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加法结合律和交换律》说课稿

时间:2021-01-30 20:44:37 小学说课稿 我要投稿

小学数学《加法结合律和交换律》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加法的结合律和交换律》。下面我将分别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数学思想方法和教学过程的设计四个方面来进行详细说明。

小学数学《加法结合律和交换律》说课稿

  教材分析中的思考

  一、编排顺序对比引发的思考:

  人教版: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

  苏教版: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北师版:加法交换律、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结合律

  青岛版:加法结合律、加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

  思考一:先学习交换律还是结合律?

  前三版教材都是先学习交换律,从易到难?为什么青岛版教材要先学习结合律,是不是先学习难的结合律,积累活动经验,简单的交换律就直接放手验证?

  思考二:先学习加法运算律,再学习乘法运算律;还是先学习加乘交换律、再学习加乘结合律?

  北师版先学习交换律,因为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之间本质的意义都是一样的,同理结合律也如此。

  二、探究流程对比引发的思考:

  北师版:呈现一组算式,观察算式—仿写算式—解释规律—表示规律—应用规律

  苏教、人教、青岛:具体问题情境引出实例---举例验证—归纳概括—应用规律

  思考三:先抽象再具体、还是先具体再抽象?

  我想,先结合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便于依托已有的知识经验,帮助学生体会运算定律的现实背景,更好地理解运算律的意义。为了将这一点做得比较充分,我觉得在让学生举例验证时,可以举一个到两个这样带有现实背景的问题,做更进一步的补充。

  学情分析中的思考

  本单元教学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是在学生掌握了四则计算和混合运算顺序的基础上,进一步教学运算律,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运算,掌握运算技巧,提高计算能力。

  思考四:学习运算律的意义是什么呢?

  学习运算律的目标是更好地理解运算,掌握运算技巧,提高计算能力。但学完运算律进行应用,尤其是进行简便运算时,却是学生最易出错、老师也最头疼的时候。学生往往看到怎样计算怎样简便的要求,就胡乱往一起凑。这个难题不仅仅是这一单元,它会持续到后面的整个简便运算中。这时运算律的学习非但没有帮助更好地运算,反而成了一个累赘。那我们学习运算律的意义是什么呢?看来,解决好运算顺序与运算律间的关系,就是运算律教学的一个难点。

  思考五:怎样处理运算顺序与运算律之间的关系?

  运算顺序是关于运算的一般规则,运算如果不遵循运算顺序的一般规则,将会导致错误的结果。运算律虽然改变了运算顺序,但运算结果并没有改变,使一些运算变得简便合理,这就是算式的等值变形。两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给学生关于“运算”的一个整体认识。最终的学习目标,是既可以遵循运算顺序,按部就班地进行运算,也可以根据运算律寻找更加合理简便的运算途径。

  这样说来,如何帮助学生理解运算律的意义,以便于更好地应用运算律,就是运算律教学的重点。

  关于数学思想方法的思考

  思考六:本课教学蕴含哪些数学思想方法?

  教材安排了“引出一个实例——对类似实例的探究---在众多案例中概括--用符号表达”的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充分经历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的过程,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

  那么在教学加法结合律的过程中,就要让学生充分经历这样的过程,同时要引导学生回回顾整理这样的过程,积累丰富的活动经验,并把这样的经验积极运用到加法交换律的学习中。

  带着上述这六个问题的思考,我进行了教学设计,下面做以简单介绍: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境导入

  从学生生活出发,由学校建设新校绿化,需要购进树苗和花苗为题。

  让学生观察信息,自由提出数学问题,交流。此时重点抓住其中两个数学问题:1.一共购进多少树苗?2.一共购进多少花苗?

  (设计意图:用学生身边事情引入新知,给运算律的学习提供了现象背景。)

  (二)探究新知

  1、加法的结合律学习:

  (1)学生自主解决问题1

  学生会出现以上两种不同算法,让学生交流说明是怎么算的?说清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对比以上两种方法,你发现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明确:一个是先算……,另一个是先算……。但不管先算哪个,这两道算式的结果是一样的,即:(56+72)+28=56+(72+28)。

  (这里出示线段图)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感知列式方法不同,因为解决的

  同一个问题,所以得到的结果相同。根据等式,结合题目,引导学生找到等式两边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让学生在观察、比较、语言表达的过程中初步感受加法结合律。

  (2)学生自主解决问题2

  同样的'独立完成的方法来解决问题2,交流同上,节奏稍快。(这里出示线段图)

  1.

  2.

  3.

  4.

  (设计意图:让学生再次感知两种列式方法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为发现规律积累素材。同时根据等式,结合题目,再次引导学生找到等式两边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让学生在观察、比较、语言表达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加法结合律。)

  (3)观察、猜测,举例验证

  根据上面的探究,得到这样两个等式:

  (56+72)+28=56+(72+28)

  (80+88)+112=80+(88+112)

  再次引导学生观察两道算式的两边,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小组讨论。

  说一说左右两边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分别是什么?

  (这里,其实就是沟通运算顺序和运算律的联系,所以这个环节的引导交流非常重要)

  引导学生总结出:

  相同点:都是三个数相加;和相等。

  不同点:运算顺序不同。

  此时,老师用猜测的口吻说:那是不是所有的三个数相加都会是这样的呢?这会不会是一个规律呢?鼓励学生大胆猜测,此时学生有的猜测行,有的猜测不行。出现争论,老师适时地引导:只争论没有信服力,讲究科学,就要用事实说话。

  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让学生举例验证,然后全班交流。教师板书几个,问学生还有吗?能写完吗?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把所有的算式都表达出来?

  学生可能会想到用符号、字母或文字表示。全班交流,归纳总结出加法结合律。

  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加法结合律。(这里可以用条形图把加法结合律表示出来,给学生以直观感知)

  (4)举例解释,进一步理解意义。

  你还能找到生活中的事例,解决问题的算式也存在这样的规律吗?

  (意图:丰富加法结合律的现实背景,感受它们的客观存在,进一步确认所发现的规律)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验证——得出结论”的过程,既经历知识的探究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在潜移默化中教给孩子学习的方法。因为前一个单元正好学习的字母表示数,所以肯定有孩子想到。此时难点突破,老师适时点拨,你看字母不仅可以表示数、表示数量关系、还可以表示等式。在这个由具体算式逐步符号化的过程中,使用字母表示数这个单元的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延伸。通过数形结合的方法,直观的演示加法结合律,这就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对加法意义也有了更深的了解。)

  (5)练习:

  (69+172)+28○69+(172+68)

  155+(145+207)○(155+145)+207

  (45+36)+64=45+(□+□)

  560+(140+70)=(560+□)+□

  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进一步沟通运算顺序和运算律的联系)

  (6)小结学法,迁移指导

  刚才在研究加法结合律时,我们是怎样一步一步发现规律的?(完善板书:观察——猜想——验证——结论)在下面的数学问题中,我们也可以用这种方法去进一步学习。想不想尝试?

  2、加法的交换律学习:

  花了这么长时间去研究加法的结合律,学生经历了完整的观察-猜测-验证-结论的研究过程,不完全归纳总结出了加法结合律。有了这样的学习的经历,学生在下面的加法交换律的学习中会有意识来应用,所以我们在加法交换律的学习中,采用充分放手、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设计了一个学习单。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独立完成此学习单,在交流的时候,重点交流:为什么加数颠倒位置,得数还相同呢。学生可能仅从算式出发,不会表达或者理解不够深刻,此时老师通过数形结合的方法,直观的演示加法交换律,这就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

  两种规律学习完,引导学生回顾刚刚学习的两个规律,想一想他们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学生可能发现相同点都是加法的运算。区别是一个是两个数相加,一个是3个数相加;一个是交换加数的位置,一个是加数位置不变而通过不同的结合方法改变运算顺序。

  其实加法结合律和交换律我们都不陌生了,想一想我们在哪里见过他们?出示加法验算的例子,唤起孩子的已有的认知经验,加深对加法交换律的理解。

  以上是我们团队对《加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的一点粗略的见解,有不当之处还请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小学数学《加法结合律和交换律》说课稿】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说课稿《小数的意义和性质》11-26

小学数学说课稿01-03

《小学数学乘法》说课稿08-14

《真分数和假分数》小学数学说课稿3篇01-27

小学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说课稿08-18

初中数学《正数和负数》优秀说课稿06-12

小学数学面试《面积》说课稿09-23

小学数学《角分类》说课稿08-20

小学数学公开课《真分数和假分数》说课稿范文08-21

小学语文《陶罐和铁罐》说课稿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