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儿童事迹材料

时间:2023-03-14 09:49:37 进利 事迹材料 我要投稿

少年儿童事迹材料(精选24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事迹吧,借助事迹可以很好地体现先进对象的先进思想、精神,以及特定的时代特征。事迹到底怎么拟定才正确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少年儿童事迹材料,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少年儿童事迹材料(精选24篇)

  少年儿童事迹材料 篇1

  曹梦瑶,焦作市第一中学,17岁。

  幼年时,父亲患病早逝,家中经济条件拮据,她和母亲相依为命。放学回家完成作业后,她就会帮助母亲做家务、为母亲揉肩捶背、给母亲泡脚,减轻母亲的劳累;周末放假,她都会主动打扫房子、清洗衣物、做饭,看到母亲幸福的微笑,她总会抱住母亲笑个不停。

  初中时,50多岁的母亲到一些小饭店打工,以微薄的收入供她上学和自己的药品消费。看着母亲日渐佝偻的身躯,她暑期打工,帮助母亲分担压力。

  2017年,母亲突患脑梗塞留下后遗症,左侧两肢行动不便,母亲患病期间,她暑假在家悉心照顾母亲,教母亲学走路,每天不断重复着同样的动作。小时候,母亲拉着她的手教她走路,陪她慢慢地走,现在,她拉着母亲的手,教她走路,陪她慢慢走。

  一个多月后,母亲勉强可以自己照顾自己。但不到三个月,灾难再次降临,母亲病情二次复发,左胳膊完全失去活动能力,左腿走路更加不稳,心脏病复发。短短一天之内,她成了家里的`顶梁柱,办理各种手续,东奔西跑。

  为了照顾母亲,她在医院陪护,整晚守护在母亲床前,隔一小会儿就查看医疗仪器显示数据、给母亲掖被子、帮她翻身,用热毛巾给母亲敷胳膊,促进药液在胳膊内的流通,减轻母亲的难受感。

  高二下学期,由于学习生活更加紧张,她就请舅舅、姨夫白天照看母亲,下午放学回医院照顾母亲,第二天一大早安排好母亲后,再骑车匆忙赶去学校上课,边追补落下的课程,边照料母亲。

  母亲现在在家休养,她每隔一天就会请假回家处理杂务,去街上买一两天的食物,中午做饭陪母亲聊天,下午再赶去学校上课。周末,她陪母亲去医院复查,每次复查就需要整整一上午的时间。回家后,她又匆忙把母亲一周的药分次包好,标清早晚,叮嘱母亲按时吃药。

  在生活的不断磨难面前,她为母亲撑起了一片天!

  少年儿童事迹材料 篇2

  成汶洋,济源市王屋镇第一中学,14岁。

  在济源市西部的王屋山区,漫山遍野生长着一种花儿——当地人称之为“马榴花”的山蔷薇。

  2012年,汶洋的爸爸突发脑溢血,治疗了3个月,虽保住了性命,但丧失了劳动能力,妈妈不得不放弃外出打工,一家人生活十分困难。爸爸整天唉声叹气,妈妈也愁眉不展,而小汶洋却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坚强。有一次,汶洋在学校因为喝了凉水而肚子疼得很厉害,豆大的汗珠从额头渗出来,老师要给妈妈打电话带汶洋去看病。汶洋却忍着疼痛说:“老师你别打了,妈妈在医院照顾爸爸,她走不开,我不能再让她担心。”老师带着她去看病,吃了药还是不行,老师只好让汶洋的妈妈来学校。一见到妈妈,汶洋顾不上自己的疼痛,从口袋里掏出一直舍不得花的一块五毛钱递给妈妈说:“妈,这钱你给爸拿去看病吧……”妈妈泪流满面。

  8岁的小汶洋就把照顾爸爸的责任担在了自己肩上。每天放学一到家,她就给爸爸捶肩、捶腿、按摩……全身按一遍最少需要半个多小时,小汶洋常常累得满头大汗,胳膊和手指酸疼麻木,但她从不叫累。

  爸爸喜欢吃面条,她就学擀面,够不到案板,她就站在小板凳上擀面。有一次摔在地上,手上被菜刀划破的地方血流不止。星期天,她给爸爸洗头、洗脚、洗衣服、整理住室、打扫院子。农忙时节,她帮助妈妈锄地、拔草、剥玉米,既认真又麻利。

  为了使爸爸彻底好起来,她陪伴爸爸一起锻炼,慢慢地可以拄着拐杖走出院子,再后来竟能独自行走。汶洋了解到济源市有专门针对残疾人创业免费培训的'机构时,她鼓励爸爸为有尊严的生活去学习技术。或许是被懂事的女儿所感动,爸爸提前一个月将电器和电车维修技术全学到手了。可惜爸爸的手还没有完全康复,使不上劲,拧不紧螺丝,开维修店的愿望暂时还实现不了。但汶洋和爸爸并不灰心,父女俩相互鼓励,坚信幸福可以奋斗出来!

  爸爸妈妈偶尔会因家庭琐事发生争执,每当这时,汶洋就一手拉着妈妈,一手拉着爸爸说:“妈,爸身体不舒服,你别跟他一样;爸,你也理解妈一个人在外面的不容易。家里不就这几样活么?我可以干好的,妈,你放心吧。咱们家本来就够不幸了,你们又吵架,这怎么行呢?咱家虽然需要钱,但更需要温馨、和谐……”听着女儿的劝说,爸爸妈妈都流下了眼泪。

  汶洋的理想是长大后当医生。她要治好那些像爸爸这样的病人,帮助更多的人获得健康。有梦想,就有了学习的动力。不管刮风下雨,小汶洋总是星期天下午就到校,预习功课,读书读报。别人问她,为什么一定要考第一时,她认真地说:“爸爸每天痛苦地和病魔做斗争,我考个第一,让他高兴高兴!”

  14岁的成汶洋站在一株郁郁葱葱的山蔷薇前,金灿灿的花朵映着小姑娘脸上灿烂的笑容,这个普通的山区女孩,仿佛就是一株生机盎然的山蔷薇!

  少年儿童事迹材料 篇3

  丁春冉,平顶山市宝丰县石桥镇初中,15岁。

  当她还在襁褓中时,父亲因病去世;在她7岁时,母亲改嫁,她和爷爷奶奶相依为命。

  从小,她就是大人眼里最为懂事的孩子。一到周末她总是急急忙忙地往家里赶,争取能早一点回到家里,为爷爷奶奶多干一会儿农活和家务,减少一点他们的辛劳。她认真地做作业,不让爷爷奶奶操心。

  爷爷奶奶年事已高,生活起居很不便。三餐之前,她都要为他们备好碗筷,请他们吃饭,然后亲自为他们盛饭、添饭。她给他们端茶倒水,帮他们捶背揉肩,接着说故事、讲笑话、唱歌,让爷爷奶奶的劳累因为有了她的关心而减轻了许多。

  一次,奶奶生病了,晚饭没吃就躺下睡,她立即煮了碗面,送到奶奶床前,看奶奶吃了,才拿了钱到村里的卫生室给她抓药。然后为奶奶端上开水,看奶奶把药吃了,又搬来凳子,一边做作业,一边守着,直到奶奶熟睡,她做完了作业后才安心去睡觉。有段时间,爷爷卧病不起,她就和奶奶轮流前去送饭、送水、送药。她也会像陪奶奶那样陪爷爷讲故事、唱唱歌,逗爷爷开心。

  当爷爷奶奶过生日时,她都要亲手制作一份小礼物,给他们一个惊喜。一张精致的`贺卡、一个创意的模型,让他们沉浸在无比的喜悦和幸福当中。给奶奶洗脚的时候,轻轻地按按脚心,奶奶会很舒服;她还把自己不能穿的衣服做成椅子上的垫子,让爷爷奶奶坐着更舒适……

  现在爷爷奶奶都已经70多岁,体衰多病,丧失劳动能力,靠政府扶贫补助维持生活,家庭生活非常贫困。她把每一分钱都精打细算,生怕用错地方。她从不乱花钱,奶奶说去帮她买新衣服,她总说衣服不是还有,不用买。也从不买零食。

  她积极乐观地微笑着面对生活,面对老师同学,心里充满了平静和自信,努力做一名德才兼备的好学生,学习成绩名列前茅。2017年6月,她被评为平顶山市三好学生;2018年5月31日,她荣获平顶山市“新时代好少年”荣誉称号。

  她说:“一个心中有梦的人,学习和生活起来才会更加幸福和快乐。”

  少年儿童事迹材料 篇4

  杜依琳,三门峡市渑池县仁村中学,14岁。

  她是一个留守儿童,同时又是一个残疾儿童。

  她出生时手指畸形,父母离异。为了生计,父亲常年外出打工,卖苦力挣一些微薄的收入。她和年迈的爷爷奶奶一块生活。爷爷也经常在附近的一些地方干些苦力活,家中还有一个小商店。一家的'收入全靠这二人和这个商店。

  她深知家境困难,读书不易。她虽天资不占太多优势,但她却用比别人用更多努力,以勤补拙,从小到大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奶奶说说:“这孩子从小就可怜,爸妈离婚,我看着她从小一步步长大到现在,都舍不得打骂她,对她是‘含在嘴里怕化,捧在手心里怕摔’。依琳上小学后才会自己端着碗吃饭,之前都是我喂她,每次看她端着碗我都会哭。那时候手小,再加上手指不健全,看着孩子既心疼又要狠心。我和她爷爷年纪也大了,不能一直陪在她身边,有的事情必须要学会。有时候都想让这些痛苦转移到我身上,别让孩子受着这种罪。”

  她从小知道长辈体弱多病,家境困难,便很懂事。

  爷爷在干活时被砸伤,人虽然抢救回来了,但耳朵却逐渐听不见了,同时也花掉了家中的积蓄。奶奶因为病重,做了一场大手术,这使得家中的积蓄越来越少。她知道爷爷奶奶体弱多病,总是为爷爷奶奶分担家务,她经常对自己说:“我是全家人的希望。”

  年迈的爷爷奶奶除了抚养着她,还抚养着上幼儿园小班的小表弟,晚上她放学回家帮助小表弟洗澡、洗衣服、打扫卫生间。看着她瘦小、忙碌的身影,奶奶也不忍心地说:“你快休息吧!明天还要上早自习,剩下的我来做。”杜依琳则告诉奶奶说:“没事,我把这些干完就睡觉,再加上我把这些干完,您不用做,可以多休息休息。您快去休息吧,这点儿活不到10分钟我就能够完成了。”

  她说:我总在心里激励自己要坚强,我不能向生活低头。

  少年儿童事迹材料 篇5

  韩佳林,洛阳市孟津县横水镇第二初中,16岁。

  2004年夏天,韩佳林的爸爸出外打工时,不幸从脚手架上掉落下来,致使高位截瘫。两年后,妈妈离家出走。这一年韩佳林4岁,家庭的磨难让他一夜之间长大,他含泪对爸爸说:“爸,你放心,以后我照顾你,我就是家里的男子汉!”

  每天早上起床后,韩佳林会先给爸爸端茶倒水、翻身子、伺候爸爸大小便、扫地、浇菜。然后,他再洗漱、做饭,饭做好了先盛一碗给爸爸,接着再叫奶奶吃饭。

  为了照顾爸爸和奶奶,韩佳林每天早上5点起床,晚上11点多才能睡觉。这样的生活,他咬着牙坚持了4000多天。

  午休、节假日、懒觉、零食对他来说是不存在的,他要挤出更多的时间捡饮料瓶卖钱,贴补家用。奶奶85岁了,身体毛病不少,家里的.大小事全落在了韩佳林一个人身上。此外,韩佳林还在院子里开辟了一小块菜地,并在爸爸的口头指导下种起了菜。

  从上学至今,韩佳林的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多次被评为优秀班干部、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十佳少年等。

  一个细节永远刻在韩佳林爸爸的心里。一次,医生给他下了病危通知书,抢救过来后,韩佳林拉着他的手,一个劲地说:“爸爸,求求你,你不能死。你要是死了,我就成孤儿了……”那一刻他永远也忘不了,孩子的眼神里透露着的恐惧、急切和无助。

  韩佳林说,未来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当一名医生。不管多难,他都要好好读书,以后还要带着爸爸读高中、读大学,有爸爸的地方就有家。

  少年儿童事迹材料 篇6

  胡淼淼,兰考县航海路中学,15岁。

  胡淼淼出生于一个异常贫困的家庭。爸爸是个聋哑人,妈妈因小时候发烧,导致智力相当于一个幼童。弟弟在上三年级时罹患眼瘤,无异于雪上加霜。奶奶早年患上了糖尿病,每天都要进行注射控制病情。爷爷挑起全家人的重担,却日益衰老显得力不从心。

  上小学时,胡淼淼每天早上主动起床做饭。锅台那么大,她的个子那么小,尽管有时奶奶会在一旁心疼地指导,但滚烫的油还是会溅到她身上,疼得她浑身打颤。刷锅对她来说,更是一个麻烦。因为锅太大,她只能踩着凳子去刷,凳子一歪,她便时常摔得四脚朝天。

  饭后,先安顿妈妈睡下,再来为奶奶洗脚、按摩。虽然已累得没了力气,但她回自己屋后还是会振作精神学一会习,做老师布置的.作业,预习新内容,不懂的标注记号,准备在上课时认真听讲。

  在学校,她品学兼优。从七年级开始做班长,认真履行职能,积极完成老师交付的任务。学习上,她带动班里同学学习,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平日里,同学们一有困难,无论是生活上的还是学习上的都会找她帮忙,她也都会耐心地帮助解决。

  同时,胡淼淼还热心公益,踊跃参加学校的公益活动。在上小学五年级时,学校组织五六年级同学去敬老院看望老人,她积极帮忙打扫屋子、拖地等,让每位老人感受到她的能量和爱。

  少年儿童事迹材料 篇7

  户佳康,鹤壁市淇滨区金山明德小学,11岁。

  户佳康小时候,父母就离异了。爸爸经常外出打工,因此他一直跟随爷爷奶奶生活。爷爷常年瘫痪在床,家里的一切常年靠年迈的奶奶一个人打理,终于把奶奶也累病了送进了手术室。两位老人的治疗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积蓄,还欠了好几万的外债,出院后奶奶身体已经大不如从前,一家人的生活从此更加乌云密布。

  年幼的户佳康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帮奶奶分担家务和节省开支成为他的重要任务。

  推着爷爷的'车帮他活动,吃饭时给爷爷端饭,经常给爷爷揉肩捶背……每天放学回家,户佳康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照顾爷爷。

  每周奶奶都会给他的生活费,他会偷偷节省下来一部分留给爷爷治病。但那些钱对于班上的其他孩子来说,也许维持一天的生活开销都不够,更别说一个星期,但户佳康总能变魔术似的节余一些。

  虽然很忙碌、很清贫,但是小佳康却从没有丢下学习。在科任老师的眼中,他是个听话、懂事、成绩优异的好学生;在同学眼中,他是个热心、讲信用、勤快的人;在班主任眼中,他是一个自尊、自立、自信、自强的人。

  知道生活的不易,懂得挣钱的艰难,每分钱的支出户佳康都格外在乎,但他并不吝啬。前段时间学校六年级的一位同学不幸患上了白血病,户佳康毫不犹豫地把身上仅有的几元钱捐给了生病的同学。

  就在前不久,户佳康的爷爷又一次因为病情加重住进了医院。爷爷病倒后,户佳康先后利用暑假上街捡瓶子,有时候甚至一天都吃不上一顿饭,只为了给家里增加收入。一个暑假下来,户佳康瘦了十几斤。他说:“爷爷每次买药要花好多钱,我想多捡一些瓶子卖钱,让爷爷尽快好起来。”

  少年儿童事迹材料 篇8

  李艺博,许昌实验小学,9岁。

  在这个贫困的家里,只有李艺博和妈妈两个人相依为命。妈妈患有严重的精神病,常年靠吃药维持,生活不能自理。

  6岁时,他和外婆一起去超市,外婆给他买了2元他最喜欢吃的酱香饼。香喷喷的酱香饼拿到手里,他却想到了被病魔折磨的妈妈,“我不饿。”他要把酱香饼带回家,给生病的'妈妈吃。

  对李艺博来说,孝敬妈妈就是把好吃的留给妈妈吃。

  这么多年来,李艺博一直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小书桌,每天回家后总是趴在床上写作业。在李艺博生日这天,妈妈几经权衡托人花了一百多元钱,给他买了一张小书桌。谁知李艺博回家看到后,却坚持让妈妈把这个他盼望已久的学习桌退回去。因为他知道,家里没有经济收入,全靠低保维持生活,妈妈还要吃药,花了这一百多元,家里会更加捉襟见肘的。从此,李艺博一直坚持在床上写作业。

  在学校里,李艺博是个德才兼备的好学生。教过李艺博的老师都对他印象深刻,因为他遇到不懂的问题,一定要弄懂,而且一下课就会追着老师问今天的作业是什么。只要有时间他就开始写作业,争取在学校放学前把作业完成。有一次,老师问他为什么,他说:“妈妈身体不好,要是我有问题不会,妈妈会为难的,而且我把作业在学校完成了,回家就可以帮助妈妈做家务了。”

  在李艺博小小的内心里,只要妈妈身体健康,就是这个家庭最大的幸福。

  少年儿童事迹材料 篇9

  李子昂,郑州中学,17岁。

  在李子昂很小的时候,爸爸经常对他说这样一句话:“孩子,你要记住,一定要做一个善良、懂得孝道、懂得感恩的人。”

  上小学二年级时,李子昂的姥爷爬楼梯时突然中风摔倒,最终落得半身不遂。从那时起,李子昂每天放学回家完成作业后,就会主动帮助姥姥和妈妈一起给姥爷擦身体、翻身子,还坚持每晚给姥爷读一篇小故事、给姥爷修剪指甲等。

  郑州市儿童福利院是李子昂传播爱心的第一站,从2007年至今已坚持11年。那时,刚满7岁的李子昂在父母的陪伴下,拿着用他积攒的压岁钱购买的儿童图书、饮水机等,第一次踏进的福利院大门,给别人带去关爱的'同时,也给他幼小的心灵埋下了一颗公益的种子。自此,每年节假日他都会抽出时间,带上用自己的积蓄购买的一些生活、学习用品,如约而至。

  石佛村敬老院,位于李子昂的学校附近,是李子昂践行公益的第二站,献爱心看望老人,也是他这些年坚持不断的必修课。

  在学校,对待需要帮助的同学,他也总是在第一时间伸出援助之手。汶川地震、玉树救灾、援助藏区……他都曾毫不犹豫地捐献出自己辛勤攒下来的零用钱。

  随着慢慢成长,李子昂意识到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要想真正帮助更多的人,需要凝聚全社会的力量。为此,李子昂参与创建了郑州中学慈善社,聚集起了许多富有爱心、乐于奉献的同学。在他的带领下,郑州中学慈善社从帮扶福利院、敬老院,到帮助渐冻症患者王海龙、积极参加“一起解冻,为爱破冰,关爱DMD儿童”大型公益活动等,公益影响力越来越广。

  少年儿童事迹材料 篇10

  刘居政,邓州市彭桥镇第一初中,15岁。

  他原本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家庭虽不富裕,但总是充满欢声笑语,和谐温馨。

  2016年的一天,在干活时父亲突然病倒了,丧失了劳动的能力,修房加上父亲治病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积蓄,一家人的生活陷入了困境。

  父亲病倒后,为了生计母亲不得不外出打工。当时13岁的'他,用稚嫩的肩膀扛起了家里的生活重担。

  他在家除了要照顾爸爸衣食起居,还必须承担起家里的所有家务活,为了不耽误学习,他总是白天干活,晚上为爸爸按摩。

  上初中以后,他必须每天4点半起床做饭、做家务,匆匆忙忙吃了早饭,步行去上学。对他来说,每天早上能安心吃顿饭都很奢侈。中午放学回家,他洗菜、做饭,然后,总是先盛满一碗饭,双手送到父亲面前。每每提到此事,父亲的眼里总有泪水打转。提到肉食,那就只有姑姑来看望父亲时才能实现。

  15岁正是一个学生爱幻想爱探索、“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年龄,然而自从父亲病倒后,他却先后利用“十一”假期出去挣钱补贴家用。“父亲每次买药要花好几百块钱,这样父亲就可以多买几次药。”

  懂得生活不易、挣钱艰难,刘居政从不乱花钱,但遇到更困难的同学,他却十分慷慨,力所能及地帮忙。

  学校放假的时候,也是他最想念妈妈的时候。看着别的同学或者坐车或者爸妈接送,他多想妈妈此时就出现在自己的身边,哪怕就是用手轻抚一下自己的头。但是刘居政知道妈妈此时正在为这个家奔波劳碌,为自己将来能够有出息。

  “我不想得到别人可怜,再说我并不可怜,我有爸爸,有妈妈,我其实很幸福!”

  少年儿童事迹材料 篇11

  倪焜峰,河南省实验中学,17岁。

  他家在农村,爷爷奶奶已年过八旬,爷爷患有骨质增生,奶奶患脑血栓留下后遗症,半身瘫痪。大伯小时候因小儿麻痹双腿基本丧失行走能力,只能依靠拐杖缓慢行走。

  他是长子,还有两个妹妹一个弟弟。

  父亲在2007年左腿截肢基本丧失劳动能力。后来,他们举家来到洛阳,靠收废品的微薄收入维持生计。周末,他会分捡塑料瓶、拆纸箱……

  初中时,奶奶每周都要去诊所治疗,每当输液时,他就在坐在奶奶边上写作业,每隔半小时问奶奶感觉怎么样,查看针头是否松动,药液是否滴完。听医生说经常锻炼有助于恢复,他便经常扶着奶奶去广场上散步、做奶奶的拐杖,寸步不离。

  奶奶的左臂经常疼痛难忍,他就时常给奶奶捏肩,奶奶行动不便,他便为奶奶洗脚。初一时他的成绩进入全校前三名,领到80元奖学金,这是他第一次拥有这么多钱,但一放学,他就跑到药店,给奶奶买止痛药。

  他的父母为了挣钱,常常天不亮便离开家,直到夜里才回来。他就担起了照顾弟弟妹妹、督促学习的责任。

  进入高中后,倪焜峰回家的`机会就少了,只能通过电话询问家中的情况,他逐渐发现爷爷的听力越来越差,他就有了给爷爷买一个助听器的念头。终于,高一下学期,他得到了航空班的津贴,回到家后,他为爷爷购买了助听器,看着爷爷能清楚地听见他说话,他非常开心。

  他刚进入高中时,英语较之同班人极其薄弱,但他并未放弃,跟着老师的步伐,一步一个脚印,增加词汇量,扩充语法点,不因进步缓慢而泄劲。终于,他的英语成绩进入班级前列。其他学科,也是如比,他不是很聪明,课上听不懂就拿笔记下,课下多次钻研,不会的题与同学共同探讨钻研,错题反复训练。两年来,他的成绩始终保持在航空班前三,还曾荣获河南省实验中学航空实验班一等奖学金。

  少年儿童事迹材料 篇12

  任明明,濮阳外国语学校,17岁。

  爷爷奶奶只有父亲一个儿子,不幸的是,父亲小时由于疾病,双目失明,是一个盲人,从小任她便体会到穷人家的孩子要有更多担当。

  她努力学习,梦想着有朝一日考上大学,找到一个好的工作,不让背已经越来越弯的奶奶再操劳,不让双目失明的父亲再为家里独自去奔波。

  2017年中考结束后,奶奶在家里摔倒了,并引发了其她病症。在奶奶住院的一个多月里,每天奶奶都要输七八瓶液,从早上8点开始,一直输到下午5点。每天早上,她都等在医院大门口,买了小米粥后,又赶回去,喂奶奶吃饭,然后等护士上班了,给奶奶输上液,她才趁这十几分钟去外面买两个包子吃,再匆匆赶回来。因为没法自由活动,医生给奶奶插上了尿管。奶奶大便,她就帮奶奶清理。晚上,她在病房外的走廊上打地铺休息,但也不能睡得太熟,因为奶奶有时会要水喝,并且还要观察尿袋。

  奶奶出院了。父亲说实在没有能力供她上学了。她对父亲说;“奶奶还由我来照顾,您安心挣钱,我可以向学校领导说明情况,在家自学。”最终,父亲没有拗过她。

  她在家一边照看奶奶,一边自学高中课程。在学校组织的第一次考试中,她的成绩就从入校时的前几名,落到了300多名,在班里成绩也是倒数,她的信心顿时被消磨了大半。那时奶奶的.病情也有所反复,时常吃不下去饭。她想放弃学习了,可是当她给奶奶换尿垫时,看着奶奶身上因长期卧床而溃烂的皮肤,听着奶奶痛苦的呻吟,她不禁哭出了声,内心暗暗告诉自己:无论怎样都不能放弃,一定要坚持下去。

  2017年12月一天的早晨,奶奶突然不想吃饭了,她只好等她想吃饭时再喂。收拾好东西,她便在奶奶的床前学习,突然,奶奶开始了急喘。她不明白这预示着什么,赶忙到村诊所请大夫。回来的路上,下起了小雪,四周的空气骤然冷了下来,她担心家里的炉火不够旺,怕奶奶感觉冷,便加快了步伐,顶着小雪,一路跑回了家。刚一打开门,一股热气扑面而来,她没有听到奶奶的急喘,大夫赶忙上前查看,不一会儿,回头对她说,你奶奶不行了,快给你爸打电话吧!

  她愣在了那里,不敢相信只一会的功夫,奶奶便从这间小屋里消失了。看着眼前忙碌的一群人,她只感觉整个世界都在打转,她放声大哭:奶奶,您再也不会感到寒冷了!

  奶奶去世了,任明明带着对奶奶的怀念与身上的责任感重新进入学校学习……经过一个月的努力,她的成绩又上升到了年级前几名。

  少年儿童事迹材料 篇13

  任淑娅,三门峡市陕州中学,16岁。

  她生长在一个特别的家庭:两岁时,父亲在外打工,遭遇不幸,高位截瘫,这一噩耗摧毁了原本幸福的家庭,高额的治疗费用让本就清贫的家庭雪上加霜,母亲天天以泪洗面,最终因无法承受重压选择了改嫁他乡,留下瘫痪的爸爸、年迈的奶奶和年幼的她。

  在这个支离破碎的家庭中,年迈的奶奶用温暖的怀抱呵护着她,伤残的爸爸用全身心疼爱着她。

  8岁那年,最疼爱她的奶奶也离她而去了。在邻里的帮助下,她和爸爸送走了奶奶,本就冷清的`家里只剩下瘦小的她和高位截瘫的爸爸……家庭的变故,亲人的离去,8岁的她经历着人生最惨淡的日子。

  必须要承担起照顾父亲、支撑家庭的重担了。为了能继续完成学业,她只能带着父亲去上学,父女两人租住在学校附近一间窄小的平房里:夏天似火炉,特别闷热,没有电扇,她就用扇子为父亲驱赶蚊虫,扇风降温;冬天似冰窖,特别寒冷,她就用小手给父亲搓手搓脚,按摩取暖。尚无劳动能力的她和父亲依靠低保过着极其清苦的日子,懂事的她从来不舍得给自己买零食,也从来不要求父亲给自己钱买新衣服,总是穿左邻右舍送给自己的衣服。

  她每天的日程是这样安排的:早上6点准时起床,帮父亲穿戴整齐,洗漱干净,做好早饭,一切安顿好之后才放心地去上学;放学后,第一时间跑回家里,给父亲做饭,帮父亲按摩,把父亲推出去晒晒太阳或是把父亲推到人多的地方和别人说说话,自己则是忙忙碌碌做饭、写作业;晚上,她要写完作业,再给父亲烧水洗脸、洗脚、按摩,然后才能休息。周末,则是用自己细弱的手臂清洗父女两人的衣物,整理房间等;天气晴朗的时候,她就推着父亲出去散步、散心。

  渐渐长大的她感到生活日渐窘迫,就利用暑假时间,跟着别人到山上采摘药材换钱,补贴家用。满山荆棘,把她的小手小脸刮得满是血痕;荒山里随处可见的马蜂,会突然一下子将人包围起来,把人蛰得鼻青脸肿……但她从没喊过一句苦。她从不舍得乱花钱,除了给父亲买药和补品,她唯一的奢侈就是买本自己喜欢看的书。

  12岁那年冬天,天下着雪,她下晚自习回来,给父亲洗脸时发现父亲额头烫人,面色赤红,一量体温,父亲高烧39.8℃。她连忙把烧迷糊了的父亲从床上往轮椅上抱,瘦弱的她哪里能抱得动,父女俩同时摔到了地上。后来,她的哭喊声惊醒了邻居,这才帮着她把父亲抱到轮椅上送到医院。父亲住院的几天,她奔跑在医院与学校之间,看着孩子小小年纪就被自己拖累成这样,父亲悄悄拔掉输液针头——他再也不想连累孩子了。可这一幕恰好被课间跑回来的她看到了,撕心裂肺的哭诉让父亲震撼:“爸爸啊,你在家就在,你腿不方便,我就是您的双腿!我只有您一个亲人了,长大后我还要带您看遍这个世界。”父女俩抱头痛哭。

  如今的她已经长成一个16岁的大姑娘了,做家务、照顾父亲样样精通,她还学会了蒸馒头、编织围巾。她在一篇作文《生活的苦与乐》中写道:“生活虽然苦了点,但是,只要有爸爸在,我就是快乐的!只要勇敢地往前走,我就一定能走过风风雨雨,我和爸爸一定会幸福的。”

  少年儿童事迹材料 篇14

  石翔文,焦作市山阳区焦东路小学,9岁。

  2016年6月,石翔文的爸爸被确诊患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在仅仅确诊两个月后,石翔文爸爸的病情就发展到了必须靠输血维持生命。面对这个坏消息,石翔文妈妈只能擦掉眼泪,四处筹钱,日夜奔波在各大医院!年幼的石翔文虽不能预料这突如其来的家庭变故意味着什么,但幼小的心灵里却懂得不能没有爸爸!当爸爸的病情危急到无法等到完全相合的骨髓配型时,当石翔文从妈妈嘴里得知,尽管他与爸爸的骨髓只是半相合,但这是爸爸唯一重生的希望时,这个8岁的男孩子,勇敢而坚定地对妈妈说出了为爸爸捐献骨髓的心愿。

  爸爸生病后,大部分时间都在医院度过,尽管石翔文不愿和爸爸分开,但每一次都表现得非常懂事。爸爸需要住院治疗时,他不哭不闹,静静地按照妈妈的安排做好自己的事情;当家人都忙不过来时,石翔文就在家陪爸爸,端水拿药,和爸爸说话聊天,完全一副小大人的模样。

  在二年级一次语文测试的作文中,石翔文这样写道:“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给爸爸画一个健康的身体。因为爸爸得了重病……”班主任刘老师读着浸满孩子深情的句子,泪眼模糊了。她立刻用手机拍下这篇作文发给了石翔文的妈妈。石翔文的爸爸、妈妈看到后,在病房内抱头痛哭。他们为苍天不公而哭,更为儿子稚真朴实的孝心感动落泪。那一天后,石翔文爸爸再不言放弃了,他要为妻儿努力活下去……

  妈妈带石翔文去北京做骨髓移植前的'检查时,石翔文表现得很勇敢,这一次总共抽了17管血,石翔文一直勇敢地看着,一声不吭。接下来做骨穿时,尽管只能一个人进手术室,石翔文却表现地更加勇敢,他从骨穿室出来后,安慰妈妈说:“妈妈别哭,我不疼!”

  2017年5月5日,是石翔文捐献骨髓的日子。那天早晨,妈妈心疼地问他是否害怕?石翔文趴到妈妈耳边悄悄地说:“不害怕,妈妈。其实我有点儿兴奋,终于等到这一天了!”一句话说得妈妈潸然泪下。

  捐献骨髓并非易事,由于是半相合移植,不仅要抽骨髓,还要采集外周血。抽骨髓的风险楸痛了妈妈的心,但8岁的石翔文并不了解,他笑眯眯地走进了手术室。这对妈妈而言,将是怎样一段煎熬等待啊!终于挨到石翔文平安推出手术室,妈妈还没来得及询问他的感受,昏昏沉沉他便问出了第一句话:“我的血给爸爸输上了吗?”妈妈只能眼含热泪不断点头。采集外周血同样不轻松。抽血用的针头粗大,孩子的血管太细,扎了近两个小时才成功。一个年仅8岁的孩子终于忍受不住痛苦的叫声,妈妈听在耳里,疼在心里。她多想替儿子去承受这一切啊!采集外周血期间要求供者必须躺在床上一动也不能动,否则机器就会报警。石翔文就这样在没有家人的陪伴下,在病床上一动不动,不吃不喝地躺了8个小时!不光如此,因为孩子和父亲有50多斤的体重差,需要采集的外周血较多,这样的过程重复了两次。其间,妈妈多次担心孩子会因疼痛想要放弃,可是孩子都咬牙坚持了下来。石翔文后来说:“那是为救爸爸呀,我必须得坚持。”

  尽管年幼的石翔文用热血为父亲助力,却依旧无法抵挡无情病魔对父亲的侵袭。2017年7月12日,小翔文的爸爸移植骨髓后因肺部感染严重而离世。

  父亲的离世让石翔文悲痛欲绝,却也让他更快更坚强地成长起来。妈妈工作忙他就自己上下学,每天晚上自己洗袜子……有一次,妈妈晚上上辅导课,无暇顾及他写作业,他就把要听写的字词用手机录音,然后再听录音完成听写。妈妈一下课,他自豪地说:“妈妈,我把作业都写完了,生字也自己给自己听写了,你不用管我写作业,可以早点休息了。”那一刻,妈妈空荡而疲惫的心里一下子透进些许阳光,使她感受了家里腾起的温暖。

  少年儿童事迹材料 篇15

  苏凤香,濮阳市范县辛庄镇毛岗小学,11岁。

  濮阳市范县河湾村坐落在黄河中下游。在村东头,经常闪动着一个孩子辛勤操劳的身影:伺候瘫痪在床的母亲、割草放羊、给干活回家的爸爸捶背洗脚,她就是苏凤香。

  3岁时,母亲因脑出血导致下半身瘫痪。父亲是一个老老实实的'农民,精神也不太好,不能出去打工,家里仅仅是靠几亩薄田为生。在母亲倒下后,小凤香慢慢地学着撑起这个沉重的家庭。

  懂事的小凤香,从不让生病的母亲操心,生活上独立自主、学习上自觉奋进。

  5岁时,其他孩子还在母亲怀里撒娇,她已经学会了做饭、打扫卫生等家务,自己上下学。年幼的她在外面时还担心着家里的母亲。放学后、节假日,小凤香几乎不出门,总是陪伴在母亲身边,生怕母亲有什么需要。没事的时候,她就陪母亲聊天、讲故事、讲笑话,帮母亲按摩。由于母亲瘫痪在床,大小便不能自理,所以只要母亲一声呼唤,她便下意识去拿便盆,倒屎倒尿。

  小凤香伺候瘫痪在床的母亲达六七年,但不幸的是母亲在今年春季去世。

  小凤香刻苦学习、全面发展,在各个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范县2017年学生书法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在2018年辛庄镇期中考试总分第一名;在2017年《小学生学习报》组织的小学生语文素养大赛获得一等奖。对于小凤香同学,班主任张留军老师赞不绝口:“艰辛的磨难不仅没有击垮苏凤香同学,反而让她更加出众。”

  少年儿童事迹材料 篇16

  唐振文,许昌市长葛市第十二初中,15岁。

  年幼时,父亲因车祸意外身亡,母亲改嫁,一去不返。

  从此他便和年迈体弱、浑身伤病的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他们相依为命,艰难地度过每一天。他经常对爷爷奶奶说:“爸妈没了,家里还有我,以后我会替爸妈尽好这份孝心。”他成了家庭的“顶梁柱”和“主心骨”。

  爷爷奶奶身体不好,经常腰酸背疼。他只要有空就会给他们捶背、揉肩,推拿按摩成了他的拿手活儿。他心疼爷爷奶奶一把年纪还要操劳,只要放学回家就扫扫院子、做饭刷碗。家里没有全自动洗衣机,很多床单、被褥、衣服都需要手洗,他心疼奶奶弯不下腰,总是叮嘱家人把需要洗的东西都放那儿,等他周末回家一块洗。

  奶奶腿摔伤过,腰也动过手术,走路都得慢慢往前挪。因为儿子离世,奶奶几乎哭坏了双眼,距离稍微远一点、光线稍微暗一点,就什么都看不清了。爷爷血压高、血糖高,还有心血管方面的疾病,不敢过度劳累,不敢情绪上的大喜大悲。一家三口人有两个都是药罐子,爷爷奶奶时常感慨:“老了,真不中用,吃药跟吃饭一样,啥都干不成啊!”每当奶奶爷爷悲观伤心时,他总是满脸笑容,想方设法给他们讲一些学校的开心事情,给他们描绘一下美好的未来、美丽的愿景。他时常说:“对于别人、对于社会,我或许不重要,但对于我的爷爷奶奶,我是他们活下去的动力。我一定会把每一天都过好,这样我的'爷爷奶奶才会好!”

  前不久,他的亲生母亲和他取得了联系。刚开始,振文心中很别扭:“在我最需要你的时候,你去哪里了?”他不愿接受这个最亲近的陌生人,但经过激烈思想斗争,那句“妈”还是不可抑制的从心里往外涌出来。他郑重地承诺:“等我长大了,等您老了,我把您接过来,一起养你和爷爷奶奶!”

  少年儿童事迹材料 篇17

  肖乃军,信阳市商城县上石桥镇第二中学,14岁。

  父亲年轻时得了精神分裂,娶了智障的妈妈。2004年,他的出生给这个家庭添了一丝喜气。

  2016年5月,父亲被确诊为鼻咽癌。看着家徒四壁的家,再看看病床上正受病痛折磨的父亲、没有劳动能力的母亲,亲戚朋友、邻居叔伯阿姨们无一不为这个可怜的男孩感到哀怜惋惜。

  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与不幸,瘦小的他选择勇敢面对。父亲生病住院的那段时间里,他主动向老师请假去医院照顾生病的父亲。他带着自己的小书包和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去武汉一个医院照顾生病的父亲。在医院,他每天都为父亲端尿盆、洗衣服,这些都不是最困难的,最困难的是为父亲洗澡,因为太瘦弱,小小的肖乃军根本抱不动病床上的父亲,每一次给生病的父亲洗澡都显得那么艰难、吃力。

  经过一年多的治疗也没能挽救父亲生命。父亲的离世,对这个家庭而言犹如天塌了下来,只剩下他和智障的母亲相依为命。无奈之下,这个本应在父母怀里撒娇的小男孩成了家里唯一的.“顶梁柱”。

  年幼的他既要照顾妈妈、照顾家,又要去好好念书。小学时每天放学回到家里,他都会放下书包开始干活,干完活再去写作业。上了中学以后,平时学校忙,没有时间,只能在周五回家。他依然会先干活,洗碗、做饭、挖地、种菜等,样样家务他都会。为了补贴家用,星期天他还会跟着邻居家的大人们到池塘边、水田里下网捕虾。凌晨4点,当很多孩子还在温暖的被窝甜蜜酣睡时,他已悄悄起床拿着手电筒去头天晚上下网的地方收网,再把网里的鱼虾带到集市上变卖。如果一次能卖到20元钱,他就非常开心了,因为20元足以让这个贫苦的家庭改善一次伙食、吃上好几天可口的饭菜。

  他还是一位爱心少年,每次献爱心活动他都会积极响应。小学四年级时,听闻商城县上石桥镇王老营村王昌佳同学不幸患上白血病,因无力支付高额的治疗费用而无法继续治疗时,他毫不犹豫地将自己辛苦捕虾、卖虾攒下的210元钱全部捐了出来。

  少年儿童事迹材料 篇18

  闫庚申,新乡市原阳县靳堂乡第二初中,13岁。

  闫庚申的父母为了生计,把他和60多岁、眼睛几乎失明的爷爷,以及只有七八岁的弟弟丢在家里到城里打工,每年只有春节和农忙时的几天回到家里。家务和平时的'农活,以及照顾爷爷和弟弟的重任就全落在了只有10岁的闫庚申身上。他用自己稚嫩的双手把没有父母的家打理地井井有条,洗衣、做饭、整理房间、打扫院子,他都是一把好手。

  在他上五年级那年,庄稼发生病虫害需要喷洒农药,而爸爸妈妈由于工作原因不能回家,他就带着爷爷来到田里,爷爷看不清庄稼,而他年龄小又背不动药桶,闫庚申就让爷爷背着药桶,自己一手牵着爷爷掌握喷洒农药的方向,另一只手拿着喷药杆为庄稼喷药。祖孙俩花了整整一上午的时间才把三四亩田地的庄稼喷完农药。

  闫庚申从不与别的孩子比吃比穿,不但把自己的事情安排地井井有条,而且把几乎失明的爷爷和年幼的弟弟照顾得无微不至。一日三餐,他从不让爷爷沾手,并经常还要问一问爷爷和弟弟他们想吃点什么。每天早上他很早就起床,匆忙洗漱后,先叫醒弟弟让他自己穿衣洗漱,接着再去帮爷爷起床,引爷爷入厕,为爷爷端洗脸水,然后准备早饭。

  他总是把饭菜放到爷爷面前,把筷子递到爷爷手中后,自己才拿起筷子,催促弟弟赶快吃饭。饭后,把爷爷安排好后,再领着弟弟一起上学。中午放学,带弟弟一起回家,做饭、照顾爷爷、做家务,然后再带弟弟上学,到下午放学再带弟弟回家。晚饭后总是先给爷爷洗脚,然后安排爷爷上床睡觉,再和弟弟一起写作业,并辅导弟弟功课,之后再和弟弟一起上床睡觉。

  这样的日子一天天地重复着,周而复始,但这样的生活并没有使闫庚申有任何怨言,他经常把自己听到的、看到的趣事讲给爷爷和弟弟听,家中时时传出幸福欢乐地笑声。

  少年儿童事迹材料 篇19

  杨李慧,驻马店市平舆县十字路乡第一中学,14岁。

  她显得有些瘦弱,母亲早年患癌病逝,家住农村,房前的庭院非常大,她一有空闲时间就清扫打理。正值夏日,为了驱散空气中的燥热,她时不时地往地面上洒些水。对她而言,洗碗、扫地等家务活已经得心应手。虽然瘦小的她搬起锅来有些吃力,但是仍旧咬牙坚持。“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爸爸就能少做一些家务。”

  为母亲治病,家中早已一贫如洗,爸爸不得不做苦力养家。从小,照顾妹妹便成了她生活中的一个重点。帮助妹妹洗漱、带妹妹玩耍。带着妹妹睡觉,当妹妹哭闹时,她小心翼翼地抱起妹妹,轻轻拍打着妹妹小小的身躯,轻言细语地安抚着,直到怀中的妹妹重新入睡。此时的她,手已经有些酸疼了。

  四年级时,她就读于平舆县十字路乡第一中学小学部,念及爸爸工作的辛苦,她提出带着妹妹一起去上学。在她强烈地要求下,爸爸点头同意了。学校得知情况后,专门为她的妹妹提免费的'房间住宿。于是,她带着妹妹上学成为校园里一道独特的风景。每天早上7点起来,她洗漱完毕后,就为妹妹穿好衣服、洗脸刷牙。当一切准备妥当,她背起书包牵着妹妹的手奔向了学校。

  “一开始,我在学校宿舍哄妹妹睡觉,那时她还小,不懂事。夜里,妹妹总是睡不着,一直哭喊着‘我想爸爸‘我要妈妈……整个学校宿舍都是妹妹地哭闹声,严重影响同学们休息,我急得像热锅的蚂蚁。可是,无论我怎么劝,怎么哄,一点用也没有,我也气得眼泪直流……那段时间真得很苦,每到夜里,我最担心的事总会发生,现在回想起来,真是个‘噩梦’。慢慢地妹妹长大了,也懂事了,我才松一口气。现在的她,平时就乖乖地坐在我旁边,从来不四处乱跑。”

  虽然杨李慧升入初中,妹妹也逐渐长大,但是妹妹还是像小尾巴一样,永远跟在姐姐身后,蹦蹦跳跳的,可爱极了。就这样,一年又一年,一边汲取新知识,一边照顾妹妹。作为学生,她处处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在班级里的成绩名列前茅。杨李慧说:“困难的日子总会过去,接下来的时间,我会一如既往,继续努力,争取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少年,用知识改变命运,好好报答那些帮助我的人。”

  少年儿童事迹材料 篇20

  崔一,鹤壁市鹿鸣小学,11岁。

  “叮铃铃——”上午的放学铃响了,崔一便麻利地收拾好书包走出校园。他不用排路队放学,这是老师特许的,因为他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接妈妈回家。11:45,一路飞奔的他满头大汗,准时推开“红光盲人按摩店”的门,早已准备好的妈妈递给他一杯凉白开,崔一接过水杯,“咕咚咕咚”地一饮而下,一手接过妈妈手里的菜,一手拉着妈妈回家。

  走在路上,崔一眉飞色舞地给妈妈讲着自己在学校的见闻,不时哈哈大笑,也不忘提醒妈妈眼前的路况:“马上到十字路口啦,现在是红灯,还有18秒,17、16......”一路上欢声笑语。

  到了家里,妈妈开始做饭,崔一烧好一壶水,就拿着课外书给妈妈读,现在他读的是《口袋里的爸爸》,妈妈不时地问他一两个问题。

  崔一用笊篱熟练地把饺子捞了上来。简单地吃完饭后,崔一收拾了碗筷,端到厨房洗干净,把厨房整理整洁。妈妈已经坐在书桌边等着他了,他还要练半个小时的书法,读半小时课外书。学习结束后,也到了该上课的.时间,崔一先把妈妈送回按摩店里,再跑回学校上课。

  因为父母均为盲人,所以从崔一开始能听懂话时,爸爸妈妈就培养他的自理能力,两三岁开始就会自己穿衣服,六七岁时开始自己洗头、洗澡、洗衣服,不再用父母帮忙。每天5:30起床,他把被子叠得整整齐齐,把床单拽得平平整整。烧水、插电他从来不让父母动手。出门之前,还要再确定一下:“灯关了没有?燃气关了没?门锁好了没有?”别人家吃饭,都是父母给孩子夹菜,而在崔一家的饭桌上,崔一忙前忙后为父母夹他们喜欢吃的菜。

  在崔一三年级的时候,每天早上6点起床,洗漱,读书,7点钟,崔一左手拉着爸爸,右手拉着妈妈,把他们安全地送到工作的按摩店里,自己再飞快地回学校上课,放学时再去店里接他们回家。

  1000米的路程,每天8次,两年来,无论刮风下雨,从未间断。每一个飞快的脚步里,每一滴洒下的汗珠里,都是爱的印记。

  崔一的理想,是长大了当一个发明家。他说:“等我长大了,我想发明一种智能眼睛,它有特殊的装置,戴上它,像我妈妈这样的盲人都能看得见了。”他还想发明智能机器人,跟他长得一样,这样即使他将来离开了家,也有人陪着自己的爸爸妈妈。

  “你是我的眼,带我领略四季的变幻……”这是妈妈最喜欢对崔一唱的歌。

  少年儿童事迹材料 篇21

  他,一个留守儿童,父母均外出打工一年之久;他,一个品学兼优、富有爱心的孩子。他,就是我班小徐同学。老师喜欢他勤奋学习、积极进取;同学喜欢他团结同学,乐于助人;长辈喜欢他孝敬懂事、乐观开朗。

  一、自强自立,顽强地学习

  小徐生活在一个地少人口多的家庭,为了一家人的生活。父母不得不外出打工,只留下他与60多岁的爷爷、奶奶一起生活。他小小年纪就要学会自己照顾自己,但他没有自卑,没有失去信心,用顽强的毅力承受着与他年龄并不相称的“责任”。在家里,他学会了洗衣、做饭,自己照顾自己,有时还主动照顾奶奶;在学校里,他努力学习,从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白天,他坚持到校,不迟到、不缺课;晚上,做好家务,努力完成作业。虽然失去父爱是不幸的,但他靠顽强的毅力仍取得了优秀的成绩。老师夸他是个自强自立,有上进心的孩子。

  二、家庭拮据,却拥有一颗关心他人、乐于助人

  懂事的他知道勤俭节约,从不乱花一分钱。他关心别人,乐于助人,在别人遇到困难时,总是鼎力相助,甚至是“慷慨”的。同学笔坏了,本子用光了,临时急用,他总是乐于将笔、本子借给同学,不需任何感谢;同学遇到困难,他总是尽心帮助,不求回报;我们却从中看到了他一颗纯洁的爱心。

  三、严格要求,不忘积极进取,为集体争光

  小徐同学严格要求自己,各方面表现出色,令人赞赏。更为可喜的是,他主动为班集体争光。他主动要求担任班级卫生的监督员,管好班级卫生,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并积极为班级争光。去年春季运动会,他东跑一头,西跑一头,为同学们加油,鼓掌。

  作为一个留守儿童,作为一个失去父爱的孩子,能够这样乐观开朗,自强自力,积极进取,并有这样出色的表现,我们为他骄傲,祝愿他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在奋斗拼搏中飞得更高、更远……

  少年儿童事迹材料 篇22

  小邵,女,滨海县滨海港经济区第二中心小学教师。

  她自幼家境贫寒,深知农村学子求学的不易,更明白留守儿童内心的孤独。为了能当好他们的“妈妈”,她3次打报告辞任副校长。40平方米的蜗居,温暖了十六颗孤独的心灵。

  1972年出生的小邵家境贫寒,深知农村学子求学的不易,更明白留守儿童内心的孤独。为了能够更好地照顾学校的留守儿童,她先后收留了16名学生。小邵的家庭并不富裕,房子仅40平方米。为了安置学生,她特意腾出了一个房间,买了两张床。最多的时候,她家同时住了5名学生,住的.时间最长的,在她家一待就是6年。平日里,小邵自己省吃俭用,无偿地为他们提供食宿,有时还要为他们垫付学费和医疗费。因为担心走上领导岗位后,就没有更多时间照看孩子了,她曾3次打报告辞任副校长职务。多年来,小邵的事迹感动着许多人,她先后被授予江苏省“优秀春蕾教师”江苏省“十佳社会妈妈”“中国百名优秀母亲”“全国模范教师”等多项荣誉。如今,小邵收留的16名孩子不仅全部完成了九年义务教育,还有11人先后考取高等院校。

  少年儿童事迹材料 篇23

  梁平县龙江村位于海拔近千米大山里。片中主人公姐姐xx七岁、弟弟xx五岁。他们的母亲三年前因山乡偏僻、家庭贫困离家出走,父亲因全家生存压力长年在外务工。由此,这个家里就只留下小姐弟相依为命。

  没有父母的日子,他们学会了独立。每天天不亮,姐姐照早早起床生上火炉,顾不上做早饭就带上还未入学的弟弟到十多里外的村校上学,却总是迟到。姐姐上课的时候,弟弟游荡在空荡荡的校园里。姐姐期盼这一天的课程早些结束,弟弟期盼姐姐早些放学。时间在他们身上变得缓慢和难熬。

  平时上学读书,小姐弟俩显得异常忙碌,一日三餐没有任何保障。只有在周末,稍有时间的姐姐总是想方设法让弟弟吃好。然而,由于父母没有尽到责任,家徒四壁,米和柴就是他们最基本的生活必须品。当姐姐煮熟好心人送的南瓜改善生活的时候,挑食的弟弟却不懂姐姐心思,哭了。

  没有任何人照顾,没有经济来源。让聪明的弟弟入学变成一个梦。刚读小学二年级的姐姐义无反顾的当上了弟弟的启蒙老师。每个周末,是姐姐学校放假,却是弟弟在家读书的日子。

  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姐姐由于平时分心照顾弟弟,成绩不尽如人意。学校散学典礼返回路上,弟弟由于又饿又冷,在雨雪中哭闹,让姐姐伤心和无奈。回家后姐姐拨通父亲的电话诉苦,没想到却遭来父亲的指责。让姐姐更难受的是,父亲曾经允诺的电子琴在成绩单上化为乌有。其实,关于父亲的`其他承诺早已是一个美丽的泡影。

  春节快到了,姐弟俩期待着父母能回家一起过年。可大年三十了,妈妈杳无音信、爸爸没有兑现回家的承诺。失望的弟弟哭闹着找姐姐要爸妈……除夕夜,电视里的热闹非凡地春节联欢晚会,勾起了姐弟对父母的思念。弟弟忍不住拨通了父亲的电话,给父亲拜年,并问他何时才能回家。得到的答案依旧是过几天才能回来。这个“过几天”,或许又将是一场漫长的等待……

  少年儿童事迹材料 篇24

  xx身为一名班干部,他组织成立了班级“假日小队”,利用节假日和课余时间开展了许多有意义的社会活动,他带领队员们到多个场所进行实践活动,如:宣传“十不准”规范、“小公民道德规范”、打扫楼道、义务清除街道“牛皮癣”等等。因此,他成了同学们学习的榜样。

  作为班干部,xx同学能够积极负责,主动加入到学校的检查队伍中来,戴上小袖标,检查队员们的个人卫生、纪律、文明行为等各方面的情况,及时发现并阻止校园内不良现象的'发生。在学校里,他是同学们的榜样,回到家,他更是一名出色的好孩子,主动帮助父母干家务,认真、独立完成家庭作业,还练书法、学围棋,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坚持做好。如今当我们在蓝天中看到一只小雏鹰正拍打着日趋健壮的翅膀,那就是他,他说:“我要在祖国的摇篮里起飞,去追求我的理想,我一定行”。

【少年儿童事迹材料】相关文章:

优秀少年儿童评选先进事迹材料范文03-23

给少年儿童的寄语精选12-23

少年儿童励志名言05-13

少年儿童励志电影10-18

少年儿童笑话10-27

少年儿童励志故事10-23

少年儿童舞蹈编排分析09-06

少年儿童舞蹈训练的方法09-06

舞蹈对少年儿童成长的意义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