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说课稿

时间:2021-03-26 20:52:54 初中说课稿 我要投稿

关于初中音乐说课稿模板汇编8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音乐说课稿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初中音乐说课稿模板汇编8篇

初中音乐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首先,我简单说一说我对于教材的理解。

  《江河水》是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节欣赏课,是一首双管独奏曲,它从另一个侧面演绎着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江河水》五十年代初经加工整理成为一首双管独奏曲,六十年代初由黄海怀移植为二胡独奏曲后流传更为广泛。无论作为双管独奏曲,还是作为二胡独奏曲,《江河水》都能展示其惊天地泣鬼神的独特魅力,乐曲开始,双管从最低音区起奏,旋律连续四次四度上扬,悲愤之情迸发,随后旋律即层层下落引出主题。乐曲第二部分音调平稳,采用了富有民族特色的同音转调方法,由第一部分的激越的A羽转入暗淡的A徽同主音调使他和第一部分形成调性色彩的对比,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再现。乐曲展现出激动、愤怒之情,音乐由哭诉、沉稳变成愤怒的声讨和激昂的反抗,极大地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二、说学情

  作为一名教师不但要对教材有所了解,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来我对学生的情况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于音阶基础知识和音乐基本技能有了一定的掌握,能够自己独立演唱简单的音乐;这一阶段学生学习自制力不够,自主学习能力不是很强,所以需要在授课过程中多引导多关注;初中阶段处于变声期阶段,在进行演唱之前一定要提示学生保护嗓音,并注意健康、卫生用嗓。在这一阶段学生比较喜欢流行歌曲,可以适度的在讲课过程中穿插一些流行音乐进行组织授课,让学生能够乐于学习并忠于学习。

  三、说教学目标

  新课标指出,教学目标应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以及知识与技能这三个方面,而这三维目标又应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因此我设计的三维目标如下: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欣赏乐曲《江河水》,感受歌曲中表达的悲愤情感。

  过程与方法:学习过程中运用聆听、比较、分析等方法,学生能够知道哭腔音乐和乐曲《江河水》的音乐特点。

  知识与技能:能够了解双管;能够用语言表达出对音乐的感受。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节课的重难点:

  重点是分析各段落音乐所表达的不同感受,并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难点是试着学唱主题部分的旋律,根据音乐要素进行分段分析。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聆听法、对比法、分析法。

  六、说教学过程

  接下来,我将着重介绍我对教学过程的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思考的,总的设计思路分为五个环节,分别是新课导入、感受体验、分段聆听、巩固提高、小结作业。下面,我将分别来介绍这五个环节:

  第一环节是新课导入环节

  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营造浓郁的音乐课堂氛围,上课伊始,我将采用视频导入法,播放不同乐器演奏出来的乐曲,包括巴乌、钢琴、葫芦丝、双管,学生说一说能听出哪些乐器的声音并说出乐器得名称,之后向学生们展现双管,观察双管的外形特点。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总结出不同的乐器能够吹出不同的音色,今天我们就共同学习一首用双管演奏的乐曲《江河水》。在学生的回答中顺势引入本课课题。

  这样设计,既锻炼了他们的自主思考的能力,又将课堂思路引领到了本节课的授课内容中,从课下到课上形成了一个自然、生动的过渡。

  第二环节是感受体验环节

  感受体验这一环节是本节课新课讲授的第一个环节,我会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展开教学。

  在这一环节,我会为同学们完整的播放一遍歌曲《江河水》,并提问同学们歌曲歌曲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通过初听,学生能够说出歌曲从低音区起奏,整首乐曲让人感受悲伤、凄凉、低沉。随后复听歌曲并继续提出问题:歌曲的曲式结构是怎样的?可以拿出之前搜集的资料进行讨论。学生谈论分析后可以回答出,乐曲为三部曲式,包括引子、第一段、第二段、第二段。在学生回答后,我会对学生进行鼓励性的评价并总结。

  通过这样直观感知的方式,同学能够捕捉到音乐特点以及乐曲最表面一层的音乐信息,充分发挥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为接下来的学唱歌曲做了良好的准备。

  第三环节是分段聆听环节

  分段聆听乐曲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新课标指出表现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这一环节,我选择用对比聆听的方式展开教学,精心诱导,变枯燥为生动,学生亲身实践、自主探究。

  首先是聆听引子部分,学生聆听后分享歌曲的情绪是什么样的,通过聆听学生可以发现节奏自由、情绪是凄凉地。紧接着聆听第一段并进行分析,第一段的速度是慢速、悲痛、倾诉的,感受乐曲所表达出主人公的茫然无奈,带领学生学唱歌曲的乐谱旋律,并跟琴弹唱,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乐曲。教师引导学生聆听第二段,并让学生说出第二段跟第一段对比有什么样的不同,学生可以发现速度变换了,第二段为原速,情绪为若有所思地。

  其次,学生对比聆听第三段与第一段,学生可以发现第三段是第一段的再现,速度与力度与第一段形成鲜明的对比,乐曲展现出激动、愤怒之情,音乐有哭诉、沉思变成愤怒的声讨和激昂的反抗,极大地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最后学生带着情绪完整的聆听歌曲。

  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理清学习思路,更地掌握新知,同时学生还可以主动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从而能够更快速地学唱歌曲。

  第四环节是巩固提高环节

  为了更好地巩固已经掌握的新知,并让音乐变得生动有趣。教师播放二胡版的《江河水》,学生对比欣赏,开拓视野,更深一步的感受《江河水》的音乐情绪,以及不同音色的乐曲特色。

  这样做既能够对新学习的音乐作品进行巩固,同时学生又可以充分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有所加深,也提高了音乐欣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的能力。

  第五环节是小结作业环节

  好的结尾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课堂小结时我会和同学们一同探讨本节课有哪些收获,总结音乐作品所传达的精神内涵。

  在作业部分我会布置一个开放性的作业,请学生搜集收集《江河水》有关的其他知识,下节课共同分享。

  这样既可以重新为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起到加深记忆的作用,同时又可以将课堂延伸到课下,充分发挥音乐的作用。

初中音乐说课稿 篇2

  “假如我们能在一个孩子身上唤起对音乐的一种强烈的热忱,假如我们能把这种兴趣延长若干年并且稳步地把它提高到更高水平的话,那么即使他永远成不了一个文艺名家,他也将通过音乐找到他个人的幸福!”这是美国著名教育家穆塞尔和格连在其《中小学音乐课教学法》中的一段话。是的,音乐就是这样的一种美的艺术,而我,就愿做这美的传播者,在孩子们的心灵播洒上最美的种子,让他们能找到自己的音乐源泉,成为终身爱好音乐的快乐人。

  [说教材]

  (1)教材内容

  《给未来一片绿》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绿色的家园》中的一首歌曲,歌曲主体部分为D大调、4/4拍、中速,由三部分组成,歌曲深刻地表达了人类共同关心的一个主题,即爱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呼唤人们保护环境,关爱地球,企盼人类永远美好的生活。曲作者运用调性对比的手法将青少年儿童在思考问题、讨论问题,最后得出结论这个意境刻画出来,谱出歌曲。本课教学是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在本单元中作为第二课时设计。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在二个方面:

  第一 :歌曲将调性对比融于童声合唱之中,设计了一个充满诗意的意境,谱出一首绿色和

  平的歌。

  第二:通过学唱歌曲,抒发出少年儿童热爱地球的感情,表现出少年儿童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内化理念](说新课标)

  音乐课标中明确指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重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情感,是音乐审美过程中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是音乐审美感受的动力和中介,音乐教学中牢牢把握住情感性原则,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会有效地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使他们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享受美感,陶冶性情。因而,每次上课前,我都要反复聆听音乐,让音乐先感动我自己,然后再感染学生。

  “音乐是心灵的迸发,它不象化学那样能进行实验分析,对伟大的音乐来说,只有一种真正的特性,那就是感情”,柏辽兹的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也内化为我今天设计这堂课的主要教育思想,因而我把具体的教学目标实化为:

  [说目标](1)知识目标: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懂得怎样处理音乐作品,才能更好地表达情感。

  (2)能力目标:聆听并大胆参与歌曲的演唱,能准确地表达音乐中的情感。

  (3)情感目标:让同学们在观看各种图片、视频、演唱、表演等活动中领悟“保护环境、关爱地球、热爱大自然”的意识。

  [说重难点]:探索学唱新歌的方法,练习自然而有感情地演唱,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各种表演活动中去体验和感受是本课时的重难点。

  [说教法]根据中学生年龄特征,我采用了情景创设法、合作探讨法、启发式教学法、尝试教学法等,在教学中把教法与学法联系起来,(Motivational model yuedu.mipang.com)有意识地进行学法的指导和渗透,不仅让学生学会,而且让学生会学,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实行“四多”,即多听、多想、多讨论、多创作,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活跃学生的思维能力,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使学生更准确地表现和创造音乐。

  [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据教材特点,我在学法的指导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主要通过“看、听、唱”等要素,让学生去感知歌曲的情绪和演唱方式,通过感受、展示、讨论等方法,使学生在尝试学习中自主地得出结论从而来完成能力目标,最后通过亲身体验来验证结论。

  [说教学程序]

  下面,我针对本课的教学过程谈谈具体的教学构想。

  我主要设计了四个环节来完成本课时教学:(1)引入;(2)学唱歌曲;(3)感悟;(4)升华(拓展延伸),其中学唱歌曲是重点教学环节,设计25分钟左右,引入3分钟左右,感悟5分钟左右,升华部分10分钟左右。

  首先,第一个环节--引入。多媒体展示被污染的大自然图片,和未被破坏过的美丽大自然风景图片等相关的图片,教师在背景音乐《给未来一片绿》的旋律中动情解说:地力之生物有大数,人力之成物有大限,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取之无度,用之无节,则常不足。 土

  壤系着森林的命运,海洋系着鱼群的命运;环境系着地球的命运,地球系着人类的命运。地球赋予生命的一切,爱护地球,珍爱生命;保护环境,拥有生命 ,让我们用行为来回报创造和养育我们的自然母亲。【设计理念:这一环节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通过教师诗化的语言激情导入,奠定本课情感性教学的基础,点燃了学生的情感火花,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第二个环节:学唱歌曲。先介绍歌曲的主体部分为 D 大调、44拍、中速、由3部分组成。接着,教师声情并茂地范唱,力图通过自己的歌声打动学生,激发出他们的学习热情,再用多媒体出示学习方法: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习惯,跟伴奏唱词或跟伴奏哼唱旋律来学唱。在这一基础上,让学生自己找出学唱歌曲的难点:后半拍起的节奏的把握,大家共同讨论,应该怎样来掌握这一难点,再尝试用领唱、合唱的方法来练唱,要求声音统一,气息通畅,节奏准确,充满感情。这个步骤的设计给了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

  第二部分合唱的配合的学习前,先进行合唱的和谐与均衡知识讲解,再采用教唱、听唱、分声部唱、合唱等方法来突破这一难点。在引导学生充满感情来完整演唱歌曲时,先让学生观看这首歌的MTV,让学生在歌声与画面中自己去体会感情,然后分组讨论用填表的形式,让学生自己说出这首歌的速度、风格、演唱情绪等学唱要素,通过“探究与体验”的过程来完成这一教学难点。

  设计理念:“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是情感的艺术”,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我以“听觉”为基础,“情感”为主线,采用多媒体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多听、多想、多讨论”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通过聆听和表现音乐,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情感。

  第三、四个环节--感悟和升华部分

  首先用提问的形式引入第三部分,探讨音乐情感与人的情感有什么联系,然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对“保护环境、爱护大自然”的理解和感受,讨论“地球-----母亲”的含义,紧接着导入第四个环节,让学生将自己收集到的表达爱护环境的歌曲、诗歌、警句、图片、文字、VCD、歌曲磁带等通过小组推荐或自由组合演唱等多种方式展示出来。(搜集的任务在第一课时教学时作为课后作业布置)。

  这一部分的设计,让学生联系自身感受先体验“保护环境”的感受,然后通过拓展延伸得到进一步的升华,让学生在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中来获得音乐审美的体验和享受到成功的欢愉。

  最后,在《给未来一片绿》的音乐声中结束本课:保护环境,是人类永恒的主题,让我们用自己的行动,去爱护环境,爱这个地球,爱这个世界!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珍贵的生命,每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每个学生都是一幅精彩的画卷,每个学生都是一篇生动的乐章,但愿你我在座的每一位音乐老师都能把生命中的每一篇生动乐章奏响!我的说课到此结束,不足之处,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初中音乐说课稿 篇3

  一、说理念

  器乐是音乐的重要表现形式,在当今普及音乐教育过程中,器乐教学已成为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没有器乐教学的音乐教育绝对是不完整的教育。器乐教学对于学生来说,既是很好的音乐实践,又能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而器乐演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等方面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本课旨在通过萨克斯管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二、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课根据教学实际,学生能力,我自选教材《萨克斯管演奏教程》,并精选入门小曲《摇篮曲》,作为学生演奏学习的曲目。这是一首具有摇篮曲风格的四三拍子的曲子,一段体结构,旋律优美简单,全曲只有G、A、B三个音符,学生容易掌握。

  2、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萨克斯管及历史。

  (2)、能力目标:掌握萨克斯管的基本演奏。

  (3)、德育目标:引导学生体验演奏的乐趣,树立信心陶冶情操。

  3、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萨克斯管的基本演奏(包括姿势、口型、手型及简单的指法),并演奏乐曲《摇篮曲》。

  本课的难点是:学生对乐器的控制及能奏出轻松而美的声音。

  三、说教法、学法

  七年级学生是学习管乐较佳时期,身体发育等已经具备学习条件,只是萨克斯管看似复杂,一般学生望而兴叹,认为挺难学,其实越复杂的乐器,越易上手。我根据多年的实际教学经验及学生实际设计如下教学方法:

  1、教法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创造最佳心理状态,树立信心,创造愉快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多动脑、动手、动眼、动口、用心去演奏、去感受和表现音乐,多启发学生用自己的乐器去"歌唱".具体运用以下教学方法:

  (1)探究发现法,

  (2)器乐讲解示范法,

  (3)实践练习法,

  (4)模仿、接龙,

  (5)欣赏体验等。

  2、学法

  (1)、学生要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探究,大胆地去模仿,去演奏,去竞争,充分表现展示自我。

  (2)、注意与他人和教师沟通合作。

  (3)、注意养成良好的器乐学习习惯,慢练是学习最好的方法。慢的过程中能更好的去聆听,去体验,去感受正确的演奏。

  四、说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3分钟左右)

  首先,我用bβ高音萨克斯管演奏《回家》片段,激发学生对萨克斯管的兴趣及求知欲。

  (二)新课教学

  1. `认识了解萨克斯管(5分钟左右)

  1)、萨克斯管的简介(阿道夫-萨克斯的头像挂图)

  2)、萨克斯管的种类及音域(五种萨克斯管的挂图)

  3)、萨克斯管的构造(bE萨克斯管示范)

  (萨克斯管主要有:上段管体、下段管体、喇叭口、连动杆、弯勃、笛头、挂带。笛头又分为哨片、卡子、笛帽。)

  2. 掌握萨克斯管的基本演奏(12分钟左右)(包括姿势、口型、手型及简单的指法、吐奏与连奏等)这个环节中,主要通过教师本人规范而科学的示范演奏,()以及自我探究,师生交流、互动,引导解决本堂课的重点,教师在这一环节中既要讲清演奏要领,又要及时纠正学生错误。

  3. 学习吹奏《摇篮曲》(15分钟左右)这是一个实践练习的过程,学生兴趣浓厚,可以采取模仿接龙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很快的掌握乐曲的演奏。注意乐曲三拍子的`律动,及连奏,尽量启发学生用自己的乐器去"歌唱",尽可能的用美的声音去表现音乐。练习时可以分组合作探究与他人和教师沟通。

  4. 展示自我表现自我,并进行创造性的表演。这是本节课的高潮部分,课程进行到这里,学生都跃跃欲试,表现自我展示自我,将得到更好的体现。这时可以进行生生评价、自我评价、教师将给与更多的是肯定和鼓励,表现特突出的,教师将赠与爵士名盘给与奖励。

  (三)拓展延伸

  欣赏爵士萨克斯的演奏片段《母鸡公鸡》,介绍萨克斯管演奏风格(古典与爵士),并介绍我国萨克斯管演奏现状及国际水平,激起学生努力学习并为我国管乐事业做出贡献。

  (四)结课

  同学们在《回家》的乐曲中走出教室。

  五、设计自我评价

  本节课是一堂实实在在的器乐教学课,就从萨克斯管那金灿灿的外型就会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让他们满怀探究之情主动学习,使学生在活动中参与,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另外,本科设计背景:在我校,学生大多家庭条件较好,一件初学乐器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不存在困难,并且在我校管乐学习氛围很好,学校有一百多人的管乐团,因此完成此节课的教学是可能的。

初中音乐说课稿 篇4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走进京剧大世界》。它是人音版初中音乐教材第十五册的内容,适用于八年级的学生。下面,我将从六个方面谈谈这堂课中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整合的设计思路和教学意图。

  一:说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唱(蓝脸的窦尔墩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京剧艺术是我国的国粹艺术,它是一种综合性舞台表演艺术,仅靠老师的语言介绍,或听唱段欣赏,对学生认识其综合性表演艺术特征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采用信息技术多媒体手段能拓展学生的认识视野。

  2、学生分析:八年级学生对京剧了解不多,他们对拖着长腔的京剧不是很喜欢,但他们具有求知欲望强、表现欲望强、好奇心大、积极性高的特点。能熟练使用Internet,有较高的信息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且具备一定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3、教学环境分析:本节课在多媒体教室授课,便于使用视听结合的教学手段,这是满足学生情感与认知需求的最有效、最实用的途径。

  二、说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以典型范例欣赏激发学生兴趣,喜欢聆听和观看京剧。

  2、认知目标:

  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了解京剧的行当、脸谱、表演特点及京剧的伴奏乐器。

  3、能力目标:

  启发学生积极体验与感受京剧音乐,从而提高学生鉴赏京剧的能力。

  三、 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京剧艺术的四大行当、四大功夫等相关知识,初步感受京剧的艺术魅力。

  难点:调动学生将课堂变成展示自我的舞台,积极参与欣赏、模仿和富有创造性的艺术活动。

  四、说教学方法

  为了突破课的重点、难点,本课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情景教学法、谈话法、体验教学法。

  五、说教学过程

  (一)、课前——营造浓郁的京剧气氛

  为了营造浓郁的京剧气氛,激发学生对京剧的兴趣,课前,多媒体播放京剧《苏三起解》视频片断,学生随京剧音乐进教室,营造课堂浓郁的京剧氛围。

  (二)、课中——创设情景,加深感受。

  第一环、谈话法提出问题,引出课题。

  课开始,我问学生“你知道刚才播放的是我国戏曲中的哪个剧种吗?”结合学生回答,引出课题“走进京剧大世界”。

  第二环、自主合作,了解京剧常识。

  课前我把班级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并给他们提供了三个主题学习网站:“中国脸谱网”、“ 走进京剧 ”网 、“ 时代国粹”网,让学生课外在网络上搜寻相关京剧常识,然后整理所查到的资料,分别做成图文并茂的演示文稿发到我的邮箱,我挑选其中几个较好的,由学生在课上给大家展示、分享,这时的学生俨然成了老师,教与学角色的变换,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在热烈、高涨的课堂气氛中,通过自主合作,大家了解了京剧的四大行当,四大功夫,脸谱特点,伴奏乐器等京剧基本常识。学生对京剧艺术的热爱之情也由然而生,初步达成了课的认知目标和情感目标。信息技术网络象本大百科全书,大大拓展了教学内容的信息量,演示文稿展示方便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主动积极。

  第三环、创设情景,加深感性体验。

  老师使用多媒体出示唱、念、做、打四大功夫的视频片断,为学生创设看得见、摸得着,京剧就在自己身边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跟着媒体示范念一念有音调的京剧韵白、看一看精彩的武打动作、做一做京剧的表演程式,这是学生感受和体验京剧的良好途径与方法,使他们在轻松愉快中学到了知识和技能。信息技术多媒体视频的演示解决了一般音乐老师无法达到的京剧表演专业水准的难点,体验教学法能便于调动学生将课堂变成展示自我的舞台,积极参与模仿和富有创造性的艺术活动,更好地感受体验京剧的表演特点。

  第四环、综合欣赏,提升能力

  在前面各环节的基础上通过视频欣赏京剧《铡美案》选段《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试图利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在直观性、趣味性、富有感染力的情景下,通过观其形,辩其色、听其声、会其意来学习欣赏。信息技术多媒体的使用给学生展现了京剧表演的舞台,让课堂充满戏台的味道,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视听结合,声像一体,提供的外部刺激多样化,能使学生获取更为清晰的音乐形象,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大大激发了学生兴趣,从而使学生的审美能力也得到提高。

  (三)课后延伸

  为了拓展京剧文化视野,提议学生在班里办个京剧艺术墙报。可提示学生在网络上搜寻有关京剧的流派及其代表人物,京剧故事,艺术家的轶闻,可用文字、图片、唱谱等各种形式。

  六、说教学反馈

  1、教学氛围和谐,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课堂上有师生热烈的讨论声,也有学生激情昂扬的发言声和学生发自内心的由衷感叹“京剧,你真ok!”。这一切说明,信息技术多媒体手段在这节课上起了桥梁的作用。

  2、活动形式丰富,学生实践成效显著。听一听、念一念、看一看、做一做,学生的实践活动串连了本堂课。

  3、交流方式多样化,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师机交流,生机交流,使课堂生机勃勃,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必将带领学生成为网络的主人,成为学习的主人。

  本节课中,信息技术运用的创新点是:凭借信息技术手段,营造京剧气氛,优化音乐教学过程。以上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您的指导。

初中音乐说课稿 篇5

  一 、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戏曲音乐是华夏文化的瑰宝,伴随着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唱脸谱》这首歌巧妙地将通俗歌曲与戏曲音乐融合在一起,它既是流行歌曲,又是京剧唱段,所以通过学唱这首歌曲可以让学生感受京剧的魅力,了解京剧中的不同脸谱与人物性格的联系.

  2、教学内容

  (1)京剧中的四个行当,以及主要的伴奏乐器。

  (2)学唱歌曲<<唱脸谱>>。

  (3)音乐活动:全班表演<<唱脸谱>>。

  3、教学准备: 脸谱、打击乐器、电子琴、四个行当图、录音机、磁带、课件等。

  4、教学目标:

  (1)了解京剧中的生、旦、净、丑四个行当,以及简单伴奏乐器的使用。

  (2)通过学唱<<唱脸谱>>,让学生感受京剧的演唱气氛,以及京剧中不同脸谱的含义。

  (3) 让学生参与音乐活动,增加学生的表演能力、合作能力,提高学生欣赏、了解、演唱京剧的兴趣。

  (4)通过全班讨论,达到相互学习的效果。

  5、教学重点、难点

  (1) 重点:全班有表情的表演<<唱脸谱>>。

  (2) 难点:

  1、歌曲中拖腔的演唱。

  2、学生对学习戏曲音乐兴趣的激发。

  二、说教法

  1、实践性教学方法 :通过乐器、舞蹈、演唱表演,让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2、体验性教学方法:借助多媒体教学,将文字、图片、音乐等媒体综合在一起可以创造可观性与探索性相结合的教学情景。

  3、语言性教学方法:通过启发式、问答式谈话法以及小组讨论法让学生进行学习。

  三、说学法

  学会合作:<<唱脸谱>>这首歌不同角色的扮演培养学生的配合能力。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能告诉老师我们国家的国宝是什么吗?

  生:是熊猫.

  师:那国花又是什么?

  生:是牡丹花.

  师:那国粹呢?

  生:是戏曲....是京剧....

  师:大家的答案有所不同了,接下来老师给大家播放一段音乐,请大家在这里找到答案,并思考下面两个问题

  问题1:这段音乐里的主要伴奏乐器是什么?

  问题2:里面的人物又分别属于什么行当?

  3、播放京剧,学生找到答案,回答问题。

  板书: 国粹是京剧

  京剧的主要伴奏乐器有:京胡、月琴、大锣、小锣、铙、钹等。

  京剧的行当:生、旦、净、丑

  (同时展现乐器与四大行当代表人物的图象)

  4、学唱戏歌<<唱脸谱>>

  (1) 师: 不同的角色用不同的脸谱来表现,不同的脸谱又有什么不同的含义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与其他流行歌曲不同的歌曲---<<唱脸谱>>

  (2)播放<<唱脸谱>>,思考歌曲里唱的是哪个行当,唱了哪些人物,通过不同人物的脸谱联想不同颜色代表的是什么性格,并找出最难唱的地方.

  板书:窦尔敦--蓝色--忠厚 关公---红色---忠勇 曹操---白脸---奸诈 张飞---黑脸---勇猛 典韦--黄色--任侠

  最难部分(拖腔):叫喳喳.....笑哈哈....美佳佳....

  拖腔:京剧中,一个字用许多乐音来歌唱的唱腔形式称为拖腔.

  (3)、再次播放歌曲,请学生模仿京剧的唱腔小声跟唱.

  (4)、教师教唱全曲.

  (5)、在教师的京胡伴奏下全班同学有感情的演唱全曲,演唱时注意歌曲的节奏.

  (6)、教学生用拍手的方式为歌曲打节奏,然后建立班级临时小乐队,再请乐队同学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7)、教师教简单的五个京剧动作,请五位同学戴上脸谱(蓝、红、黄、白、黑脸)分别表演。

  5、音乐活动:全班分角色表演整首歌曲。女同学演唱A部分,五位男同学分别表演各自的角色,小乐队加上教师的京胡为歌曲伴奏,其他男同学演唱B部分。

  师:表演完整首歌曲,大家感染了一下京剧的气氛,你对京剧的感受怎样啊?

  生:美极啦!妙极啦!简直OK,顶呱呱......

  五、结束语

  同学们,今天和大家一起学唱了这首具有浓郁京剧风格的歌曲,我也收获很多,刚刚听了同学们的感受,我很高兴,希望你们像刚才说的一样多接触并多学习戏曲音乐,让我们的戏曲音乐发扬光大,让老外对我们的国家永远竖起大拇指.

  六 、课后作业

  请每个同学画一张自己喜欢的脸谱,可以画在纸上,衣服上,鸡蛋壳上,石头上,等等,下节课当作一件艺术品在全班展现.

初中音乐说课稿 篇6

  我是重庆市第四十二中学的音乐教师黄晓乐,今天我给大家说课的内容是一堂唱歌课综合课《采金秋》。

  说教材:

  本 课我所用的教材是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学音乐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金色的藤篮》中的第三课时《采金秋》。《采金秋》是一首欢快活泼、富有朝气的 乡村儿童歌曲,它的旋律给学生们勾画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秋天景象。本课时就是以学习这首歌曲为主,让学生充分感受秋天的美景。

  说教学目标:

  包括我对学生音乐技能技巧的训练,创编能力的培养以及思想品德的教育。通过对歌曲《采金秋》的学习,让学生能用轻快明朗的声音,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同时激发学生热爱秋天、热爱丰收的良好情感,从中领略音乐的无穷魅力,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操。

  说教学重难点:

  歌曲中的节奏练习以及大跳音程的学习。

  说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提问导入法、互动学习法、分组游戏法等等,同时运用现代信息

  音乐课应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音乐实践活动,所以在学习歌曲后,我让学生用各种打击乐器给歌曲配上自己创编的节奏,同时分组进行表演,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来展现秋天的美,从而使学生对歌曲的学习产生比较浓厚的兴趣。

  本课的教学过程由节奏训练、歌曲学习、创编表演三个环节组成。

  首 先,我采用提问的方式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刚刚度过了一个愉快的暑假,同时也度过了一个炎热的夏天,现在我们即将进入什么季节呢?”这个问题和学生的 生活联系很紧密,所以学生肯定会回答“秋季”;而后我接着提问:“那你们喜欢秋天吗?”这时大多数学生应该回答“喜欢”;紧接着,我引导学生说出一系列喜 欢秋天的原因,比如“景色迷人、气候凉爽”等等;与此同时,我借助学生的回答继续引导:“秋天是凉爽的,秋天是金色的,秋天不光景色美,而且秋天的声音更 美!不信,你们听:淅沥沥沥沥沥淅沥沥沥!”这样,我就顺利引出了这节课的第一条节奏训练,同时大屏幕上也出示了这条节奏,然后我让学生跟我一起模仿秋雨 的声音来朗读节奏。接着,大屏幕上出现歌词,我让学生根据刚才的节奏有感情地朗读歌词:“今年又是大丰收喂!”并且要突出强弱,这样促使学生对歌词的旋律 产生兴趣;随即大屏幕出现旋律,学生随着琴声演唱这一乐句,在演唱中即时纠正学生在音准或节奏方面的错误,从而顺利解决了大跳音程这个难点,也让学生对歌 曲有了初步了解。接下来,我采用同样的方式,让学生进行第二条节奏训练以及乐句演唱,从而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了节奏难点,也让学生对整首歌曲的学习产生了一 定的兴趣。

  节 奏训练结束后,本课进入了第二个环节:歌曲学习。由于前面已经进行了两条节奏训练以及乐句演唱,所以学生对整首歌曲的学习不会感到很陌生。大屏幕出现了 《采金秋》的完整歌谱,我首先采用童声的演唱方法给学生范唱了一遍歌曲,同时让学生想象这首歌曲描绘的情景;接着,又让学生听一遍教学磁带中学生演唱的这 首歌曲,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歌曲,并顺势鼓励学生:“现在我们也来唱一唱这首歌曲,我相信我们班的同学们会比他们唱得更好!”接着,由我弹伴奏,并带着学生 演唱《采金秋》,在演唱的同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如此反复几遍,学生对这首歌曲逐渐熟悉,最后要求学生富有感情地演唱全曲。

  最 后,进入本课的第三环节:创编节奏。学习完歌曲后,我拿出准备好的三角铁、双响筒、铃鼓等打击乐器,把学生分成五组,每组学生领取一部分打击乐器,要求学 生利用乐器为歌曲创编节奏,同时完整地进行歌唱表演。在这一环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充分体现,由于有了多种打击乐器的加入,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得到提高, 学生在歌唱中感受到了秋天的美,从而更加热爱秋天,热爱大自然。

  这就是我的整个课堂设计思路,不足之处敬请指教!谢谢大家!

初中音乐说课稿 篇7

  一、教材分析

  (一) 教材的地位及作用: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节课,第一单元以“青春的旋律”为主题,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青春”的意义,于欢乐、健康中步入青春期。而歌曲《青春舞曲》活泼明快、富于民族特色,歌词具有教育意义,教育同学们要珍惜青春,不要虚度年华,同时结合节奏和舞蹈的创编,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使学生加深对歌曲的理解,又符合青少年活泼、富有朝气的特点,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培养了协作精神。所以 ,本节课在本单元占有重要地位,对学生成长起了积极作用。

  (二)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新疆和西部民歌的风格特点,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2、能力目标:学会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青春舞曲》。

  能够根据歌曲的风格,结合一些舞蹈来表现,加深对歌曲情绪的感受。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歌曲,懂得青春易逝的道理,知道珍惜光阴。

  (三) 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体会新疆民歌的风格特点。

  2、教学难点:感受歌曲的音乐表现形式,理解歌曲的欢快情绪,锻炼对新疆民族舞蹈动作的创编能力。

  二、教法分析

  (一)教法

  1、自然过渡法:我不会为学歌曲而直接打开课本,而是通过引导、欣赏使得学生自然而然的过渡到今天所要学的内容。

  2、视听结合法:运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启发下体验和感知歌曲的风格特点。

  3、竞赛教学法:根据初中生表现欲望强烈的性格特征,在教学中进行表演比赛,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学法

  1、学生自觉参与歌曲分析,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感知能力。例如:在学唱《青春舞曲》时,学生随乐自学歌曲并分析歌曲。

  2、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善于合作。例如:本课设计一些节奏练习和舞蹈表演,学生一定很感兴趣,积极参与其中,从而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团队精神。

  三、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4分钟)

  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拥有着各具特色、灿烂辉煌的民族文化。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段歌舞。【多媒体播放《达坂城的姑娘》】

  向同学们提出:

  1、 刚才播放的是什么歌曲?

  2、 它是哪个民族的?

  (生:《达坂城的姑娘》,新疆)很好!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到新疆去看一看吧!【课件:欣赏并简介新疆风土人情】我们本节课要学的就是另外一首著名的新疆民歌《青春舞曲》。

  【课件《青春舞曲》】

  (二) 随乐学唱歌曲《青春舞曲》(16分钟)

  1、 听赏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

  提问:请学生说说这首歌曲的旋律、节奏各有什么特点?它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旋律——优美 节奏——明快 情绪——欢快、活泼、充满青春活力)

  2、再播放三遍歌曲。当听第一遍时,请学生打开课本,边听边跟随音响唱乐谱,并跟着歌曲的拍子拍手,体会节拍感觉;当听第二遍时,请学生找出主要节奏型,边唱边拍出节奏型;(可多叫几位同学表演)【课件:主要节奏型

  XXXX XXXX XXX X | XXXX XXXX XXX X |】 当播放第三遍音乐时,学生随乐哼唱。

  3、学生用正确的演唱情绪完整连唱,教师指挥。要求唱出欢快、活泼、充满青春活力的情绪。(唱完后,教师评点)

  4、学生分组分段演唱,唱后互评,教师总评。

  (三)作者介绍(4分钟)

  王洛宾:中国20世纪最负盛名的民族音乐家之一,籍贯北京,1934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他1938年在兰州改编了第一首新疆民歌《达坂城的姑娘》之后,便与西部民歌结下了不解之缘,并从此在大西北生活了近六十年(其间曾先后两次入狱达十八年之久),将传奇般的一生都献给了西部民歌的创作和传播事业。他一生创作歌剧七部,搜集、整理、创作歌曲1 000余首,出版歌曲集六册,他的作品多以情歌为主。其中,《在那遥远的地方》和《半个月亮爬上来》被评为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并且荣获国家颁发的“金唱片特别创作奖”;《达坂城的姑娘》、《阿拉木汗》、《掀起你的盖头来》、《可爱的一朵玫瑰花》、《玛依拉》、《青春舞曲》和《在银色的月光下》等西部民歌,在国内外广为流传,已成为中华音乐宝库中的经典之作。为表彰他为20世纪中华音乐传播所做出的突出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4年7月授予他“东西方文化交流特别贡献奖”。然后多媒体播放《掀起你的盖头来》。

  (四)随乐舞蹈(20分钟)

  新疆素有歌舞之乡的美称,只要你踏上这辽阔的土地,就会被那悠扬的歌声和那翩翩的舞姿所陶醉。那么,你们知道新疆维吾尔族舞蹈的一些基本动作吗? 1、播放《青春舞曲》伴奏,请几位同学跟教师一起学做基本动作。(带动学生活跃课堂气氛)

  2、请同学们分组准备表演,然后自我评价哪组表现最好。

  3、对学生的表演给予肯定、表扬。然后请学生朗诵歌词,说说给了他们什么样的人生启迪呢?(学生读完后各抒已见)

  4、这首歌的歌词用富于哲理的生活现实告诉大家:有些事物可以去而复返,有些事理却是一去不复返的,而人的青春正像那鸟儿一样,飞去后即不再回来,所以我们要珍惜大好的青春时光。

  (五)回味小结(1分钟)

  今天我们学习了《青春舞曲》这首歌曲,对祖国美丽的新疆和西部有了一些了解,我们要热爱我们的民族,喜爱我们的民歌,只有继承和发扬具有我们民族特色的文化,中华民族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同时,优美欢快的歌舞让我们感受到青春的活力,也让我们感悟到:花无再开日,人无再少年。青春的脚步如行云流水,青春的光阴稍纵即逝。让我们把握青春,珍惜时光,刻苦学习,积极进取吧!

  四、教学效果

  本课以素质教育为目的,面向全体学生,结合教材重点、难点及音乐学科特点,从欣赏、唱歌、表演三方面使全体学生得到充分体验,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

初中音乐说课稿 篇8

  一、说教材

  本课是人音版八年级第十六册第三单元的歌曲

  《大海啊,故乡》创作于1983年,王立平词曲,是影片《大海在呼唤》的主题歌。歌曲旋律平缓,优美动听;歌词质朴深情,如叙家常;结构简练,富有叙事性。特别是最后两句,情深意长,表现了主人翁对大海、故乡和母亲深挚的感情。本节课是一节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

  通过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能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运用各种音乐要素对歌曲进行艺术处理,并根据设

  计进行演唱。

  (2)在音乐实践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宽容理解、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识和

  集体主义精神。用过对歌曲的演唱抒发对祖国母亲的热爱之情。

  (3)在分析处理歌曲的过程中,采用自主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各项学习活动并

  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协调能力。

  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为:鼓励学生运用音乐要素对歌曲进行处理。

  二、说学情、教法、学法

  八年级学生通过几年的学习,音乐知识不断积累,对乐曲各种音乐要素的分析能力不断增强,本节课根据学生年龄特征,认知规律以及已有的音乐水平进行教学,所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水平,采用如下教学方法:

  1、教师点拨、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的生想象力和观察分析能力,让学生联想歌曲情境,动手创作,动脑分析,动口说想象的思路。学生亲身参与乐曲的分析、创作,充分体现出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育原则。

  2、采用讨论法,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找出歌曲的特点,并为歌曲进行艺术处理,使学生在尝试学习中自主地得出结论从而来完成能力目标,最后通过亲身体验来验证结论。

  3、采用尝试教学法,指导学生自学,让学生动手进行音乐创作,观察分析,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创造能力都得到提高。

  三、说教学过程

  (一) 热身活动

  根据歌曲特点我设计了一条三拍子的发声练习和一条二声部练习,目的是为下一环节的演唱歌曲和处理歌曲做铺垫。

  (二)导入环节

  首先我让同学们闭上眼睛,我会用大屏幕和音响相结合的方式向学生们呈现有关海鸥、海风、海浪的声音。随后我会让同学们说说查找到的关于大海的资料。我会顺势总结出:大海不光有美丽的外表,还有丰富的物产,大海对我们非常重要,它是我们的朋友,更是我们的故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歌《大海啊,故乡》

  (三)学习歌曲

  在这一环节,首先我会让学生首先聆听一遍整首歌曲,让他们能够初步感受歌曲的曲调和节奏。然后由我整体钢琴演奏一遍,由于考虑到初中生对这首歌本身就比较熟悉,这个阶段的学生接受能力也很强,通过前面的两大板块的聆听,学生对这首歌曲的旋律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我将直接让学生跟随我的钢琴伴奏带歌词演唱,当然,可能会在个别细节方面唱的不到位。我会重点提示学生如果歌曲的结尾的气息不够,可以进行换气演唱。在学成歌曲结束后,我会让学生分组演唱本歌曲,同时在歌曲的曲调中再次感受歌曲所传达的意境。

  (四)练习歌曲

  让学生通过演唱歌曲自己发现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歌曲的艺术处理:

  1 。欣赏合唱版《大海啊故乡》,并思考:

  (1)歌者是通过什么表达的这种情绪

  (2)歌曲的演唱形式

  启发学生通过音乐要素分析歌曲,为下一环节的艺术处理做好铺垫。

  2 。小组讨论并展示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从力度、速度、演唱形式的变化为歌曲加二声部等,对歌曲进行处理。这一环节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参与音乐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合作意识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体现教师为辅学生为主的原则。

  (三)、拓展欣赏

  欣赏《梦驼铃》和《故乡的云》再次加深对思乡情结的理解和体验,引导学生对家乡的热爱,激发学生立志建设家乡的情感。

  在《大海啊故乡》的歌声中结束本课。

【关于初中音乐说课稿模板汇编8篇】相关文章:

关于初中音乐说课稿模板汇编十篇07-14

初中音乐说课稿模板汇编5篇06-15

初中音乐说课稿模板汇编六篇06-10

关于初中音乐说课稿汇编9篇06-03

关于初中音乐说课稿模板集合八篇07-08

关于初中音乐说课稿模板合集八篇06-17

关于初中音乐说课稿模板合集五篇05-26

关于初中音乐说课稿模板集合五篇07-11

关于初中音乐说课稿模板合集5篇07-09

关于初中音乐说课稿模板合集6篇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