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少年事迹材料

时间:2022-10-19 13:47:19 事迹材料 我要投稿

最美少年事迹材料1000字(精选11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事迹的经历,对事迹都不陌生吧,事迹可以起到引导读者认识先进,学习先进的作用。那么相关的事迹到底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最美少年事迹材料1000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最美少年事迹材料1000字(精选11篇)

  最美少年事迹材料 篇1

  姓名:朱跃

  性别:男

  所属地区:宁夏中卫十小

  简介:他活泼可爱,心地善良,独立自强,尊敬师长,乐于助人、勤奋好学。对于一个本来就不幸的家庭,他坚强面对,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关爱亲人,是妈妈的好儿子,奶奶的好孙子,也是老师的好帮手,同学们的好榜样,新时代的好少年。

  【孝心故事】

  朱跃,男,2004年11月出生,中卫十小六年级学生,获自治区“美德少年”荣誉称号。他活泼可爱,心地善良,独立自强,尊敬师长,乐于助人、勤奋好学。对于一个本来就不幸的家庭,他坚强面对,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关爱亲人,是妈妈的好儿子,奶奶的好孙子,也是老师的好帮手,同学们的好榜样,新时代的好少年。

  5岁那年父亲去世,邻里的朋友还整天在妈妈怀里撒娇哭闹时,他就在许多方面学会了自理自立。安慰卧床不起的妈妈,对妈妈说:“爸爸走了,还有我和哥哥,你不要担心,我会照顾你。”看见妈妈落泪,他依偎在妈妈身边为妈妈擦泪,为了让妈妈、奶奶开心,他不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为奶奶端饭送水,帮妈妈做家务。

  上小学后,他越来越懂事了。他把妈妈对他的爱转化成刻苦学习,勤俭节约、尊老敬老的动力,深受邻里、亲友的夸奖。哥哥考上了高中,妈妈为了让他上好的学校,就来到城里,在小区找了两份工作,打扫小区卫生、看小区自行车棚,很是辛苦。每天一放学回家就认真地做作业,不让妈妈操心。做完作业就开始帮妈妈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有时看着妈妈很累,就主动要求帮妈妈去小区打扫卫生。特别是,每周六妈妈都要去打扫楼道卫生,妈妈6点起床,他就得6点起床看车子棚,对于同龄的孩子,每周六都是睡懒觉的最好时间,但对于他来说,已经像大人一样,挑起了家的责任,特别是哥哥考上大学以后,他就是妈妈唯一的帮手。再辛苦,他从无怨言,默默为妈妈分忧。

  冬天遇到下雪天,懂事的他就要和妈妈早早起床,在上学前就要先帮妈妈在小区扫雪,小脸冻得通红,用手捂捂,小手冻了用嘴哈哈热气,小脚冻了在地上跺跺,从无怨言,默默为妈妈分担。

  每逢过节都不忘去看看老家的爷爷奶奶,并用自己省吃俭用的早点钱给奶奶带点点心。到奶奶家也不把自己当客人,而是帮奶奶做家务,懂事的让人心疼,奶奶常常流泪,不是想念自己失去的儿子,而是心疼自己懂事的孙子,小小的他就会劝奶奶不要难过,告诉奶奶自己长大了,会照顾奶奶。

  在学校里,他总是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为树立良好班风、班纪的发挥带头示范作用。看见哪个同学有困难,主动帮助。学习上,他刻苦勤奋,他说要用优异的成绩来回报妈妈为他的付出。

  最美少年事迹材料 篇2

  连闹钟都不需要,每天早晨6点,包头市昆都仑区包钢十二小四年二班男孩张超准时醒来。起床第一件事情便是去为妈妈做早饭熬稀粥、热药。

  等服侍妈妈吃过早饭,吃完药,他简单收拾一下碗筷便背上书包、独自穿过十字路口去包钢十二小上学。虽然才上四年级,但这样的早晨他已坚持了两年。

  父母离异,母亲患有尿毒症。这让张超比同龄的孩子更加懂事,小小年纪就担起了照顾家庭照顾妈妈的责任与担子。

  四年前,张超和生病的妈妈以及姐姐从外地来到昆都仑区。为了养家,成绩优秀的姐姐不得不辍学打工,独自支撑起这个摇摇欲坠的家。

  因为早晚打了两份工,姐姐每天早出晚归。照顾生病的母亲和家务活就全部落在了弟弟张超稚嫩的肩膀上。

  中午放学,别的同学进门就有热饭吃。张超回家却是冷锅冷灶,妈妈生病基本卧床,他开始忙碌着为妈妈做饭。张超很不好意思地说:太复杂的我也不会做,我只会炒鸡蛋,蛋炒饭……妈妈在旁边补充:你炒的芹菜也很好吃啊!张超立刻露出开心的笑容。

  这个背着书包的瘦小身影还常常出现在菜市场,并且学着尽量花最少的钱买到最好的菜。大鱼、大肉对大多数普通家庭来说已是极为普通的生活,但对于张超家却依然稀罕。每次吃肉,他都挑着给妈妈吃,希望能对妈妈的身体有所帮助。

  每天晚上做完作业后,张超还要给妈妈热药,洗脚,按摩。张超说,只要妈妈能舒服点,我就感到特别开心。

  妈妈一天要吃三次药,上午10点那次需要自己努力下地去热药端药。张超在学校上学,因为帮不上妈妈而一直耿耿于怀。有一次,晚上给妈妈洗脚时发现妈妈的脚踝处肿了好大一块,张超立刻心疼得嚎啕大哭,虽然妈妈怕他担心一再否认,他还是猜出是妈妈下地热药时摔倒了。从那以后,只要张超在家,他更是舍不得让妈妈干一点点的活。

  四年小学,没有人接送过他,没有爸爸妈妈来开过家长会,没有吃过妈妈做的饭……甚至也很少有新衣服穿,但张超说:在学校大家都穿校服,用不着新衣服。

  “会不会委屈?有没有埋怨过妈妈?会不会觉得很累?”张超微微笑着,摇摇头:妈妈生病,她没有能力为我做那些。但我有能力为妈妈做一些事情。我一点都不累,我也很开心,我还有很多朋友……”

  他想改变这样的生活,他说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妈妈不再肚子疼,我可以成为足球运动员!”

  张超为自己的“愿望”积极努力着,学习刻苦扎实,成绩优异。还积极参加学校、班级的各种活动,班会、演出、运动会,都能看到他的身影。他也如愿进入了学校的足球队,每天进行一个小时的足球训练。

  当教练夸他“是个很有潜力的孩子”时,得到夸奖和认可的张超再一次开心地笑了起来。

  最美少年事迹材料 篇3

  姓名:周剑

  性别:男

  所属地区:四川渠县

  简介:今年16岁的周剑家住四川渠县,从小身患残疾,但他一直坚持着学走路,学文化。他说:“只要自己自强不息,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敬”。

  【孝心故事】

  小周剑3岁时患了脑瘫,渐渐地右手和右脚也开始变形,本来都已经满地乱跑的周剑,却只能整天躺在床上。

  周剑妈妈 曾金萍:我心里也很难受,后来,我就跟他说,儿子,你是妈妈身上掉下来的肉,妈妈也很爱你。

  可小周剑渐渐地躺不下去了,他不想就这样成为大家的负担。6岁开始,小周剑吵着要重新学习走路。

  周剑:刚开始学走路的时候,一点儿都不好掌握平衡,尤其是这两只脚,走路的时候光这样绞到一起。

  记者:那你摔倒过吗?

  周剑:成天摔,可以说是走一步摔一下,那个时候,身上到处是伤,没有一块好的皮肤。迈上一步就摔上一跤,爬起来接着走,再接着摔。

  记者:怎么没想到去扶他一下呢?

  曾金萍:想到去扶他呀,他不让我们去扶。

  经过一年多的苦练,周剑终于可以借助棍子走路了。可接下来,周剑就想着要进学校,可自己家距离学校有三公里多的路,爸爸妈妈平时在外打工,家里只有爷爷奶奶,上学的一段路成了不小的难题。可周剑不怕,他相信自己每天都能走到学校。

  就这样,他风雨无阻地坚持了两年。可就在周剑要上三年级时,病魔又找了上来,他的手脚经常突然出现严重痉挛,不要说上学了,就连正常生活也无法进行。

  为了不苦一辈子,现在,周剑每周末都坚持到县里的电子商务中心去学习电脑美工知识,他打算今后自己在县城里开家门店,用自己的手艺来撑起这个家。

  周剑:学好之后,我要去报答爸妈,要报答爷爷奶奶,还要报答那些曾经帮助过我的人,我要自食其力,自己挣钱来养活自己,我觉得自强自立,对我来说,应该就是最大的孝。

  周剑:那个时候啥子都没有去想,只想到这样能把这个病治好,只要能把这个病治好,再痛再难我都能坚持下去。

  三年艰难地治疗,周剑的病情终于渐渐地稳定了。这时,他向爸爸妈妈提出了一个要求,能不能给自己买部手机。有了手机,周剑就有了自己的课堂。

  周剑:我在家里面学的时候,会遇到不懂的字呀、或者是不懂的词呀,我一般是用手机百度或者是查字典。

  他用八个月时间在手机上,完成了其他孩子四年的学业。“手机男孩儿”也从村里传开了。今年周剑参加了小升初的考试,所有成绩都在90分以上。?

  周剑:一定要自食其力,我要用知识来撑起明天,做任何事情都不要怕吃苦,因为怕吃苦的人会苦一辈子,不怕吃苦的人,只会苦一阵子。

  最美少年事迹材料 篇4

  姓名:陈樊桂

  性别:女

  所属地区:武汉市东湖高新区联益村

  简介:陈樊桂的母亲智障,而她的父亲残疾独臂,在这样特殊的家庭里,陈樊桂有着与实际年龄不相符的.成熟。2012年,父亲车祸去世后,母亲因变故而病情加重,当时年仅9岁的小樊桂,用小小的肩膀撑起了一个家。

  【孝心故事】

  当记者刚走进武汉市东湖高新区联益村时,我们一眼就认出了眼前这个乐观自信,还有点男孩子气的女孩儿,就是今天我们采访的主角——陈樊桂。她咧着嘴笑着问我们,你们是谁?

  陈樊桂的母亲智障,而她的父亲残疾独臂,在这样特殊的家庭里,陈樊桂有着与实际年龄不相符的成熟。2012年,父亲车祸去世后,母亲因变故而病情加重,当时年仅9岁的小樊桂,用小小的肩膀撑起了一个家。母亲时常不知所踪,或者无缘无故的哭闹打骂,“那时候经常打的我身上都是红杠杠,我觉得很委屈。”陈樊桂一边炒菜,一边说。

  “有一次我们吵架了,我就跑出去了,妈妈就出来找我,我回家又找不到她,就到处找啊找,最后大家在泥潭里面找到我妈妈。”陈樊桂突然声音小了一点,“我就突然觉得我很不孝,原来妈妈也是会关心我的。“从此,母女两的心又紧紧的贴在了一起。

  今年13岁的陈樊桂,已经有3年多的厨龄了,只要她放学回家,就会给妈妈做饭,番茄炒鸡蛋是最拿手的菜。这3年里,她会留意看美食的电视节目,就是为了能够多学两手,更好的照顾妈妈。

  在陈樊桂的努力下,母亲的病情有所好转。她会和母亲一起玩扑克牌——自创的一种只属于母女俩的游戏、为妈妈做饭、帮妈妈洗漱。“百善孝为先,我要尽力照顾好妈妈。”陈樊桂笑着告诉我们:“妈妈差不多一年前可以放牛了,她学东西很慢,教了很多遍还是只会煮饭不会炒菜,煮饭也经常煮糊了。”

  “妈妈一直想坐火车,老是念叨,在好心人的帮忙下,我已经带妈妈去坐过两次火车啦!”陈樊桂帮母亲脱下沾满泥的胶鞋,换上了棉鞋。“现在,妈妈最想和我聊天,只要我一拿出棒棒糖,妈妈就像一个孩子样,笑得特别灿烂。”陈樊桂说,只要自己拿出书,妈妈就会搬出小板凳坐在旁边,竖起耳朵仔细听自己讲故事。现在,能看到妈妈的笑,就是她最大的快乐。”

  “我的梦想是当警察,警察就是正义的化身!”陈樊桂自豪地挺起了胸膛,称自己专门问过别人,当警察要先考警校,还要考公务员。“得一步步地来,我还参加了学校的武术社团,要锻炼好身体。”小樊桂想当警察的梦想,源于一直以来有很多人帮助自己,”我也想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回馈社会。”

  最美少年事迹材料 篇5

  今年4月18日,在“CCTV寻找最美孝心少年”大型公益活动上,吴林香作为全国第一个被推出的最美孝心少年登上舞台,接受央视主持人欧阳夏丹的专访。接下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共同关注》、《朝闻天下》等栏目长时段播出了吴林香的事迹。如今,她的事迹已从大山深处的桂阳村传到大江南北,感动了成千上万的中国人。

  人生如梦,总有想不到的精彩,正如吴林香所言:这只是做了她应该做的事情,没有想到大家能给她这么多荣誉,让她能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去北京、第一次见到“金龟子姐姐”。而精彩过后,又往往是长久的默默付出。恰如吴林香从北京赶回忠县老家后要马上做的——给外婆擦洗身子,洗成堆的衣物,给全家人煮饭……

  2012年7月18日重庆日报农村版率先刊发了吴林香的事迹,引起了社会强烈反响,本市媒体纷纷跟进。本报记者曾三次采访她,第一次是2012年7月12日。冒着大雨到她家前,忠县方面的李晓军已经介绍了基本情况,但吴家的惨状仍超出了我们的预期。进屋那一刻,身体瘦小的吴林香正站在用木竹搭建的简陋厨房里发愁,无情的雨不断穿透破败的屋顶落在灶台上。

  比饥饿更让她无助的是,同母异父的弟弟正抱着她的大腿喊饿,堂屋里还躺着癌症晚期的母亲和因患脑溢血瘫痪的外婆,她唯一的帮手是年迈且右手残疾的外公,可大雨让外公也没法出去“找食物”。为她们从镇上叫来“迟到的午餐”之后,吴林香留下了眼泪,然后走到窗子旁,望着远方……

  在母亲病重之后,吴林香变得更忙了。平日里,她5点多钟起床,几乎每天都要完成一系列的“固定程序”——给母亲、外婆穿衣服,服侍全家人洗漱,然后砍柴、打猪草、洗衣服、煎药、收拾院落、做早饭,伺候全家吃完饭,她才能带着5岁的弟弟走两个小时的山路到马灌镇小学读书。

  虽然每天要从早忙到晚,但家庭的重担并没有压垮她,在生活中她仍能保持微笑。她曾说,她的微笑能让母亲看到希望,也能让自己不绝望。对于这个13岁的女孩来说,微笑背后承载着常人难以想象的悲伤和苦楚。毕竟,这样的年龄原本不应该承受这么多。

  她的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忠县及当地党委政府加强了对她家的帮扶,爱心人士也给她捐了不少钱。但不幸的是,前不久,她的母亲还是因医治无效永远地离开了她。

  如今,吴林香正在忠县马灌中学读书,由于“获选最美孝心少年的事‘闹得很大’”,她也一下子成了学校里的“名人”。她说,她想长大了当个医生,为别人看病,让更多家庭幸福快乐。为了这样一个目标,她努力着。

  最美少年事迹材料 篇6

  姓名:月俊木

  性别:男

  所属地区: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

  简介: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年,会买菜煮饭,会料理家务,会照顾老人,难能可贵的是他做到了持之以恒。八年如一日,从不因为生活的不如意而抱怨命运的不公,在生活的每个角落我们总能看到他积极乐观的面容。在他的身上,体现了当代青少年自立自强,孝老爱亲的优秀品质。

  【孝心故事】

  2019年,月俊木刚好五岁,可他的父亲却因一次意外成为了植物人,接着,他的母亲因无法忍受沉重的精神压力而离家出走,从此杳无音讯。2019年,月俊木十岁,他父亲溘然长逝,他只好与70多岁、体弱多病的爷爷奶奶相依为命。

  然而,凄惨的身世并没有打垮幼小的他,反而让他日渐坚强、乐观。在家里,他是爷爷奶奶眼里的小能人,左邻右舍心目中的好孩子,学校老师口中的好学生。

  因为失去了父母,所以他更懂得珍惜身边的亲人,在生活中他总是挣着为爷爷奶奶分担家务;因为失去了父母,所以他比同龄人更加成熟懂事,如此年幼就担上了照顾爷爷奶奶的重任;因为失去了父母,在学习上他比其他同学更加刻苦努力,只希望能用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让爷爷奶奶放心、感恩帮助他的朋友和亲人。

  为了能让爷爷奶奶多睡一会儿,他坚持每天提前一小时起床煮早饭,照顾爷爷奶奶吃饭后才去上学。中午回家主动洗碗,晚自习回家后抓紧时间清洗家人的衣物和处理家里的日常事务,然后再完成当天的作业和复习巩固。

  周末,他当同学还在睡懒觉的时候,就早已在阳台上大声地朗读英语,小区的很多邻居都将他的勤奋刻苦当作教育自家孩子的典范。上午学习之余边跑步锻炼身体边去菜市场备足一周的粮、油、菜,准备午餐。晚饭后,他会搀扶着年迈的爷爷奶奶出去散散步,讲述自己在学校的点点滴滴,并时不时的扮鬼脸讲笑话逗他们二老开心,爷孙三人成为了小区幸福的缩影。 寒暑假时,为了减轻家庭经济负担(一家三口仅靠爷爷微薄的退休工资维持),他坚持去亲戚家的店铺帮着配送货物,有时汗流浃背,有时气喘吁吁,有时会因为自己的不小心出错受到顾客的误解,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和抱怨,总是咬咬牙,默默地坚持着。

  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年,会买菜煮饭,会料理家务,会照顾老人,难能可贵的是他做到了持之以恒。八年如一日,从不因为生活的不如意而抱怨命运的不公,在生活的每个角落我们总能看到他积极乐观的面容。在他的身上,体现了当代青少年自立自强,孝老爱亲的优秀品质。无疑是一面道德示范的旗帜,一个众生学习的榜样,一名当之无愧的美德少年。曾被评为邻水实验学校第四届“感动校园人物”,在2019年12月被广安市评为“首届五星级美德少年”。

  最美少年事迹材料 篇7

  贪玩调皮,本应是13岁少年的特质,而命运却没有给文龙这样的机会。没有父亲的相伴,他每天扫地、做饭,照顾患有脊椎裂和尿毒症的妈妈。面对生活的艰难,从不抱怨。他说他是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要让妈妈的身体一天比一天好。

  13岁,正是一个男孩贪玩儿好动、顽皮叛逆的年龄,可在赵文龙脸上,这些特质都没有,很多时候他都在默默地沉思。不在校的大部分时间里,他都陪着妈妈去医院透析。虽然只有13岁,赵文龙几乎会做所有家常菜。因为妈妈患有脊椎裂和尿毒症,这么多年,他几乎从未有过玩耍时间,最大的乐趣就是生日那天去趟八一公园;他是包钢八中一名普通的初一学生,而他每天需要承担的却是一般学生父母双倍的责任。

  来到位于少先路31号街坊的赵文龙家,家里几乎没什么电器,只有卧室里摆放的一台老式冰箱,这是为了给李英存放药品用的。李英正在整理医院的收费单,与妈妈的大床相隔一张桌子的小床是赵文龙的,床头整整齐齐码着三十几本书,虽然陈设简单,家里却收拾得一尘不染。李英说,每天早上,即使时间紧张,龙龙也会收拾完家,给她做好早饭再走,他自己则在学校买早点吃。

  虽然家庭负担如此沉重,可赵文龙在同学和老师的眼中却是天真、开朗、幽默的,只要学校有什么开心事,龙龙也会第一时间告诉妈妈,母子俩总会开怀大笑。在这样的说笑中,龙龙常常因为忘记了正在烧菜而把锅烧糊。

  医生告诉李英,她的病目前无法治愈,最基本的维系就是一个星期三次透析,每次需要700元左右,每个月8000多元。为了保证最基本的生活,李英只得一个星期透析一次,每次透析,文龙都像丢了魂似的守在抢救室门口,李英每次都觉得心疼。但只要看她转危为安,赵文龙还挂着泪珠的脸上马上会露出笑容,他告诉她:“妈妈,您一定要好好活着,只要您陪着我,再苦的日子都是甜的。”

  赵文龙打算考一所自己心仪的军校,当军人是他的梦想,更重要的是国家还会补贴学费。“省下一分钱,妈妈的病就有一分治愈的可能”听着儿子这番言论,李英沉默了,生活让儿子过早地承担了太多的沉重,她除了支持,什么都帮不了他。每年六一,李英都会带龙龙去八一公园玩儿,有时龙龙会说:“妈妈,咱们什么时候才能将这里的游乐设施都玩儿一遍啊?”李英听了心里酸酸的,龙龙就立即转换话题安慰妈妈说:“等我工作挣钱了,咱们就好好出去玩儿一趟。”对于李英和龙龙来说,这样类似的对未来的期望已经成了他们母子俩的约定。

  最美少年事迹材料 篇8

  母亲在薛润基8岁那年,经陕西省人民医院院长检查为乳腺癌,手术后没有及时作化疗,突然转移为骨癌,因他爸爸出国参加美术作品展览,在他舅舅和单位的帮助下,立刻住进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安323医院肿瘤科,进行放疗和化疗双重治疗。当时母亲身体消瘦、四肢无力,无法走路,薛润基第一次进医院看到母亲状况,流下眼泪,他拉着母亲的手,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每天放学不吃不喝,先要到医院病床前看妈妈,他打来热水要给妈妈擦洗身子,给妈妈喂饭,给妈妈洗脸、洗脚。然后在医院门口吃点便饭、回来又在妈妈的病床前找一小块地方做作业。人常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可小小的薛润基竟能陪母亲度过了大半年。妈妈说:“我就冲着这么有孝心的儿子,我也要提起精神,积极配合,战胜病魔!”孝顺的儿子给母亲了巨大的精神力量,经过近一年的治疗,病情好转,经医院同意回到家休息理疗。薛润基为了让母亲少些辛苦,放学回家经常帮助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打扫卫生,摘菜、洗菜、洗衣服,陪母亲去附近商场买生活用品,不管轻重,都不让他母亲提。记得一次去超市母亲买了一件放菜架子,薛润基扛上就走,售货员说:“这位母亲,孩子这么小咋能让孩子提呢?”孩子说:“阿姨,我妈妈有病,我能提。”薛润基现在还学会了做饭、炒菜,放学一进门,洗手套围裙帮母亲做饭,熬稀饭,炒青菜,蒸鸡蛋……母亲引以自豪。父亲常常把薛润基孝敬父母、医院照顾母亲和做饭炒菜的镜头发在微信朋友圈内,朋友赞扬说,薛润基小小年纪就知道孝敬父母,真棒!每天下午帮完母亲的家务,都会自觉的完成作业。

  薛润基在家中社区是个非常有爱心的孩子,是社区小孩的娃娃头儿,经常组织小孩在一起骑自行车儿童比赛,一旦看到哪个小朋友不小心摔倒,他立刻上去帮忙,拍拍身上的土,擦擦脸上的泥。周末自己带上象棋在楼下阴凉树下组织孩子们象棋比赛。回家的路上经常把邻居老奶奶扶上电梯送回家。

  薛润基每天晚上都会自觉的完成作业,在做好自己功课的同时,在生活上坚持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到自主自立,减轻父母的家务负担,提高自己适应环境和独立生活的能力。在生活中,他从来未有过多的要求,不挑吃穿,不乱花钱,每次母亲领他买衣服,贵一点一概不要。他经常说,我正在长个子,买贵的太浪费。

  薛润基有爱心,有孝心,他的爱心和孝心,感染着西安高新国际学校所有的老师和同学们!

  最美少年事迹材料 篇9

  一、对人守信,对事负责

  (一)杨荣欢同学说出来的话,总是能做到。她家住在学校附近,老师就把本班教室门的钥匙交给她管理,要她早晨开教室门,放学后锁教室门。她答应了。每天上学,总是早早赶到教室将门打开,放学后,坚持锁好门回家,两年如一日,其中有一个双休日,她住在五里街新家,星期一很早她就催爸爸用摩托车送她到学校去开门。可是不巧,车坏了。她急哭了,这怎么办呀?我迟到了,同学们怎么能进教室。她硬是找爸要钱坐拐的赶到学校及时开了教室门,没有失去对班主任的承诺。这件事虽小,但她能坚持两年时间而不失一次信,就说明杨荣欢同学是个对人守信,对事负责的好少年。

  (二)杨荣欢同学读三年级的时候,是这个班的副班长,平时爱学习,守纪律,工作也很认真,是班主任老师的好助手。有一次,班有个同学突发急性肺炎,要住院治疗。出院后,回家休养这段时间会耽误学习,加上这个同学家离学校较远,有五里多路,家长接送很不方便,家长和老师都很着急。这时候,杨荣欢同学主动站出来说:“老师、阿姨不要着急,我和学习委员张华亮每天放学后到他家给他补课。”可是张华亮不会骑自行车,杨荣欢就坚持每天骑单车载她去给这个同学补课,风雨无阻,坚持了整整一个月。这个同学病好了,学习也没有耽误。同学的母亲很是感动,说:“荣欢这孩子真守信用,真的能坚持天天来给我家孩子补课,真是个诚实守信的好孩子。”

  二、诚实不欺,对人负责

  杨荣欢同学平时与人交往,总是讲诚守信。她爸爸妈妈平时工作很忙,有时来不及给她做中午饭,就给钱让她到外面食堂买点吃。有一次,她到五里街的雪涛面馆吃饭,由于吃饭的人太多,服务员阿姨忙不过来,忙中出错,她给那阿姨10元钱,阿姨却找给她92元,原来阿姨把10元当成了100元。荣欢急忙说:“阿姨,您多找钱了,这些钱得卖多少碗面才能挣回来啊!”看着诚实俭朴的孩子,服务员阿姨非常感动。

  三、诚信守则,实事求是

  杨荣欢同学不但诚实守信,同时能做到实事求是,坚持原则。有一次,她表哥小龙到她家做客,表哥一个人悄悄跑到河里洗澡,被她发现了,表哥求她不要告诉父母及学校,但荣欢心里明白,私自下河洗澡是件很危险的事,隐瞒不报就是包庇,这从根本上讲也是害了表哥。于是,荣欢把哥哥私自下河洗澡的事告诉了他所在的学校。 以上是杨荣欢同学作为诚实守信好少年的主要事迹。同时,该同学品学兼优,表现突出,今年上期还被评为校级三好学生。

  最美少年事迹材料 篇10

  姓名:苏晓莹

  性别:女

  所属地区:三灶金海岸中学

  简介:苏晓莹,女,现就读于珠海市金湾区三灶金海岸中学,2013年获得珠海市“美德少年”、 “孝老爱亲道德模范”和广东省“孝老爱亲好人”称号,2014年入选“全国百名美德少年”。

  【孝心故事】

  苏晓莹的父亲在她7岁那年得了白血病,不就后便去世了。为了给父亲治病,家里东拼西凑,还欠下了一笔不小的债务,但最终还是未能挽救父亲的性命。后来,妈妈离家出走,家里只剩下她们三姐弟和爷爷奶奶相依为命,70多岁的奶奶现仍在广州打工还债。面对如此命运,她并没有怨天尤人,反而比他人更多了一分坚毅,乐观,懂事。

  生活上,由于苏晓莹三姐妹尚在中小学阶段,爷爷行动不便,全家只能依靠政府、社会热心人士和亲戚救济着过日子,生活过得非常艰辛。爷爷的脚不小心摔骨折了,这对于一家人来说又是雪上加霜,苏晓莹毅然决然地挑起了照顾全家的重任。她每天清晨6点不到就起床了,先要帮腿脚不便的爷爷洗漱、清理卫生,然后开始煮全家人的早餐,再把弟弟妹妹叫醒,前前后后得忙碌两个多小时,才能带着弟弟妹妹上学。每天放学后,还不能先写作业,更没空玩,得先管一家人的吃喝。等吃完饭收拾好,接着就要给爷爷喂药,帮爷爷擦身、洗脚、洗衣服,忙到晚上8点多就开始做作业并辅导弟妹功课。晚上10点,一切都安顿好了,才能上床休息。爷爷在她悉心照顾下,终于慢慢康复了,现在能下床自理了。苏晓莹用自己幼小的肩膀,为家人悄悄撑起了整片天空。

  在学校里,她是老师的得力助手,是同学们的好朋友。从二年级开始,一直担任班里劳动委员的职务,把班级荣誉看得高于一切,大胆管理、主动工作,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是学校鼓号队成员,表现认真、出色。最近,她还积极发起同学们参加学校“志愿者”活动,担任志愿者组长这一职务,这支队伍由“环保小卫士”、“文明礼仪小卫士”、“纪律小卫士”组成,她和妹妹分别是“环保小卫士”、“文明礼仪小卫士”,协助学校进行卫生、文明礼仪管理。

  苏晓莹的事迹打动了无数人,先后获得了“珠海市美德少年”、“珠海市孝老爱亲道德模范”、“2013年度下半年广东好人”、 “全国百名美德少年”等荣誉称号。很多人都认为她比同龄人刻苦耐劳,但苏晓莹却说:“我认为我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因为我有责任和义务要照顾好家人,同时把自己的学习兼顾好,只有这样才不会辜负身边所有关心我的人。”

  最美少年事迹材料 篇11

  姓名:李家帮

  性别:男

  所属地区:河南南阳

  简介:李家帮是一个被收养来的孩子,在他的三口之家里,奶奶眼睛失明,爸爸无法行走,小小年纪的李家帮就成了家里的“当家人”。

  【孝心故事】

  先让我们到河南去认识一位12岁的男孩李家帮。李家帮是一个被收养来的孩子,在他的三口之家里,奶奶眼睛失明,爸爸无法行走,小小年纪的李家帮就成了家里的“当家人”。

  李家帮:嘿嘿,好,这算是一根了。

  这个正在砍竹子的男孩子就是李家帮,近两个小时的时间,家帮就砍下了十多根竹子。在这崎岖的山路上,一般人走起路来都要费些劲,但李家帮却能扛着竹子轻车熟路地下山。

  记者:你估摸着得有多少斤?

  李家帮:应该跟我体重差那么一点儿吧。

  记者:你多重?

  李家帮:75斤。

  下山的路上,他渴了就在这里喝口水。家帮今天上山砍的竹子,是为了给地里的豆角搭架子。

  记者:他从多大开始干这些?

  李家帮爸爸李富军:那年八岁,我说你干不了。李家帮说你们要能干的活,你给我一说,一指导我都会,没有人学不会的东西。

  李家帮说,干这些活都是逼出来的,爸爸得了股骨头坏死,行动不便,奶奶眼睛又看不见,家里的活儿只能自己干。家帮在八岁那年,到山下的寄宿学校上学,上十天课,可以休息四天。这四天对家帮来说,可得争分夺秒的来干。

  李家帮:这么大一个家庭,整天都有可多事儿,在等着我去干了,如果不干的话,就不能维持这个家庭了。

  砍柴,是家帮每周都必须要做的,在这山上砍柴不是件容易的事,但家帮有的是办法把这些枯树运下山。

  李家帮:背着不是不好背,这下坡路比较滑,容易摔倒非常危险。

  虽然每天很辛苦,但家帮全部的心思都放在这个家里。去年年初,家里拿到政府给的3万元危房改造补助款,在乡亲们的帮助下,原来木头结构的房子重新翻盖成现在的砖房,屋里屋外被小家帮收拾的干干净净,他说这样才算个家。其实,在这个三口之家里,有一层大家都不愿意捅破的“窗户纸”。

  李家帮:我实际是被收养了。

  记者:你怎么知道的?

  李家帮:都是我很小的时候,叔叔阿姨告诉我了。

  虽说家帮心里明白自己跟奶奶和爸爸没有血缘关系,但他们养育了自己,自己就是他们亲生的。

  李家帮爸爸李富军:别人问他 (亲生父母和养父)谁亲,娃咋回答说,生身父母没有养身父母亲,我眼泪都出来了。

  在采访中我们发现,其实家帮心里也特别羡慕别的孩子,回到家后能尽情地放松。

【最美少年事迹材料】相关文章:

最美孝心少年事迹材料11-16

最美明礼少年事迹材料02-19

最美孝心少年事迹材料02-19

《最美孝心少年事迹材料》11-08

孝心少年最美事迹材料11-17

最美孝心少年事迹材料精选10-23

最美孝心少年事迹材料02-19

关于最美孝心少年的事迹材料11-10

最美孝心少年李佳的事迹材料精选08-18

最美德少年事迹材料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