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爬山虎的脚》说课稿

时间:2022-10-19 00:19:11 小学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学四年级《爬山虎的脚》说课稿4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四年级《爬山虎的脚》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四年级《爬山虎的脚》说课稿4篇

小学四年级《爬山虎的脚》说课稿1

  一、说教材。

  《爬山虎的脚》这篇精读课文的作者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叶爷爷在这篇课文中用细致、简洁的文笔分别介绍了爬山虎叶子和脚的形状特点,以及它是怎样用脚爬墙的。课文介绍爬山虎叶子的特点是通过叶子的变化来讲,侧重讲长大了的叶子的颜色、排列、动态。介绍爬山虎的脚的特点是分三个方面来讲。先讲爬山虎脚的样子和颜色,再讲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最后讲爬山虎的脚与墙的依赖关系,巴住墙与没巴住墙的不同结果。

  本篇课文是安排在本册中的第七单元组中,其目的是在读懂,理解字词句段的基础上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继续学习和进一步巩固怎样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的知识点,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增强他们具有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知识目标:理解重点词句、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能力目标: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做生活的有心人。

  二、说教学重点与难点

  通过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这是学习本课的难点。

  三、说教法和学法

  结合本课特点和本组课文训练重点。以读书训练为径,以语言文字训练为纬,开放全脑为桥,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以学生饶有兴趣的说、演、画、议来代替教师单一的讲。在艺术的熏陶下激发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发展性和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理解感悟的境界。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审美欣赏

  巧妙的开场白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创设良好课堂气氛给学生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是上好一节课好的开始。于是我以轻快的音乐和简单的动作让学生全身心的放松,以饱满的精神准备上课。(播放上课实录)通过这个环节学生的积极性很快就调动了起来,个个精神抖擞。接着我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说出马的脚可以奔跑、乌龟的脚可以爬行、小宝宝的脚可以走路。以此谈话导入课题:同学们我们知道大部分动物都长着脚。

  那你们想想看植物会长脚吗?今天我们就跟着老师一起去认识一种植物的脚。同时板书课题《爬山虎的脚》,再出示爬山虎图片。同学们这一片绿油油的攀援植物就是爬山虎。它同样也长着脚。想不想看看呢?通过这样的设悬念,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

  (二)、细致观察,建构新知

  小学生是通过形象来认识世界的,在教学中只有设法让学生感到语言文字所描绘的鲜明形象,才能引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关注,才能入境生情,促进自悟自学。于是在这节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1、比一比

  我让学生自由组成学习小分队各组发爬山虎(播放上课实录),让学生自己去观察了解,再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的?观察到了些什么?再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引导学生了解文中作者是怎样抓住事物特点观察的。

  一是细心观察,所以才能看见“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才能发现爬山虎的脚是“枝状的六七根细丝”及“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等等。二是连续观察,所以才会发现“原先直的细丝后来变弯了,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才会发现没触着墙的脚,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一点儿痕迹也没有了。”通过这样比一比的环节,同学们的积极性很快就调动起来了,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借以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2、找一找、读一读

  我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并找出文中写爬山虎叶子的句子,理解刚长出来和长大了的叶子各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重点理解课文怎样写长大了的叶子,并抓住新鲜,一顺儿、均匀这几个重点词进行分析讲解。然后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抓住重音、反复多读,在读中感悟爬山虎叶子的色泽美、整齐美和微风吹拂时的动态美。这节内容较容易掌握,所以我是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讲解为辅,充分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

  谈话导入: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这样生机勃勃地爬满墙,跟它的脚有着密切的关系。它的脚又是怎样的呢?于是我让学生从文中找出描写爬山虎脚的句子。了解爬山虎脚的位置、样子、颜色。我同时板书。再让学生拿起画笔画一画爬山虎的脚,随后播放课件予以对比。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也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想象。

  (三)、抓重难点、强化认知

  在这节教学中,我以演一演、议一议的方式来帮助学生了解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我先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找出爬山虎怎样爬的句子,并标出动词。随后我出示句子及图片重点理解触、巴、拉、贴等词的准确性。从而引导学生理解爬山虎一脚一脚向上爬的意思。它并不是像我们人这样左右脚交替着前进,而是长一只脚巴住墙,再长一只脚,再巴住墙,这样慢慢地爬满墙。然后再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怎样演好爬山虎向上爬的动作。推荐代表上台演一演,其他学生评价,好在哪里?不好的地方怎样改?通过大家的表演和讨论,进一步理解爬山虎是怎样爬满墙的。接着让学生从“触着墙”与“没触着墙”入手,找出两个不同的结果。(同时板书)再播放录象,朗读全文。从而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爬山虎的生长过程,体会它顽强的生命力。

  最后,总结课文。

  学生提着问题并且带着问题读书,读中解决问题。这仅仅是教学的浅层目标,而带着疑问走出课堂才是创新型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因此,本节课我采用提问的方式来总结全文。“学习了这篇课文作者在观察方面有什么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呢?”从而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

小学四年级《爬山虎的脚》说课稿2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第7册的课文《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学习课文3~5自然段。《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讲了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怎样用“脚”爬的,启发人们留心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说说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本组课文训练的主要意图和学生的实际,我们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重点词句,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 能力目标: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做生活的有心人。

  二、教学重点

  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

  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

  四、教具准备

  课件、彩色笔、画纸 五、教法和学法 结合本课的特点和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以读书训练为经,语言文字训练为纬,开发全脑为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以学生饶有兴趣的说、演、画、议,来代替教师单一的讲、管形式,在艺术的熏陶下激发学生兴趣,在兼容并举中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发展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理解感悟的境界。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巧妙的开场白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创设良好的课堂教氛围,在阅读教学开始时,教师通过生动的多媒体课再现与课文有关的情景,激发学生情感,然后老师就问:你们知道在这一大片绿油油的叶子里面藏着什么?这样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

  (二)合作探究、深入研读 小学生是通过形象来认识世界的,在阅读中只有设法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所描绘的鲜明形象,才能引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关注,才能入境生情,促进自悟。如;

  (1)画一画

  让学生拿起笔画一画爬山虎的脚,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找一找,演一演,议一议,了解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 先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找出爬山虎怎样爬的句子。标出爬山虎怎样爬的动词(触、巴、拉、贴)。然后小组合作怎样演好爬山虎向上爬的动作,推荐代表上台表演,其他学生评价,好在哪里,不好的地方应该怎样改。最后引导学生欣赏课件,议论把“一脚一脚”换成“一步一步”行不行?通过看课件、讨论,学生不但理解了“一脚一脚”的意思,而且还让学生真正明白了爬山虎究竟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进一步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准确和观察的细致。

  (3)用“如果……就”的句式说说你的发现。

  (三)总结全文,指导学法 学生提出问题,并且带着问题读书,读中解决问题,这仅仅是阅读教学的浅层目标。而带着疑问走出课堂才是创新型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因此,本节课采用问题来总结课文:学习这篇课文,作者在观察方面有什么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四)拓展文本,延伸课堂 一节好课的结束应该是课外阅读的开始。布置的作业是:以《我发现 的秘密》写片段。

小学四年级《爬山虎的脚》说课稿3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爬山虎的脚》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细节的顺序,介绍了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的脚的形状、特点以及是怎样用脚在爬的,启发人们留心和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

  第七单元是第七册教材的最后一个单元,训练重点是“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断”,除了要从读到学写,训练围绕一个意思写片断之外,还要复习巩固本学期学到的读和写的基本功,使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得到提高。《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担负着学习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断”的任务,因此在本组教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方向。

  ①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②学习作者细致观察的方法,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脚,把意思写清楚的。

  ③朗读课文。

  (2)能力方面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言语表达的能力。

  (3)思想品德方面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陶冶美的情趣,热爱生活,做个有心人。

  3.教学重难点

  (l)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2)学习作者抓住爬山虎脚的特点把一个意思写清楚的方法。

  二、说教法

  这篇课文内容具体,条理清楚,文字浅显,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方面困难不大,应该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和学习作者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与具体的。

  教学时,注意围绕“理解课文内容,抓住事物的特点写”这一训练重点,引导学生集中研究、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和抓特点写的,从中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地方,从中学习怎样写好片断,突破本课教学难点。本教材采用讲授法,谈话法、练习法、讨论法等多种方法组合使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留一定时间让学生多思考、多讨论,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言语表达能力。

  教具准备:(1)填空练习用的小黑板。

  (2)教学挂图、幻灯片、爬山虎的实物。

  三、说学法

  1.引导学生预习好课文,理清课文的层次,初步了解课文。培养自学能力。

  2.让学生观察挂图中爬山虎脚的形状,为理解爬山虎是怎样凭借脚向上爬的打下基础。培养观察能力。

  3.教学中把学生放在课堂教学的主体位置,主导学生的“听、说、读、写”活动,让学生通过朗读、思考、讨论、交流、再通过老师提问检查做出总结,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阅读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师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的第一、二部分,现在我们一起回忆一下上节课所学的内容。

  2.齐读第一、二段,提问:

  (1)作者看到的学校和家里的爬山虎长得怎样?从哪些词可以看出?学生回答,师相机板书:

  爬山虎满是一大片

  (2)课文第二段是从几个方面来介绍爬山虎的叶子的?出示挂图,让学生看图回答,师相机板书:

  3.导入新课,课文第二段围绕叶子的特点写得非常具体化,无论是叶子的颜色,还是静态、动态都给以美的享受,现在我们来学习第三段,看看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脚的特点把它写具体的。

  意图:通过复习巩固上节课的教学成果,同时也为理解后面的内容“怎样写爬山虎的脚“打下良好基础。这样的引入新课自然,同时也为学生指明了阅读方向。

  (二)讲读课文第三段

  1.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思考:

  (1)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是什么样子的?颜色怎样?分别用“▲”、“______”“……”画出描写爬山虎的脚的位置、形状、颜色的词。引导学生观察挂图,观察实物,回答问题,师相机板书:

  (2)从哪里看出作者观察很仔细,写得很具体?

  意图:通过这一段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和动手、动脑、动口的实践能力,通过实物的观察,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课文内容,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学好了这一段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爬山虎是怎样用脚爬的。

  2.女生朗读第4自然段,用“△”标出描写爬山虎的脚的动作的词,并让学生说说这些词能随意变动吗?为什么?学生讨论后,指名学生回答,师板书:

  教师出示实物,在黑板上演示爬山虎的脚是怎么爬的,进一步讲清“弯、拉、紧”的因果关系。由“直”到“弯”,缩短了距离,所以产生了拉力;由于产生了拉力,使它紧贴在墙上,这和上文的“铺”相照应。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地向上爬的。

  意图:通过实物的演示,直观感受对重点词的理解,了解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向上爬的,知道作者是怎样把意思写清楚的,突破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3.师读第5自然段,学生思考:爬山虎的脚会有什么变化呢?触着墙的怎样?没触着墙的怎样?这说明爬山虎的生长与墙有什么关系?出示实物,让学生观察爬山虎的脚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后师相机板书:

  意图:通过听读思考,培养学生认真听,积极思考的习惯,通过对实物的观察,弄清脚的细微变化。

  4.质疑: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请提出来,我们一起共同解决。

  意图:通过质疑,检查教学效果。

  (三)巩固练习

  1.出示小黑板,按课文内容填空

  爬山虎的脚长_____的地方,反面伸出______。每根细丝象_______。细丝的颜色是_____。触着墙的时候,细丝头上就变成______,颜色也逐渐变成______。它的脚_______在墙上相当牢固。作者是从_______和_______两个方面来介绍爬山虎的脚的。

  2.讲评、读一读。

  意图:通过练习,巩固本课教学成果,加深对课文重点部分的理解。

  (四)归纳总结。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的?学生回答后板书:

  整体→部分

  2.课题是爬山虎的脚,作者对爬山虎的脚做了十分具体详细的介绍的,为什么要写它生长的地方和叶子的特点呢?

  3.学了这课你们从中受到什么启发?结合平日实际谈谈体会。

  意图:通过总结、谈体会、感知全文、了解作者的观察顺序,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围绕一个意思写具体的方法,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留心和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后指定的段落。

  2.小练笔:仿照课文的写作方法,观察一种植物,按一定的顺序写下来,注意观察植物的叶、茎、花、果等。

  意图:巩固课文重点内容,培养学生默记课文的能力,读写结合,把学到的写作方法运用于实际。

小学四年级《爬山虎的脚》说课稿4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爬山虎的脚》,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和说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对本课的教学进行说明。《爬山虎的脚》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组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组课文以观察与发现为主题,为我们编选了4篇课文,意在使学生在理解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们观察事物的能力。《爬山虎的脚》是一篇说明文,课文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使学生也产生探究的愿望,激起他们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强烈兴趣。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细致、连续地观察事物的,从而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兴趣和习惯;二是学习作者是怎样把观察到的事物具体地、有顺序地写下来的。

  二、说学情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语文学习能力,他们愿意学,喜欢学也想要学,但对课文中关键句和关键词的还不能完全理解。同时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小学生处在从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四年级的学生基本上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在理解文中关于爬山虎的叶子和脚的特点的句子上会存在一定困难,需要借助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用画一画,演一演的方式来进一步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和它一脚一脚往上爬的过程,同时,教师要提供大量的直观材料帮助学生形成感性认识。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制定出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叶柄、触角、痕迹、逐渐、休想”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3.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4.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

  重点:了解作者是怎样用生动准确的语言描写出爬山虎叶子和脚的特点,通过对本课词句的理解,进一步来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

  难点: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

  三、说教法、学法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格外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新课标也指出阅读应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所以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通过“创设情境、以读代讲、读想结合、读议结合”在与文本充分的对话中突破重难点,积极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情景诵读、展开想象、质疑问难等方式充分感知文本,走进文本,学会学习,得到发展。

  四、说教学流程

  这篇课文的课时安排为两课时,课前安排了预习环节,也就是自学,要求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自学生字词,读通课文,第一课时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爬山虎的“脚”的特点;第二课时重点学习研究“叶子”的特点。下面说明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引导质疑

  我会问读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你能从这个课题中感受到什么?这样的设计从课题入手,引导质疑,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与文本对话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形成阅读期待,为下文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这一环节我会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这篇课文介绍了爬山虎的哪些特点,同时在这一环节,我会在学生自己认读、相互交流的基础上,相机点拨生字词的学习,本环节的设计引导学生在自主、深入的与文本对话,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宽松的阅读时间和空间,使学生走进文本,理清课文脉络。

  (三) 重点研读,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语文新课标也指出阅读应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所以在本环节,我主要通过出示图片,引导学生找出描写爬山虎脚的特点的关键词句,反复品读,然后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画一画爬山虎,这样一系列的环节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使学生真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体会作者观察的仔细。

  (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语文教学重体验、重感悟,课外必要的延伸可以使学生把课内所学的知识更好的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在本环节中,出示作业,让学生向爸爸妈妈介绍爬山虎脚的特点,从而使教材延伸到生活,增加了学生的体验,强化学生情感。

小学四年级《爬山虎的脚》说课稿4

  各位领导,老师。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第7册的课文《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学习课文3~5自然段。《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讲了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怎样用“脚”爬的,启发人们留心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说说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本组课文训练的主要意图和学生的实际,我们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重点词句,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

  能力目标: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做生活的有心人。

  二、教学重点

  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

  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

  四、教具准备

  课件、彩色笔、画纸

  五、教法和学法

  结合本课的特点和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以读书训练为经,语言文字训练为纬,开发全脑为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以学生饶有兴趣的说、演、画、议,来代替教师单一的讲、管形式,在艺术的熏陶下激发学生兴趣,在兼容并举中力求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发展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理解感悟的境界。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巧妙的开场白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创设良好的课堂教氛围,在阅读教学开始时,教师通过生动的多媒体课再现与课文有关的情景,激发学生情感,然后老师就问:你们知道在这一大片绿油油的叶子里面藏着什么?这样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

  (二)合作探究、深入研读

  小学生是通过形象来认识世界的,在阅读中只有设法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所描绘的鲜明形象,才能引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关注,才能入境生情,促进自悟。如;

  (1)画一画

  让学生拿起笔画一画爬山虎的脚,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找一找,演一演,议一议,了解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

  先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找出爬山虎怎样爬的句子。标出爬山虎怎样爬的动词(触、巴、拉、贴)。然后小组合作怎样演好爬山虎向上爬的动作,推荐代表上台表演,其他学生评价,好在哪里,不好的地方应该怎样改。最后引导学生欣赏课件,议论把“一脚一脚”换成“一步一步”行不行?通过看课件、讨论,学生不但理解了“一脚一脚”的意思,而且还让学生真正明白了爬山虎究竟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进一步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准确和观察的细致。

  (3)用“如果……就”的句式说说你的发现。

  (三)总结全文,指导学法

  学生提出问题,并且带着问题读书,读中解决问题,这仅仅是阅读教学的浅层目标。而带着疑问走出课堂才是创新型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因此,本节课采用问题来总结课文:学习这篇课文,作者在观察方面有什么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四)拓展文本,延伸课堂

  一节好课的结束应该是课外阅读的开始。布置的作业是:以《我发现------的秘密》写片段。

【小学四年级《爬山虎的脚》说课稿】相关文章:

小学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08-16

小学语文《爬山虎的脚》教学反思04-15

小学语文爬山虎的脚教学反思04-21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08-15

小学四年级语文《爬山虎的脚》教学反思07-30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及反思05-18

爬山虎的脚教案(精选7篇)08-10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爬山虎的脚教学反思12-14

爬山虎的脚公开课教案05-30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爬山虎的脚教学反思6篇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