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1-10-06 17:16:50 小学说课稿 我要投稿

小学四年级语文说课稿模板集合十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四年级语文说课稿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四年级语文说课稿模板集合十篇

小学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颐和园》,它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五单元的内容,这一单元是以“我国的世界遗产”为专题组编的,颐和园作为一座皇家园林,是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典范,展示了我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颐和园》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按游览顺序具体描写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把各个景点的不同特点写得具体生动,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及教材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长廊”等十多个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句。 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2)情感目标: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3)能力目标:概括能力、说话能力、写话能力等。

  3、教学重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熏陶;二是学习本课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二、 说教法

  根据教材内容浅显易懂,语言生动优美的特点,本课选用“以读代讲”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细读、精读、品读,再现这一幅美丽的画卷,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增强语言感受力。

  三、说流程

  我打算用两课时完成教学任务。下面我重点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流程。

  1、长文短读,整体把握。

  在读通读顺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浏览课文,圈出作者游览的景点。此处我想着重指出一点的是,整篇课文其实分三个大景点,即长廊、万寿山、昆明湖。万寿山又包括佛香阁和排云殿等小景点;昆明湖又包括小岛和十七孔桥。要避免学生把所有景点都并列处理。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结构安排。

  然后想一想作者是按怎样顺序游览这些景点的,从课文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找到相应的句子画出来,并连起来读。于是一篇长长的文章就剩下短短的几十个字。

  “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为了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这几处景点的方位,可以出示颐和园景点地图。边看图边说游览的顺序。

  长文短读旨在使学生明确作者的游览顺序,学习按游览顺序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并在读中领悟每一段的开头句所起的承上启下的连缀作用。同时也培养学生对文本整体把握的能力和概括能力。

  2、品读词句,以读促情。

  颐和园的景点各具特色,美不胜收。让学生挑最喜欢的句子好好地读,读出这处景点的特点来。重点指导:

  句①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引导学生体会长廊的长、画多且美的特点。并以此指导朗读。

  句②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引导学生感受佛香阁排云殿雄伟的特点,朗读时要特别强调“耸立、闪闪发光、金碧辉煌”等词。

  ③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引导学生体会昆明湖 “静”的特点。比较“划”与 “滑”。体会作者用字的精准。(如果用“划”字,就表示用桨来划,每划一桨,湖面就会产生许多波纹;用“滑”字,写出了游船、画舫就像人在溜冰一样没有在湖面留下一点痕迹。所以更显出昆明湖的静。一个“滑”字,以动的画面反衬出昆明湖的静。)朗读应以轻柔的语调。

  ④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此处留白,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说话:“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既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训练说话能力,而且对十七孔桥的壮观有了更深刻的印象。

  3、图文结合,内化语言

  展示图片,让学生描述画面。有三种选择:一种是直接运用文中的语言来描述;或者是利用文中的词句,自己组织语言描述;第三种是完全用自己语言创造性描述。

  我们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运用语言。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让文字与图像建立联系,通过运用,使文中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图片的出现要讲究时机。出现早了,可能就会有“用图像去解读文字”的嫌疑。这话是一位特级教师说的,具体是谁我已忘了,当然也不是原话。但我非常同意这个观点。我们语文与电视等其他媒体最大的不同在于,语文是通过文字来描述事物的,而非画面。所以有时看似用画面帮助理解,实质却使感悟文字这一任务落空了。当然,有些光看文字实在难以理解的另当别论。

  在学生对文字有了一定的感悟与鉴赏之后,再出示画面,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现有水平选择不同的方式来描述,既可以增强对语言的理解,又可以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4、积累语言,读写结合

  从下列几项作业中选择其中一项你最喜爱的作业:

  ●抄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为颐和园其中一处景观设计导游词;

  ●照课文的描写方法,写一篇游记。

  以上的几个作业都紧紧围绕语言文字,从积累到运用,不同的难度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让每一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小学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2

  一、设计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教材的理解又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和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要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独特体验,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

  二、角色体现

  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发展的主体,教师要当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帮助者、引导者、激励者,更应当是参与者。

  三、教材解读:(教师理解教材,掌握教材,超越教材的过程。)

  一位教育家说过:“欲求教书好,先做读书人。”上好课的关键是教师要吃透教材,但不要迷信“教参”,要创造性地理解教材、使用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过滤与重组)。这是备课的重要环节。

  1、理解教材

  《生命生命》这个题目让人好奇,这重复之中一定饱含着特别的情,一定是思考后发现的惊喜,是欢呼,是赞叹,抒发的是作者对生命的热爱之情。

  生命多么宝贵,可生命是什么?谁都想找到它的答案。课文开头的设问引起了读者的兴趣与思考。接着课文以“飞蛾求生”“香瓜子的顽强”“作者听自己的心跳”三个事例证明生命的存在,回答了生命是求得生存的力量。最后展示了作者积极的生命态度,让有限的生命体现无限的价值。

  2、学习与批判

  通过反复读书,我深深地体会到:文中作者列举的三个事例,反映了不同的生命态度,飞蛾落到作者的手中,极力鼓动双翅求生,一粒香瓜子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里,不屈向上,茁壮成长,这小动物,小植物对生命是多么渴望,它们珍惜生命,不失去一丝机会,不放过一分一秒,极力去展示自己,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除此之外别无选择。比起它俩,人的生命是多么旺盛,多么强大,可没有像飞蛾,香瓜子那样珍惜,还要有自己对生命的不同使用方法,可以好好使用,也可以白白糟蹋多么可惜,多么可悲呀!对于最有灵性的人,竟这样不视生命为幸运,不一心一意地去向上去成长,去展示。这句“可以白白地糟蹋它是多么的不妥,这是对生命的不尊重。由此,我联想到现在的人有多少在糟蹋生命,要说人不如飞蛾,不如香瓜子该不过分吧!

  好在作者在文章结尾宣扬积极的生命态度: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总之,这篇课文,应该让学生从中得到生命的启迪与熏染,懂得怎样珍惜生命。

  四、教学目标

  有了对教材的理解和对学生的了解,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学本课的生字,读写打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句好段。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生命的可爱与可贵,懂得珍惜生命,尊重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无限的价值。

  当然,这些细节目标要注意体现“三维目标”,注重语感培养,思维训练,语言表达,人格提升,这是教学永恒的目标。

  五、课前准备

  准备好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课上和学生细细品味。

  六、教学设计(六个环节)

  (一)读懂课文

  目的是让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解决字词,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学法体现:让学生充分读书,自主学习。

  1、导入:同学们,我们多么幸运,因为我们拥有生命,你想知道什么是生命吗?下面请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读19课。

  读书要求:

  (1)先把课文读正确,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2、检查读书:问题设计

  (1)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通过几件事讲的?用小标题概括。

  (二)读出发现,读也思考,读出感受

  目的地:在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读书,自主学习,自由发现,体现个性化阅读,凋动学生的读书热情,抓住重点句子,关键词语,体会情感,获得感动。受到熏陶和感染。唤醒孩子们对生命的热爱,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自己的感受,并鼓励学生背诵喜欢的段落。

  学法:这个环节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再小组合作交流,然后汇报所得,展示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激励学生敢想,敢说,敢读,学生参与互评,激发学生互相超越的精神,以求得对课文有更深刻的理解。

  通过这个环节的学习,让学生为“飞蛾珍惜生命,极力求生而感动,为瓜子生命力顽强,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成长,珍惜生命的每分每秒,也要为有人糟蹋生命而惋惜,懂得让有限的生命体现无限的价值。

  情境导入:你想从每个事例中发现它们的生命态度吗?让我们再去读书,看看谁最爱生命?谁不够热爱生命?一会把你的发现讲给同学,谈给老师,好吗?

  (三)拓展升华,寻找珍惜生命的榜样

  目的:让学生静下心来思考,更加清楚地认识生命,感悟生命的价值。

  情感导入:同学们,拥有生命多么幸福,我们一定要珍惜生命,让自己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你知道怎样做才算珍惜生命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从生活中,从学习中,从自己了解的古今中外人物中,发现谁在珍惜生命,谁在糟蹋生命。

  在学生说完自己的发现后,一定让学生知道作者也是珍惜生命的榜样,并介绍作者的生平。

  (四)反思自我,获得教育,得到启迪

  目的:触及心灵的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这篇课文是启迪学生心灵的好材料,体现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的课程特点。诺贝尔奖获得者罗曼罗兰说过:“从来没有人读书,只有在读书中联想自己,发现自己,检查自己,提升自己,超越自己。”我认为自我反思就是培养学生学会自我教育——因为真正的教育是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苏堆姆霖斯基)

  情境导入:同学们,刚才,我们赞颂了珍惜生命的榜样,帮助了糟蹋生命的朋友。现在我们联想一下自己,想一想赞扬自己,说说自己珍惜生命的快乐;想不想帮助自己,让自己不珍惜生命的做法永远留给过去。

  (五)积累语言背诵最后一段。

  (六)作业:指导写记生字,背诵全文。

小学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人教版四年级年级小语第八册第一单元的-篇讲读课文,该单元以“

  祖国的千山万水是那么多姿多彩”为主题展开。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游记体裁的文章(文章体裁),主要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情融于景(主要内容),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和品赏大自然的情趣。

  (中心思想);写作特点是(一般是:语言简炼、层次清晰;描写生动、细致充满诗情)。

  课文按游览的顺序,依次写了游金华双龙洞时的路上见闻、游外洞、孔隙、游内洞的所见所闻所感及乘船出洞的情况,写了路上的景色明艳,溪流欢唱,外洞的宽敞,孔隙的窄、小、险;内洞的黑、奇、大;

  在读者眼前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美伦美奂令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二、学情分析

  班级中绝大多数学生已经具有独立识字的能力,有一定的学习习惯和自己的学习方法,具有较好的表达能力,初步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的设定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共同发展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能正确读写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词,了解本课写作背景和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

  2、整体理解文意,概括段意,提炼中心,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3、品味重要词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这个教学目标的设置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即整体感知——局部思维——迁移拓展。

  教学重点:

  体会金华双龙洞景象的奇异。

  教学难点:

  孔隙的描写。游记类型课文的学习方法。

  四、说教法: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

  “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节课教法的指导思想是:想方设法引起学生注意,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

  具体做法如下:

  ○1

  情景设置法:激发感情,引起兴趣。

  ○2

  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3

  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其中点拨法是最基本的方法。

  就是在关键处,进行恰到好处的启发引导,让学生展开联想,拓展思路,把问题引向深入,高质量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五、说学法:

  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学生获得知识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互相学习,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强调一些学习习惯的养成,在兼容并举中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发展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理解陶情、启迪心智、感悟积淀的四重境界。

  (在学生的学习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共同发展。)

  学法具体如下:

  ○1

  勾画圈点法: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2

  讨论法:积极参与,总结规律。

  ○3

  自主探究法:学生实践,巩固提高。

  2

  ○4

  悬念法:带着问题,巩固提高。

  其中,讨论法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就教材的重点和疑难问题进行集体讨论,以求明确重点,解决疑

  难。这种教学方法的最大特点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当众说话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六、教学程序:

  (一)

  激趣揭题,质疑定标

  1、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一起去游览了风光秀丽的张家界,畅游了气势宏伟的三峡,欣赏了宽广美丽的大草原,今天我们要去一个特别的地方,金华的双龙洞。

  问:你们当中有谁去过或谁了解呢?

  老师:好的刚才同学都说了很多,让我们跟导游一起去看看这地方道底是怎么样的?

  2、让学生解释“记”是什么意思?(记载)

  3、本文是一篇游记,这篇游记是叶圣陶老先生于

  1957年游览金华双龙洞后写下的。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放录音,学生边听课文朗读录音边看课文,进入情境,感知课文内容。

  2、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画出作者游览的景点,想想是按什么顺序游览的。

  3、检查自读情况。

  (1)用生字词卡片检查生字词认读情况,可采取指读、齐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

  (2)抽生轮读课文,生生互相纠正,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评价,对于读得不好的同学要多鼓励。

  (3)根据作者的浏览路线,画一张浏览示意图,说说课文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点,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

  (4)教师:作者是按照:金华

  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

  (三)

  精读感悟,研析结构

  1、齐读第1自然段、思考:这段交待了什么?(游览的时间和目的地)

  2、探究2、3自然段

  (1)教师:作者在从金华去双龙洞的路上看到了什么,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去欣赏,去感受那里的美景。

  (2)学生默读、思考、勾画

  (3)小组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

  ①交流第2自然段中沿途看到的美景

  A、教师引导学生先找出沿途看到的景物再说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最后说说作者看到这些景物后有什么感受。学生边答教师边板书:

  景物——映山红油桐沙土新绿

  特点——各色白色粉红色或浓或淡

  感受——一片明艳

  理解或浓或淡的新绿,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颜色?明艳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感到眼前一片明艳?

  (明艳指色彩明亮鲜艳。新绿指春天新长出的草和树叶的绿色。春天正是植物生长的旺盛时期,不断地有新芽,嫩叶冒出来。刚长出时,颜色是淡绿的,长出时间稍长,颜色就会变深,变浓了。作者说:或浓或淡的新绿,准确的描绘了春天绿色的特点。因为有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

  所以作者感到眼前一片明艳。)

  B、出示挂图,使学生感受到沿途美景就像一幅明艳的彩色画卷。

  c、指导感情朗读第2自然段。

  ②交流对第3自然段的理解

  A、教师“沿途不仅有特色的花、树还有水,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去看看山中的溪流、听听溪水的歌唱。

  B、讨论交流:溪流为什么会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流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溪流的样子和声音时时在变化,都是“随着山势的变化而产生的。听溪流声音多好听,有时发出哗哗的声音,有时发出淙淙的声音,有时发出潺潺的声音,多像一首动听的歌啊。)

  c、指导感情朗读第3自然段。

  (四)总结迁移,形成积淀。

  第2、3自然段写了路上的见闻,写得有声有色,充满了对沿途景物的爱,使我们也仿佛亲眼目睹了沿途那迷人的景色。那么我们要不要爱护呢?看看你们该怎么做呢?(爱护环境、保护旅游资源)

  一节好课的结束应该是学生课外阅读的开始。我布置的课外作业是:

  1、熟读课文。

  2、交流搜集到的有关金华双龙洞的资料。

  3、家乡旅游景点:

  洪泽湖穆墩岛或杨毛嘴湿地保护区景点片段描写。

  七、板书设计

  板书是无声的语言,是课文内容的缩影,达到启发学生进行科学的思维,帮助学生记忆、分析、消化、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同时,我认为板书要力求精而美。

  本课的板书设计是:

  4记金华的双龙洞

  (顺序)一路上景色明艳

  二洞口外洞宽大美好孔隙窄小内洞奇特(黑、大,双龙,石钟乳、石笋)

  三出洞

  八、设计理念

  1、教学从整体到具体,再回到整体,从而达到思路清晰,脉络分明。

  2、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读”贯穿始终,这样既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又给下节课做了很好的铺垫。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能使学生陶醉,产生共鸣,也只有熟读才能成诵,把课文里一个个句式,一种种规范的语言化为自己的语言。

  3、教学中学路分明,从“导——扶——放”上,全体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自主、积极、主动的活动。

  耳听、眼看、口读、手写、脑想,全频道运作,立体式展开。

小学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第三单元以“大自然的启示”为主题,主要是通过课文来进行观察自然、保护环境的延伸和拓展。其中《自然之道》是一篇以科学常识为主的叙事文章。它以事情发展为顺序,讲述了我和同伴去旅游时看到一只幼龟被嘲鸫啄食。他们不顾向导的劝阻,让向导把幼龟放入大海,结果指使更多的海龟成为食肉鸟的口中之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愿望截然相反的结果。

  通过本篇的教学,继续学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一般方法。使学生认识到要遵循自然规律,不能违背自然之道。

  这篇课文我准备了两个讲授,第一课时:导入,范读课文,自学生字;理清脉络,讨论段落划分。第二课时:复习生字,朗读课文,读后谈感受;教学课文,理解词语,总结全文。

  我着重讲第二课时,针对可是的安排和学生的认知实际,我确定以下目标:

  1、思想教育目标:使学生认识到在自然界中,要遵循自然规律,反之则会弄巧成拙;

  2、基础知识目标:理解词语,体会用恰当的词语表达情意;

  3、基本技能目标:把握文章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

  二、说教学要点

  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启发是重点;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难点。

  三、说教法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生活阅历,本科选用了“细读,精读,默读整体感知;讨论体会”为主的教学方法。为什么寻用这种方法呢?本课是一篇丰富学生见识,使学生受到启发的文章。精读,品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课文思想感情;默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有利于思考问题。讨论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

  四、说学法

  教学的目的,不仅要使学生学会,而且要引导学生会学。这节课可知导学生掌握如何理解句子的学习方法,知导学生以朗读来理解;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或句子。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五、说学生情况

  中年级的学生,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对大自然,对社会都有很大的好奇心,借助本课的学习,对他们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有很好的帮助。

  六、说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 一)释题

  板书课题,什么是“道”?自然之道是什么意思?自然界究竟有什么规律呢?

  (二)回顾

  1、作者一行人的目的是什么?

  2、出示图片,了解太平洋绿龟的相关知识。

  (三)紧抓蠢事,引入探究

  1、是啊,如此可爱的小海龟却被我们不经意间深深地伤害了,看大屏幕,全班齐读“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师出句子)理解“愚不可及”

  这是一件什么样的事令作者如此后悔呢,自由读课文3~7自然段,说说这是一件怎样的事。

  (作者他们救了一只幼龟而害了许多只幼龟。)

  概括板书“救龟”──“害龟”。

  “救龟”与“害龟”分别是哪几段?(3~4,5~8)

  (四)抓关键词,学习“救龟”(3~4)

  读读第三段,你觉得这一段里值得你积累的词语有哪些?(欲出又止,踌躇不前)

  找到这两句话读一读,联系上下文,用你的动作来说明这两个词的意思。(指名表演)

  从这两个词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幼龟非常谨慎,写出了“侦查”之意。)

  还有一个词也说明了幼龟很谨慎,你知道是哪个么?(突然,说明其动作快。)

  齐读第三段。

  正在这时,一只嘲鸫用尖嘴啄它的头,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去,幼龟的生命受到威胁。同学们,此时假如你就在现场你会怎么做?

  是啊,怜悯之心人皆有之啊,咱们来看看第四自然段,看看他们是什么样的反应。

  找找游人和向导不同反应的词语。

  1、游人:紧张 焦急 呼喊

  2、向导:若无其事 极不情愿 冷淡

  出示:

  向导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朗读体会若无其事)

  分角色朗读第四段

  如果你是幼龟,你会怎样感激向导呢?

  (五)学“害龟”,体会心情

  1、故事到这里结束,该是完美的结局。可是出人意料的事发生了。指名读5、6段,看图,想象惨状,体会“饱餐一顿”。

  2、一只可爱的幼龟得救了,我和同伴本以为做了一件好事,可是由于得到错误的信息,成百上千的幼龟爬了出来,成了食肉鸟的美餐。我们真是干了一件_____的事。此时此刻,作者和同伴们的心情怎样?吃惊、震惊、后悔、自责。

  3、填上适当的词语,读句子。

  同伴( )地说:“天哪,看我们做了什么!”

  (六)明道

  1、沙滩上的惨剧正在发生,我们应该怎么办?补救。读第七段,把描写向导和我们的动作的词语画出来。

  此时的心情怎样?

  交流:摘下、放进、抓起、奔跑。

  此时向导和我们的心情怎样?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焦急,很想救这些幼龟──赶紧、迅速、气喘吁吁)

  朗读体会心情。

  2、我们的补救有效果吗?尽管我们竭力抢救,可不少幼龟还是成了食肉鸟的美餐。

  读第八段。出示句子:

  不一会儿,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欢乐的叫声,响彻云霄。

  (“欢乐”与前文哪个词照应?“颓丧”。由这两个词你想到什么?)

  我和同伴们低着头,在沙滩上慢慢地走。我们此时会想些什么呢?

  向导由若无其事到不情愿,现在心情又是什么样?

  3、现在,我们再来回想一下向导说的那句话(出示)还会劝告他吗?你还会哀求他吗?还会去指责他吗?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现在你对向导的话,自然之道,有更深的理解了吗?谁来说说。

  (七)作结

  自然万物,有着它自己的生存方式和规律,在自然面前,我们人类该做些什么呢?课文通过具体事例告诉我们:如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这就是自然之道。

  课外探讨;向导明明知道我们的想法会害了幼龟,为什么不制止,反而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他这样做你是赞同还是反对呢?

小学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5

  今天我讲的是第四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西门豹》。

  一、说教材

  《西门豹》一课是四年级第二学期第四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讲述了西门豹初到邺地,发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他了解到是巫婆和官绅借口河伯娶媳妇欺骗老百姓,他将计就计,最后惩治了官绅和巫婆的事。

  针对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本课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针对课文特点,在第一课时教学字、词和进行初步的阅读,学习课文第一部分之后,我把本篇课文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目标:学习课文,了解西门豹是怎样破除迷信的。

  2.语感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力目标:掌握学习方法。体会用词的贴切、生动,养成积累好词佳句的习惯。

  4.品德目标:受到尊重科学的教育。

  (二)设重点为:

  了解西门豹如何巧妙破除迷信,为百姓除害的。

  (三)设难点为:

  西门豹破除迷信的经过。

  二、说教法

  我们强调一堂好的语言课应面向全体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主动获取。因为这是一篇精读课文,精读课文的教学,要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合作学习。要提倡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老师的指导,围绕重点开展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让学生在阅读的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

  三、说学法

  以思想政治教育为灵魂,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是推行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因此,本节课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以及认知水平,引导学生运用思——说——读——悟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不但能领悟课文的主要内容,而且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设计理念:本节课采用开放式教学,让学生在自问自答,表演中完成学习任务。这是本班学生最喜欢、最容易接受的教学方式。

  (一)在自问自答中学习二、三部分。

  师:大家在上一节课学得很好,很有兴致。现在我们学习课文第二个故事“惩恶”。根据你们第一节课的发言,我觉得大家对这一课书已经理解得很不错了。所以这一段我想让你们自己来学,可以吗?(生:可以)怎么学呢?我想让同学们互相提问题,互相解答。行吗?

  生:行。

  师:现在再给大家一段时间,你们做一下准备,好好读一下课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生读课文,做准备。)

  师:好,准备好了吗?(生齐:准备好了!)提问现在开始,先由第一个同学提问。

  主要完成以下几个问题:

  1.西门豹为什么说那个新娘不漂亮,要说换一个漂亮的?

  2.课文中说“西门豹面对着漳河站了很久”。他已经把巫婆和官绅都投进了河里,坏人已经惩办完了,他为什么还那么长时间站在河岸上?

  3.西门豹是邺这个地方的大官,别人都得听他的。他下一道命令不许再给河伯娶媳妇,把巫婆和官绅头子抓来砍头,这有多简单,为什么还费那么大劲去装着送新娘?

  4.我想让同学说一下,课文插图中画的都是谁?

  (二)表演“送新娘”这段故事。

  (教师选演员:西门豹一人、卫士二人,巫婆一个、官绅头一人、小官绅二人、新娘一人、女弟子二人。教师与巫婆、官绅等人耳语一番,又嘱咐了其他人,表演开始。)

  卫士:(喊)西门大人到!(西门豹出场)

  官绅头:(带着小官绅上前,拱手)参见西门大人。

  巫婆:(带着女弟子上前,行万福礼)参见西门大人。

  西门豹:把新娘领来让我看看!(两个女弟子搀新娘出场,新娘在哭,用手抹泪。)

  西门豹:这个姑娘不漂亮,你去告诉河伯,过几天我给他送一个漂亮的!(两个卫士拉巫婆下场。巫婆还叫了一声:”哎哟,我的妈呀!”。)

  西门豹:(等了一会儿)这个巫婆怎么还不回来,可能河伯留下她吃饭了,去,麻烦你去催她赶快回来!(卫士把官绅头拉下场)

小学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6

  说教材

  《落花生》是人教版第九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叙事散文记录了作者许地山小时候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对花生好处的谈论,以小见大,借物喻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虽然文章没有什么华丽的辞藻和深奥的说法,却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使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寻味的道理,蕴含了丰富的人文精神。因此,对于本课的教学我从新课标出发,结合本单元的教学任务,本着“以学生为本”的精神,我把《落花生》的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技能目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懂得什么是借物喻人。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花生的默默奉献的可贵品质,理解心灵美比外表美更重要。

  教学重点

  由表及里地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从中体会做人的道理。

  教学难点

  文章采用的是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教学时应突出这一特点。

  说教法、学法

  良好的教学效果离不开教法和学法的和谐统一。语文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应是开放而有活力的。根据教学目标和五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选择了多种教法和学法配合实施,体现了“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的特点,努力追求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1. 情境教学法。利用多媒体和实物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更形象的理解课文,真正的把握文章内涵。

  2. 谈话法。教学中,教师和学生,课本和学生应是对话和交流的关系,谈话法架起师生沟通的桥梁,是我不可或缺的教学方式。

  3. 朗读法。语文课程应以读为本,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指导,感受课文的深刻含义。

  4. 练习法。好的练习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并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5. 自主、合作、探究法。学生是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生生交流,师生互动,解决重点问题。 教法和学法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本课采用以上五种主要的教法与学法,既突出了教师的引导作用,又重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用活泼简单的谜语导入新课:同学们,老师请你们猜个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个白胖子”,谁能猜出谜底是什么?学生猜出谜底后,我拿出事先准备好的花生,让同学们观察,随后我利用多媒体出示花生成长的图片,边出示边讲解课题:花生因落花入土而生果,所以植物学上称之为“落花生”。我这样设计导入,主要目的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二.整体感知,探究学习

  本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展开记叙,这一环节我首先让学生自读自悟,分析课文结构,然后师生交流,把课文分成以下三大段理解: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种花生、收花生; 第二段(第2自然段):写母亲提议过收获节,并为过收获节做准备; 第三段(第3自然段至最后):写父亲和我们品花生议花生,父亲对花生的赞扬使我们对普普通通的花生产生了敬佩之情。

  三.重点导读,读中悟理

  注重阅读体验,加深理解,受到感情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是新课标的新要求,也是重要的阅读教学策略。为了突破“由表及里地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从中体会做人的道理”这一教学重点,我指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阅读第三段品花生议花生:首先,学生齐读,初步体会。并讨论:姐弟们说到了花生的哪些好处?父亲又说到了哪些?(兄妹们说“味美可以榨油便宜大家都喜欢吃”,这些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而父亲说的是花生常常被人忽视却是最重要的特点: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第二,多媒体范读,要求学生边听边思考:父亲怎样议花生?父亲对花生的第一次议论,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的果实是否露在外面来比较,以突出花生即使是成熟了也无声无息,不急于表露的品格。其中“鲜红嫩绿”“高高的挂在枝头上”和“埋在地里”“矮矮地长在地上”形成鲜明对比,我再一次利用多媒体播放它们的对比图片,并在图片上用文字概括出果实的色彩、样子以及果实生长的位置比较,帮助学生理解花生虽没有桃子、石榴、苹果的外在美,却具有内在的可贵品质。为了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我把课文设计成填空,在课堂上和学生们一起做,引导学生深入体会。

  【附:填空练习: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第三,分角色朗读,深入体会:父亲特别指出花生的最可贵之处,目的是希望孩子们能像花生那样,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最后,我再次拿出花生让学生们观察,直观的体会花生的朴实无华,感受它的可贵品质。

  四.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是未来社会对人的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请同学们互相交流讨论:父亲说的“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和作者说的“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两句话的含义。学生讨论完之后,我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的观点,并注意引导学生在外表美和心灵美面前,应该更看重心灵美,更看重能实实在在为人民做好事。一个外表不怎么美的人,要做出成绩,得到大家的认可,也许比外表赏心悦目的人更难,但如能默默无闻、毫无怨言地去努力,给别人带来好处,应该说更了不起,也更让人敬佩。这时,我抓住时机,趁热打铁地告诉学生课文由议花生讲到做人,以小事物阐述大道理,这种写法就是借物喻人。这时,我在多媒体上打出儿歌: 姐弟种花生,居然收获丰。 父亲巧教诲,影响“我”一生。 我这样做,目的是想利用浅显易懂的儿歌,概括全文,突出文章借物喻人的特点,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五.拓展延伸,把握文章

  布置作业: 思考题:

  1. 文中写“种花生—收花生—品花生—议花生”四个过程,想一想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略写,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

  2. 联系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想一想我们周围的哪些人也像落花生一样,朴实无华却默默奉献? 动手题:找出文中的好词佳句,并会用好词造句。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回归生活世界。我的作业有助于学生对生活进行反思、体验,进而提升、完善。并为本课的第二课时埋下伏笔,做好铺垫准备,帮助学生深度把握课文。体现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小学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7

  【说教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本节课在学习中让学生了解鲸的种类和生活习性;同时让学生知道文章的一些说明方法,如:例举数字、比较、举例、比喻说明等多种方法,并让学生进行运用。学习本文的意图是使学生了解鲸的一些知识,学习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同时,通过学习本文培养学生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

  【说学情】

  本课的学习者特征分析主要是根据教师平时对学生的了解而做出的。

  1.学生是佛山市元甲学校五年级4班的学生。

  2.学生的基础知识比较扎实,学习的能力也比较强。

  3.学生思维活跃,能积极参与讨论,口头表达能力较强。

  4.学生对动物很感兴趣,对鲸更是充满神秘感,他们对于《鲸》这课的学习,一定非常感兴趣。

  5.所有学生都能运用网络查寻收集资料。

  【说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了解鲸的特点和生活习性,认识例举数字、比较、举例、比喻等说明方法。

  2.这节课鼓励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兴趣。

  4.学生能够将课上了解的有关鲸的知识,制作一份电子手抄报,并以鲸的自述为内容进行一次中队活动。

  【说学习任务】

  1.学习这课后,知道鲸的种类和生活习性,并知道和掌握一些说明的方法。

  2.这节课让学生去了解鲸,他们的兴致都很高,再加上让学生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利用网络资源上语文课,学生还是头一回尝试,学生一定很感兴趣。

  3.全班同学都要收集有关鲸的资料,利用网络大量阅读有关鲸的文章,不断扩大自己的阅读面。课后要求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根据收集的资料,出一期介绍鲸的电子小报,并以“鲸的自述”为内容进行一次中队活动。

  【说教学准备】

  硬件资源、互联网的多媒体网络教室。

  【说教法】

  教无定法,但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却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教于学达到和谐完美的统一,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灵活运用合理地进行多种教法的优化组合: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对学生进行点拨;运用自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还采用以读代讲法,让学生从读中去理解,从读中去领悟。充分发挥了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了一种愉悦民主的教学气氛,使学生成为教学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说学法】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学中,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要教学生会学。本课时教学,我让学生充分地读,读后让他们交流、讨论,然后再进行汇报,通过这些环节让学生了解鲸的生活习性,在学习鲸的呼吸这部分内容时,我还让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以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在学习鲸睡觉这部分内容时,我还让学生通过想象,然后在电脑上画出它的样子,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高。我还不以学生学懂这篇课文为满足,更以这篇文章作为知识的窗口,让学生从多方面去了解鲸,于是我让学生进行网上阅读,通过大量的阅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最后让学生进行交流,让他们谈谈自己的收获、感受,使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

  【说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设计依据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而定。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始终处于思考的状态为指导思想,教学环节如下:

  一、复习引入

  上可伊始,我便让学生回顾,通过课文一、二段的学习,你们知道了有关鲸的那些知识?让学生回答这一题,一方面检查学生对已学的知识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是唤起学生的记忆,知道鲸是哺乳动物,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并以此活跃课堂的气氛,激发同学们学习的兴趣。

  二、讲授新课,探究新知

  我让学生用自己喜爱的阅读方式读课文的3—7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鲸?读完之后,我让同学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让他们谈谈自己的收获,并试着解决学习中的疑难,这样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在学生学完后,就让他们进行汇报,当他们谈到鲸的进食情况时,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给他们看,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当他们谈到鲸睡觉时的样子时,我让学生感情朗读,其余同学闭目想象,然后将鲸睡觉的样子,在电脑上画出来,这一方面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也是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去大胆创作。通过这些环节的学习,学生对鲸的种类和生活习性已很明白了。

  这是一篇说明文,文章用了多种说明的方法,如何让学生去感受说明的方法呢?在讲完这部分内容后,我让学生快速浏览全文,想想课文在介绍鲸时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将它画下来,并和同学展开讨论,然后我让学生以一句为例谈谈,这样学习,学生对这些说明的方法的印象加深了,在此基础上,我还让学生用其中的一种说明方法写一个句子,使学到的知识得以运用,增强了实效性。

  三、积极思索,质疑问难

  课文讲授完了,我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让学生质疑问难,在学生提出问题以后,我并没有把答案直接告诉他们,我让其他会的同学来充当小老师,让他们也来尝尝成功的喜悦,还有不能解决的问题怎么办?

  四、网上阅读,丰富知识

  我让学生进行网上阅读,解决学习中的疑难,亦借此来扩大学生的阅读面。通过课内外的学习,学生对鲸已有了较全面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点滴收获或体会,使学生从各方面丰富自己对鲸的认识。

  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最后,我进行总结,激励学生去探索,去打开大自然的奥秘。为了使学生进一步激发学生去了解、去探索鲸的有关知识,我给学生布置了两个课后作业:

  (1)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出一期介绍鲸的电子手抄报;

  (2)以“鲸的自述”为题材,进行一次中队活动。

  六、评价和总结

  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结果随时给出评价反馈,课时结束时,教师对本科的内容和目标完成的情况加以总结,激起学生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1.学生的自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评价;

  2.学习说明文的常用的几中说明方法,并进行运用的能力进行评价;

  3.信息查找:利用网络查找有关鲸的资料,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同时增长知识,扩大阅读面。

  4.知识应用:课后应用本课学到的知识,出一期介绍鲸的电子小报和以“鲸的自述”为内容进行一次中队活动。

小学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8

  一、说教材

  《蟋蟀的住宅》是19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一篇观察笔记。他怀着对蟋蟀的喜爱之情,向我们真实地介绍了自己观察到的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蟋蟀建筑住宅的才能,赞扬了蟋蟀不辞辛苦和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作者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把蟋蟀比作人,想象非常丰富,语言十分风趣,使学生产生极大的阅读兴趣。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我们能感受到作者是通过长期深入的观察才发现了这一昆虫世界中不为人知的秘密。

  观察是思维的触角,是把握事物特征、了解事物与事物之间联系的主要手段。从小培养孩子们观察的兴趣,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好习惯,将使他们终生受益。第二单元围绕“观察与发现”这一专题,选编的课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都是为了学习作者认真观察事物的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富有情趣的语言来表达的。本篇课文也不例外。同时,它也为第五单元观察小动物的生活习性等方面埋下伏笔。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本课的特点,本节课应达到如下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住宅、隐蔽、随遇而安”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读懂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体会作者拟人的习作方法。

  3.学习蟋蟀那种不辞辛苦和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激发观察自然界的兴趣。

  三、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分析,我的教学重点是了解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通过重点句段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教学难点是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四、说教法学法

  长期以来一直关注教师如何教,而忽视了学生如何学,在这节课中将关注学生的学法,用学生的“学”决定教师的“教”。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受到熏陶感染,再把学生的感悟与老师、同学交流。

  在此设计理念的指导下我准备采用以下教法:情趣教学法、多媒体直观法、以读促悟法。学生主要采用以下学法:自主质疑法、合作解疑法、自读自悟法。

  五、教学流程

  如何转换学生角色,改变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我想让学生转换角色,把自己当作蟋蟀,介绍自己的家和修建家的经过。因此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流程:

  (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新课标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上课前,学生在以前已经学过口语交际介绍自己的家,学生会非常自豪,能踊跃地说。再加上课前对蟋蟀的已知了解,学生已经知道蟋蟀的歌声动听,对蟋蟀的可爱、有趣早已铭记在心。这样二者结合起来,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实现旧知迁移,为学生转换角色,改变学习方式作准备,也为学生发展口语作准备。

  这样让学生把自己的家和早已熟悉的蟋蟀的住宅联系起来,自然而然地导入课题。

  (二)研读课文、自主感悟

  在导入课文后,我设计让学生研读课文,自主感悟。请学生快速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生能很快体会出文章主要内容: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经过。这个环节落实本期教材训练重点:提高学生阅读速度,达到阅读有一定的速度,能体会文章主要内容。

  (三)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小组学习、组内交流

  这个环节根据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分别学习、研究蟋蟀住宅有什么特点和怎样修建住宅的。每个学生要先认真读书,体会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或怎样修建住宅的,想想如果你就是一只可爱蟋蟀,你会怎样向大家介绍你的家或你修建住宅的经过;把你感兴趣的句子勾画下来反复读一读,把你的理解写在句子旁边或本子上,如果还有不懂的句子或以在旁边标上问号;并且估计一下,其它小组的同学有可能向你们提出什么问题,该怎么解答。学生在自读自悟几分钟后再在小组讨论交流,共同质疑,共同推测一下其他组同学会提的问题,一起解答别人提出的问题。这样先让学生自读自悟,再在小组讨论交流,就真正达到人人动口读书,用心体验,实现人人自主学习,而不让小组合作学习成为个别优秀学生的一言堂,从而提高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效率。达到设计理念中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2.全班交流、答记者问

  学生把自己转换成蟋蟀这个角色,汇报介绍“我的家”即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时,就有可能根据自己在读中的感悟,用朗读勾画批注法,边朗读边结合自己的体会介绍,也有可能会根据课文内容绘制示意图介绍。在听完介绍后,其它小组的同学可扮演小记者向这组同学质疑,进行答小记者问。这样促使学生自读自悟时更认真,在本小组交流讨论时更合作、更投入。在学生自主解疑仍有困难时教师适时点拨,达到调动学生积极性,共同参与,自主质疑、自主解疑或合作解疑的效果。实现设计理念中关注学生的学法,用学生的“学”决定教师的“教”。

  由于通篇采用拟人手法叙述,学生在阅读中会产生浑厚的'兴趣,在汇报蟋蟀住宅经过时,学生除了边朗读边谈体会,还很可能会自然而然转换成蟋蟀的角色,配上动作介绍修建住宅的经过。在转换角色的同时,学生一方面对课文自读自悟,自主学习读懂了课文,另一方面在情感上对蟋蟀产生认同,自然就体验到蟋蟀不肯随遇而安、吃苦耐劳的精神,这样就既突破了教学难点,又实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维一体这一设计理念。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通过以上环节的学习交流,已经激发了学生对蟋蟀的喜爱和赞扬之情,就进入拓展延伸、情感升华这一环节。让学生把自己收集到的动物住宅和它们修建住宅的图片、文字资料或关于作者的相关资料,在学习小组内交流,再把此时此刻想对蟋蟀或其它动物想说的话写下来,鼓励学生用我笔写我心,畅所欲言。然后推荐代表在全班交流。这样让学生有准备地说一段话,实现读、写、说结合。

  (五)小结作业,收束课堂

  最后是本节课的小结作业环节,教师对本堂课的学习进行小结,一方面总结收获,另一方面鼓励学习积极性,为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节课的精华。因此我的板书简单明了,课文的内容也的到了精彩的展示。

小学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9

  一、说教材

  《猫》这篇课文细致、生动地描述了猫的古怪和它满月时的淘气可爱,全文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猫的喜爱之情。本文的语言优美,浅显易懂。

  课文先从三个方面具体表现猫的性格古怪:讲它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讲它高兴时和不高兴时绝然不同的表现;讲它什么都怕,但又很勇猛。这三个方面的表现,看起来相互矛盾,但都是事实,所以说猫的性格实在古怪。再讲它小时候十分淘气。表现在:一是刚满月,腿脚还站不稳时就爱玩;二是稍大一点胆子越来越大,也就更加淘气。

  课文在描述猫长大后的古怪性格和小时候的淘气时,处处流露对猫的喜爱之情,有的是直抒胸臆,有的是间接体现。本文语言浅显易懂,优美朴实。这是课文在表达上的两个特点。

  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了解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时候的可爱,学习作者真实、具体的表达方法,是本课学习的重点,也是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13个生字,正确读写“无忧无虑、任凭、屏息凝视、抓痒、稿纸、丰富多腔、摔跟头、跌倒、胆子、开辟、遭殃、责打”等词语。其中重点是“任凭、丰富多腔、开辟、屏息凝视”。最难的是“屏息凝视”的理解。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花猫的古怪性格,小时侯的可爱,体会作者对花猫的喜爱之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课文。

  (一)能力目标

  1、在“猜”中继续练习学会结合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

  2、在猜中进行创新思维方法的训练。

  3、学习真实具体的写作方法。

  (二)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喜爱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和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体会真实具体的写作方法

  四、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

  (一)猜——猜中有比较

  猜中结合上下文读书——发展与创新是我们的课题,也是新课标的核心所在,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两大主题。借助课题研究的良好氛围,我在平时大胆地尝试。

  我教学这篇课文的主要方法就是一个字,就是一个“猜”字。“猜”既是本节课的教法,也是学生的学法。猜没有问答那样严肃,要求一板一眼,必须正确。问题无论是老师提出还是学生提出,似乎都要求答出正确的答案,心理压力较大,学生思维受到一种目的的限制,放不开,个性得不到张扬,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的创新性得不到良好训练,与我们创新的主题不相符。

  猜常用于各种游戏之中,识字教学中也常用。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应用,有很多好处。猜的形式较多,师说生猜,生说师猜,生说生猜(小组进行,全班进行)。猜的内容包罗万象,猜字词的理解,猜句段的理解归纳,猜思想感情的把握,猜体会到的写作方法,猜未弄懂的问题……无论那种形式,无论那种内容,学生都是在一种比较开放的,比较轻松的交流环境中进行阅读、思考。

  猜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融为一体,就是猜的学生,在猜的时候,也不象“答”那样被动,而是主动去猜。游戏的经验,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即使是成绩平平的的学生也敢来猜。没有压力,“猜”不是“答”,猜自然可以不正确,不怕犯错误。猜可以发现学生的答案多种多样,思路开阔,这正好给教师分析学生学情提供了实据,便于教师正确引导学生。教师从学生的猜中,准确地把握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对语言的理解水平,找到恰当的引入可能知识世界的方法。猜可以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他们争对同学的猜题,老师的猜题,可以大胆的发表意见,特别是自己独特的见解。有时还能面对大作家的作品发表不同见解,理由还很充分,这才是创新的培育氛围。

  当学生的意见与书上有较大出入时,这正是老师利用比较的方法进行语感训练的好机会。学生对相近的词进行比较,对自己猜的词与书上的词进行比较。猜可以将许多学法用于其中。

  (二)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任何教学手段都是为教学服务的。因为本文语言浅显易懂,为了不冲淡学生在语言中的丰富想象。所以,我用这样的课件对课堂加以形象,补充。

  (三)教学环节

  1、猜前初读引学法

  自学初读生疑问——因为这是第八册的课文,学生手中没有书,借此机会,我将课后填空练习流在课文之中。学生自读不完整的课文,发现空白,产生疑问。

  依据疑问引出猜——师问:读了竟今天这篇课文,大家发现什么不对劲的地方吗?学生自然会回答出课文的不完整。然后我就说:“今天,我们就来猜猜空白处原文是什么样。”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在读书中自发产生疑问,为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为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对课文充满个性的理解,奠定了基础。这是对学生进行语言创新训练和思维创新训练的开始。

  猜前引出读书法——大家说说要猜着,你想到采用什么办法?(结合上下文读书思考)猜是一种读书方法,也在这营造出一种气氛。要学生自主猜出原文,得靠他们已有的读书经验,让学生说出读书方法,互相提醒,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读书思考。

  2、猜中交流解文意

  猜中品读练填空——学生采用各种方法读书,猜测文中空白处是什么。猜的形式多种多样,老师让学生猜,学生让学生猜,学生让老师猜,小组内互猜,全班一起猜。边猜边评,评中思考,一边思考一边读书,答案就在这互动的过程中接近。本课语言浅显易懂,猜的过程中,教师让学生遇到困难时,应多读书思考,在读书思考中,在探究中,在比较中,始终让学生飞翔在语言情景中,发展语感水平。学生不正确的答案是教师引导学生的大好机会。老师根据学生的猜测,分析学情,选择引导方法,巧妙地将学生从已知知识世界引入未知知识世界。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学生学习的帮助者。

  3、猜中引思勇创新——创新是我们的主题,包括语言的创新,思维的创新。猜在阅读中的应用,是一种创新的示范。学生在猜答案中,如在游戏中,比起回答问题来,兴趣浓厚,没有心理压力,思路更加开阔。学生不能一猜就中,正是学生独立创作的时侯,表达不受原文的限制,有的答案虽与原文不一致,用在那儿也很恰当,并充满个性,学生语言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发展。不断的读书思考,敢于对原文猜想,在创新思维上是一种训练,创新精神上也是一种激发。

  4、猜中引评学交流——合作是未来人成功的基本素质,也是新课标提倡的重要学习方式。本课互猜互评中,学生既进入到语言环境中交流,还进入到心灵中交流,因为互猜的是心里所想。

  5、猜题目归纳全文——在一边猜一边填空的过程中,学生发现几对词的矛盾,从而体会猫的性格古怪,从猫的性格古怪中,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再让学生猜课题,在不同的课题中再次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对全文有一个整体理解。

  6、猜中激趣爱语文——无论是猜文中空白,还是猜课题,课堂中,学生似乎在游戏的心理中。在猜测中,学生感受到一种成功的喜悦,连大作家的作品也敢猜测,有的地方做了修改一样正确,成功之感自然而强烈,学习兴趣自然浓厚,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中渐渐培养对语文的热爱。其中,教师要对学生成功之处多加肯定。

  以上是完成这节课的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思想感情的主要训练环节。课文的难点,“真实具体”的写作方法,通过这样一步一步地读书猜想,难点就变得很容易解决了。

  7、猜后

  后猜延伸用写法——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几种小动物,示范说一种的性格特征,举一个真实具体例子,让学生来猜是什么动物。然后叫学生来说自己喜欢的动物特征,其他同学来猜是什么动物。也可以背诵儿歌、古诗,让同学猜写的是什么动物。

  (四)板书设计

  将原文中用来猜的词语用课件展示出,每个词卡用一种相符的性格猫送出。板书的内容就是学生猜测的词。

小学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10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第7册的课文《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学习课文3~5自然段。《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讲了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怎样用“脚”爬的,启发人们留心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说说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本组课文训练的主要意图和学生的实际,我们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重点词句,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 能力目标: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做生活的有心人。

  二、教学重点

  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

  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

  四、教具准备

  课件、彩色笔、画纸 五、教法和学法 结合本课的特点和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以读书训练为经,语言文字训练为纬,开发全脑为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以学生饶有兴趣的说、演、画、议,来代替教师单一的讲、管形式,在艺术的熏陶下激发学生兴趣,在兼容并举中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发展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理解感悟的境界。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巧妙的开场白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创设良好的课堂教氛围,在阅读教学开始时,教师通过生动的多媒体课再现与课文有关的情景,激发学生情感,然后老师就问:你们知道在这一大片绿油油的叶子里面藏着什么?这样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

  (二)合作探究、深入研读 小学生是通过形象来认识世界的,在阅读中只有设法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所描绘的鲜明形象,才能引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关注,才能入境生情,促进自悟。如;

  (1)画一画

  让学生拿起笔画一画爬山虎的脚,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找一找,演一演,议一议,了解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 先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找出爬山虎怎样爬的句子。标出爬山虎怎样爬的动词(触、巴、拉、贴)。然后小组合作怎样演好爬山虎向上爬的动作,推荐代表上台表演,其他学生评价,好在哪里,不好的地方应该怎样改。最后引导学生欣赏课件,议论把“一脚一脚”换成“一步一步”行不行?通过看课件、讨论,学生不但理解了“一脚一脚”的意思,而且还让学生真正明白了爬山虎究竟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进一步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准确和观察的细致。

  (3)用“如果……就”的句式说说你的发现。

  (三)总结全文,指导学法 学生提出问题,并且带着问题读书,读中解决问题,这仅仅是阅读教学的浅层目标。而带着疑问走出课堂才是创新型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因此,本节课采用问题来总结课文:学习这篇课文,作者在观察方面有什么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四)拓展文本,延伸课堂 一节好课的结束应该是课外阅读的开始。布置的作业是:以《我发现 的秘密》写片段。

【小学四年级语文说课稿模板集合十篇】相关文章:

关于小学四年级语文说课稿模板集合十篇10-14

小学语文《匆匆》说课稿模板12-17

精选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集合十篇08-16

关于小学四年级语文说课稿集合十篇10-07

关于小学四年级语文说课稿模板汇总十篇10-06

关于小学四年级语文说课稿模板集锦十篇10-05

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荷花》11-19

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匆匆》11-18

小学四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集合十篇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