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初中

时间:2021-06-24 09:30:05 初中说课稿 我要投稿

【推荐】说课稿初中模板锦集七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说课稿初中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推荐】说课稿初中模板锦集七篇

说课稿初中 篇1

  各位评委早上好!我说课的课题是《重力》,原标题是《重力 力的示意图》。我计划将本节课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讲力的作用效果,三要素,示意图。第二课时讲重力。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重力》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首先是教材的作用和地位。《重力》是(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八章第二节的教学内容,在学习重力力之前,已经学习了力的概念,测量等,本节课再学习常见的,具体的一种力——重力,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重力”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力,在力学学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在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都必须先研究重力对物体的运动有无影响。因此,《重力》在力学中处于基础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一节课

  2.教学目标

  根据重力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教学大纲的要求,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应达到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了解重心。

  ②了解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会用公式G=mg计算重力或质量。

  ③了解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参与探究活动,学习拟定简单的科学计划,能收集实验信息。

  ②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学习信息处理的方法,有初步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初步分析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观察和实验,使学生树立以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来研究物理问题的思想,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

  3.教学重点和难点

  由于重力的大小和方向都是通过实验来研究的,其研究问题的方法对今后进一步学习有指导意义,所以列为本课的教学重点;而知识的应用——重垂线,则为本课的教学难点,这是因为对刚开始学习力学知识的初二学生来说,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经验。

  二、说教法

  根据本节课感性材料丰富的教材特点和初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引导发现法、直观演示法和讲解法。

  引导发现法属于启发式教学,本课将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和发现物理规律。直观演示法就是通过插图、实验、多媒体等直观教学手段,使物理情景具体化、形象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知识由具体感知向抽象思维的转化。这两种教学方法配合使用,再加上精确的讲解,严密的推理,力求达到“教”与“学”的优化组合。 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符合素质教育对学生的要求。

  三、说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法指导是当前教学方法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要使学生从“学会”转化成“会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注意学法的指导。根据本节的内容特征,我主要是指导学生如何主动去观察思考、动手实验、初步掌握研究常见力的学习方法。

  四、说教具及设备

  1、选择教具依据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丰富的教学用具及设备选取得当有利于提升训练的密度及广度,能使教学过程从抽象到形象。进行课堂演示实验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提供了大量的教学信息,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环境中得以迅速了解和掌握重力和质量的关系。还能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达到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为此,我选择以下的教具及设备:

  2、教具:弹簧测力计、钩码、图片等一些器材。

  设备:多媒体

  五、说教学过程

  由于八年级学生是第一次利用力的基础知识来研究常见的力,所以本节课将根据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按照教材的编排,设计如下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3分钟)

  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牛顿在苹果树下思考,苹果下落)普通的现象,伟大的问题,(飞流直下的瀑布、高台跳水的运动员、踢出去的足球落向地面等)。教师接着问:产生这种现象是由于什么原因呢?(引入新课,板书课题。)由于学生在小学自然课上已有物体受地球吸引的认识,学生会比较容易说出吸引等词。

  (这样引入可以激发学生想要学习重力的愿望)

  (二)新课教学

  1、什么是“重力”(5分钟)

  进一步从力的作用效果启发引导学生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苹果向下落?苹果的运动状态改变了没有?改变了?为什么?受力了。所受的力是谁给的?地球。地球对他附近的物体由于吸引的作用而产生的力。总结得出重力的概念: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因为插图直观、形象,容易调动学生的兴趣。)学生知道了重力的概念后教师接着让学生充分例举他们熟悉的重力现象,使他们意识到地球周围的一切物体时时刻刻都受到重力的作用。接着以下落的苹果为例,分析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及重力的三要素。并按重力的方向、大小、作用点的顺序组织教学。

  2、重力的“方向”(8分钟)

  这也是本课的一个重点内容。教学时先做演示实验 ,用细线把物体悬挂起来,静止时让学生观察线的方向是竖直方向。然后剪断细线,同时让学生观察:物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什么方向下落?这样又一次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为了让学生正确了解“竖直向下”,避免与“垂直向下”相混淆,我做如下的演示:把一小球用细线悬挂在水平放置的铁架台上,观察细线的方向。然后再把铁架台底座一侧抬起(模拟在不平地面的情况),在抬起过程中再次观察细线的方向。提出问题:两种情况下观察的方向是否一致?与当地地面情况是否有关?是否与当地地面一定垂直?学生经过分析得出:重力方向不一定始终垂直于地面,教师这时可指出:但它垂直于水平面,我们观察到的这个方向与重力的方向是一致的,称为“竖直向下”

  对于重力方向的应用这部分内容,由于学生缺乏这方面的感性认识,在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学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重垂线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感性认识。再让一位学生利用重垂线进行操作,检查窗台、桌面是否水平?其他同学分析其工作原理。循序渐进学生易于了解。

  3、重力的“大小”(10分钟)

  这部分内容我想设计为学生探究性实验。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一是使学生有机会参与课堂教学,自主地进行物理规律的探索,体现自主性原则;二是再次练习使用弹簧秤测量力的大小,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引导学生体会探究性实验的过程: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实验论证,得出结论。

  本节课中让学生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数量钩码的重力,并把数据记录下表,由学生分析数据、总结实验结果。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对实验信息的收集及用比值分析处理数据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学生实验将数据填入书上的表格中,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质量增大几倍,重力也相应增大了近似的倍数,即(结论):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比值约是9.8N/Kg,是个定值,用g表示,在粗略计算时,也可取10N/Kg,接着介绍g的值读法和含义后指出用G表示重力,m表示质量尝试让学生按数学关系写出物理公式表达形式。在得出公式后进行运用:分析例题,书写演算过程,同时强调解题时应注意的问题(只有m的单位用千克时,计算出的重力G的单位才是N ),培养学生利用重力

  公式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介绍:在同一地点g是恒量,如果位置改变,g就不是一个定值了。

  4、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5分钟)

  教材对“重心”的概念没有涉及,但生活中很多现象都可以用重心的知识来解释。因此,在了解重力的大小和方向后,可适当补充重心的知识。这个内容比较抽象,为了帮助学生建立这个物理模型,可通过用手托住一把尺子的小实验引入重心的概念:重心是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同时告知学生当尺子平衡时的重心就在手指的上方。重心在的位置不仅跟物体的形状有关,而且还跟材料是否均匀有关。向学生出示圆形薄板和方形薄板等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指出其重心就在它的几何中心上(演示)。通过这样的教学处理,学生便对重心的概念有了一个具体的感知,知道物体受到的重力可以看作集中在一个点上。利用这个重心的平衡特点,还能找出材料不均匀或形状不规则的物体的重心,至于如何找出不规则物体的重心,在这不做细讲。个别基础好或感兴趣的同学可介绍他们通过课后思考题进行探究了解。

  6、课堂小结(学生说说本节课的收获)(2分钟)

  通过课堂小结使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回顾、梳理,这样做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了解又可以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一个知识点的整体印象。

  7、课堂检测与评价(4分钟)

  (通过课堂练习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检测,既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了解,同时还可以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在对问题分析、解决,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最后以一个话题讨论:“假如没有重力,世界将是什么景象?”结束。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他们的思维。(3分钟)

  8、板书设计

  第三节 重 力

  一、重力的概念: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G)

  二、重力的三要素

  方向:竖直向下

  大小:G=mg

  作用点:重心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一个构想,不足之处还请大家多多指点!

说课稿初中 篇2

  一、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和作用

  《声乐》是音乐专业教学的重要课程,是整体音乐教育的重要环节,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以技能表现为主要特征,全方位地反映和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如:音乐基本素质:基本乐感、音准、节奏;理解、表现和欣赏作品的能力,以技能和修养驾驭作品的能力等;

  可以培养人的多种素质。如:稳定、细心的品质和自我调节的能力,声乐作品给予人的修养、情操和人格的再造和提升;

  对于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歌唱技能是必须掌握和今后从事小学音乐教学的一项重要基本技能。

  二、课程教学设计及改革思路

  (一)教学目标

  以全方位素质教育为依托,基础与速成、技能与素质的平衡和统一的高职声乐教学目标体系,具化为三个素质能力的达标:

  专业技艺素质:切实驾驭声音的基本能力

  声乐综合素质:声乐学科内的全面素质

  歌唱教学素质:基本职业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课程所用教材为:《声乐教学曲库》(自编)

  《声乐教学曲库》(自编)是在现有正式出版的声乐教材基础上,结合我院实际生源情况,围绕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来的。我们进行了声音类别、程度难易的分类,共分为八个级别五个声部,按照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进行教学,突出实用性、应用性的特征,适应我院的教学情况,同时也为广东省乃至全国的高职声乐教育教材提供了可借鉴的参考。

  (三)主要教学方法和手段

  1.教学方法

  叙述讲解

  演唱示范

  启发讨论

  2.教学手段

  “望”:以视知觉为媒介的教学手段

  “闻”:以听知觉体现教学功能

  “问”:声乐教学中的语言、思维交流功能

  “切”:声乐教学中触知觉教学功能

  (四)实践教学内容及环节的确定

  1.课程导入

  提出本课堂的要求,了解学生对本课堂的准备情况(身体、心理、课前功课准备等)

  2.技能训练

  机能训练:呼吸肌能、声音支点肌能、咬字吐字肌能等

  技巧练习:连音练习、顿音练习、跳音练习等

  3.作品重点、难点训练

  4.作品分析

  5.演唱作品

  6.总结

  (五)课程所需的教学条件

  琴房,钢琴,琴凳。镜子,音效条件(建设当中)。

  (六)课程教学的参考资料

  1.主要参考文献

  沈湘著:《沈湘声乐教学艺术》,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年版。

  林俊卿著:《歌唱发音的机能状态》,人民音乐出版社1993年版。

  俞子正、田晓宝著:《声乐教学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年版。

  2.参考教材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组编:《声乐》,上海教育出版社。

  《声乐教学曲集. 中国作品》(1—4),人民音乐出版社。

  《声乐教学曲集. 外国作品》(1—4),人民音乐出版社。

  霍立等编:《新编中国声乐作品选》(1—9),辽宁人民出版社。

  (七)多媒体课件的建设状况

  本课程为技能课,暂时无多媒体计划课件。

  三、教学对象分析及教学效果预测

  (一)教学对象分析

  本课程教学对象是音乐系所有学生。

  五年制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年纪偏小,发声器官未发育成熟,声音处于变声后期,声音能力较弱;且音乐基础较弱,接受能力参差不齐。

  三年制音乐教育专业、三年制初等教育(综合艺术)专业:发声器官基本成熟,有一定的声音能力,掌握了简单的音乐知识和发声技能,能演唱简单声乐曲目。

  三年制表演艺术(音乐表演)专业:发声器官基本成熟,有较强的声音能力,掌握一定的音乐基本知识和发声技能,能演唱一定难度声乐曲目,有一定的音乐表现力。

  三年制文化管理专业、三年制表演艺术(计算机音乐)专业:发声器官基本成熟,有一定的声音能力,掌握一定的音乐基本知识和简单发声技能,能演唱简单声乐曲目,对流行音乐有着特别的求知欲。

  (二)教学效果预测

  五年制音乐教育专业、三年制音乐教育专业、三年制初等教育(综合艺术)专业:能了解、掌握声乐发声基本技能,熟练掌握视唱技巧,具有一定的声乐教学能力。

  三年制表演艺术(音乐表演)专业:熟练掌握发声技巧,能完整演唱、表现作品,具有一定的声乐辅导能力。

  三年制文化管理专业、三年制表演艺术(计算机音乐)专业:有正确的声音概念,了解发声原理,掌握基本发声技巧,对声乐作品有一定的鉴赏力。

  (三)总体教学效果预测

  专业技艺素质方面:熟练掌握歌唱发声技巧,能切实解决驾驭声音的能力。

  声乐综合素质方面:通过声乐学习达到人文素养的一定提高。

  歌唱教学素质方面:能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具备今后从业中所需声乐教学、辅导技能。

说课稿初中 篇3

  各位专家、评委,上午好,刚才我们欣赏了一些四川风光图片,大家是否感到紧张的氛围有所缓解,情绪比较愉悦呢?谢谢!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调控情绪,保持乐观心态》

  《调控情绪,保持乐观心态》是陕教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课情绪万花筒第二目的第二课时,本节课是基于第一目和第二目第一课时的教学之后,学生已经了解了什么是情绪,明确了消极情绪和积极情绪对个人有不同影响的前提下,来组织教学的。我打算从五个方面介绍我是怎样设计这一课时的教学的

  一、教学目标

  根据《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本要求,遵循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回归生活的基本理念,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主动关注自己情绪变化的意识,保持良好、健康、乐观、向上的心态,积极面对每一天。

  能力目标

  提高对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的辨别能力,培养学生用理智控制和选择适当方法调控情绪的能力。

  知识目标

  了解主动调节和控制情绪的不同方法及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学会一些调控情绪的方法,主动调控消极情绪。

  初中生的情绪表现很不稳定、不成熟,两极性明显,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因此,让学生掌握转视法、宣泄法等调控情绪的方法,主动调解消极情绪就显得尤为重要。

  另外,如何把调控情绪的方法转化为内心主动的需要,对中学生而言,确实有一定难度,也需要较长的内化过程。

  三、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

  1、教材资源: 陕版教材的编写注重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基础,列举的例子也多来自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因此使用教材中的一些例子在教学中是有效的。

  2、学生资源:学生的日常活动、游戏、兴趣、现有的认知发展基础和差异都是很好的课程资源。

  例如:绘画是低年级学生比较喜欢的一种游戏方式,而“天气预报”又是学生已有的生活常识,学生中常出现的不良现象,这些都应该是一种课程资源。我把这些资源引入课堂,使课堂教学更贴近学生,更为生活化。

  3、教师资源:

  教师本身也是课程资源。分享故事环节中,教师讲自己的情绪故事,可以丰富教育内容,让课堂“活”起来,同时也营造了师生平等、互动的教学氛围。

  四、教法学法

  1、情景教学法

  歌曲《快乐老家》引入,借以尽快调动学生兴趣,营造寻找快乐的教学气氛,让学生在寻找快乐的情景中去主动的学习。

  2、角色体验法

  提供漫画等情景,让学生扮演角色,使他们在不同的角色中去体会不同的调节情绪的方法。

  3、自主探究法

  用绘画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个人情绪变化的情况与天气预报的符号的对应关系,学生会很有兴趣的去分析和评价自己的情绪。

  五、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通知学生带绘画纸和水彩笔,教师准备好自制多媒体课件。

  一、新课导入(3分钟)

  采用音乐导入,情景激趣。设计意图是引入课题,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多媒体演示歌曲《快乐老家》,教师引导学生拍手、跟唱。看学生都把注意力投入到课堂上来时,教师问:“想不想做快乐的人?跟我走吧,去寻找让自己快乐的方法。”

  二、新课学习

  首先是启发诱导,绘画探究,时间8分钟。设计意图是采用自主探究法,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情绪变化状态,知道当消极情绪占上风时应主动地采取行动,调节情绪。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二框第四◎的内容,告诉学生可以把不同的情绪与天气符号对应,根据自己的情绪变化制作一幅“情绪晴雨表。”学生会被这个新颖的活动方式所吸引,用手中的彩笔画出富有创意的图画。并纷纷主动展示自己的图画。教师问:看看自己是“晴天”多,还是“阴天”多?有没有“电闪雷鸣”的时候?为什么?学生回答时要恰当评价,先评价 “晴天多”,鼓励孩子“你是个快乐少年,恭喜你”。后评价 “阴天”等其他消极情绪,过渡到下一环节。

  情绪“晴雨表”这个活动不但贴近七年级学生的生活,还有很强的趣味性,所以每个学生都能愉快而又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包括一些成绩和语言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画完后,又让同学展示他们的作品,相比问答式教学,学生参与的面更广。而且使绝大多数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促使教学目标很好的达成。

  新课教学的第二环节是变变晴雨表,时间15分钟。方法是角色体验,合作探究。设计意图是采用自主探究法,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情绪变化状态,知道当消极情绪占上风时要主动的采取行动,调节情绪。我设计了三个情景,都是学生学习、生活中常常出现的场景。情景一是考试没考好,情景二是喜欢的球队输了,组织学生即兴表演。表演中突出自己面对消极情绪怎么办?表演后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看看这些调控情绪的办法恰当不恰当。情景三在学校中比较常见,我问:“你有什么好的方法来帮帮她?” 让大家提建议。相比前边的表演,大家可能会拘谨,不愿意对这种现象做出评价。这时,我就出示卡通短片,同时告诉大家这种方法叫自嘲法,是用幽默的方法化尴尬为自然,变消极为积极。我又指出嘲笑别人的做法是不尊重他人人格。动画短片会使同学们活跃起来,给画中的同学出主意,这样对曾经嘲笑别人的同学也是一种教育。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每说出一种办法来,我就板书在黑板上,恰当的方法和不恰当的方法对照着书写,对不恰当的方法还及时反馈给学生。师生一起找出了宣泄法、自嘲法、转移注意力等常用的方法,达到了活动设计意图,突出了教学重点。

  新课教学第三环节是故事分享,师生互动,时间12分钟。在优美舒缓的背景音乐中,老师先讲述自己高考失利后,一度背上思想包袱,又怎样在老师和朋友的帮助下,采用自我激励法和自我暗示法,终于“阴转晴”,走出情绪低谷的故事。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在融洽师生关系,老师真实的故事使学生产生亲切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讲出自己的故事。然后学生开“心情故事会”,分组讲自己调节情绪的故事,再推出讲的好的同学到全班讲。实现了学生合作学习和经验交流,学生从上一活动的帮助别人到这里的超越自己,实现了运用能力的提高,学习了自我激励、自我暗示、升华法等运用理智控制情绪的方法,再次分解教学重难点。

  当我讲自己调节情绪的故事时,优美的背景音乐和我的真实经历,会走进学生的心灵,深深地感动在场的每一位学生,我相信:孩子们会收到了我传递的信息,体会到我的感受。接下去的学生讲调节情绪的故事就变得十分容易了,学生的故事会让我了解他们的烦恼和苦闷,体会到初一学生的单纯和真诚。短短的十分钟,师生的分享和交流让我们的心走得更近。在不知不觉中,情感得到交流,知识得到传递,认识得到升华。

  新课教学的最后部分是归纳辨析,课堂小结,时间3分钟。师生一起归纳刚才提出的调控情绪方法,并结合教材上p34的图画,辨析方法的适度性。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锻炼归纳能力和辨别能力,小结本堂课的内容,使知识更系统、更牢固。

  三、结束教学(4分钟)

  由于这是第三课《情绪万花筒》的最后一课时,要让教学落脚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上,让学生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虽然几课时的教学都围绕了目标,但还要有所强调。因此我设计了品味短文,升华提高。学生齐读短文《快乐的小马驹》后,并用一句话写出自己的收获,看谁写得精炼、精彩。结合前几课时的教学,我也赠给学生几句话,表达我的感受和对学生的美好祝愿,结束第三课的教学。

  以上是我的全部教学过程。在45分钟里,我要努力保持生动、幽默、有趣、贴近生活的课堂氛围,促使教学目标圆满实现。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请各位专家和评委批评指正,谢谢!最后,欢迎大家

说课稿初中 篇4

  本节课我从下面三个方面谈一谈教学的构思。

  一、教材分析

  1、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教材中摩擦力的测量涉及到二力平衡知识的具体应用,“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是摩擦力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知识的具体应用,通过学习本节教材的知识,提高了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这一节课无论在知识学习上还是培养学生的能力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的确定

  认知目标:知道摩擦力的种类,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摩擦力的大小,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知道摩擦在实际中的意义以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体验自然科学的价值,体验知识来源于实践而又作用于实践的辩证关系。

  3、重点、难点的确定

  重点: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难点:摩擦产生的原因和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教材对滚动摩擦没有单独讲述,而是作为减小摩擦的方法来讲,这在初中还是适当的。

  二、教法和学法

  施教之功,贵在引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引导转化作用就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简单的把“启发式教学”看作是一种教学方法,而是要运用启发式教学的思想去指导教学。本着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原则,本节课我打算采用以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和实验为主的启发式教学方法。

  三、教学程序的设计

  依据本节教材编排的顺序,依据学生的认识规律,我设计了下面的教学程序和相应的具体操作:

  (一) 创设情境,实验引入:今天上课之前,我带了几个小玻璃球准备和同学们一起进行科学研究。但在来学校的路上,小玻璃球变脏了。老师给他们洗干净了。现在,请两个同学把玻璃球请出来。(请两个同学上台20秒夹球)

  提出问题:玻璃球为什么不好夹?——学生讨论回答

  你认为摩擦力是一种什么样的力?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摩擦力。

  (二) 新课学习

  1、认识什么叫摩擦。

  先请同学们把手平放在桌面上,手心朝下,一起来做几个动手实验。1.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推或拉,使手在桌面上运动,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2. 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推或拉,但保持手不动,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3. 手平放在桌面上,保持手不动,也不用力推或拉,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进而引入摩擦力的定义及种类。并进一步指出,在静摩擦、滑动摩擦、滚动摩擦中,滑动摩擦是初中学习的重点,自动导入到本节第二个环节“影响滑动摩擦大小的因素”的学习。

  (三) 关于第二个环节的学习,我打算请学生上讲台来完成书本上138页的“影响滑动摩擦大小的因素”实验。一个学生上台实验过程中,其它学生仔细观察,如发现台上学生操作有误,即可举手取而代之。这样做有几点好处:其一、台上学生得到了动手的机会;其二、台下的学生在整个过程中也由于有了驱动力,就不仅仅只是看“热闹”,而转为聚精会神看“门道”了,这样即使他们没有上台,但对这个实验也绝对印象深刻;其三、实验是同学动手做的,而不是老师包办的,故而实验结论更有说服力;其四、实验装置只须一套,对实验器材简陋的部分学校,这个方案应该是可取的。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起着从旁引导的作用。一开始提出问题:如果要测一个力,大家首先会想到什么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是测什么力的?(拉力);如果想让弹簧测力计上的示数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该让木块在长木板上做怎样的运动?(匀速直线运动);这里运用了什么知识?(二力平衡知识)。这时再让学生仔细阅读书上的这一实验,然后再点一位同学上台操作实验。完成书本138至139的实验后,再让同学开动脑筋想想:如果想通过实验知道滚动摩擦和滑动摩擦谁大谁小,可以怎样来设计一个实验,谁想到谁就上台来操作,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四) 第三个环节是“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我打算由身边事例进而总结得出理论。

  增大摩擦的方法:(1)增大压力;(2)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减小摩擦的方法:(1)减小压力;(2)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3)用滚动代替滑动;(4)使接触面脱离。

  接着顺带提问:我们观察到一般的交通工具如自行车、汽车、火车都装有轮子,这是采用什么方法来减小摩擦?而现在有一种新型交通工具——磁悬浮列车,它是没有轮子的,但它的时速可达到500公里以上,是当今世界最快的地面客运交通工具,它又是利用什么途径来减小摩擦的呢?

  (五) 以分组抢答形式完成一些课堂反馈题:

  1. 体操运动员在比赛之前,双手为什么先要擦上镁粉?而当他想要做回环动作时,双手又不能抓得太紧,为什么?

  2. 某乡亲想清除黄豆中的砂粒,他把黄豆放在倾斜的桌面上,黄豆就顺着斜面滚下桌面,而砂粒都留在桌面上,这主要是由于

  A.砂粒比黄豆密度大 B.砂粒比黄豆体积小 C.砂粒受到的滑动摩擦比黄豆受到的滚动摩擦大 D. 砂粒受到的滑动摩擦比黄豆受到的滚动摩擦小

  3.一辆重100牛顿的小车,使它沿水平地面作匀速直线运动,需用推力10牛顿,这小车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为

  4.下列事例各是哪种类型的摩擦:

  用黑板擦擦黑板时的摩擦

  人走路时,鞋底与地面的摩擦

  行驶中的汽车轮子与地面的摩擦

  (六) 请一位同学朗读下面小文章,加深对摩擦力的认识。

  小议摩擦力

  在人类生存繁衍的自然界,无处不存在着摩擦。那么,在我们的身边究竟有哪些常见的摩擦呢?

  当太阳重又点亮一个新的黎明,你睁开双眼,此刻你的眼球和眼皮之间已经完成了今天的第一次摩擦而你却全然不知。

  接着,你撩开被子伸手去抓衣服,衣服被抓过来靠的是它与手之间的静摩擦。如果这力消失了,即使你勉强将衣服揽在怀里,但鬼才知道你如何才能将它穿到身上,因为你根本抓不住衣襟,纽扣一个都甭想扣上,姑娘的裙带是永远系不住的。

  穿好衣服蹬上鞋子,你迈步走向洗漱间。这时,鞋子与地面及鞋子与脚之间都产生了较大的摩擦力,使你稳步前进。

  接下来牙刷又利用它与牙齿之间的滑动摩擦帮你除去牙垢。我们口腔中的牙齿根据功能可分成切牙、磨牙、尖牙等不同种类。其中磨牙(口腔里侧偏乎的牙)的作用是磨碎食物,有人认为食物是被压碎的,这纯属错误,不信你可以做一个咀嚼动作体会一下。这使我们马上意识到一个正常的人用餐是离不开磨牙的,而磨牙的工作是离不开磨擦力的。

  完成上述事情之后,你可能去上学或去上班。当你登上自行车时,你可曾知道,它的后轮是主动轮,所受地面的摩擦力是向前的,起动力作用;而其前轮则是从动轮,所受地面的摩擦力是向后的,起阻力作用。当你拐弯时千万要减速慢行,因为拐弯所需的向心力是由地面与车轮之间的摩擦力提供的。因为这种摩擦力是有限的(最大值叫最大静摩擦力)故车速也是有限的。如果地面上有冰雪,更要注意,因为这时摩擦力是很小的,弄不好会人仰车翻造成交通事故。如果你想刹车,千万不要误认为只有轧皮与车轮之间才有摩擦力。车轮与地面之间摩擦力也起制动作用。

  如果你在机关、学校工作或学习;那么写字和画图是常用铅笔和圆珠笔的。用铅笔时,“铅”是靠纸将其磨掉而在纸上留下径迹的;圆珠笔笔端的“圆珠”只有受到纸的摩擦力才会转动,从而把油墨引出来,留下印迹。在特别光滑的纸面如油纸上是无法使用铅笔或圆珠笔的。

  如果你在工厂、仓库或码头上工作,那么传送带该是一件常用的工具了。正是传送带给了物体一个静摩擦力,才使物体随其所动,达到传送的目的,如果,失去此力,就会只是皮带走,不见物体动,即原地打滑。

  你知道砂轮、砂纸、砂布都是做什么的?它们都是专门制造摩擦的。如果你做的是金属器件的抛光工作或油漆工作,你肯定离不开它们。

  如果你是车工,会发现车刀工作一段时间就变热了。这是因为车刀与工件之间产生了摩擦力,木工也会发现锯子或钻头工作一会时间变热的现象,这也是它们与木料之间产生了摩擦所致。

  牢累了一天,你可能打算痛痛快快的洗一个热水澡。当拿起搓澡巾时,你会想到为什么它的表面非常粗糙吗?它也是为了和你的皮肤产生一点不可忽视的摩擦啊!

  当你上床脱去毛衣时,会听到“霹、啪”的轻响,有时还刺疼了你的皮肤。这是因为毛线之间摩擦产生了静电的原因。接着,你将合上双眼酣然入梦,这样你的眼球与眼皮就完成了一天的最后一次摩擦。

  如此看来,摩擦无时不有,无所不在,它渗透在我们的衣、食、住、行工作当中,离不开,甩不掉。它有时十分可爱,有时又相当讨厌。我们应当经常观察它、研究它、扬其所长,避其所短。很好地驾驭它。

  (七) 课后作业:

  (1) 以“假如没有摩擦”为题,写一篇科幻小文章。

  (2) 观察自行车上哪些地方存在摩擦,其中哪些是有益的,哪些是有害的 ,你能想出哪些办法来增大或减小它们

说课稿初中 篇5

  一、指导思想

  本课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不同需求,着眼于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学会体育与健康的学习,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二、教材分析

  技巧教材中的动作有着很好的锻炼价值。通过鱼跃前滚翻的练习不仅可有效地增强体质,发展力量、速度、协调性等身体素质,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勇敢、果断、克服困难的精神。鱼跃前滚翻是技巧运动中滚翻类动作,它是在小学基本掌握前滚翻动作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典型特点为:一是要跃起,身体要有腾空;二是保持空中身体姿态后,两手稍远撑,有控制的屈臂,低头前滚。

  三、学情分析

  水平四的学生,具有肌肉耐力差,易疲劳,善于模仿,求知欲强等特点。因此,在实施体育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情况,不仅要加强学生的耐力,也要加强力量、协调等素质。并充分尊重学生的实际,给学生更多地展示空间,评价方式多采用鼓励、启发等语言,树立自信,热爱体育。男女生存在差异性,所以在鱼跃前滚翻的新授课中注意进行区别对待,关注到个体差异性。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说出鱼跃前滚翻的动作要点;女生能够独立完成远撑前滚翻,男生能够正确展示鱼跃前滚翻并做到蹬地有力有腾空,滚动圆滑方向正。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模仿、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法,发展速度、协调、下肢力量等身体素质,提升交流交往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勇敢果断、不怕困难、勇于进取的优秀品质,养成团结协作的意识和参与体育运动的习惯。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

  有腾空,前滚圆滑

  【难点】

  撑垫屈臂有控制

  六、教学方法

  1.讲解示范法:通过精练适度的语言讲解,使学生获得正确的动作概念;以优美的示范,利于学生模仿正确技术。

  2.纠正错误法:由于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完成练习的情况各有不同,通过纠正习得正确的技术动作,避免运动损伤的产生,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3.完整练习法:通过完整动作的学练,帮助学生建立动作的整体概念和动作间的练习。

  4.游戏比赛法:通过游戏与比赛的穿插,帮助学生在乐中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练习效率。

  5.分组练习法:通过体育小组的形式进行练习,并进行组间竞赛,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并能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

  6.保护与帮助法: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运动技能,克服心理障碍,保证练习的安全。

  七、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3分钟)

  1.课堂常规:集合整队,报告人数,师生问好,教师简要介绍教学内容,强调纪律安全,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

  【教学意图】课堂常规的进行可以让学生迅速进入上课状态,并以热情饱满的态度进行学习,锻炼学生做事不拖沓的习惯;课前对于着装的检查以及安全的提醒可以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避免危险的发生。

  (二)准备部分(8分钟)

  为了降低肌肉粘滞性,防止运动中损伤,我将带领学生进行以下热身活动:

  1.花样跑

  方法:学生成两路纵队绕操场慢跑一圈,期间插入8字跑、螺旋跑等。

  2.配乐韵律操:伸展运动、下蹲运动、体侧运动、体转运动、腹背运动、全身运动、跳跃运动、整理运动。

  【教学意图】灵活的慢跑形式可以增加趣味,负荷适宜;配乐韵律操替代了传统的徒手操,在活动关节的同时,也让学生在欢快的音乐中放松心情,融入课堂。

  (三)基本部分(30分钟)

  1.导入:复习前滚翻,导入本节课学习的内容:鱼跃前滚翻。

  【教学意图】复习导入可巩固前面所学的内容,并建立知识间的练习,为学习新知识打下基础,便于学生对知识学习的融会贯通。

  2.示范:采用正面和侧面示范,展示完整、准确的技术动作。

  【教学意图】通过优美、准确的动作示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

  3.讲解:我会结合挂图和自身示范,讲解动作要领,并通过口诀的形式,帮助学生提炼体会动作的关键环节和重点。

  口诀:两脚蹬地臂前摆,身体迅速腾起来;顺势屈臂要低头,向前依次滚动快;随即屈膝又团身,抱腿成蹲肩要跟。

  【教学意图】挂图直观、形象,可帮助学生理解动作的发生过程;口诀易记、易体会,可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动作发生的整个过程,并迅速抓住关键点,为接下来的练习打下基础。

  4.练习

  为了提升蹬摆的协调性及蹬地撑地的准确性,我设置了以下两个练习:

  (1)蹬地摆臂的徒手预摆练习

  (2)兔跳练习

  方法:半蹲,两臂后举开始。两脚蹬地,同时两臂前摆跃起,两手撑地,收腹、屈腿,两脚落地成半蹲。

  为了体会蹬地、撑垫、滚翻的技术配合及照顾男女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我设置了第三个练习:

  (3)远撑前滚翻

  在前面练习的基础上,为了形成完整的动作表象,体会完整动作,设置了第四个练习:

  (4)保护与帮助下的鱼跃前滚翻体会练习

  组织教学:教师讲解保护与帮助的方法,并进行保护与帮助。全体男生和部分有能力的女生在教师保护与帮助下依次体会练习。

  纠错:屈臂、低头过早;团身不紧,未能依次滚动。纠正方法:用信号(击掌或语言)提示屈臂时机。多进行远撑前滚翻练习。

  为了解决练习中“没有腾空”这一问题,并加强动作的连贯性,我设置了第五个练习

  (5)越过低软(海绵砖、小垫子等)障碍物的鱼跃前滚翻,体会腾空。

  组织教学:分为四个小组,小组内进行保护与帮助,并相互指导。

  【教学意图】通过循序渐进的练习,让学生逐渐的掌握动作要领,更好地学习本节内容。通过教师的个别纠错与集体纠错,能够迅速帮助学生回归正确动作,解决重难点问题,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形成正确的动作技能。

  5.组合动作创编展演

  组织教学:4个学习小组,结合学过的体操垫上动作进行组内组合动作的创编。并进行组内练习。

  要求:创编的动作安全第一,连贯流畅。练习结束后进行展演,并相互评价。

  【教学意图】通过这一环节,既可以巩固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又有利于知识学习的融会贯通,提升学生合作交流、自主创新的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四)结束部分(4分钟)

  1.放松活动—配乐放松操

  2.课堂小结:学生总结学习情况,老师总结学练情况,表扬先进,激励全体学生。

  3.宣布下课、师生再见、回收器材。

  【教学意图】通过放松环节帮助学生恢复机体稳定状态,为下节课做好身心准备。并通过学生和教师的总结,强化本节动作要点。针对本节课进行鼓励性评价,为学生树立信心,养成自我评价的意识。

  八、场地器材

  体操垫、录音机、海绵砖。

  九、预计负荷

  练习密度:35%~40%;平均心率:130~135次/分;运动强度:中等。

说课稿初中 篇6

  一、说教材

  《游山西村》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组的一首古诗。 本组教材是围绕“观察与发现”这一专题编排的。《游山西村》不仅写了作者观景的所见所闻,还写了从观察事物中得到的启示。是人陆游以一个“游”字贯穿全诗,生动地描绘了丰收之年农村欢悦一片的气象和乡间的风光习俗,刻画了农民淳朴、好客的品性,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品读重点字词,加强感情朗读,体会乡亲们的淳朴热情以及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

  教学本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欣赏古诗文,积累古诗名句,教学的难点是体会含有人生哲理的诗句。

  二、说学生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古诗并不陌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经验。会背许多首古诗。但在理解诗句的意思和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方面却又为很大的差异。因此,教给学习古诗的方法。另外,让学生搜集陆游的相关资料及写作背景。体现学习的快乐与自主。

  三、说目标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古诗中的名句。

  2、能借助词典等工具书和生活积累理解诗句,品读重点词语,感受乡亲们的淳朴热情以及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

  3、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蕴含的哲理,尝试加以运用。

  四、说思路

  一、回忆旧诗,总结学法。

  二、依照学法,理解内容。

  三、拓展资料,读写迁移。

  教学过程

  一、 初读诗句,体会古诗韵味。

  1.同学们你们平时积累了很多好词好句,能说说“山”和“柳”开头的成语吗?(板书:山重水复 柳暗花明)

  2.你们知道吗?这两个耳熟能详、千古流传的成语都出于同一首诗的吗?

  在这首诗中,有一座座连绵的山,有一条条交错的河,有密密层层的柳,有明艳的花,在这之间,几间农舍若隐若现。(师边描述边板画)

  1. 这么美的地方在哪里呢?(板书:山西村) 是谁发现的?(陆游)

  现在让我们一起去游览一下这美丽的'山西村。

  2. 初读诗句,学习生字词。

  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让我们来读一读这首诗。

  5.老师要表扬全班同学,你们都能够借助音节和工具书读准字音,这样做很好。现在谁想把这些生字准确得读给大家听。

  课件:

  Mò là hún yí

  莫要 腊月 浑浊 疑问

  6.你觉得哪个音容易读错的呢?哪个字容易写错的,要提醒粗心的同学。现在让我们把你自己觉得难写的那个字书空写一遍。

  7.教师范读(课件:音乐)你觉得老师读得好吗?我相信你一定能读得更好,一起读。

  二、了解背景,学习查找资料。

  1. 出示资料,搜索有关这首诗或陆游的信息资料

  2. 关注信息(腊酒的制作过程)

  课件:

  南宋著名诗人陆游,曾任隆兴府通判,因极力推助北伐,被罢官。诗人回归故里,内心郁闷。对照官场的伪诈,他更感受到乡间生活的纯朴自然。但他并未丧失信心,深信总有一天会重新为国出力。这种心境与游境相吻合,于是两相交涉,产生了流传千古的《游山西村》。

  小结:这些信息挺重要的,可能对等下理解、学习、感悟诗歌有帮助,学习古诗特别需要借助资料。(板书:资料)

  三、读诗入境,赞民风民情。

  1. 了解诗意,写了农家主人热情接待诗人的事。

  现在我们跟着陆游去游山西村,看看他们在干什么?他们有什么活动呢?

  课件出示:(接待客人的情景)

  让学生说出“吃,做,聊,唱,玩……

  2.诗人在诗中只写了一个“留“字,为什么不把之前同学说的动作词写到诗中呢?

  (一个“留”已经包含了一切)

  3.请同学们展开你丰富的想象能力,想象村里的人见到陆游会说些什么?现在老师来当陆游,你们当村民来试试。

  出示:莫笑庄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带着你现在的感受读这句诗。

  4.联系背景,体会作者陆游受到款待以后的独特心情。

  从刚才的资料中可以知道陆游那段时间是最孤独的时候,在那里受到村民的热情接待,他的心情会怎么样?带上你激动的心情再读这句诗。

  四、品词析句,悟人生哲理。

  课件:陆游走的图片

  1.陆游离开村子的时候,发现这条村子的景象是什么样?(提示:山,水,树)

  多美的村子啊!

  2.课件出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与“山清水秀疑无路,柳绿花红又一村。”进行比较,体会诗句的意境及表达的准确。

  3. 片段描写,体会心情。

  现在让我们去体会一下陆游现在的心情。

  课件:

  (1)一座座山重重叠叠,一条条水纵横交错,走着走着,我 我的心情 。

  (2)柳荫深深,前路迷茫,穿过柳荫深处,啊,鲜花明丽红艳,眼前忽然一亮,又是一个村庄,我想那村庄 (村庄是什么样的?陆游虽然未见,但已在心中憧憬,描绘)我的心情 。

  请同学们拿起你的笔展开想象,写下当中的情景吧!

  5.小结:此时,诗人的心情有变化吗?怎样变的?你能读出这样的对比变化吗?

  课件: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五、适度拓展,赏诗人情怀。

  这一重重的山啊一道道的水,我正在猜想到底有没有路呢,忽然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景就展现在我的面前。这样的美景同学们可能没有见过,但是,你们有没有过这样的相似的心思呢?

  六.联系实际,升华人生道理。

  1.陆游仅仅写山西村的美丽吗?,自己的心情吗?他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积极向上 乐观

  2.老师还想到了许多诗人也有着这样的人生态度,例如:杜甫,王维,李白

  3.课件出示:千百年过去了,这经典名句依然在我们耳边回荡,当我们( )的时候,我们相信——(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生活中谁没有困难,生活中谁没有挫折,谁没有失败,但只要牢牢记住这千古流传的名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们一定能走向希望,走向光明,走向美好的未来!

  七.作业

  必做题:继续读诗,用喜欢的方式感悟诗境:配画编故事配乐朗诵。

  选做题:搜集有关作者陆游的生平资料。

  板书设计:

  游山西村

  陆游

  山重水复

  柳暗花明

说课稿初中 篇7

  一、说教材

  1、 说课内容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85页的《三角形的内角和》。

  2、 教材分析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探索型的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三角形、长方形等基本图形,以及角的度量、三角形的特征、分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对这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将为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仔细分析教材的知识结构,它是分成3个部分来呈现的。第一部分是让学生通过量一量、算一算,初步感知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第二部分是通过拼角的实验来探究并归纳三角形内角和的规律,第三部分是运用规律、解决问题。教材这样编排由发现问题,到验证问题,再到运用规律,充分体现了知识结构的有序性和强烈的数学建模思想,既符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又突出了本课教学的重点。

  3、 教学目标

  根据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对四年级学生的具体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及学生年龄特征,将本节课的目标制定为以下几点:

  认知技能:学生动手操作,在猜想后通过量、剪、拼、折的方法,探索并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的规律。

  数学思考:在操作实验中,让学生感受图形的转化过程及数学建模思想,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观念。

  解决问题: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所学知识的重要性,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通过各种实验活动,激发学习兴趣,体验学习成功感,并在教学中,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4、 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对编者意图的理解。将运用各种实验方法探究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的过程并掌握规律,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确定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而同时学生难以理解不易掌握的探究规律的全过程则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5、 教学具准备

  每个4人小组准备4个不同的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纸片至少各一个,且要求大小不一)、实验报告单一份;

  学生每人准备量角器、小剪刀、白纸各一张。

  二、说教法学法

  我要说的第二块是教法学法。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就是要让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强调"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因此,我运用"猜一猜--量一量--拼-拼--折一折--看一看……"的教学法, 让学生大胆猜想,自主探索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再通过测量、拼折、验证等方式让学生确定三角形内角的度数和。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又体现了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

  在整个教学设计上力求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教育理念,将教学思路拟定为"谈话激趣设疑导入-- 猜想--验证{自主探究}--巩固新知--全面提升",努力构建探索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当然,一堂课的效果如何,还要看课堂结构是否合理。接下来,我就来说说我的教学程序设计。

  三、说教学流程

  根据我对教材的把握和对学情的了解,设计了4个环节展开教学。

  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小游戏:猜一猜藏在信封后面的是什么三角形。

  师:我们在猜三角形的时候,看到一个直角,就能断定它一定是直角三角形;看到一个钝角,就能断定他一定是钝角三角形;但只看到一个锐角,就判断不出来是哪种三角形。看来在一个三角形中,只能有一个直角或一个钝角,为什么画不出有两个直角或两个钝角的三角形呢?

  三角形的这三个角究竟存在什么奥秘呢,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

  (创设的不是生活中的情境,而是数学化的情境。有的孩子认为一个三角形中可能会有两个钝角,还有的提出等边三角形中可能会有直角,这两个问题显现出学生在认知上的矛盾,学生用已经学的三角形的特征只能解释"不能是这样",而不能解释"为什么不能是这样"。这样引入问题恰好可以利用学生的这种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疑问与猜想中寻找验证的方法。)

  教学进入第二环节--引导探究

  二、动手操作,探究规律

  1.介绍内角、内角和,并提出猜想

  师:我们现在研究三角形的三个角,都是它的内角。

  课件演示:三角形的三个内角

  师: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猜一猜其它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呢?同桌互相说说自己的看法。

  2.确定研究范围

  师:研究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不是应该包括所有的三角形?只研究黑板上这一个行不行?那就随便画,挨个研究吧。(学生反对)

  请你想个办法吧!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研究哪几类三角形,就能代表所有的三角形"这个问题,来渗透研究问题要全面,也就是完全归纳法的数学思想)

  3.建立模型,解决问题

  (一)测量法:

  (1)学生自然想到要量出三角形每个角的度数就能够求出三角形的内角和,从而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与三角形的大小和形状没有关系都接近180度。

  (2)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每人用量角器量出一种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并计算出它们的总和是多少?

  (3)记录小组测量结果及讨论结果

  实验名称三角形内角和

  实验目的探究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度。

  实验材料尺子剪刀量角器 锐角三角形纸片 直角三角形纸片 钝角三角形纸片

  方法一 三角形的形状每个内角的度数 三个内角的 和

  方法二

  我的发现

  (4)学生汇报量的方法,师请同学评价这种方法。

  师小结:直接量的方法挺好,虽然测量有误差,不准,但我们能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只能在180°左右,究竟是不是一定就是180度呢,谁还有别的方法?

  (二)剪拼法

  学生汇报后师小结:能想到这个方法不简单,拼成的看起来像平角,到底是不是平角呢,我们一起来试试看。(教师和学生剪一剪、拼一拼)

  师: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凑到了一起,拼成了一个大角,角的两条边是不是在一条直线上呢?看起来挺象的,但在操作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误差,有时会差一点点,谁还有别的方法确定三角形的内角和一定是180°?

  (三)折拼法

  学生汇报后师小结:我们要研究三角形的内角和,实际上就是想办法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凑到一起,像剪和折的方法,看三个内角拼到一起是不是180度,都是借助我们学过的平角解决的问题。

  这三种方法都不错,在操作的过程中,有时会有误差,不太有说服力。想一想,你还能不能借助我们学过的哪种图形,想办法说明三角形的内角和一定是180度?

  (四)演绎推理法

  (借助学过的长方形,把一个长方形沿对角线分成两个三角形。)

  师:你认为这种方法好不好?我们看看是不是这么回事。

  (演示课件: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内角和等于360°,一个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师小结:这种方法避免了在剪拼过程中由于操作出现的误差,非常准确的说明了三角形的内角和一定是180度。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学到方法,分享经验,更重要的是领悟到科学研究问题的方法。就学生的发展而言,探究的过程比探究获得的结论更有价值。)

  学生用的方法会非常多,但它们的思维水平是不平行的。

  直接测量法是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测量出每个角的度数,再用加法求和;

  拼角求和法,也就是间接剪拼和折拼这两种方法,都是通过拼成一个特殊角,也就是平角来解决问题;

  而演绎推理法,即把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合二为一,或把长方形一分为二,成为两个三角形,这是更深层次的思考。

  前两种方法是不完全归纳法,能使我们确定研究的范围只能是180度左右,而不可能是其他任意猜想的度数。最后一种方法具有演绎推理的色彩,把一个长方形沿对角线分成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后,因为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原来长方形的四个内角之和360度,所以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就是360°÷2=180°,这种方法从科学证明的角度阐述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它有严密性和精确性。

  本节课引导学生经历从直观到抽象、思维程度从低到高的过程,感悟数学的严谨性。让学生在经历量和拼之后,逐渐会在思维发散的过程中得到集中,集中为分的方法,最后将四边形一分为二,五边形一分为三,六边形一分为四……,又会发现一些新的规律。】

  4.验证猜想"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5.进一步感受

  (1)三角形内角和与三角形大小的关系

  教师出示一个小三角形,问学生内角和是多少度?再出示一个大的等腰三角形,问学生它的内角和是多少度?把这个大三角形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内角和是多少度?你有什么发现吗?

  (2)三角形内角和与三角形形状的关系

  (演示不断变化的三角形。)仔细观察,在这个过程中,什么变化了?什么没变化?(三个角的度数都在变化,内角和却总是不变的)你有什么新发现吗?

  如果老师把一个角一直往下拽,猜一猜会怎样?

  (通过变化的三角形和三个内角的数据显示,进一步感受三角形的内角和与三角形的形状、大小都没有关系;当把三角形的一个角一直向下拽,这个角变成了一个180度的平角,另外两个角变成了0度角,虽然已经不再是三角形,也能从一个侧面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使学生感受到极限的思维方法。)

  6.解释课前问题

  用内角和的知识解释课前的问题,为什么在三角形中不能有两个直角或钝角。

  三、拓展应用,深化创新

  本节课的练习由易到难,设计成三个层次。

  1、基本练习--形成技能 2、变式练习--巩固技能

  3、 综合练习--发展提高技能

  ○1.介绍科学家帕斯卡(出示帕斯卡的资料)

  师:帕斯卡为科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我们以后学习的知识中,也有很多是帕斯卡发现和验证的,他12岁就发现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我们同学还没到12岁,看你能不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也去探索和发现。

  ○2.多边形边形内角和

  (设计求多边形的内角和,旨在把新问题转化归结为求几个三角形内角和的问题上,渗透化归的数学学习方法。)

  四、总结全课,全面提升

  我们用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知道了六边形内角和,那么五边形、七边形……这些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有没有什么规律可循,你能用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去探究问题,相信你还会有一些精彩的发现。

  整个教学设计以《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指导,做到"导入新课--新,引导探究--实,分层训练--活,新课总结--精"。

【【推荐】说课稿初中模板锦集七篇】相关文章:

【实用】说课稿初中模板锦集七篇06-22

关于说课稿初中模板锦集七篇06-07

说课稿初中模板锦集5篇06-10

说课稿初中模板锦集4篇06-04

关于初中体育说课稿模板锦集七篇07-25

实用的数学说课稿初中模板锦集七篇07-28

关于初中化学说课稿模板锦集七篇07-27

【必备】说课稿初中模板锦集九篇07-09

【必备】说课稿初中模板锦集3篇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