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小学数学说课稿

时间:2021-09-13 14:43:27 小学说课稿 我要投稿

实用的人教版四年级小学数学说课稿三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教版四年级小学数学说课稿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实用的人教版四年级小学数学说课稿三篇

人教版四年级小学数学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数学第七册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例1、例2。

  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教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技能,还必须掌握一些数学理论知识。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是小学数学中重要的理论知识之一。这一理论知识虽然比较抽象,但却更深刻地反映数量关系的一般规律,掌握这一规律,可以加深理解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提高检验加法运算结果的能力,可以使学生更合理地进行计算,同时抽象思维得到发展。教材引入了求未知数x的计算,为以后学习解简易方程作了准备。教学用列出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解一些简单应用题,开阔了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并为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做较好铺垫。这一小节教材内容的展开,是通过一组用实物图表示的加、减法应用题,引出新知识。通过观察、比较,归纳出知识规律,用数学语言叙述相互联系,从而逐步抽象概括出"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并通过已有的知识运用规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进一步掌握规律。

  教学目的:1.使学生掌握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并能应用这些关系对加法进行验算和求未知数x。2.培养学生初步的判断、推理、抽象概括能力。3.培养学生验算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启发学生发现"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这一规律,并能正确运用这一规律。教学难点:概括、推理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教学关键:通过对加、减法算式的观察、比较总结规律。教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卡片。

  二、说教法。

  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及认知水平,通过预习、算式比较,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教学中,以启发式为指导思想,采用比较对照、发现教学的方法。

  三、说学法。

  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教师根据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组织学生有次序、有重点地观察,并进行比较;组织学生概括、推理、总结;组织学生阅读教材整体回顾。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巩固、运用所学知识。从而使学生学得活泼、主动,更好地长知识、长智慧,"肯学"、"会学"、"学会"。

  四、说程序。

  (一)复习准备

  1.卡片口算(题略)。

  2.填空并说出括号里表示什么数,你是怎样算出来的。()+18=35130+()=250这两组基本题的设计,其作用一是加强整数四则基本功的训练;二是为学好新课做铺垫。一开始,就抓住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和新知识的生长点。

  (二)探究新知。

  (1)投影片出示(1)图,让学生说出图意,并列式计算。35+25=60(本)引导学生说出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根据学生的回答分别写出加数、加数、和。然后引导学生概括出基本关系式:加数+加数=和。

  (2)投影片出示(2)、(3)图,让学生根据图意列式计算。教师板书:60-25=35(本)60-35=25(本)

  (3)引导学生把(2)、(3)题所列出的算式与(1)题所列出的算式对照,通过观察、比较引导学生思维。

  提问:1.(2)、(3)题所列出的算式中的每个数在算式(1)中各是什么数?(谁是已知的?谁是未知的?2.同(1)题相比较,已知、未知有什么变化?要求的是什么数?3.变化规律是什么?

  明确:(2)、(3)题都是求加数。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经过讨论归纳出: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要求学生根据图意列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并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屏幕上出现的三个算式,让学生进一步对照比较,反复讨论后,要求学生用数学语言抽象概括出在加法中求加数的关系式。这在思维要求上体现了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

  (4)运用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验算加法。①让学生说出怎样利用关系式: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检验加法。(看书30页做一做上三行)。②尝试练习,375+89=454强调要用减法验算。(订正时,让学生说思考过程)。

  3.学习例2。

  (1)练习填空引入,()+8=15引导学生明确:先判断要求的是什么数,用哪个关系式计算。以往算式中的未知数用()表示。现在我们用"x"表示。在练习中,教师抓住加法算式中的(),有机地引导学生改写成x,这样过渡自然。

  (2)出示例2:x+15=40提问:①在等式x+15=40中,x表示什么数?怎样求未知数x?根据是什么?

  ②书写的格式怎样?强化书写格式。(每算一步,等号要对齐)。

  (3)培养验算习惯。把25代入原式中的x,看等式两边是否相等。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在知识的生长点上下功夫,将求未知数x与填加法算式中的()相结合,新的知识概念纳入原有知识结构之中,得以同化。

  (4)练习例2下面的"做一做"。要求说出解题依据,检验。(注意及时纠正错误的书写格式)。

  (三)巩固练习

  (题略),练习过程中及时反馈,及时调控,提高练习质量。

人教版四年级小学数学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三角形内角和》一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三角形的特性》以及《三角形三边关系》,《三角形的分类》之后进行的.,在此之后则是《图形的拼组》,它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掌握多边形内角和及解决其他实际问题的基础,因此,学习,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对教学现状的思考,我从知识与技能,教学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拟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通过量一量;算一算;拼一拼折一折的小组活动的方法,探索发现验证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并能应用这一知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通过把三角形的内角和转化为平角进行探究实验,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3。通过数学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因为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概念,分类,熟悉了钝角,锐角,平角这些角的知识。对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学生并不陌生,也有提前预习的习惯,学生几乎都能回答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在整个过程中学生要了解的是内角的概念,如何验证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因此本节课我提出的教学的重点是: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二,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主要是通过教师的精心引导和点拨,学生在小组中合作探索,通过量一量,折一折,撕一撕,画一画,选择不同的一种或者几种方法来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因为《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结合有关内容的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操作,猜想,培养学生初步的思维能力。四年级学生经过第一学段以及本单元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分类,比较熟悉平角等有关知识;具备了初步的动手操作,主动探究的能力,他们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本节课,我将重点引导学生从猜测――验证展开学习活动,让学生感受这种重要的数学思维方式。

  三,说教学过程

  我以引入,猜测,证实,深化和应用五个活动环节为主线,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习进行数学的思考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引入

  呈现情境:出示多个已学的平面图形,让学生认识什么是内角;。( 把图形中相邻两边的夹角称为内角) 长方形有几个内角 (四个)它的内角有什么特点 (都是直角)这四个内角的和是多少 (360°)三角形有几个内角呢 从而引入课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整体感知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这样的教学, 将三角形内角和置于平面图形内角和的大背景中, 拓展了三角形内角和的数学知识背景, 渗透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有效地避免了新知识的横空出现

  猜测

  提出问题:长方形内角和是360°,那么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提出合理猜测: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三)验证

  (1)量:请学生每人画一个自己喜欢的三角形,接着用量角器量一量,然后把这三个内角的度数加起来算一算,看看得出的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2)撕―拼:利用平角是180°这一特点,启发学生能否也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撕下来拼在一起,成为一个平角 请学生同桌合作,从学具中选出一个三角形,撕下来拼一拼。

  (3)折—拼: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向内折,把这三个内角拼组成一个平角,一个平角是180°,所以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画:根据长方形的内角和来验证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一个长方形有4个直角,每个直角90°,那么长方形的内角和就是360°,每个长方形都可以平均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每个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就是180°。从长方形的内角和联想到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设计意图】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构建新的数学知识,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新的知识, 而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在探索三角形内角和规律的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将三角形内角和与平角,长方形四个内角的和等知识联系

  起来, 并使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和新知识的生长点上把握好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整个探索过程中学生积极思考并大胆发言, 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充分发挥。

  深化

  质疑: 大小不同的三角形, 它们的内角和会是一样吗

  观察指着黑板上两个大小不同但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三角形并说明原因,三角形变大了, 但角的大小没有变。)

  结论: 角的两条边长了, 但角的大小不变。因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实验: 教师先在黑板上固定小棒, 然后用活动角与小棒组成一个三角形, 教师手拿活动角的顶点处, 往下压, 形成一个新的三角形, 活动角在变大, 而另外两个角在变小。这样多次变化, 活动角越来越大, 而另外两个角越来越小。最后, 当活动角的两条边与小棒重合时。

  结论:活动角就是一个平角180°, 另外两个角都是0°。

  【设计意图】小学生由于年龄小, 容易受图形或物体的外在形式的影响。教师主要是引导学生与角的有关知识联系起来,通过让学生观察利用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的旧知识来理解说明。

  对于利用精巧的小教具的演示, 让学生通过观察,交流,想象, 充分感受三角形三个角之间的联系和变化, 感悟三角形内角和不变的原因。

  (五)应用

  1。基础练习:书本练习十四的习题9,求出三角形各个角的度数。

  2。变式练习:一个三角形可能有两个直角吗 一个三角形可能有两个钝角吗 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说明吗3。(1)将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 这个大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

  (2) 将一个大三角形分成两个小三角形, 这两个小三角形的内角和分别是多少

  4。智力大挑战: 你能求出下面图形的内角和吗 书本练习十四的习题

  【设计意图】习题是沟通知识联系的有效手段。在本节课的四个层次的练习中, 能充分注意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的来龙去脉和纵横联系,逐步形成对知识的整体认知, 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 从而发展思维, 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题将三角形内角和知识与三角形特征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内角和知识和直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图形特征求三角形内角的度数。

  第二题将三角形内角和知识与三角形的分类知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运用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去解释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中角的特征, 较好地沟通了知识之间的联系。

  第三题通过两个三角形的分与合的过程,使学生感受此过程中三角内角的 变化情况, 进一步理解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

  第四题是对三角形内角和知识的进一步拓展, 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多边形的内角和。教学中, 学生能把这些多边形分成几个三角形, 将多边形内角和与三角形内角和联系起来,并逐步发现多边形内角和的规律, 以此促进学生对多边形内角和知识的整体构建。能充分注意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的来龙去脉和纵横联系,逐步形成对知识的整体认知, 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 从而发展思维, 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题将三角形内角和知识与三角形特征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内角和知识和直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图形特征求三角形内角的度数。

  第二题将三角形内角和知识与三角形的分类知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运用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去解释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中角的特征, 较好地沟通了知识之间的联系。

  第三题通过两个三角形的分与合的过程,使学生感受此过程中三角内角的 变化情况, 进一步理解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

  第四题是对三角形内角和知识的进一步拓展, 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多边形的内角和。教学中, 学生能把这些多边形分成几个三角形, 将多边形内角和与三角形内角和联系起来,并逐步发现多边形内角和的规律, 以此促进学生对多边形内角和知识的整体构建。

人教版四年级小学数学说课稿 篇3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小学数学第八册第六单元“角的度量”,它是本册教学几何初步知识的第二节课。教学几何初步知识,不单纯是使学生获得有关图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前几册教学几何初步知识时,已经注意通过一些操作和作图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但是限于学生的接受能力,操作和作图都比较简单,在本册适当提高一些要求,通过教学角的度量、角的分类等知识,加深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以及操作和作图的技能。在备课时,我曾经想过把角的度量和角的分类的知识安排在一个课时内完成,但发现课堂容量非常大,学生学得不扎实。在本次教学中,我把教学内容适当进行了调整,在一节课内集中教学角的度量,使学生在牢固掌握了角的度量方法后再教学角的分类和角的画法,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根据以上分析以及课标要求,我拟订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在操作探索中认识量角器和角的计量单位,会用量角器正确度量角的度数,懂得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无关,而与角的两条边*开的大小有关。

  2、能力目标:进行观察对比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认真细致有序操作的良好习惯。

  3、情感目标: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形成勇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

  4、教学重点、难点:会用量角器正确度量角的度数。

  三、教法与学法: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的解题训练,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从而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要达到目标,形成能力,就必须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让课堂焕发生命的力量,教师要努力营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独立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成为课堂教学法中重要的参与者与创造者,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

  秉着这样的指导思想,在整个教学流程设计上力求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我将教学思路拟订为“激趣导入——自主探究——巩固内化——拓展延伸”,努力构建探索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这节课的知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直线,线段和角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使学生对平面图形的最基本概念有比较清楚的认识.本节课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从直观演示,旧知过度,设疑引入,感受新知。教学角的概念.通过师生的操作,利用动态的观点,在此基础上引出比较两个角的大小,通过直接的比较,学生初步理解角的大小与两边*开的程度有关,为引入角的度量进行间接比较角的大小作了铺垫。

  第二部分,认识量角器,让学生观察,初步认识量角器上的各部分名称及作用,建立角的计量单位度和符号“°”。

  第三部分,教学角的度量.在学生认识度量工具——量角器,及其单位、符号的基础上,再介绍量角器的使用方法,最后通过实际测量说明:角的大小要看两边*开的大小,与边长无关.

  本节课设计不同形式的练习(如口答,判断选择,实际操作等),围绕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的重点,达到巩固和运用概念,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用的人教版四年级小学数学说课稿三篇】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人教版《小数加法》说课稿08-18

【精选】人教版四年级小学数学说课稿四篇08-30

关于人教版四年级小学数学说课稿3篇08-27

【精华】人教版四年级小学数学说课稿4篇08-23

有关人教版四年级小学数学说课稿四篇09-07

精选人教版四年级小学数学说课稿三篇09-04

有关人教版四年级小学数学说课稿三篇09-02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说课稿:角的分类11-21

人教版小学语文《回声》说课稿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