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2-12-06 15:19:54 小学说课稿 我要投稿

关于小学语文说课稿(精选15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小学语文说课稿(精选15篇)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花瓣飘香》这是一篇叙事的记叙文,全文共十一个自然段,依循事情发展经过,以“花开→摘花瓣→谈花→送花”为线索,层层叙写,引人入胜。也是按时间的不同分为四个部份。

  第一部份(第一自然段):写我家门前开满了红艳艳的月季花。

  第二部份(第二自然段):写“我”看到了一个小女孩的花丛中摘了一片花瓣,飞快地跑远了。

  第三部份(第三至第十自然段):这是文章的重点段,写“我”通过与小女孩对话,得知她摘花瓣是为了送给生病的妈妈。

  第四部份(最后一个自然段):写我买来两盆月季花,一盆送给了小女孩,另一盆放在自己母亲的阳台上。

  教材中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在花丛中,小心翼翼地捧着一片花瓣。教学中能让学生根据插图来理解学习课文内容,可以增强教学效果。

  2、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会读、会写、会用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认、读1个二类识字。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培养学生从小具有敬爱父母的思想感情,陶冶高尚情操。

  教学重点:通过充分的朗读,体会小女孩真挚、纯朴的亲情。

  教学难点: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

  二、说教、学法

  说教法:为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我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教法:

  1、据图想象法:“图”是对内容的描绘,“内容”是语言文字对事件的记载。本文可以利用插图来想象课文的内容,体会人物的内心。

  2、以读代讲法:“读”是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通过分角色朗读,引导学生体会小女孩纯朴的亲情。

  学法:

  1、回答问题法:解答问题是加强理解的必要手段,自己解答,充分动脑。听别人解答,也能对问题有所认识。

  2、对话练习法: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对话练习。训练口语,进一步理解文章的内涵。

  三、说教学设计

  我是抓住“小女孩”这个主要人物与“花”来进行设计的。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请学生观察课文中的插图,说一说小女孩在干什么?想一想小女孩手捧花瓣在想什么?谈话后揭示课题。并提出问题“花瓣飘香”是什么意思?课文为什么以“花瓣飘香”为题?

  二、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启发思考:这篇课文是怎样围绕月季花展开叙述的?

  讨论、交流让学生明确,教师出示板书:

  第一自然段写花开。第二自然段写摘花。

  第三到十自然段写谈花。第十一自然段写送花。

  三、逐层理解,品位语言,推敲句意

  1、思考:第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让我们知道了什么?

  2、思考:第二段中作者为什么要用“小心”与“飞快”两个字来描写小女孩摘花后的神态与动作?

  我这样的设计,不但能让学生理解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同时还能让学生掌握一些写作知识。

  3、精读第三段,因为这一段是全文的重点,是以人物对话为主线展开叙述的。教学中启发学生抓住提示语中的关键词,(如“我轻轻地问”)来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表达人物的美好情感。小女孩的答话是朗读的重点,要让学生边读边想,用心领会,从中体会到这个小女孩“是个懂事的孩子”。她虽然为了让妈妈高兴而摘花瓣,但却不忍心摘下整朵花,怕影响别人观赏的心理。

  具体的方法是分角色朗读,使学生入情入境,充分体会小女孩话语中蕴含的亲情。抓住第5自然段中的省略号,让学生去发挥自己的想象。省略号省掉的会是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出小女孩不但懂事,而且还有着一颗美好的心。她不光为了妈妈,还要想到别人。

  4、学习第四自然段,启发学生思考。作者听了小女孩的话以后,为什么买了两盆月季花?为什么要摆放一盆在母亲的窗台上?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小女孩的行动,给作者心灵上带来的极大震撼与感染。

  5、最后总结

  ①抓住题眼,加强对“飘香”象征意义的理解。解答揭题时提出的疑问。这一点要注意,准确地进行点拨、引导。

  ②根据板书对全文进行概括性复习。

  四、说板书设计

  6、花瓣飘香

  开花(概述)

  摘花小心飞快

  谈花让妈妈高兴别人要观赏(懂事,心灵美)

  送花小女孩作者的母亲

  一个好的板书,不仅能清晰地显示出课文的内容,还能突出文章的重难点。并能让学生能根据板书,理解文章的中心,复习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所以有人说板书是微型教案。我的板书,它能体现出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特点,也把文章的脉络展现出来了。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2

  各位评委老师,上(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窃读记》(板书)的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材策略、教学程序、板书设计教学评价等方面作具体的阐述。

  下面我先来说

  第一个板块:说教材

  《窃读记》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新课标小学语文五年级第一组课文的第一篇课文,作者林海音。这篇课文以“窃读”为线索,以我放学后急匆匆地赶到书店,到晚上依依不舍离开的时间顺序和藏身于众多顾客、借雨天读书两个场景的插入,细腻生动地描绘了“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表现了“我”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本文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组的第一篇课文,这组课文以“我爱阅读”为主题,训练重点是“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读书的乐趣,学习一些读书的方法”。本文在单元中起着以篇带篇的作用。

  结合单元教学目标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我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认识并掌握本文中的生字,理解文章中的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教学目标涵盖“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

  为了落实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我把第一课时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

  引导学生抓住相关语句,体会窃读的滋味,感受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

  第二个板块——说教学策略: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结合教材特点和五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乐于交流的学习特点,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

  我采用了“自主读书、合作学习、自己感悟”的教学方法。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语文课堂。始终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伙伴中的首席。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

  在学法上,本课拟引导学生通过读读、划划、议议、想想,合作探究来读懂课文,让学生眼口手脑并用,自己探究感悟,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

  第三个板块:说教学程序

  一、导语激情,引入新课

  一堂新授课,导入的设计至关重要,所谓“万事开头难”嘛。富有情趣的导入,就像在师生之间架起的沟通的桥梁。通过这座桥梁,师生的心会更接近。正如俗话所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

  上课伊始,我先让学生谈谈课外阅读给自己所带来的快乐和享受,之后告诉学生“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的作者在课外阅读时的感受与众不同,你想知道是为什么吗”这个看似很简单很随意的聊天,其实拉近了学生与课文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在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之后揭示课题。

  二、疏通字句,整体感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因此在新课程的教学设计时,引入新课后对文本进行整体感知是非常有必要的。

  第一步:请同学们自由大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读正确,并且标出自然段。

  第二步:指名读最吸引自己的那部分内容,随机指导生字读音及书写,重点是“窃、腋”等几个,理解“窃读”等词语。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3

  【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课文特点:

  本单元编选了《珍珠鸟》、《斑羚飞渡》、《华南虎》《马》《狼》五篇描写人类的生存伙伴──动物的文章。这些文章不仅反映了人对动物的了解和认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而且还试图从动物世界里折射出人类的生活轨迹。本文描写的是一群被逼至绝境的斑羚,为了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用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摆脱困境的壮举,让每个读者受到精神的震撼。

  2、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立: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要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结合本单元特点,

  我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定为:

  知识目标: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文章主题。

  能力目标:抓住文中关键词句深入分析,探究动物身上折射的可贵品质,了解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意图。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探究人与自然界其他生物和谐共处的重要性,强化学生珍爱动物,善待动物生命的意识。

  重点放在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生动的故事情节上,难点放在体会文章真切细腻的描写所蕴含的强烈情感上。

  3、学情分析:

  本文故事性强,情节扣人心弦,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本文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本文蕴含的哲理较深奥,初一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应重点突破。

  【说教法】

  依据新课程标准理念,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实施教学。

  1、朗读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意蕴,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领会其中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选择令自己感动的语句自由朗读,分析之前个别朗读,分析相关的语句后全班齐读,重点语段请个别学生范读,一节课书声朗朗,也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情境设置法:在导入新课时,教师先给学生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动物世界的悲壮感人的故事,创设情境,使学生很自然的融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思想产生共鸣。

  3、讨论法:有同桌讨论、小组讨论、全班讨论,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说学法】

  本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即在学生的学习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共同发展。学法具体如下:

  1、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2、朗读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从中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3、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

  【说过程】

  一、激情导入

  我的导语是这样设计的:(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同学们:先听老师讲一个小故事:在一次森林大火中,蚂蚁家族不得不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迁徙,面对熊熊燃烧的大火,大大小小的蚂蚁迅速抱成一个球体,为了那一线生的希望,它们冲向火海。随着一阵噼噼啪啪的声响,最外层的蚂蚁被火吞噬了,烧焦了,然而这蕴含着生命的团体,仍向前滚动着,噼啪声越来越响,蚂蚁团越来越小,最后滚出火海的蚂蚁只剩下一小团儿……

  我被这故事深深地打动了,这群蚂蚁生得艰难,死得辉煌。在动物的世界里,还有许多可歌可泣、令人震撼的故事,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斑羚的世界,来聆听一曲悲壮感人的生命之歌。

  (说明)好的导语犹如唱戏前的开台锣鼓一样未开台先叫座,此导语设计贴近课文内容,和课文有异曲同工之妙,再配以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自然就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自然引出本课内容。

  二、背景介绍

  出示幻灯片,上面有斑羚图片和简单的文字介绍,让一位学生朗读文字介绍。

  (说明)有关斑羚的背景介绍,能加深学生对斑羚的了解,因为生活中他们没有见过斑羚,而且也为下面学生对课文的分析提供了一定的帮助。

  三、整体感知

  教师说明:早自修同学们已经预习过课文,解决了生字词,也熟读了课文,现在请同学们稍作思考: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先请学生概括,再请其他学生加以评价。

  (说明)因为学生课前充分预习过课文,所以课堂上让学生稍作思考,概括文章内容,

  这样既让学生对课文有了整体的感知,又训练了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为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让其他学生加以评价,可以让学生纠正概括中的不足之处,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研讨赏析

  教师说明:下面让我们细细来研讨课文。问:在整个故事中,什么地方最让你感动?为什么感动?

  1、要求学生先从文中找到相关的语段,在书上作记号,自由朗读揣摩,然后再班级交流。

  2、学生自由发表看法。

  (说明)此环节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会谈到:第三节中的老斑羚以生命给斑羚群作提示;文中有关镰刀头羊语句;一老一少的斑羚试跳的语段;文中描写彩虹的语句。

  对文中这些重要词句的分析及朗读,既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又有利于理解本文主旨,而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更形象、更直观让学生感受到一老一少斑羚飞渡的过程。

  五、深入探究

  1、教师说明:当我们的心一次次地被文中这些悲壮的场景所感动时,我们不禁要问:伤心崖上惨烈的一幕幕,是谁造成的?

  2、这个故事带给我们的感动是恒久的,带给我们的感悟是丰富的。请同学们讨论一下你认为作者写这篇文章要表达怎样的情感,同桌合作,时间是2分钟。

  (说明)此环节引导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从表层深入到里层,多角度地看问题,理解作者写这篇文章所要表达的丰富情感。

  六、拓展延伸

  1、现在请把你对本文的深刻感悟凝聚成简练的一句话。要求学生在本子上试写,再发言。

  2、引导学生回忆讲述生活中看过或听过的与本文类似的故事,要求叙述清楚、准确、突出重点。

  (说明)有人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本环节把课本和生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同时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七、教师小结

  教师说明:相信大家都已经被这些故事深深打动了,课文《斑羚飞渡》给我们带来的远不只是简单的同情、敬佩与感动,它为我们实现了一次心灵的飞渡!我们仿佛看到自己变成一只斑羚,从“自私”的山峰上,奇迹般飞跃遥遥相距的山涧,轻巧地落在“奉献”峰上。洁净如洗的天空出现了一道瑰丽的彩虹,随着我们的“飞跃”跨过两座山峰。

  (说明)此环节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了系统、完整的印象。而且把课内和课外相结合,飞渡的图示也给学生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4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是九年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课文《和时间赛跑》。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法、教学过程、板书以及教学反思这几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和时间赛跑》是新课标人教版第六册第四组课文的第一课,本单元的主题是感受童年成长的美好时光。本篇课文选编的意图在于通过作者的亲身经历,启示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怎样去珍惜时间,使人生的每一天过得更加丰富,更有意义。

  这篇课文是一篇清新、淡雅又略带忧伤情绪的散文。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两层意思:一是“我”从爸爸的谈话中、从太阳落山、鸟儿的飞行中,明白了为什么要珍惜时间;二是从“我”和时间赛跑的经历中体会到怎样珍惜时间。作者慧眼独具地抓住了生活中不经意的时间流逝问题,以祖母去世,“我”哀痛万分,通过父母对我的启示和自己的切身感受,把时间变成了可以觉察到、并在行动中可以抓得住的东西,从而点明了中心,使人们认识到: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但是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会获得成功,是一篇教育学生珍惜时间的好文章。

  二、学情分析:

  这篇散文篇幅较长,语言含蓄,对三年级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因此,抓住散文的“神”,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读,从读中去体会,是学好本文的关键所在。

  三、教学目标

  围绕本组教材感受童年成长的美好时光这一专题,根据精读课文的要求,以及学生的生活实际,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会认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赛跑、忧伤、持续、安慰、日月如梭、虽然、狂奔、暑假、受益无穷、将来、假若”等词语。

  2、能力目标: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感知、感悟课文内容

  3、情感目标:

  搜集、积累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体会时间的意义,懂得珍惜时间的道理。

  四、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训练重点是理解文中父亲说的话、有关珍惜时间的谚语和文章最后一段话,明白其中蕴含的道理。

  本课难点是通过文中具体事例明白时间可以争取的道理,从而养成珍惜时间的习惯。

  五、教法和学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时我采取引导法,以课文题目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质疑,然后组织学生讨论探究并体验,最后结合实际进行阅读反思,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堂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

  六、教学过程

  我的课堂结构是:导入激趣——质疑定向。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本组教材中的四个小故事,都是围绕动手动脑选编的。目的不是要学生都立志要做发明家,而是为了让学生懂得:只有善于思考,勤于动手,敢于怀疑权威,打破常规,冲破定论,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而《充气雨衣》是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四组课文中的一篇略读课文,教学时间为二课时。基于此,我确定了本课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读熟课文,认会16个生字,并掌握三个多音字的正确使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乘着生本教学的东风,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充分地与文本交流,与同学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懂得自主学习的快乐,激发学生质疑解惑的能力。

  重点是:通过熟读课文,与文本对话,认会16个生字,掌握三个多音字。

  难点是:多音字的不同读音的学习。

  二、说教法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因此教学时,我准备采用以下三种教学方法:

  以读代讲法: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认会生字及词语。

  情境教学法:用声情并茂的语言、生动形象的画面,拉近学生和汉字的距离,引导学生主讲,教师指点易错点。

  自主、合作、探究法:学生之间相互启发、补充,实现思维碰撞。具体地通过朗读、勾画圈点批注,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五个环节展开:

  环节(一)创设情境、趣味揭题。(出示课题)

  环节(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带着问题边读边思考。)

  环节(三)通读全文,学习生字。

  1、多媒体,指名学生引领读认读生字。

  2、学生主讲,说读音说结构及部首,着重学认生字。

  3、解决难点,动手动脑,学习多音字。

  (不动笔墨不读书。)

  环节(四)默读课文,再次品味。

  【积极构建“和谐高效、思维对话”,教师要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并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的能力。】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6

  【设计理念】

  本节课我遵循以学生为本的指导思想,让学生在活动中真正成为口语交际的主体。教师主要的教学手段是创设情境,为搭建广阔的可供学生充分展示的平台。让学生的语言、个性与创造思维得到发展。

  本节课我把自己定位为旁观者,放手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实践,不作过多指点和限制。充分相信学生,还学生交际的自由。不过也不是袖手旁观,是观察和倾听,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让学生主动学习,合作交流,探究创新。把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本身特点、新课程的要求及一年级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我在本课制定了以下目标:

  1、学习知识和技能目标:

  学习用恰当的语言、歌曲、图画等表现春天的特点。培养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口语表达能力。

  2、学习过程和方法目标:

  主动参与、交流自己的发现,勇于创新。知道倾听是交流的前提,交际语言要文明规范。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有自信,有表现美好事物的欲望,敢于发表不同见解。热爱大自然。正确评价自己和同伴的表现。

  【教学流程】

  我把本课设计为四个阶段:

  准备阶段(课前进行)

  交流展示阶段

  评价阶段

  拓展延伸阶段(视情况安排在课内或课后)

  一、准备阶段

  课前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找春天,感受春光的美好。学生把找到的春天画一幅画;教师搜集春天的资料,制作相关的课件。为顺利进行课堂教学,达到教学目标奠定基础。

  准备的过程就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积极准备了课堂交流展示才有热情、有内容,气氛才会活跃。

  二、交流展示阶段

  〖交流阶段〗

  1、播放《春天来了》MTV,师生一起载歌载舞:

  师:春天来了,你发现了吗?你找到了吗?春天在哪里呢?

  大屏幕显示课题《春天在哪里》

  歌舞“热身”,生动活泼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激活学生的大脑神经元,为学生进入交际训练创设愉快和谐的气氛,为教学创设一个良好的开端。

  2、明确任务:

  (大屏幕显示教材中的三点要求)

  你找到春天了吗?跟同学交流交流你找到的春天:

  把你画的春天给大家看,给他们讲讲你的画。评一评谁画得好,谁讲得好。

  指名读要求,使学生明确说什么,安排给学生确定的交际任务,用任务带动学生的口语交际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3、自主合作交流:

  第一组说春天;第二组画春天;第三组颂春天。

  提出要求:

  不得大声吵,要注意听清别人说话的内容,然后提问或评论。要使用文明语言,违反规则就没有资格参加五星级明星的评比。

  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选择合适的小组进行合作交流。为学生提供可供选择的展览和交流的舞台。充分体现新课标的自主学习的宗旨,同时也体现口语交际的开放性特点。目的是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的开

  放式口语交际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探索,主动参与并体现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中想说、会说、善说,并且使用文明规范语言,学生学习运用个性化语言。

  〖展示阶段〗(由动到静)

  各组选代表当众演说自己看到、听到、感觉到的春天:

  第一组合作编成一首诗;

  第二组合作成画;

  第三组合作展览。

  三、评议阶段

  先自评,再互评。

  (在评价中发展思维、提高思维的敏捷性、条理性和深刻性,达到语言交流的目的。)

  评出五星级的明星。

  (欣赏、鼓励,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快乐。)

  四、拓展创新

  (延伸活动阶段:时间允许就在课堂进行,否则可作为课后作业)

  1、春天的引申意义:

  说一说与春有关的词语、句子、成语、事物等。

  2、写一写:

  把你说的话写一写。

  五、结束阶段

  小鸟也找到春天了。听(播放歌曲《小鸟小鸟》),让我们和小鸟一起到大自然中去感受春天吧!师生一起作小鸟飞出教室。

  【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

  春天在哪里

  说──完整听──仔细问──明白答──清楚

  【教学中要注意的几点】

  1、口语交际的重点是交际,要使人人投入其中,重视规范语言,注意交际有条理,语句通顺连贯。

  2、教给学生必要的听说及交际的方法。给学生适当的示范,有困难的要提供例句。

  3、注意形成性评价,在交流过程中以积极、宽容的态度肯定学生取得的成绩,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多给学生一些人文关怀,满足他们的实际需要,让他们学会充分表现展示自己,并从中获得乐趣。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7

  一、说班级情况

  本班有35名学生,其中女生15人。大部分学生能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也能自主运用一些识字方法来记忆字形。在阅读方面,多数学生能做到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按标点停顿。一直以来,我在课堂上创设情境,努力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也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现在班上有很多学生都很喜欢语文课,尤其有几个女生写的字特别漂亮。

  二、说教材

  《春笋》是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课文以春笋为描写对象,介绍了春笋的相关形态和生长特点等等。课文只有短短的76个字,但语言生动、活泼,情趣盎然,语言简洁、明快、节奏感强,非常适合低年级孩子的朗读。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对本年段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我们班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考虑,我确定了以下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4个新部首,认识绿线格里的7个中只识不写的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知道春笋具有冲破重重障碍,不断向上生长,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四、说教学重、难点

  一年级教学重点的是识字写字,而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让他们初步明白春笋具有冲破重重障碍,不断向上生长的个性特点是教学的难点。

  五、教学课时安排

  我打算用两课时的时间来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

  六、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的主要任务是激发学生阅读本课的兴趣,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部分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下面我就重点来说一说我第二课时的教学计划。

  这一课时我打算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1、复习导入,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2、细读课文,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魅力;

  3、学习生字,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兴趣。

  第一环节:复习导入,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我打算利用一下课文中的'笋娃娃图,利用课件在笋娃娃的图上出示上节课所学生字,一方面复习巩固上节课所学的汉字,另一方面也悄悄地将学生带入课文所设计的情境之中。

  第二环节:细读课文,感悟课文语言文字的生动形象。

  在这一环节中我先用语言描述,“春姑娘带来了和风、细雨,还带来了雷声,你听,轰――轰――那一声春雷,唤醒了谁啊?”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接着就出示第一句话让学生读一读,对于“唤醒”这个词,也许有的学生并不理解,我可以这样引导:当你想睡懒觉时,妈妈会这样说:“小懒虫,别睡懒觉了,要迟到了,快起床!”这就叫:唤醒。用生活中的例子,学生马上明白了。接着,可以播放春雷声,引导学生想象:你听,春雷爷爷好象在对春笋说什么,春笋就醒来了?学生通过说话练习,充分理解了“唤醒”这个词语。然后在此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了这句话。新课标强调了语文课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因此在这里我还设计一个拓展练习,“这一声春雷,还唤醒了谁呢?”利用填空的形式让学生说一说,,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举一反三,展开想象的翅膀。

  对于第二句的教学,我是这样想的,这句话主要是让学生体会小春笋冲破重重障碍,破土而出所付出的努力,低年级的的孩子不可能理解得这么到位。我先让学生自己读这句话,找找哪几个词写出了春笋正在生长,当学生找出这几个词语之后,可引导他们做出 “冲破”“掀翻” “冒”等动作。通过自己的动作演示来理解重点词语、感悟情感,这种生动形象的形式适合低年级的孩子,这也是我们教给孩子学习知识的一种方法,更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真可谓一举两得。在此基础上再让他们进行朗读,在朗读中进行适当的评价引导学生读出情感。

  第一自然段读完之后,我以问题“一个一个的笋娃娃从地里冒出来了,它们长什么样呢?”以疑带读,出示第一句,这是一个比喻句,是本课教学中的一个知识点,而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形象直观思维占主导地位,因此我准备带上剥去外衣的春笋,让学生观察并一层层地,让学生直观形象地看到笋娃娃身上“嫩生生”的模样,并和小娃娃的进行比较,让学生感受到春笋的可爱。

  课文的最后两句采用对偶的句式,向读者呈现出春笋正节节拔高,腾腾直上的画面。在教学时我打算先用语言描述,让学生体验到春笋娃娃快乐的心情。最后抓住“又”和“再”等词语的理解,引导学生通过一声高过一声的朗读,形象而直观地感受春笋正节节拔高,腾腾直上。在这里我还将补充春笋破土而出,长成竹子的视频,让学生从直观上感受竹子出生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再采用男女生赛读,分小组赛读,齐读等形式的朗读,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春笋不断向上的生长特点,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最后进入本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生字教学。新课标对低年段学生的识字、写字提出了如下要求: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因此教学本课生字,我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先将 “笑”、“节”、“再”这几个生字出示在课件中的笋娃娃上,让学生说说“你已经会认会写哪个字了?”然后让学生做小老师提醒大家在书写时要注意的地方,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提高识字兴趣。“再”除了识记字形外,还需要在字意上再作强调,告诉学生“再”表示“再一次,不是第一次”的意思,然后出示一个选词填空题,来区别“在”与“再”:

  (1)我( )家里看书。

  (2)欢迎你( )来我家玩。最后空出3到5分钟时间让学生当堂在田字格中书写这几个汉字,我在行间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并及时纠正他们的书写姿势。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8

  说教材地位作用:

  《鞋匠的儿子》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1课。是一篇带有浓郁的演讲色彩的文章,主要叙述了美国总统林肯刚上任,在参议院演讲时,受到参议员的嘲笑,因为他是鞋匠的儿子。而他以出类拔萃的才华,感人至诚的演说赢得了大家的尊重。全文故事情节简单,内容通俗易懂,特别是林肯朴实真诚﹑富有张力的语言富有特色。本节课教学内容正是紧紧围绕林肯的三段演说展开 .这三段文字不仅展现了林肯的人格魅力,更把他智慧超群,处变不惊、巧妙回击的演讲艺术体现的淋漓尽致。

  说教学目标:

  1、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宽容是一种力量,学习林肯襟怀坦荡、仁爱正义、宽容大度的优秀品质。

  2、学会课文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表达方法,练习迁移运用。

  3、感受林肯演讲的语言艺术。

  说教学重难点:

  抓住林肯的演说辞进行研读感悟,让学生透过语言文字的表面去挖掘深层的内涵,体会宽容的力量、体会林肯的博大胸襟和和平民情怀,品析林肯演讲的语言艺术是本节课的重难点。

  说教法:

  基于以上教学目标,我们的教学方法就是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以读代讲来品味人物形象,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抓住文章三段演说特点,挖掘文章空白点和语言的闪光点;引导学生在基于文本的基础上,大胆合理想象、发表独到观点,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和思维能力。

  对重难点的处理,采用反复朗读,读中悟情明理,联系实际、对比体验的方法突破。

  说学法:

  学生在以上方法的引导下,自主、合作、探究,阅读体悟、交流互学、揣摩练笔、总结收获进行学习。

  说教学过程:

  一、引入问题、直接导入。

  教师导入:林肯在当选总统发表演说时,参议员对他的态度发生了很大变化。他发表了怎样的演说使参议员的态度发生了如此的变化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设计意图:这个问题是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在接下来的时间学习文章,教师直入主题,自然导入本课的学习。)

  二、自主研读,小组共学。

  (设计意图:我校的"二四五"教学模式,重在体现教师主导性和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倡导把课堂还给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氛围,为提高整体课堂教学效益做根本保证。)出于这样的教学理念我们设计以下教学环节:

  二、自主研读,小组共学。

  1、出示预习目标:

  请同学们默读林肯所说的那三段话,找出关键词句,说说这些句子反映了林肯怎样的人格魅力?

  2、学生开始自主学习,小组交流。

  (在这环节中,学生利用足够的时间自主学习,感悟参议员态度的变化,并通过小组合作,及时修正补充整理自学的相关信息,使林肯的形象在自己心中逐步丰满起来。)

  三、交流反馈,深入感悟。

  (小组共学后进入第三环节:在交流反馈环节中学生主要围绕三段演说进行交流。)

  1、例如交流第一段话。

  (1)学生明白三个"永远"分别包含了怎样的情感。

  (2)学生从"感激""忠告"这些词语中体会到林肯的宽容和委婉的态度。

  (3)教师适时指导朗读,使学生通过朗读进一步感悟语言。

  最后教师及时提问:这是一位怎样的总统?

  (这时,林肯宽容大度、尊敬父亲、他为自己是鞋匠的儿子而自豪,这样的形象就呈现在了学生的心中。学生也感受到正是宽容的力量和林肯平和的演讲态度使参议院内由嘲笑变成了一片静默。)

  2、交流第二段话。

  (目标:除了感受到林肯伟大的人格魅力,更重要的是感受到:他在平实、诚恳的演说中不卑不亢、悄无声息的回击了对方。这就是演讲的技巧,是他智慧超群的体现。)

  (1):这里为什么不用"修理"而要用"改正"? 其言外之意是不仅要改正鞋子,也含有改正参议员傲慢态度的意思。

  预设对比:当我们受到羞辱是如何做的?林肯又是如何做的?

  教师及时揭示:这正是林肯有力回击、巧妙化敌的演讲技巧。

  (2):做鞋子是技术活,这里为什么要说"艺术"?"艺术"体现了父亲炉火纯青的技艺,和林肯对父亲的怀念,

  (3)教师点拨:是对修鞋这个行业的尊敬,这正是他平民情怀和人人平等思想的体现。

  (通过第二段的学生交流、教师点拨,基本达到了这一目标。)

  3、交流第三段话。

  (1)引导学生讨论:林肯赞叹父亲的伟大,其言外之意是什么?他想告诉参议员们什么呢?

  (2)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此时学生从这段感人至诚的话语中体会:他深深地爱着父亲,深深地爱着人民,深深地爱着国家,不仅是鞋匠的儿子,还是美国人民的儿子,所以是美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总统。)、

  总结:整个第三环节中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实现了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

  (课标中对阅读的解读有这样的一句话:"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在阅读中思维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智慧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这时,再次读,学生应该已经怀着对文本的感悟,受到了情感的熏陶,把读上升到演讲的层度。他们此时所收获的是林肯巧妙回击、感人至诚的演讲语言的乐趣。)

  4、通过三段演说你感受到林肯怎样的人格魅力?

  指名生回答,教师板书人物品质的词语。

  5、总结:通过人物语言刻画人物形象这就是正面描写。你还知道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生:侧面描写)

  四、拓展延伸,总结写法。

  1、教师引入写话训练:参议员的心理变化也是侧面描写,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名参议员,听了林肯的演说此时此刻你一定有所触动,你会想些什么?(自然进入第四教学环节)

  2、学生交流写话内容。

  3、教师补充写作方法。:

  这篇文章在写作上的一大特点就是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刚才我们对参议员的心理描写也是衬托人物形象的侧面描写。在今后的习作中也可以这样描写。 (设计意图:小学语文教学致力于从听、说、读、写这几个方面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所以在最后)→

  通过本轮说话练习,林肯将"宽容、博大、仁爱、平等"的思想种子不仅种在了

  所有参议员的心中,也深深的种在了每位学生的心中。

  说板书设计:

  21鞋匠的儿子

  参议员:尴尬——羞辱——大笑——静默——赞叹(辅线) 侧面描写

  林肯: 宽容大度 尊重父亲 平等待人 (语言) 正面描写

  说教学效果:

  纵观整个课堂教学,无论是指导朗读感悟还是引导演讲写话,甚至还有板书的设计,都是在我校245教学模式的引领下,努力实现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9

  设计理念

  1.打破串讲的传统古诗教学模式,力避逐字逐词逐句讲析的呆板做法,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权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参与中自悟自得。

  2.领会诗歌的意境是古诗教学的关键。教学中想方设法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把诗人创造的意境在学生的心中再现。

  3.课后作业收集其他诗篇,使学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节课,一本书,在激发学生学习古诗兴趣的同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教学过程

  一、谈雪激趣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见过怎样的雪景?你们看见过在漫天大雪里钓鱼的情景吗?诗人柳宗元就看到了这样的情景。(出示雪景图)

  二、初读感知,想像画面

  1.听老师配乐朗读,尽可能在脑海中想像出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2.轻声自由朗读,读准字音,想像画面。

  3.指生朗读。

  4.说说你脑海中的画面有些什么,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三、进入情景,自主学习

  1.对于这首诗,同学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能用自己的话描绘诗句景象的,可以试着说一说;喜欢朗读的可以有感情地读一读;擅长画画的同学可以画一画。

  2.学生交流。

  说

  (1)播放音乐,指生描述:冬天到了,北风呼呼地吹着,接着下起了鹅毛大雪,一连几天也不停,到处是白茫茫的一片。所有的山上都看不见一只鸟在飞,所有的路上也看不见行人的足迹。但在冰天雪地里,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翁,却孤零零地坐在一条小船上,独自在寒冷的江面上钓鱼。

  (2)刚才这位同学描述的好在哪儿?(强调用自己的语言,自然生动有创造性地描述。)

  (3)你有什么补充的?

  画

  (1)展示有代表性的简笔画。

  (2)用诗句来描绘自己的画。

  (3)引导讨论:"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是如何在画面上表现出来的?

  读

  (1)抽生读。

  (2)集体评议。(师指导读好停顿、节奏、韵脚。)

  (3)练读。

  想同学所描述的情景,边想边读。

  看同学的简笔画,边看边读。

  听音乐感受诗的意境,边听边读。

  (4)抽生背诵。

  课外延伸

  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优秀诗文还有很多。课后同学们从他的作品中再找一二首自己喜欢的诗,下节课,你们来做老师,给大家介绍。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10

  一.说教材

  《将心比心》一文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组的一篇阅读课文,本文以“将心比心”为题,通过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两个小故事,揭示了令人深思的人生哲理。根据文章的特点,我为本课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中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将心比心”的意思,懂得人与人之间应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根据教材编排和教材本身的特点,我确定本文的教学重难点是:根据课文的两件典型事例,体会“将心比心”的意思。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二.说教法学法

  教法为:

  1、抓住重点语句进行朗读、体会,组织学生讨论。

  2、结合典型事例,鼓励学生大胆表达。

  学法指导为:

  通过阅读思考、合作交流、展示点评及扩展练习说话,培养学生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我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特点,为了突出“听说读”的训练,将本课的教学过程划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我以身边的小事引出学生的回答,我的评价紧扣课题的意思,以引出今天的课文,同时板书课题:将心比心,并让学生齐读课题,随之提问:这两个心字的意思相同吗?是将谁的心比谁的心呢?以此过渡到新课中来。

  (二)检查预习,巩固基础知识。

  检查预习的方式由小老师抽查,可以锻炼学生的能力,也可以初步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在归纳事例时,我相机板书重点内容。

  (三)合作探究,体会事例,理解“将心比心”。

  在这个环节,我主要设计了两个探究点和一个课堂延伸训练点。为了让学生在理解事例中体会“将心比心”的含义,我又在前两个探究点中分别安排了两个小点和一个补充训练,补充训练是针对全班同学而设计,由点评学生引导解答,以帮助学生理解,也达到训练学生“听说”能力和培养“小老师”的讲解能力。

  此外,为了让学生进一步对课题的理解,我小结了全文,点明了中心。为了巩固学生的理解,我安排了分享生活中”将心比心”的事例。

  (四)当堂训练

  这个环节重点安排了理解课题的练习和写话练习。模仿课文的语言描写,写几句人物的对话,选用第二题中的短语,注意对话语中提示语的位置。

  (五)说板书

  板书设计针对课文内容,我设计了这个板书(出示)

  将心比心

  阿姨为奶奶开门

  温暖

  母亲鼓励实习护士

  这样的设计既增强了直观性,又有利于对课文内容一目了然,更突出了课文的主旨。

  最后,希望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有助于我的进步,谢谢大家!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11

  一、说教材

  《将心比心》一文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组的一篇阅读课文,本文以“将心比心”为题,通过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两个小故事,揭示了令人深思的人生哲理。根据文章的特点,我为本课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2、让学生通过阅读,受到“将心比心”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

  3、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根据教材编排和教材本身的特点,我确定本文的教学重难点是: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能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二、说教法学法

  学法为:

  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和学法指导,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因此,我尽量做到大胆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用自己最感兴趣,最擅长的方法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全班交流,来取长补短,达到整体的完整。引导学生掌握“读——思——说——读”的方法通过读感知课文内容;通过思,即根据问题认真思考,从深层次上进一步认识课文内容;通过说,进行反馈和交流,检验读和思的效果;再通过反复朗读使感情进一步升华,加深对课文内容的领会,达到感同身受的效果。

  三、说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文本的特点及学生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过程划分为以下几个环节:引导揭题──检查预习──阅读体会──学习升华──拓展延伸。

  1、联系生活中的实例展开讨论,激发学生兴趣,从而揭示课题。

  2、读课文:

  本环节主要是让学生读通课文,认识生字,理解生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细读课文

  课标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阅读又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这个环节的设计是为了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围绕“事情的哪些地方温暖了你的心?”这一主线问题,学生自主读课文,做批注,小组交流讨论,全班汇报。

  ⑴本环节主要抓住人物语言,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人物品质。

  ⑵在读第一自然段时,抓住阿姨的那段话:“我的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你读了这句话体会到什么?最使你感动的是什么?交流,讨论后,板书:关心帮助他人,然后让学生思考:如果你是这位阿姨你会怎么做?

  ⑶在阅读第二自然段时,抓住母亲的话重点阅读体会,如“不要紧,再来一次!”你体会到什么?(宽容)如:这是我的女儿,和你差不多大小,正在医科大学读书,她也将面对自己的第一个患者。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针的时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读到这里,你体会到妈妈什么品质最使你感到了吗?

  (4)现在我的心情是温暖的,幸福的,开始我的心情是这样的吗?生:不是,是抱怨的。师:原来想责怪护士的我,以为母亲的话语而感到温暖和幸福。将心比心,我会想到什么呢?引起学生的思考:要想得到别人的宽容和理解,就要学会去宽容和理解别人。

  阅读教学就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情感交流、心灵沟通的过程。真正的阅读要是使阅读者披文入情,能透过文字触到语言的深层内涵,从而领悟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因此此环节教学不能停留在理解内容的层面上,而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4、深入文本,升华情感

  生活中,“将心比心”的表现举不胜举,都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思想,这正如作家罗兰所说:“如果每一个人在与别人相处的时候,都能先想到别人,后想到自己,多想到别人,少想到自己,那么世界上不但可以增加很多欢乐与和气,而且可以减少很多悲剧和恨事。”

  5、拓展延伸,提升品味(板画出心)让孩子们在这颗心里装入一个分量最重的词,你会装什么呢?学生们会写很多词,如:帮助,关心,温暖,理解,宽容,鼓励,尊重,信任等等,这样设计能让孩子们走进文本,产生了感同身受的效果。

  四、说板书

  板书设计是课文静态的呈现,针对课文内容,我设计了这个板书

  关心 帮助

  将心比心

  宽容 理解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这样的设计既增强了直观性,又有利于对课文内容一目了然,更突出了课文的主旨。

  五、教学反思

  一堂课结束了,反思这节课我感觉有收获的是:

  学生逐步学会了抓重点句段和词语体会理解课文的方法,在感受温暖的过程中,理解了“将心比心”。汇报时虽不够流畅深入,但却由心而发,有理有据。

  此外,孩子们这节课特别的投入,把心融进了课文情境,并由课文想开去,联系生活体验,感受到要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

  但本节课也有遗憾之处,我没能跳出精读课的圈子,指导、讲解过多,还是没有把学生推上主角。叶圣陶先生说过,略读指导需要提纲挈领,期其自得。今后,我要把握好“精”与“略”,内容上,理解课文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的教学,一般是“粗知课文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要求。方法上,要更加放手,要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以后的大量阅读中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12

  一、说教材

  《雾凇》选自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29课。课文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吉林雾凇瑰丽而奇特的景象,并说明了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

  全文共3个自然段,结构清晰。第一自然段讲在三九严寒之际,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出现了雾凇奇观。第二自然段交代了雾凇形成的原因。第三自然段讲人们漫步在松花江边,观赏着这千姿百态的雾凇奇景,都会情不自禁地发出由衷地赞叹。

  本课安排三课时,我要说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在第一教时中,我以指导学生读通课文,感知了课文大意,所以第二教时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以及雾凇的奇异景象,使学生受到美的陶冶。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雾凇之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学生借助网络浏览信息,进行交流,不断溶入自己的思想观念,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中,通过朗读来了解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及雾凇的奇异景象,感受雾凇的美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二、说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首先我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然后请他们到教师制作的网页上进行新的学习探究。这一环节主要是在复习旧知的基础上创造一种氛围,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一个平台,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为深入学文提供了更多的感性知识,降低了学生理解文本的难度。

  2、细读品位,整体感悟

  课文共三个自然段,但都是重点段,需要细读。这时要注意指导学生抓关键词语,通过反复朗读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明白雾凇形成的原因,在读中体会雾凇的美,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心里产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这一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

  ①打破文章结构,学习第一、第三自然段,体会雾凇的美。一、三自然段分别写了阳光照耀下和清晨的雾凇的美景。在教学时,我先让学生快速默读找出表现雾凇美的句子。接着通过范读或指读的方式说说应该抓那些关键词读好这句话。然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最后启发学生:为什么会有雾凇这个奇观的?从而过渡到下文的教学。

  ②学生质疑,自主学习第二自然段。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找出概括雾凇形成原因的句子。接着让学生围绕句子,提出疑问:

  a、严寒季节具体指什么时候?

  b、雾气是从哪里来的?

  c、雾气遇冷以后会有什么变化?

  d、雾气怎样凝结成雾凇?

  e、饱和的雾气指的是什么?

  然后组织学生根据兴趣选择问题并组成学习小组讨论解答。最后交流过程中让学生再次走进文本感悟语言就水到渠成了。

  3、网上活动,拓宽认识

  随着时代的发展,因特网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精彩,你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到想要的信息。关于雾凇还有很多的知识有待我们去探究,学生可以通过上网来拓宽对雾凇的认识。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利用了网络资源,带领学生由“小教材”(课文文本)走向“大教材”。它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拓宽了学生的认知,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三、说教学特色

  在本课教学中,我利用网络教学以超媒体的方式组织学习内容,整合多学科知识,通过灵活的导航机制创设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在十分宽松的氛围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感兴趣的话题,自主地发现、探究,通过合作交流解决本课的重难点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13

  教学理念:

  本课设计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诵中生情,在吟入境,通过创设情景,营造氛围,使学生入情入境,充分展开想象,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

  教材简说:

  本课是唐代诗人贺知章描写春天的诗,诗中描写在春风吹拂下,柳树迷人的姿态,赞美了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春天。“碧玉妆成一树高”写柳树的全貌,突出了柳树绿的特点。柳树枝叶翠绿,好像是用碧玉装扮起来一样。“万条垂下绿丝绦”写柳枝,突出了它们柔美而细长的特点。无数柳条如同一根根柔软的丝带,纷纷下垂。“不知细叶谁裁出”,写柳叶,突出它们细巧的特点。“谁裁出”是诗人对柳叶发出的赞叹。那一片片细小精致的新叶,是哪个心灵手巧的人剪裁出来的呢?“二月春风似剪刀”是对上一句的回答。原来是二月的春风,像剪刀一样,把这细巧的叶子裁剪出来的。这一问一答,是全诗的点睛之笔,使我们感到强烈的春天气息,抒发了作者赞美柳树、讴歌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一)谈话导入课题。

  1、启发谈话:同学们,春天来了,自然界的景物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学生谈春天的景色)春天是温暖的,是充满生机的,是美好的。自古就有许多歌颂赞美春天的诗文,今天,我们学习的《咏柳》,就是唐代大诗人贺知章,通过描写柳树来赞美春天的诗。

  2、解题:“咏”,歌颂、赞美。咏柳,赞美柳树。那么,诗人在诗中是怎样赞美柳树的呢?

  (二)初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1、教师范读,使学生整体感受,激起兴趣。

  2、自己试读课文。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每句话读通顺。

  3、指导读课文,把课文读流畅。

  (三)细读课文,了解诗句大意。

  1、自读诗歌前两行,提出自己不懂的词语,同学间互相解答,教师随机点拨,理解重点词语:碧玉、妆、万条、丝绦等。然后,教师指导学生说说诗的大意。指导朗读加深理解。

  2、同样方法,使学生理解第三四行的重点词语,了解诗句的意思。

  3、把两句诗的意思连起来,看着插图了解全诗描写的内容。

  ( 四)朗读背诵,体会感情。

  1、指名读,评议指导;教师范读,学生仿读。使学生读出诗的节奏,读出韵脚,读出感情。

  2、看图练习背诵,好像是面对真实的情景作诗。可指名到讲台上看图背诵。

  作业布置:

  春天是美丽的,正因为如此古今中外有无数的人描写春天,赞美春天。这些人中有画家,音乐家,诗人等。大家回到家后收集一下有关的资料,当然也可以把你对春天的看法收集进去。我们来开展一次“春天”展示会。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14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六年级语文课本中的《山雨》一课。

  一、说课本: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抒怀散文。作者以奇特的感觉、神奇的想象和遐想、清新的笔调,向读者展示了一幅绘声绘色的山林雨景图,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山雨、对大天然那份浓浓的喜好之情。

  课文是按雨前、雨中、雨后的次序写山雨的。先写山雨寂静而至,刻画了由远而近的歌谣般动人的雨声,接着突出形貌雨中山林那令人难以忘却的绿色,末了写山雨寂静地停了,山林中留下了山雨的余韵。在表达上,文章首尾呼应,重点写了山雨的声音和颜色,主次明白;摹声状物过细入微,遣词造句形象生动,突出了山雨和雨中山林的重要特点;寄情于景、景象融会,字字句句婉转动人,极富熏染力。

  说教学目标:根据素质教育的新思想和语文课标的新理念,充分考虑了学生实际,综合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要求,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正确读记“神奇、优雅、辨认、清新、欢悦、清脆、凝聚、奇妙无比”等词语。

  2、感受山雨的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

  3、领悟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山雨的,继续学习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二、说教学重、难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教学的难点是从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秀美,体会作者对山雨的那份情感。

  三、学情分析:

  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对象是六年级学生,他们已掌握了一定的语文学习方法,而且通过这几年的训练,也有了一定的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为此,我创设了情境化的教学氛围,充分发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揣摩中发现问题、讨论问题、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

  四、教学方法:

  本课采取的教学方法是:以学生的自学自悟为主,老师组织教学,点拨赏读部分,指导朗读,引导适当拓展。从而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掌握双基,发展能力。

  五、教学过程的设计:

  第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布鲁纳认为:教学的目标应当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教师的作用是创设情境,要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进行探究性学习,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内部动机,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学习能力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我首先利用课件出示了本课所描绘的山林雨景图的视频,帮助学生体验当时的特殊情境。此时,教师相机引出课题。这样,不但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二、初读课文,梳理内容

  通过初读,使学生明确:课文是按雨来、雨中、雨后的顺序来描写山雨的。在梳理内容的同时,引导学生自学生字、新词,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第三、再读课文,品味赏析

  1、自读感悟。带着“阅读提示”中提出的“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山雨的”这一问题,再读课文,画一画有关句子,并体会作者蕴涵的情感及语言表达的特色。

  2、组织交流,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描写山雨的音韵美和色彩美的句子,通过反复朗读,领悟作者通过观察、倾听,引发了奇特想象和联想,并运用了比喻等多种手法表达了自己对山雨的感受,优美抒情的语言背后所表现的是作者对山雨、对大自然那份浓浓的喜爱之情。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在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个性化地感悟上,教师无须进行过多的分析和讲解。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读书感悟的过程,将问题的解决和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结合起来,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在朗读指导上,勿作过多的朗读技巧的指导,只要能读出自己对课文内容和作者感情的体验即可,不要强调学生朗读时的急缓轻重、抑扬顿挫的步调一致,否则反倒削弱课文的美感,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因此,要保证学生朗读的时间,朗读的形式要多样化,促使朗读和感悟的水平逐步提高。

  3、多读,多想,多感受。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阅读感受的交流在本课教学中尤为重要,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鼓励学生带着个人的感受、体验,从不同角度进行阅读交流和作品欣赏。如,就描写雨声的部分(第2—5自然段),有的可从理解内容的角度体会到山雨的声音动听,雨声越来越近,越来越响,越来越清晰连贯;有的可从领悟情感的角度悟出因为作者爱山雨,所以普普通通的雨声在他听来才会像“无字的歌谣、优雅的小曲”;有的可从表达方式的角度发现:作者是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描写雨声的,并在多处用了比喻手法,如,“飘飘洒洒的雨丝……都带着幻想的色彩。”就用打比方的方法写出了雨声的音乐美,表达了作者喜欢山雨的情感。此外,要让学生运用不同方法交流,可以用自己的话谈阅读感受,也可以用声情并茂的朗读展示自己的阅读体验。

  这个环节的教学过程的随机性是很强的。教师应该特别注重课堂中的生成性,不断调整教学策略,为学生搭建一个自主的学习环境、有效的合作平台、充分的发展空间。

  第四、背诵积累,拓展延伸

  1、本课的语言如诗般柔美,讲授时要引导学生在熟读的底子上把喜好的段落背诵下来或誊录下来,积聚柔美的句、段。

  2、交换学生、老师网络的其他“写雨”的词语、语段或诗文。从中感觉到:要是我们热爱大天然,埋头去看每一处风景都市似人间瑶池,埋头去凝听每一个声音都市是天籁之音。

  3、写话:那么你眼中的雨又是怎样的呢?你可以用几句话写下来。

  题目不但仅是一个学习内容的完成,而是在总结、反思的底子上又形成一个新的题目。这个关键让学生在说、写当中进一步感觉到了山雨的魅力,大天然的魅力。同时,也到达了课程尺度提出的读写接洽、学用联合的要求,也是语文课程东西性与人文性同一的一个表现。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15

  一、说教材:

  《小池》是新课标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的一首古诗,诗句内容简洁,语言通俗浅易,用词精准凝炼。内容中情景交融,动静相宜,好比一个个镜头移动交织成两幅行动逼真,清新秀美的夏天美景图。教学中应抓住古诗教学的一般规律,挖掘作者的情感和教材的编写意图,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进面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意境,受到美的感染熏陶。

  二、说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吟诵古诗,背诵古诗。

  2、认识“池、惜”等7个生字。会写“立”1个生字。

  3、抓住诗眼“惜、爱”体会小池之美、画面之谐、诗人之爱,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三、说重点:

  以朗读和背诵作为基本训练形式,让学生通过反复吟诵来逐步理解诗句的意思,初步感受自然景色的美丽可爱,接受美的熏陶。

  四、说难点:

  指导学生理解“细流”与“泉眼”透过字面意思挖掘诗句背后的意蕴,感受到古诗文字和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力。

  五、说学法:

  对于一首古诗,在一年级学生的教学,如果只停留在对学生进行繁冗枯燥的解说,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这种把诗的言语肢解为有关言语,捎带情理的空洞说教的教学,让学生对诗通过其特殊形式表现出的形趣、意趣、理趣、志趣等就始终缺乏真切的感受。所以,本诗在教师的引导下,应该这样学:

  1、强调吟诵传情法。前面已经讲述,诗歌学习缺少吟诵,就等于是鱼离开水一样。诗歌应有的意境就会丧失全无。所以教学中的朗读指导,以正确读—熟练读—感情读为途径,配以音乐读,体会情趣读,从而使学生在吟诵中受到美的感染。

  2、玩索养趣法。古代诗人在字词的使用上十分讲究,力求完美。本诗也不例外,抓住古诗中“惜、爱、立”,品味玩索,深挖细酎,让学生走进诗境,体验小池的情与爱,才能让学生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体会诗味诗情,感受作者对小池的喜爱。

  3、想象展情法。想象是审美的翅膀,凡是我们在艺术作品里发现为实的东西,并不是直接由眼睛,而是由想象力通过眼睛去发现美的。因此,古诗教学中,我让学生想象还有哪些动物立上头。不仅可以使学生积淀了语言,更重要能使学生获得小池不仅景色美,而且和谐美,也可以激发学生学古诗的兴趣。

  4、多媒体整合法。本诗虽是描写初夏的小池的景色。但诗的言语与现代文相比,大相径庭,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言语积累能力比较低,理解起来更不容易。于是在教学古诗前运用多媒体以图说话引入,以诗找景,以图解诗,以景悟情,变静为动,化难为易,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学习能力。

  六、说教学程序

  (一)、观图说话,激趣导入

  1、出示小池图,思考提问:图上画了什么,怎么样?

  2、组织学生说说画面的景色。(从训练学生根据图画说完整话开始,同时引出下面古诗的语言品味学习,真可谓是一举多得)

  (二)、反复诵读、品味诗语

  师:有一位诗人是这样描述这幅画面的。(出示古诗全文)

  1、学生读诗(自由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教师示范读(读出古诗的韵味)

  3、学生继续读(指名读、正音、齐读)

  4、提炼词语品味(出示词语)

  (1)学生读

  泉眼树阴小荷蜻蜓

  尖尖角细流晴柔

  (2)这些都是小池中的景物,你能从刚才那幅图中找到这些景物吗?然后找景物,乘机理解“泉眼、细流”等词。

  (3)学生可能找不到“晴柔”,可以通过组词让学生找到。

  出示:晴——晴空、晴天

  柔——柔和、柔软

  师:晴可以组成晴空、晴天,柔可以组成柔和、柔软,晴柔就是柔和的晴空,它在图中的哪里?学生找到水中的晴空。

  (对于一年级学生读图相比于读字,更感兴趣。从读图到读字,再从读字到读图,这种图文结合一是合乎学生发展规律,二是有机的把识字与理解结为一体,既能让学生识字读书,又能使学生在图理解词的意思,突破了学生阅历少,对于古诗文理解的难度。)

  5、师:这幅画十分美丽,有泉眼、小荷、树阴、蜻蜓构成了一副和谐的小池图。你们喜欢这首诗吗,喜欢哪一句。学生以喜欢的方式朗读古诗。

  (诗意、诗味、诗情原本就存在于诗的言语中,通过反复诵读,自然诗歌的意味情也会明晰起来,当然在学生述说自己为什么喜欢这首诗时,诗美的表达方式也潜移默化到学生的头脑之中,这与作者的喜欢也具有一致性。)

  (三)、走进诗境,体会诗情

  1、你们都喜欢这首诗,是因为喜欢这些景、这小池,诗中哪些字是说喜欢的意思?

  (1)学生找出惜、爱,教师随机也提问:谁惜谁,谁爱谁?同时理解简述诗句。

  (2)还有谁喜欢谁,为什么?同时理解简述诗句。写“立”。

  2、在这样美丽的小池里,小荷刚刚露出了漂亮的尖尖角,喜欢小荷的蜻蜓早已立在上头,还有哪些动物立在上头呢?想象说话。

  出示: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立上头。

  3、可见,小池是多么美丽,而且每种景物都喜欢和睦地生活在一起。谁来有感情的朗读。朗读指导,读出美丽、和谐、喜欢,配乐朗读。

  (借助图画,抓住诗眼“惜、爱”引领学生走进诗所描述的意境,在诗境中表达想象,学生也自然成了小池中的某某景物,他们能体会出什么是美,什么和谐、什么喜欢。学生从诗的字里行间体会诗的情也就水到渠成了。)

  (四)、走近作者,加深印象

  1、师:这是一首描写初夏小池的写景诗,它表达美、表达爱、表达和谐。诗人爱小池吗?我最爱小池中的什么?为什么?

  诗人最爱小池的,因为。

  随着学生的回答随机进行朗读训练,读出诗人的爱池之情,特别要让学生站在诗人的角度吟诵。

  2、诗人是一位怎样的人呢?(学生回答)诗人不仅是爱小池的人,还是一位爱自然、爱田园风光的人,具有爱心的人。出示杨万里的两首诗,学生诵读。

  (从认识一首诗并进行感情吟诵到吟诵两首诗,从学习一首诗到认识一个人,杨万里在一年级学生的心里再已不是诗人,而是见得到,摸得着的朋友,学生争着读诗的兴趣也会因此大增。)

  七、说教学建议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运用各种有效的评价手段,能够达到激励、导向、调控作用。在这节以诗歌诵读的古诗教学课堂,我努力以真诚的语言,温和的表情、期待的目光,宽容的态度,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欲望,当学生朗诵出现误差时我给予纠正安慰,当学生了解找不到方向时我给予尊重引导,当学生理解感悟呈现连珠妙语我给予表扬放大。这样及时关注不同层次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及时予以鼓励、评价,以建构民主、互动、和谐的课堂,让课堂诗情飞扬!

【小学语文说课稿】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的说课稿04-29

小学语文经典说课稿11-06

小学语文说课稿《村居》说课稿12-09

小学语文《假如》说课稿11-27

小学语文说课稿11-25

小学语文优秀说课稿11-24

小学语文说课稿11-25

小学语文《掌声》说课稿08-05

小学语文丰碑说课稿11-26

小学语文《画风》说课稿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