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1-08-12 20:52:22 小学说课稿 我要投稿

实用的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汇编6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实用的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汇编6篇

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1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执教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25课《玲玲的画》。本单元教材围绕着“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这个专题选择了几篇不同体裁的课文,内容丰富。《玲玲的画》讲的是玲玲收拾画笔时不小心把第二天参评的画弄脏了。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巧妙地掩盖了污渍。第二天她的画在评奖会上得了一等奖的事。从而反映出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可能变成好事。

  依据教材的内容,确定本课的设计理念为:以学生自主读书为主要形式,让学生在盎然趣味中产生阅读的激情;使学生在质疑解读中理解文章的蕴意;帮助学生在想、述、读、演、议中内化语言的深情,从而提高每位学生的语文素养。

  设计特点:

  (一)情感为线、深度感悟语言

  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玲玲情感的变化——满意到着急再到战胜困难后的喜悦。教师紧紧抓住玲玲的情感变化让学生深度感悟文本的语言。例如:课文开始,教师抓住“满意”来理解“端详”的含义,“好的”这个语言的语气;课文中间抓住“着急”来体会“画弄脏了”的不同感受;课文最后抓住“克服困难的喜悦”来品味、思索爸爸简短的话语中蕴含的深刻道理。这样,学生在体会人物感情的基础上,析词品句,感受文本中的语言,向学生渗透文章的表达方式。

  (二)以读为本、尊重个性感悟

  《大纲》指出: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为了落实以读为本的原则,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首先保证阅读的时间,从整部分朗读,到重点句子的研读,给学生充分的感悟时间。其次,在朗读形式上,采用自读、范读、评读、指名读、齐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充分朗读课文,并且激发学生对于读文的兴趣。让学生想读课文、爱读课文。充分让学生感悟文章内容,在此基础上深入朗读,在交流、评价中理解朗读的方法,依据学生独特的感悟,读出自己的课文。例如:在第一部分的教学中,以“你体会到的玲玲的心情是怎样的?”为主线,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这时,孩子们可能会说出高兴、自豪、满意、激动、兴奋等多种感受,再让学生读出自己体会到的心情。在朗读爸爸的话时,让学生想象:假如你是爸爸的话,你会怎样说?可能孩子们会怀着沉稳、高兴、兴奋等多种自己感悟到的心情去朗读。

  (三)联系生活,拓宽资源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例如:在理解端详一词时,让学生联系生活想象、表演,这样,将学生的亲身感受引入课堂,使学生理解的更加深刻。再如:联系生活,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坏事变好事的情况。尊重学生的差异,把学生的个性差异作为资源,例如:以“你体会到的玲玲的心情是怎样的?”为主线,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根据学生的不同生活经历和独特的感受,读出不同的课文。这样将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入课堂,让学生的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资源。

  课堂反思:在整节课的教学中,仍然存在许多缺点和不足。例如:教师基本功有待加强,特别在教师的语言上,提问应该更加准确,引导应该更加到位等。再有,教师还应该丰富知识积累,提高文化底蕴,这样可提高教师随机应变的能力。在教学机智方面,还要不断地进行实践探究,善于捕捉课堂生成,深度训练。

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本文是这单元训练提出的不懂的问题的第一篇课文,在本单元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以后学生学会提出问题的能力起到铺垫作用,这篇课文通过一个商人寻找骆驼的事,说明了遇到问题要多观察,多分析思考,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本文的寓意耐人寻味,,引人深思,课文共11自然段,运用人物对话的形式,按“丢骆驼第一自然段——找骆驼2-10自然段——找到骆驼11自然段”的顺序,步步深入,故事富有哲理,是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训练,因果关系的句式训练和朗读训练的好教材。因此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主动学会本课中几个生字,能区别多音字“哄”“吗”的读音,理解9个新词的意思,能区别“走失和丢失,详细和仔细”的不同意思,,能仿照例句,把不完整的因果句补充完整,3,初步学会预习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语文能力体系中,读占鳌头,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因此,本文重在引导学生多元感受文章的情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以读促思,以读代讲。以读引导想象。背诵老人说的一段话。

  (3)情感态度目标”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商人走失的那只骆驼的情况,特别是遇到事情要仔细观察,抓住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判断,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4)教学重点、难点:通过以上分析,我确定本课的重点:1,多元感受文章的情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老人怎么会做出正确判断的,2,学会提出不懂的问题,根据新课标第二学段学生的阅读要求,那么学会提出不懂的问题也是难点。

  二、说教法

  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发展”却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这个过程中的因素和情景无法预见,也就产生出许多的生成性问题。必然要求教师要形成“弹性化”方案,要适当“留白”随时调整,以满足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发展的需要。因此预设本课采用地教法如下:

  1、以读代讲法:在语文能力体系中,“读”占鳌头已成为人们的共识,阅读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得重中之重。因为读书是理解课文最好的方法。让学生有层次的读,尽情地读,力求读出对课文的独特感悟。

  2、质疑问难法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可见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十分重要。这也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

  3、情境教学法我班孩子共有的特点就是有好奇强、爱探索、易感染,爱表演。容易被新鲜的事物和动态的东西所吸引,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因此在本文教学中以图文结合、多媒体教学、表演等方法来创设情境辅助教学。

  三、说学法

  根据我班学生自学能力较差这个特点,在本文教学中我将努力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思考,在读读划划议议中整体触摸文本,养成自主探究主动质疑的学习方式,学会倾听,在共同交流中,披文、入情入镜构建新知。

  四、说程序

  新课标提出了,教师要创造性的理解教材、处理教材,因此为了把目标落到实处,我预设安排实施教学分3个大板块进行学习:第一大板块:在问题情境中自主探究。第二大板块:在多元朗读中感知课文,第三板块:在反复练说中训练思维。

  第一大板块:在问题情境中自主探究。

  首先和学生一起回顾上节课提出的问题,并出示问题:老人没看见商人走失的那只骆驼,为什么对骆驼的情况知道得这么详细?这节课咱们就带着这个问题去读懂课文,读好课文。这板块的设计目的是回顾旧知识。为新课做好铺垫,使教学前后衔接,同时让他们带着问题去读课文,再同桌合作交流,预计学生会学的有目的,学的有兴趣。

  第二大板块:在多元朗读中感知课文。

  新课标强调,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的读,让学生在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训练语感,在读中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在读中受到感情的熏陶,从而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为了更好的解决本文的主要问题,我让学生先学习2-9自然段,这几段是商人与老人的对话,讲述了老人所知道的情况,理解难度并不大,因此我重在引导学生去读,多媒体出示句子,首先让学生自由练,然后指名读,教师随即问,你刚才是怀着一种怎样的心情读的?为什么要这样的,让学生自己说出理由。并随即理解“忿忿”的意思,以及当时商人的想法,让学生想象说话。如此步步引导把朗读与理解课文结合起来把“读”和“说”结合起来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而且由点到面,加深对课文的整体把握,体会到文章的感情色彩。

  接着通过分角色读以及同桌表演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读进一步,使学生在读中体会商人的情感,从着急到高兴再到万分高兴,最后转喜为怒、忿忿的。并在读中体会老人的冷静沉着。然后在学生读文的基础上追问:从商人与老人的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回答并板书:左脚有点跛,左驮蜜右驮米,缺了一颗牙。这板块的设计真正体现了以读为本,以读代讲的教学原则。

  第三板块

  第10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部分,预设通过,读读、划划、议议、画画等手段,使学生明白:遇到问题要多观察,多分析思考,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预计教学思路如下:

  1、师过渡:老人知道了那么多,他是怎么知道的?刚才同学们通过自学有所了解了,现在请读读第10段,划出那几句是写老人怎么知道骆驼特点的。

  2、交流:并板书看见…又看见…还看见

  3、进行因果句说话训练,出示:老人知道骆驼的左脚有点跛,那是因为---------。老人知道骆驼左边驮着蜜,右边驮着米,那是因为-----------。老人知道骆驼缺了一颗牙齿,那是因为-----------。让学生先自由准备说,在指名说,师生对话,齐说。并换个句式用因为…所以…来说。(读是内化吸收,说是外化表达,在学生充分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把内化吸收了的课文语言,再重新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也是一种能力的培养,并能够在说的过程中逐步了解了老人的思维过程,也培养了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思维方法。)

  4、质疑,讨论:让学生针对老人说的话提出心中的疑问,组织讨论,帮助解决,学生可能会提出以下问题:a、为什么看见脚印右边深、左边浅就知道骆驼的左脚有点跛。针对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上台演示一下,跛脚人走路的姿势,感受一下双脚用力的不同,通过学生亲身体验,问题便会迎刃而解,b、学生可能还会问:骆驼啃过的树叶上留下的牙齿印是怎样的?教师借助简笔画,让学生选择哪一张叶子是骆驼啃过的'?并说明理由。然后指导朗读老人的话,升华情感。通过读、说、议、以及辨认,使学生理解老人之所以能做出的准确判断的依据,让学生和老人一起经历着思维的过程,进一步感受老人遇事冷静,观察仔细,认真思考的思维品质。

  5、第11自然段仅两句话,告诉学生事情的结果,我预设先齐读,再抓“果然”一词,追问:从“果然”一词你读懂了什么?再次体会老人的思维品质,自然学生谈谈为什么要顺着脚印去找,说说理由,也训练了学生的多种思维能力。

  四、在深读课文后抒发感想。

  1、让学生结合板书,再说一说老人没看见商人走失的骆驼,,为什么对骆驼的情况知道的这么详细。自由说——指名说。对课文进行整体回顾。

  说说学了这篇课文,你又什么感想?或收获?并板书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得出结论

  2、这节课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导入新课,再由问题的解决结束这堂课,使整堂成为一个不可分割读整体,同时让学生来总结,抒发感想,说说收获,由培养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并让认真观察、冷静思考的处事理念深入学生心中。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知;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五、说板书

  本文板书力图直观形象的反映课堂教学的全过程,用简洁的文字,勾勒老人思维活动的全过程,教育学生遇事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3

  一、教材及学情分析

  《学弈》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的事,说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这篇课文是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八组的一篇讲读课文,也是小学生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安排文言文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一下文言文的语言,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进一步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并为初中学习文言文打点基础。由于文言文与现代文相比,在词语、句式等方面差别较大,再加上学生又是第一次接触,因此,我把指导朗读和背诵作为本课教学的难点,把理解每句话的意思作为教学的难点来突破。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生字,正确读写:弈秋 教诲 俱学 弗若 曰 矣 。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能力目标 通过讨论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3、情感目标 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三、教法学法

  1、教法:范读领读、点拨教学 2、学法:自读自悟、合作探究

  四、教学流程

  1、警句引路、导入新课

  2、范读激趣、领读通文

  3、熟读成诵、疏通文意

  4、同桌互讲、全班交流

  5、合作探究、读书明理

  6、迁移训练、练读古文 “授人以鱼,更要授之以渔”,新标准非常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方法的积累。在进行第一个教学环节时,我先出示以下警句: 三人行,必有我师。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温故而知新。 学而时习之。 请学生读一读,并说出自己的理解,然后跟我们平时所用的书面语言比较一下,引导学生总结出这些警句的特点:有些字与现代的读音、意义不同;言简意赅,语意深远。告诉学生这些警句就是用文言写成的,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就叫文言文,她是古代的书面语体,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诵读文言文,能提高语言的感悟能力、表达能力、 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意自见”,而现代的教育家也在强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生了解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后,我先范读课文两遍,做到抑扬顿挫、有声有色、流畅自如,感染学生,激发诵读兴趣。然后领读,指导文言文的朗读方法:一要把读的速度放慢,二要停顿得当。在学生掌握每一句的正确读法后,让学生自由练读,达到熟读成诵。让学生自读自悟,并结合文后的注释理解每一话,贯通全文。 弄懂每一话的意思是学习文言文的难点,在教学这一环节时,我先让学生自读自悟,借助注释揣摩句子的意思,再同桌互讲,相互纠正补充,不懂的记下来,留待全班交流时提出与同学研讨。在全班交流时,我采用点拨教学法,适时加以点拨,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最后指名说全文大意,我相机指导学生疏通文意。 学史可以明智,而明智的关键就是能从古文中明白一个道理,达到以古鉴今的目的,因此,在教学第五个环节时,我先出示两个问题:

  (1)、讨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么?从中能得出一个什么道理?

  (2)、大家谈谈自己是否有这种经历和体会。然后分小组讨论解决第一个问题,弄懂两个人学习效果的不同是因为学习态度不同,得出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达到读书明理的目的。处理第二个问题时,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努力实践新课标“注意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有独创性的理解”的要求,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进一步认识专心致志对待学习、工作的重要性,学会用正确的思想指导自己的学习。为了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创新意识,我在讲完课文后将以前学过的“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掩耳盗铃”、“鹬蚌相争”等文言成语故事,印发给学生,练读文言文。这些文言成语故事性强,内容浅显易懂,又为学生熟知,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板书说明

  我的板书简单明了,通过两种不同的学习态度,得出两个相反的学习结果,对比鲜明,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充分揭示了课文蕴涵的道理。

  板书设计 学弈 专心致志——成功 三心二意——失败

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观潮》这篇文章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一组的一篇讲读课文。作者向我们描绘了

  浙江省海宁盐官镇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课文结构清楚,作者按潮来前、潮来时和潮过后的顺序和大潮声、形由远及近的变化介绍了钱塘江大潮气势磅礴景象,使人读后不禁发出感叹“钱塘江大潮不愧为天下奇观”。作者还介绍了观潮的人数之多,热情之高,从侧面表现了钱塘江大潮之奇。选编这篇文章的目的一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体会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的奇妙感受,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二是让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想像画面,通过重点语句段体会文章表达上的特点。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将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制定为以下几条:

  1 、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4自然段。

  3 、边读书边想像画面,联系上下文体会词语表达上的含义。了解本文的写作特点。

  4、 通过学习本篇课文,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点: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受到自然美的熏陶。

  教学难点:体会文中一些语句,想像课文中描绘的钱塘江大潮的景象。

  二、说教法

  四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日益增加,但他们的认知能力有限,对文字描写的景象难以形成深切体会,因此我采用创设情境法进行教学。上课时播放钱塘江大潮壮观景象,让学生结合文中的文字描写深刻感受。阅读教学中,朗读是最重要、最经常的练习,因为在朗读的过程中可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还可以培养语感。因此,我还将采用以读代讲法进行教学,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比赛,读一读,议一议,看谁能把潮来时的那种“浩浩荡荡、山崩地裂”的气势读出来。

  三、说学法

  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中,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老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合作者,老师任务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他们在自主能动的学习过程中发现学习的快乐。因此在这堂课中我将运用自主探究式学法。“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为什么这么说,“奇”在哪儿。让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说说自己对钱塘江大潮的了解。语文课堂应是开放而有活力的,因此我还将采用合作交流式学法,组织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自己的独特感受,议一议文中的哪些词和句用得好。

  四、说教学程序

  《观潮》这篇课文结构非常清楚,作者分别按潮来前、潮来时和潮头过后这三个方面向我们详细介绍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为总写,重点描写了潮来时的景象。这篇课文不仅可以让学生积累好词佳句,还是一篇写作的好范文。为了使本课教学达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质疑导入,激起探究兴趣

  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观潮》这一课。”(教师板书课题后质疑课题,什么是观,什么是潮?师生交流后回到课文中。)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第一段“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提问“读到这儿,你有什么要问的?”学生会质疑“为什么说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奇在哪儿?”让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资料再结合课后的资料袋说说钱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意图: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中来,激起学习新知识的欲望,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铺垫。}过渡语“同学们,我们知道了这儿的潮水是由于特殊的地形而形成的,那它究竟是什么样的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受感受。我们先把课文的障碍——生字扫除掉。”

  (二)初读文章,整体感知

  1、学生分四人小组朗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找出不理解的词、句,小组成员合作解决问题。

  2、小组成员讨论这篇文章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介绍钱塘江大潮的,重点写了哪一部分?{意图:小组之间互相讨论交流,有助于带动学生的思维,在文中找出问题,发现问题,共同解决问题,也促进了成员之间的团结。}

  (三)品读课文,深入感知

  这篇文章结构非常清楚,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很快就可以明白文章是按潮来前、潮来时和潮头过后的顺序来写的,老师就按照这个顺序来组织教学。

  1、指名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一说这一段给我们介绍了什么?潮来前江面是什么景象?

  结合课文插图看一看人们都在干什么?这么多人都来看潮水说明了什么?他们现在是怎样的心情?如果你也在场会是什么心情?

  2、播放潮来时录象,师生之间交流感受后再回到课文。学生自由朗读3、4自然段,想一想作者又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抓住了哪些特点来具体描写的?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按由远及近的顺序和声、形变化的特点来描写潮水来势汹涌的。指导朗读3、4自然段,特别是第四自然段。指名让学生读,小组齐读,比赛读,看谁能把那种山崩地裂、万马奔腾的气势读出来。

  再播放潮来时录象,请学生当解说员,按照顺序和声形变化介绍潮来时的景象。评一评,哪位解说员解说得最好。

  3、霎时,潮头就奔腾西去,这时江面又是怎样的景象?潮水西去后有什么变化?人们此时又会是怎样的心情?你要发出怎样的感叹?{意图:利用影像资料进行直观教学,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第一次播放录象让学生有初步映像,在这个基础上结合课文学习,使学生很快地把刚才看到的画面在头脑中重现一遍,从而更深地理解课文内容。第二次播放录象,让学生不看书,直接对照画面做现场解说,利用孩子好胜的心里,积极调动孩子的思维,使课堂气氛活起来。}

  4、总结:钱塘江大潮为什么被称为天下奇观?(学生在学完课文后很快就能回答上来。)

  (四)回顾课文,加深印象

  学完全文后,我再次让学生自由读自己最喜欢的地方,并给予时间让学生展示自己。这样既巩固了学生的感受,又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课后练习,拓展运用

  1、把今天看到的钱塘江大潮的景象和感受讲给家长听,既锻炼了学生运用词汇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小练笔。让学生以《观潮》这篇课文做范文,按照一定的顺序写一处你印象最深刻的景观。学会了的方法,应及时运用,这样有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五、说板书

  板书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部分,它是教师精心设计的结晶,是课堂教学的精髓,不仅可以体现主要内容,而且能使学生抓住板书内容掌握整个课堂教学内容,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我的板书设计正是体现了这一点,具有代表性,一目了然,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观潮

  潮来前 平静

  声:闷雷滚动 越来越大 山崩地裂

  潮来时 形:一条白线 横贯江面 两丈水墙

  潮头过后 平静 涨水

  六、说效果

  通过充分读,学生实现了在读中自学,读中自悟,读中自得,读中展示;通过自己领悟,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和情感体验;通过自由评,使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得淋漓尽致。“读中感悟,议中深入”学生不仅读懂得了课文,而且体会到祖国河山的壮丽,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之美。

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月光启蒙》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亲情依依”,是体现人与人之间的浓浓亲情和人际关系和谐相处的美好意境。本课写了作者回忆自己童年时,在夏夜月光的沐浴下,母亲唱民歌、民谣和讲故事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母亲启蒙教育的感激怀念之情。这篇课文淳朴优美,感情真挚,是上节课的延伸,更是本单元主题展示。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结合教材结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这篇课文分为两课时,今天我说第二课时,这课时的教学目标是:1、能体会重点词句在文中的意思和用法。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把握民歌、民谣的内蕴美。

  4、学会在品味朗读的基础上,领会“月光启蒙”的真正内涵,感悟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感激之情。

  (三)说重点、难点

  这课时重点是: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母亲终身难忘的感激、怀念和敬爱。

  这课时难点:联系上下文、理解作者用“月光启蒙”作课题的深刻含义。

  二、说教法和学法

  《课程》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学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根据本课教材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遵循“积极创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运用情境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创造学习,多渠道接受信息,我还设计了指名读、品读、齐读、分角色读等多中形式的读,让学生以读动情,以情促读,注重熏陶,加强理解,以读启智,注重启发。读中感悟,角色体验。

  三、说教学步骤

  根据本课特点和学生认识水平,为了贯彻新课标的精神,我将本课的教学过程分为如下几步设计:

  (一)紧扣课题,课题质疑。

  由于这课题蕴含着丰富的意韵,所以上课伊始,我就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质疑,提问:“启蒙”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月光启蒙”?课文主讲了什么?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脉络。

  (这一设计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构建,使学生在最强的学习欲望,最佳的学习条件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他们强烈的求知欲。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在这个环节我分四步进行:

  (1)、找: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民歌民谣。

  (2)、读:读出所找的民歌民谣,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对应的语句。

  (3)、说:说说你由这些民歌民谣所想象到美景说哪句,根据学生的回答突出相关语句。

  (4)、议:互相议论,试着把自己感悟到的意境读一读、画一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我认为这一环节的设计既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学习方式,又有利于教学难点的突破。)

  2、师生共同小结,回读文末语句:“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风趣的民歌民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相机板书:民歌民谣 展开想象,飞向诗歌的王国)

  (三)、体验感悟,感情朗读。

  1、快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体现母亲智慧才华的语句。(板书:智慧才华。)

  2、感悟课文前一部分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飘满了她那芳香的音韵。”

  这一句教学在自由读的基础上个别读,点拨“你已经知道这是体现了‘母亲的智慧才华’这样才能读得更好呢?”并引导评读,激励再读,体会“深情与芳香”。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母亲用民谣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我一颗混纯的童心豁然开朗。”

  这一句教学让学生读中谈体会,再次体会“母亲的智慧才华。”(这两句的出示并没有固定的先后顺序,而且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使教学课程更是灵活性,同时我认为这一设计通过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鱼肚期待,阅读反思和评价等环节,拓展了思维空间,提高了阅读质量。)

  回读“她让月光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华启迪我的想象。”谈体会。(板书:启迪)

  (我认为这样设计即使学生在阅读中加深感悟,体会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又以“回读”这一形式体现了课堂教学中的自主灵活性。)

  3、感悟后一部分

  请同学们继续找出文中体现“母亲的智慧才华”的语句,并分读、悟、品三步来体验感悟,感情朗读。

  (1)、读文重句子

  (2)、领悟两个问题: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母亲的智慧才华?”能谈谈你认为读得好的经验吗?并配乐朗读,分角色读10—13小节。

  (3)、出示“是母亲用那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民间文学的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点拨学生品读。(师用相机板书:勤劳的双手)

  (综观这几步的教学,既提高了学生参与意识,调节了课堂气氛又加深了学生感悟,突出了教学重点)

  4、升华理解,拓展延伸。

  1、配乐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

  议一议:作者为什么用“月光启蒙”作为课题?还可以给课文加个什么题目?

  (这样设计既体现可师生民主合作的理念,又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去精神。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为全课又掀起了一个高潮,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和灵活性,为学生课后语文实践活动的高质量完成了坚实基础)

  四、板书设计:

  17、光月启蒙

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6

  各位评委、老师们:

  下午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五册的《陶罐和铁罐》。我想从以下几点进行本节课的说课。

  一、说设计理念

  《陶罐和铁罐》是一则寓言故事,教学时要“以读为本”,摒弃对课文内容的繁琐分析,给学生预留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让“读、思、悟、议”的学习方法渗透其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阅读、合作探究,努力做到课堂40分钟“书声琅琅,议论纷纷”,既达到本课教学目标,又实现学习方法的自主建构。

  二:说教材分析

  《陶罐和铁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第五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后,陶罐仍光洁如新,铁罐却完全氧化,不复存在了。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根据课标要求,我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语文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三:说教学过程

  为体现这一理念,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复习导入

  第二环节: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第三环节:细读品味,内化情感

  第四环节:合作探究,精读理解

  第五环节:运用技巧,创造表达

  下面我就依据这五步 ,谈谈在教学中如何得以落实:

  第一环节:复习导入

  (通过复习字词,让学生凭借对两个的罐子的了解,从词语中各选择一个来形容它们的性格。既是为了复习,也是为了让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第二环节: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这一环节的教学,我这样设计: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默读、大声读、小声读),读时注意: 读准音、读通顺、不添字、不漏字。

  2、同桌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后评一评,教一教对方。

  ( 这“评”与“教”的过程,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他们为了教别人而主动学习,既掌握了知识,又锻炼了学习能力。同时,检查了生字和课文的朗读。)

  第三环节:细读品味,内化情感。

  (这个板块主要抓住课文2---9自然段来展开教学。围绕“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让学生先自由读,找一找、划一划,找出铁罐奚落的话,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接着课件出示四个重点句子,重点进行品读。在师生、生生对话中构建话题,以读为本,在朗读中内化感悟。从而了解铁罐和陶罐的不同性格特点。)

  第四环节:合作探究,精读理解

  (陶罐和铁罐最后发生了什么变化?由四人小组讨论,在学习过程中,老师参与小组的讨论,给予引导和点拨。这样,组内的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启发,深化对知识的认识;大家集思广益,形成小组意见,让学生感受到合作的力量、培养了学生的群体意识。)

  第五环节:运用技巧,创造表达

  通过以上的品读,文中那优美、鲜明的词句已不知不觉地储存在学生的记忆仓库中了。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积累语言,更重要的是要学会表达。因此,我设计了下面的环节,由学生自由选择:

  (1) 我想对陶罐说:

  (2) 我想对铁罐说:

  (3) 我想对自己说:

  (评: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写出自己心里想说的话,珍视学生在尊重文本价值前提下的富有个性的、独特的见解,从而引导学生感悟课文所讲的道理,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说板书设计:

  19、 陶罐和铁罐

  谦虚 傲慢

  ↓ 许多年后 ↓

  光洁如新 无踪无影

  板书是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根据交流的情况和老师引导的情况完成的。抓住了本课的主要内容,有助于学生对语言的揣摩和感悟,又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思路、学生的学习思路,可谓“一石三鸟”。

  以上是本人对这节课的初步的教学思路,当然,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不能与课前预设的完全一样,要随着学情的变化而即时调整。只有把握学情,教服务于学,才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实用的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汇编6篇】相关文章:

实用的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汇编5篇08-13

人教版小学语文《回声》说课稿11-05

实用的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汇编十篇08-13

实用的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合集六篇08-13

人教版小学语文《秋天的雨》说课稿11-04

实用的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锦集八篇08-13

实用的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集合五篇08-13

实用的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集锦10篇08-13

实用的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锦集9篇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