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说课稿

时间:2021-03-23 08:50:29 高中说课稿 我要投稿

关于高中说课稿范文集合三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说课稿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高中说课稿范文集合三篇

高中说课稿 篇1

  一、指导思想:

  本课以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依据,坚持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尊重学生差异,区别对待,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对象:水平二(三年级)

  三、教学主题:蹲踞式跳远的助跑起跳(第一课时)

  四、教材分析:蹲踞式跳远是小学生练习跳远采用的主要方法。简单易学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趣味性。通过练习,发展学生的速度,灵敏和协调的素质,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等意志品质。

  五、学情分析

  小学五年级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时期,容易兴奋,喜欢挑战,在学习中乐于展示自我。由于先天遗传和后天的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存在着差异,因此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区别对待,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六、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能初步掌握蹲踞式跳远——助跑和踏跳的结合技术的动作 与方法,做到动作规范、准确、优美。

  2技能目标:发展学生的弹跳力,体验跳远时的身体动作感受,培养正确的身体姿势。提高身体协调、灵敏等素质。

  3情感目标:培养勇敢、自信、竞争意识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七、教学重点:助跑有节奏,踏跳有力

  教学难点:助跑和踏跳相结合

  八、教学器材:篮球场地 一块大垫子 踏跳板 接力棒 录音机

  九、教学过程:

  1、上课开始,体委整队,师生问好,教师用多媒体出示体育运动员进行蹲踞式跳远比赛的动作,提出问题,决定跳远成绩的主要因素是什莫?和学生讨论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提示学生反口令练习,学生随教师口令进行向左转,向右转,向后转的练习,调动学生上课的注意力和积极性。

  2、组织学生一路纵队在体委的带领下围田径场慢跑400米我在队伍的中间控制学生跑步的节奏,放松走200米带入操场成体操队形随兔子舞的音乐做韵律操,(10分钟)

  3、教师组织学生结成四组每组一个小栏架进行各种跳跃的练习,教师提示学生要缓冲落地,并强调安全教育。在练习中教师适时启发学生尝试不同放置方法练习,在练习中减少学生对栏架的恐惧心理(10分钟)

  4、示范助跑起跳的动作,学生随教师集体练习上一步起跳,教师巡视指导。提示学生分散练习两人一组进行3-5步的走和慢跑的助跑起跳练习。要求同学之间相互指导,教师巡视指导,请优秀的学生展示,给与表扬。学生分成四组进行四步助跑触摸高架上高悬球练习。根据学生身高的差别,分成高低各一组其余同学分为相同高度的两组。又根据学生跳跃能力的不同每组悬挂三个不同高度的气球,课前用红色的圆点在垫子的前面贴出了四步助跑的距离。学生分组尝试练习后,教师给学生提出问题:怎样更好地摸到气球?教师对跳跃能力差的同学及时给与指导和调配。学生在反复练习中得出答案。(快速助跑有力踏跳)学生经过了前面的练习对自己的跳跃能力有了一定的了解,我让学生在四块垫子前各放一个栏架用皮筋分别设置30,50,和两个40厘米的高度,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自主选择助跑距离(4-6步)和皮筋的高度进行助跑起跳过皮筋的练习。教师强调安全教育,巡视对差生给与指导和鼓励,

  对跳跃能力比较强的组适当提升皮筋的高度,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兴趣,提高跳跃能力。(10分钟)

  5、教师讲解穿过封锁线的游戏方法和规则,组织学生布置场地,分成四组尝试练习。教师进行安全教育。学生分组进行跳跃陡坡(栏架)爬过封锁线(大垫子)的游戏比赛。通过比赛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和集体主义精神。(10分钟)

  十、安全措施:

  1、课前检查场地。器材,杜绝安全隐患

  2、对学生加强安全教育,避免伤害事故出现

  十一、

  1、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区别对待,力求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

  运动负荷125次分钟

高中说课稿 篇2

  本节内容系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高一政治第一课第三节第一框的内容。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学习的内容是经济学的基础知识,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商品和货币的有关知识,这为过渡到本框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因此,本框题在经济常识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学好这个框为以后学习经济常识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而且它在整个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本框题包含的一些经济理论,是以后政治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今后高考的必考内容。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识记并理解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并能初步运用价值规律的有关知识,分析商品价格波动的原因及表现。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以及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能力,使学生正确认识价格与价值往往不相符这一现象。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明确发展市场经济必须遵循价值规律,强调学生应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树立改革开放意识。

  三、说教学重难点

  (1)重点:价值规律的含义,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

  (2)难点:等价交换的原则。

  四、说教法

  本课适合采用案例法和讨论法。案例教学法将思想政治课的理论性与实践性有机结合起来。选用案例某学生采访养猪户的录像片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使之感受到经济学原理就在我们生活周围,每时每刻都在发挥作用。采用讨论法能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当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同时能加深对知识本身的理解,深刻领会知识的内涵,而且在讨论过程中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注重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五、说学法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参与性。通过学生自己观察、思考、讨论、比较、分析等达到认知和行为上的统一。在本课的学习过程中,按照“了解案例--分析案例---归纳总结--热烈讨论--大胆设想--总结概括”的模式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深刻领会知识并灵活应用知识。

  六、说教学手段:

  采用表格、多媒体课件演示的方法。对教材的表格化处理,既直观展现教材内容,又培养学生思维的科学性与创造性,采用多媒体演示教学能使学生获得生动而直观的感性认识,把理论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深刻认识理论知识。

  七、说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注重条理,抓重点,突难点,注重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分成5部分。)

  1、创设情境:(约4分钟)设计三个问题1纸币是不是商品?为什么?它具有哪些职能? 2猪肉是不是商品?3猪肉的价值是用什么表示的?组织并引导学生回答,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顺利导入新课。

  2、探究新知(约32分钟)

  采取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增加课堂容量,充分发挥多媒体的直观形象作用,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8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条理清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环节1从日常生活说起,引出课题 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环节2以热点问题“猪肉价格上涨了”来探究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它的表现形式。

  环节3针对性练习,帮助学生理解价值规律是一切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环节4多媒体展示某同学走访养猪户的调查报道,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得出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2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环节5以猪肉价格的变化为例,得出供求关系的变化与价格涨落变动的关系,得到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环节6多媒体展示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图,利用图表进行解读。环节7通过举例探究价值规律的不变性。

  环节8回到现实生活,利用价值规律指导实践,服务社会。

  3、课堂小结(约4分钟)

  力求简明扼要,梳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理解政治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从四个方面来总结:A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B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C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D利用价值规律指导实践。

  4、阅读教材,结合实际领悟本节知识。(约4分钟)

  5、布置作业。(约1分钟)设计两道开放性习题:

  A浅淡“夏天购买皮衣冬天卖”的说法。

  B怎样做一名有头脑的养猪户。

高中说课稿 篇3

  对一名职业高中数学教师而言教学反思首先是对数学概念的反思。

  1.对数学概念的反思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学会数学的思想,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去了解世界:用数学的'精神来学习。而对于数学教师来说,他还要从“教”的角度去看数学去挖掘数学,他不仅要能“做”、“会理解”,还应从“学”去“做”、去“理解”,去挖掘、发现新的问题,解决新的问题。因此教师对教学概念的反思应当从逻辑的、历史的、关系、辨证等方面去展开。

  以函数为例:

  从逻辑的角度看,函数概念主要包含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三要素,以及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对称性等性质和一些具体的特殊函数,如: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这些内容是函数教学的基础,但不是函数的全部。

  从关系的角度来看,不仅函数的主要内容之间存在着种种实质性的联系,函数与其他中学数学内容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方程的根可以作为函数的图象与轴交点的横坐标;

  不等式的解就是函数的图象在轴上的某一部分所对应的横坐标的集合;

  数列也就是定义在自然数集合上的特殊函数;

  同样的几何内容也与函数有着密切的联系。

  教师在教学生是不能把他们看着“空的容器”,按照自己的意思往这些“空的容器”里“灌输数学”这样常常会进入误区,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兴趣爱好、社会生活阅历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使得他们对同一个教学活动的感觉通常是不一样的。要想多“制造”一些供课后反思的数学学习素材,一个比较有效的方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的把学生头脑中问题“挤”出来,使他们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暴露出来。

【关于高中说课稿范文集合三篇】相关文章:

关于高中说课稿范文集合五篇06-20

关于高中美术说课稿范文集合五篇07-16

关于高中体育说课稿范文集合五篇07-15

关于高中美术说课稿范文集合5篇06-21

关于高中地理说课稿范文集合六篇06-18

关于高中语文说课稿范文集合7篇07-28

关于高中化学说课稿范文集合6篇07-22

关于高中化学说课稿范文集合5篇07-20

关于高中化学说课稿范文集合六篇07-20

关于高中音乐说课稿集合九篇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