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科室好人好事事迹

时间:2022-10-12 09:00:11 事迹材料 我要投稿

医院科室好人好事事迹(通用5篇)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许多人都写过事迹吧,事迹是指对本单位具有突出事迹的集体和个人整理出的文字宣传材料。事迹到底怎么拟定才正确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医院科室好人好事事迹(通用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医院科室好人好事事迹(通用5篇)

  医院科室好人好事事迹1

  2018年5月11日凌晨2:05分左右,中心人民医院珠江管理急诊特勤王东兴、运送部谢深虎两名员工,像往常一样在值班岗位上当班时,发现急诊内科前台处有一个包,包内有人民币加港币,计8万块钱。随后王东兴立即上报科室护长及上级领导,于是两人便在原地等待,在等待接近一个小时左右,迟迟不见有人来认领。于是王东兴决定把包放由前台客服配合保管,经五小时后失主蔡先生便匆匆到急诊前台寻找遗失的包,经确认是失主本人后便把包交由失主,失主蔡先生接过失而复得的包时,激动万分,连连感谢。拾金不昧其实是反映一个人、一个单位道德水平的一面镜子。“王东兴、谢深虎”这种拾金不昧的行为,充分表现出了一名普通一线员工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崇德向善的精神风貌。

  事后,蔡先生专门致电到中心人民医院后勤保障部表扬公司这种雷锋精神 ,并于5月17日上午,为表示感谢,蔡先生亲自送来了锦旗。

  医院科室好人好事事迹2

  5月12日下午,中心人民医院珠江物业保洁员“莫禹新”和平常一样在医院打扫外围时,当莫禹新打扫到门诊1楼北侧门联排座椅时,发现座椅下面躺着一个鼓鼓的钱包,捡起来一打开,吓了莫禹新一跳,里面装有厚厚的一叠现金、身份证、驾驶证以及9张银行卡。情急之下莫禹新立即打电话汇报部门经理林育德,随后便把捡拾到的钱包交到管理处保管。半小时后失主找到我司管理员称其丢失了钱包,请求我们协助寻找。得知钱包在管理处时,失主找到了管理处,经过确认后便把钱包交还失主明先生,明先生说他很感动。他希望社会中多一些这样的好人,把拾金不昧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莫禹新只是微微一笑,说这是我应该做的。莫禹新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老实取信为荣”这正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下午明先生送来了一幅锦旗到管理处以表感谢之意。

  医院科室好人好事事迹3

  5月14日上午,中心人民医院珠江管理处,接骨科一区科室电话称住院病人33号床,13日晚间洗澡时不慎将1200元现金遗留在病号服中,而病号服己被我司运送员收走清洗,当时科室称其病人年纪较大,特别着急,希望我司能尽力找回遗失现金。

  了解情况后我管理处运送部经理杨群山立即联系当时当班收走病号服的员工,得知衣服去向后,在杨群山经理的带领下,展开了一轮病号服搜索后,终于找到放有1200元现金的病号服,立即与33号床病人取得联系,告知其现金已找到,请她放心,病人在电话里表示万分感谢。下午杨群山经理亲自将现金送到科室,在科室护长的见证下亲手把现金送回病人手中,病人表示很受感动,并赞扬了医院及公司服务周到,为病人着想。

  医院科室好人好事事迹4

  爱心在护理中闪光,她默默无闻,长期坚守临床一线,用责任和爱心对医务人员“救死扶伤”的天职做出了最精准的阐释,她就是儿科护士田芳。

  有一次科室收治了一名7个月大的藏族患儿,因双眼角膜溃疡、角膜炎来我院治疗。患儿眼科手术前,由于家属照顾不周,感染致支气管肺炎收住儿科。孩子妈妈由于高血压、常年生病,无法前来照顾,陪同的爸爸不会汉语,舅舅只会用简短的汉语进行沟通。在治疗过程中,细心的她发现孩子脸上有划烂的痕迹,头上结了一层厚厚胎脂,手指甲很长,听孩子舅舅说,他们当地的孩子出生后从来不洗澡,所以孩子囟门上方有一层厚厚的胎脂,她立即给孩子进行了清洁护理,剃除了头上的胎脂,同时为孩子剪去了长长的指甲,小家伙顿时清爽了许多。期间患儿一直在哭闹,有经验的她发现原来孩子是饿了,她便为孩子冲好奶粉,很快孩子乖乖地喝着奶,在她的怀里香甜的睡着了。于是,她立即打开厚包裹及尿不湿,发现身上和臀部全是红疹,臀部已部分溃烂,她一边带领家属去买婴儿夏天的.衣裤,一边亲自用温水给患儿清洗全身,做臀部护理,耐心地给家属讲解护理的各种细节。很快在她的精心照顾下,孩子身上及臀部皮肤有了明显的好转。

  患儿年龄较小,眼部有溃疡,孩子的双眼一直无法睁开,并且一直在揉眼睛,眼科医生之前为患儿开了眼药水,她责无旁贷的承担起这个工作,一日三次为患儿滴眼。在她的无微不至悉心护理下,患儿的双眼逐渐可以睁开了。患儿康复后家属非常感激医护人员们无微不至的护理。

  田芳护士她把爱更多的是给了患病的孩子们。在病房里,她会轻抚孩子们可爱的脸庞,微笑着引导咿呀学语的孩子和她进行简单的对话。她也会将小宝宝抱在怀里,轻轻安抚,温柔的目光宛如对待自己的孩子。这时,她那瘦高的背影,总是充满了无限温情。

  医院科室好人好事事迹5

  吴洁是西安市第一医院的眼科病区主任,办公室正对着病房,书柜和办公桌上码放整齐的资料将这间本就不大的房间塞得满满当当。严肃、强势、雷厉风行,这是这位业内“大拿”给我们的初步印象。

  诚如她所说,跟角膜和病人打了一辈子交道,经历了太多致盲、复明的病人,也看到了太多与光明、新生有关的人生。

  1993年至我院眼科工作,从最初搞眼外伤、眼底病,到最终坚守在角膜移植的专业领域。谈起职业生涯,我们从吴洁大夫的话语和表情里看到更多的是坚定和向往。

  “2004年是医院眼科最困难的一年,西安市眼库只有两片角膜材料,移植手术几乎无法再进行。医院角膜病专业很难开展,很多医生转到了其他科室,角膜盲复明的唯一手段要靠角膜移植,迫不得已把医院留存的角膜材料全部用完”。

  “有时候材料奇缺,病人手术就得用进口的材料,心里总不是味儿。2008年整个科室只剩我一个人,后来带了两个新医生,慢慢坚持着,就坚持了这么多年。“做角膜修复的医生全国不到50个人,2008年以后,我院角膜病团队逐步培养起来,目前已有8名副高级以上的医生都能够独立完成各种角膜移植手术,2017年手术量达到670多例。这个规模和手术量在全国范围来看也已经是比较大的。”

  我们似乎没办法想象,一个科室在没有物力没有人的状况下是如何“硬撑”着走到现在。能解释的或许是对专业和病人的无法割舍吧。

  2017年6月,吴大夫收治了一名从青海玉树转诊到西安的婴儿,这名出生仅27天,体重不足4斤的“最小患者”可以说挑战了整个眼科病室的水平。“我从医30多年,医院从来没有给这么小的新生儿做角膜移植的先例。”双眼溃疡,其中右眼角膜溃疡面积大、角膜穿孔、虹膜前粘连……情况远比预料的复杂。在显微镜下吴洁用比头发丝还要细的缝线仔细做角膜移植缝合,左眼角膜清创术、右眼穿透角膜移植术,两个小时的忙碌,手术终于全部完成,孩子的右眼保住了。说到这,她拿出手机让我们看如今刚满一岁的宝宝的照片,“你看现在长得多漂亮的小孩儿,去年来的时候真的是很让人揪心。这是他父母刚发给我的照片,孩子现在恢复的也很好。”吴大夫反复放大缩小手机里保存的这张照片,对啊,这双眼睛清澈明亮,它们还有更多蓝天白云、更多五颜六色要看。

  她每年都会接诊很多从外省来的病人,他们或许患有各种各样的眼疾,但无一例外的都带着一张“条子”。详细内容我们无从得知,大致是某某医院的某某医生将这位远赴千里来西安治病的人“托付”给吴洁。“我也没做过统计,不过推荐的医生我们也是通过联盟进行过培训的,还是每年会有很多人来西安。”我们反而从这种托付里听到了吴洁大夫的自豪和满足感。

  2017年6月,由西安市第一医院眼科暨西安市眼科医院牵头,来自陕西省和周边省市的12家医疗机构眼科共同组成“陕西省眼科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暨西北角膜移植专科联盟”。联盟除了想把医疗技术推广到基层,做到对疾病的早发现早治疗,通过培训班、学术活动,保证联盟的医生能够不断地循序渐进的培养。“还有一个愿望就是想建立二级三级眼库工作站,解决当地的捐赠问题”。截止目前,联盟单位已26家。

  吴洁说:“我没有太大的野心,想在退休之前通过专科联盟和更多医生一起来做这么一件事,你不爱这个专业那就没办法了。”

  医者仁心,大概就是这样吧。

【医院科室好人好事事迹】相关文章:

医院先进科室事迹材料01-16

医院先进科室事迹材料01-17

医院护士的好人好事事迹01-13

医院好人好事简短事迹材料12-21

医院护士好人好事事迹材料04-15

医院文明科室事迹材料汇总参考08-16

医院好人好事事迹材料简短02-19

医院医生好人好事事迹材料09-27

医院各科室对联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