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说课稿

时间:2021-03-01 12:19:15 幼儿园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华】小班说课稿4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班说课稿4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华】小班说课稿4篇

小班说课稿 篇1

  一、设计意图:

  这段时间,我们班正在进行《动物朋友》的主题活动,很多小朋友从家里端来了小金鱼,小鸟,乌龟等小动物放在了教室里的自然角里,文文端来的几只小蝌蚪特别受小朋友的欢迎,小朋友一有空就会围在蝌蚪旁一边指着小蝌蚪边聊自己的发现,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小蝌蚪怎么找妈妈的?小蝌蚪游泳的时候尾巴怎么动的?这些都是他们兴趣的话题。《纲要》中指出:幼儿是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非被动接受者,活动内容必须与幼儿兴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根据孩子们的兴趣与需求,很自然的,我们生成了手指点画《小蝌蚪找妈妈》这个活动。这个活动没有特别难的技能技巧需要掌握,大部分幼儿都能通过动手操作而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并且在轻松自由的创作中,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这就是我设计这节课的初衷。

  二、教学目标定位:

  基于以上这些设计意图,我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三点:

  1、、提高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及大胆作画的能力,体验美术活动的快乐。这点不仅体现了这节课的主要设计意图,也体现了《纲要》中要求突出“情感”、“兴趣”、“态度”、“个性”等方面的价值取向,着眼于培养幼儿终身学习的基础和动力。这个目标也是本节课的重点所在。主要通过幼儿动手操作的过程,实现幼儿在“兴趣”和“体验”方面的发展。

  2、学习用手指压印和添画曲线的方法,表现各种动态的小蝌蚪。这点也是本节课的知识点所在。主要依据《纲要》中提出的:进行艺术活动时,要根据幼儿的发展情况和需要对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来定位的。3、培养和发展幼儿细致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像力。

  三、活动准备:

  根据选材的特点和设计内容,这节课的活动准备主要分为两个方面:

  (一)幼儿生活经验和知识的准备。要求幼儿在课前已学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和歌曲(准备好故事和歌曲录音磁带),并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多观察自然角里的小蝌蚪。

  (二)教具及材料准备:包括教师根据活动内容设计的课件和一张“青蛙妈妈”的大图片;主要用来创设一个“小蝌蚪找妈妈”的游戏情景来贯穿课的始终,体现了《纲要》中提出的“以游戏为幼儿的基本活动”这一理念。幼儿的的操作材料有:每组一盘黑色的颜料;人手一支黑色水彩笔。

  四、活动程序:

  (一)开始部分,通过课件演示,形象生动的将幼儿导入课题,引起学习的兴趣。引导幼儿细致观察。

  1、幼儿边听歌曲边表演小蝌蚪游动进场入座。利用幼儿学过的本领,增加活动的生动性,让幼儿一开始就带着愉快的情绪参与学习。

  2、老师:“呱呱呱、呱呱呱,谁来了呀?”(课件里出现青蛙妈妈)

  老师:“咦!青蛙妈妈皱着眉头,好像有点心事,我们一起来听听是怎么回事吧!”(课件里播放青蛙妈妈的声音“唉,听说我的宝宝在到处在找我,可是到现在还没有回到我的身边,真着急啊!”)

  老师:“原来是这样啊!那我们一起来帮助小蝌蚪赶快找到妈妈好吗?”

  3、老师带领幼儿一起复习儿歌“小蝌蚪,细尾巴,游来游去找妈妈,妈妈,妈妈,你在哪?来了,来了,我来啦!来了一只大青蛙!”(念完儿歌后课件里出现了一群游动的小蝌蚪。)

  老师:“哇!真棒!小蝌蚪终于找到妈妈了。它们可开心了,还要感谢我们小朋友的帮忙呢!(这时,课件里的青蛙变成高兴的表情)来为我们自己鼓鼓掌吧!”通过复习儿歌这样的形式,让幼儿初步体验到帮助别人的快乐。同时也引出一下个环节。

  4、引导幼儿观察并提出问题.

  老师:“小蝌蚪们快活在水里游来游去。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一下,它们游得一样吗?哪里不一样?”(课件里出现小蝌蚪往不同方向游动的画面)用提问法,明确的把“观察”和“比较”这两个任务交待给幼儿,

  5、幼儿自由讨论。在前面几个集体活动的环节之后,适当的提供给幼儿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理解,能充分调动它们学习的积极性。讨论结束后,教师小结:“原来小蝌蚪游动的方向都不一样。尾巴在下面的小蝌蚪是往上游的,尾巴在右边的小蝌蚪是往左边游的。真有趣啊!我们也来学学小蝌蚪游泳好吗?”于是,带幼儿进入活动的第二个环节。

  (二)幼儿自由想象并表现,掌握手指压印及添画曲线的方法。

  1、老师:“每组的桌上都有一盘黑色颜料和黑色水彩笔,请小朋友们想一想,你可以怎么做,才能把这些材料都利用起来,变出可爱的小蝌蚪呢?”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依据于《纲要》对艺术活动提出这样的要求:“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所以,我改变以往教师示范,幼儿学习的模式,让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也许这一过程还会出现许多富有创意的新发现呢。

  2、在幼儿自由探索之后,老师请画得好的幼儿上来画一画,说一说自己的方法。我会及时表扬和肯定幼儿的想法和创造。最后,再来解决这节课的知识点(难点)。我可以一边示范一边讲解:“先用食指的指腹在颜料中轻轻蘸一下,然后把指腹按在纸上,再用水彩笔画上弯弯曲曲的尾巴,一条可爱的小蝌蚪就在游动了。我们可以一次多压印几个小蝌蚪的身体,然后在不同的位置添画细尾巴,这样,这群小蝌蚪就会朝不同的方向游动了。如果能变换不同的方向压印就更好了!”小朋友在平时的美术活动中,经常有画一下换一次工具的习惯,为了避免时间的隐性浪费,从小培养幼儿学会统筹安排的好习惯,老师在这里可以重点指出,要求幼儿按老师的方法来作画。

  3、老师:“请小朋友学学老师的方法再试试吧。让更多的小蝌蚪从四面八方游过来,找到它们的妈妈吧!”

  (三)幼儿再次操作,体验创作的乐趣。

  1、在听过老师的讲解后,请幼儿再次作画。这时可以播放“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情景环境,同时进一步提高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2、老师巡回观察,适时的加以指导:(1)蘸颜料压印后,需要在抹布上擦干净手指后再拿水彩笔添画。(2)要求幼儿保持画面和桌面及周围环境的整洁。(3)请作完画的幼儿把材料和工具放回原处,用肥皂把手洗干净。这些看似点点滴滴的常规教育,就蕴藏在幼儿一日生活活动中,老师应该充分利用一切教育机会,巩固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3、展示作品,引导幼儿相互欣赏和交流。教师继续利用课件创设的情景,对幼儿说:“青蛙妈妈看到这么多的宝宝,真高兴啊!一蹦就蹦到了我们小二班来了。请小朋友们赶快把自己变出来的小蝌蚪送到青蛙妈妈的身边去吧!”这时,老师出示青蛙妈妈的大图片,贴到教室的主题墙上,让幼儿把自己的作品都粘贴在周围,表示把小蝌蚪送回青蛙妈妈的身边啦。

  4、老师带领幼儿一起欣赏同伴的作品,交流自己的创作经验,夸夸自己能干的小手。这个环节又利用了情景游戏法,头尾呼应,把活动推上新的高潮。让幼儿充分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五、活动延伸:

  在有关“动物朋友”的主题活动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师生共同布置的“小蝌蚪找妈妈”的主题墙面,复习有关故事、歌曲,学做“小蝌蚪找妈妈”的音乐游戏。并且可以请幼儿继续探索“小蝌蚪和青蛙的秘密”,收集相关资料,然后围坐在主题墙旁边,相互交流自己获得的信息,对如何更好保护“小蝌蚪”和“青蛙”展开讨论等等。

小班说课稿 篇2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路幼儿园小二班的语言老师李巧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班语言故事活动《水果屋》。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目标、说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活动准备、说教学过程及设计亮点七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活动。

  一、说教材

  《水果屋》选自凤凰小康轩教材小班上册“多彩的秋天”主题教育活动中的一则以看图说话为主的故事活动。讲述了秋天里,熊妈妈和熊宝宝一起来到果园里摘了很多水果,并用水果搭成了一座漂亮的小屋这样一则故事。故事语言简炼优美,情节生动有趣,不仅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也符合其发展水平和认知能力,同时故事本身丰富的想象性色彩能将幼儿带进充满童趣和美的世界,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说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教育活动起导向作用。《纲要》语言领域中指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是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的环境。因此,我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目标的三个层次,我为本次活动制定了以下的目标:

  1、认知:尝试学习用“红红的**,黄黄的**,绿绿的**,紫紫的**”等来描述自己看到的水果。

  2、能力:初步熟悉故事,在老师的帮助与引导下,愿意说出自己的想法。

  3、情感:体验与同伴、老师一起活动的快乐。

  三、说重点和难点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活动目标,

  我把活动重点定位于:会用形容词描述自己看到的水果。

  对于突破重点所采用的方法: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以故事为线索贯穿始终,引导幼儿大胆参与活动,从而轻松学习;

  活动难点定位于:在老师的帮助与提示下,愿意说出自己的想法。

  对于突破难点所采用的方法:为幼儿设置情景氛围,让幼儿更快的投入,并一直以积极的态度参与,敢于表现、乐于表现自己,使孩子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丰收的喜悦,并在亲身体验中能想说、敢说及敢做。

  四、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教师要心中有幼儿时时有教育。以互动的、开放的、研究的理念,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本次活动采用的教法有:

  1、情景教学法:根据故事内容,为幼儿创设情境,带幼儿参观PPT里的果园,让幼儿在参观果园时说一说自己所看到的,给幼儿一个想说、愿说、喜欢说的情景,使幼儿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环境中,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课件演示法:幼儿通过观看多媒体课件《水果屋》发展孩子的观察力,激发孩子的熟悉故事的能力。

  3、讲述法

  在活动中运用多媒体教学,分段讲述故事,适当的问题有助于活跃幼儿的思维,有利于幼儿获得新知识和发展智力,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较好的语言习惯。

  (二)说学法

  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根据教材内容和幼儿年龄特点,紧紧围绕活动目标,创造适宜的条件让幼儿在认知能力动手能力上得到提高。主要运用方法有:

  1、多种感官参与法

  新《纲要》科学领域中,目标明确指出:幼儿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因此,我在活动中引导幼儿眼看(观察)、耳听(倾听)、脑想(想象)、学一学、说一说、做一做等多种方式来获得知识体验,重点引导幼儿注意倾听,发挥想象、大胆表述及表现。

  2、体验法

  心理学家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高。我在活动中就采用了体验法,以故事情节贯穿整个活动,让孩子们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去体验自己或别人的想象结果。

  3、游戏法:游戏是幼儿活动的基本方法。通过游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在游戏中使幼儿进一步了解水果、认识水果。

  五、说活动准备

  为了此次活动的组织符合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的协调统一,寓教育于生活情景游戏之中。我做了以下准备:

  1、多媒体课件:为了让幼儿更专注地理解故事的内容,融入到故事优美的意境中去。

  2、水果图片(红色的苹果、黄色的梨、绿色的西瓜、紫色的葡萄等)若干。

  3、玩具小推车一辆、《去郊外》一首欢乐的音乐。

  4、水果实物(葡萄、梨子、苹果、桔子、香蕉)若干。

  六、说活动过程

  根据小班的教学大纲,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让幼儿在“看看、想想、听听、说说、玩玩”的轻松氛围中掌握知识,我设计了以下的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兴趣导入

  听《去郊外》音乐入场。今天李老师要带着我们小二班的小朋友去果园参观好不好?(好),快看,我们到了,果园里有什么水果呀?(幼儿自由说)设计意图:为了给孩子创设一个想说、愿说、喜欢说的的情景,给孩子足够的时间让孩子说一说自己看到的水果。

  那下面请我们坐下来仔细地看一看,我们看一看果园里都有什么水果呀?(给孩子充足的谈话时间)请小朋友来说一说。(请2—3名幼儿)

  你看的真仔细,真棒!

  设计意图:一是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兴趣,而是为了突破本节活动的重点。

  (二)熟悉故事

  1、学说短句。出示丰收果园的课件,让幼儿观察,结合着幻灯片采用不同的方式练习说“红红的苹果;黄黄的`梨;紫紫的葡萄;绿绿的西瓜”。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孩子营造想说敢说的氛围,让孩子通过自己的观察说出水果的名称,既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和语言教学的目标又增加孩子的信心。

  2、讲述故事。结合课件,理解故事。

  (1)师幼共同讲述故事

  出示果园PPT,紧接着我会这样问:果园里到处都有水果,那猜一猜,这是谁的果园呢?通过提问激起孩子听故事的兴趣。

  秋天到了,熊妈妈的果园长满了红红的苹果,黄黄的鸭梨,紫紫的葡萄……,小熊真高兴呀!这么多水果一下子吃不完怎么办?

  (2)思考:这么多水果,一下子吃不完,怎么办?谁能帮帮小熊想想办法?小熊和熊妈妈有什么好办法?

  让幼儿自己想办法,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

  (3)结合课件,讲述故事。

  小班幼儿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呈现故事课件,能更好地帮助幼儿记忆,巩固对故事的理解。

  (4)提问:刚才我们讲了一个好听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是谁用水果搭成了一座漂亮的小屋啊?最后又怎么办呢?

  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检验幼儿听的是否认真。

  3、整体感知。

  结合故事动画完整欣赏故事,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三)拓展延伸

  1、游戏:水果魔术。

  (1)教师示范变魔术我会这样说:果园里有好多水果呢,看,这是什么水果?老师把它贴到身上,我变成红红的苹果啦。

  (2)孩子们进行水果魔术游戏。

  (3)小朋友们互相说一说自己变成什么水果宝宝了

  设计意图:游戏是孩子的生命,在活动中融入游戏,能让孩子由被动地接受变成主动地学习,在游戏中鼓励幼儿用所学的短句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也是为检验孩子本次活动的效果,而这也是本次活动的重点。

  2、品尝水果

  我会这样说:今天小朋友表现的非常好。李老师给小朋友们带一些礼物,小朋友们,闭上小眼睛,一、二、三,你看,这是什么?(教师推水果小推车)小朋友们想不想品尝这些水果呀?那小朋友和李老师一起去品尝这些水果吧?走喽,我们一起去品尝水果喽。(跟客人老师再见)

  最后我以熊妈妈的礼物结束本次活动。让幼儿体验与同伴、老师一起活动的快乐。

  六、设计亮点

  1、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本次活动我运用了情景教学法、课件演示法、讲述法、提问法、游戏法等教学方法。

  2、整个活动我以幼儿为主体,幼儿在看看、想想、听听、说说、玩玩的轻松气氛中掌握活动的重、难点。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

小班说课稿 篇3

  小班幼儿年龄小,对于鞋子的反正总有不少幼儿分不清楚,每次午睡起床后老师总是一个个帮他们纠正,但效果不很理想,总有不少幼儿还是穿不对。为了让小班幼儿能很快并正确地分清反正,学会自己穿鞋。我们设计了“鞋宝宝找朋友”这一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区分鞋子的反正,并能自己穿鞋。

  根据小班幼儿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的特点,我在活动形式的安排中,注重幼儿的感知体验,注重他们的感受、探索。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通过看、说、摸、做等形式,让幼儿充分感知、观察、比较、体会鞋子的特点,从游戏中引申出找朋友,从而激发幼儿对鞋子的热情。

  活动目标: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具体、明确、适合本班幼儿的目标是活动成功的一半。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对活动的通盘考虑,我定出了一下目标:

  1能分清鞋的左右,学会自己穿鞋。

  2、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 鞋宝宝木偶、音乐《找朋友》。

  2、 每人一张操作鞋,地垫。

  活动方法:

  活动方法是为了实现活动目标而选择的,我根据本次活动的目标,内容还有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采用以下方法:

  1、感知体验法:小班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动作为主,让幼儿看一看、摸一摸、做一做,让幼儿具体感知,幼儿兴趣黯然,且学习效率较高。

  2、谈话法:提供充足时间,让每一位幼儿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提高幼儿的言语表达能力。

  3、情境法:通过创设真实的活动情境,让幼儿亲自体验,能更好唤起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点燃幼儿思维的火苗。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找朋友,。

  二、欣赏木偶剧<鞋寶寶>,感知鞋的正反。

  三、引導幼兒進一步辨別鞋的正反

  1、觀察操作鞋的正反,引導幼兒發現鞋子的特點。

  2、音樂游戲“碰一碰”

  四、找鞋穿鞋,讓幼兒實踐自己穿鞋。

小班说课稿 篇4

  ——活动来源:(真实的故事)

  今天我的说课内容是大班安全课程《耳朵小卫士》,希望借此平台与您一起交流和学习。前段时间,我班上来了一位特殊的小朋友——东东,他天生就没有耳蜗,因此,失去了听觉。耳朵上小小的助听器引起了小朋友的好奇心。他们有的去摸他的耳朵,有的,总是盯着他的助听器,还有的小朋友会跑到我们面前问“老师,他的耳朵怎么了?”幼儿的这种兴趣和好奇心。让我心头一动,孩子对于身体上的小变化是多么的敏感呀!而我们不是一直在关注孩子的安全教育吗?那何不从幼儿身边所发生的小事为教育契机,让幼儿初步形成了解自己、保护自己的意识.有一句话说的好“只有贴近幼儿生活经验、符合幼儿兴趣的课程才是适合幼儿的课程”于是《耳朵小卫士》这节安全教育活动便生成了。

  ——再说说我的目标定位

  为了更好地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前我给幼儿布置了家庭作业——每人发一张“耳朵体检调查报告”,家长填写后,根据反馈回来的信息以及大班幼儿对身体充满好奇急于探索的年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手语的表演和2个问题的提出)让幼儿了解耳朵的作用。

  2、能力目标:(通过真实案例和小实验的合理运用)让幼儿感知耳朵的重要性,增强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

  3、情感目标:(通过和家长给幼儿讲述发生在东东身上的真实故事)萌发幼儿关爱他人的情感。

  ——活动重点和难点:

  在明确了教学目标的前提下,理解活动的重、难点就显得格外的关键。为了使教学目标能更好地落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上。我把“感知耳朵的重要性”设置为本次活动的重点。而增强幼儿保护耳朵的意识则设为难点。

  ——教法和学法:

  说到教法和学法,我想到这样一句话:“泯灭孩子好奇心的最好办法就是把答案告诉孩子。可是我们不能这样做,我们应该把答案留给孩子,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并获取经验。”所以,本次活动我适宜地采用真实案例导入法、提问启发以及直观教学等方法让幼儿通过观察分析、讨论互动、以及亲身体验等方式参与本次活动。

  ——活动的主要环节

  活动主要有以下四个环节:了解耳朵的作用——感知耳朵的重要性——怎么样保护耳朵——延伸活动(照镜子)。

  ——下面我就将这四个环节做一个详细的说明:

  ——第一个环节:了解耳朵的作用(约5分钟)

  1、活动一开始,为孩子们准备了音乐《感恩的心》,我会带着幼儿用手语表演《感恩的心》。课堂实际表演时间为2分钟,这里我展示其中的一小部分。(播放音乐,进行表演)

  这个手语表演看似平常,实际上是有目的的。它有以下两个作用:

  (1)爱唱爱跳是孩子的天性,而活动一开始的手语舞蹈正好激发了幼儿参与本次活动的兴趣。

  (2)巧妙地导出下一个环节,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表演完后我会提出问题:我们刚才表演的和你看过的其它节目有什么不同呢?从而让孩子们了解到手语是为聋哑人服务的,每一个动作都代表一个语言。比如:我爱你(手语表演)

  紧接着我又提出第二个问题:为什么要手来代替语言呢?通过这个问题让孩子们了解到聋哑人是耳朵因为听不到无法模仿到正确的发音,从而导致不会说话。

  从以上两个开放性的问题让孩子们了解——耳朵的作用是用来听声音的。在这个环节中我会给孩子出示一个耳朵模型,让他们简单地了解耳朵的构造,“耳边 耳垂,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耳膜等等。

  ——第二个环节:感知耳朵的重要性。(约12分钟)

  东东是孩子们关注这个话题的源泉,因此 ,活动开始前我会先争取东东妈妈的同意,让她到班上跟孩子们讲一讲发生在东东身上的故事,由于耳朵听不见,东东不能和小朋友一样听到好听的故事,不能欣赏美妙的音乐,甚至从出生到现在都不能听到妈妈对他说“宝贝!妈妈爱你!”这样做不仅是为了让孩子深刻地感知到耳朵的重要性,同时,也是希望通过这种发生在孩子们身边的真实的场景去打动他们幼小的心灵,进而,萌发幼儿关爱他人的情感。大家都知道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可以说在这个环节里我争取了家长的理解、支持。让本次教学更加生动。

  为了更好地突破本次活动的重点,我准备了一个小实验:

  实验1:请小朋友们把眼睛闭上,老师将杯子里的水倒入另一个杯子里,让幼儿猜猜我刚才干什么了。当小朋友们说出答案时,我又提出疑问:咦,你们不是都闭着眼睛吗,怎么还知道我干了些什么呀?引导幼儿说出“是用耳朵听到的”。

  实验2:请小朋友们,不仅闭上眼睛后,还要把耳朵捂住。老师同样操作,看幼儿们还能不能听出倒水的声音,我想通过老师的精心设计,这次小朋友们听不到了。

  心理学指出:“凡是幼儿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他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高”。这个环节我正是运用了小实验这个直观而又生动地过程帮助幼儿亲身体验耳朵对人的重要性。从而突破重点!

  ——第三个环节:课件展示怎么样保护耳朵(约15分钟)

  1、由于大班的孩子具备多维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因此,课件中我选择了结合幼儿的日常生活的图片,幼儿在观看课件时,我会引导幼儿与同伴相互讨论,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理解与看法,进行经验交流。这种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将给幼儿带去了一个自主开放的空间,形成了良好的生生互动。

  ——比如说:“噪音”,幼儿自由发言,生活中有哪些噪音;噪音对耳朵会造成什么样的伤害?资料显示60—90分贝噪音就会损害人的听力。我会给孩子们播放一段视频(播放)。通过这个视频会让幼儿直观的了解:过大的声音会损害人的听力,出现噪音时应该用手把耳朵堵住,长大嘴巴。

  ——(出示耳机)相信这个大家都不陌生吧,它能给我们带来美妙的音乐和心灵的享受。看看些可爱的孩子们吧!但是,您知道耳机对耳朵的危害有多大吗?这时,我会讲一个小女孩因为长期用耳机听音乐导致失聪的真实故事,相信从故事里幼儿会明白,如果戴耳机听音乐的时间超过30分钟,就会影响正常的听力。

  ——从“耳朵体检调查报告”中看出很多家长都没有定期地给孩子的耳朵做检查,有的家长还经常给孩子掏耳朵,孩子们又喜欢将小物品放入耳朵或鼻子里等等。这些行为都是对耳朵有害的。在这个环节我把自主权交给孩子们,让他们通过图片的展示,分组讨论,图片上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我们该怎么样保护我们的耳朵?

  2、为了更好的突破本次活动的难点,我用自编的儿歌律动《耳朵小卫士》来进一步帮助幼儿巩固保护耳朵的几个方法。

  耳朵像架录音机,

  各种声音听得清,

  出现噪音捂住耳,

  定期给它做护理

  不挖耳、不揪打,

  不往耳朵放东西,

  小朋友们要牢记,

  保护耳朵我第一。

  3、如何让他们在活动中体验快乐?我想到了孩子们最喜欢玩的游戏。

  游戏规则是:用耳语,我带头用嘴对着第一个小朋友的耳朵轻声说:“我的安全我知道,我是耳朵小卫士!”然后他再对旁边的小朋友用同样的方法说出他听到的话,就这样一个一个传到下去,每人只传一遍,无论你听到什么,都必须传下去。最后一位小朋友说出他听到的话,然后再进行核实。大家会发现最开始的话被扭曲得不成样子,大笑不止。活动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结束了,而幸福快乐地教学正是我所追求的。

  ——延伸活动(约3分钟)

  根据幼儿分组讨论结束后,我将评选出“最佳健康宝宝”,以此来激励孩子们争做“耳朵小卫士”

  ——对活动的预设的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我以开放的心态,饱满的情绪感染着每一个孩子。活动中,我运用了幼儿感兴趣的课件和小故事。同时,利用了家长这个宝贵的教育资源,把他们请进了我的课堂,打破了以往枯燥单一的教学模式。这节教学活动虽然只有短短的35分钟,但他带给孩子们的意义却是深远的。因为孩子的安全和健康成长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我们有更有责任和义务加强对幼儿安全教育与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因为这将影响他们的一生。

【【精华】小班说课稿4篇】相关文章:

【精华】小班说课稿模板集合5篇06-17

【精华】小班说课稿模板汇编8篇06-10

小班教育说课稿11-04

小班艺术说课稿11-03

【精华】幼儿园小班说课稿合集六篇07-10

【精华】幼儿园小班说课稿模板6篇07-08

【精华】幼儿园小班说课稿模板六篇07-08

【精华】幼儿园说课稿小班语言三篇07-07

【精华】幼儿园小班说课稿汇编10篇06-23

【精华】幼儿园小班说课稿集合6篇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