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新型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

时间:2022-10-11 09:29:50 事迹材料 我要投稿

农村新型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范文(精选7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事迹吧,事迹属于事务公文的一种,有弘扬正气,表彰先进,推动工作的作用。什么样的事迹才是规范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村新型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范文(精选7篇),欢迎大家分享。

农村新型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范文(精选7篇)

  农村新型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1

  徐发青,山东省莘县古云镇徐庄村村民,现年52岁,被当地群众评为“养鸭致富能手”。工作中,他务实创新,坚持不懈,奋斗不息,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生活中,他乐于助人,热爱集体,无私奉献;是新时代里精神文明建设的先进典型。

  勤学苦干,成就致富梦

  梦想,如何启程?一个农民的梦想,又如何实现?徐发青同志给了我们一个最生动、最完美的回答。

  过去,徐发青依靠传统种地方式种植小麦和玉米,不少投资也不少流汗,增产不增收,难以发家致富。xx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聊城日报》上看到了一条致富信息:养鸭投资少、成本低、设备简单、鸭舍要求不如鸡舍高、加之生长发育快、见效快,收益大。说干就干,筹建资金建设养鸭场,自此开启了他的养鸭事业和致富梦想。

  xx年刚开始的时候,他四处筹措资金,购买了只雏鸭,准备大干一番。然而,由于缺乏科学的饲养技术,一场鸭瘟使雏鸭一下死去一半。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打击,徐发青并没打退堂鼓,而是通过冷静的反思,认识到自己之所以失败是吃了不懂科技的亏。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此后,徐发青主动地参加了农民科技培训养鸭培训班,系统地学习并掌握到稻田养鸭、饲料配方、快速育肥、提高雏鸭防疫,成鸭防病等实用技术。他严格按照所学的养鸭技术喂养,定期为雏鸭进行疾病防疫。在不断地实践中徐发青总结出了科学养殖的五大原则:优良的品种、合理的防疫、完善的管理、全面的营养和整洁的环境。同时徐发青抓住机会,与朝城天天食品公司和莘县立信食品有限公司建立了长期合作伙伴关系,所有的雏鸭有这两家公司提供,养殖40天就销售至市场,第一年养鸭净赚2万余元。先如今他又扩大了养殖规模,建设80米长的养鸭棚2个,养鸭数量高达6500只,一年平均养鸭六茬,年收入高达10万元。

  同业合作,成就致富带头人

  徐发青同志严格按照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秉承“带头致富,带领集体共同致富”的理念,带领村民共同致富。在自己养殖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徐发青看到其他养鸭户因为养鸭观念落后、设施条件不好、市场信息不灵、盲目跟风饲养等导致养鸭效益不高。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主动聘请养殖专业解救这些人在养殖技术上的难题,还专门去外地学习先进的养殖经验,以此来提高全村养殖户的水平。在他的带领下,村内的养鸭户也逐渐多了起来,目前村内养殖专业户有8家,向社会提供无公害肉食鸭3万余只,创利100万余元,户均收益5万余元,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提高了村民的生活水平。

  每当提起徐发青这个人时,村民都会数起大拇指,夸口称赞。他在农民中树起一面致富带头旗,创先锋争优秀,是当地村民学习的好榜样!

  农村新型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2

  陈建能于2003年在村委会工作,担任团支书一职、平时完成好村会的各项工作之余,利用空闲时间,从事渔业、生猪方面的养殖。

  农业的发展随时代步伐而改变,简单的病害都依靠科学,不能以传统的防治办法,既费时又担误防治的适合期,他结合实践与交流经验,听取科技人员推广新出产的药品进行对症下药,做到事到功倍。在经济市场的环境下,以最小的空间创造最大经济利润、投资少获利多是农民朋友最大的心愿。前年的生猪市场价格下滑波动比较大,亏损现象比较严重,在此期间他亏损基本为零。原因是采用一条龙的效益生产,即由母猪到商品猪出市都是自产自养,可以从中提高生产效率,同时相应减少仔猪死亡率而提高效益。今年生猪价格高涨,他采用自繁自养的生猪饲养技术,平均每头猪可增多200元的利润。

  在渔业、生猪养殖取得较好效益的同时,他没有忘记昔日传授自己养殖优质鱼和饲养生猪技术的养殖户,他决心帮助他们更早走向致富之路:一、迅速将自繁自养的生猪饲养技术向全村推广,与群众共同致富。二、更好地帮助饲养户掌握好技术,扶持生猪饲养。他把自己在生猪自繁自养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成功经验,毫无保留地向当地的养殖户推广。向本村生猪饲养户介绍技术关键所在,推广生猪自繁自养技术。在一年的推广期间,本村现进行自繁自养的养殖户有20多户,年增长利润约60万元。

  良好的政治作风作为村委干部必须具备,树立刻苦学习的精神,努力改造人生观、世界观,事事走在群众的前面,在平时岗位上做好群众表率,发挥党员的先模范作用,绝不参占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

  农村新型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3

  麦洪长出生于一个养蜂世家,自幼便追随父亲到各地放蜂,立志致力于发展养蜂业。2002年毕业于福建农林大学蜂学系,全国只此一间蜂学系本科,并取得了检测上岗证。其父为了更好地发展养蜂业,于2008年6月17日组织养蜂人士,注册了养生园蜂业专业合作社,当中的一些成员在当地的养蜂界中都有一定的声望,并具有一定的养蜂规模。

  麦洪长曾说,养蜂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集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于一体的事业。养蜂业提供的产品,符合富有营养,回归自然,力求保健的世界食品消费潮流。养蜂业具有投资小、见效快、回报率高的特点,如今,养生园蜂业专业合作社在麦洪长的领导下,蜂群数量、蜂产品产量稳定增长,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蜂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已初具规模。

  他领导的合作社秉承以质量为生命、以用户为上帝、以市场为导向、以诚信为根本的宗旨,给社员订了一个《养蜂场采蜜制度》,进行规范化管理,以高质量谋求合作社持久的发展,为了符合国家对食品的严格要求,本合作社更置办了一个符合国家QS标准的加工厂。

  麦洪长为了促进各地养蜂业的发展,经常到各地进行培训,通过各类农业科技推广计划及项目的实施,推广先进、适用、成熟的养蜂新技术、新品种。2009年6月被邀请到海南省参加中欧天然林管理项目担任养蜂培训导师,同年9月被邀请到四川宝庆县担任养蜂培训导师。2009年注定是一个丰收之年,麦洪长成为了广东养蜂学会的理事。

  麦洪长并没有满足于目前的现状,奔走于各地大力推进养蜂业的标准化、规模化、优质化和产业化发展,逐步推动蜜蜂有偿授粉,促进蜜蜂授粉形成产业。2011年,受邀参加省农业局和广东省养蜂学会组织的会议,共同制定养蜂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农村新型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4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不是等出来的;我坚信只要勤劳肯干,日子总会越过越好的。”太湖县江塘乡五星村贫困户石纯英动情地说。

  今年57岁的石纯英,妻子去世的早,自己又身患膀胱癌,治疗费用花光了家里的积蓄,生活十分困难。2014年精准扶贫政策开始,经评定,石纯英被评为贫困户。乡村扶贫干部了解其家庭情况后,鼓励其发展产业致富。石纯英通过了解养殖行业发展情况,查询相关政策,最终决定养殖肉猪,每头生猪净收入200元,一年两批100头就能收入2万元,前景巨大。说干就干,2016年,石纯英通过小额扶贫贷款5万元在新屋组山场搭起了猪棚,养猪生猪50头。从养殖场的选址,到买饲料,到购买猪崽再到养猪的防疫等,帮扶干部和村干部们都一起为他牵桥搭线。2016年当年,石纯英户生猪养殖就赚了2万多元,再加上残疾人补助、产业补助、减免新农合等政策,石纯英户住房、医疗得到了保障,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多元,年底顺利通过了省第三方评估,实现了稳定脱贫。

  天有不测风云,正当石纯英户生猪养殖发展的如火如荼之际,2019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瘟疫造成石纯英户所养的近一百头生猪死亡,经济损失达8万余元。刚刚过上的好日子顿时又有陷入困难风险,但是在困难面前,石纯英并没有丧失生活的信心与奋斗的目标。通过乡村两级帮扶干部的帮助和石纯英本人的努力,石纯英利用原有猪棚又干起了家禽养殖业,养殖鸭、豚等肉禽达到3千多只。每只家禽净收入约5元,年出栏三批,年养殖净收入达到5万余元,一年就将瘟疫造成的损失赚了回来,石纯英又对未来生活充满了信心。

  “养殖的过程中,一定要学习养殖技术,特别是防疫知识,注重风险的防范,这样才干得长,养得久”石纯英现在面对帮扶干部经常这样说。

  石纯英户的脱贫故事感染了很多人,增强了周边贫困户通过自身发展脱贫致富的信心。五星村现有贫困户212户710人,已脱贫203户686人,贫困发生率已降至0.5%,今年将实现所有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020年五星村自身发展产业的贫困户达到120户,越来越多的贫困户通过自身的发展实现了脱贫致富。

  农村新型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5

  侯亮,男,33岁,汉族,家中6口人,住勉县老道寺镇侯寨村五组,主要从事生猪养殖与饲料营销。

  几年来,他凭着自己特有的顽强与拼搏,凭着一双勤劳的手,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打拼,走上富裕之路。家有饲料机2台,饲料配送车1辆,有现代化大型养猪厂房12栋,年出栏生猪5000头以上,向社会提供优良三元仔猪4000头,获利20多万元,。多次被县委、县政府评为“万头猪养殖示范场”、“养殖业大户”、“致富带头人”。

  2000年,目光敏锐、富有经济头脑的他看到当地粮食价格低,结构调整路难找、种植粮食收入少,本地有种植玉米、大麦的习惯,饲料资源丰富,又有养猪的基础经验,又加上生猪行情看好,每头猪盈利在100元以上,通过市场调查与分析,他决心走科学养猪致富之路。

  2000年7月,他克服没有资金的困难,采取自己拿一点、亲戚借一点、朋友帮一点、向信用社贷一点的办法,投资近2万元,建成猪舍20多间,购买小仔猪200头。刚开始没有科学技术怎么办?还得学习,于是他又从书店抱回厚厚几本科学养猪资料。很快掌握了生猪的繁育、喂养、疾病防治等一整套养猪技,由于他精心管理、科学饲养、定期防疫,加上自己的刻苦钻研和实践,饲养的仔猪3个月即育肥出栏,当年就出栏肥猪800多头,净获利1万多元。侯亮从第一批

  养猪中尝到了甜头,从养殖业中看到了致富的希望,第二年,又扩大养殖规模,由于科学饲养,当年出栏生猪1000多头,净获利12万元。

  侯亮的手头有了积蓄,但这些钱如何用,他有自己的打算。在这几年的养殖实践中他发现当地生猪品种落后,生产效益差,饲料转化率低的问题,他决定要解决目前存在于自己场和农户养殖中的这一难题,他先后到杨凌、四川等地考察,通过调查了解后,他决定要甩开膀子大展宏图,加大投入,扩大圈舍,2002春天,侯亮在亲友的帮助下,又投资30万元,建起现代化的.养猪场房,又购买二元母猪200头,种公猪10头,实现自繁自养、科学饲养,年出栏肥猪4000头以上,。年获利20万元以上。

  侯亮在产业政策的推动下,在省农业厅和市县政府的重点扶持下,通过引进化良的变肉型猪种,推行标准化生产现在存拦母猪已发展到360多头,每年向社会提供7000多头商品仔猪,此外还可向周边养殖户提供1500头优良二元杂交后备母猪,以改良当地的生猪品种。侯亮在自己的猪场里从品种和饲养管理入手,严格实行成本管理,以优良的品种,先进的技术,科学的管理有力地带动了全县规模化养殖业发展。

  侯亮在养猪的道路上发展起来了,但是他总是想:“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他热情地鼓励乡亲们和他一起发展养殖事业,毫不保留地把自己的养殖经验传授给当地农民群众。为了进一步提高当地农民群众的养殖效益,侯亮把优良的二元母猪推广到广大养殖户,把饲料转化率高、生长速度快的三元仔猪提供给养殖户,并且向他们提供养殖技术及饲料,使他们养猪无后顾之忧。

  “以点示范,带动全镇”,这是侯亮发展养殖的一大心愿在他的带动和指导下,如今,老道寺镇发展生猪养殖大户600多户,平均每户年出拦在100头以上,该镇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已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之路,使养殖业逐渐成为农村家庭经济的主导产业,逐步走上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子,家庭经济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势头,大大地带动了本地养殖业的发展,他已成为养殖户心中一盏不灭的灯塔。

  农村新型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6

  在其上任以来,时时以共产党员的八条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把群众的饥苦装在心中,从不强调个人荣辱、得失,务实于本职工作,使本村的经济明显好转。村积累稳中有升,现村集体存款8万元,人民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尤其在开展党员“领航工程”活动中,他能积极投身于其中,时刻以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指明了方向,使庆先村38户贫困户基本脱贫,其生活水平逐年提高。截止XX年庆先村共有250户看上了有线电视,有220户用上了程控电话,为全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一、抓思想建设,提高支部一班人综合素质

  李春山接任支部书记后,深知要想发展本村经济,必须取得村民对本届党支部的理解和信任。因此上任伊始,他就把工作重心放在提高党员干部的素质、政策理论水平上。

  (一)是利用“三会一课”集中辅导统一学习。共举办各类学习培训班十五次,在培训班上镇党委书记孙昌顺同志以《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农村》和《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动力,加速产业结构调整》为题进行辅导;八一农大教授讲解烤烟的栽培技术。在学习中,全体党员深深的感受到只有经常性的学习、受教育、学习新科技,才能增强为村民服务的本领。

  (二)是村“两委”的主要领导带头学。作为村党支部书记的李春山同志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认真记学习笔记,写心得体会,农闲多学,农忙少学,做到雷打不动。由于村主要领导以身作则,严以律己,带动全村党员主动、自觉的学习,提高了学习效果,增强了理论水平,提高了帮富致富的能力,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也不断加深,思想素质不断提高。同时李书记还率先走入村民中,与之谈心,了解自己工作中的不足之外及村民对党支部还有哪些意见和要求,并诚心请村民为本村经济的发展出谋划策;在其带领下党支部成员都能走近村民,确实了解村民的饥苦,帮助他们解决了许多实际困难,使村民增强了对党支部及党员的信任度,为其能更好的开展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抓烤烟生产,发展特色经济

  李春山同志紧紧把握发展农村经济产业,从增加农民收入,努力为村民要效益这个工作重点入手,积极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去年春耕期间,许多贫困户缺乏资金,无力春耕生产所需的农药、化肥。李书记了解情况后,经过多方奔走,先后与农技站、镇供销社及个体农资店取得联系,为村民解决了10万多元的农药、化肥,使村民及时、顺利的完成了春耕生产,受到村民的一致赞扬。李春山同志就是这样急村民之所急,想村民之所想,处处为村民办好事、办实事。今年春耕期间又为农户解决了7万多元的农药化肥,使今年庆先村的春耕生产得以顺利完成。

  多年的农村工作经验告诉李书记,单靠种植大粮作物想脱贫难,庆先村交通方便,土质好,很适合烤烟种植,而且市镇为扩大烤烟生产,每年都给予优惠政策。庆先村距烤烟收购站较近,发展烤烟生产大有可为。可目前的农民一缺资金、二缺技术,怎么办?一连几个日夜他都吃不好、睡不着,自己领航包扶的那几户的条件他很清楚,一个想法在大脑中萌生,他先去作通了帮扶对子中头脑固执的李的思想工作,并与信用社和农技站取得了联系,为烤烟户解决了5万元贷款,十余吨化肥,解决了农户的燃眉之急。经过他和烟农的一年的辛苦劳动,得到了丰厚的回报,烤烟亩产220斤,均价3.17元。他的领航户一年脱贫,并全部还清贷款,很多农户尝到了烤烟的甜头,今春又有5户要求种植,烤烟面积由去年的650亩,发展到800亩,烤烟生产在庆先村前景喜人,成为庆先村的支柱产业。由于整天忙于工作和群众的生产生活之中,家中事务,自家的农活常常是无暇顾及,妻子经常说:“这个家是我一个人的,而村民才是你最亲的人,他们的家才是你家,家里的事你从来不管。”听到妻子的埋怨,他总是微笑不语,因为在他心中清楚知道妻子是理解他的。

  三、领航工程推动三个文明全面发展

  通过开展党员“领航工程”活动,庆先村党支部在支部书记李春山同志的带领下,去年43名党员与38名农户结成了领航对子,今年有5人加入了被领航的队伍中。其中有8户一年脱贫。全体党员和村组干部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的事情增多了,从而增强了农村党员干部帮贫致富的能力,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增强了整个党支部的向心力、战斗力。全体党员干部经过认真分析村情、民情、地情,又确定了下一步的产业结构调整方案和措施;一是发展养殖业,全村养奶牛12头,黄牛728头(其中:改良牛190头),养羊户共24户,共养羊1700多只,养猪1500头,家禽4000多只;二是根据庆先村的实际情况,利用地处潜山区的优势,大搞退耕还林,建造绿色银行。截止XX年春全村共造林1400亩(其中人造林600亩,经济林800亩,同时利用退耕还林的有利时机,有20户栽种了果树,22户栽种草莓,7户种植大棚甜瓜;三是充分利用人才优势,庆先村有一批养殖业、种植业等方面的技术骨干和致富带头人,可以为村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起到骨干带头作用。通过全体党员干部的齐心协力,使方案和措施得到了很好的落实,使庆先村的经济水平和集体集累有了长足的发展。

  与此同时李春山同志为了更好地开展党员“领航工程”活动,开展了党员与农民搞好“一带十”式的对接“领航小组”,积极为农民送政策、送信息、送温暖,带领农民发展经济,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为使“领航工程”工作持久稳定,不走过场,一抓到底,支部建立了“领航工程”记录簿,实行党员与困难户进行帮扶活动 ,确定了“领航”任务、目标及“领航”任务目标的落实情况,任务目标一定三年。

  通过“领航工程”这一载体,伴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进一步学习,以支部书记李春山同志为核心的庆先村党支部,在“领航工程”活动中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共解决生产、生活资金累计20余万元,解决修道等急难问题10余件。庆先村党支部也先后多次被镇里评为先进党支部,李春山同志XX年荣获密山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XX年荣获密山市优秀党支部书记称号;XX年荣获黑台镇农业和农村工作先进个人;XX年又荣获黑台镇农业和农村工作先进个人。李春山同志正以他的实干精神带领庆先村村民去打造一个辉煌的明天。

  农村新型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7

  每当盛夏时节,村小张村俨然变成了一片世外桃源。只见满山的油桃行行站立,满树的桃果红艳惹人。山边地角,绿葱葱的优质茶叶迎风起舞,三三两两的村民们满脸笑意地采摘着芽尖。熟知这里的人都知道,这一切都与一位平凡却不普通的农村妇女密不可分,她就是张启芳。

  十五年前,来到村,面对满眼的荒山,村里的大多数人都选择了外出打工,她却选择了留下来,坚守这片荒芜的土地。她坚定这满山的土地就是资源,只要好好利用就可以创造出一片新天地,而首选的途径就是种植果树。从此她踏上了风雨旅程,开始凭着一番热情,苦干了三年,换来的却是一身的债务。原因是果树的品种不对,种植的技术不过关。痛定思痛,她明白了,科学技术才是唯一的致富之路。于是她买来大量的书籍,刻苦自学,不学不知道,原来自己先前走了很多弯路,于是她又开始调整果树品种,防病防虫,精心修剪,科学施肥,渐渐的走上了一条科技兴农的大路。但是,随着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她又发现仅仅在家自学,信息太闭塞了,要想进一步地提高效益,就必须走出去,及时了解外面的信息,将最新的信息化为致富的催化剂。与此同时,村领导也鼓励她多出去学习。于是她走南闯北,请教大学的专家学者,观看外面的大型果园,科技知识结合先进的经验,使她受益匪浅。特别是大量的走访,让她看到了果树发展的新方向,开始注重对优新品种的引进,实现了果树品种的更新换代。如今她的果园面积已有近百亩,种植的全部是目前最优的品种,果子个大、色艳、味好,成为市场上的宠儿,也给她带来丰厚的回报。

  凭借自己的坚持与不断地学习钻研,先走上了科技致富之路,但是,她更重视村民的共同致富,于是她把村里闲散的劳动力组织起来,在自己的果园里工作,一方面解决了果园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村民们也可以得到实在的收入,更重要的是让她们学到技术,领略科技的无限作用。部分村民在张启芳的带动下,还思考着除了种果树,可不可以再辟新路。于是他们从浙江引进优良的茶叶品种,更换原来的老品种,老品种的效益一般在每亩400元左右,而新品种由于发芽早,成芽状,三季都可采摘优质芽孢,大大提高了种茶的效益,每亩的年收入可达4000元。更重要的是让村民们看到了科技的力量,更加激起了他们学习科技的热情,更加坚定了他们走科技致富道路的信心。

  小张村位置偏僻,道路一直难走,在村民们渐渐走上致富道路的同时,张启芳深知“要致富,先修路”的道理,一方面积极争取,得到村两委的支持;一方面广泛宣传,在村民中集资,把村民团结起来。足够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使得不到两个月,一条村级道路就贯通了。从此,这个偏僻的山村交通便利了,村里的茶叶和其它农产品也能迅速运出了,大家的致富道路也越走越宽敞了。

  但是,荣誉面前她并没有止步,因为她知道路还远的很。她说在这样一个科技引领致富的时代,只有永不止步的人,才能走在发展的前沿,为祖国的新农村建设不断地贡献自己的力量。

【农村新型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相关文章:

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08-24

农村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材料04-26

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09-23

新型农村致富项目08-25

农村养殖致富带头人的事迹材料(通用15篇)10-11

农村养殖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材料(精选5篇)05-29

青年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10-28

农村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材料范文(通用7篇)10-11

“创业型”农民成为农村致富带头人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