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说课稿

时间:2021-05-10 09:33:16 小学说课稿 我要投稿

【实用】小学说课稿合集八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说课稿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实用】小学说课稿合集八篇

小学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我的舞台》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八组课文的一篇略读课文。本组课文要求学生能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欣赏各种艺术形式的没,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还要学习作者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

  《我的舞台》以“我”的成长为线索,围绕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叙述了我在艺术和生活舞台上成长的故事,反应了在艺术和生活的舞台上,勇气和毅力让人走向成功的道理,同时含蓄地阐述了老实做人,认真演戏的道理。本课语言风趣而又充满童趣,描写细致而又生动,虽然要体现的是艰辛,而笔下却出处流露着乐观。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能够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并且能体会文中关键此举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他们对艺术已经有初步的认识,但是感悟还不够深切透彻。根据小学语文课标要求及学生学情,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理解“扌周、抻、拽、溺爱、身段、兴趣盎然”等生字词。

  2.用比较快的速度读懂课文,感受“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体会作者学艺的艰辛以及不一般的勇气和毅力。

  3.感受戏剧表演的神奇魅力。

  现在的学生对戏曲艺术了解甚少,对学习戏曲过程中所要付出的艰辛也难以理解,所以,我制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感悟戏剧表演的神奇魅力。

  2.体会在艺术之路上,人们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以及不一般的勇气和毅力。

  由于本篇为略读课文,并且文章内容条理清楚,学生容易把握,所以我安排了一课时来完成本篇课文的讲授。

  二、说教法、学法

  我根据文章脉络清晰这一特点,紧紧抓住了文章总领全文和总结全文的两句话,提纲挈领的牵动全文的学习,这样有助于为文章内容的展开做了铺垫。围绕总起句“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理清文章思路,了解文章主要写了哪几件事,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的内容。然后再慢慢深入课文,分析重点句子。以总结句“舞台如一炉火,炼就了我的勇气和毅力”为突破口,让学生体会作者在艺术道路上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紧扣题眼,感悟舞台,层层展开,将文章的思路、教师的教路和学生的学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让学生主动、愉快的参与学习,掌握知识,形成能力。通过本课,我要教给学生将文章读短,再读长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融会贯通,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三、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大家都知道,悠扬美妙的钢琴曲能够抚慰我们的心灵,一幅幅简单的绘画作品能勾勒出人们心灵的画面,这就是艺术的魅力所在。而戏曲作为一项表演艺术,它的舞台艺术也有这神奇的力量,究竟舞台的魅力能有多大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来感受其巨大的吸引力)根据本单元课文内容特点导入新课,有利于学生整体感知本组课文,也可达到温故知新的作用,把对前几篇课文的艺术感悟力延续到本课文,更容易把学生带入情境之中。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提问“我”指的是谁?介绍作者吴霜。从题目着手,让学生能够首先了解到本文作者在音乐舞台上、文学舞台上所取得的成功,从而也增强了学生的好奇心,想要去作者的舞台一探究竟。带着这样的一份好奇让学生快速的阅读课文,更能让学生主动去掌握课文内容,领会课文的主旨。

  (二)阅读课文,初步感知

  1.学习理解生字词。“扌周、抻”是比较生僻的字,另外特别强调“身段”,是指戏曲演员在舞台上所做的各种舞蹈动作。学习生字理解词义是我们学习课文的基本任务之一,而

  课生僻字较多,所以在学习时我会特别强调,并且结合自形和字义,让学生更容易记住。

  2.再次回到课文题目,那么“我”对舞台有着怎样的感情,请学生找出文中的句子来回答。这时学生就会找出(1)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2)我在舞台上慢慢长大,舞台如一炉火,炼就了我的勇气和毅力。这两句话分别为文章的总起句和和总结句,是贯穿全文的两条主线,从这两句话着手,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把课文串联起来,并且以此为点,层层展开。我并不急于让学生寻找“我”的舞台,而是首先来体味我对舞台的感情,这样以情感人,使学生感同深受,带着和作者相同的情去体会这舞台对作者的感情,为达到本课的情感目标做好铺垫。

  3.找到文章主线,打下情感铺垫,在这基础之上,让学生找一找课文重围绕“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写了哪几件事例,先由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四人讨论交流,并派代表讲述。这样提高了交流的效率,也扩大了交流的参与面,以点带面,学生找到了五处舞台,也就明白了吴霜的成长经历,理清了文章脉络,明白了主要内容,可谓一举三得。

  (四)深入研读课文

  由于本文为略读课文,沿着作者舞台的不断变化,我把抓住课文中重点语句,体会其中含义定为本课的主要任务。在深入研读课文阶段我会分别出示课文中的句子,做为重点分析。

  1.首先围绕总起句“舞台对我有着神奇吸引力”,出示三个句子,在此我以其中一个句子的分析为例。

  “一次,小花猫看得兴起,竟蹿上了床。我为赶它下“台”,脚下没留神,一个倒栽葱,摔下床来,直摔得我眼冒金星,半天没缓过劲儿来。”

  出示重点句子,但同时带动整段,让学生读读这句话所在的第三自然段,说说当时“我”的舞台在哪,观众又有谁,听取学生回答后,板书“刚学会走路小床上”,然后说说透过这些描写,“我”是怎样的形象?让学生从作者的可爱童趣的形象,慢慢深入到作者小小年纪就对艺术的热爱之情,由浅入深,使学生从另一高度去看待“我”对舞台的感情,同时板书“活泼可爱、热爱表演”。学生能够把握作者形象后,进行朗读,指名读,齐读。通过自己的朗读来体现文中“我”的形象,这能进一步验证学生是否已经把握住人物,从而能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同时又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

  2.本文的重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体会到艺术之路上人们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所以接下来我紧扣结尾句“我在舞台上慢慢长大,舞台如一炉火,炼就了我的勇气和毅力”。让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我”在舞台上炼就勇气和毅力的句子,自主学习,体会含义。紧紧抓住文章第七段,描写吴霜苦练毯子功的这一段,通过图片感受童子功的难度,以及结合文中的动作描写,让学生体会到练功的枯燥和艰辛,同时板书“六岁院子里勇气和毅力”。通过想象,体会暑去寒来练功的不容易,身临其境的走入吴霜的练功场地,加深对中心的体会,以此突破本文的重难点。

小学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1. 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百分数的应用一》是北师大版教材第十一册第七单元的第一课时,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应用问题、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与小数、分数的互化以及百分数的简单应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百分数的应用,为后面学习较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和“储蓄”问题起着铺垫作用。

  2. 教育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1. 在具体情景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2. 能解决实际问题中“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问题。

  3. 提高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3. 重点,难点:

  重 点:会解决实际问题中“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问题。

  难 点:分数问题和百分数问题的内在联系。

  二、学情分析:

  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在五年级下册和六年级第二单元学习了有关分数应用的问题,以及在六年级第四单元学习了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与小数、分数的互化以及百分数的简单应用,这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百分数的应用做好了铺垫。但是新版北师大教材没有对“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问题进行教学安排。加上分数和百分数比较抽象,学生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这节课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

  学生认知障碍点:理解增加百分之几和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关键要知道谁跟谁比,把谁看作单位1,提高学生能够运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策略(说教法)

  1. 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

  (1)铺垫渗透法:通过“旧知链接”环节,设计与本节课重、难点相关习题,为本节课新知做好铺垫,提前化解教学中的难点。

  (2)情境导入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体会和理解数

  学。”我在导课时,从学生日常生活中创设了水结成冰的情境,并提出一个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3)自主探索法和合作交流法:新课堂的核心理念是“自主、合作、探究”。这节课在新知的获得环节,我先让学生在观察、分析、对比、思考、发现的自主探索过程中,发现“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问题与前面学习过的有关分数问题的联系,再通过画图法进一步理解题意,最后通过小组内成员的合作交流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4)联系生活法:“数学教学要立足于社会现实生活,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最终要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服务于社会生活。”因此,我在导入新课、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弹性练习的各个环节尽量用学生熟悉的例子来教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培养了学生数学意识。

  (5)及时评价法:“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我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大展示环节对课堂发现的问题和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发现有独特见解的,都给予及时的指导和评价,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2. 突破重、难点的策略:

  通过“旧知链接”环节,设计与本节课重、难点相关习题,为本节课新知做好铺垫,提前化解教学中的难点。

  在学习新知环节,通过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理解新知中的重、难点知识,降低重、难点知识理解的难度,这样有利于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能独立自主探究完成相关学习任务,再通过对学、群学环节解决本节课知识中的重、难点问题,教师在学生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再进行一定的引导,使学生朝着有利于知识建构的方向发展。

  在习题设计方面,做到知识源于课本,又稍高于课本,并给予一定的提示,使学生在掌握了本节课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对本节课重、难点知识理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说学法:

  新课程不但倡导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而且着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首先要让学生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在这节课中,学生的学习方法主要有:

  1.自主探究法: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2.转化法:学生在理解“冰的体积比水的体积约增加了百分之几?”时,可以结合百分数的意义,把问题转化为“求冰比水多的体积占水的体积 的百分之几”,也可以转化为“先求冰的体积是水的体积的百分之几 ,再求冰与水的体积所对应的百分率的差”,这样就与前面的知识联系起来了, 帮助理解新知识。

  3.观察比较法: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中,出现了两种方法,学生就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

  4.合作交流法:在获得新知的过程中,学生充分利用各自的资源,开展小组合作,在小组中分工明确,在互助合作中体验成功的愉悦,提高了学习效益,使学生的智力得到最佳的开发,树立主人翁的意识。

  5.归纳总结法:学生通过对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问题的解题方法的探索,进一步归纳总结出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和公式。

  6.反思总结法:通过这节课的交流学习,学生可以对自己在本节课学习中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反思和总结。学生才能学得牢。

  五、说教学程序及设想:

  (一)旧知链接:

  在“旧知链接”环节,第1题我先设计复习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几分之几和百分之几”的问题,解题方法都是用“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 ”,只是结果不同而已。这为后面学习“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问题做铺垫;设计第2、3题是为了让学生理解掌握把“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问题转化成“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这为后面学习“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问题的解法一做铺垫。设计第4、5题,想先让学生掌握把第一种分率句“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转化成第二种分率句“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问题的方法,这为后面学习“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问题的解法二方法做铺垫。

  (二)情景导入:

  我在导课时,从学生日常生活中创设了水结成冰的情境,并提出一个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激起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

  (三)学习目标、重点和难点:

  设计这部分内容是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及重点和难点,是在具体情景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以及能解决实际问题中“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问题,体会分数问题和百分数问题的内在联系。

  (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两个学习新知,学习新知一是探究“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问题的解题方法。学习新知二是探索“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百分之几”的问题的解题方法。

  在教学学习新知一时,我提出问题1:45l的水结成冰后体积约为50l ,冰的体积比水的体积约增加了百分之几?由于学生对“增加百分之几”理解有一定的难度, 这也正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我通过让学生画线段图来理解题意,并在导学案的设计上通过问题的形式给学生进行一定的提示,可以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加上在“旧知链接”环节第2、3题的铺垫,学生比较容易把“冰的体积比水的体积约增加了百分之几”转化为“冰比水增加的体积占水的体积的百分之几”,可以先求出“冰比水增加的体积”,再求出“增加的体积占水的体积的百分之几”.通过对问题1题意的理解分析,学生会很容易列出算式,并在此基础上概括出“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问题的第一种解题方法。

  除了第一种解法外, 求“冰的体积比水的体积约增加了百分之几”, 还可以先求出“冰的体积是水的体积的百分之几”, 再求出“冰的体积与水的体积所对应的百分率的差”,就是“冰的体积比水的体积增加了百分之几”。由于在“旧知链接”环节第4、5题作好了铺垫,加上在导学案的设计上通过问题的形式给学生进行了一定的提示,学生对这个问题理解的难度有所降低。通过对问题1题意的新解释,学生会很容易列出算式,并在此基础上概括出“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问题的第二种解题方法。

  在探究完了学习新知一的基础上,接着我设计了学习新知二探索“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百分之几”的问题的解题方法。我先提出一个问题:有50l的冰融化成水后体积约为45l ,水的体积比冰的体积减少了百分之几?并引导学生根据探究学习新知一的方法自主探究“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百分之几”的问题的解题方法。这样给了学生很大的探索空间去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解决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巡视,遇到有困难的学生要及时予以帮助,同时也鼓励学生做完后可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与同桌分享,如果不会也可向别人请教。这样培养了学生互助合作的意识,在师生、生生互动的过程中学生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解决此问题有两种方法。在全班交流的环节,这两种方法都要让学生充分发言,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站在“导”的位置上,放手让学生说,最后总结出,解决这个问题,重点要理解问题的实质含义:究竟是谁和谁比,谁是单位“1”。本环节的设计既拓宽了解题思路,又锻炼了表达能力,同时也提高了抽象概括能力。

  (五)实战演练,我最棒!

  在练习的设计上,我兼顾了习题的层次性和开放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练习,以求训练思维、培养能力、形成技能。

  1. 一件衣服,原价300元,店家优惠了60元,优惠了百分之几?

  (你知道“优惠了百分之几”是什么意思吗? )

  这道题告诉了单位“1”—— 原价300元,以及优惠的钱数60元,求优惠了百分之几。先让学生理解“优惠了百分之几”是什么意思,有的学生可能会说“优惠了百分之几”就是“现价比原价少了百分之几”,知道原价300元,还有现价比原价少的钱数60元,可以根据学习新知二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百分之几”的问题的第一种解题方法进行计算;还有的学生可能会说“优惠了百分之几”就是“优惠的钱数占原价的百分之几”,直接用“优惠的钱数60元”除以“原价300元”,就是“优惠了百分之几”。通过比较,学生会对“少了百分之几”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

  2. 一种商品,现价640元,比原价降低了160元出售,降低了百分之几?

  (你知道“降低了百分之几”是什么意思吗?)

  这道题告诉了现价640元,以及现价比原价降低的钱数160元,求降低了百分之几。先让学生理解“降低了百分之几”是什么意思,有的学生可能会说“降低了百分之几” 就是“现价比原价少了百分之几”, 单位“1”—— 原价不知道,我们要先求出原价,由于“现价比原价降低了160元”, 原价多,现价少,160元是原价与现价的差,求原价,用加法,640+160=800元,由于原价与现价的差知道,是160元,不用再计算,可以直接用160÷800=20℅,因此降低了20℅;还有的学生可能会根据第1题对问题的不同理解,得出“降低了百分之几”就是“降低的钱数占原价的百分之九”,虽然算式相同,但后一种理解更简单一些。通过第2题的计算,学生会对“减少了百分之几”的百分数应用题有了更深的认识。

  3. 光明村今年每百户拥有彩色电视机121台,比去年增加66台,今年每百户拥有彩色电视机的数量比去年增加了百分之几?

  这道题与第2题很相似,区别有两个,一个是单位“1”—— 去年每百户拥有彩色电视机的数量较小,求单位“1”用减法,而不是用加法,用121-66=55台;另一个区别是问题问“增加了百分之几”,而不是“减少了百分之几”,最后用“增加的台数66台”除以“去年的台数55台”,结果是120℅.

  (六)课堂总结,整理学案。

  通过学生说一说本节课自己的收获,达到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梳理与整理,进一步巩固对知识点的掌握。通过整理学案,把在课堂上存在的问题加以纠正,并对导学案上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和巩固。

  总之,本节课教学活动我力求充分体现以下特点:以学生为主体,思维为主线的思想;充分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对一个问题的解决不是要教师将现成的方法传授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给学生一把在知识的海洋中行舟的桨,让学生在积极思考,大胆尝试,主动探索中,获取成功并体验成功的喜悦。

小学说课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Good morning,everyone.I’m Yang Hong-xia. I’m from Wangsi primary school.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英语》第八单元第一局部,也就是15课。本课主要学习用How many…来询问和表达人的数量。在前一册教材第6单元,小朋友们已学习和掌握了用How many…来询问和表达事物的数量,本课只需在此基础上扩展到询问和表达人的数量,引导同学将旧知识作一些迁移、重组,难度不会很大,而且本课的内容十分贴近同学实际,有利于同学兴趣的激发和积极性的调动。

  二、教学目标

  《英语课程目标》提出基础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同学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结合这一总目标和同学的实际情况,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知识目标:

  1、能听会说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和其回答。

  2、能听、说、认读单词manager、family、people。

  技能目标:

  通过引导同学积极参与各项课堂教学活动,使同学养成动脑、动口、动手的好习惯,指导同学熟练应用本课所学的语言和知识进行日常交际,形成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引导同学参与游戏、扮演对话等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培养同学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培养同学在特定语境内领悟和使用语言交际的能力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点,本课的句型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There are…对培养同学的会话能力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能听懂会说句型和相应回答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本课的教学难点是:How many后应该接名词的复数形式,以和对集合名词的people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法、学法

  为了完成以上教学目标,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依照同学的认知规律和本课教材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方法:

  1、创设情景法:结合同学生活实际,使同学在语言情景中感知、理解英语的意义。

  2、主体参与法:通过大量的二人、四人小组操练,给同学更多动脑、动口的机会,体现主体性.

  3、活动教学法: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同学在活动中学,在活动中用,发展同学的语言运用能力。

  4、在学法上,把重点放在培养同学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上,根据小同学的特点,采用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迁移法。

  五、突破重、难点的关键、

  创设情景,让同学在情景中学习,组织活动让同学在活动中掌握知识,在活动中巩固运用新知。

  六、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相关图片、师生自备全家福、录音机、胡须、拐杖等相关道具。

  七、教学程序

  教学目标的确立,教法学法的设计,最终要在教学程序中体现。因此,合理布置教学程序是教学胜利的关键之一,结合同学的认知状况,我打算用以下五个教学环节来完成本课的教学。

  ㈠组织教学

  小学四年级的同学仍然爱唱、爱跳,一开始上课就让他们学习语言或者复习语言对他们来说是枯燥的,必需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在一上课进行简单的师生问候以后,我便带领同学进入了听音动作这一环节,结合本册教材内容,我设计了以下动作:stand up、sit down、run、walk、dance、jump、sleep、turn left、turn right、turn back、go ahead。这样既复习了所学语言知识,有调节了同学的情绪,是同学以高昂的激情参与到教学的下一环节。

  ㈡复习旧知,服务于新知

  现阶段,小同学的英语学习缺乏良好的环境,所以课前花一定时间复习旧知,符合“积少成多,滚雪球”的语言学习规律,本课设计的复习内容也有利于新知的学习、掌握。

  1、在同学进入到了英语学习的状态以后,我便将同学分成四个大组,从1—20进行报数竞赛,对报数速度快而准确的小组进行鼓励。

  2、接着,联系数字和名词复数,听口令做事:listen repeat and do T:show me two books hree pens five pencilsone bag……同学拿出实物并重复two books hree pens five pencilsone bag……

  3、为了激发同学学习兴趣,我结合学校教学条件,利用拐杖、胡须、工作服等道具将班上几个同学扮演成不同的角色,首先出现在小朋友们面前的是grandpa,他胡子花白,拄着拐杖,衣着医生的服饰,小朋友们一口就能叫出grandpa,也有小朋友可能会说doctor,这时老师就引导他们说出This is my grandpa。He is a doctor。最后依次引出grandma、dad、mum,因为有了前面的经验,同学一定能顺利对出现的人物进行介绍,这样的复习,小朋友们怎么会不被吸引,怎么会不快乐,复习效果又怎能不明显呢?在小朋友们还沉溺在复习旧知的快乐中是,最后一个小演员“manger”出场了,他西装革领,手提公文包,同学一看就知是个老板、经理,这时也开始了我的新课教学。

  ㈢学习新知

  新知教学分为以下几个局部:

  1、单词教学

  manger的教学通过形象展示,模仿跟读,游戏操练、小组练读、个人展示读等几个步骤完成。

  People是个集合名词,在教学时,我会用各种人物形象的图片进行教读,在同学读准发音,明白意思的时候,我会引导同学数数one people 、two people、three people,并与其他名词数数作比较,让同学理解people是个集合名词。

  2、句型教学

  接着单词people的教学,我用图片趁机引入句型: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同学会很快答出There are five。接着,我利用教室内现有的教学资源,请一些同学站起来,并向其它同学提问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在不时变换人数进行几次操练后,我再问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classroom?在同学作出正确的回答后,我出示一张关于小龙家庭的图片,图片上显示的是一座非常漂亮的房子,客厅里挂着全家福,小朋友们一看就知道是小龙的家,此时,我趁机介绍This is xiaolong’s family。A happy family!并引入family的教学。在同学明白family的意思并掌握读音的基础上,我再指着小龙的全家福问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通过前面的复习铺垫以和多次感知,小朋友们已经很容易就能说出答句。这时,我再拿起班上一个同学的全家福问: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在他作了There are five.的基础上再引导他答出具体的家庭成员my grandpa、my grandma 、 dad、mum and me,这样 在一局部同学能快速正确的回答后,我出示自身的全家福,引导同学向老师提问。“good、very good、beautiful、how clever……在这样的鼓励下,相信小朋友们一定会争先恐后的向我发问,于是我再请一两个小老师上台教读,实现师生角色互换,最后一起向我发问:Miss Yang,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在师生互动中,实现心灵和感情的再次交流。

  ㈣操练、巩固

  就此完成新知的教学,但语言的内化必需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因此教学的下一环节便是句型操练,句型的操练我采用机械操练和趣味操练相结合。

  机械操练的形式主要有听录音跟读、师生问答、男女生问答、个人问答、小组练习、同桌练习等,充沛采用由群体到个体再到群体的教学理念,让每一个小朋友都得到多角度的练习,教师参与到同学的操练当中,给同学以指导,体现教师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地位。

  趣味操练主要在机械操练的基础上进行,利用实物投影仪请小朋友将自身的全家福展示给大家。这个活动是这样来开展的,请一个学习成果较好的同学上台展示照片,全班同学向他提问: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在他作了There are five,my grandpa、grandma……的回答后,他再点出好朋友的名字问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这样,通过一个“开火车”的游戏,以和work in pairs等多种不同方式的操练巩固,使同学在积极思维的状态中,全方位、多角度培养同学运用英语的能力。

  ㈤运用拓展,深化新知,发展同学用英语做事的能力

  在教学的结束局部,我设计了一个“小调查”活动,发给每个同学一张调查表,让每位同学当一名小记者,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询问别的小朋友家里的人数,以和各家庭成员的职业,并填入表格,进行统计。在此活动开始之前,教师非常有必要请一名同学配合在班上做示范,如:T:Hello,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S:There are five, my grandpa,my grandma,……T:What’s your father?S:He is a doctor.让全班同学特别是学习能力稍差的同学能有模仿的对象,最后将调查结果再班上作展示。这一环节充沛体现了语言的教学原则“为用而学,用中学,学了就用”,并提高了同学的综合运用能力。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我着力创设各种语言情景,重点培养同学的语感和初步用英语进行简单口语交际的能力,通过听、说、演、做等活动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注意面向全体同学,鼓励他们大胆的说,不忽视任何一个同学的每一个细小的进步,在每次练习和活动中,和时给同学褒扬和鼓励,并在小组荣誉栏作记录,把英语学习和情感教育结合起来,创设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他们互相学习、互相协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绩感,突出以同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协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有效的学习方法,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八、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会给同学美的享受,给同学书写起示范作用。我这样板书浓缩了教学内容,使同学对新课内容一目了然,对教学内容有深刻印象。

小学说课稿 篇4

  一、教学指导思想

  本课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在教与学的关系上,既强调教师"教"的重要性,又突出学生"学"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模式上,本课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学生的实际,自己选择练习的手段、难度、伙伴,依据教师设计的评价标准,由学生对自己进行评价,并及时调整练习手段、难度和评价标准。从而激发不同层次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为终身体育打下扎实的身心基础。

  在教学方法上,本着全面提高,突出个性发展的思想,力求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学有不同的提高。

  二、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为八年级的两班男生。该两班男生特别喜欢体育活动,班级纪律好,集体荣誉感强,农村孩子身体素质普遍较好,大部分学生已经很好的掌握了"前滚翻"等基本技术动作,这为本课次教学打下良好基础。

  三、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鱼跃前滚翻的动作技术结构,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鱼跃前滚翻的动作要领,懂得身体跃起腾空是区别于前滚翻的关键。

  2、技能目标:大部分男生能独立完成鱼跃前滚翻动作,20%完成动作圆滑优美,具有明显的腾空过程。

  3、情感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接受美的教育,初步具有开拓创新、勇敢果断、团结合作的优良品质。

  四、教材处理

  鱼跃前滚翻是在学习前滚翻和远撑前滚翻的基础上学习的,同时为以后技巧联合动作教学服务。"鱼跃前滚翻"的蹬、跃、撑、滚等各技术环节,同其他滚翻类动作技术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学好本课对以后的滚翻类教材的学习有着重要的辅助作用。

  重点:跃起远撑;

  难点:屈臂团身的时机。

  五、教学程序

  1、课堂常规(1’)整队、宣布本课内容

  目的:加强组织纪律,明确教学任务。

  2、热身部分(6’)

  在结合技巧特点,做徒手操。六节,4×8拍。接着做诱导练习,团身滚动4次。半蹲后摆开始做兔跳练习5次。

  设计意图:为培养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提高学生兴奋性,同时为学习技巧做好身心准备。

  3、学习与体会部分(18’)

  (1)教师示范鱼跃前滚翻完整动作,并结合图解,归纳、诱导、讲解鱼跃前滚翻动作要领,及保护帮助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鱼跃前滚翻完整动作,教师优美示范动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分解学习

  ①前滚翻"②远撑前滚翻"③保护帮助下做鱼跃"④跃过一定障碍物做鱼跃前滚翻"⑤独立完成动作。

  设计意图:这样分层递进、步步深入、循序渐进的教学,再加上语言的激励,使学生增强自信,提高学习兴趣。从旧知到新知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分散了各个难点,保护帮助下做鱼跃、跃过一定障碍物做鱼跃前滚翻,两个练习内容的设计主要是为完成本课教学重点,跃过同伴平举的手(或者越过橡皮筋),都是为了突出教学重点蹬、跃、撑、滚,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顺利完成本课教学目标。

  4、巩固练习部分(10’)

  学生掌握技术动作后,根据自己练习情况结合动作标准,组内讨论进行自我评价,通过练习反馈,进行自我调整。练习难度分三组,基本完成组、达标组、提高组。在整个练习过程中,教师应巡回指导,分组后对基本完成组同学要进行重点辅导。

  最后请2--3名不同类型的同学示范。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并能分析动作,然后师生客观评价。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力,自由组合充分的展示自己。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体育运动乐趣。培养学生观察动作的能力,自我评价的能力,审美能力。

  5、结束部分(5’)

  教师领做放松操 (手臂、身体波浪) ,学生模仿练习。在音乐伴奏下,师生同做,放松身心。最后教师总结讲评,归还器械,师生道别。

  设计意图:有组织的结束教学活动,逐渐恢复学生机体功能,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培养学生创造美,表现美的能力,最后结束本课教学活动。

  六、教学方法

  1、教学理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挖掘能引起兴趣的因素,激发学习的热情,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学习。

  2、教法:讲解示范法 、分层递进法 、语言激励法

  这节课我主要采用了分层递进教学法,因为在教学中"鱼跃前滚翻"的腾空高度和手撑的远度,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定。同时再加上课初的示范、课中的语言激励使学习重点分散,学生易于接受新知,从而突破本课难点。

  3、学法:观察法、模仿练习法 、讨论练习法

  在课初让学生观察完整动作,建立整体概念;在学习与体会阶段主要是模仿练习新知,同时联系旧知逐步内化为自己的技能;在练习阶段主要讨论练习法,根据学生的实际,自己选择练习的手段、练习的难度、练习伙伴,学生自主的练习,依据设计的评价标准,由学生对自己的技术水平、运动能力、学习效果进行讨论评价,通过评价反馈及时调整练习手段、练习难度和评价标准。从而激发学生自主性学习、创造性学习,为终身体育学习打好基础。这样的教学方法在本次课的教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学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爬山虎的脚》这篇精读课文的作者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叶爷爷在这篇课文中用细致、简洁的文笔分别介绍了爬山虎叶子和脚的形状特点,以及它是怎样用脚爬墙的。课文介绍爬山虎叶子的特点是通过叶子的变化来讲,侧重讲长大了的叶子的颜色、排列、动态。介绍爬山虎的脚的特点是分三个方面来讲。先讲爬山虎脚的样子和颜色,再讲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最后讲爬山虎的脚与墙的依赖关系,巴住墙与没巴住墙的不同结果。

  本篇课文是安排在本册中的第七单元组中,其目的是在读懂,理解字词句段的基础上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继续学习和进一步巩固怎样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的知识点,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增强他们具有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知识目标:理解重点词句、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能力目标: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做生活的有心人。

  二、说教学重点与难点

  通过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这是学习本课的难点。

  三、说教法和学法

  结合本课特点和本组课文训练重点。以读书训练为径,以语言文字训练为纬,开放全脑为桥,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以学生饶有兴趣的说、演、画、议来代替教师单一的讲。在艺术的熏陶下激发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发展性和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理解感悟的境界。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审美欣赏

  巧妙的开场白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创设良好课堂气氛给学生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是上好一节课好的开始。于是我以轻快的音乐和简单的动作让学生全身心的放松,以饱满的精神准备上课。(播放上课实录)通过这个环节学生的积极性很快就调动了起来,个个精神抖擞。接着我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说出马的脚可以奔跑、乌龟的脚可以爬行、小宝宝的脚可以走路。以此谈话导入课题:同学们我们知道大部分动物都长着脚。

  那你们想想看植物会长脚吗?今天我们就跟着老师一起去认识一种植物的脚。同时板书课题《爬山虎的脚》,再出示爬山虎图片。同学们这一片绿油油的攀援植物就是爬山虎。它同样也长着脚。想不想看看呢?通过这样的设悬念,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

  (二)、细致观察,建构新知

  小学生是通过形象来认识世界的,在教学中只有设法让学生感到语言文字所描绘的鲜明形象,才能引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关注,才能入境生情,促进自悟自学。于是在这节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1、比一比

  我让学生自由组成学习小分队各组发爬山虎(播放上课实录),让学生自己去观察了解,再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的?观察到了些什么?再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引导学生了解文中作者是怎样抓住事物特点观察的。

  一是细心观察,所以才能看见“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才能发现爬山虎的脚是“枝状的六七根细丝”及“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等等。二是连续观察,所以才会发现“原先直的细丝后来变弯了,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才会发现没触着墙的脚,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一点儿痕迹也没有了。”通过这样比一比的环节,同学们的积极性很快就调动起来了,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借以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2、找一找、读一读

  我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并找出文中写爬山虎叶子的句子,理解刚长出来和长大了的叶子各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重点理解课文怎样写长大了的叶子,并抓住新鲜,一顺儿、均匀这几个重点词进行分析讲解。然后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抓住重音、反复多读,在读中感悟爬山虎叶子的色泽美、整齐美和微风吹拂时的动态美。这节内容较容易掌握,所以我是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讲解为辅,充分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

  谈话导入: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这样生机勃勃地爬满墙,跟它的脚有着密切的关系。它的脚又是怎样的呢?于是我让学生从文中找出描写爬山虎脚的句子。了解爬山虎脚的位置、样子、颜色。我同时板书。再让学生拿起画笔画一画爬山虎的脚,随后播放课件予以对比。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也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想象。

  (三)、抓重难点、强化认知

  在这节教学中,我以演一演、议一议的方式来帮助学生了解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我先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找出爬山虎怎样爬的句子,并标出动词。随后我出示句子及图片重点理解触、巴、拉、贴等词的准确性。从而引导学生理解爬山虎一脚一脚向上爬的意思。它并不是像我们人这样左右脚交替着前进,而是长一只脚巴住墙,再长一只脚,再巴住墙,这样慢慢地爬满墙。然后再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怎样演好爬山虎向上爬的动作。推荐代表上台演一演,其他学生评价,好在哪里?不好的地方怎样改?通过大家的表演和讨论,进一步理解爬山虎是怎样爬满墙的。接着让学生从“触着墙”与“没触着墙”入手,找出两个不同的结果。(同时板书)再播放录象,朗读全文。从而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爬山虎的生长过程,体会它顽强的生命力。

  最后,总结课文。

  学生提着问题并且带着问题读书,读中解决问题。这仅仅是教学的浅层目标,而带着疑问走出课堂才是创新型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因此,本节课我采用提问的方式来总结全文。“学习了这篇课文作者在观察方面有什么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呢?”从而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

小学说课稿 篇6

  《春天来了》是人教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走进大自然的第一个学习主题。本课内容是依据《课程标准》亲近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感受大自然的美而编写的。

  这个单元在内容上从四个主题来对学生进行热爱大自然的教育。春天来了这个主题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找春天,发现春天的变化,感受春天的美。

  本单元总体目标是:以学生亲近自然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到大自然中感受春天到来,使学生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感受自然的美;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培养学生探究自然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有好奇心,爱问“为什么”的习惯。

  教 材编写特点图文并茂,精选了很多卡通图片,这些精美的卡通图片,他们的言谈举止、面目表情非常贴近教室中的小朋友的生活,小朋友非常爱看,都愿意与课本中 的小朋友交朋友;文字很少,大多以小兔乖乖,或卡通小朋友提出的问题为呈现方式,这些问题贴近儿童生活,富有启发性,对儿童有很强的感染力。新课程从教学 内容的呈现方式上来看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留下了很大的创造空间,根据教材特点和课标的相关要求,我觉得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造性的开展一系列教学活 动,其目的就是培养创造性的人才。

  《春天来了》这一课的主题目标是:

  1.积极参加“找春天”的活动,体会亲近大自然的乐趣。

  2.通过观察、感受、发现春天的主要特征。

  3.初步体会农民春耕、春种的辛劳及他们对新的一年的期盼。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这一课的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珍爱生命的情感,难点是初步体会农民春耕春种的辛劳。懂得赏春活动中应有的文明行为,具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我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充分认识到,要想很好的达成教学目标,必须要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工作:

  1.课前让学生寻找所生活的地方反映春天的特点、植物特征。

  2.留住春天的方法及作品。

  3.教学器材:贴图、农民耕种、小朋友观赏春天美景及游戏。

  制 订了主体教学目标,做了充分的教学准备工作后,关键的问题就是要选择合适的教法与学法来完成教学目标。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和《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的要 求,结合一年级儿童好动、爱玩的特殊性自主探究的能力较差,喜欢观看卡通等动画图片,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我预设的基本教法是:启发式、活动式、合作 探究等等。我选择这些基本教法的理由是从课程性质和儿童的特性而决定的。〈〈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品德与生活》是一门综合性、活动型课程, 本课程的性质强调活动,所以我设计的基本教法是注重活动、强调活动,让儿童充分参与教学过程,参与各种活动,在各种活动中,让儿童用自己的眼睛观察自然, 用儿童的心灵感受自然,用儿童自己的方式研究自然,通过儿童的观察、搜集资料、讨论合作、亲身经历、体验,从中获得感受。生活知识的获得与思想品道德知识 的理解与掌握,是他们在各种活动中感悟出来的,不是由老师硬性地传授给他们的。新课程条件下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是 主体,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学生的学而服务。根据这些基本理念,所以我预设了上述基本教法。

  关 于学法,新课程理念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在很多情况下,教法与学法是紧紧的交织在一起的。本节课的教学,我主要从这三个方面体现学生 的学习活动。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给予必要的具体指导。

  根据本课内容,我以组织学生活动的形式设计了以下教学程序:

  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 本节课中,我用提问对话的方式导出新课。如问学生:一年之中有几个季节呢?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现在是什么季节你知道吗?通过对话,引出课题:“春 天来了”。(板书课题:春天来了)正在学生情趣盎然的时候,注意力自然集中的时候,我又接着问:春天有什么特点呢?你知道多少?学生会依据自己的观察回 答。为了加深学生对春天特征的印象,我依据教材的内容绘制了几幅反映春天到来的图画。(教师出示图)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并问:图上的画面和你观察到的一样 吗?谁敢把图上的内容给同学们讲一讲。问:图上都有什么?看到这样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空气清新、景色美、心情快乐)春天来了,万物复苏了,春暖花开 了?你感觉校园现在的环境怎么样?想把这样的美景留住吗?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下一环节让学生动手操作做铺垫的。

  二、仔细观察,动手操作。

  在 学生意犹未尽的时候,引导学生重点观察花的特点。问学生:谁观察过校园里盛开的花?都有什么颜色?花开的特点一样吗?有什么不同呢?(学生自由答)老师也 仔细地观察了在春天里盛开的花,还拍下了两张不同颜色的照片。(出示照片)同学们想看吗?要仔细看这两种花开的特点。问:这花开的美吗?衬托着春天景色特 别好。是一种自然美。(板书:自然美)怎样才能使这些美景永存呢?留住春天里的花仙子呢?老师告诉你们,可以模仿这些花制作纸花就能留住它们了。(教师出 示制作的干花标本)让生评价教师制作的花标本。做花分六个步骤:1、小组讨论确定做哪种花。选择好颜色。2、教师讲述制作过程。3、教师巡视指导。4、小 组成员合作完成。5、展示小组作品。6、互评作品。在这次动手活动中,学生虽然小,但还是大胆地放手,运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动手能 力,拓展了思维能力。加深了对春天美景的热爱。

  三、懂得在赏春活动中自己应有的文明行为

  1、 通过学习,学生知道了春天给我们生活、工作和学习带来了这么多好处,所以我们要更加地热爱大自然,保护好自然环境,这样才能使生活的质量高。为此设计了让 学生赏春活动。首先让学生讨论:在赏春活动时,怎样做才能让你生活的环境永保美丽、设施的完好呢?教师接着出示一幅图,让学生观看图中的小朋友都是怎样做 的?(贴图)学生看后,做模拟游戏。游戏活动分:1、小组讨论分配角色。2、以小组为单位表演。3、学生互评活动表演如何。(1)找学生唱“春天在哪里 “歌。(2)展示学生的画。这样的活动学生喜欢参加,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特长,使课堂活跃,有情趣,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增加了珍爱生命的情感。

  四、效果预测:

  由于本节课我设计了学生用眼观察、讲座探究、动手操作分角色表演等活动,使学生亲身体验,明确了怎样以文明行为来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板书: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我认为本节课学生在知识上、能力上和情感上都全面得到了促进。实现了三维目标,达到了预定效果。

小学说课稿 篇7

  活动目标

  1、了解学生实际的自尊程度。

  2、引导学生认识自尊心过强或自尊心过弱可能带来的危害。

  3、引导学生进一步调节自己的自尊水平,使其恰如其分,

  活动准备

  1、准备小故事、小品。

  2、教师通过个别谈话了解学生的自新程度。

  3、收集关于“谈自尊心”的名人名言。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新课

  1、听故事:《可怜的小乌鸦》。

  2、启发讨论:蝙蝠为什么摇摇头飞走了?

  3、教师点拨:在生活中,每个人要真正地认识自己,既不可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即自尊心过强;又不可认为自己处处不如别人,即自卑感过重。如果存在自尊心过强或过弱,都对你的成长不利。今天我们就和大家一起来摆好自尊的天平。

  二、测测你的自尊

  1、你认识自己的自尊程度吗?请同学们完成小测验(测验题见《学生活动手册》第5—6页)。

  2、同桌互相说说自我测评的根据,并举出一些生活中的例子。

  3、教师点拨:看来,我们每个人的自尊程度同他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

  三、小品表演

  1、观看表演。

  小品内容:见《学生活动手册》第6—7页《军军和龙龙》。

  2、小组讨论:军军错在哪里?他应该怎样想?怎样做?龙龙又错在哪里?他应该怎样想?怎样做?

  3、教师归纳:我们要保持一定的自尊心,但不能过分自信,强调只有自己;也不能自卑自轻,一点自尊心也没有。

  四、自尊心失衡小处方

  今天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给自己开张小药方。

  1、独立开处方(见《学生活动手册》第9页)

  2、小组交流处方并讨论:保持自尊心平衡的关键是什么?

  五、小结

  现在的社会竞争什么激烈,我们要学会调节自己的自尊心,一方面要保证自己积极向上,在人与人的竞争中充满自信,即使失败了,也要树立自我尊重的好形象,继续向前冲刺;另一方面也要保持虚心态度,不可盛气凌人,不要以自我为中心,这样的人才有可能获得更多的成功!

小学说课稿 篇8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湖心亭看雪》,下面我就来说说我对这堂课的设计思路。

  一、本课对主题的体现

  《湖心亭看雪》是明末清初文人张岱的经典小品文,鉴于本校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较弱,以往在教授本课时主要就是以读书通文意为主,之后再简单了解下文中张岱的“痴”即可。此次,为了贯彻落实《北京市中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改进意见》,我再次认真研读了文件,并注意到了其中的几条精神:《改进意见》中要求语文教学“传承经典,把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作为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素材”,以及“引导学生提升阅读品位,增加文化积淀,丰富精神世界”,基于对此的理解,我将本课的总体目标定为:通过张岱的作品理解其中所蕴含的中国古代传统文人的内心追求。但这个目标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确实有些深,我又注意到了《改进意见》中的第五条:初中教学要“通过与课内古诗文相关联的作家、作品,增加学生国学经典的阅读数量”,以及第十一条“初中扩大学生阅读视野,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提倡整体阅读、主题阅读、比较阅读”这两条建议,决定选择张岱另一代表作《西湖七月半》来帮助学生理解,并根据内容及学生情况对文段进行了剪裁,降低了阅读难度。

  为此,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1.体会文中张岱的“痴”行。2.体会张岱所痴之景。3.品读《西湖七月半》片段,进一步理解张岱的“痴”。4.总结作品中所蕴含的古代文人的内心追求。

  我上交的教学片断是第3、4环节,我认为这两个环节相对最能体现此次的主题。但其实1、2环节在本课中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只有真正理解了《湖心亭看雪》中张岱的痴,才能有效地进行后面的环节。接下来我就主要说一下前两个环节的设计。

  体会文中张岱的“痴”行对于学生来说比较容易,引导学生找到关键词“俱绝”、“更定”、“独”,并让学生说明理由。

  这一环节主要是要让学生体会张岱赏雪的独特及思考为何会有这些独特的行为。

  接下来是体会张岱所痴之景。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体会张岱所痴之景所带来的感觉。相比前一环节要难一些。

  针对此点,我先引导学生结合文中的关键词从颜色、数量及性状来赏析雪景的特点,为学生体会雪景的感觉做一个铺垫。再引导学生将此景想象成水墨画,学生即可感受出宁静与素雅等。

  体会雪景的感觉是后面总结文人内心追求的关键之处,所以此处一定要将学生的感受引导到位。

  在学生已经理解了本文中张岱的“痴”的基础上,再进行课外文段的品读。这一环节主要是换个场景引导学生再次理解张岱的“痴”,同时还设计了学生自行想象的环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及主动意识。但考虑到我们学生的程度较低,让其当堂写作较困难,所以就设计为让学生互相讨论交流,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最后一个环节就是总结古代文人的内心追求。让学生关注雪景及月景的共同点,以及张岱独特的欣赏方式,学生可以得出张岱是在追求一种自然、自由、宁静、脱俗的生活。

  最后小结:古代有很多像张岱一样的痴人,虽然表现的形式不同,但其内心都是在追求这种自然宁静、超凡脱俗的人生状态。

  最后我来说一下这堂课的教学反思。

  在上课前我比较担心对于我们学校的学生来说,我设置的教学目标会不会有难度,但从上课时学生的整体反应来看,绝大多数的学生还是能够理解张岱的那种自然宁静的内心追求,完成了教学目标。经过此次尝试,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我发现对于普通校中程度不高的学生来说,文言文教学时不必只是以教授文言字句的知识为主,我们也可以试着让学生去体会其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的精髓,最重要的是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也许他们的体会不会太多也并不深刻,但我们也要想尽办法尽可能的让我们的学生去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试着增加他们的文化积淀。以上就是我对这堂课的设计与思考,谢谢!

【【实用】小学说课稿合集八篇】相关文章:

实用的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合集六篇08-13

小学英语说课稿合集15篇11-03

小学语文说课稿(合集15篇)11-05

【实用】说课稿初中模板合集五篇06-16

【实用】说课稿初中模板合集5篇05-31

【实用】高中说课稿模板合集6篇06-20

小学体育说课稿01-01

小学《上下》说课稿08-21

《我们的民族小学》说课稿合集7篇11-13

小学科学说课稿合集15篇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