办法学好、更考不好的。这使我联想到确实有这样的同学:什么事情都有份,人家上个厕所要去陪同、人家买点东西要去陪同、谁有个头痛脑热要陪同等等,反正是不该管的都去管。我觉得这样子太浪费时间了,到头来没学好考不好是自己的事,没有什么理由可以解释的。

  新高考培训心得体会 篇15

  提高二、三轮复习效率

  新课程实施以来,高考命题近年来逐渐淡化了纯理论与纯记忆,以能力命题立意居多,注重基础、突出主干,刻意创新、强调运用,且联系实际。在离高考不到一百天的时间里,要提高二、三轮复习备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我认为教师不应面面俱到,一味求全;也不能只重视记忆,忽视能力;更不能沉迷题海,缺少指导。

  在二轮复习中,我们应注意提炼主干知识,查缺补漏,将教学内容专题化,专题题型化,典例方法化,方法步骤化,枯燥概念鲜活化,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原理图示化,知识联系结构化。特别在地里中,要强调地图的应用,所谓“得图者得天下也”。

  反思自己的教学

  新课程改革下,我们要转变讲过多讲太全,重灌输轻引导,重结论轻反馈的教学模式。

  根据专家们命题趋势的分析可知,让学生全面掌握和准确理解学科主干知识是分析解决问题的前提。没有坚实的基础知识储备,根本无法取得理想的高考成绩!针对我校学生,更不能忽略主干基础知识,求深求难。对于文科来说,死记硬背行不通,不记不背也不行。弄通弄懂教材,注重培养学生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我们还应加强学生信心的树立,加强答题规范性。信心,是考试的隐形分数。

  备考中的几点提醒

  1.勿过分强调社会焦点、热点问题,忽视基础知识的落实、基本技能的培养(要明确考点和热点的结合点,即用考点分析热点,并找准切入点)。

  2.勿过分迷信外地“名师、名校”的经验介绍,忽视本校实际。

  3.勿过分强调用“名师、名校”的试卷来突击训练,猜题押宝。

  4.勿盲目听信各种小道消息。

  总而言之,现在高考命题灵活,我们的应对措施也必须灵活。我将把本次自己学到的好方法用来指导学生复习,争取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取得xx年高考文综的胜利!

  学校领导组织和支持我们参加各种培训,每次我都有新的收获,深感自己在思想上受到深刻教育和启发,这些都为我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有益的指导和借鉴,促我奋进。教师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充电,才能应对不断变化的教学,而培训学习就是最有效的手段,希望以后能有更多这样的机会。

【新高考培训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新高考新思考》培训心得体会08-04

新乘培训培训心得体会01-12

新警培训心得体会10-20

新职工培训心得体会11-13

新媒体培训心得体会12-13

新社工培训心得体会11-12

新上岗培训心得体会11-24

新幼师培训心得体会11-01

新乘培训心得体会12-27

新护士培训心得体会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