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优秀个人先进事迹

时间:2022-12-07 10:00:09 事迹材料 我要投稿

乡村振兴优秀个人先进事迹(精选14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用到过事迹吧,借助事迹可以很好地体现先进对象的先进思想、精神,以及特定的时代特征。事迹到底怎么拟定才正确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乡村振兴优秀个人先进事迹,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乡村振兴优秀个人先进事迹(精选14篇)

  乡村振兴优秀个人先进事迹 篇1

  官成镇位于平南县城北部,距离县城15公里,辖17个行政村,人口10.8万人,行政区域面积203平方公里。2021年,我镇财政收入4170.15万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601万元、规上工业总产值16613.3万元、工业投资5453万元。2021年,我镇获评为党建达标乡镇,八宝村获评为全国第二批乡村治理示范村,自治区乡村振兴改革集成优秀试点村(社区)。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乡风文明是保障,治理有效是基础,生态宜居是关键,生活富裕是根本。在产业兴旺、治理有效上,官成做了积极探索。作为一名乡镇干部,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直接执行者,在几年的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过程中,我感受最深的有两点,一是传统产业必须转型升级才能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引擎,二是乡村治理要出成效关键要发挥群众的主观能动性。

  一、传统产业必须转型升级才能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引擎

  官成镇日照时间长,雨量充沛,无霜期长,种植的作物糖分足、甜度高,群众历来有种植红薯、龙眼、荔枝的传统,人称官成三宝。全镇的龙眼种植面积20272亩,年产量达8896吨,荔枝种植面积3598亩,年产量2131吨;红薯种植面积1322公顷,年产量700多吨。虽然也有龙眼干、红薯干加工,但是大多以小作坊为主,全镇的红薯干加工作坊有200多个。且因鲜果(薯)销路不畅、价格低迷,群众种植管护的意愿不高,进入了群众越不管、品质越不好、价格越不高、收入越不增、品种越老化的恶性循环。为突破传统产业发展瓶颈,我镇党委政府一方面通过电商平台扩大鲜果(薯)的销售;另一方面通过发展蜜蜂养殖,增加蜂蜜销售、采蜂蜜体验等发展项目,增加农民收入。第三是引导传统的加工作坊提档升级,重点培育三宝培强红薯专业合作社、薯大郎食品有限公司、喜乐食品等红薯干、龙眼干加工企业,引导企业引入直播带货、电商平台等销售渠道,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模式切实提高产品知名度、扩大销售量。通过三措并举,不断做大做强我们的甜蜜产业。目前,官成镇红薯干年产量达1万吨,深加工产值收入近1.6亿元,月销售额达2万多单,销售量达5万多斤,远销广东、港澳和东南亚各国,解决了本地农民4500多人就业增收问题。通过深入挖掘农产品附加值,推动了传统产业提档升级,成为助农增收的优势产业。

  二、乡村治理要出成效关键要发挥群众的主观能动性

  我镇通过搭建一套乡村治理组织体系、建立一套乡村治理规范机制、开展一系列乡村治理有效行动“三个一”举措开展乡村治理,取得了一定的实效。在这些措施中,最有效的当属结合“万名干部回故乡,带领群众建家乡”活动,组建以“老党员、老干部、新乡贤”等“二老一新”为主导的屯级理事会,由他们带动、引导村民主动参与到矛盾纠纷处理、文明乡风引导、环境卫生整治、乡村风貌提升等乡村治理中,让村民从“要我做”向“我要做”转变。也构建起了党建引领、干群联动、群防群治的乡村治理工作格局。2021年,全镇完成了114个基本整治型村屯和八宝村喜地屯精品型村庄建设;在主要路口、村庄新增摄像头3500多个;全镇约70%的矛盾纠纷化解在村屯一级,调处信访积案7件;全年无较大以上信访维稳事件和安全事故发生;评比出乡风文明标杆屯46个;八宝村被评为全国第二批乡村治理示范村。

  乡村振兴,不仅是党委政府的责任和干部的职责所在,更需要发挥群众主体的能动性,只有他们主动参与、发挥作用,才能更顺利、更高效地推进。以上是我在参与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的一些探索和体会,谢谢!

  乡村振兴优秀个人先进事迹 篇2

  我叫黄xx,1984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是一名退役军人,目前担任桂平市木圭镇泓源村党支部书记。

  自乡村振兴工作开展以来,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与大力支持下,泓源村积极围绕贵港市委市政府打造“中国富硒小龙虾之乡”目标,坚持“一水两用、一田多收、稳粮增效、粮渔双赢”的原则,以“四级书记”抓稻虾产业发展机制为抓手,通过经营土地流转、引进龙头企业、反季节养殖等措施,推动稻虾综合种养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泓源村全村人口6358人,人均田地0.5亩,人多地少,土地综合效益不高,加之没有产业支撑,村民们一年四季种农田,面临着“农业单一、农民贫困、大量劳力外出务工、农田土地撂荒”的境况。面对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瓶颈问题,泓源村党支部结合村情实际,抓住近年来龙虾市场火爆和贵港市、桂平市出台稻渔综合种养奖补政策的机遇,大力流转土地,大力发展稻虾养殖产业,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新路子。

  一是坚持党建引领稻虾种养产业。

  泓源村党支部坚持党建引领,探索“党建+合作社+公司+农户”农企合作新模式,引进广西桂平市浔盛有限公司生产经营,采取提前育苗、虾苗分养的方式繁育小龙虾,发展稻虾共作面积1000亩,建成了木圭镇首个千亩稻虾综合种养基地。同时通过土地流转、农户增收、股份分红等多种方式,帮扶全村30户贫困户实现增收脱贫,带动周边农民“抱团”发展稻虾产业,吸纳周边60多户农民务工,每人每年增收2万余元。

  二是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推动稻虾产业的发展,重点是土地流转,关键在村“两委”干部。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由政府党员干部和村“两委”干部为主要成员的土地流转工作专班,实行“5+2”“白加黑”工作模式,通过召开动员党员大会、村民小组会、张贴告示、进屯入户宣传等方式,深入了11个自然屯900多户农户家里宣传发动。在土地流转过程中,有一名老党员在发放土地租金时向我说道:“我儿子也是在外地发展稻虾产业的,现在看到稻虾养殖在我们家门口发展,政策又好,政府也大力支持,他也希望回来发展稻虾产业。我们村委在党委政府的带领下走了一条好的产业发展路子啊!这不仅使我们村里面的产业得到了发展,也使我们村的农民得到增收,这才是为民着想、为民办实事的好政府!”经过一个多月,完成土地流转1200余亩土地,为稻虾养殖发展夯实了基础。

  三是践行“三变”综合发展模式。

  泓源党支部坚持“以农民为主体、让农民共同致富”的理念,探索实施“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三变”综合性发展模式,形成了人人是股东、户户当老板,走出了一条产业发展新路子,推动了乡村振兴发展。在资源变资产方面,我们将集体和农民掌握的资源和土地经营权以股权的形式入股合作社,变“死资源”为“活资源”、“冷资源”为“热资源”,解决村集体有资源无资产,农民有权利无利益等问题。在资金变股金方面,我们将与公司合作所得到的土地租金进行进一步整合,集中投入到村合作社,合作社在与公司合作,量化为村集体和农户的股权,激活和放大资金使用效益,变“一次性”投入为“持续性”增收。在农民变股民方面,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将个人的土地资源、资金等入股到经营主体,从而获得稳定的收益回报,让他们由“旁观者”变为“参与者”、由“打工族”变成“主任翁”。比如,桂平市浔盛公司从村里流转土地1000亩,每亩年付租金700元。2022年小龙虾预计亩产量最低300斤,按照每斤最低20元计算,收入600万余元;无公害水稻按种植面积800亩,亩产500斤,每担300元计算,收入120万元。除去生产成本和人员工资,预计稻虾养殖第一年就盈利200多万元。按照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占股25%计算,全村11个屯的400多个股民可以分享50余万元的“红利”。随着“三变”的实施,我们村集体经济得到进一步的壮大,乡亲们的“钱袋子”将装得越来越鼓,生活越来越幸福。

  下一步,我们泓源村将进一步发挥支部党建引领作用,依托稻虾基地,聚焦产业振兴,积极探索稻虾发展的新路子,推动稻田产业升级,促进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同时充分发挥基地的示范辐射作用,带动更多农户发展“稻虾共作”综合种养,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乡村振兴优秀个人先进事迹 篇3

  我是贵港市覃塘区人民检察院的一名干警,2021年4月份,组织选派我到了黄练镇新朱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初到村委,生活、工作环境均不适应,我心里有点胆怯和慌张,面对村里一张张陌生的群众面孔,我有着深深的忧虑:担忧他们不配合我的工作,担忧自己无法胜任这份工作。在刚第二天入户走访入户时,老奶奶知道我是新选派的驻村书记,马上微笑说:欢迎你们,感谢国家和政府啊,之前派人帮我们脱贫,现在又派人帮我们把村里变漂亮,真是谢谢你们。看着奶奶脸上慈祥的微笑,我慌乱的心立刻安定了不少,顿时有了信心。

  联合村委走访了解,村主干道两边空余地带剩余较多,可栽种绿植美化村屯环境,在经过多方了解,争取到社会爱心人士捐赠三角梅380余株。组织党员群众栽种时,我和其中一名老党员搭档,在把土埋好的时候我就说“可以了,下一棵”,然后这个老党员就有点嫌弃的批评我:“还有踩实泥土浇水呢,你们做工就是这样咯。”我解释到:不好意思啊,我对这个不专业,还得多向你们学习。这时候我有点惭愧,感觉自己工作不够扎实,得不到群众的认可。

  后来到了党员活动日,在村的老党员们都过来开会,我就烧水泡茶并一个个递给他们,递给跟我搭档种植三角梅的老党员的时候,他很惊讶:“领导,这使不得”,我说:没有领导,您们都是我的长辈,应该的。说完他直接给我竖起了大拇指,其他在场的党员也点头认可。和村委干部在村里日常走访时路上见到他们主动打招呼,唠家常,对于村里的发展也经常征询他们的意见,后来我们开展党员活动日、清理修缮水渠、绿植栽种等各项村里的公益事业,这帮老党员均带领党员群众们积极主动参与,并时常关心我们的生活,蔬菜粽子经常偷偷放到我们厨房就走,甚至去年春节前还给我准备了“粉丝、竹笋干、蔬菜萝卜、酿酒”等慢慢一大纸箱的年货,说给我拿回家过年,我说:叔,您的好意我心领了,但是你的东西我不能拿,上周我们领导还来村里跟我们强调并严明工作纪律、群众纪律,尤其是不能拿村民的东西。他说:这又不是你拿的,是我把你当自家孙女一样给你的。后来足足推脱了十几分钟才说服他收回去。虽然我拒绝了群众的心意,但是我深知收获的是他们的认可、是在村里开展工作的支持,我成为了长辈们的孙女,成为了他们新朱的一份子。

  在村委班子的通力合作下,在党员群众的大力支持下,我们一步步完善了村里路灯安装、安全护栏安装、道路硬化、水渠清理修缮、同心文化墙等基础设施、文化建设,村里的生活环境和条件日益变好。

  下一步,新朱村将以产业兴旺带动生态宜居为主要抓手,结合区位发展优势,坚决守住新朱村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解放思想,振兴乡村。

  乡村振兴优秀个人先进事迹 篇4

  树高千尺不忘根,水流万里总思源。

  今天,我带大家认识一下我的家乡——桂平市南木镇联江村绿水冲屯,给大家讲讲我的乡村振兴小故事。

  绿水冲屯位于广西桂平市4A级龙潭国家森林公园境内,毗邻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地理位置优越,旅游资源丰富,村庄依山傍水、仙气缭绕,这里的空气饱含负氧离子,让人身心为之沉醉,是不可多得的休闲旅游好去处。

  小时候,我的家乡偏僻闭塞,进城返乡需要跋山涉水,先步行40分钟的山路,再坐1个小时的轮船才能到达县城,黔江是唯一的交通要道,船是唯一的交通工具,每天只有一趟船,中午1点从码头登船出发,第二天才有船返回,而且每次经过黔江弩滩段险滩时都有一次死里逃生,出行非常困难。父亲从小教育我们这一代:“要走出大山必须靠自己。”父亲的话一直鞭策着我成长,2009年大学毕业后,我考上了公务员,真正地“走出”了大山。但是,我依然盼望着能有一天再“回到”大山。

  绿水冲屯,这里有养育我的热土,有我可亲可敬的乡亲,有我魂牵梦萦的乡愁。富而思源,富而思报,支持家乡发展谋振兴,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兜兜转转,2017年7月,根据组织部的安排,我回到了南木镇人民政府任职,组织的这份信任让我既欢喜又担忧,高兴的是回到了生我养我的地方贡献青春力量,担忧的是怕做不好愧对父老乡亲。在挂点联系老家联江村的.2年多时间里,我走家串户,和父老乡亲打成一片,我时刻惦记着如何带领绿水冲人走出大山,走进更多人的视野,如何让大山里“走出来”的孩子再回到家乡,建设家乡,这始终是我心头的一件大事。

  2021年,桂平市委市政府大力开展“万名干部回故乡,助推群众建家乡”活动,号召乡贤们参与到建设家乡中来,回到家乡置业,支持家乡发展。我非常兴奋,这是一次改头换面的好机会,我马上把这好消息告诉村民,连续4次召开了绿水冲的户主会、理事会,谋划村庄发展事宜,在我的劝说下,乡亲们纷纷表示愿意给我一次机会,一起改造村庄。

  非成业难,而得贤难。有了父老乡亲的支持还不够,乡村振兴需要强大的外力支撑,而乡贤回归可以实现人才、资金、信息、技术等资源要素的回归。于是,我又开始寻找绿水冲在外发展的乡贤,通过微信、朋友圈等方式动员乡贤回乡出钱出力和献策,我主动带头并动员家族兄弟姐妹们捐款捐物,村民和乡贤们也跟着踊跃参加,仅3天时间就筹集到捐款捐物20万多元用于改善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出乎我的意料。同时,为解决群众出行难的问题,经过多方走访和争取,建成“一事一议”道路1.5公里,搭建了总投资80万元的村庄大桥,彻底解决了一到洪水期道路就被淹没导致群众出行难的历史遗留问题,消除了学生上学途中的一大安全隐患,得到了村民的认可。

  同时,依托人大履职平台的优势,我多次邀请各级人大代表实地调研绿水冲屯,倾听各界人士对绿水冲未来发展规划的意见建议,并形成记录,和乡亲们反复探讨,邀请了广西设计院的专家一起参与村庄的规划,深入了解村庄存在的实际问题、农民意愿、发展动力,确保乡村风貌提升建设符合村庄的实际发展要求,满足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

  不忘家乡根,回报桑梓情。大部分喝着龙潭水成长起来的绿水冲人,骨子里都有一种浓烈的乡情。未来,我将继续用情怀号召人,让乡贤回归成为家乡建设者用美景吸引人,让乡贤回归成为旅游开发者。以“旅游+康养”为特色产业,通过发挥绿水冲的自然环境特色,向山坡觅空间,将绿水冲打造成一个集康养保健、休闲娱乐、文化体验、观光住宿为一体的乡村振兴和康养旅游度假名村。

  乡村振兴优秀个人先进事迹 篇5

  自2021年到摆龙村任村主任助理以来,我便开始思考:乡村振兴,该如何振兴?《乡村振兴要塑形更要铸魂》一文中是这样说的“农村是我国传统文明的发源地,农村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而应成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美丽家园”。纵观我党百年发展历史,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三农”工作始终都是我党关心的重点,脱贫攻坚以后我们的工作重心便转向了在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时代新起点新征程,抓好乡村振兴,推动农村建设已是当代社会发展的主旋律。

  “望得见山”,“山”既是金山银山,亦是绿水青山,“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

  摆龙村位于贵定县昌明镇猴场堡社区东北部,与都匀市毛尖镇接壤,地势较高,村内多山地林地,自然资源丰富。驻村以来,我积极协助村支“两委”开展村事务管理,积极推动村经济发展和产业项目发展。项目前期,我顶着烈日与村“两委”到贵州云华农旅有限责任公司参观调研山桐子生长种植情况、规模以及种植技术等,回村后我们便在各个网格组织召开村民小组会议,向村民们讲解为什么要引进山桐子种植项目、如何种植、如何管护等相关事项,最终经过再三协调处理,我们成功说服了村民把山桐子种植项目引进了摆龙村,村民们增收致富又多了一条路。

  2022年,粮食安全被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政府都对粮食安全做出了相关的工作指示和安排。为了能够保障摆龙村的粮食安全,我协助村“两委”积极开展玉米大豆套种的入户宣传工作。2022年3月31日一大早,村委会门口早已热火朝天,大家在学习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培训后纷纷排队领取大豆玉米,他们边领边说“学完新技术,我准备种植4亩,2+3模式可以充分利用土地,提高产量,增加收入,是好事啊”“我准备种植5亩”“我要种9亩,我一直将土地空着,就是为了种植这个玉米大豆”,村民们热情高涨,看着大家这么积极,我也加快了手上的动作,将一袋袋玉米大豆送到村民们的手上,并再次告诉大家种植方法,在大家的满载而归中我结束了充实的一天,也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看得见水”,“水”既是水资源充足,亦是驻村干部与村民们鱼水之情。

  走向基层,最基本的就是要识五谷、分六畜,敢于挽起裤脚踏进田间地头,敢于撸起袖子扛着米粟稻谷,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知晓农业信息技术知识,与村民们学在一起、干在一起。每每我进行入户走访时,“姥姥”们热情招呼“小娃崽,来我家吃饭啊”,秉承着“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原则,我都婉拒了“姥姥”们的热情邀约。在基层有这样一句话,“驻村工作是否开展成功,看村民们会不会主动叫你去他家吃饭”,这意味着你的群众工作开展得好,得到了村民们的认可,他们已经把你当做了一家人,我也在大家的热情邀约中逐渐有了归属感,摆龙村也成为了我的家乡。

  “留得住乡愁”,乡愁是一条无形的线,连着在外奔波的游子与故乡。

  摆龙村布依族分布较多,有极具少数民族风采的民族文化,如布依族的传统节日“四月八”、“六月六”,这些颇具少数民族特色的民风民俗,是村里宝贵的文化财富,是多少在外务工农民的乡愁,我们通过开展文化活动宣传家乡文化,让更多的人看到家乡的风采,激励更多的青年才干热爱家乡,返乡建设家乡,推动家乡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

  乡村是奋斗的战场,是展示的舞台,是成长的天地。《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一文中曾强调“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必须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乡村振兴离不开年轻干部的力量,年轻干部成就自我亦离不开乡村振兴的舞台。我们这一代的年轻干部应抓住乡村振兴这个机遇,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以青春之我、以奋斗之我,书写美丽乡村之画卷。

  乡村振兴优秀个人先进事迹 篇6

  “事业兴旺,关键在党”,这是清水县乡村振兴局干部,白驼镇杨坪村第一书记xxx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xxx自2019年5月选派驻村以来,真抓实干、倾情付出,和村“两委”班子一道团结带领广大群众,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培育支柱产业、改善基础设施、补齐村户短板,2019年底实现整村脱贫退出,116户508人实现稳定脱贫。

  如今的他,再一次站在了乡村振兴建设一线,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天水市第八次党代会精神、清水县第十六次党代会精神。在镇党委、镇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按照“强基础、重创新、育特色、促提升、抓服务”的工作思路,以“四抓两整治”为抓手,以党支部标准化建设为重点,以党建引领推动乡村振兴为目标,充分发挥驻村第一书记职能,协助村党支部书记全面加强组织建设。

  一是注重基层党员教育管理提素质。严格落实执行“三会一课”制度,常态化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认真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持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推动党员做到五个熟悉(熟悉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熟悉党建理论知识、熟悉村情实际、熟悉法律法规、熟悉全村重点工作),进一步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让党员在理论水平上要高人一筹,在干事创业上要先迈一步,引导杨坪村党员做好“惠民政策宣传员、村情民意信息员、帮办实事服务员”,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是强化基层党组织制度建设夯基础。对照党章,严格执行“党员管理制度”、“交心谈心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组织生活会制度”,不断严肃党内组织生活,将从严管党治党措施落到实处,将村党支部建成坚强的战斗堡垒。结合村情实际,创新推行杨坪村“流动党员定期联系制度”“帮学帮教制度”“党员联系群众制度”“党员帮办实事积分管理制度”,自觉践行为民服务宗旨,2022年来,认真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共4件,化解矛盾纠纷6起,开展为民代办服务15次,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关系。

  三是聚力党员队伍建设强筋骨。注重从专业大户、农村实用人才、青年农民、外出务工经商人员、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中发现优秀人才,把符合条件的人员发展成党员,让政治素质好、文化程度高、带头能力强的人吸收进党员干部队伍,把优秀党员培养为村干部,不断让基层党组织担负起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凝聚起了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为杨坪村乡村振兴发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乡村振兴优秀个人先进事迹 篇7

  xxx,男,中共党员,现年59岁,锦界镇窝兔采当村卫生室一名普通的乡村医生。40年前怀着对白衣天使职业的憧憬和向往,成为了一名服务群众的乡村医生。一路走来,没有豪言壮语,有的只是心中“救死扶伤”的神圣责任,有的只是成为“群众信赖、医德高尚”的好医生的坚定信念。

  2003年正当“非典”无情的'肆虐祖国大地,外出返乡人员如潮水般涌回,他作为一名村级卫生工作人员,义无反顾,不计个人安危,每日要给返乡人员上门监测体温,及时将信息反馈给中心卫生院,并自费数百元打印“非典”预防宣传手册,发送到家家户户。在两个多月的时光里,行程上千公里,不计个人得失,镇党委和卫生院领导给予高度赞扬。

  2008年大年初一的下午,临村有一个小孩儿生病了,需要出诊。像往常一样,乔医生带齐应用的药品、器械出发了。由于刚刚下过一场大雪,虽然只有几公里的距离,路也很熟,但是由于没有人走过,所以根本无路可寻。凭着感觉驾驶着摩托车往前行使,开进路边的沟里就下来把车倒出来,再往前开。去到生病孩子的家已经是下午六点了。孩子得的是急性肺炎,得输液治疗。打完点滴已经是晚上九点多了,回来时他想绕远一些,找一条宽敞点的路,这样可能好走点。然而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开出了近五公里,野外仍然是白茫茫的一片,根本找不到要回家的那条路。感觉自己迷路了。寒冬数九,远处连一盏灯光也没有。没办法,乔医生只好沿着摩托车压过的痕迹找到了来时的路。回去时比来时还要难走,由于天黑,车轮更容易滑进路的边沟,进了边沟还是只能下车来推。就这样走走推推,推推走走,最后回到了村口。回到家时已经临近凌晨一点了。这些年来类似于这样的出诊已是好多次了,每次虽然都好艰难,但乔医生从来没有抱怨过什么,相反,他觉得自己为乡村卫生事业尽了自己的绵薄之力而高兴不已。

  2020年的新型冠状病毒所引起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肺炎笼罩着中国的上空,没有了节日的气氛,变得阴沉。路上行走的只剩下忙碌的白衣天使。xxx整装待发,不畏艰险,以医人为主要原则,始终站在这场“战争"的第一线。每天按时按点到外地返乡的乡亲家消毒、测量体温、时刻观察着乡亲们的身体情况,做好全村人民的疫情防控工作。

  2020年11月至2021年3月份每天按时去神木西火车站协助交通部门给六趟客车的上下车旅客测温、扫码、登记信息等,直至晚上十点半送走最后一趟车的旅客,才能下班回家。

  作为乡村医生,xxx把党和政府健康扶贫各项惠民政策及公共卫生工作落到实处,为全村适宜人群进一步完善了健康档案,对所有建档人员进行了健康体检,全面完成了上级交与的各项工作任务,认真履行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制度,做到医疗废物归类管理,上交和销毁。

  几十年来,跑遍本村和周边乡村每一条条弯弯曲曲的小道,熟悉了每一户村民身体健康状况,谁患过哪些慢性病、哪些重大疾病,谁家有几个小孩,在他心里一清二楚,对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病等慢性病规范管理。免费为村民测血糖、量血压,同时为他们发放老年人保健知识资料。坚持每年4次面对面随访,对于病情控制不良患者及时进行转院治疗。健康扶贫工作扎实细致,得到广大群众支持拥护和称赞。

  xxx为医务事业执着不已,长期扎根农村,心系病患者,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对医疗事业的忠诚。为窝兔采当全村690余人及周边4个乡村的2000余人敬业奉献。始终不忘初心,做贫困群众的贴心人。就这样默默无闻的履行着乡村医生的光荣职责,同时多次荣获市、县、镇级相关卫生健康机构“先进村医”、“先进个人”、“最美村医”、“先进村卫生室”、“基本医疗有保障达标村卫生室”等荣誉称号。平凡孕育伟大,正是这样一边履行着照顾家人的职责,一边忠诚地践行着一名白衣天使和健康扶贫工作者的使命。

  乡村振兴优秀个人先进事迹 篇8

  xxx,青岛市水文局党委委员、副局长,2018年10月至2019年4月在省派莒县乡村振兴服务队工作。该同志坚持在干中学、在学中干,学懂弄通上级党委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各项决策部署,坚持拜周边同事、人民群众为师,以所学所思指导所作所为,扎实转变工作作风,主要负责帮包招贤镇大罗庄村,积极做好五个村的生态振兴、脱贫攻坚、对接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

  坚持下沉到村、脚沾泥土,摸清吃透村情民意。工作之初,xxx与同事利用一个月时间下到地头、走街串户,摸清吃透所帮包的大罗庄村的产业发展、脱贫扶贫、组织建设、历史文化、生态资源、人口结构、清产核资、帮扶需求等情况,走访全村所有贫困户,并主导完成调研报告。对五个帮包村在生态振兴、脱贫扶贫、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开展专项调研,形成专题报告,为镇村规划的编制奠定了坚实基础。

  坚持规划先行、挂图作战,建立健全工作台账。在摸清吃透村情民意、形成专题调研报告的基础上,xxx逐村走访调研、查漏补缺,以项目化管理的思维将各村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需求细化、实化,明确项目选址、工程总量、预算金额、时间节点、牵头单位等信息近百条,形成工程推进表和项目作战图,并反馈到省城乡规划设计院等规划编制单位,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干到底。

  坚持立足优势、发挥专长,用心尽力当好助手。作为水利系统的一员,xxx坚持立足自身优势,积极对上争引,对接省移民局为大罗庄村争引库区移民资金,计划全部用来建设鲜切花种植大棚,带动大罗庄村产业结构由传统的畜禽养殖业转向现代化程度高、经济效益好的特色种植业。同时,积极对接县水利局、环保局等县直单位,先后协助争取多项水利资金投入五个帮包村的水系环境治理,争取污水治理资金投入王家台子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乡村振兴优秀个人先进事迹 篇9

  xxx,青岛市水文局党委委员、纪委书记,于2019年4月至2020年10月在省派莒县乡村振兴服务队工作。该同志全面贯彻省委“带着初心使命来、守着初心使命干、检验初心使命归”的总体要求,认真履职尽责、主动担当作为,推进乡村振兴各项任务取得积极成效,使帮包村干部群众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充分展现了水利干部忠诚干净担当的良好形象,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贡献了力量。

  始终坚定政治立场,努力提高政治素质和政治能力。xxx时时刻刻、方方面面把讲政治放在第一位,坚决把“两个维护”落实到乡村振兴战略具体工作实践中去。一是加强学习。坚持支部周四集中学习培训制度,认真做好学习笔记,学思践悟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积极走进田间地头、群众家里、项目工地,向镇村干部学、向老百姓学、向专家们学,进一步增强了工作积极性主动性。

  二是严格执行制度。严守两周一轮休的队内管理规定,自觉践行每周至少三天进村入户的工作要求,把全部精力用在处理村内事务、推进村里项目上,把自己当成一名普通村民,同群众打成一片、干在一起。

  三是认真参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与省直机关同步开展主题教育,深入学习、客观查摆、即知即改,切实增强了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的责任感使命感。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贯彻中央决策和省委部署,切实增强了“四个意识”,坚定了“四个自信”。

  全面贯彻省委决策部署,有序推动帮包村“五大振兴”。一是抓好产业项目这个重点。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石,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经服务队策划、村支部协调,一次性流转土地500亩,高标准建设招贤镇玫瑰产业示范园;组织成立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利用省级专项资金、市级协调资金、水利移民资金为大罗庄村建设冬暖式大棚15个,村集体年增收近30万元。2019年村集体收入56万余元。

  二是抓好美丽村居建设这个关键。积极推进大罗庄村省级美丽村居建设,协调资金40多万元建成省级标准化卫生室1处,推动建设百姓大舞台1处、街角公园1处,全村所有道路实现沥青罩面,绿化、亮化、美化全部完成,全村实现雨污分流、三线下地,全村308户安装天然气、136户安装壁挂炉和地源热泵,实现清洁供暖。推动美丽庭院和垃圾分类走深走实,建立积分兑换超市,创建美丽庭院287户,全省妇联现场会到村观摩。

  三是抓好文化生活这个保障。组织成立腰鼓队伍、广场舞队伍,协调文旅部门送戏(电影)下乡,举办青少年演讲比赛、农民丰收节等系列活动,协调文旅、科技等部门建设村庄阅览室、科普馆,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增进了干群关系。

  四是抓好支部建设这个根本。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建强支部、带好支书、培养后备力量。完善党员活动室,规范组织生活。深入挖掘大罗庄村红色历史,设计建设村庄红色记忆馆,传承弘扬本色精神,教育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创新实施党员巷长制,评选出21名巷长,带头参与乡村治理、化解矛盾纠纷、反映群众诉求,打通了支部联系群众的最后一米,该工作被《人民日报》报道。建设大罗庄村党建融媒体平台,通过网络连通镇、村、群众,实现了党务、村务、财务网上公开。加强教育培训,连续两年举办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培训班,直接培训到支部班子、小组长、党员巷长,先后赴潍坊、东营、淄博等地考察学习,锤炼了党性、开拓了视野、解放了思想。利用每月25号议事学习日这个平台,主动到村宣讲政策、讲党课,提升了支部书记抓党建、兴产业的认识。

  五是抓好脱贫攻坚这个前提。持续聚焦聚力“两不愁、三保障”,多次走访贫困户,核实完善档案资料,确保贫困户信息精准;组织志愿者定期入户清理卫生,用服务队募集企业资金为贫困户免费硬化院内小路、安装天然气和清洁取暖设施;村里还利用募集的2万元资金设立爱心基金,及时救助贫困户和困难群众。

  六是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这个重点任务。第一时间中止春节假期,于正月初三返回莒县,积极参与村内24小时防疫值班、外来人员排查、疫情防控政策宣传、口罩等物资协调等,亲自参加并组织党员巷长参与疫情防控,两名村支部委员带病坚持工作。党旗在防疫一线高高飘扬。

  始终坚守廉洁自律底线,做政治上的明白人、纪律上的规矩人。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委实施办法,做到说话讲礼仪、办事讲规矩守纪律。切实克服家庭实际困难,严格执行服务队工作、学习规定和两周轮休一次的工作纪律,未因家庭困难影响日常工作。及时接受廉政教育,筑牢廉洁自律防线;作为支部纪检委员,还通过组织观看反面典型案例、参观莒县党性教育基地等方式,推动支部从严管党治党落细落实。

  乡村振兴优秀个人先进事迹 篇10

  我叫xxx,是西固镇故现村一组人,现在居住在雷公路南苑小区三单元四楼。家中五口人,我、儿子xxx,儿媳妇xxx,孙女xxx,还有一个孙子叫杨辰逸,均是胜利小学的学生。胜利小学的xxx老师是六年级五班xxx的帮扶老师。

  xxx,1984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是白水县城关镇胜利小学基层扶贫的一名一线教师,她以务实的工作作风,认真的工作态度,突出的工作业绩,多次被学校和上级单位表彰,赢得了全校教职工的一致好评。在她心中,只有一个信念:用心教书,做一个负责任的教师;用爱育人,做一名学生喜欢的教师;用心做事,当好学校少先队的勤务兵。

  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她以扎实的工作态度,勇挑重担,深入贫困学生家庭宣传党的政策、了解学生所需,积极为帮扶学生提供帮助。

  xxx同学在2019年秋季转入白水县城关镇胜利小学,刚到学校时,特别害羞,不敢大声回答问题,更不敢下课和同学们一起玩耍。作为帮扶教师,xxx老师便每天下课都主动去班级里找xxx,带着她和其他同学一起游戏玩耍。为了让xxx尽快适应新学校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模式,xxx老师带着她一起复习课程、分析试卷,陪着她一起整理归纳知识点。时不时在办公室聊聊天、谈谈心,了解她最近的情绪变化。当孩子受到班主任表扬时,xxx老师都会准备小礼物送给孩子作为奖励,让孩子更加自信、上进。还介绍班里性格开朗的同学给她认识,在xxx老师的努力下,xxx慢慢适应了班级生活,喜欢和班里同学一起游戏,在班里有了交心的好朋友,上课时能够大胆地举手回答问题,主动上台进行课堂展示,学习成绩飞速提升。2019年秋季期末考试时xxx的语文考了全班第一,其余课程都在90分以上。2020年成绩一直稳居班级前三名,全校前十名。2021年成绩全级前十,还被评为校级三好学生、十佳少年、优秀少先队员。

  在疫情发生的特殊时期,xxx老师了解到孩子的父母不能回乡,便带着新衣服和零食去家里看望xxx和她的奶奶,她告诉xxx要听奶奶的话,要帮着奶奶多分担家务,做一个让大人放心、父母开心、老师喜欢的少先队员。当学校发放课本,xxx老师将xxx的课本打包好送到小区门口,并准备了一些热敷眼罩,让孩子在网课学习的同时也要保护好自己的眼睛。xxx老师时常与xxx的奶奶在微信上联系,从各方各面关心了解孩子,给孩子更多的关怀。

  得知孩子的奶奶由于年龄大了,身体不好,在家照顾她和弟弟,父母常年在外地打工挣钱,半年多才能回来一次。xxx老师经常上门看望,并带去各种礼物、让姐弟俩开心。

  女孩子的心思都很细腻,xxx同学也是一样。有次,在过生日的前几天,她悄悄地说:“孙老师,我下周就要过生日了,可是我妈妈还在外地打工,她从来没有给我梳过漂亮的头发,每天都是我自己梳洗的。”看着孩子委屈、难过的眼神,她心疼极了。在孩子生日当天,为小姑娘梳了美美的头发,还送了她一个粉色大蝴蝶结发绳做礼物,孩子开心极了。回家后奶奶还专门给她打电话,说孩子高兴地跟院子里的阿姨说,是老师妈妈给她梳的辫子,还有漂亮的头花,孙老师对她就和自己的亲女儿一样。

  她说,我是社会的一个分子,也是一名人民教师,更是一个共产党员,我们不但要立足本职工作,还要多措并举,发挥和调动一切力量,为教育扶贫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教育是用一片树叶摇动另一片树叶,帮扶是用一颗心灵感动另一颗心灵。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点亮爱的灯盏,唤醒贫困学生心灵中最美好的东西,让人性发出最灿烂的光辉。对贫困学生多一份爱心,就会让我们的社会少一份遗憾。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政府的关怀让我们倍感温暖,学校的帮助让我们泪流满面,还有xxx老师的细心,耐心,贴心更使我们产生了由衷的感谢。我们全家将努力将xxx和杨辰逸两个孩子培养成才,将来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回报国家,回报社会。

  乡村振兴优秀个人先进事迹 篇11

  荔波县小七孔镇觉巩村有这么一名普普通通的`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员,他叫xxx,拥有一个幸福的六口之家,父母、爱人,还有两个活泼懂事的女儿。他的家庭也许没有轰轰烈烈的伟大事迹,但全家人都在用自己的真挚、朴实和宽容守护着平平淡淡、最真实的幸福。

  爱岗敬业守底线,愿做乡村振兴衔接人

  作为一名乡村振兴工作队员,他在工作中虚心、勤劳,积极主动,尤其是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做好乡村振兴衔接的工作上,主动关心脱贫不稳定群众,积极为脱贫监测户申请各类项目分红;对包保网格家庭情况进行全面摸排,发现有突发困难群众及时制定帮扶计划精准开展帮扶工作;协助村级开展疫情防控与疫苗接种工作,对于不方便外出的老人做到“包接包送”并做好相关疫情防控政策的宣传。乡村振兴工作开始以来,他积极参与村级项目谋划,协助村支两委做好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文化建设等项目的谋划工作。此外,积极做好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帮助群众介绍外出务工、登记好已就业人员的信息台账,做好防贫、返贫等相关事宜,为开展乡村振兴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并获得领导和同事们的高度认可。

  任劳任怨睦乡邻,愿做勤俭节约持家人

  xxx的母亲一直秉持着中国传统妇女的朴素和勤劳,尽心竭力地处理好家中琐事,在家照顾两个孩子和身患重度残疾的xxx的父亲。每天的日常就是骑着一辆电三轮风雨无阻的接送两个孩子上下学,到家后又急忙洗衣做饭,一刻不得清闲。为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她尝试发展生猪养殖产业,每天起早贪黑的劳动,希望通过辛勤劳作,能够给予一家人最无微不至的关怀,在让家庭变得更加温暖的同时让日子稍微好过一点。在对待邻里关系上,王母也表现得很积极,邻居家只要谁有了困难,他的母亲就一定会伸出援手,为大家排忧解难。

  敢于担当甘奉献,愿做传道授业园艺人

  xxx的妻子是一名乡村幼儿教师,为了能给孩子们上好课,她除了积极向身边的优秀老师学习,还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自学网上优秀教师的课程,通过多种方式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方法,常常观看视频,查找书籍,为给孩子们制作教学用具常加班到深夜。她常说“当了幼儿教师,我才知道,真的要会十八般武艺。我要努力勤学习,做我们班孩子的榜样。”“班上有不少孩子是留守儿童,他们的成长缺乏父母的陪伴,我更要多关心和爱护孩子们一些”。xxx的妻子从两个孩子的妈妈,变成一群乡村孩子的“妈妈”,她心疼班里的孩子,同样更能切身体会这些村里孩子们对爱的渴望,所以她总是竭尽所能陪伴和爱护孩子们,帮助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尊敬长辈爱学习,愿做舞蹈绘画追梦人

  xxx育有两个聪明可爱的女儿,“说起女儿,是我和妻子最大的骄傲”xxx说。他的两个女儿非常地听话懂事,虽然小小年纪,但是在奶奶的教育下,平时她们在家也总是互相帮助,一起玩耍,不给奶奶添乱。特别是刚五岁的大女儿,经常帮助奶奶扫地、洗碗、整理玩具等,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三岁的小女儿总是跟在姐姐身边有样学样,做一些简单的事情。大女儿从小就表现出对舞蹈和绘画的热爱,所以四岁时xxx就给她报了舞蹈班,四岁半给她报了绘画班,每次课程奶奶都会带着妹妹接送姐姐,一年多下来,姐姐也坚持从未请假旷课或迟到。短短一年时间下来,孩子已经取得中国舞一级资格,绘画方面获得了2021年贵州省全省创意书签设计赛学龄前组一等奖。

  乡村振兴优秀个人先进事迹 篇12

  2016年4月10日,由市委指派,xxx来到省定贫困村龙门县东村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驻村4年来,他不忘初心,记住使命,扎根瑶乡,甘于献身,唱响了新时代消除贫困和振兴乡村的雄浑乐章,给村民们带来了消除贫困的成果。目前,上东村劳动力贫困家庭年人均收入突破1万元的村集体收入从扶贫前每年约2.7万元增加到39万元,从贫困村到小康村,从后进村到后进村,从产业空心村到网红打卡地的变化。

  用真相赢得民心,激发消除贫困的内在力量。

  上东村,八山一水一分田,山清水秀,风景宜人,是龙门县青田瑶族乡最大的少数民族村,这里的贫困在省里挂号:全村生病、残疾、智力贫困现象突出,集体经济弱、交通堵塞、公共基础设施不足、大众生产生活困难……

  得知被派往东村时,他兴奋焦急。市委要求将上东村建成省级扶贫示范村,向全市乃至全省表率。这意味着上东村扶贫工作不仅要做好,还要做好新的、优秀的工作。作为军转干部,他深感重任肩膀,心里暗暗地给自己立了军令状:不拔贫穷的帽子决不接受士兵!

  要想脱贫,先改变自己。从机构到乡村,只有扎根,才能把两心变成一心。白天访问贫困家庭了解情况,晚上熬夜整理扶贫资料,到了上东村,他忙于工作。

  第一次来的时候,有些村民给这个从机关下来的扶贫干部打了个问号,推测他是否来镀金。但他决心以真心战胜民心,凝聚消除贫困的攻势。从星期一到星期五,吃、住、工作都是村里的工作模式,很快就融入了上东村。他积极深入村民家,嘘寒问暖家,了解村民家庭成员和收入状况、贫困原因等,正确识别建卡贫困家庭47户172人(其中有劳动力贫困家庭35户153人,无劳动力5户12人,五保户7户7人)经常深入田地,与村民寻找财富的良策,与贫困家庭一起工作。四年来,他通过自己的社会关系为上东村贫困大众筹措扶贫慈善金和物资共计一百多万元,帮助大众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最令村民感动的是,在2020年抵抗新冠肺炎流行期间,他一直与村党员干部奋斗在防疫现场,为人民群众的安全和健康担当守护者。

  他的辛勤工作和真相深深感动了上东村村民。现在村民们的等、靠、要思想消失了,富奔康的内生力进一步激发了。

  寻求良策实际招募,铺设产业兴村新路径。

  治贫困要治根。产业扶贫是消除贫困根源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也是提高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大众就地就业的长期计划。

  上东村是龙门县的水源保护地,被列为禁养区和禁采区,注定很难走工业化发展道路。如何打好产业扶贫卡,最大限度地将现有资源转化为现实财富?他认为,产业扶贫只有根据土地条件、对症疗法,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和长期稳定的扶贫。

  在实际调查和论证的基础上,他和村两委班寻求构想,提出构想,寻找产业兴村的突破口。他立足于该村温泉、百竹园、古树林等自然生态资源和瑶族特色文化优势,加快推进以温泉为重点的少数民族特色生态旅游产业和多种产业相结合的农村产业发展新路径。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目前该村发展的主要产业有乡村生态旅游、光伏发电、生态种养、广告租赁、竹制品加工等。此外,他为上东村赢得韶新高速出入口,为今后大型温泉项目落地奠定了交通优势。村民们说他为上东人民做了现代、工作千秋的好事。

  他通过建立财富领导人才库,请相关技术和业务专家培训财富领导人,培养技术、通电商、会管理财富领导人,建立专业合作社3人。四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他和村两委班子、村民们通过开辟切实可行、合理有效的产业发展新途径,帮助上东村和贫困家庭形成造血功能,走上长期稳定的脱贫致富之路。

  抓住党建促进和谐,描绘美丽乡村的新画卷。

  送钱送货,不如建个好支部。四年来,他指导省、市、县加强党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实施方案,强调基层组织建设,以标准化、规范化的美丽党建设体系引领上东村党建设,建设不去的扶贫团队。

  针对上东村党支部在外务工流动的党员多、经常教育困难组织的特点,村党支部建立了上东村党员之家的微信群,在小组中及时发表了村党支部的工作动态、时政教育内容、党的理论知识等,为在外党员建立了学习教育的便利平台。与此同时,该村党支部重视发展培养党员,近3年发展3名30多岁的大学生预备党员和2名30多岁的入党积极分子,严格执行三会一课、民主评议、民主管理党员等相关制度,重视制度管理党务村务,致力于解决班级执行力、战斗力不强、组织生活不规范等问题。

  四年来,通过抓住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发挥了上东村党支部的战斗要塞作用和党员队伍的先驱模范作用。党建促进和谐,现在上东村各社会事务呈现出繁荣景象。该村也相继荣获省文明村惠州市法制建设示范点惠州市先进基层组织等称号。他坚信,在党建的带领下,上东村的党员干部一定能成为未来描绘美丽乡村新画卷的主力军。

  现在的上东村,产业繁荣,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管理有效,生活富裕,村民有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富裕奔走的力量更充分。

  上东村的蝶变有目共睹,而他所付出的努力更是让当地村民们感动。2021年4月,因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方面表现突出,他获评为广东省乡村振兴先进个人,被省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通报表扬。

  乡村振兴优秀个人先进事迹 篇13

  xxx志自2017年3月入驻拉伯乡拖甸村委会以来,按照省、市、县关于“回头看”文件精神,扎实开展“四项工作”,以走村入户了解情况、征求意见为前提,以解决群众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为目的,与当地党员群众同学习,同工作,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确保了拖甸村委会帮扶活动不走过场、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深入走访,准确掌握村情民意

  拖甸村位于拉伯乡政府所在地,距县城147公里。全村有15个村民小组,610户,2542口人,其中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91户,667人。

  xxx把自己看作是一名普通的村民,把驻地当作自己的家,克服了高温的考验,起早贪黑、走村串户,深入农户调查摸底,访贫问计,短短两个多月时间,足迹踏遍了拖甸村委会15个村民小组,走访建档立卡贫困户159户。他还不时与村组党员干部、农民群众座谈交流,了解生产生活状况,认真记好民情日记。通过查村情和深入的走访调研,他不仅准确掌握了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第一手资料,还清楚掌握了整个村情社貌。

  吃透政策,深入查找扶贫对象是否精准

  xxx志刚来,正赶上全省扶贫工作转入整改阶段,按照省、市、县关于“回头看”文件精神,先后进行了7次“回头看”。他先后参与了拖甸村委会易地搬迁工作存在问题的摸底调查、拖甸村卡外农户的摸底调查和托甸村精准扶贫动态调查等专项活动。xxx与两委班子一道,及时组织广大扶贫干部职工认真学习领会,把握政策要点,吃透政策精神,并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和“六九五六”贫困退出标准,严格对标对照,逐户分析研判。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了进村入户摸底调查等工作任务。

  在调查工作中,xxx志始终坚持问题导向,聚焦脱贫目标,深入查找产业发展、易地扶贫搬迁、就业创业、安全饮水、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兜底保障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入查找扶贫对象是否精准,扶贫措施是否有效,资金管理是否严格,贫困退出是否真实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等,按照“五查五看、三评四定一公示”的要求,逐村召开村民大会、党员大会对村内建档立卡户进行核实,拟定贫困户于组内,经村内评议、村内张榜公示后无异议报乡政府,确保了全村贫困户的准确性。

  摸底调查结束后,他与其他队员一道不辞辛苦,认真撰写出《宁蒗县拉伯乡托甸村驻村扶贫工作队入户调查统计表》、《托甸村回头看整改意见汇总》、《托甸村回头看统计表》《托甸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人数增减情况明细表》、《托甸村贫困户信息表修改》等,准确掌握了拖甸村民委员会建档立卡贫困户变动情况,着力降低错评率、漏评率,努力提高了群众的满意度,从而确保了拖甸村委会“整改”活动不走过场、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谋划项目,农牧民受益匪浅

  xxx志与云南省社科院驻村工作组,筹建了托甸村委会精准脱贫作战室,并以查民情、听民意、解民忧、惠民生为出发点,同村班子一道,齐心协力,真抓实干,把跑办帮扶项目当成自己的事情来办,尽最大努力争取项目资金。

  xxx与他的队友们,在确保托甸村委会贫困户1万元挂联配套资金、家庭助学基金10万等足额投入外,时刻关注并落实托甸村委会三江口、布落、两家村“灌溉用水”、托甸村委会文化活动广场等工程项目推进情况。同时加强沟通协调,争取更多资金帮助村民解决安装太阳能路灯及安装厕所+淋浴室+太阳能热水器等项目建设。为此,xxx志亲自认真撰写了《安装厕所+淋浴室+太阳能热水器项目立项申报建议书》、《安装太阳能路灯项目立项申报建议书》等报告。经过xxx等同志不懈的努力,云南省社科院共落实项目资金27万元,在格落、草皮甸、古鲁甸三个村组试探性地实施了太阳能路灯项目,经评估验收后进行运营,效果十分良好。在最短的时间内办成了让群众看得见,摸得到,用得上的好事实事,用实实在在的工作成绩赢得了群众的认可。

  xxx还直接参与了《托甸村精准脱贫示范村建设项目》方案的草拟工作。通过深入调查,了解掌握了拖甸村目前的发展现状,初步确定了以打造4个示范村,即民族文化生态示范村、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乡村旅游示范村,建设房屋固化工程、道路硬化工程、路灯亮化工程、庭院美化工程、环境净化工程、特色产业、村民素质提升工程、基层党建创一流工程等为主的10大惠民项目。

  艰辛的付出,收获了累累硕果。如今,拖甸村委会各种规章制度健全,发展思路明确,农村经济有了坚实的保障。走进拖甸村,一条条宽敞的路面、一盏盏明亮的太阳能路灯、一间间整齐的民房、完善的各类公益设施,俨然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祥和、安康的农村新景象。

  牢记宗旨,展现人民公仆形象

  在离开昆明时,xxx在他的日志中写道:说实在的,年逾五十,重新接受一项全新的工作,确实有一定的挑战性,何况是去偏僻的乡下,有那么一瞬的忐忑。但这次去的地方,却是生我养我的故土,我能拒绝吗?我拒绝得了吗?故乡时时象一只无形的手,牵绊着我的心,何况我的故乡还是那么落后、闭塞,我能为她做点什么呢!好吧,去了再说,那怕只有三分力,我会使出四分劲!就让我带着一颗诚心,一份热忱,故乡我来了!

  刚入村那天,看着从车上搬下的三套行李、洗漱用品,乡党委书记惊讶地说:“真住啊?”xxx真诚地说:“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是你的村民,每月要住20天以上。”从此,一住就是5个月。作为云南省社科院派出的驻村扶贫工作队员,xxx志首先认真思考了四个问题,一是省委为什么要开展“找问题、补短板、促攻坚”为主题的整改活动,二是下派驻村工作队到村做什么,三是驻村期满给党员群众留下什么,四是回去收获什么。xxx志为了回答好这四个问题,他时刻警醒自己,驻村工作队是一面旗子、一面镜子,要时时、处处、事事严格要求自己。

  xxx志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上,坚持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学习”。作为一名有着30多年党龄的老教师,他深知脱贫攻坚工作事关党群、干群关系;事关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事关党的执政基础。他毫无怨言、义不容辞地投入乡村。时刻把基层党员群众的反映做为第一信号,时刻把群众满意又不满意做为标准。他时常对身边的年轻队员说,我们工作队来村是为百姓办实事、办好事的,不是来享福的,要多向老党员、老干部请教、学习,加强党性锻炼和思想改造,自觉把廉洁自律贯彻到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

  在“整改”工作中,xxx志善于宣传教育和政策落实,他不仅带头讲党课,而且在深入村组和贫困户家中时,耐心细致地做好群众思想工作,解释政策变动的原因及新政策要点,使群众理解支持政策调整并根据实际情况做出选择。

  几个月的相处,老百姓把xxx和他的队友当成了亲人,他们的住处也成了村办公室,一天到晚总会有老百姓来唠家常,村民谁家有事,不管大小都愿意来和工作队商量。他感慨地说:“都说群众工作不好做,通过驻村这几个月工作经历,我看只要心里始终有老百姓,带着感情真正走到群众中去,老百姓就会把你当自己人,那就没有做不成的事!”

  “回到宁蒗,回报家乡,这是本人长久以来的一个强烈愿望。在驻村期间,我一定严守扶贫工作纪律,勇于担当,勤勉工作,真正做到用心、用情、用力,努力完成各项扶贫攻坚工作任务,给组织和当地民众交上一份圆满的答卷。”这是xxx志抵达拖甸村委会后第一篇日志中的话,可也正是他的真实写照!

  乡村振兴优秀个人先进事迹 篇14

  小渠同志是汕头海关缉私局法制二处副主任科员,几年来他始终以一名共产党员和一名优秀海关关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作风正派、崇尚正义、助人为乐、勤于公益,多次以实际行动有力地弘扬社会正气,树立了缉私警察的良好形象。其主要事迹如下:

  一、扶助贫困、奉献爱心

  小渠同志担任缉私局法制二处团支部书记期间,先后组织所在团支部团员青年,为地震灾区、贫困学生、市福利院、省英烈子女助学基金会等捐款2万多元,并连续资助帮扶5名贫困学生完成中学学业,协助解决其家庭困难。在2002年的一次走访活动中,小渠同志了解到汕头市第四中学一名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全校第一的学生赵玲玲,因为家境贫寒不得不面对放弃学业、外出寻工、过早品尝生活艰辛的尴尬和无奈,为了帮助她实现人生梦想,从那时开始,在小渠同志的倡议和组织下,法制二处团支部对她进行了结对帮辅,捐款资助她继续上高中。20xx年,赵玲玲以高分考上了一所211重点大学。

  在得知她上大学的学费还没有着落时,小渠同志又发动青年民警们再次慷慨解囊,捐款一千多元。20xx年4月,小渠同志参加由汕头海关团委组织的“学雷锋青年志愿者活动月”访贫问苦活动,深入海关挂钩联系点梅州兴宁市新陂镇三新村走访特困户,他扛着几十斤的粮油,一家一家地探访,嘘寒问暖,排忧解难,为那些饱受自然灾害、经济陷入困境的特困户带来了新的希望。20xx年春节前夕,小渠同志了解到汕头市区鮀莲街道大场村近一半人口属于低保户,成为当时汕头市北区最贫困的村落这一特殊情况,即主动联系汕头市蓝天义工,在缉私局政治部门的支持下,带领部分青年民警和义工深入该村开展“奉献爱心、共创和谐”新春送温暖活动,为该村的部分贫困家庭送去缉私干警捐赠的棉被、衣物及学习文具、书籍等物品,并购买大米、食油、糖果等应节品,为低保户送上节日祝福,使受助的贫困家庭在新年到来之际感受到了和谐社会的关怀和温暖。

  二、见义勇为、勇斗歹徒

  小渠同志能保持高尚品格,勇于同不法现象作斗争,树立了汕头海关缉私警察正派勇敢的良好形象。20xx年3月22日凌晨,十多名河南籍不法分子聚集翻越广东公安高等专科学校滨江校区西门围墙,进入校区建筑工地盗窃施工器具。正在该校参加警衔培训的小渠同志在发现这一可疑情况后,立即通知学校保安人员,并与保安人员一起向案发地点赶去,同保安人员合力与歹徒展开生死搏斗。在千钧一发之际,一辆海珠公安分局的警车巡逻经停事发地点,不法分子见势不妙,分乘四辆摩托车四散逃逸。

  小渠同志赶上坐在摩托车后座的其中一名不法分子,一把将其从车上拽下并将其制服,扭送给地方公安干警,随后又搭乘巡逻警车继续追赶,并将回忆的逃逸摩托车号牌整理抄录,最终根据该份号牌记录,在距离案发地点两公里外的二沙岛将其中一辆摩托车截获并抓获车上的一名不法分子,为地方公安干警顺利侦破该案提供了重要的办案线索。同年6月,两名饶平籍双抢犯罪分子驾驶摩托车在汕头海关缉私局办公楼前飞车抢夺一名海关女关员的手提袋,在遭到缉私车辆拦截后弃车逃逸。恰好在旁的小渠同志见状立即用自己的摩托车堵住歹徒退路,并弃车飞身上前拦截歹徒,面对狗急跳墙、穷凶极恶的歹徒,他无所畏惧,赤手空拳与歹徒展开激烈搏斗,最终在附近的花圃中与其他同志合力抓获两名歹徒。

  三、防震抗灾、心系公益

  小渠同志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主动放弃工余休息,积极投身志愿服务,在心系灾区、奉献爱心的过程中,彰显了海关缉私警察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无私的人生情怀。20xx年11月,应团市委和汕头市地震局的号召,汕头海关成立“汕头海关地震应急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作为市地震应急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海关分队,成为汕头市11支地震救灾应急队伍之一。

  缉私局10名青年民警作为海关志愿者自愿报名加入,其中小渠同志以其出色的表现被选为队长。其后,小渠同志一直与市地震局相关部门保持着密切联系,定期接受地震局通过寄送防震知识刊物进行的函授培训,并注意收集防震抗灾的相关知识资料。2008年5月汶川大地震发生以后,小渠同志在立即响应上级号召,积极捐款捐物、交纳“特殊党费”的同时,从高度的公益责任心出发,迅速反应,在第一时间代表“汕头海关地震应急青年志愿者服务队”走访汕头市地震局,向该局施永文局长、张惠霞科长等领导通报了汕头海关开展地震应急青年志愿服务工作的有关情况,提出了访问省地震局直属汕头地震台和汕头市地震局地下探测点的请求和联合组织地震救灾知识学习交流活动的意向,得到了地震局领导的肯定。市地震局随即通过“汕头海关地震应急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向汕头海关赠送防震抗载知识读本200本。

  黄冈市社会福利中心是一所以收养社会孤残弃儿童、孤寡老人和残疾人以及社会代养老人为主的综合性社会福利机构,建于1980年,20xx年,市政府统筹规划儿童院、养老院和光荣院建设,实施了“三院合一”建设项目。20xx年项目一期工程建成,原市社会福利院整体搬迁于现址并更名为黄冈市社会福利中心。

【乡村振兴优秀个人先进事迹】相关文章:

乡村振兴优秀个人先进事迹11-20

乡村振兴的先进事迹11-22

个人乡村振兴优秀事迹11-22

个人乡村振兴先进事迹(精选5篇)11-22

个人乡村振兴先进事迹范文(精选10篇)11-19

乡村振兴先进事迹材料11-22

乡村振兴的先进事迹(通用15篇)11-19

乡村振兴的先进事迹简介(精选5篇)11-19

乡村振兴的先进事迹范文(精选24篇)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