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敬老人儿媳家庭事迹

时间:2023-02-22 18:04:14 方宇 事迹材料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孝敬老人儿媳家庭事迹(精选10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事迹都不陌生吧,事迹可以起到引导良好风气、推动工作、激励后进的作用。一般事迹是怎么起草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孝敬老人儿媳家庭事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孝敬老人儿媳家庭事迹(精选10篇)

  孝敬老人儿媳家庭事迹 篇1

  家住江大南路120号的xxx是一位性情活泼开朗,乐于助人,说起话来和蔼可亲的女同志,她今年47岁,十多年来模范遵守家庭美德,孝敬公婆,家庭和睦,邻里关系和谐友好,当公婆患病时,主动承担赡养重任,悉心照顾,受到婆家和左邻右舍的一致好评。

  xxx是1997年嫁入夫家的,婚后,跟公婆一起居住,丈夫因为出差经常是一个星期或半个月不在家,持家的重担就落在xxx身上。

  公公身体一直都不好,经常住院,公公住院期间,xxx白天要上班、操持家务,伺候孩子上学,晚上在医院照顾公公,和婆婆一起陪公公在医院熬过一个个不眠之夜。为了能使老人幸福地安度晚年,xxx可谓挖空心思。为了能够让老人吃好,吃出营养,xxx利用自己擅长的烹饪手艺,总是变着法安排膳食结构,做各种好吃的饭菜给家人吃,既注重老人口味,又注重营养搭配。由于婆婆患糖尿病只能吃素食,公公有肺气肿加上胃切除不能吃辣和硬的食物,而儿子正在长身体需要补充营养,这十多年的时间里,她经常会在早上做上三分不同的早餐,主食也会准备两种。家里的好饭菜总是让老人先吃。老人的一日三餐,平时用的日常生活用品,护理用品也是由她亲自张罗。在她的影响下,孩子也养成了尊老爱老的`习惯,总是拿自己的零花钱买好吃的食品送给老人吃。

  照顾老人,料理家务,是xxx每天的必修课。在生活上,她对老人精心照料,在精神上给老人以最大的安慰。为了使老人不寂寞,她总是在闲时拉着老人的手说说知心话,向老人讲讲家长里短的趣闻乐事,总是把老人逗得非常开心。春暖花开的季节,xxx带着老人与街坊邻居串串门、说说话,增添一些舒畅心情。别人的周末一般是调养精神、修身养性的两天。而xxx的周末却是7天中最“忙”的两天。尽管平时她也没有少干,可一个星期全家的衣服,还有两三个星期要给老人拆洗一次被褥,这些她就要忙上大半天。由于老人怕冷,xxx用买断工龄的钱将与公婆同住的房屋装修了一番,安装了空调、热水器等设施,为公婆提供了一个温馨的居住环境。xxx的公公一直体弱多病,对季节气温的变化极为敏感,为了照顾公公的身体,在公公患病期间,xxx坚持让家中的空调常年开着,24小时提供热水。同时考虑到公公在天气闷的时候会缺氧,她还特意为公公买了一台制氧机,一个人将一人高的制氧机从一楼搬到了五楼。在公公患胃癌晚期的期间,xxx和姑子、丈夫一起伺候公公,没日没夜陪伴在公公身边,按时喂饭,翻身,倒屎倒尿,守护在病榻旁,无微不至地伺候,直到公公去世。老人在临终前,曾动容地对儿子说:“你是上辈子积了德,娶到了玲瑛这么好的老婆。”

  自从公公去世后,婆婆一下子苍老、消沉了许多,终日愁眉不展,茶饭不思。看到婆婆这样,xxx便和爱人商量,发动亲朋好友、街坊邻居等和婆婆谈得来的人,都来帮助和她谈心,晚上她常常陪婆婆说话、陪婆婆睡觉。功夫不负有心人,在xxx的带动下,大家很快帮婆婆走出了阴影。今年春节期间婆婆不慎将腿摔伤,只能卧病在床,担子更重的xxx一如既往精心照料着婆婆无怨无悔。在她的细心照料下,一段时间后,婆婆的身体很快得到康复。

  xxx不仅是个好媳妇,还是个好妻子、好母亲。多年来,繁重的家务并没有让她对丈夫产生怨言,反倒能与丈夫和睦相处、齐头并进,其中最大的秘诀是夫妻二人之间的沟通非常到位。他们勤俭持家,合理安排工资收入,从不铺张浪费。在处理家庭的大小事时,夫妻能平等对待,互相通气,共同磋商决定,做到办每件大事双方都心情舒畅。

  她丈夫曾深有感触地说:“我爱人为家里付出的实在太多了,是她给了家人温暖和幸福。”而xxx只是笑笑说:“我做的这些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照顾老人是我们后辈应尽的义务,大家一起过日子,开心幸福最重要。再说将来我也会老啊,也要靠自己的儿媳照料啊!”简单朴实的话语,透出她质朴的感情世界。

  在xxx的家中,有一张“全家福”照片。合影中,年近花甲的婆婆显得格外幸福。“我这个儿媳比女儿还要好。”婆婆颇为自豪地说:“人家都说女儿是父母的小棉袄,我家的儿媳也是公婆的贴心小棉袄。”

  孝敬老人儿媳家庭事迹 篇2

  他们是茫茫人海中平凡的一家,用自己的勤劳,朴实,宽容,相敬和爱护演绎着最真实的幸福,享受着最温馨的生活。他们的家庭有3口人,他叫张磊,是邯郸市国税局一名普通干部,她叫xxx,在涉县纪委工作,育有一女,女儿聪明乖巧,讨人喜爱。他们在八年的婚姻中夫妻恩爱,尊老爱幼,爱岗敬业,和睦邻里,尤其是彼此孝顺双方父母,真正用行动诠释了爱的真谛。

  常言道:“人生五伦孝为先”,“孝”在中国历史长河中被认为是一种最基本的美德,一个和睦的家庭首先一定是一个恪守孝道的家庭。

  夫妻二人经常到双方老人那里去看望,嘘寒问暖、关心起居、做些家务、添置新衣等,这些平日里都没的.说。可是,平静的生活总是会被打破,20xx年夏,如传说中的世界末日一般,意外不幸降临到女方家庭,岳父因意外事故摔伤,晕迷不醒,在重症监护室里住了半个月,在医院里,岳母与妻子由于过分伤心,不能自己,张磊便日夜守护在病床前,和妻弟一起耐心细致的帮岳父翻身、擦洗身体等,累了就到走廊长椅上靠一会,匆匆几口饭后就抢着去陪护,让别人多休息会,他如主心骨一般撑起了这个家,等岳父病情稳定后,为了让岳父得到更好的治疗,他前后陪岳父到石家庄、北京进行康复治疗。岳父身体完全康复后,感慨的说:我有两个好儿子!平时他从未说过一句有关爱的话,但是他用实际行动表达了自己对妻子一家的爱。

  爱不需要多么华丽的词藻,多么秀美的语言,只要用最质朴的心去温暖对方。都说婆媳关系是天下最难处的关系。可公婆却对子璐竖起了大拇指。由于公婆家有两个儿子,却没有女儿,在婚后八年里,子璐从没有和婆婆红过一次脸,没有顶过一句嘴,有事与公婆一块商量,相处十分和睦。她记得婆婆爱吃什么、喜欢什么,并时常买回来让婆婆高兴。由于婆婆颈椎酸疼,手经常发麻,凡到节假日尤其春节时,她便会主动帮婆婆洗衣物、擦玻璃、整理房间,尽量让婆婆多休息,少劳作。一起吃饭时,她总是把好吃的多挟一些给婆婆,让她多吃些。面对街坊邻里,婆婆逢人便骄傲的说:我儿媳妇就是我闺女!由于工作关系,夫妻二人分居两地,公婆深感儿媳不易,便尽力帮她分担,按时接送孩子上下学,时常做好饭菜等儿媳下班回家一块吃。

  这就是他们的家,一个平凡却又充满着浓浓爱意的家。

  孝敬老人儿媳家庭事迹 篇3

  王xx,开城镇都督村人,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一个平凡的农家媳妇。七年如一日服侍患有心脏病的公公和孝敬尚在人间的婆婆。无微不至,无怨无悔,她的孝心感染着周边群众,她的事迹传遍六店街道。自与丈夫结婚以来,她和公婆的和谐程度如同自己的亲生父母,公婆一直把她视如己出,从未把她当作儿媳看待,有些话宁愿对她说也不愿意告诉自己的女儿们,xx成了他们生活中的贴心人。

  20xx年,身患心脏病的公公在南京市鼓楼医院做了心脏搭桥手术,在众多的子女中,是和老人关系最融洽的三儿媳妇王xx主动去医院照料公公,她没有在丈夫的三个姐姐和两个嫂子面前说一句抱怨的话。多年来,身患疾病的公公和年迈体弱的婆婆一直住在xx家。公公自手术后,老年病缠身不能起床正常活动,连吃饭都要人喂,这些年来吃喝拉撒睡全靠儿媳xx一人照料。xx对一双公婆真是无微不至地关心,生活上多方照顾,夏天买回夏装,冬天买回毛衣、羽绒服。婆婆经常腰、腿痛,xx就给婆婆寻医问药,擦腰洗脚或陪送医院诊治,就像女儿照顾母亲一样。

  丈夫徐鲁生因工作需要经常不在家,xx不仅悉心照料公婆,还特别重视一对儿女的学习,把这个家操持得美满温馨,从不让丈夫多操心,她既是一个孝顺的媳妇,又是一个贤惠的妻子,还是一个善良的母亲。

  邻居都羡慕徐家有一个像女儿一样好的儿媳妇。王xx的事迹不但在六店街道而且在周围村庄也传为佳话,没有谁不夸她的.。都说:“有好儿子不如有个好媳妇!”

  经典国学《弟子规》中说:“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王xx用自己切实的行动诠释了“孝”的真谛。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今天,在越来越文明的新农村里,这样的好媳妇就是我们民族传统美德的杰出代表!

  孝敬老人儿媳家庭事迹 篇4

  大牟家镇岗家庄村有这样的一个家庭,只要一提起xxx,全村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她是家人的精神支柱,几十年来她无微不至、毫无怨言的照顾着年迈的公公,用孝心抒写了一曲生命赞歌,她是全村人孝敬老人的榜样,更是全村人的骄傲。

  日前,笔者来到了大牟家镇岗家庄村,见到了xxx,她很热情的招呼我们进屋坐。xxx家位于官厅社区集中居住区内,二层小楼,因公公腿脚不便,xxx把原先自己住的一楼卧室收拾出来让公公住,一楼家电等设施齐全,屋里打理得整洁干净,没有一点异味。xxx今年50岁,家里有个女儿已出嫁,丈夫常年在外地打工,家中照顾老人的重担就落在了她一个人身上。老人看到我们的到来很激动,但由于脑血栓后遗症,不能清楚表达,只能用手指指儿媳妇,肯定得竖起了大拇指, 可以看得出老人对儿媳妇的满意。

  听了公公的夸赞,xxx憨厚得笑了笑,她觉得这都没什么,不值得夸赞,作为子女照顾老人是应该的,“养儿防老”,丈夫因忙着赚钱养家,她就理应承担起照顾公公的责任和义务。她说,公公三十多年前得了脑血栓,腿脚不便,起初还能自己照顾自己,随着年龄大了,生活不能自理,现在离不了人,自己照顾公公已有二十余年,做子女的就得将心比心,想想父母一把屎一把尿的把我们拉扯大,我们没有理由在他们晚年时不尽一份孝心,理应好好伺候好他们。

  在采访中,我们了解到xxx有一个业余爱好就是唱茂腔,她曾获得过山东省票友大赛三等奖,潍坊市戏曲大赛三等奖,平度市地方戏曲、曲艺大赛金奖,她的事迹和她所在的山东省第一庄户剧团曾被人民日报报道过。她经常要随她所在的高密油坊庄户剧团到本市以及昌邑去演出,通常她不管夜场散得多晚,她都要赶回家悉心照顾老人;有时丈夫因工作忙请不了假,又不能耽误演出,她就将老人带在身边一起外出参演。这样既不耽误演出,又能照顾老人,老人还可以现场看戏,解闷、图个乐子。为了让老人不感到孤独、无聊,xxx给公公买来唱戏机,并让女儿给下载了老人喜欢听的戏曲,有时候在家自己也会唱戏给老人听,这时候老人会乐得合不拢嘴,还时不时给儿媳妇竖个大拇指。

  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xxx对公公的照顾却能一直坚持,而且细致入微。xxx几十年如一日悉心照顾患有脑血栓后遗症、身体基本瘫痪的公公,无怨无悔。生活方面她周到细心,饭菜多样,讲究营养搭配、科学调理、选择利于消化吸收的食材;饭前端水洗手、戴饭兜、擦嘴、试凉热等一系列动作,是几十年练就的功夫。给老人剪指甲、掏耳朵、揉肩、捶背、逗老人乐是她的基本功;老人大小便失禁,她要随时为老人换尿不湿,老人大便后还要为老人洗屁股、洗腿、擦干屁股;夏季每天还要为老人洗澡。由于老人身体较胖,身材瘦小的她,每次搬动老人都要使出浑身的力气,十多年前有一次将腰扭伤了,到现在还落下腰痛的`毛病。老人怕闷,只要天气好,她都要将老人推到街上,见见光景,看看行人,放松放松心情,解解闷。在他家厨房的小饭桌上电饭煲保温的灯一直亮着,xxx说,这样保温的目的就是让老人每餐都能吃上热饭。每天做饭时她都顺便在锅里放上几个红薯一起煮,他说,老人因长年缺少运动肠胃不好,每餐吃饭都吃些红薯有利于肠胃的吸收和消化。每次做饭她都是先给公公做饭,她总是选一些老人爱吃的且对肠胃好的菜轮换煮给她吃,在给公公喂饭时,吃一口要等上好一阵子才吃第二口,但她从来没催促过老人要吃快点,都是等老人慢慢吃饱后,再给老人垫好尿不湿一切安顿好之后才自己随便吃几口。对于公公的饭菜,xxx特别用心,总是变着花样的做合老人胃口的饭菜,而自己就随便吃点应付一下。她说,自己还年轻,吃得糙点,受点委屈没事,只要老人能吃好开心就行。为了照顾好人,xxx晚上睡觉从来不敢睡沉,因为老人每晚十二点后都要起来两三次,只要听到公公呼唤,她就起来去照看,由于常年休息不好她看上去已略显消瘦。

  xxx的邻居们经常问她:你照顾一个跟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公公,还要照顾他上厕所,你没有不好意思吗?xxx笑着说,他这么大年龄了,就像一个老小孩,而且生着病,我没有想太多,只觉得这些是我应该做的。日复一日,xxx就像一只陀螺似的,不停地转啊转啊,几乎没有停歇下来的时间,可是对xxx来说,自己忙一点,累一点不要紧,因为自己还算年轻,吃点苦算不了什么,她最怕的就是自己病倒,家里的老人无人照顾。试想一下,如果没有像她这样贤惠、有德行的儿媳妇,几十年来老人能否过得这样好,一个人做一件事情并不难,难得的是天天如此,如今公公已经八十四高龄,虽说身体不利索,但由于xxx悉心照顾,老人的衣食住行井井有条,心情也特别好。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这位朴实无华的农村女子身上散发着醉人的芳香。

  德乃人之本,孝为德之先。xxx坚守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怀着一颗孝顺之心、一颗体贴之心、一颗关爱之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着平凡生活中的点滴亲情故事,使孝老爱亲成为不灭的长明灯,照亮更多的家庭

  孝敬老人儿媳家庭事迹 篇5

  欲治国者必先齐其家,欲先齐家者必先修其身。小孟是石臼窝镇孟四庄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唐山彬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玉田县第十四届人大代表,唐山市优秀共产党员。生活中,他和妻子都严于律已、宽以待人、以德治家,谱写了一曲文明、健康的动人乐章,成为创建"文明家庭"的先进典型。

  孝敬老人,团结邻里

  小孟母亲患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脑血栓等多种慢性病,妻子小刘为婆婆购买按摩器、测糖仪、血压计和各种口服药,陪伴婆婆在医院检查疗养。每逢换季,提前为老人添置消夏、御寒衣服。因为婆婆身体不好,小刘还承担起了照看奶奶婆的责任。小孟的奶奶今年91岁,为让老人得到更好的照顾,小刘经常陪她去晒太阳,端饭端水,定时用毛巾给她洗澡擦身。小刘经常说:“孝顺不仅仅是我们的义务,也是教育后代的重要方式,唯有我亲历亲为,才能真正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做好孩子们的榜样。”小刘在照顾好自家人的同时,对有困难的街坊也是给予热情的帮忙,身边不管谁家有事需要帮忙,她都会毫不吝啬地伸出援助之手;邻里有什么小矛盾,她也主动去调解、疏通。

  爱岗敬业,做好本职工作

  一个地道的'农民,从当年服装厂的打工仔到如今的小有成就,这10多年的创业打拼让小孟看起来更成熟了。他还承包了千余亩农田,用于种植玉米、小麦,同时新上几百头牛。牛粪供玉米地施肥,秸秆做牛饲料,既降低了养殖成本,又减少环境污染。2015年,唐山彬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投资2000万元。其中牛场占地30亩,鱼塘占地6亩,青储窖占地面积12亩,农田占地863亩,规划建设粪棚4个,饲料棚办公区1个,购进了全套先进生产设备。该厂现有生产工人23名,创产值700万元。养牛经验的积累和业余的学习让小孟夫妇对于养牛越来越精通,在他们的指导下,50多户村民也走上了养牛致富之路。

  夫妻互尊互爱、和睦平等

  小孟身为村里一人兼,还要经营公司,工作任务繁重,照顾家庭的精力相对较少。妻子小刘总是理解、支持,毫无怨言地承担起丈夫在家应承担的职责。对于孝敬老人、教育孩子,夫妻二人一起商量,互相配合。他们这种互敬互爱互商互谅的夫妻关系,成为人人羡慕的模范夫妻。

  扶贫济困、热心公益

  致富不忘饮水思源,小孟夫妇十分热心社会公益事业。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天气寒冷,卡点工作人员的衣食住行都成了问题。夫妇二人将公司的两辆汽车交给卡点人员无偿使用,并为工作人员购置了活动房、空调机、口罩、手套、雨衣以及熟食、米面、调料、蔬菜,还无偿提供锅灶、饭盆、燃气等,彻底解决了卡点值班人员的后顾之忧;为降低村民感染几率,他们将公司的大型消毒机、电动门无偿提供给村里使用;还积极为石臼窝镇政府、津冀交界检查站捐赠防疫物资和生活必需品。在近期的防汛工作中,彬达集团免费提供车辆、汽油、四台大型机器,用来排涝,保证了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作为一名企业负责人,小孟心系社会、心系乡亲。他的公司与世界500强企业之一的恒天然牧场有限公司合作,签订专项青储采购合同,让当地1000多户农民增加了收入。热心帮助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先后为贫困户捐赠20套床单被罩以及橱柜、灶具等。逢年过节,还走访慰问贫困户和边缘户,送去大米、白面、食用油等。2018年7月,小孟被县文明办评为“最美玉田人”;2019年6月,中共玉田县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他所在的企业也相继被评为“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唐山市重合同守信用企业”“玉田县文明单位”等。

  孝敬老人儿媳家庭事迹 篇6

  小莉,女,汉族,1981年出生,家住巴林右旗查干诺尔镇二八地村双井组。她生活在14名家庭成员组成的四世同堂的大家庭中。王晓莉完美诠释自己的众多角色。身为人妻、人母和人媳,小莉一直坚持着中国传统妇女的朴素、孝顺和勤劳,尽心尽力地做好一切,照顾好老人和孩子,关心体贴丈夫,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给予家人最无微不至的关怀,让自己的家庭变得更加温暖。

  小莉家领办的众利农牧业农机专业合作社已初具规模,在当地很有影响力。春秋是丈夫最繁忙的时候,为了抢农时,春季丈夫带领合作社其他成员春翻地、清残膜,秋季抢收粮食、打捆饲草,工作非常忙碌。现如今丈夫又在村里担任村干部、公公婆婆在城里照顾腿脚不便的祖婆母及两个孙子上学,根本帮不上忙。为了让丈夫能安心工作,家里凡事只有小莉一个人扛,她对自己的娘家尽心尽力,对婆家也是无可挑剔,肩负起家里的里外家务。合作社里还饲养着近600只肉羊、经营着300余亩耕地,她事无巨细,经营的井井有条。虽然是女性,她十八般武艺样样有,草料加工、饲料配比、羔羊接生她样样在行,四轮拖拉机、小型农用车她驾驶娴熟,没有她不精通的农事劳作,群众都说:“小莉这孩子,能吃苦,不怕累,比有些男人还男人”。

  小莉朴实善良,她自家致富不忘乡亲,先富不忘带动后富。她优先雇佣家庭贫困的老百姓到自家领办的合作社务工,帮助他们就近就业;将自己繁育的高纯度种羊低价出售给家庭困难的老百姓,帮助他们解决肉羊养殖缺少种羊的'难题;合作社免费为全村有生活困难的家庭春翻地360亩,免除春翻地费用近万元。双井组蔡晓华是一个典型跟随学习小莉改变生活的人,2018年,蔡晓华家享受产业扶贫政策分得7只基础母羊,苦于没有种公羊,小莉把自家的种公羊无偿提供给她使用,2019年春天,蔡晓华家产下优质羔羊10只,家庭增加收入近7000余元,这让蔡晓华致富信心倍增。

  小莉经常说:我们是世间最平凡的儿女,最简单的父母,我们家庭的每一位成员都有一颗平凡的爱心,我们互帮互助,互敬互爱,用自己最真诚的方式携手走过了人生的风风雨雨,用各自的爱心构建了一个令人羡慕的最美家庭,因为有爱,所以我们幸福。

  孝敬老人儿媳家庭事迹 篇7

  东林社区富强小区住着一个杨大爷,老人家今年82岁了,每当和左邻右舍谈论起儿媳妇的事情时,总是深情地说,“儿媳妇与我从来没吵过架,也没有红过脸。我能有这样一个好儿媳妇,是我前世修来的福啊!”。杨大爷谈的这个儿媳妇,是老儿子小杨的妻子,名字叫小张。小杨在翠翁山上班,妻子小张去年退休。在左邻右舍的心目中,小张可是个孝敬公婆的好儿媳、疼爱丈夫的好妻子、关心女儿的好妈妈。

  有一句俗语,“久病床前无孝子”。可这句话在小杨和小张夫妇这里,得到了新的诠释,注入了不同寻常的意义。2002年开春的一天,小张的婆婆突然感觉身体不舒服,难受,当时,小杨正在井下工作,另外两个儿子也远在天津。为了不让哥几个担心,影响他们工作,小张没有打电话告诉他们,而是和公公一起把婆婆送到了医院。由于入院及时,婆婆的病得到了控制,但医院建议应到上一级医院做进一步检查治疗。为使婆婆尽快康复,小张又和公公带着婆婆转到了市医院,经过医院的检查,最后确诊婆婆得了鼻咽癌。

  鼻咽癌,对于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来说,无疑是晴空霹雳,给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又增添了困难,婆婆得了鼻咽癌,预示着家里将有一笔巨大的费用要支出了。当时公公每月1000多元的退休金,小杨在井下也挣得不多;公公、婆婆辛苦了一辈子,还没有享受天伦之乐。小张和丈夫商量,一定要尽其所能,哪怕砸锅卖铁,也要为婆婆治病,以尽晚辈的.孝心。就这样,小张夫妇把存有的积蓄全部拿出,又从亲戚朋友借了一些钱,为婆婆开始了漫长的治疗。历时近半年时间,先后在市医院、南岔医院治病,共花去医疗费用8万余元。住院期间,小张隔三差五看望婆婆,每次看望,都买上一些婆婆爱吃爱喝的营养品。一次,到南岔医院,正赶上婆婆刚化疗完,把吃下去的饭全都吐在了身上和被子上,小张赶紧用毛巾为婆婆擦洗,一点也没有感觉到脏,到让婆婆有些不好意思。同病房的病友见到后对她的婆婆说,“你的儿媳妇比闺女还孝顺呀!”

  在平时,小张舍不得多花一分钱,可在孝敬公婆身上,她却非常的大方。每月不仅给婆婆百儿八十的零花钱,逢年过节,还为公婆添上一两件新衣服,以表孝心。其他的儿子、女儿也都特别孝顺。看到儿子、儿媳们对老两口如此孝敬,婆婆感动地流下了幸福的泪水。她逢人就讲,“我的儿媳妇比闺女还好啊!”小张始终让老人的房间里保持着洁净舒适。她端屎接尿洗衣喂饭,翻身子换被褥,帮婆婆洗脸、擦身、换衣服。一日三餐都由她来张罗,每餐都要亲自端到老人面前,甚至喂到老人口中,凡是老人不能自理的,全由她来为其服务。婆婆在床上躺了一年多,她坚持为婆婆洗澡、梳头、理发、捶背、剪指甲,精心侍候,从不厌烦。可惜婆婆病情严重,在南岔治了半年多,又转化为肠癌,一年多就去世了。

  婆婆走后,小张把公公更是照顾的无微不至。她怕公公寂寞,每天都要给公公讲一些外面的新鲜事和报纸上的新闻。这几年公公岁数越来越大了,有点脑梗和小脑萎缩,在吃饭的问题上小张总是想尽一切办法让公公吃的可口。公公是个爱干净的人,但是由于得病,公公大小便失禁,经常拉尿在被褥上,她从不叫苦叫累,从不嫌脏怕臭,不厌其烦地将床上用品和衣服搓洗干净。每天一边给公公刮脸,一边和他谈心,一边按摩,一边拉家常,始终让老人开心。为了照顾老人,她很少象自己的姐妹一样逛街,她从无怨言总是把公公的衣服床单洗得干干净净。听说吃橙子对小脑萎缩的老人有好处,她总是成箱的买回来给老人吃。这么多年,老人无论大病小病,总是第一个把她叫来说说。如今,老人已经80多岁了,身体硬朗、精神舒畅,走起路来根本不像80多岁的老人,邻居说他有福气,他说:“都是媳妇照顾的好!”小张自己也40多岁了,也患有这样那样的小毛病,严重失眠,患有风湿,尽管这样也没有影响到她对老人的照顾。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小张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女儿。上大学的女儿说:“妈妈是我最好的老师”。在她的影响下,女儿小小年纪就充满孝心、爱心。每次买了最喜欢吃的东西,总是先拿给爷爷奶奶吃,爷爷奶奶不吃就硬往他们嘴里填,奶奶去世时,十多岁的女儿跪在奶奶的身旁郑重地给奶奶磕了三个头,以回报奶奶对自己的疼爱之情。爷爷病了,女儿一晚上不离爷爷左右,把爷爷感动的只掉眼泪。

  在小张和小杨的带动下,兄弟姐妹团结、家庭和睦,整个大家庭长尊有序,形成了老人关心孩子,孩子孝顺老人的良好家庭氛围。对老人恪守孝道,尽心尽力,以实际行动带动兄弟姐妹一起孝敬老人,在姊妹间形成了争相尽孝的良好家风,也赢得了街坊四邻的广泛赞誉。

  孝敬老人儿媳家庭事迹 篇8

  小雪,县环境卫生管理中心清扫队副队长。从事环卫工作二十多年来,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每天早上四点钟从家出发,穿行在长白大街各主干道,检查卫生清扫情况,看到路面有纸屑、烟头、果皮就捡起,没有清扫干净的地方及时处理。春秋风大,路上行人多,日常保洁清理要到晚上8点钟以后才结束。每逢五一、十一、旅游季节、重大节日更要从早到晚维持街道整洁干净。大年初一早晨五点,小雪要带领环卫工人门及时清扫鞭炮纸屑。冬季清雪是环卫工作的重中之重。以雪为令,下雪后第一时间,小雪和清扫工人经常是半夜或凌晨一起清扫大雪。为保证路面无积冰、无积雪,大家加班加点、不分昼夜地清运冰雪、清理路面,她和男同志一样坚持在清雪第一线,冰天雪地,寒风刺骨,一天下来就是10多个小时。

  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小雪更是为家庭默默操劳着。1994年春天,小雪和在县医院工作的申勇结婚了。因公公患有重病,婚后第二天就放弃了蜜月来到医院侍候公公,在病床前陪他度过了人生最后一程。自从公公走后,小雪便和婆婆住在了一起。老人身体不好,她悉心照料。2009年11月,婆婆得了肺癌,为了让老人安心养病,小雪夫妇没有告知老人实情,一边安抚着老人,一边四处联系医院看医生。小雪陪着婆婆做了手术,煎药、喂饭、擦身子、洗衣服更是耐心细致地照料着。为增强老人体质,她变着花样做饭菜,讲究荤素搭配,营养合理。只要一有空闲,她就和老人聊天、讲故事、讲笑话,使老人得心情更加舒畅。在小雪的细心照顾下,老人的身体逐渐康复。

  结婚二十多年来,小雪夫妻恩爱和睦,共同承载工作和生活,相互理解、支持,都主动为对方着想减轻压力。平日里,小雪教育儿子做人要坦诚,养成勤俭和独立的品格,已是一名优秀的大学生。

  孝敬老人儿媳家庭事迹 篇9

  今年xx岁的xx,是xx县xx镇上坪村一名普通的农家妇女,提起她三十一年如一日,无怨无悔、不离不弃热心伺候婆婆、精心照顾丈夫的感人事迹,金钱河畔十里八乡的乡亲无不交口称赞。

  19xx年xx与丈夫xx结婚,婚后育有4个女儿。xx年10月,祸从天降,丈夫xx在生产队农田基建时,不慎被石头打砸伤脊梁骨。从此,为了给丈夫治病,她四处借钱,求医问药,丈夫的病虽有好转,但一直干不了农活,千斤重担一下子全落在xx的肩上,她不仅要下地干活解决一家人温饱问题,而且还要照顾有病的丈夫和70多岁的婆婆日常起居、求医问药,更要想法设法供应四个女儿读书。在当时那个年代,一个柔弱的农村女人承受的艰难可想而知!然而为了维持生计,xx却没倒下,她白天干活挣工分,晚上打草垫攒钱,看到妻子如此幸苦,丈夫多次劝她放弃为他治病,而倔强的xx却说:“只要你还有一口气,就是再苦再累也要治好你的病;我一生不识字,砸锅卖铁也要供孩子们读书。”在她的悉心照料下,丈夫的'病渐渐好转。受母亲影响,三个女儿都很乖巧懂事、学习很努力,相继考上了中专、大学,这无疑给xx带来了生活的希望。可天有不测风云,20xx年,93岁的婆婆却因病瘫痪在床、丈夫又患上了胃溃疡、胆结石和糖尿病,一生饱受艰难、60余岁的xx又一次陷入了艰难之中,既要为他们穿衣、喂药、做饭、洗衣,还要抽空下地干活。特别是在婆婆瘫痪在床3年里,一直都是由她一人端屎端尿、擦洗翻身,为了不使卧床的婆婆皮肤溃烂,她天天更换床单,保持床上干净整洁,晚上还一直坚持陪着婆婆睡,直到将老人养老送终。婆婆走后,xx依旧忙着为丈夫四处求医问药,精心照顾日常生活起居,家里的农活也从未落下。起初,看到她那样辛苦,也曾有“好心”人劝她改嫁,然而善良的xx总这样说:“看到婆婆、丈夫那么可怜,一走了之,自己于心不忍,也良心不安,只要他们的病能治好,我苦点累点没什么。”xx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xx年xx先后被xx镇党委、镇政府,中共xx县委、县政府授予“十佳好媳妇”、“xx县第二届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受到隆重表彰奖励,面对荣誉,她却淡然地说,她只是尽到了一个媳妇和妻子应尽的义务,她希望丈夫的病能早日康复,女儿们多为社会献爱心、做贡献。

  孝敬老人儿媳家庭事迹 篇10

  小刘,是一位70后的普通农村妇女,她勤劳致富,相夫教子,和睦兄嫂亲待姑姐,还管是婆家还是娘家她都从不计较得失,用18年的操劳见证了对婆婆赵枝兰的孝亲。

  今年39岁的慧格在1997年嫁到并不富裕的'郭民正家,那会儿她为了过好小日子,就想方设法让丈夫学厨师学做饭,家里的里里外外都由她一个人操持,老人需要她、孩子需要她,地里需要她——为了过好日子她恨不得把自己掰成两瓣。等到丈夫学厨归来她又张罗着办流动饭庄,她们的小日子在两个人的努力下几年光景发生了大变化。

  慧格说嫁过来后,公公已去世,她们两口又要经营流动饭庄,丈夫经常外出主办红白喜事,家里17亩地、80岁婆婆、一对儿女都只能由她来照应,慢慢地就与婆婆相处下感情了。家里的大大小小事都由她一个人默默做完做好,每天天不亮她起来做好婆婆的饭,唤醒正在酣睡的儿女上学,便去地里耕种庄稼。一到饭点就要急着回家照顾婆婆,她怕年势已高的婆婆自己动手做饭有个啥闪失。好几次婆婆看着儿子和媳妇忙得拉不开拴,着急着自己动手做饭帮忙,被儿媳妇知道后两口子都对老人发了脾气。还有一次婆婆就动手提了一小筒水,被不善言辞的小刘看见了,她当场对婆婆生了很大的气,事后婆婆却偷偷告诉儿子她心里很是乐开了花,想偷着笑。

【孝敬老人儿媳家庭事迹】相关文章:

孝敬老人最美家庭事迹材料11-12

好儿媳事迹材料01-14

好儿媳事迹材料01-05

孝敬老人的最美家庭事迹(通用10篇)11-02

最美家庭先进事迹材料孝敬老人02-19

孝敬老人最美家庭事迹材料13篇11-12

孝敬老人最美家庭事迹材料(精选5篇)12-08

孝敬老人最美家庭事迹材料(精选15篇)03-12

孝敬老人文明家庭事迹材料(精选5篇)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