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说课稿

时间:2021-04-17 17:39:57 高中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选高中说课稿模板集合6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中说课稿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选高中说课稿模板集合6篇

高中说课稿 篇1

  本课构思:培养学生自主学练,能力是当前体育教学过程中实施新课标的需要,也是体现主体性教学思想。本节课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确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运动技能”、“社会适应”、“运动参与”、“心理健康”为主要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动作技能形成过程中,采用了尝试、启发、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对新的动作有个总体的了解,同时根据不同水平,让学生自主选择辅助练习,完善技能的不同的练习方法,尝到成功的乐趣,同时还能拓展学生思维空间,超越过去那种授之以鱼”的被动教学模式,更好地贯彻“授之以渔”的思想,使学生在学习中做到会学、会用、会举一反三。通过热身游戏,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人际关系。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跳远的空中姿势

  (2)让75%学生基本掌握跳远动作,并有着参与讨论,寻求跳远动作,发展协调性、灵敏性、增强下肢力量;提高跳跃能力。

  (3)培养学生面对任何困难都不要轻言放弃,勇于向前、顽强、果断的优良品质;且在不断的尝试中找出最佳的方法与快捷方式,建立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重点:鼓励学生在学习与练习过程中不断的尝试跳越新的障碍。

  难点:腾空姿势

  三、说对象。

  初中学生年龄较小,存在体质普遍较弱、运动技术较差的现象;在体育课中比较易兴奋,又易抑制,精神不易集中;对于说教过多、技术要求的教学因其理性思维还不完善而不易接受,也不感兴趣;相反,对于直观的、易于模仿的感性思维的体育课比较喜欢,学习兴趣较高。

  四、说教法。

  根据初中学生的思维能力,结合本节课教学目标,主要采用以下教法:

  1、障碍练习法运用助跑起跳的方法跳越一定的高度及头碰气球来完成跳远动作,让学生体会跳远的乐趣。

  2、示范法学生自己讨论,进行展示,给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机会。

  3、纠正法在学生的练习过程中,老师对起跳腾空的动作进行指导,引导学生学好规范的优美动作。

  4、游戏参与法将教学寓于“跳绳游戏”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说学法。

  1、大胆尝试练习法学生自主大胆尝试做跳越障碍练习,并体会腾空姿势。

  2、水平段练习法根据个人的身体素质,在练习过程中,移动松紧带或球的高度,体会跳远的动作和空中姿势。

  六、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根据体育与健康教学目标的要求,结合初中生成长的生理、心理特点,按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发展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在自主练习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学会锻炼的方法,并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行为习惯。本节课为几个环节教学环节教学程序设计意图教学常规宣布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准备活动跟着音乐节奏参与活动做好准备,预防损伤。

  七、主内容教学

  1、学生练习

  2、学生展示

  3、教师指导

  4、游戏比赛

  1)、初步掌握跳远的空中姿势。

  2)、让75%学生基本掌握跳远动作,并有着参与讨论,寻求跳远动作。

  3)、发展协调性、灵敏性、增强下肢力量;提高跳跃能力。

  4)、培养学生面对任何困难都不要轻言放弃,勇于向前、顽强、果断的优良品质;且在不断的尝试中找出最佳的方法与快捷方式,建立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八、课堂小结

  1、整队

  2、总结本课的学习目的

  3、放松下课愉快下课

高中说课稿 篇2

  教材分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绘画》按《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编制将课标转化为课堂教学可具体实施的内容目标并,体现了课标和高效课堂建设、课程改革精神。《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绘画》精选高中学生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为教学内容,体现了基础性。范画、图例注重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的多样性,开拓了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尊重世界多元化。

  学情分析。本课的学习对象是普通高中学生和职业高中,他们已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掌握了一定的绘画、书法等基本技能并有一定的文学、历史知识基础。

  学生分析:美校学生已有一定的美术及文学、历史基础,易于接受传统绘画艺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让学生认识、了解中国山水画产生、发展的哲学基础等人文思想。

  (2) 欣赏、鉴别中国山水画。

  (3) 学会中国山水画临摹技法,认识、掌握基本的中国山水画创作过程。学会运用美术术语表达中国山水画艺术见解、观点。

  2.过程与方法

  过程:(1)创设意境、欣赏引入;(2)分层讨论、探究展示;(3)课堂拓展、巩固落实、检测;(4) 总结与评价。

  方法:(1)讲授、提问、读书指导、辅导、演示、知识迁移、分层探究等为基本教学方法,学生激发学习兴趣,以学习目标为主线,教师引导与学生自学、学生合作相结合。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感受中国山水画的独特魅力,明确中国山水画艺术中所蕴藏的中国传统思想及中国传统美学观,使学生认识到其实中国山水画艺术正是中国社会独有的审美现象。学会分析、评价中国山水画艺术作品及其他美术现象,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养成对美术终身爱好的情感,提高美术素养,热爱祖国优秀的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

  4.行为与创新

  中国山水画艺术是一门注重体验和实践的学科,在普通高中及美术职业学校的美术教学过程中,将鉴赏与体验、鉴赏与艺术实践结合起来,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多媒体技术教学设备、书籍和网络教育资源等的运用以利于开发新的教学内容、方法并开展学生、教师教学成果等方面的交流。学生在普通高中及美术职业学校阶段美术科目的学习注重的中国山水画艺术学习、实践与其他课程或活动的结合与联系。

  教学重点:中国山水画的鉴赏。

  教学难点:中国山水画的临摹、创作。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网、美术教室、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

  课本节课设计为四课时,确保课堂拓展、巩固落实、检测总结与评价,有效开展与进行。一、二课时以创设意境、欣赏引入;分层讨论、探究展示为主要内容。三、四课时课堂拓展、巩固落实、检测总结与评价为主要内容。

  学习活动:

  课前检查:以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为主,突出重点,突出与本节课的知识联系点。意在让学生扎实掌握知识,做到“温故而知新”。

  学情反馈:总结上节课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状态(如自主学习、主动学习、课堂活动是否积极高效?

  学习活动方式:多媒体展示检查内容,抓住学生的薄弱环节,重在落实。

  教师活动:

  1、书写标题板书与黑板右上角学习目标:

  (1) 让学生认识、了解中国山水画产生、发展的哲学基础等人文思想。

  (2) 欣赏、鉴别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区别。

  (3) 学会中国山水画基本临摹技法。

  (4) 认识、掌握中国山水画创作过程。

  2、展示课文中图例文徵明《浒溪草堂图》、王翚《桃园渔艇图》讲授画面情节内容,请同学朗诵所学古文。

  3、教师提炼升华学生探究回答问题展示。

  学生活动:

  1、背诵初、高中语文教材《桃花源记》、《归园田居》、《归去来兮》等线相古文、诗词。

  2、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并观看多媒体教学片《中国山水画赏析》。

  3、学生探究:为什么说山水画是“天人合一、情景交融?

  4、学生探究: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区别?

  5、学生探究回答问题展示。

  教师活动:

  分层讨论、分层达标

  1、思考、讨论的内容:

  (1)欣赏本课作品那些中国山水画作品运用散点透视?过去是否欣赏过其他作品也采用散点构图形式?举例说明散点透视构图优势在哪里?

  (2)从本课提供的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来看,你感觉有哪些不同?

  (3)《读碑窠石图》有什么独特之处?你感悟到什么?

  2、教师的点评: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评价时应依照《课程标准》要求在适当的时机参与点评,归纳总结学生进行的综合评价。

  学习活动:

  1、问题展示的同学要概括要点,注重归纳和总结,突出重点。运用所学专业的美术术语,表达独立的或合作学习形成的艺术观点。能和非展示的同学形成互动。

  2、问题展示的同学构图稿展示画面整洁、构图完整、有一定的中国画艺术气息。

  3、问题点评:

  (1)点评的同学要在体态和语言方面力求规范;语言要流畅生动,有文采。

  (2)学生点评突出艺术观点。其他同学可以质疑、探讨。点评的同学最终要综合同学们的意见,把最佳的解释传达给同学们。

  教师围绕本节课的中心主题确定问题进行拓展提升。课堂拓展方式:

  1、名词解释:意在笔先、骨法用笔、逸品、笔墨当随时代、气韵生动、人品与画品、笔墨、泼墨泼彩、黑白虚实、二李画派、北方山水画派、南方山水画派、浙派、南北宗论。

  2、填空:

  (1)南宋院体山水画四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被称为“元四家”。

  (3)“明四家”亦称为____________。 指中国画史上___________________四位明代画家。

  (4)清代绘画史上的一个绘画流派“ 四王”是中国清代绘画史上一个著名的绘画流派,其成员为 ___________________四人,因四人皆姓王,故称“四王”。

  (5)“清初六大家”(含清四王):在中国画史上指___________________。

  (6)明末清初时期中国绘画史上名噪一时的绘画流派,由于画派成员____________皆为僧侣,故名“四僧”。

  3、名词解释:意在笔先、骨法用笔、逸品、笔墨当随时代、气韵生动、人品与画品、笔墨、泼墨泼彩、黑白虚实、二李画派、北方山水画派、南方山水画派、浙派、南北宗论。

  学习活动

  1、播放多媒体教学片《中国山水画临摹步骤、知识要点》。

  2、教师示范北宋、元代山水画笔墨技法。引导学生体会笔墨章法、“书画同源”、“笔墨当随时代”、“意境”、“不似之似”的意义与价值。

  3、教师指导学生临摹、制作创作草稿。

  (1)临摩范本、笔、墨、纸张的选择。

  (2)以勾、皴、擦、点、染为基本形式的临摹、写生、创作步骤。

  总结评价: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总结与评价,尽可能地调动小组成员的参与。教师总结归纳:中国山水画是“以笔墨之自然,合乎天地之自然。造化入笔端,笔端夺造化。”;形成“深达物理、物我交融”达到自然和人的和谐统一,即:“天人合一情景交融”的境界,这也是历代文人、士流画家所追求的“师造化、得心缘”的审美原则。请学生以此为内容并运用美术语言进行课堂总结与评价演讲。课后作业:请学生自我评价:是否理解中国山水画家借景抒情,以景寓情的创作理念,教师指导学生尝试写一篇相关分析短文。教学成为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画、感受其中包含的传统文化、获取欣赏思路的有效活动,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使学生把握对中国山水画审美内涵的理解,对于各历史时期、各类型中国山水画不同的风格进行探究,引发学习兴趣。中国山水画艺术的教学与其他课程或活动的结合。

  教学反思:普通高中及美术职业学校阶段美术科目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美术素养包括专业技法、理论的学习、训练,对美术规律和知识的理解掌握,更包括整体的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观及对现实生活的体验。通过教师向学生介绍中国山水画艺术学生在美术鉴赏、技法练习和创作实践中,运用中国山水画艺术术语思考、交流、讨论,加深对中国山水画艺术术语的理解,提高运用能力。引导学生考察实践,在关注当今中国山水画艺术的发展提高构思、创意的能力及认识理解中国山水画艺术对中国历史文化的价值意义。在美术鉴赏教学中,用有关的古文朗诵、诗词阅读欣赏等方式创设情境,加深对文化、历史以及美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通过学习学生明确中国山水画中所蕴藏的中国传统思想及中国传统美学观,对中国山水画鉴赏、理论、技法、形式诸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的同时考虑到其形成、发展的社会历史背景及审美意识的时代特征,使学生认识到其实中国山水画正是中国社会独有的审美现象。它一方面重视造型的象征作用,一方面通过果笔法、墨法等具体手段说明问题。学生通过学习、理解中国山水画知识与技能,运用直觉、想象、思维以及中国山水画艺术知识与技能进行艺术创造活动,探索表现技巧;学会分析、评价中国山水画作品及其他美术现象,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理解美术与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并将美术语言运用于研究性学习之中;养成对美术终身爱好的情感,提高美术素养,热爱祖国优秀的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

高中说课稿 篇3

  一、说课题

  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教材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框题“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二、说教材

  1、本框题在教材中的地位。

  本框题是哲学辩证法理论中一个重要观点,既是世界观又是上一框题《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的方法论,因此它是对上一框题的延续,同时学好这个框题也为学好辩证法的其它观点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它在整课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识记整体和部分的含义,系统的基本特征,理解整体和部分的辨证统一关系,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能力目标:用具体事例分析我们做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剖析生活实例,锻炼综合性思维,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全局意识和顾全大局观念,培养合作精神,增强集体主义思想,树立为集体做贡献的价值观。

  3、教学重点:整体和部分是辨证统一的关系;因为掌握了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对青年学生正确处理好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从而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掌握系统优化的思维方法。因为这个知识比较抽象;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但学好这个知识,对于指导学生的认识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三、说教法

  1、直观演示法:

  利用图片、材料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

  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讨论法

  针对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四、说学法

  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五、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联系的含义

  2.说明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导入:情景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唤起学生的兴趣是学习活动的基础。激发学生兴趣可采用设疑和创设情景的方式来进行。让学生阅读《太子丹赠手》故事,分析说明,手和身体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整体离不开部分,部分也离不开争整体,否则都不能发挥其功能。所以让学生重视整体和部分的联系,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新课讲授:讲议结合

  第一部分是重点,我采用直观演示法和讨论法等突破重点。设计情景,事例导入,启发思考,层层诱导,讲议结合。

  1、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从坐井观天和盲人摸象的典故中,让学生分析,整体和部分的区别,得出结论

  青蛙错误的把头顶上的天空,当作整个天空。而盲人们错误的把部分象当作整个大象。说明他们都错误的把部分当作整体,那么他们有着怎样的区别。引入第一个知识点

  1.整体和部分相互区别

  (1)含义不同;

  整体指事物的全局和发展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

  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

  让学生了解张网捕雀典故

  古代有个人在林中见到一张捕雀的大网,捕到的麻雀都是雀头钻进一个个网眼里,于是他回家用一截截短绳结成许多互不关联的像网眼一样的小绳圈来捕雀,结果一个雀也没有捕到。

  学生探究活动:

  单个网眼为什么捕不到雀而网能捕到呢?

  师析:(1)因为他不懂得捕雀的网虽然由一个个网眼组成,但网中的网眼相互制约地联系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因而使网在功能上具备了单个网眼所不具备的功能。这说明,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

  (2)地位、作用、功能不同

  出示钟和各个零部件,让学生说思考:钟表是由各个零部件组成,但任何一个零部件都不具有计时的功能。这说明了那些哲学道理?

  2.(1)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整体由部分组成,整体功能的形成离不开部分原有的功能;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部分离开整体就不再具有部分的功能。

  让学生分析,“国兴则家昌,国破则家亡”“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从而得出结论:

  (2)二者相互

  影响

  整体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部分也影响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及其变化起决定作用。

  再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讲述“三个老师偷油”的故事,得出方法论的启示,方法论的讲解,是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和升华。

  3、整体和部分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1)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寻求最优目标

  让学生再思考:我国为什么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

  (2)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学习完整体和部分,让学生列举出整体和部分的例子,从而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二者的关系,老师再列举一个“地球,由地核、地幔、地壳三大部分的相互联系构成的系统”的例子,过渡到第二部分知识点,这是本课的难点,我采取学生探究,教师总结的方法,突破难点。

  二、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由于之前已经讲过整体和部分的含义,所以系统和要素的含义,可直接给出。

  1、系统和要素的含义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要素是组成一个整体而相互作用的部分

  为突破难点,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讲述一个“一举而三役济”的故事

  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述了一个“一举而三役济”的故事。宋真宗年间,一场大火把宫内楼台宫室烧成废墟。修复这些宫室楼台有三个困难:一是取土困难,路途遥远;二是运输困难,要运土及大批建筑材料;三是处理大量垃圾困难。面对这些困难,负责该工程的丁谓经过周密思考,首先下令把宫前的大街挖成大沟,就地取土烧砖。第二步把宫外的汴水引入大沟中,运进竹木等建筑材料。第三步,重建宫室楼台,工程完工后再把碎砖废土填入沟内,修复原来的大街。

  学生探究活动:用哲学道理分析一举而三役济的意义?

  多媒体显示:《一举而三役济》(内容见注4)

  引导学生探究活动得出结论:

  这个施工方案全面考虑了施工的各个环节及其相互联系,结构合理、关系顺畅,既节约了资源,又大大缩短了工期,实现了整体的最优目标。古人尚能如此,我们更应该自觉地优化结构、协调发展,争取系统目标的最优化。

  2、系统的基本特征

  系统观念为人们把握复杂事物提供了一系列科学方法和原则。

  第一,整体性原则。

  第二,有序性原则。

  第三,优化原则。

  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可以再调起高潮,让学生听一首歌曲,三个和尚挑水,让学生从愉快的歌声中,明白一个道理:

  “三个和尚没水喝”,导致这一结果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人数虽然多了,但没有形成合理的结构,不是相互支持,相互促进,而是相互制肘、相互消磨,结果各要素的力量或作用被内耗了,出现了1+1<2的效应。所以,就要求我们一定要做到:

  3、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的要求

  (1)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2)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巩固练习:以巩固知识为基础,培养能力为目标。

  巩固新知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过程,这一阶段从时间上来看是学生注意力易分散,易疲劳的阶段。进行练习可重新唤起学生的注意力,练习的形式和内容可以多样化,但要以能提高学生技能、发展能力为目标。高中哲学常识的教学更要突出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对社会政治经济等各种现象的观察、分析能力。

  最后依据本课知识结构,回顾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并布置课后作业。

  六、说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知道了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统筹全局,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同时必须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明确了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要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处理问题。设计这课的意图是通过通俗易懂的典故、成语和材料,把抽象的哲学思想简单化,让学生能很容易就接受知识的目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渗透语文、历史、等学科的知识,有助于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精心设置疑问,让学生根据事例得出结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思辨能力。

高中说课稿 篇4

  一、首先我来说说对学生的分析

  高一学生对经济生活的内容很感兴趣,对经济生活中的现象有一定程度的关注和了解,上网收集资料的习惯正慢慢养成,动手能力也在不断提高,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但学生缺少对现象本质的深刻的分析,而且建构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能力仍有待提高。

  二、接下来我来谈谈对教材的理解

  1、说本框的地位和作用

  本框包含的一些经济理论是以后政治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具有重要的地位,同时这一框的知识为后面学习树立正确消费观这部分内容打下基础,起到了过渡的作用,此外,这部分知识对提高学生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有重要作用。

  2、说教学目标

  关于本课,课程标准是这样要求的:

  归纳影响商品价格变化的因素,理解价格变动的意义,评价商品和服务的变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在认真解读课程标准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立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框学习,使学生理解价格变动对消费者需求量的影响,以及价格变动对相关商品需求量的影响,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参与经济生活的水平。

  (2)过程与方法:本节课,我以创设的情境为线索,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他们参与教学过程,形成自我发展的能力;

  引导他们学会学习,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引导他们善于合作,形成个体与集体协同发展的合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关心生活中的小事,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从而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的人生态度。

  3、说教学重点难点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这节课的重点定位为: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和生产经营的影响。确定其为重点,是因为这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

  我将这节课的难点定位为:如何看待买涨不买落的经济现象。确定其为难点,是因为这种消费现象学生在生活中常常看到,看上去似乎和我们今天所讲的生活消费的一般规律相矛盾。

  三、说教法和学法

  1、接下来说说我将采用的教学方法

  我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教学指导思想,以多媒体为辅助教学手段,采用“情境--发展”的教学模式。具体说,第一步,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第二步,小组讨论,自主探究;第三步,师生互动,建构知识。

  2、接下来再说说我对学生学法的指导

  本着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学习的过程,更加注重能力的培养,因而我采用了新课程提倡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四、接下来简单说说这节课的课前准备

  上课前,我深入学生之中,了解情况,如:家里是否有轿车、摩托车、电动车等交通工具?最近家里是否有买车的打算?买什么车?布置学生预习新课知识,收集车市的有关材料,既为课堂上设置的情境作了铺垫,又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同时,也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

  五、下面我重点简述一下我对教学过程的设计

  我想用四句古诗来形容我教学过程的四个环节:第一,未成曲调先有情;第二,事事留心皆学问;第三,似曾相识燕归来;

  第四,纸上得来终觉浅。下面我来分别阐述一下

  1、未成曲调先有情--在导入新课时创设情境(约3分钟)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导入新课时如果能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就能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引起学生的求知欲。

  所以我首先在导入时创设情境:《少军的烦恼》。这个情境讲述的是本班同学少军家里打算买车,但是家里人意见不一致,怎么办呢?在此基础上自然过渡:相信通过本框的学习我们应该可以给他们家一个合理的建议。

  2、事事留心皆学问--在推进新课时创设情境(约34分钟)

  陶行知先生曾提倡生活教育,即生活即教育,要从生活中学习。因此在推进新课这一环节中,我注意引导学生关心生活。

  因为课前已布置学生留意车市的新闻材料,所以在这一环节,我设置了这样的情境:围绕当前车市展示四三则材料,让学生去分析解释这些情境,近而突出本框的重点,得出本框知识点。

  相关材料如下:

  ①大排量轿车价

  格大幅上调,销售量骤然下降。

  06年4月1日实施的新消费税,按照新的消费税率,2.0以上排量的车型税率普遍提高,其中升幅最大的4.0升(含)以上排量的轿车,税率从8%增加到20%。由于消费税大幅提升,大排量车普现涨价,尤其是进口车。据了解,在宝马创造了近30万元的涨价新高之后,奔驰、VoLVo、捷豹、路虎、劳斯莱斯等车型价格集体上扬,其中劳斯莱斯最大涨价幅度达到70万元。价格的大幅上调,令这类汽车的市场销量也骤然变冷。

  ②中小排量轿车降价促销不断,销售却不温不火。

  调查显示,"油荒"打击了市民的买车积极性,在准备购买汽车的人群中,不到一成的市民坚持原来的买车计划,近三成市民推迟了买车计划,35.9%的买车人仍处于观望阶段,12.8%的买车人甚至因"油荒"放弃了买车,这对当前的汽车销量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严重的冲击。近七成买车市民受到"油荒"影响而再三权衡购买车型,低油耗、经济型汽车成为时下购车首选。

  ③我国已成为电动车生产、消费和出口大国。

  目前,我国电动车产业的从业人员达30万人,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动车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20xx年电动车在中国的总销量达到xxxx多万辆,同时还在以每年1500万辆的速度递增,这一速度大约是汽车增长速度的3倍。据估算,到xxxx年,中国电动车的年产销量将达到3000万辆,产业总体规模将达到1300亿元。

  接下来,用3分钟的时间展示介绍这些新闻,再把学生分成A、B两大组,每大组中再由4人一组组成若干小组。A组同学分析解释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B组以轿车生产商的身份分析,如何应对高涨的油价,如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如何使自己的工厂获利更多。

  然后用7分钟的时间,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及讨论,接着由学生代表发言,总体时间控制在12分钟,最后用6分钟左右由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建构知识。

  这样,A组学生根据材料1得出本课第一个知识点: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即一般说来,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老师在此基础上反问:同学们想一想,如果大米的价格也大幅上调,人们对它的购买会不会骤然减少呢?学生自然知道不会。于是可以得出结论: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变动,但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然后再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小事,如最近有哪些生活必需品价格变动了?人们对它的需求量有没有骤然减少或增加?通过列举生活中的例子来印证这一观点。根据材料2油价上涨影响轿车销量,会得出这样的结论:一种商品价格上升,需求量会减少,会导致它的互补商品的需求量也减少。根据材料3轿车滞销电动车却风靡起来,会得出结论:一种商品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会导致它的替代商品的需求量增加。这样学生就知道了,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不仅受该商品自身价格变动的影响,而且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

  B组学生根据材料,结合自己课前搜集的材料,可以得出结论:面对商品价格变动,生产者一般会调节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即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之所以这样设计,因为这部分知识是本节课要掌握的重点所在,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的比较紧密,理论难度又不大,这样由他们自已讨论得出知识,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在自主探究与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让他们学习着如何自主探究学习,如何与人合作学习,最终使他们真正会学习。

  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得出了上述结论后就会反思质疑,有的学生会说:房价涨得那么厉害,可是买的人一样很多啊。如果没有人质疑,那我会反问一句:是不是一种商品的价格升了人们的购买就一定会减少?生活中有没有反例?有的学生就会想:咦,这不是和我们刚才讲的生活消费的一般规律相矛盾了吗?于是我借机过渡到本框题的难点:“如何看待买涨不买落”的经济现象。

  通过列举现象,小组讨论,分析原因,最后师生建构知识,突破难点:原来买涨不买落,是消费领域的一种特殊情况,实际上是人们受各种客观情况影响,消费心理预期在起作用,担心物价一涨再涨,因而在物价上涨时出现了抢购现象;而价格低时人们总是渴望买到价格更低的商品,因而手持货币观望。同价格影响生活消费的一般规律并不矛盾。讲到这里,让学生注意我们在讲消费的一般规律时用的“一般说来”这四个字。

  这一环节的设计重在培养学生养成“学有所结”的学习习惯和“学有所疑”的发问精神。(这个部分大约3分钟)

  然后可以顺理成章的接着问一个问题:“学习了这节课的理论知识,你有没有找到消费的窍门?”这样,经过学生的思索与讨论,一定可以生成一些课本里没有的新的东西。(这个部分大约3分钟)

  3、似曾相识燕归来--在课堂小结时回归情境(3分钟)

  俗话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因此课堂小结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在本节课的小结中,我采用了首尾呼应的手法。

  前面导入时介绍了《少军的烦恼》此刻再回归到这一情景中,让同学们利用本节课所学知识给少军家人一个合理的建议。

  4、纸上得来终觉浅--在布置作业中创设情境

  要促进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就必须让学生亲身经历实践的检验。因此在这一环节里,我布置了一项作业,让学生制定“家庭主妇行动计划”--根据家里最近的消费需要,本周内给父母提供一个购物的具体计划,说明理由,从中感悟其中的经济学道理。

  课堂的最后我留5分钟左右给学生,让学生去遐想,去深思。中国画强调要“留白”,政治课堂也同样讲求留白。因为预设归根到底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把课堂的学习预设的满满的,不留一点余地,我觉得会抹杀了学生质疑与拓展开放的时空。我相信学生:我给学生一个天地,他们还我一个惊喜!

  顺便说一下我的板书设计:

  二、价格变动的影响

  (一)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

  1、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

  2、生活必需品和高档耐用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

  3、一种商品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导致:替代商品需求量增大、互补商品需求量也减少;反之……

  (二)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1、调节生产

  2、提高劳动生产率

  3、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各位老师,我今天的说课到此结束,希望听到各位老师的意见。

高中说课稿 篇5

  (一)、 教材及本课

  《蜀相》是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中诗歌部分,第一单元的第三课。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应放在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内容、主旨和写作技巧上,以此来逐步提高学生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蜀相》是唐代诗人杜甫晚年的作品,内容上由写景和评论两部分组成,以写景时的心里活动(追寻、凭吊)为线索开启出后两联蜀相诸葛亮的精当评论,因此针对这首诗来讲,我本节课将赏析的重点放在了前两句上,尤其是写景的颔联。

  《蜀相》是本单元的第三课,意在通过本课的学习巩固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深入理解杜甫身上那种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同时提高学生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

  【教学目标】

  关于古代诗歌教学,《全日制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初步鉴赏文学作品,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

  鉴于本课的教学重点以及高二学生已经在必修教材的学习过程中积淀了一定概括诗歌内容的能力,我将教学目标设定为:

  知识和能力:①指导学生掌握诗歌寓情于景、乐景衬哀情等表达情感的手法。

  ②教给学生高考“炼字”题的答题方法。

  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诵读诗歌,品味语言,把握诗歌的情感。

  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杜甫对“蜀相”的仰慕之情,了解杜甫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寓情于景、乐景衬哀情,“一切景语皆情语”写作技巧。(这对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的生成帮助比较大。)

  教学难点:突破“炼字”题型。(学生把握考题类型,以及答题思路的形成有针对作用。)

  【课时安排】1课时

  (二)、 教学过程

  一、课前情境:

  阅读相关文本,体会诸葛亮“鞠躬尽瘁”“星殒五丈原”的形象,感受诸葛亮这样一位贤相的高尚情操。

  二、情景导入:

  ppt展示卧龙岗景区对联。导入杜甫的《蜀相》。(吸引学生的兴趣)

  三、走进诗歌

  (1)、诵读《蜀相》,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①多读,要做到读准字音,读出语气,读出感情。

  ②可以采取指名读,齐读,教师范读等方式,让学生都能够开口大声读。

  (2)、品味语言,探究问题。

  合作探究一:

  总体把握诗歌的写作思路。

  首联:寻找祠堂

  (起)

  颔联:祠中之景

  (承)

  颈联:诸葛功绩

  (转)

  尾联:壮志未酬

  (合)。

  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多种答案都可以。

  寻访祠堂——祠堂春色——丞相功业——壮志未酬

  明确:叙事——描写——议论——抒情

  合作探究二:品味写景的语言。

  1.哪些诗句写的最具美感?

  明确:颔联。

  2、比较理解:映阶碧草尽春色,隔叶黄鹂皆好音。

  3.赏析颔联?有什么效果?(补充式,多鼓励!)

  明确:“自”和“空”。反衬写法,再美的“碧草春色”,再动听的“黄鹂好音”,只因一个“自”一个“空”,就显得美景虚设,无人问津之感。

  碧草春色,黄鹂好音,入一“自”字、“空”字,便凄清之极。

  4.用一句话把此句的美景描绘出来?

  分析得到:一切景语皆情语,情景交融。

  小结: 分析“炼字”题的答法。ppt展示。

  四、迁移训练

  五、课后作业

  1、背诵

  2、掌握炼字方法,并将其使用在此类考试题型中。

  六、课堂结束语

  (三)、说教法

  为了给学生创造动口、动脑、动手的机会,让他们更多地参与教学,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课文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我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1、诵读教学法:诵读是古代诗歌教学中关键性的一环,声情并茂的吟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为诗歌鉴赏打下良好的基础。

  2、情境教学法:出示关于诸葛亮的对联,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杜甫所要表达的感情。

  3、探究法: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在教学中,我给学生提供探究的舞台,激发学习兴趣把学生分成小组,分别探究诗歌语言、表现手法、思想情感。

  4、比较阅读法: 将《蜀相》的第二句变“自”为“尽”,变“空”为“皆”进行比较鉴赏。

  (四)、说学法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自主学习即课前诵读诗歌,参照注释理解诗歌大意和写作思路,这样有利于顺利过渡到重难点;课上合作探究分若干个小组,分别探究诗歌语言、思想情感、以及比较鉴赏,这样能提升学生阅读诗歌的能力。

  (板书设计)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起) 以乐景衬哀情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承)—寓情于景—寂寞伤感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转)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合)

高中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大气环境是高中地理第三节的课文,这一单元是高中地理中最重要的章节之一,考试中所占的比例也较多,而这一节又是第二单元的重点知识之一,因此,它是高中地理一个重要内容。这部分内容很容易和我们周围实际生活相联系,从而取材于我们的生产生活,考查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可以作为考试的切入点,考查学科内与之相关联的内容,体现综合高考命题方向,因此,这一考点是高中地理中最重要的知识之一,考试中所占的比例也较多,也是高考热点知识之一。本节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讲述大气的垂直分层及每层大气的特征,第二部分主要讲述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及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注重学生培养读图分析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2、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四种辐射之间的关系。

  3、大气的保温效应。

  (2)教学难点 大气保温作用原理。

  (3)教学媒体 多媒体

  二、说教法

  教无定法,应“以学定法”,这是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以此为出发点,本节课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式:

  1、 探究式教学:在教学中,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励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探究,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地理实践能力。

  2、 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方式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又能增强学生竞争意识,提高参与各种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3、问题导学法:提出问题让学生采取自学的方式来解决,增强学生自己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三、说学法

  根据地理教学的一般特点,采用下列教学方法: 1、图导图练法:

  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动眼识图、动脑析图、动口说图等多项措施训练,提出问

  题,启发学生思考,回答,并进行归纳,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 2、比较分析法:

  将教材中的主要知识进行对比,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3、案例分析法:

  通过对课本及补充材料中案例的分析、探究,使学生掌握材料分析题的解题

  方法,培养学生材料分析能力及探究能力。

  四、说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导入、探究学习、课堂小结、巩固训练。

  五、 教学效果评价

  本节课利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学生之间团结协作的能力。同时,力求很好地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得学生们在快乐探索中寻找知识,丰富学生的课堂生活,培养了学生的积极的情感态度。

【精选高中说课稿模板集合6篇】相关文章:

精选高中语文说课稿模板集合8篇07-17

精选高中说课稿模板合集4篇06-24

精选高中数学说课稿模板集合8篇08-06

精选高中数学说课稿模板集合五篇08-02

精选高中数学说课稿模板集合7篇07-25

高中地理说课稿模板集合10篇07-06

高中美术说课稿模板集合五篇06-22

关于高中美术说课稿模板集合9篇06-15

精选高中数学说课稿模板集合十篇08-16

【精选】说课稿初中模板集合4篇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