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1-10-04 17:18:08 小学说课稿 我要投稿

关于小学四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锦集九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四年级语文说课稿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小学四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锦集九篇

小学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第三单元以“大自然的启示”为主题,主要是通过课文来进行观察自然、保护环境的延伸和拓展。其中《自然之道》是一篇以科学常识为主的叙事文章。它以事情发展为顺序,讲述了我和同伴去旅游时看到一只幼龟被嘲鸫啄食。他们不顾向导的劝阻,让向导把幼龟放入大海,结果指使更多的海龟成为食肉鸟的口中之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愿望截然相反的结果。

  通过本篇的教学,继续学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一般方法。使学生认识到要遵循自然规律,不能违背自然之道。

  这篇课文我准备了两个讲授,第一课时:导入,范读课文,自学生字;理清脉络,讨论段落划分。第二课时:复习生字,朗读课文,读后谈感受;教学课文,理解词语,总结全文。

  我着重讲第二课时,针对可是的安排和学生的认知实际,我确定以下目标:

  1、思想教育目标:使学生认识到在自然界中,要遵循自然规律,反之则会弄巧成拙;

  2、基础知识目标:理解词语,体会用恰当的词语表达情意;

  3、基本技能目标:把握文章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

  二、说教学要点

  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启发是重点;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难点。

  三、说教法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生活阅历,本科选用了“细读,精读,默读整体感知;讨论体会”为主的教学方法。为什么寻用这种方法呢?本课是一篇丰富学生见识,使学生受到启发的文章。精读,品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课文思想感情;默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有利于思考问题。讨论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

  四、说学法

  教学的目的,不仅要使学生学会,而且要引导学生会学。这节课可知导学生掌握如何理解句子的学习方法,知导学生以朗读来理解;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或句子。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五、说学生情况

  中年级的学生,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对大自然,对社会都有很大的好奇心,借助本课的学习,对他们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有很好的帮助。

  六、说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 一)释题

  板书课题,什么是“道”?自然之道是什么意思?自然界究竟有什么规律呢?

  (二)回顾

  1、作者一行人的目的是什么?

  2、出示图片,了解太平洋绿龟的相关知识。

  (三)紧抓蠢事,引入探究

  1、是啊,如此可爱的小海龟却被我们不经意间深深地伤害了,看大屏幕,全班齐读“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师出句子)理解“愚不可及”

  这是一件什么样的事令作者如此后悔呢,自由读课文3~7自然段,说说这是一件怎样的事。

  (作者他们救了一只幼龟而害了许多只幼龟。)

  概括板书“救龟”──“害龟”。

  “救龟”与“害龟”分别是哪几段?(3~4,5~8)

  (四)抓关键词,学习“救龟”(3~4)

  读读第三段,你觉得这一段里值得你积累的词语有哪些?(欲出又止,踌躇不前)

  找到这两句话读一读,联系上下文,用你的动作来说明这两个词的意思。(指名表演)

  从这两个词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幼龟非常谨慎,写出了“侦查”之意。)

  还有一个词也说明了幼龟很谨慎,你知道是哪个么?(突然,说明其动作快。)

  齐读第三段。

  正在这时,一只嘲鸫用尖嘴啄它的头,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去,幼龟的生命受到威胁。同学们,此时假如你就在现场你会怎么做?

  是啊,怜悯之心人皆有之啊,咱们来看看第四自然段,看看他们是什么样的反应。

  找找游人和向导不同反应的词语。

  1、游人:紧张 焦急 呼喊

  2、向导:若无其事 极不情愿 冷淡

  出示:

  向导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朗读体会若无其事)

  分角色朗读第四段

  如果你是幼龟,你会怎样感激向导呢?

  (五)学“害龟”,体会心情

  1、故事到这里结束,该是完美的结局。可是出人意料的事发生了。指名读5、6段,看图,想象惨状,体会“饱餐一顿”。

  2、一只可爱的幼龟得救了,我和同伴本以为做了一件好事,可是由于得到错误的信息,成百上千的幼龟爬了出来,成了食肉鸟的美餐。我们真是干了一件_____的事。此时此刻,作者和同伴们的心情怎样?吃惊、震惊、后悔、自责。

  3、填上适当的词语,读句子。

  同伴( )地说:“天哪,看我们做了什么!”

  (六)明道

  1、沙滩上的惨剧正在发生,我们应该怎么办?补救。读第七段,把描写向导和我们的动作的词语画出来。

  此时的心情怎样?

  交流:摘下、放进、抓起、奔跑。

  此时向导和我们的心情怎样?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焦急,很想救这些幼龟──赶紧、迅速、气喘吁吁)

  朗读体会心情。

  2、我们的补救有效果吗?尽管我们竭力抢救,可不少幼龟还是成了食肉鸟的美餐。

  读第八段。出示句子:

  不一会儿,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欢乐的叫声,响彻云霄。

  (“欢乐”与前文哪个词照应?“颓丧”。由这两个词你想到什么?)

  我和同伴们低着头,在沙滩上慢慢地走。我们此时会想些什么呢?

  向导由若无其事到不情愿,现在心情又是什么样?

  3、现在,我们再来回想一下向导说的那句话(出示)还会劝告他吗?你还会哀求他吗?还会去指责他吗?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现在你对向导的话,自然之道,有更深的理解了吗?谁来说说。

  (七)作结

  自然万物,有着它自己的生存方式和规律,在自然面前,我们人类该做些什么呢?课文通过具体事例告诉我们:如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这就是自然之道。

  课外探讨;向导明明知道我们的想法会害了幼龟,为什么不制止,反而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他这样做你是赞同还是反对呢?

小学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北京市义务教育改革实验教材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珍珠鸟》。这是一篇散文,作者用生动的语言记叙了“我”和珍珠鸟一家三口从相识、熟悉、亲近、到相依相伴的变化过程。作者对珍珠鸟的悉心照顾和真切关爱,让小鸟由怕人到喜欢人、亲近人,最后到与人融为一体的经过。从而谱写了一曲人与自然之间爱的颂歌,并由衷地发出了“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感慨。

  二、说理念

  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时抓住文章“我”与珍珠鸟相处时的行为表现,和珍珠鸟变化的语句,力求体现以读为本、读中理解、读中感悟的过程,组织学生探究体验,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从而体会出作者对鸟的爱是一种建立在呵护尊重上的爱。

  三、说目标、重难点

  本课书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 学会9个生字(1个多音字“挨”)及新字;

  2、 想象人与小鸟友好相处的情景,体会作者是怎样写的。

  3、 联系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的意思。

  4、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5、 了解原本怕人的小鸟竟然在“我”的肩头睡着了的原因,并和同学们交流。能体会到人与小鸟的和谐关系是靠相互信赖建立的,产生喜欢小鸟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原本怕人的小鸟竟然在“我”的肩头睡着了的原因,并和同学们交流。能体会到人与小鸟的和谐关系是靠相互信赖建立的,产生喜欢小鸟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联系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的意思。

  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制定了本课时如下的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了解原本怕人的小鸟竟然在我肩头睡着了的原因,并和同学们交流。能体会到人与小鸟的和谐关系是靠相互信任建立的,产生喜欢小鸟的思想感情。

  3. 联系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的意思。

  本课时教学重点:

  了解原本怕人的小鸟竟然在我肩头睡着了的原因,并和同学们交流。能体会到人与小鸟的和谐关系是靠相互信任建立的,产生喜欢小鸟的思想感情。

  本课时教学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的意思。

  四.教学准备

  1.前认知:第一课时学习内容:认读生字词、初读课文、归纳段意、概括主要内容。

  2教学课件

  五、说教学过程

  在设计理念的指导下,围绕着上面的三个教学目标,为了有效的突破重难点,我这样安排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引出质疑,导入新课

  上课伊始,回顾旧知,这是什么样的珍珠鸟?(出示课件:填空)巧抓学生填空的词语(怕人),引出课后思考题,原本怕人的小鸟为什么在我肩头睡着了,导入新课。

  (二)深入探究,感受人与鸟的和谐

  为了突破这一重点,我设计了如下几个环节。

  第一:出示自学提示:

  1默读课文, 边读边画在和小鸟相处的日子中,我是怎样做的,小鸟有怎样的表现;2选择感受最深的内容一两处做批注;3 与同桌同学交流。

  第二:汇报交流,读中感悟,理解人与鸟的和谐相处

  教师预设:

  1、 学生可能出现:汇报时没有一定的顺序。教师引导提示:按照作者记叙的顺序汇报。

  2、 学生可能出现:学生标画的句子欠准确时。

  教师帮助分析、引导问题:

  1) 标画不到位,引导学生标画完整句。

  2) 标画错句子,指导学生读准题目要求,再细心找句子等。

  第一个层次:初步体会小鸟与人渐渐熟悉。

  1、 抓住我的做法“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连添食加水时也不睁大好奇的眼去惊动它们”,理解时采用了句式比较的方法,删去“决、连、也,”与原句对比读,帮助学生体会到作者怕惊扰珍珠鸟,连与它们接近的最好时机都放弃了,进而体会出对珍珠鸟的关心。

  板书:我 决不

  2、 再看珍珠鸟的表现(抓住三个一会),体会珍珠鸟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广,与人渐渐熟悉。

  板书:珍珠鸟 探头

  3. 理解后,男女生合作读,读出“我”对小鸟的关心,以及小鸟与人渐渐熟悉的情感、

  板书:熟悉

  第二个层次:读中理解,读中感悟,体会人与鸟的亲近

  教师预设:学生可能出现:标画错、不全词。

  教师引导提示:标画一连串表示的动作的词语,看一看画全了吗?学生思考后,再次标画。

  1、 通过抓重点词( “挨近、蹦、俯、喝、偏、瞧瞧、跑、蹦来蹦去” ),引导从这一连串的动作词语中,发现是小鸟主动来亲近我;板书:蹦来蹦去

  在学生汇报我的表现时,抓“微微一笑”,板书:一笑。体会到受打扰后,不烦也不恼,还用欣赏的眼光去看他们,缩短了人与鸟之间的距离。

  理解之后,自由读,读出小鸟的顽皮、与人的亲近以及作者对鸟的喜爱。2、 创设情境,展开想象。在学生汇报到 “白天,它这样淘气的陪伴我”

  出示(课件:当作者( )时,看到( )就( );当小鸟听到大鸟的呼唤时,它( ),在大鸟再三的呼唤下,才( )。)想象小鸟会怎样陪伴作者,通过这个训练,体会珍珠鸟和我越来越亲近,不愿回鸟笼的心情。板书:亲近

  3、 读中感悟:采用师生合作读书的形式,朗读11-13段,进一步感悟人与鸟之间的亲近

  第三个层次:体会人与鸟的友好

  1、 出示:鸟在我肩头睡着了的画面,在音乐的氛围中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象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感悟后配乐朗读体会人与鸟的和谐(板书:睡着、友好)

  2、 回归整体:怕人的小鸟为什么在我肩头睡着了。我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帮助学生整合,学生按照:因为我( )所以小鸟( )的句式,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填空,在解决重点的同时,引出难点“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板书:信赖)

  教师预设:学生可能出现:因为我( 尊重它)所以小鸟(信赖我)。

  第三理解语句,突破难点,感悟信赖

  首先,抓住关键词理解 “美好的境界”是什么?

  其次,讨论 “是什么创造了这美好的境界?”通过上面的训练,学生体会到是尊重信赖。

  板书:尊重

  最后,课外延伸:除了信赖可以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还有什么也可以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学生交流。 感悟之后,发自内心的齐读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

  (三)动笔写感受,深入体会人与动物的和谐,升华情感

  配乐,学习课文后,你一定有很多感受,出示课件:我想对( )说。交流。

  六作业设计

  1. 摘录文中喜欢的句子。

  2. 有兴趣的同学,写心中的美好境界,和同学交流。

  七板书设计

  17珍珠鸟

  决不 信赖 探头 熟悉

  一笑 我 珍珠鸟 蹦来蹦去 亲近

  尊重 睡着 友好

  和谐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小学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3

  教材

  1.教材简析

  《中彩那天》是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组以“以诚待人”为专题编写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的是一个修理厂的技工,一次无意买中了大奖,但因买中了大奖的彩票是他同事让他代买的。在家庭的困难和诚信两者之间他陷入了痛苦的矛盾当中,经过了激烈的思想斗争后,他最终选择了诚信,把大奖还给了同事这一感人故事。课文第3-9自然段叙述了故事发生的全过程。

  2.教学目标

  根据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感受人物的思想品质,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把三维目标落到实处,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通过人物的神态想象人物的心理活动,体会情感。

  技能目标体会叙事条理清楚,首尾照应的表达方式,能复述课文,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懂得诚实守信是人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珍贵的道理,并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体会。

  3.教学重难点

  根据新课标对本册课文的提出的要求及学生的知识水平我把教学重点定为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理解诚实与守信的珍贵。难点是对“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的理解。

  说教法

  1.以读代讲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教学时,我采用多种朗读形式,把读的训练贯彻于整个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求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2.启发诱导法。“思起于疑”,在教学中,我根据课文的重点及学生勇于探索的特点设计了一些启发性较强的问题,诱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突破重难点的目的。

  3.情境创设法。“入境始于亲”,情境的创设能使学生“亲”入课文当中,入情入境地理解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说学法

  1.自主学习法。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也曾指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扮演着一个组织者和引导着的角色,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以达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

  2.合作学习法。新课程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使学生互学互鉴,在小组的讨论交流中不断得到启发,同时又能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意识,为今后走上社会打下良好的合作基础。

  说教学程序

  ㈠创设情境,促情激趣

  1.组织“幸运大抽奖”的游戏活动。学生兴致勃勃地参与游戏后,询问“中奖者”:你的心情任何?让中奖者发表“中奖感言”。

  2.板书课题“中彩那天”,诱导:今天老师要带着同学们一起走进一个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的与中奖有关的故事。

  3.介绍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资本主义社会普通农民的生活状况。

  (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本环节中我以游戏开头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体会中奖者的心情,为感受父亲形象打下基础。)

  ㈡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说说对父亲的印象。

  3.学习生字词。(“读课文,整体感知”这一环节遵循认识规律——“感知——重现——理解”)

  ㈢梳理经过,复述课文

  1.让学生再读课文,掌握事情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准备复述课文。

  2.指名复述课文,进行评价。(本文的故事性较强,适宜进行复述训练。学生在复述过程中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概括和口头表达能力,而且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为进一步领会人物的品质作铺垫。)

  ㈣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体会人物品质

  1.自由读课文。

  2.组织探究:在故事发展的整个过程当中,母亲、我、父亲的情感有什么变化?从哪看出来?请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

  3.组织探究:“你父亲正面临着一个道德难题。”这个道德难题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这是一个道德难题?小组合作学习,深入探究。

  4.组织探究:父亲有没有理由留下这辆车?为什么又没有留下?你觉得父亲这样做值得吗?为什么?(小组讨论,各组代表汇报)

  5.组织讨论:母亲的话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什么?为什么说“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

  6.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是怎样理解“人一旦拥有诚信就等于拥有了一大笔财富。”这句话的。

  7.总结,对学生的发言作点评,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设计问题,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讨论交流理解了什么是“道德难题”,并感受父亲解决道德难题的不从而充分认识父亲的高贵品质,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㈤回归整体,领悟写法

  1.让学生读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

  2.提问:这三段之间有什么联系?

  (通过让学生比较课文的开头和结尾,领悟作者叙事条理清楚,首尾照应的表达方法。进一步体会文章的主旨,为今后的写作打下基础。)

  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文章的脉络,好的板书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我的板书以主人公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展开,层次清晰,主题明确,既能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品质,又能帮助学生领悟文章首尾呼应的写法。

  5.中彩那天

  开头:诚实守信=财富

  起因:父亲(神情严肃)

  经过:父亲(闷闷不乐)首尾呼应

  结果:父亲(特别高兴)

  结尾:最富有的时刻

小学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4

  一、教材简说

  《去年的树》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作品,讲述的是一个鸟儿和树是一对好朋友,它们约定好第二年再相见,可是第二年春天,鸟儿回来之后,大树已经被人类加工成火柴燃烧了。本篇童话情深意浓,带着些许伤感色彩,赞美了高尚的、令人荡气回肠的友情。语言朴实无华,全文在平淡语言中蕴含着深挚透明的美。

  二、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依据课程标准以及学生特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读文,品味重点词句。会入情入境地演读课文。

  过程和方法:学会多元交流,多向对话。学会把课文读薄,读厚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小鸟与大树间真挚的友情。使学生感悟到真正的友情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的。

  为落实教学目标,实现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因此设定这篇课文的重点:领悟小鸟的四次对,并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感受。

  三、说学法和教法

  1、学法:

  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方式是多样化的,主要有:读,品,悟,议,辩,入。为了让"阅读教学成为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结合本课的教学实际,我用到的是:读,入。

  读:采用自由读,找朋友读,演读等多种方法,真正做到以读激情。在这个过程中我会注意启发学生的感觉,比如在指导最后一段时会在前三段的基础上让学生带着焦急,牵挂,担心的心情去读。

  入:是一种体验式的学习方式。我会让学生两次研读课文,"你"就是那只小鸟了,体验小鸟的心情。

  2、教法:

  俗语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本节课采用了自读感悟,合作探究等方法,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同时准备了有效的多媒体课件,让鸟儿对树的那种浓浓深情跃入学生脑间。

  四、教学流程

  根据以上分析,我设计了重温旧知,夯实基础;媒体激趣,体会深情;研读对话,训练朗读; 体悟中心,升华情感的教学思路。

  (一)、重温旧知,夯实基础

  直接检查学生对词语掌握情况。因为在实践中我深切地体会到无论怎样课改,语文教学目的只有一个:掌握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而后设计这样一个问题:这篇童话写的是一只什么样的鸟?学生会通过回忆说出小鸟是一只诚信、信守诺言、可爱的小鸟。学生在回答问题中对小鸟有了更深入的情感。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走进文本,进行合理想像

  (二)、媒体激趣,体会深情。

  (媒体出示画面),师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出示第1节指名读再齐读,引导学生感受大树和鸟儿在一起很快乐,然后引读第二节(媒体出示第2节)。

  读后同桌合演鸟儿和大树道别的场面。在表演和评议过程中体会他们之间深厚的友情。

  最后利用自读、指名读、齐读、分组对读等多种形式指导朗读。

  我这样设计是想通过读——演——读的过程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小鸟与大树之间的深情厚谊。

  (三)、研读对话,训练朗读

  我先让学生快速地默读课文,学生自然就找到了小鸟寻找大树时的三组对话,然后指名3个学生交流(媒体出示3组对话)让学生在小组里面分角色合作朗读这3组对话,汇报点评。而后让学生通过"加提示语"的方法练习朗读。(出示课件加提示语)

  熟读对话后,鼓励学生表演,师适时进行角色采访。

  这样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小鸟和大树之间的那份真情,这种演绎朗读和情境表演等手段,利于学生体验小鸟当时的心情,实现对重点难点的突破。

  为了实现学生与文本之间的零距离接触,我设计了换位体验的角色采访,把学生带入课文,达到了文我一体,文中有我,我中有文的境界。

  (四)、体悟中心,升华情感

  教师引读最后1节。齐读课文后,学生质疑,引导学生抓住两个"看"字,补充对话,(出示填空课件)体会小鸟两次看的不同意义,揭示有关奉献、真情、诚信的人文内涵。在体会小鸟的深情基础上将文中的小鸟改成"我",使学生又一次进入文本,在学生了解了小鸟的心理后,将守信这个主题渗透到课堂中。

  这时,让孩子们从文本中走出来再一次换位思考:代大树写一张友情卡。

  (我认为这样就能够使情感的熏陶与语文实践活动完美地结合起来。)此时,大树这一单一角色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表达需求,所以我就因势利导,进行拓展说话练习。把单一角色扩展成多位角色:想对谁说就对说谁,包括小鸟、大树、伐木工人、小女孩,也可以是作者,甚至是树桩。

  这样的设计,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新理念,让学生在学文前积累,学文中积累,学文后积累,从而为提升孩子的文化底蕴,提高语文素养奠定坚实基础。

  (五)、总结

  总结是升华文章情感的佳径,师生共同总结达到一种师与生,生与文本间的情感共鸣。

  五、板书设计

  去年的树

  好朋友

  鸟儿(图)——————大树(图)

  唱寻 听

  诚信 守诺

  这样的设计既增强了直观性,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一目了然,又增加了自主性,有助于学生对对话学习的自主选择。

  学生是教学"资源"的重要构成和生成者,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伙伴,是组织者,引导者,是平等中的首席。对于本课的教学设想,我力争构建生命的,诗意的课堂,始终体现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学习主体!

小学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5

  一、根据课标说教材

  本册教材在编排上有两个重点训练项目:一是体会句子里含着的意思,二是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挑山工》一课处在本册教材的第二单元,这组课文通过不同的人和事揭示了怎样做人的道理,本组课文训练重点是“体会句子里含着的意思”,有些具有深层含义的句子必须细细体会,才能读懂意思。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的主要意思,联系上下文或时代背景来理解句子的含义。《挑山工》一课在本组课文中是第一篇课文,课文通过记叙泰山上的挑山工负担重,走的路程比游人长,但都走在游人的前面,揭示了一个道理: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坚持不懈地朝着一个目标,脚踏实地地做下去,就一定能达到目的。课文先从泰山上的挑山工谈起,引出疑问,再通过“我”的经历解决了疑问,最后写“我”从中受到的启发。《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三学段的阅读明确指出: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再加上五年级的学生刚进入第三学段,需要整体提高语文素养,结合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从以下几个方面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14个生字,会正确读写光溜溜、货物、诵读、肌肉、拘束、耽误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含义深刻句子,了解挑山工负担重、路程长,但走得比游人快的道理。

  教学重点:理解挑山工说的话中蕴含的哲理和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二、针对内容说教法

  为了达到上述各项教学目标,我在教学本课时选用的基本教法是:1.以疑促读,以读促思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教学本课时,我既要设计好能促进学生认真读书的问题,也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让学生带着疑问充分地读书思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2.以读为本,读中悟情法。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有所感悟,培养语感,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学本课时要采用多种形式、各种层次的读书方式,让学生在琅琅的读书声中悟情明理。

  三、着眼学生发展说学法

  因为学生才是语文学习真正的主人,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作为教师,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所以我在本课教学中,引导学生主要采用以下的学法:1.自读自悟法。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2.批注图解法。让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在课本的空白处,用精练的词句写下自己对文本的点滴感受,培养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对语文文字的理解、感悟,而感悟文字的方法很多,能根据语言文字画出相应的图,也是一种方法。教学本课时理解挑山工的“折尺形”路线,让学生边读书边画出图形。

  四、整合资源说过程

  鉴于以上教材的分析,教法学法的确定,我是这样设计教学流程的:本课教学分两课时。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扫清阅读障碍,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条理,学习课文的第一部分。第二课时复习检查,理解课文二、三部分,体会句子里含着的意思。下面我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

小学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成吉思汗和鹰》是“面对错误”主题单元的第二篇主体文章,文章主要写伟人成吉思汗在一次狩猎时因口渴难忍,四处找水解渴,当他艰难地找到水后,鹰四次撞翻他的杯子,成吉思汗气急败坏射死了鹰,当他发现鹰是他的救命恩人时懊悔莫及,顿悟永远不要在发怒的时候处理任何事情的道理。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不要在发怒的时候处理任何事情”这的句话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成吉思汗四次接水都被鹰撞翻了的心情变化。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在充分自渎,抓住文章的主要故事情节,读中感悟课文的内涵。

  二、教法、学法

  采用自主、合作、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通过教师的引导,自我感悟,让学生体会到“永远不要在发怒的时候处理任何事情”的道理。

  三、教学过程

  (一)播放课件导入

  1、(被称为“一代天骄”的成吉思汗,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位伟人,他波澜壮阔、金戈铁马的一生令人叹为观止,人们大多认为成吉思汗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军事统帅之一。有人曾经统计过,成吉思汗一生共进行了60多次战争,除十三翼之战因实力悬殊主动撤退外,没有一次失败过。可是,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中,成吉思汗却犯了一个错误。)请同学们看课件

  2、谁能用一两句话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这篇课文是按着什么顺序来写的?

  (二)走进文本,研读课文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二部分,叙述了成吉思汗狩猎时,口渴得厉害,后来终于找到了一个滴水的泉眼。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我们继续学习第三部分,请同学们从这部分内容中找出第一次接水和打翻水的段落。自由读课文,思考:这部分内容中有哪些词句让你感受最深?从中你读懂了什么?在旁边做上批注。 (板书:无可奈何)

  2、在成吉思汗渴得厉害的情况下,鹰却一次次地打翻了他辛辛苦苦接到的水,请从第三部分中再找出第二、三、四次接水和打翻水的段落。

  3、自由读课文,思考:成吉思汗四次接水都被鹰撞翻了,他的心情有什么变化?找出有关词句,做上记号,再读一读。

  4、小组合作互相交流一下你们划出来的词句,体会成吉思汗心情的变化过程。

  5、生答,(师板书:有点生气、真的生气、气急败坏、)

  A:为什么成吉思汗“有点生气了”?B: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成吉思汗“真的生气了”?C:气急败坏的成吉思汗做了什么事?(板书:杀死)分页标题#e#

  (三)升华认识,汲取文本精华

  过渡:渴极了的成吉思汗虽然气急败坏,但他仍然要继续寻找水源,却意外地发现了事情的真相,让我们一起来读第四部分。 [小学教学设 J.cn--更多语文反思]

  1、找出描写成吉思汗神态的语句。

  (抓住“愣住了”“呆呆地”体会成吉思汗的心情,这时候他在想什么?如果成吉思汗当时冷静思考问题,结果会怎么样?他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呢?(板书:懊悔不已)

  2、懊悔不已的成吉思汗这时候情不自禁地大声喊了起来,同学们,你们就是成吉思汗,一起喊出来,师读描写动作的部分,生再读启示。导入最后一段的学习。

  3、齐读启示。谈谈你对这句话的体会。

  (四)课堂延伸,加深明理

  1、同学们,这个教训还让我们明白了另一个道理:人人都会犯错误,伟人也一样。可是伟人之所以成为伟人,是因为他们犯错误之后懂得不断总结经验,特别是吸取教训。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你有没有做过一时愤怒而做了令自己懊悔不已的事呢?

  2、交流伟人面对错误的资料。

  3、同学们,让我们回头再想想那只可怜的死去的鹰,它死得多么冤枉啊,假如你像课文中的鹰那样面对别人的误解,你会怎么做?

  (师小结:当我们面对别人的误解和伤害时,要懂得如何为自己辩解,懂得如何保护自己,才能让我们更健康、更快乐地成长。)

  五、快乐作业

  学习《成吉思汗》一课,有什么认识、感想和体会,认真组织语言写一篇读书心得。

小学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中彩那天》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级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二组中的第一篇课文。这是一篇外国小故事,故事发生在二战,一名汽车修理厂的技工——父亲无意抽中了大奖,当“我”兴奋地想上车与父亲共享这幸福的时刻时,怯被父亲赶了下来。父亲“神情严肃”“我”闷闷不乐;回到家里,慈祥的母亲向“我”揭开了其中的奥秘——“父亲正面临着一个道德难题”;最后,在没有人知情的情况下,父亲毅然的拨通电话,通知真正的获奖者库伯。这一动人的故事反映了一个普通工人的崇高的精神境界,它让我们懂得;城信是人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为珍贵。这篇课文图文并茂,真实感人,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通过课文的阅读,让学生从中懂得诚实守信比财富更为重要。同时,学习作者运用精彩的语言,抒发思想感情的方法。本文教学重点是体会故事中人物的感情变化,理解诚实守信的珍贵。难点是对“道德难题”着一意思的理解。根据四年级学生的认识水平,语文阅读基本功训练的重点本组课文训练项目及教材的特点,我确定了这些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维持、财富、精湛``````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理解课文故事内容的同时,懂得诚实、讲信用是人的精神财富,并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体会。

  4、体会叙事条理清楚,首尾照应的表达方式,能复述课文。

  教材重点难点:

  1、通过与文中的任务减刑对话,揣摩、品味任务的语言、行动及神态描写等词句,感受任务的思想品质,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

  2、理解“道德难题”的意思。

  二、说教法和学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质,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着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标准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设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件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时我采取引导法,以课题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质疑,然后组织学生探究并体验,最后结合减刑拓展延伸,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的开放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结合的特点。

  三、说教材过程

  我的课堂结构是:检查预习(字词)——质疑导向——探索体验——学习升华——扩展延伸。

  检查预习情况,了解学生对本课生字新词的掌握程度,为学习课文奠定基础。

  爱因斯坦说过:“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答问题更重要。”所以,上课开始,我就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质疑,提问,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这时,学生会提出:“中了什么彩?”,“谁中了彩?”“中彩者的心情会怎样?”等。我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概括出:

  中彩(奔驰牌汽车)——父亲

  确定好了文章的基本框架后,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这样,就为理解和探究做好了铺垫,使探究确定了方向。

  接着,进入教学的第二阶段——探究体验。

  探究定向后,我用信任而带鼓励性的语言引导学生反反复读课文,学生的寻找答案的过程中难免有些片面,这时,我再让学生由自主探究转为合作探究。

  学生通过读课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后了解到父亲中彩后“精情严肃——面临一个道德难题;最后在没有人知情的情况下,父亲毅然地拨通电话,通知真正的获奖者库伯,充分体现了父亲——一个普通工人的崇高的精神世界:“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心,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新课改要求语文教学要加强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不仅要从朗读技巧上指导,而且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表达出思想感情。本组课文教学时要“让学生替心读书,走进文本,充分感知故事内容,与文本中的人物进行对话,并通过揣摩,品味作者对人物语言,行动及外貌描写等词句,感受人物的思想品质,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所以,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我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朗读体验,比如:“只是,他神情严肃,看不出中彩带给他的喜悦。”“我几次兴奋的想上车与父亲共享这幸福的时刻,都被他赶下来。”让学生揣摩:为什么中彩后父亲会不高兴呢?“不要烦恼,你父亲正面临着一个道德难题。”“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让学生从中感悟到母亲对孩子的呵护、教导、疼爱,对父亲言传身教的形象肃然起敬。

  学生体验探究,我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的朗读紧扣文章所要表现的“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比财富”,最后,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体会,进入教学的第三个环节--拓展延伸。

  新课标要求中年级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或感受,并引导学生观察社会、观察人生,为体现这一指导思想,突出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的宗旨,我设计了这样一道作业:

  联系实际,写一则有关诚实、讲信用的日记。

小学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8

  【说教材】

  本课是第八册第五组的内容。本组的重点训练项目是理清课文的条理,深入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并在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过程中,增强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陶冶爱美的情趣。而《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也正是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的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理清课文的条理。

  教材安排:第一课时初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双龙洞的来历,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并按这个顺序分段学习课文内容一、二、三段。第二课时重点是了解怎么样由外洞进入内洞及理解作者描述的景物特点及叙述的条理。至于流经的路线(也就是作者叙述的第二主线及指导朗读指导、背诵全文将安排在第三课时)。

  【说教法】

  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立足于双基,抓住学习目标精心设计电脑课件,选择好演示的切入点,突破教材的重难点,诱发学生去尝试,自己发现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另外,让学生尝试阅读之后合着音乐的节拍,欣赏双龙洞这一神奇的溶洞,从而创造激昂、活泼的主动获取知识信息的氛围。教学中,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通过人、机交互获得信息交流,又为学生学之得法创造条件,逐渐从学会到会学。

  【说程序】

  1、回顾上文,理清线索及思路: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9课《记金华的双龙洞》,谁能概括地说一说,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哪些内容?

  2、尝试读文,了解孔隙的特点:

  抓住关键,让学生细读课文,尝试分析。首先让学生带着尝试题有目标地自学课文,初步了解:

  ⑴ 这段话主要写什么?

  ⑵ 分成哪几层?每层意思是什么?

  在这个基础上演示课件──小船怎么进入内洞?让学生直接感受孔隙“窄小”的特点。再播放录相片断“游人进入内容”的情形,进一步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⑴ 找一找,作者是怎么样描述的?用横线画出来。

  ⑵ 用自己的话说说游人进入内洞的情形。

  ⑶ 这样窄小的孔隙,作者通过时有什么感受呢?请同学用波浪线画出来。然后通过句子的比较:

  ① 眼前昏暗了,可是我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② 眼前昏暗了,可是我还能感觉孔隙很窄小。

  让学生懂得怎么样把句子写具体。最后师生一起归纳出“孔隙”这段的学习方法:

  ① 读课文,理清课文内容,了解段落层次,弄清各层意思。

  ② 想一想,作者是怎么样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在尝试读文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

  3、尝试自学第五段,把握特点,深化主题:

  学生用归纳“孔隙”的学习方法自学课文。在学生弄清楚一些比较浅显的问题后,教师循序渐进地抛砖引玉:作者一进内洞时的感受是什么?在这么宽广的内洞里作者观赏了哪些景物?请同学找出来说说。观赏完这些奇异的景物有作者心里什么感受?请同学们用……画出来。学生质疑“变化多端、颜色各异”是什么意思?先同伴协作解决,师再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再通过录象“内洞自然景观”的放映,让学生在自由想像中深化理解句子“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此时概括内洞“奇”的特点也就水到渠成了。最后指导朗读:作者把内洞写得这么美,这么奇,让我们用惊叹的语气来读一读吧!教师引读:首先当然是──(生接读)其次是──(生接读)作者觉得──(生接读)

  4、重视总结,升华尝试成果:

  学生通过分层。有序的尝试,学生已经理解课文的内容,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们有什么感受呢?

  5、课堂巩固练习:

  填空:

  ⑴ 过孔隙时,我感到____________________,还感到_____________,又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话写出孔隙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

  ⑵ 内洞的石钟乳和石笋形状_________,再加上_______,可见内洞的特点是_________。

  6、板书设计:

  (美) (宽) (大) (窄) (奇)

  金华城 罗甸 洞口 外洞 孔隙 内洞 出洞

  7、布置作业:尝试背诵第四段。

小学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9

  一、紧扣特点,说教材

  《巨人的花园》是人教版教材第七册的一篇课文。是英国作家王尔德写的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一个巨人看到孩子们在自己的花园里玩耍,很生气,他在花园周围筑起了高墙,将孩子们拒于墙外。从此,园里花不开,鸟不语,一片荒凉,春、夏、秋都不肯光临,只有冬天永远留在这里。一天,孩子们从墙洞爬进来,春天也就跟着孩子们来了,园里立刻变得生机勃勃。当他把孩子们再次赶出花园之后,花园又被冰雪覆盖了。后来,在小男孩的启发下,巨人醒悟了,随即拆除了围墙,花园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巨人生活在漂亮的花园和孩子们中间,感到无比的幸福。从这篇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本文的显著特点是运用对比的方法展开故事情节、揭示道理。文中有许多处进行了对比,如,巨人砌墙与拆墙后花园情景的对比,巨人砌墙与拆墙后态度的对比、感觉的对比,正是在这些对比中,故事的情节变得跌宕起伏,故事所揭示的道理也自然地显现出来。我教学的是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是:

  1、能正确地读写本课的12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文中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及其心理变化,明白不要自私,要学会爱,快乐只有和大家一起分享了,才会真正快乐。教学重点:是想象画面,体会巨人的个性特点。难点是:在悟读中初步体会这篇童话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

  二、解读文本,说理念

  细细品读课文,发现作者笔下的巨人,当阴冷的自私盘踞在心头之时,孩子们远离,他的花园雪花飞舞;当温暖的阳光照彻巨人心房的时候,孩子们亲近他,他的花园是一片万紫千红的春色。王尔德以艺术的形象告诉我们,自私、封闭、狭隘的人不仅不能长久地拥有美好的事物,更不可能拥有人生的春天,甚至会扼杀一切的美与希望。所以我打算“以”墙为中心,辐射全文,从引出“围墙展”——感受“砌墙”——感悟“拆墙”展开教学。在设计教案时,我把朗读作为体验文本的手段和归宿。整个教学设计通过不同层面、多种形式的读,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探究文本的意蕴,体悟文本的情愫,感受文本的美妙,让学生在反复触摸文本语言的过程中,获得言语智慧的滋养,享受学习语文所带来的愉悦。

  三、联系实际,说策略

  1、策略特点:根据本文表达运用对比这一显著特点,在教学中也运用对比的朗读感悟方式,以情导读,以读促悟。

  2、教学法:根据课文特点,围绕“对比”展开教学。包括花园变化前后内容的对比,冬天性格的巨人和春天性格的孩子内容的对比以及巨人醒悟前后的言行对比。通过想象情境教学法来实施教学,同时在教学中扶放结合。渗透学习方法。重视学生的个性化感悟,尊重学生的学习意愿,引导学生自渎自悟、合作讨论,关注课堂教学生成,实现共同提高的目的。

  四、循序渐进,说流程

  (一)、激趣导入

  1、师:大家喜欢读童话故事吗?今天就投你所好,我们来学习英国作家王尔德的一个有趣的童话。

  2、揭题,齐读。

  (二)、初读感知

  1、检查预习情况

  (1)、生字词认读:

  (2)、指导书写“覆盖”

  (三)、品读感悟

  (1)寻找描写花园的句子,进行花园变化前后内容的对比读。

  引出“围墙”,是“围墙”让花园发生了变化。

  (2)、点拨,梳理:谁砌起了这道墙,是怎样砌成的?让孩子寻找巨人斥责孩子的句子?感受“砌墙”。

  在找、读、品、悟中,感受巨人的自私、冷酷、狭隘。

  (3)“砌墙”后巨人得到怎样的结果?再次找、读品悟,通过与巨人斥责孩子语句的对比朗读中,让学生明白自私、封闭、狭隘的人不仅不能长久地拥有美好的事物。

  (四)带着疑问走出课堂。

  这无情的墙拆了吗?是什么让巨人转变了态度呢?我们下节课学习。

  五、回眸课堂,说反思

  1、挖掘文本的情感因素,在想象中陶冶情操

  本设计,我抓住花园情景的变化、感觉的变化和人物态度的对照,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草翠花开”是怎样的美好景象?巨人训斥孩子时态度、神情怎样?巨人内心的想法是什么?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和自己反复的朗读、品味,逐渐清晰、丰富,内心的体验与文本的情感更靠近,内心的感悟与文本的内涵更吻合。

  2、努力抓住教学的生长点,在读悟中领会寓意

  在设计中,我非常注重学生的“读”。这里的“读”,我有意识地进行引领,写了不少朗读指导的过度语言。可在实际操作中,由于自己的急功近利,没有有效地和学生的读相融合。学生能认真的地读,但不能完全沉浸到人物的内心世界。另外,自己对于“读”和“悟”的比重把握不够理想。

【关于小学四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锦集九篇】相关文章:

关于小学四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锦集6篇10-11

关于小学四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锦集9篇10-10

关于小学四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锦集5篇10-09

关于小学四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锦集10篇10-05

关于小学四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锦集十篇10-15

关于小学四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锦集七篇10-11

小学四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锦集6篇10-02

小学四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锦集七篇10-05

关于语文说课稿初中范文锦集7篇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