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数学《克和千克》说课稿

时间:2020-07-30 14:01:06 小学说课稿 我要投稿

小学二年级数学《克和千克》说课稿范文(通用3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二年级数学《克和千克》说课稿范文(通用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二年级数学《克和千克》说课稿范文(通用3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克和千克》说课稿1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克和千克》的认识一课。本单元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也是学习"吨的认识"的前提和基础。

  学情分析:

  虽然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物体的轻重已经有了感性认识,但是大部分学生对质量观念还比较淡薄,况且质量单位又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第一次接触,还缺乏认识。因此,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要想建立克与千克质量观念是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的。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结合教材特点,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克、几克和1千克、几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能力目标:

  1、认识常见的称,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会用天平称一些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

  2、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估计物体质量的意识和判断能力;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知道看、称,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增强生活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克和1千克的关系;

  难点是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三、教具、学具:

  这节课的关键是让学生建立一定的质量观念。围绕这个目标,本节课的设计就立足于学生的体验和操作,我准备的教具有:盘秤4台、天平一架、、曲别针、黄豆若干;500克食盐2袋、1千克洗衣粉4袋。

  学具有各种水果、日用品若干;2分硬币若干枚。

  四、说教法和学法

  针对教学内容,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启发式引导法、讲解法、演示法、诱思探究等方法。这样的教法既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为了更好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并优化多样化学习方式,在学法上采用了让学生掂一掂、说一说、估一估、称一称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动手、动口、动耳、动脑,在这种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悟新知。

  五、教学过程

  设置了课前小调查,让学生找生活中什么地方用到“克和千克”,目的是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在收集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了解2种质量单位的不同用法和字母表示法。本节课设计了四大教学环节:一是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二是自主探究,感悟新知;三是巩固深化,拓展应用;四是全课总结,生成创新。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猜一猜:

  (1)出示2包大小不一的物品。这是小红陪妈妈逛超市时买的两样食品,:猜一猜,哪袋轻,哪袋重?(学生凭直觉任意猜测)

  (2)此时教师提问,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检验?学生发现:用秤检验是一种好办法。

  (3)介绍生活中的秤。

  (4)用盘秤检验。

  2、表示物品的轻重,用什么做单位?导出课题:克(g)和千克(kg)。

  [设计意图]通过“猜一猜”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明白用眼睛观察或用手掂一掂并不能准确判断物品的轻重,用秤称一称才能准确知道物品的轻重。激发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亲切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游戏中建立轻和重的初步感知,然后揭示课题。

  (二)自主探究,感悟新知

  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所以分3步来实施:

  第一步:认识克。

  1.掂一掂,感受1克。

  教师拿出1枚2分的硬币,请同学们也拿出1枚,放在手里掂一掂,感受一下它的轻重,并告诉学生这枚硬币的质量约1克,初步建立1克的质量观念。

  (2)说一说,自己身边大约重1克的物品(纽扣,螺丝钉,花生米等)。

  2.估一估,称一称,建立几克的表象。

  (1)估一支铅笔、一本练习本、一本数学书大约有多重并用天平验证。

  (2)学生估计自己的橡皮擦等大约有多重?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置主要是让学生在充分的体验、大量的操作中初步建立起1克的质量观念,进一步建立几克的表象。

  第二步:认识千克。

  1.掂一掂,在学生建立了对克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引入认识“千克”的教学,让小组的每一位学生都轮流提一提,掂一掂1千克洗衣粉有多重。

  2.数一数,说一说1千克苹果大约有()个;1千克果冻大约有()个;()瓶矿泉水约重1千克;……

  3.估一估,学生估自己的书包有多重并用盘秤验证。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先让学生掂一掂1千克的物品,再说一说1千克物品,“掂”是对“1千克”进行初步的感知,“说”是对“1千克”的进一步体验。接着再估一估书包有多重,以此化抽象为具体,强化学生对“1千克”的体验。

  第三步:认识千克与克的关系。

  1.算一算,一包盐重500克,2包呢?(1000克)

  2.称一称,比一比:两包盐重,还是1千克洗衣粉重?

  3.看一看,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1千克=1000克)

  4.议一议,什么情况下用千克作单位合适?什么情况下用克合适?

  把1克硬币与1千克洗衣粉同时放在两只手上,体验“克”与“千克”的质量区别,感悟称比较轻的物品用克作单位,称比较重的物品用千克作单位。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比较中感觉,在感觉中进一步理解克与千克的关系。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在生活中实践,这个层次以练习为主,通过精心设计,力求达到“有的”、“有序”、“多样”、“有度”。为此,安排了三个层次的练习。

  1、基本练习:

  例如: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教材第89页第4题)这道题和生活联系最紧密,可以加强学生对重量单位克与千克的对比,培养学生准确使用重量单位的能力。在这道题里,我采用已知重量单位建立联系,以及排除法来指导学生填单位。

  2、深化练习:

  改错题:慢羊羊收到了懒羊羊写来的一封信,信的内容为:

  村长,您好!我参加夏令营已经9天了,最近我的身体更加健壮了,体重已达50克,每天早上吃一个60千克的蛋,一袋250克的牛奶,中午可以吃掉3个100千克的馒头,晚上吃的更多,和两个小伙伴一起能把1克的米饭吃光。

  慢羊羊看完后,笑得直不起腰,为什么呢?接下来请同学们以小组的形式来找出文中的错误。看哪个小组找的又快又准!这里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了克和千克在生活中要准确使用。

  3、课外练习。(运用所学知识回家与妈妈上街买一次莱或去超市购物,并记录所购物品的重量)。这样将数学知识延伸到课外,使学生感到数学离我们并不远,而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得以发展。

  (四)全课总结,生成创新

  在练习结束后,教师让学生总结,谈一谈本节课有什么收获和感想,教师应充分肯定学生的成绩,接着又提出新的疑问: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学生各抒己见,能解决的当堂解决,不能解决提出希望,既让学生有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同时又引发学生继续探索的欲望。

  六、板书设计:

  克和千克

  一枚2分硬币:1克两袋食盐:1000克

  一袋洗衣粉:1千克1千克=1000克

  小学二年级数学《克和千克》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

  《克和千克》是人教版下册第八单元。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量的计量应用越来越广泛。本节课学习的就是质量单位克和千克。这节课的内容是学习“吨的认识”的前提和基础。虽然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过质量问题,但质量单位还是第一次接触,还缺乏认识,所以教学的关键是通过各种实际操作活动,增加学生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

  二、教学目标以及设计背景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结合教材特点,我将教学目标定位在:

  1、通过垫一垫、估一估、称一称等活动,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初步了解天平和常用的用“千克”做单位的称,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在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4、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实际观念)

  三、教学目标达成的策略和方法

  教法: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学生,虽然他们已养成一定的学习习惯,但因年龄小,还是好动、好玩、好奇心强,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兴趣,教师在教学中以情境教学法为主,创设学生喜欢、熟悉的游戏情境、活动情境,让学生充分去感受、发现,获取新知,同时还采用启发式教学、直观教学等教学方法,为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创造了良好基础。

  学法:为了更好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并优化多样化学习方式,在学法上采用了让学生掂一掂、说一说、估一估、称一称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动手、动口、动耳、动脑,在这种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悟新知。

  四、重点目标达成的详细设计:

  本课时的教学指导思想确定为:创设情境,主体参与,合作互动。教学过程分为三个层次: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我们都知道,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的新课引入,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强烈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一种具有积极作用的情感,而人的情感又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因此,在课的开始我就为学生创设了游戏情境、问题情境、生活情境。

  首先,我利用课件演示,请学生观察图片,说一说哪边轻,哪边重?再次,我让学生联系生活,在自己的桌上找出两样物品,放在手上掂一掂,感受它们的轻重,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这样为学生提供人人参与的机会,力求激发每个学生学习的欲望。)最后设疑,导入新课。看来物体有轻有重,那么怎样来表示物体的轻重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表示物体质量的单位:克和千克。(用设疑来激起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二)操作探究,感悟新知。

  1、构建克的概念。

  “克”是一个很轻的质量单位,要结合实际让学生充分感受。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通过“称、掂、找、说”四个层次,来认知克是用来称比较轻的物体的质量单位。学生从生活经验中得出:物体的质量需要秤来称,在认识克之前,首先让学生认识秤。课件出示天平秤,怎么使用,教师要做必要的指导。通过用天平称出1克的2分币,再用手掂一掂,让学生充分地体验1克到底有多重,接着让学生找一找、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品的质量大约是1克。通过小组合作,先估一估,掂一掂,老师给的物品有多重,之后再称一称。这样,使学生在多项操作活动中建立克的质量观念,并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我们学习数学就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生活。

  2、构建千克的概念。

  在生活中,以“千克”为质量单位的物品很多,为了深入地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我设计如下教学步骤:称一称,掂一掂,估一估,找一找,猜一猜,说一说。

  通过小组合作称一称,掂一掂,把抽象的质量单位与熟悉的实物结合在一起,初步感知l千克的质量观念。为了让学生感知1千克到底有多重,我让学生用手掂一掂两袋盐的质量,然后称一称,再掂一掂。学生在感知1千克的质量之后,为了进一步感受几千克的质量,可以称称体重:先猜一猜老师的体重,找同学帮忙称一称,再称称其他同学的体重。最后可以联系生活说一说以千克为单位的物品的质量。通过称体重的游戏和联系生活实际,来认知千克是用来称比较重的物体的质量单位,这样不仅使学生感受到了几千克的质量,同时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沟通克与千克的内在联系。

  如果学生在认识克和千克时打好了基础,那么在填写单位名称,进行质量单位的辨析时就会轻而易举了。学生在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时,我们可以利用前面的教学直接揭示,即从两袋盐的质量中巧妙地揭示出克与千克的内在联系。接下来就可以设计一些习题,解决克与千克之间的简单换算。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这个层次以练习为主,通过精心设计,力求达到“有的”、“有序”、“多样”、“有度”。为此,安排了三个层次的练习:

  1、基本练习:

  例如: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个乒乓球重1()。一袋洗衣粉重1()。一管牙膏重100()。

  一只鸡重2()。一位小朋友重23()。一个西瓜重3()。

  (学生通过填写单位,可以进一步明确质量单位的联系和区别,使认识更加准确。)

  2、1000克=()千克2000克=()千克

  5千克=()克 3kg=()g

  (通过千克与克的简单换算,进步理解克与千克之间的进率)

  3、判断对错。

  (1)1千克铁比1千克棉花重。 ( )

  (2)一袋盐500克,两袋这样的盐重1千克。( )

  让学生谈一谈本节课有什么收获和感想,教师应充分肯定学生的成绩,又提出新的要求。既让学生有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同时又引发学生继续探索的欲望。

  小学二年级数学《克和千克》说课稿3

  一、说教学分析

  《克与千克》是人教课标版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即教材101-102页一个课时的内容。这是小学数学质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学习本课也是为后面“吨”的教学奠定基础。本课要求学生认识两个常用的质量单位克与千克,以及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要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意义,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二、说学情分析

  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虽然他们已养成一定的学习习惯,但因年龄小和儿童的天性,好奇心特别强。对此可以抓住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要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再结合以上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

  1、知识目标: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与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理解1千克=1000克。

  2、能力目标: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估计物体质量的意识和判断能力。通过动手、体会、观察克与千克的关系,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和思考总结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意识,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以上目标在教学活动中相互渗透,能够形成知识与能力,德育与智育的双向结合。

  四、说重点难点

  根据三维目标和教学内容,我将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与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理解1千克=1000克。并将理解1千克=1000克确定为本节课的难点。

  五、说教法学法

  针对教学内容以及对学习情况的分析,我在教学中以情境教学法、问题式教学法这两种教学法为主。教学通过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创设学生喜欢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在合作探究中归纳总结,从而解决问题获取新知。使学生学会动手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同时还采用启发式教学、直观教学等教学方法,为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创造良好条件。

  六、说教具学具

  为了能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果。依据课堂设计的需要,我会提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袋装1千克苹果、一包1千克砂糖、500克砂糖若干、4克乒乓球若干、1克扣子若干、天平若干等物品。使学生更深刻的体会到在我们身边数学无处不在。

  七、说教学过程

  为了体现并优化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我创设了以下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2、体验操作,获取新知3、加深记忆,总结经验4、作业布置,巩固知识。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去超市买东西吗?以此调查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同学们回答后,我开始讲述:小雪也特别喜欢购物。于是,星期天小雪和妈妈去超市买东西,超市里的东西可真多呀!有吃的,有用的,还有玩的,真是琳琅满目(随着教师的叙述,大屏幕出现小雪和妈妈的购物情景)从而提出问题:看一看大家都买了什么?分别有多重?(大屏幕出现顾客采购的物品)这时学生会说:苹果1千克,饼干11克,豆油5千克,由此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克与千克》也让同学们认识到用来表示物品有多重用克和千克做单位,克和千克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

  那么同学们知道1克有多重?1千克有多重吗?

  (二)体验操作,获取新知。

  在这一部分将通过各种活动完成以下三个目标建立1克与1千克的概念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动手动脑,亲自验证。首先,拿出我们课前准备的教具学具(苹果,扣子,乒乓球,砂糖大小包)“掂一掂”感受一下物品的重量请同学们小组讨论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并请同学们记住这种感受。接下来,我们利用上节课学习的内容:称的使用。来称一称我们掂过的物品中的其中两样(苹果,扣子)观察数据扣子1克苹果1千克,师生共同鉴证,并作自我反思,明确1克有多重1千克有多重。“说一说”我们生活中还有那些物品是1克1千克?教师搜集资料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对生活能有更多的了解。2分钱大约重1克,曲别针大约重1克,2粒胶囊大约是1克,一袋精制盐大约1千克。“比一比”我们知道了扣子1克,苹果1千克,那么在我们的学具中其他三件物品(乒乓球,砂糖大小包)与(苹果,扣子)比一比那个重一些那个轻一些?小组讨论,同学发言。“称一称”师生一起称一称其他三件物品观察数据,共同验证(乒乓球1克,小包砂糖500克,大包砂糖1千克)由此可以得出(扣子,乒乓球)轻一些,(苹果,大包砂糖)重一些。于是,提醒同学们观察这些数据与单位,从中发现哪些问题、说出这些问题,大家思考讨论并回答也让同学们感觉到数学发现的乐趣。教师做小结:比较轻的物品用“克”作单位,比较重的物品用“千克”作单位。“估一估”依据生活经验以及前面的体验,来考察学生的判断能力。请同学们看图读数,估计单位。(柿子300克,草莓10克,苹果200克,西瓜3千克,菠萝2千克)。

  通过以上学习同学们已经对克与千克建立初步的概念,那么我们开始思考克与千克有什么关系呢?

  (三)加深记忆,总结经验。

  首先“掂一掂”左手掂一包500克砂糖,右手掂一包1千克砂糖。说说感受。然后给左手加一包500克砂糖。问:两只手那个重?那个轻?小组讨论,同学发言。“称一称”师生共同称一称,验证同学的结果(1千克砂糖比500克砂糖重,2包500克砂糖与1千克砂糖一样重)。通过实验我们不难得出1千克=500克+500克=1000克。由此我们可以得出1千克=1000克,那么这就解决我们的思考,也让同学们理解了克与千克之间的关系。接下来通过课堂小练,在圆圈中填上“>”“<”或“=”来加深同学的理解,同时检验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效果“做真正的数学”。为了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获得广泛的数学经验。在生活中我们不仅要学习身边的的数学,还要学习世界的数学。来进一步的提高学生的视野(世界上最小的鸟是蜂鸟,大约只有2克重。世界上最大的鸵鸟,大约有100千克重。它的一个蛋就重1500克)。

  请同学们思考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以此来加深对学习内容的表象。数学课程的内容不仅要包括数学的一些现成结果。还要使学生真正的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

  (四)作业布置,巩固知识。

  “称一称”请同学们下去称一称我们的书本和自己分别有多重?

【小学二年级数学《克和千克》说课稿范文(通用3篇)】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广角》说课稿范文11-06

小学数学说课稿《小数的意义和性质》11-26

小学数学公开课《真分数和假分数》说课稿范文08-21

小学数学《角的度量》说课稿范文11-06

小学数学说课稿01-03

《小学数学乘法》说课稿08-14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说课稿(通用7篇)10-01

小学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说课稿08-18

初中数学《正数和负数》优秀说课稿06-12

小学数学面试《面积》说课稿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