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说课稿

时间:2021-04-23 09:32:56 小学说课稿 我要投稿

有关小学说课稿集合八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说课稿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有关小学说课稿集合八篇

小学说课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搜索网上资源》选自江西省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21世纪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三章。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掌握了浏览网站操作基础上而设立的更深层次的学习任务,让学生会利用网络搜索收集信息。建立学生对网络的感性认识,让学生学生掌握在Internet上信息搜索的方法,处理信息的能力,并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意识和兴趣。

  2、教学目标的确立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在Internet上搜索信息的意义,了解搜索信息的基本方法。

  (2)掌握简单的关键词搜索的方法和保存网页信息的简单操作,培养学生信息的检索、搜集、筛选、整理、加工的能力,提高学生信息的综合素养。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生交流、师生交流、人机交流、学生活动等形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1)让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成就感,为今后学会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通过小组协作和主题研究活动,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意识和研究探索的精神,从而激发学生对网络产生浓厚的兴趣。

  3.教学内容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网上信息搜索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会使用关键词检索信息,以及能将收集到的信息加工处理。

  二、学生分析:

  四年级小学生有特定的心理特征:好玩、好问、好奇,他们对理论性强的知识点不易理解,对具体的操作较容易接受,对通俗易懂的语言比较容易理解;学生学习成绩也可能存在差距,天才学生和一般学生及后进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的不同会对教学效果有影响,所以考虑适当的分层教学。

  三、教学思路:

  考虑到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首先问问学生有哪些知道陶瓷的制造过程,然后给学生提出一个感兴趣的任务“做个小导游,给游客来介绍景德镇陶瓷的制造过程”,提高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引出如何在Internet上搜索信息。以查找“景德镇陶瓷的制造过程”为任务明线,搜索的技巧与方法为暗线,两条线路同时进行。通过任务的完成,来驱动搜索方法的学习,驱动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贯穿着基于Internet的资源学习的教学模式,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原则,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在网上搜索“景德镇陶瓷”的有关信息;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组内学生各有分工,合作查找所需的信息,通过讨论交流,确定有用的信息。使学生不仅学习了信息技术,同时也扩展了他们的社会知识,培养了他们信息素养、信息的收集与处理能力。

  四、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法 2、协作学习法 3、分层教学法 4、赏识教育法

  五、教学设计:

  在教学中,围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把教学过程设计为以下几个阶段: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任务驱动,自主学习 3.综合运用,成果展示

  4.分层教学、培养协作学习习惯 5.练习巩固、体验乐趣 6.课堂总结,再次深入展开 具体阐述如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播放陶瓷的主要制作过程,最后展示景德镇的陶瓷图片。

  通过多媒体播放的陶瓷的制造过程这一情境,利用学生对陶瓷的制造过程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任务驱动,自主学习

  1、介绍常用的搜索引擎网站

  (百度、谷歌、网址之家、新浪、xxx等)

  2、任务一:自学搜索信息的方法

  (1)分类目录搜索信息

  利用“xx”查找“新浪新闻”、“ 联合早报”等。(任务1)

  (2)关键字搜索信息

  进入“百度”,搜索“景德镇陶瓷的制造过程”信息。自主整理出陶瓷的制作过程的文字信息(任务2 )

  3、任务二:保存网页或图片信息的方法

  保存搜索的“景德镇陶瓷的制造过程”网页、视频及图片等信息。(任务3)

  通过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明确教学任务之后进行尝试练习。通过一个个任务的抛出,学生很自然地进入了自主学习与自我探索之中。重难点部分采用边演示边讲解的方法,帮助学生掌握方法。学生相互交流,教师巡视,针对学生遇到的问题及时点拨、质疑,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实现突破难点,同时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以及与人合作的意识和探究精神。

  3.综合运用,成果展示

  转播学生作品,并对学生作品进行适当的鼓励性评价。

  学生将搜集到的各类信息整理成一份调查报告,以小组合作汇报或展开答辩会等形式。展示的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及语言组织能力,这也是与语文学科知识的结合,通过交流,分享成果,拓展了思路,使认识和情感得到提升。

  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在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的同时,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和喜悦。学生在展示作品时,教师多给学生扬长性地评价,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激发学生持续探究的兴趣。

  4.分层教学、培养协作学习习惯

  根据学生能力的不同,一方面我在提供的课件中的辅导区里明确分类,不同程度的学生可以选择不同层次的帮助,另一方面在对学生调控过程中进行不同层次的辅导,让学生都能完成任务。因为本节课的特点是一节综合实践课,基本知识学生已经在前一课学习过,因此本节课,教师讲解少,主要任务是适时适当对学生加以组织调控,所以我留给了学生极大的空间,让他们去自主学习,协作学习。

  5.练习巩固、体验乐趣

  在这一环节我设置了另外一个任务:利用百度搜索景德镇的由来

  这环节中,有一部分同学可能先完成,让他们充当“小老师”的角色,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6.课堂总结,再次深入展开

  最后用1-2分钟的时间简单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内容,学生的知识技能得到提升。并对学生在网络中产生的新问题到下一课再次展开研究,让研究再次深入,从而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做到研究不止追求可持续发展。

  7.布置课外作业

  让学生在课外时间利用上课学到的知识在网上搜索自己的名字代表的意思,并整理成一段话在下节课中请学生表达出来。

  五、教学反思

  随着科技的发展,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也就越显重要,因此,在课堂教学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强调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放到首位,提高综合运用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基本上可以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掌握了搜索信息和保存信息的操作方法及技能,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大胆探索、相互协作的精神。

小学说课稿 篇2

  一、辅导理念:

  当今社会,很多孩子的孝敬意识越来越淡薄,感激别人的情感越来越麻木,只知索取,不愿回报。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孩子的自私和贪婪。五年级学生能认识和掌握一定的道理观念,对社会现象开始关注,开始有独立见解,但他们的见解极易受外界左右而时常变化。因此在本课中教育引导学生心存感恩。

  二、辅导目标:

  根据五年级学生感性思维能力强、道德感情开始多变而且不轻易外露的特点,确立目标如下:

  认知目标:让学生认识到知恩图报的重要意义,

  能力目标:让学生初步掌握感谢的技巧和方法,为关心过自己的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情感目标:使学生懂得,对关怀和帮助自己的人抱有感激之情是一种美德,也是做人的道德准则。

  三、辅导内容:

  本课在学生生活的基础上建构课堂,关注并尊重学生,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自己爱生活、会生活的情感和能力,感受生活的快乐。通过活动感悟、情境体验的辅导方法,使学生认识到知恩图报的重要意义,使学生感受到了亲情,产生了回报亲情的感恩意识,从而达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辅导重点:注重感恩意识的培养

  辅导难点:让学生初步掌握感谢的技巧和方法

  四、辅导策略:

  本课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中的点滴发现问题,将问题作为一种资源,让学生得到切实的发展,积极关注和倾听学生的心声,让每个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学有所得。从而解决重难点。

  我按照“知恩、情境体验、感恩、倾诉心声、报恩”的环节来设计,以活动为主,运用多媒体教学,以及小组讨论交流法、分析归纳法、心理暗示等方法。

  五、辅导过程:

  (一)、知恩5/

  通过“沙漠中的半碗水”的故事,学生自由谈感想,引领学生感知恩情;教师小结:故事中的老人施舍的不仅仅是半碗水,同时也是一份爱心,后者之所以能走出沙漠,是因为他怀着一份感激之情喝下那半碗水。

  (二)创设情境,体验亲情、10/

  出示情境:韩红的歌曲《天亮了》的来历,1999年的一次贵州缆车事件

  (1999年的一次贵州缆车事件:1999年10月3日,在贵州麻岭风景区,正在运行的缆车突然坠毁,36名乘客中有14位不幸遇难。而就在悲剧发生时,一对年轻的夫妇,用双手托起了自己两岁半的儿子。结果,儿子得救了,这一对父母却失去了生命。这个生命的故事,深深打动了歌手韩红,经过多方联系,她领养了这个大难不死的小孩,)

  讨论交流;孩子的父母为什么要这样做?说说你的想法。

  并全心地聆听歌曲。

  教师点拔:母亲永远给我们挡风雨,父亲一直牵着我们的`手;父母的爱是寒冬里的一把火,是黑暗里的一束光明。父母的爱是崇高的、无私的和伟大的!

  (三)感恩,分析归纳感谢的方法 5/

  回忆生活里的感动瞬间,以歌曲《爱的奉献》为背景音乐,观看汶川地震时全校师生捐款录象和照片,并讲述我校二年一班的一个女孩平日里连买线裤的钱都少有,但还是借了两元钱参加了此次捐款仪式

  让学生归纳出感谢的方法:有时可以是给关心你的人揉揉肩、捶捶背,或温暖的眼神、一句贴心的话、开心的笑容等。

  (四)倾诉心声,15/

  1.暗示导行:如果你曾在父母面前挑挑减减过,此时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2.小组交流:除父母之外,你还应该对哪些人心存感恩呢?说说曾经让你很感动的事情,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帮助了你,你当时的想法是什么?

  (五)报恩,拓展延伸,情感升华:5/

  1.播放《洗脚》的公益广告,使学生知道对人抱有感激之情是一种美德。学生自由畅谈感想“如何去回报他人——用行动去证明”。比如给父母洗一次脚,揉揉肩、捶捶背,或温暖的眼神、一句贴心的话、

  2.课后与父母共同填写亲情卡。深入了解你父母。在下节心理课课前十分钟小组交流。

  (内容是:父母的生日、年龄、喜欢的动物、兴趣爱好、喜欢吃的食品、最大的优点、以及父母对孩子的期望等。)

  教师总结:细数成长的岁月,你会发现,我们从别人那里得到了太多太多的帮助,让我们用行动去回答、去证明。铭记恩情、回报恩情!

  最后送你一句话:

  拥有感恩之心的人,即使仰望夜空,也会有一种感动,体会到一丝快乐,正如康德所说:“在晴朗之夜,仰望天空,就会获得一种快乐,这种快乐只有高尚的心灵才能体会出来。”

  此时让学生以《感恩的心》为背景音乐诵读以下内容:

  感谢父母,赐予我生命,不求回报地爱着我疼着我。

  感谢老师,传授我知识,告诉我做人的道理。

  感谢朋友,在我困惑,委屈的时候给我力量。

  感谢所有进入我生命中的人,因为是你们一点点装饰了我的人生。

  感谢这个世界上所有值得我们感激的人。

  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感恩你生命中的拥有,感恩你身边的人。

  感恩你所有的所有。

  六、

  在课堂中,让学生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意见,在观念的碰撞中,认知的冲突中,学生的认识获得了发展。音乐在此次活动起到了重要用,生生互动,师生关系更加自如,教学中遵循“平等、参与、体验、分享、成长”的教学理念,在学习中达到助人自助的效果。

小学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课程改革要求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和整理能力,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信息收集和处理”的内容之一,学习本课时内容,不仅让学生学会收集处理信息,还要学会分析现实社会,解决日常问题,体会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综合实践价值,养成良好的人文素养。本课时是安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了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第1-3页内容。本课时是作为一个拓展性的知识点出现的。教材先从学生熟悉的情景“找一找身边的白色污染”和“调查自己家里一天大约用几个塑料袋?”引入, “全校学生家庭一天,一周,一个月,一年用掉多少个塑料袋?”继而导出“白色污染”给人们带来哪些危害?如何减少“白色污染”?等问题。让学生通过调查、收集、整理等方式获得有关“白色污染”资料信息,再经过讨论、交流等方式,了解“白色污染”对自然及人类的危害,形成环保意识。

  本课时的重点:用学过的知识和方法,收集整理有关“白色污染”的资料信息。

  本课时的难点:通过对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发现“白色污染”给人类造成的危害,体会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

  本课时关键:通过了解“白色污染”的危害,形成良好的环保意识。

  二、说教学目的:

  1、经历对“白色污染”有关资料的调查、收集和整理过程,学会收集和处理资料信息。

  2、通过对“白色污染”资料的处理和分析,发现“白色污染”对人类及自然社会的危害,培养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3、通过观察、思考,发现身边生活的“白色污染”,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

  4、组织开展以“白色污染”为题的课外活动,引导用实际行动保护环境,培养积极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说教法学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根据《课程标准》要求,结合本课时教材内容安排特点,本课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主要运用谈话法和讨论交流法,兼并信息收集,观察思考等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所收集到的资料信息,通过分析、讨论交流等学习方式,自主参与,积极探索,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1、信息收集法:通过询问,查找,查阅书刊等方式获得有关“白色污染”资料信息。2、谈话法:教师以交谈的方式参与课堂中,组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白色污染”对自然及人类的危害,建立平等互助的合作伙伴关系,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情景。3、观察思考法:课程总目标要求学生能够初步学会用数学的思维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意识。本课时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生活环境,发现“白色污染”,分析“白色污染”对自然及人类造成的危害,讨论减少“白色污染”的方法?

  四、教学程序

  (一)课前准备。教师:“白色污染”图片和所收集的资料。学生:分成5个小组,调查计算“平均每一个家庭一天用几个塑料袋?”查找“什么是白色污染?”,并收集相关资料。

  (二)教学流程

  1、展示图片,激发兴趣。

  (1)出示一组“白色污染”图片。(路边树上挂满各种塑料袋,河水被塑料袋垃圾污染,田地里随处乱扔的塑料制品等。

  (2) 问:“观察这组图片,你们发现什么?”(指名小组回答,引出“白色污染”一词)

  2、汇报成果,展示能力。

  (1)反馈:“什么是‘白色污染’”?(指名小组回答)

  (2)反馈:你们还知道哪些有关“白色污染”的知识?(各小组反馈所收集到“白色污染”资料信息)

  (3)教师反馈所收集到有关“白色污染”事例。

  3、合作探讨,深刻体验

  (1)思考交流a、观察思考:我们身边存在哪些“白色污染”?b、交流:(各小组反馈思考结果)(主要有家庭使用塑料袋,学生在校的零食塑料袋,田地里的农用废弃塑料制品等)

  (2)小组合作计算:a、平均每个家庭一天用掉几个塑料袋?b、全校学生家庭每天共用多少个塑料袋?一周呢?一个月呢?一年呢?

  (3)分析交流a、思考讨论:根据以上数据和我们所收集到的资料,你们发现了什么?(引导发现“白色污染”对自然及人类的危害)b、交流:(各小组反馈讨论结果)

  (4)师生小结“白色污染”给自然及人类带来的危害。(主要有:一、视觉污染 二、潜在危害)

  4、深刻认识,激发行动

  (1)讨论交流a、讨论:我们已认识到“白色污染”给我们带来的危害,我们应该怎么做呢?b、交流反馈:(各小组反馈讨论结果) (2)你将怎么做呢?(指名学生回答)

  5、课外作业请把你的决心写出来,并在行动中表现出来。

  五、板书设计:

  可怕的“白色污染”

  1、 什么是“白色污染:?

  2、 我们身边存在哪些“白色污染”?

  3、据以上数据和收集资料,你发现了什么?

  4、我们应该怎么做?

  5、请把你的决心写出来,并在行动中表现出来。

小学说课稿 篇4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综合实践活动方法指导课《让我们学会观察》。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主要依赖于观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对学生进行观察方法指导是帮助学生充分感知事物、认识事物的有效途径。尤其是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的观察能力处于逐步形成和发展的时期,教师应及时抓住这一时机,引导学生认识观察的重要性,掌握基本的观察方法,培养一定的观察能力,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设计了以《让我们学会观察》为主题的方法指导课。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就本课教学设计进行汇报:

  一、活动目标

  1.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观察的重要性,掌握特征观察法。

  2.通过活动让学生知道观察记录的基本要素,并学会填写观察记录表。

  3.引导学生初步体验观察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活动重点和难点

  掌握特征观察法,知道观察记录的基本要素,并学会填写观察记录表。

  三、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关于春天美景的视频及月季花实物;学生准备各种水果。

  四、活动方法

  为了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只是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让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去探索、发现、体验、交流和总结归纳。

  五、活动过程

  为了达成以上活动目标,我将整个教学活动分为“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实物观察探究新知”、“加深体验强化训练”、“深化认识 总结延伸”四个环节。接下来我向大家汇报每一环节的具体操作情况: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能更好地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激活探究的动机。导入环节,我播放了一段艳阳高照、柳绿花红、莺歌燕舞、溪水潺潺的富有色彩和动感的画面。让学生仔细观看视频后汇报观看情况,要求学生说出从视频中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从而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观察,怎样观察,总结出观察需要多种感官并用,可以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用嘴尝、用手触摸,在此基础上引出本节课的题目《让我们学会观察》。

  2.通过实物,探究新知

  激活兴趣和动机后,我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了实物观察活动——观察月季花。观察之前我给学生做了适当的点拨和指导:首先要同学们自己想一想,观察月季花需要调动那些感官、抓住哪些特征进行观察,然后小组交流讨论,再实施观察活动。在各小组进行汇报的时候顺势归纳出特征观察法。

  3.加深体验,强化训练

  在观察月季花的基础上,同学们基本掌握了特征观察法,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掌握特征观察法并运用于实践之中?接下来,我又引导同学们利用这种观察法观察了他们自己带的各种水果,指导他们填写好观察记录表。学生知道了观察记录的基本要素,学会了填写观察记录表。

  4.深化认识,总结延伸

  我以“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这个问题再次巩固复习本节课的重点,同时也使学生了解特征观察法只是诸多观察方法中的一种。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逐渐认识更多的观察方法,如顺序观察法、对比观察法等。希望同学们养成细心观察的好习惯,做个乐于观察、善于观察的有心人。

  六、教师反思

  本节课教学,在情境创设中,学生了解了什么是观察;通过观察实物,学生掌握了特征观察的基本方法;利用强化训练,提升了特征观察法的运用能力;通过活动体验,学生知道了观察记录的基本要素,能正确、完整地填写观察记录表。完成了教学设计的预定目标,达到了教学设计的预期效果。这些都得益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得益于对教师角色的准确定位,得益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转变。但“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缺点和不足在所难免,恳请各位专家不吝赐教,我愿倾听大家的金玉良言。谢谢!

小学说课稿 篇5

  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这句话在今天看来仍有很大的意义,因为古诗语言精炼,情感强烈,节奏鲜明,意境优美,引导学生学些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感知力。所以我想谈谈自己对《山行》这首古诗的理解及教学思路,谈谈如何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审美教育。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杜牧的《山行》是苏教版语文第五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课文,写的是诗人在山中小路上行走时所看到的深秋时节的枫林景色,描绘了一幅由“寒山”、“石径”、“白云”、“枫林”等构成的山林秋色图,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在这首诗中,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我们可以在观赏胜于二月春花的火红枫叶的同时,感受秋日山林的勃勃生机。所以这是一首秋的赞歌,能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了解大自然,渴望走进大自然的愿望。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学会本课生字,重点理解诗句中“坐”的意思。了解诗句的含义。

  ②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③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山行》是《古诗两首》这课中的第一首诗,也是学生在本册中接触到的第一首古诗,学习方法的指导十分必要。因此,应重视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既培养能力,又为本课第二首诗的教学打下基础。所以本课打算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欣赏意境”的训练和通过词义理解到理解全句、全篇,来帮助学生领悟、感受全文。

  (3)情感与价值目标

  ①通过理解与朗读去感受浓浓的秋色,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②通过学习课文,唤起学生了解大自然,渴望走进大自然的愿望。

  3、教学重、难点:

  ①通过“欣赏意境”的训练和通过词义理解到理解全句、全篇,来帮助学生领悟、感受全文。

  ②掌握古人说话的方式,能根据插图和现在说话的习惯及时调整诗句的意思。

  4、课时安排:1课时

  二、说教法、学法:

  1、谈话激趣,营造气氛。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数量的古诗,在课前让学生诵读学过的古诗,不仅达到调动以往的学习经验,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同时为学习本课作了铺垫,营造好气氛。

  2、掌握方法,主动学习。

  当前的语文教学,不管是老牌的“教师讲,学生听”,还是翻新的“教师问,学生答”,或是改革的“教师拨,学生转”,其总体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喧宾夺主”的情况基本未变。

  语文教学,不是教师故弄玄虚的卖弄,也不是教师讲述教师本人的读书心得,而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感受体验。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悟探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深信,只有能够去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悟”便是学生形成自我教育的途径。在“读”的基础上,“悟”出精髓。因“文”悟 “道”,因“道”学“文”。“文章乃天成,妙手偶得之。”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过一定数量的古诗,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在本课教学中,我不打算面面俱到,而是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后主动学习。

  3、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语文课程含有丰富的情感,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对学生心灵的震撼是极其深远的。所以语文教学要把学生带进教材,让学生在阅读课本的过程中,直接体验作品的人文性。所以采用“想象训练”是一个很好的途径,这样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对古诗内容的印象,而且让学生在想象漫游中体会大自然的美景,受到了美的熏陶和教育。

  三、说教学程序:

1、教具准备:课件,古筝曲。

  2、教学流程:

  我的教学设计分为五个步骤:

  一、 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二、 明确日标,尝试学习。

  三、 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四、 指导诵读诗句。

  五、 课外拓展,兴趣延伸。

  第一步: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放古筝曲,让古筝曲萦绕课堂,创设意境。)让学生自由诵读已学过的古诗,说说认识的诗人。意图:这样可为后续学习营造氛围,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2.揭题:让学生读两首古诗的题目,快速浏览全文,了解两首诗的共同点。意图:系统的学习古诗。

  3.告诉学生本节课学习第一首。请学生简介作者杜牧(著名诗人,最擅长写景。)意图:快速导入课文,留下时间放给学生学习古诗。

  4.释题:在山上行走。

  第二步:明确日标,尝试学习。

  意图:明确学习目标,可让学生知道通过这堂课的学习要学会什么,掌握什么,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三年级的学生毕竟不是第一次学古诗,他们已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形成了一定的基础,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先让他们尝试学习,开动脑子积极思维,理解能独立学懂的知识,并发现疑难。这样可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迅速进入角色,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首诗的—、二两句中生僻词多,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估计一般的班级能在“尝试”中学懂的人不多,所以要采用“扶放”结合的教学方法,针对“尝试”学习所反映出来的疑难问题对学生进行“解字词,明诗意”的指导。

  1.“扶”学生学习第一句。

  先运用不同手段突破“远上”、“斜”、“寒山”这三个难懂词的意思。

  “远上”:用“联系实际,展开想象”法。

  “斜”:用“简笔画演示”法。

  “寒山”:用学生“介绍”法。

  再电脑出示训练:“一条石头小路( )。”

  指导学生串讲句意。注意调整说话顺序。

  最后总结学习方法:“先解字词,再串句意。”

  意图:这样“扶”着学生,其目的是为了在“方法”上教学生“如何学”。

  2.“半扶半放”引导学生学习第二句。

  先指导学生看电脑图片,启发想象,出示训练:“几户人家在白云______的地方”来突破“生处”这个难点。讲解“生处”的写法。意图“这个词默诗最容易错。

  再让学生试着自己串讲句意,教师点拨纠正。

  3.“放手”让学生自学三、四句。

  意图:三、四句跟一、二句相比,意思浅显易懂,况且通过一、二句的教学,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大多数同学能自己学懂。

  这样,让学生分成四人小组进行讨论学习,然后汇报,教师了解反馈,及时纠正。

  4.让学生串讲全诗意思,进一步加深理解。

  第三步: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意图:欣赏意境是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也是有感情地朗读训练的前提,是古诗教学的关键。我采用两种方法对学生进行意境欣赏的指导。

  1.“紧扣词句”。

  让学生读全诗,说说哪些词语用得好。

  这些词让你想到一个怎样的画面?(提供“像、简直”等词帮助学生描述。)

  2.“想象漫游法”。

  提示:此时,你也来到了寒山脚下,枫树林中,你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物?你有什么感想?

  放课件:感受枫林的绚丽。读好后两行。

  意图:这样进一步强化了词义句意的理解,强化了学生对古诗内容的印象。而且让学生在品味词句,想象漫游中体会大自然的美景,受到了美的熏陶和教育。

  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创造性地说说全诗的内容,从认识上得到提高。第四步:指导诵读诗句。

  意图:古诗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诵读起来琅琅上口,学生—般都能进行正确地朗读,但往往读不出意境,读不出美感。如何使学生“读得美”,且“美读得其法”呢?我这样设计去引导学生:

  1.学生尝试,获取体验。(读读看,风景这么美,语句这么美,怎样才能读得美呢?)

  2.学生汇报,教师归纳,教给方法:

  (1)带着赞美与热爱的感情去读。(确定基调)

  (2)读出节奏感。

  分辨重音区别语调划分节奏

  3.改变形式,反复诵读。

  (范读—→齐读—→个别读—→小组读—→扮演角色读)

  第五步: 课外拓展,兴趣延伸。

  意图:学生趣味正浓时,教学不应戛然而止,教师应该趁着这股东风,帮助学生学习与课文相关的古诗,扩大课堂知识的容量,教会学生纵向学习。

  电脑出示:

  赠刘景文

  作者: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秋菊

  作者:陈毅

  秋菊能傲霜,风霜重重恶。

  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

  让学生读读两首和秋天有关的古诗,简单谈谈自己知道了什么?配乐朗读。

  四、说作业设计:

  1.收集与秋天有关的优美词语、句子、片断或诗。(古代和现代都可以)

  2.为这首诗配上插图。

  3.有感情地背诵。

  4.查询资料,了解杜牧还写过什么诗,挑选最喜欢的一首抄一抄。

小学说课稿 篇6

  我教学的题目是“由小到大”,它是《pop作文兵法》课程五年级A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

  我执教的是习作指导课。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力图使学生掌握“由小到大”的写作方法,在写人、事、景物时,能够从一件小事,引申到较大的点上,使学生在有了这种艺术效果的构思后,有能力、有步骤、有方法地实现这种艺术构思,并能将这些步骤和方法灵活运用。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由小到大”的写作手法,在写人、事、景物时,能够从一件小“事”引申到较大的“点”上。

  2、让学生会模仿课文《平平搭积木》的结构写作文,并以此为提纲展开。

  3、让学生借鉴课文《搭石》的思路写作文,从物到情感,写景状物。部分学生能较熟练的应用。

  4、让学生能鉴赏一般文章中所采用的“由小到大”的写作手法,部分学生能熟练应用。

  下面介绍一下我的教学设想。

  本节课我由观察一片绿叶的游戏导入,使学生由表及里,感悟绿叶所代表的深刻含义,建立“由小到大” 的生活模板,为整堂课奠定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接下来由课文《平平搭积木》激发学生回忆自己在生活中做过的事情,从而想到一些深层次的东西,贴近学生的生活,激活习作素材,使学生言之有物,表达真情实感。

  第三我通过引导学生回忆课文《搭石》,使学生更加深入地感悟 “由小到大”的写作方法,并由教师提出问题:你能从生活中的哪些“小”想到哪些“大”?从而归纳习作方法,使学生学会有意识地观察生活,善于捕捉生活里普通中的精彩,平凡中的伟大,使文章更加灵动,富有一定的精神和思想内涵。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我始终注意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

  最后一点说明:

  为了节省教学时间,我提前布置学生对《搭石》、《花的勇气》、《钓鱼的启示》几篇文章进行了收集和阅读。

  由小到大习作讲评说课材料

  本节讲评课是《作文兵法》五年级A第五单元由小到大。作文讲评是作文教学活动中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是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小学语文"课标"中指出:对学生的评价,要有利于激励和促进学生语文水平的发展。”那么如何在讲评中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作文教学的实效性呢?我觉得学生作文不能单靠老师修改,老师不可包办代替。学生只有全程参与观察、构思、表达、修改的写作实践,才能使自己的写作能力得到全面提高。因此作文讲评还是应该立足于课堂,要改变以往教师单一评改为课堂上师生共同评价、修改,这样才能既发挥了教师的指导作用,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以期收到良好的效果。

  课上要注意调动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写作能力是有差异的,作文讲评课要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要有所发展。课堂上要鼓励不善言辞的学生大胆发言,也要激发有特长的学生脱颖而出。在练习设计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差异性,促进全体学生协调发展。

  本节课教学设计

  一, 由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几次修改,最后用“绿”这个故事告诉大家作文要反复修改才能使文章更精彩。然后复习本次习作的要求,总结本次习作的优缺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小”“大”的选择是否合适,表达是否明确和充分,材料是否得当,内容展开是否具体,对应的词语是否搭配恰当,课文的借鉴是否合理。总结修改方法大屏幕出示。

  二, 榜上有名

  大屏幕出示本次习作学生名单

  三, 佳作欣赏

  通过本环节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由小到大的写作方法。点评学生作文的亮点,并进行针对性的分析。

  四, 欣赏精彩片段

  展示精彩片段,让学生学习内容表述,词语搭配等方面的方法。

  五, 病文修改。以一篇习作为例,大家共同评改。然后用学到的方法修改自己的习作。

  鼓励学生,找到文章中存在的不足,练习使用修改符号进行修改。

  六, 课堂小结。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教学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恳请专家及同行提出宝贵意见。

小学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美化家园》是人教版《品德与生活》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四课的内容,这一单元设立了“我们的大地妈妈,花草树木点头笑,我和动物交朋友,美化家园”四个主题,旨在让学生建立初步的生态意识,重视自己生活的环境。而《美化家园》这一课从学生生活出发,引导学生懂得合理妥善地处理垃圾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初步知道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并在生活中身体力行,开展变废为宝的环保活动,为美化家园,保护环境尽自己的一份力。本课分两课时进行,第一课时主要从学生现实生活出发,引导学生懂得如何妥善处理垃圾,并在生活中身体力行,建立初步的环保意识。第二课时是让学生大胆地想象创造,变废为宝,美化家园,进一步深化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说设计理念

  我们生活的环境日趋恶劣,资源开发贫乏,环保已成为全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而环保意识已成为衡量一个民旅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如果学生从小就能培养起牢固的环保意识和保护环境的习惯,则有利于提高我们全民族的素质,有利于环境的治理和资源的保护,也有利于学生科学意识的培养和道德水平的提高。心理学家罗杰斯坚决反对硬性灌输和机械训练的做法,主张建立一个从儿童实际出发,重视儿童参与、体验,激发儿童内在情感的道德教育氛围。因此,在《美化家园》的教学设计中,我通过让学生“走向社会进行调查实践、收集资料、动手操作”等活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发现探究和创新能力,充分体现学生的主题作用,有效地使外部学习活动内化为学生的道德认识,产生道德行为的内驱力。

  三、说设计思路

  (一)、引情激趣,启发参与

  正确的道德认识要以情感为基础,良好的道德动机要用情感去激发,自觉的道德行为要用情感去催化。因此在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学中,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是十分重要的。上课伊始,我让学生欣赏秀丽的焦作风光,让他们体验到大自然的美,随即又插播“布满垃圾,令人发呕的小河;遍地果皮纸屑的街道”的录像。这样,通过直观形象强烈地刺激了学生的各种感官。在对比鲜明

  的视觉效果影响下,自然而然地生发出两种不同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学生探究、调查垃圾来源的兴趣,奠定培养学生保护环境这一道德行为。

  (二)、重视实践,增强体验

  儿童道德素养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他们生活的教育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道德情感。所以,课前,我组织学生围绕“垃圾从哪儿来,对我们生活育哪些影响?”这一问题,让学生走进社区、工厂、街头巷尾等地分组进行调查访问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合作探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记录。如:拍照、观察访问、统计数据等。在调查访问中,学生们

  通过自己亲身体验,对他们所关注的环保这一问题就会有更直观的印象和更深入地了解。课堂上,各小组汇报各自的调查情况,如:机动车尾气排放调查组,城区垃圾站调查组,街头巷尾调查组的代表出示各种照片、数据资料、文字记录等方式汇报调查结果。我也适时出示自己收集的资料,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并进行点拨、引导,通过课堂上的交流讨论,学生逐渐认识到生活中大量的垃圾是由我们这些生活在社会中的一个个具体的人制造的,当然也包括自己。而垃圾的产生不仅给人们带来视觉污染,而且影响环境卫生,造成水污染、大气污染,间接地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三)、图文并茂,游戏内化

  本环节设计旨在让学生初步知道,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并在生活中身体力行,形成一定的环保意识,突破重、难点,该环节我分三步进行教学。

  l、联系自我,反省自身

  当学生对垃圾来源及对人类的影响有了一定的认识后,我趁此提出:人类每天都在制造垃圾,我们该如何处理垃圾呢?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无所顾忌地说出自己在环保方面的得与失,将品生课程与儿童自身生活紧密联系,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不乱扔,不乱倒垃圾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2、形象讲解,增长知识

  学生在反省自身时,会提出这样的困惑:如何对垃圾进行分类呢?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我出示了形象直观的垃圾分类及其处理办法的图文资料,并结合资料为学生介绍垃圾可分为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和有毒有害的垃圾三大类。可回收垃圾指纸类、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等,能被人们再生利用的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指果皮、饭菜余渣等不能再生利用的垃圾,它们可填埋、堆肥。而有毒有害垃圾指电池、水银温度计、油漆桶、药品等含有化学成份对环境造成危害的物品,要进行综合处理,但由于我国处理垃圾能力低下,垃圾处理的方式一般都是填埋、堆放或倾入江河湖泊,据统计,每年全国固体废弃物堆产量达60亿吨,占地2万多公顷,更有甚者一节小小的五号电池能污染2平方米的±壤,虽然我图地大物博,但垃圾却在和人类争土地。这样通过直观、形象的图文资料及数据展示,不仅把知识化难为易,而且震撼了学生的身心,促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初步懂得如何对垃圾进行分类,建立环保意识。

  3、游戏体验,品质内化

  游戏是低年级教学的重要活动,它不仅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气氛起作用,更是对教学目标的达成起重要作用。于是,我设计了一个“把垃圾送回家”的游戏,首先我出示用纸箱做成的分类垃圾箱模型,摆放在讲台前,再发给学生一些卡片,上面写着生活中常见垃圾的名称,如废纸、饮料瓶、果皮等,让学生有次序地把自己手中的“垃圾”送回“家”。最后让其他学生检查垃圾是否真正地回到了自己的“家”。此游戏活动促使学生动手、动脑对垃圾进行分类,并且有效地指导了学生的道德行为,使保护环境这一道德品质得到进一步内化。

  (四)、想像创造,升华情感

  想像是创新的孪生兄弟,没有想像,就没有创新,原来丢弃无用的垃圾,如果人们能发挥想像,把它们打扮一下,处理一下,它们不仅会变成我们生活中有用的物品,而且还美化了环境,减少了资源浪费。因此,我以诱导启发的方式,分三个环节来激发学生进行想像创造,开展变废为宝的实践活动。

  l、作品展示,启发想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创造的动力。对于天真、好奇的孩子来说,直接让学生想像创造,学生会觉得麻烦,难适应,往往容易挫伤孩子创造的欲望。因此,我先展示一些利用废品所做的小摆设,如饮料瓶做的花篮,用树叶或碎布做的贴画等,通过展示让学生感受到插上想像的翅膀废物也能变成宝,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创造欲望。

  2、合作创造,变废为宝

  “众人拾柴火焰高”、“人多计谋广”,我运用小组合作的形式,组织学生在小组内利用教师为他们准备的各种废旧材料进行再创造活动。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动手能力,又培养了与人交往的能力。学生们先自由结合成小组,确立组长,定下创造主题,然后组长根据组员的不同兴趣和爱好分配任务。这时教师要巡视指导,对有困难的小组适时点拨、指导,真正起到“扶”的作用。在学生自由创造的同时,我播放一段轻音乐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开拓思维的想像力;同时也给学生带来创作的灵感。

  3、交流展示,升华情感

  孩子的思维是独特的,他们所想的,所做的,有时候连我们大人都感到惊奇。原本丢弃的垃圾在孩子的手中变成了一件件充满童趣、稚嫩的作品,也许有些作品还很粗糙,但各有自己的闪光点,作为教师我要及时的给予肯定和表扬,使学生产生成就感,增强参与活动的信心。课堂上,我争取让每组代表都来介绍本组作品的设计意图,在交流展示中,学生不仅品尝到了成功的快乐,

  而且深化了自己的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

  五、说总结语

  当学生还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时,我在悠扬的乐曲中娓娓道出本节课的总结语:“同学们,要让大地绿起来,要让天空蓝起来,要让鸟儿唱起来,要让环境好起来,我们要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老师相信,只要每人献出一点爱,我们的家园将会变得更加美丽”。这一段结束语用美好的语言激发了学生对生活环境的向往,对于深化主题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六、说板书设计

  低年级学生注意力分散,根据这一特点和本课内容,我设计了这样的板书:

  美化家园

  从我做起

  这样的板书不仅简单明了,重点突出,而且能给学生以强烈的警示:美化家园,人人有责,促使学生把课内所学拓。

小学说课稿 篇8

  一、教材分析:

   1、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十二课的《荷花》是一篇写景记叙文,本文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作者寥寥400个字,把满池荷花的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作者因景美而入情,以情深而观景,由景入情,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突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过程与方法:感受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养成积累语言的良好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能让学生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重点、难点:

  (1)理解荷花开放时的种种姿态,体会荷花的美。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说教法和学法: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身理和心理特点,结合新课标的教学理念,特设计如下教法、学法:本堂课以情感为纽带,通过创设情景、朗读品味、想象体验等方法,让学生自主体验感受作者所描绘的美景。并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抒情,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和情感的熏陶。

  三、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对文中描绘的荷塘美景,仅凭想象难以深刻感受,需要教师提供直观的图像帮助理解。

  四、教学程序设计:根据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四个环节:第一环节在初读课文和激发动机中入情如果把儿童的情感比作小河,要它漾起涟漪,泛起微波,需要外力的推动。或是像一只蜻蜓在水上轻轻一点;或是像一阵微风悄悄掠过水面。上课伊始,教师要放飞一群蜻蜓,要送上一阵微风,让学生情感的河水荡漾起来,使他们对新课的学习形成一种期盼的欲望和关注的心理。为此,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老师这儿有个谜语,小朋友能猜出来吗?小朋友见过荷花吗?今天老师要带大家欣赏一篇题为《荷花》的课文,大家准备好了吗?以谜语导入新课,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教学也因为学生的入情,而进入了积极的状态。第二环节在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中动情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儿童的情感总是与他们对教材的认识相连。而作者的情感是寓于他们所描绘的对象之中的。因此,重要的一环是要让学生去认识、去感受教材寓寄情感的形象。因而,教师在引导学生从初读进入细读的过程中,应该饱蘸着情感,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

【有关小学说课稿集合八篇】相关文章:

小学英语说课稿集合15篇11-03

有关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集合九篇08-23

小学语文说课稿(集合15篇)11-05

小学语文《太阳》说课稿集合9篇11-04

有关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集合七篇08-14

小学科学说课稿(集合15篇)11-24

有关高中音乐说课稿集合五篇06-19

有关初中体育说课稿集合8篇06-12

有关说课稿初中模板集合四篇06-09

有关初中物理说课稿模板集合7篇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