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色彩的歇后语

时间:2020-11-30 14:30:50 歇后语 我要投稿

中国文化色彩的歇后语

  导语:色彩的联想带有情绪性的表现。受到观察者年龄、性别、性格、文化、教养、职业、民族、宗教、生活环境、时代背景、生活经历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中国文化色彩的歇后语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中国文化色彩的歇后语

  中国文化色彩的歇后语

  一种是逻辑推理式的,说明部分是从前面比喻部分推理的.结果。例如: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水仙不开花——装蒜

  哑巴吃黄莲——有苦自己知(或“有苦说不出”)

  还有一种是谐音的歇后语,他在前面一种类型的基础上加入了谐音的要素。例如: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

  火烧旗杆——长叹(炭)

  粪坑关刀——文(闻)也不能,武(捂)也不能。

  百日不下雨——久情(晴)

  百尺竿头挂剪刀——高才(裁)

  百川归海——大势所趋

  历史由来

  最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是在唐代 。 《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已提到过所谓“郑五歇后体”( 一种“歇后”体诗)。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现象,却远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如《战国策。楚策四》 :“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意思就是说,丢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太晚。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歇后语。

  【拓展阅读】

  歇后语的意思是什么?歇后语类型和好处有哪些?

  基本解释

  由两部分组成的固定语句,前一部分多用比喻,像谜面,后一部分是本意,像谜底,通常只说前一部分,后一部分不言而喻

  歇后语

  基本概念歇后语是俗语的一种,多为群众熟悉的语言。俗语包括谚语、熟语和歇后语三种形式,歇后语形式上是半截话,采用这种手法制作的联语就是"歇后语"。

  歇后语是中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像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

  歇后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幽默风趣,耐人寻味,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古代的歇后语虽然很少见于文字记载,但在民间流传肯定是不少的。如钱大昕《恒言录》所载:"千里寄鹅毛,礼物轻情意重,复斋所载宋时谚也。"这类歇后语,直到今天还继续为人们所使用。

  用歇后语表达有什么好处

  歇后语能使说话或文章诙谐、生动、形象。如:瞎子点灯——————白费蜡。生动形象,言简意赅。这样能增加听众或读者兴趣,有继续听下去或看下去的欲望,最终达到明白你所表达的中心思想。当然,歇后语应用也有一定范围,一般在文学性作品里用得比较多。公文、报告、计划等文体一般不用。

【中国文化色彩的歇后语】相关文章:

色彩理论的色彩分类10-29

色彩设计的色彩对比10-29

色彩有哪些种类-色彩的种类11-04

色彩的对比有哪些-色彩知识11-02

色彩运用技巧-拯救你的“色彩慌09-30

色彩的调色方法及色彩使用基础09-18

色彩心理学书籍:《色彩的性格》09-09

三国演义中带有喜剧色彩的歇后语09-13

色彩搭配有什么原理-色彩搭配的技巧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