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俭节约好少年事迹材料

时间:2022-10-18 09:09:15 事迹材料 我要投稿

勤俭节约好少年事迹材料(通用6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事迹吧,事迹不是单纯为其单位和个人评功摆好,而是为了鲜明地体现和积极宣扬一种特定时代所需要的精神。拟事迹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勤俭节约好少年事迹材料(通用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勤俭节约好少年事迹材料(通用6篇)

  勤俭节约好少年事迹材料1

  程庆容,今年15岁,就读于宜宾市高县庆岭中学。2015年,程庆容获得“宜宾市勤俭节约美德少年”的称号。

  今年15岁的程庆容,是典型的农村留守儿童。父亲因意外落下残疾,母亲为了支撑家庭带着父亲常年在外务工挣钱。从小,艰难困苦的生活环境让程庆容养成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2015年,她获得“宜宾市第二届美德少年”的称号。

  记者在宜宾高县庆岭中学七年级2班的教室里第一次见到程庆容时,刚下课的她正在打扫教室卫生,虽额头上挂满汗珠,但脸上却飞扬着阳光般的笑容。

  程庆容平时住校,每天她都会自觉打扫寝室卫生。在她的带领下,她们寝室长期保持着“全校示范寝室”的称号。

  家里的“小当家”

  程庆容出生在宜宾高县庆岭马桥村的一个贫寒家庭。8岁那年,她的父亲在一次车祸中落下了残疾,母亲和姐姐为了维持家用,不得不带着父亲到浙江打工赚钱养家。

  程庆容清晰地记得,父母已有4年没回家了,上一次回家还是她上小学四年级时奶奶去世的时候。“从小是爷爷奶奶带着我长大,爷爷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家务事基本都是我和奶奶一起做。”程庆容说,自从奶奶去世后,家里的重担就落在了她小小的肩膀上,平时除了要照顾年事已高的爷爷,还要负责比她更小的两个堂弟日常生活起居。做饭、洗衣物、割猪草、种菜……程庆容样样精通,“父母在外打工也很累很辛苦,我在家照顾好爷爷和堂弟也算是为他们分忧了。”

  因为家境贫寒,程庆容在学校每周生活费只有12元。这12元里包括了每周上学来回的6元车费,6元的文具和生活用品开支。所以她从不吃零食、从不浪费。程庆容说:“我的家庭不允许我有浪费的行为。从一点一滴开始勤俭节约,不仅是生活的要求,也是传承我们中华传统美德,更是我们自己的责任。”

  程庆班费收支记录本上登记明细。在她的笔下,从没出过一次纰漏。

  班里的“节约小能手”

  程庆容不仅是家里的“小当家”,在学校里还是老师的“好帮手”。作为班干部,她负责记录管理整个班级班费的开支。

  在程庆容的课桌里有一个小小的记账本,上面详细地记录着班费的每一笔开销。“我们班的班费都是她来管理,一直做得井井有条,从未出现过任何差错。”程庆容的班主任曾溢斌说。

  除了“管账”有一套外,程庆容还将勤俭节约之风带到了整个班级中,影响着身边的同学。初一刚开学的时候,程庆容就发现班上一些同学把废弃矿泉水瓶乱扔乱放,一些废纸废书也都直接扔了,不仅影响教师环境卫生,还浪费了资源。于是程庆容组织班里同学一起行动起来,把喝过的矿泉水瓶和废书废纸都用编织袋装好,整齐地放在教室的角落里,到周末便拿到废品收购站卖了,当作班费。班主任曾溢斌说:“在她的带领下,班上的卫生环境不仅变好了,同学们也养成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为了让室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程庆容和大家商量着制定了寝室十大规定。

  寝室里的“容姐姐”

  程庆容平时住校,在寝室里,同学们都亲切叫她“容姐姐”。“叫她姐姐,不仅因为她是我们寝室中年龄最大的,也是因为她常常照顾我们。” 刘玉婷是程庆容的室友,也是她的好朋友。她告诉记者:“每当我们在生活、学习中遇到了困难,容姐姐总会安慰我们,鼓励我们走出生活的阴影,她虽然有时很严厉,但却像大姐姐一样温暖着我们。”

  为了让同学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程庆容和同学们商量着列了一些“寝室制度”:按时起床睡觉、叠好被子、不能乱扔垃圾等等。在她的带领下,她们寝室长期保持着“全校示范寝室”的称号。

  程庆容不仅勤劳节俭,还热爱集体、关心他人、富有爱心。她十分热心公益活动,曾多次向灾区及需要帮助的人捐款捐物。

  勤俭节约好少年事迹材料2

  刘舒琴,女,2007年1月15日出生于包头市土默特右旗美岱召村,现就读于美岱召中学八年级二班。提到刘舒琴,认识她的老师和同学无不竖起大拇指啧啧称赞。老师说她是一个全面发展、品学兼优的孩子;爸爸说她是一个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孩子;同学说她是一个乐于助人、勤奋好学的孩子;可舒琴却说,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孩子。

  刘舒琴出生于一户普通的农村家庭。2007年母亲生下她后不幸患上了严重的精神分裂症,生活起居都需要有人在旁贴身照顾,这让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自此,整个家庭的负担便都落到了父亲一个人的身上。在经历了母亲患病的家庭变故后,父亲为了母亲的医药费还有她和姐姐的学费,整天起早贪黑、经常不在家,很少能在家里吃上一口热乎饭。每日目睹爸爸的辛勤劳作,她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懂事且稚嫩的她,早早的替爸爸承担起家庭的责任,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学会了自己洗衣做饭、起床跑步、放学回家,自觉完成作业、练习书法等。虽然舒琴还是个初二的学生,但家务活样样在行。

  生活中的她非常乐观,从来没有攀比心理,秉持着艰苦朴素的生活态度,不向命运低头。

  舒琴的勤俭节约也不是一天两天养成的。在她很小的时候就会背诵“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虽然她不能理解诗的真正含义,但是姐姐告诉她吃饭的时候碗里的米粒不能剩,她就很听话照做。渐渐长大了,她深深地理解了这首诗的意义。中午在学校里吃饭,她总是吃多少盛多少,她从不剩饭,宁肯饿着也不多盛,她觉得浪费是对别人劳动的不尊重,是可耻的行为。在她的影响下,班里同学丢弃剩饭剩菜的现象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她从不和学生们比吃比穿,穿着非常朴素,不论什么时候都能看到她扎着马尾辫腼腆的样子。穿破的袜子她让姐姐给她缝缝再穿。没有轰轰烈烈的大事,舒琴就是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奉行着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现在已经是一名八年级学生的舒琴,在校期间一直表现优异,取得了很多骄人的成绩。除了学习成绩优秀,在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中,总能看到她活跃的身影。面对取得的荣誉和成绩,她始终保持谦虚,没有丝毫骄傲,而是这样说:“我并不认为自己很优秀,我只觉得作为一名初中生,我所做的是很多同学已经做过的,我只不过是以他们为榜样罢了!”

  古人云: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在物质生活日益优越的今天,更需要勤俭节约的精神。不论校内与校外,还是学习与生活,舒琴都为同学们作出了榜样,她用自己的正直和善良为歌,热心和宽容为曲,弹奏暖人心扉的歌;用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为笔,进取和奋发为墨,书写充满希望的画。在她身上体现了一名莘莘学子良好的道德品质,一种至真至善的思想态度,体现了一名当代少年的良好素养。在学生心目中,她是一面道德示范的旗帜,一个众生学习的榜样,一名当之无愧的勤俭少年。虽然只是一名平凡的中学生,但是一路走来,刘淑琴不断充实自己,迈上一个又一个新台阶。她是素质教育春风吹拂下茁壮成长的小苗,她善良真诚的'心灵、助人为乐的精神、质朴勤俭的品质将会影响着更多的少年健康成长,相信舒琴会在茁壮成长的道路上为他人带来更多的阳光。

  勤俭节约好少年事迹材料3

  婷婷,今年14岁,在她出生后不知什么原因被自己的亲生母亲扔在了荒野里,是她现在的养母外出打柴时把她捡了回来。可是,从那天起,她变成了一个幸运的孩子,她有了一个幸福快乐的家庭,爸爸妈妈把她视为掌上明珠。她的父母现已60多岁,又供养着儿子儿媳离异后扔下的孙子,虽然家境贫困,但他们尽量满足她的一切愿望。在疫情期间,由于需要一部手机上网课,父亲、母亲克服一切困难,给她买了一部智能手机。

  她是一个听话、要强的孩子。从一年级开始,她就每天自己穿衣服,洗漱干净,和小朋友一起上学,从不用父母操心。

  在学校上课时,她认真听讲,做好笔记,遇到难题总会独立思考,实在不会就请教老师和同学。学校举办各种活动她总会积极参加。经常和同学们一起为班级出黑板报、参加演讲比赛、绘画比赛、作文竞赛,运动场上的竞技,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义务劳动等,哪一样都少不了她。不论在何时何地,只要周围的人有需要,她就会伸出援助之手。

  在家里,她常常帮助爸爸妈妈打扫卫生,喂羊喂鸡,督促全家人自觉养成垃圾分类存放的习惯。她把自己用过的纸本单独放在一个纸箱子里,喝过的奶盒、水瓶子、饮料瓶等放在一个大口袋里,隔一段时间就去卖一次,虽然每次只能卖一两元钱,她也感到很满足,攒下的钱,舍不得花,就存在自己的储蓄罐里。从不随便向家长要钱,能节约的钱一定会节约。每次学校开运动会,妈妈给她钱买吃的,她都拒绝了,说自己带的吃的够了。但当她知道班里有困难的学生买不起校服,却毫不犹豫地捐出储蓄罐里的钱和压岁钱。

  她经常看到爸爸、妈妈种粮食的辛苦场面,也体会到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含义。为此,她常常给劳动回家的爸爸妈妈洗脚、捏背,让他们减轻劳累。一日三餐,她从不浪费粮食。在爸爸妈妈的感染下,吃饭掉了的米粒她也要捡起来吃掉。平时自己不挑食,发现同学浪费粮食也能及时帮助同学改掉坏习惯。她给同学们讲了自己在农村看到种粮食的不容易,很多同学跟着她明白了这些道理,从此不再浪费粮食。在学校里,她非常注意节约水、电,随时随手关灯、关水龙头,爱惜书本、桌椅、门窗、教学仪器和体育设备,是学校的“校园勤俭节约小标兵”。

  她平日注重养成低碳生活的好习惯。用妈妈淘米的水擦油腻的餐具、浇花,把爸爸喝过的茶叶渣晾干,和妈妈一起做茶叶枕头,用于改善爸爸的睡眠。家里用剩下的小块儿肥皂,她就收集起来装在不能穿的丝袜中,可以接着用;她还把“勤俭节约”的方法介绍给同学们听,让同学们也做一个“勤俭节约”的好学生。

  在村子里,许多村民养成把垃圾随手一丢的坏习惯,于是她只要看到垃圾,就会捡起来扔到垃圾桶,能够力所能及的为村子服务。

  她深深地感到:只有从小培养孩子们“勤俭节约”的品质,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文明,更加进步!

  勤俭节约好少年事迹材料4

  罗宇程,男,11岁,现就读于鹿寨县城南实验小学六(11)班。他是一个团结同学、尊敬老师、孝敬长辈、勤俭节约的好孩子。

  罗宇程同学出生于书香之家,父母都是教师,良好的家庭氛围培养了他热爱读书的好习惯,广泛的课外阅读让他认识到,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必须节约。

  在家里,哪个房间里没人,还开着灯,他总是第一个前去关灯,还不忘批评道:“节约光荣,浪费可耻哟。”甚至家里人洗澡、洗衣服,他也常常会提醒,别洗得太久,我国是全球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您的浪费正是别人的眼泪!

  在生活中,他从来不乱花钱,不买零食吃,吃饭时,从不乱倒饭菜,决不浪费一粒粮食,如果有什么好吃的东西,他总是给长辈留着,让他们先吃,他还主动地帮助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在学校学习时,他勤俭节约地使用学习用具,不浪费纸张,不追求时尚学习用品,将用过的纸张用来当草稿纸,并感染着身边的同学,时常鼓励他们要勤俭节约。

  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和影响了周围的人,他觉得勤俭节约是一种文明,是一种操守,是一种品行,是一种素养,是一种美德,应该被广泛传承和发扬!

  勤俭节约好少年事迹材料5

  罗长丁虽然出生于城市家庭,但是自知父母都是出生在农村,从小父母教育要热爱劳动,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父母在这方面的的表率作用使他在勤俭节约方面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勤俭爱家,生活俭朴。给他买什么衣服他从来都不挑剔,现在穿的几条裤子的膝盖都是烂了又补补了又穿,好几件保暖秋衣就是奶奶几年前在乡下便宜买来的,有些衣服穿久了没有弹力了变宽松了,但他却说变宽松了正好合穿,还能穿就不要浪费;运动鞋破洞了鞋头开裂了还继续穿,都是直到短了穿不了了才换新的。每年的压岁钱,除了少量用于零花之外,他都积攒起来打算用于今后的学习,目前在银行已存储有1500元,家里零钱袋积攒有300多元。

  二、厉行节约,珍惜能源。一块橡皮,他要用到不能再用为止;一支铅笔,他要用到几乎握不住为止。草稿纸,大多数都是用爸爸废旧文件的背面空白页来写。每次离开家或放学,都主动关闭电灯、电扇、水龙头等,不让资源流失浪费。有好几次,家里大人疏忽忘了及时关电,罗长丁发现后都及时断了电源,并提醒大人要节约用电,都得了父母的表扬。吃饭都是光盘行动,尽力做到不浪费一粒粮食。

  丁丁希望通过自己不懈努力,将来能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材。

  勤俭节约好少年事迹材料6

  徐若娴是一位优秀的少先队员,父母都是从农村走出来的朴素的人民教师,从小就跟她讲农村的艰苦,教育她不管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上都要勤俭节约。因此她从小就养成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她觉得节约是一种品质,会改变我们每个人的生活;节约可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她把自己穿短了的衣服收集起来,和妈妈一起捆扎打包,然后拿到小区的捐衣箱投放,捐给边远山区的贫困孩子,她说这么好的衣服扔掉怪可惜的,把这些衣服捐出去,既可以帮助贫困山区的孩子解决寒冷,还可以减少生产布料带给生活的污染。她的铅笔用得只剩几厘米都舍不得扔;把没有用完的旧作业本拿来做草稿本。她常常把家里散碎的零钱硬币,一点一点积攒起来,用于日后购买学习用品,从不乱花一分钱。

  若娴不但节约还很勤快。某周六,爸爸不在家,妈妈要照顾几个月的妹妹,妹妹一直哭闹,这时她就主动去煮饭,还说要试着炒菜。说着就去冰箱拿出肉和胡萝卜来切,动作虽然很笨拙,但看着自己切的菜特别高兴。接着,在妈妈的指导下,惦着脚,操起锅铲炒起来……边吃着自己亲自做的饭菜,边说,妈妈,以后煮饭和切菜我就包了。她平时还帮晾衣、洗袜子 、帮妹妹冲牛奶,协助妈妈给妹妹洗澡、换尿片,还会主动打扫家里的卫生。平时爸妈忙于工作不能按时回家,这时她还常常留在学校帮老师整理作业,打扫教室的卫生,整理桌椅,把同学们掉在地上的铅笔、三角板等文具捡起来抹干净,放到讲台的收纳盒里继续使用。

  徐若娴同学真是一位勤俭节约的好少年!

【勤俭节约好少年事迹材料】相关文章:

好少年勤俭节约事迹材料范文05-09

好少年的事迹材料04-29

好少年事迹材料05-06

好少年事迹材料精选08-14

美德好少年的事迹材料精选11-10

好少年帮助事迹材料04-19

精选四好少年事迹材料11-17

文明好少年事迹材料04-02

新时代好少年的事迹材料04-29

有关好少年的事迹材料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