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先进事迹材料

时间:2022-07-26 15:49:48 事迹材料 我要投稿

农村先进事迹材料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写过事迹,肯定对各类事迹都很熟悉吧,从先进对象的形成和内涵上来分,事迹可分为在一个较长时间内形成的先进事迹的材料和在一时因突发事件而产生的先进事迹的材料。想拟事迹却不知道该请教谁?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农村先进事迹材料,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农村先进事迹材料

  农村先进事迹材料1

  鲁绍辉,今年48岁,一个极普通的农村无职党员,有人说他:“爱操闲心,爱管闲事,好了别人,亏了自己”。他自己说:“人一辈子就几十年光景,多做点对大众有益的事,无论对人对己都是值得的”。

  板桥河村共有共产党员28名,其中农村无职党员22人。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农村无职党员的光荣感、责任感和进取精神与时代发展的要求、与人民群众的期望、与党员先进性标准之间呈现出较大差距。不能、不会、不愿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问题日益突出。为了促进共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积极探索实施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制度新举措,板桥河村党支部结合农村经济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农村社会稳定等实际情况,以村党支部为单位,设置村务财务监督岗、科技带动致富岗、外来人口管理岗、精神文明建设岗、社会治安岗、民事调解岗、义务志愿服务岗等岗位,以村党支部为单位,采取自我认岗、支部定岗、群众荐岗等方式,为无职党员定岗定责。

  在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则制度推行以后,板桥河村先后涌现出十余名先进无职党员代表。鲁绍辉就是其中一位,他自从上了该村“科技带动致富与民事调解岗”后,充分发挥着作为一名党员的积极模范作用,主动、积极投身于板桥河村的科技致富,科学种田建设当中。老鲁曾慷慨的说过:“作为一名党员,我不怕吃苦,不怕受累,最怕的就是有事不便管,有劲使不上。设岗定责制度的推行,使我成为了一个无职有岗,无位有为的人,让我们这些农村无职党员能够结合自身特长发挥余热作用。”

  人生观:把爱心献给群众,把丹心留给党。

  鲁绍辉曾在板桥河村任科技副村长4年,通过多年的历练,老鲁已从一个年轻、冲动、充满热情的青年,逐渐成为了一个沉稳、果断、责任心强的老革命。他在自家责任田开始引种繁殖野生天麻、党参等多种中药材,为了掌握种植技术,专门到外地种植区参观学习,经过一年的潜心钻研,他成功了,当年收获了万余元,在他的带动下,附近农户也开始种植起来,并逐年扩大规模。同时,他率先种植魔芋,几年中,他成了魔芋大户,随之,板桥河村的魔芋逐渐走上规模,批量流向市场,并成了当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主产业。

  板桥河村针对当前农村部分党员党性观念退化、组织观念弱化、宗旨观念淡化、知识和年龄结构老化、精神状态消极化等问题,从教育引导入手,在不计报酬、不增加农民负担的前提下,让农村无职党员“上岗”,协助村、组开展工作,并在农村积极开展“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使农村无职党员有岗、有责、有位、有为,并在全村进行广。老鲁听到这个消息以后,认为应该为村内的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民事纠纷调解出份力,所以第一个就积极报名上任“科技致富及民调岗”。在5.12汶川地震发生后,老鲁听到报道又积极组织该义务服务队的其他成员捐资自发奉献爱心,在老鲁的宣传带动下,虽然每个人捐献的不多,10元、20元、50元的都有,仅板桥河村在一天的时间内就集中捐集了一万八千余元,还有很多未来得及赶上的,或者在外地通过其他方式捐献的还不计其数,尤其有几位残疾人手拄双拐,一只腿行走几公里路将自己本来就不多的部分生活费都送了上来,其情景真是叫人感动不已,有的队员自己献了爱心,也交了特殊党费,还让家中其他成员也另行捐献。

  农历腊月二十六,春节将至,考虑到还有居住偏远,却拒不入福利院的孤寡老妇人彭远梅,无儿无女,年岁已高,恐怕生活上有困难,于是,老鲁请示村支部后,又商议组织慰问,一行无职党员队伍共8人,年纪最大的已有六十岁,不辞跋涉几十里,冒着冰雪严寒,将凝聚着整个队员及村委干部的一份温暖和爱心,亲自送到彭老妇手中。

  上岗后,老鲁为了大家出行方便,能够早一点发家致富,他多方协调,奔波带动全组人民修组级公路,当有很多人不愿出钱出力,老鲁通过自己每天在工地上辛勤的劳作,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终于在他的坚持和带动下,历经两年多时间,这条公路已通往全组的每家每户,正积极的'发挥着效益。大家都认为,鲁绍辉最大的精神寄托,是他给予别人的帮助和快乐。“有人说我傻,尽做亏本的事,但我觉得我是共产党员,有义务为群众服务。”老鲁坚定地说,“我付出了那么多,也什么都得到了。只要村里的建设好了,爱护环境的人多了,建新房的多了,富起来的人多了,我就高兴了。”

  作为一名普通农村党员,他身上体现的是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他是一名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一个缩影。

  党员观:无职应有为

  作为一名农村无职党员,鲁绍辉收获的除了快乐,还有党和政府对他的信任。老鲁上岗两年多来,一直兢兢业业,村里有什么事都跟他商量商量,村民家里有什么事,也都会找他出谋划策。想起这一年来付出的艰辛和收获,他笑着说:“别人赚钱,我‘赚’的是信任与人心,金钱也许会成为过去,但信任是不会远走的,所以我还要继续努力,争取‘赚’得更多。”板桥河村党支部始终这么觉得:尊重农村无职党员的精神需求,通过设岗定责,赋予他们一定的权力,激发他们全身心投入到为村民服务。只有把农村无职党员的原动力充分激发出来,党组织的凝聚力才能大大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才能快速扩张、党组织的战斗力才能大幅提高。通过让农村无职党员“上岗”,定岗定责,不但给了农村无职党员荣誉,也赋予了他们责任感和使命感。“引”着农村无职党员在各项工作中走在群众的前列,“逼”着他们在发展经济、科技致富、遵纪守法、计划生育、维护稳定等方面发挥模范作用,“促”着他们必须做一名合格的政策宣传员、共同致富的战斗员、维护稳定的安全员、依法治村的监督员和热心群众利益的服务员,进一步增强了他们自豪感、荣誉感、责任感,进一步激发了党组织“细胞”的活力,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农村先进事迹材料2

  苏换弟是居住在运城市盐湖区王范乡下马村的一名普通居民。她1978年建立了自己的家庭,收获为“为人妻,为人母,为人媳”的天伦之乐。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988年,家庭的“顶梁柱”的丈夫因病撒手西归,只留下老迈的婆婆,年幼的孩子和孤苦无依的她,家庭的重担一下子压在了她的身上……

  当时她的女儿七岁,而儿子只有五岁,她看着两个年幼的孩子,还有年迈的婆婆,心里有说不出的苦,但她忍了下来。她决心自己好好干,一定可以养活得了两个孩子还有年迈的婆婆。当时家里有十几亩地,她就辛辛苦苦种起地来,可是地里有的活是她一个女人家根本干不了的,而且一年下来,地里的'收获也不大。她想,这样可不行,孩子们越来越大,也到该上学的年龄了,以后的开销会很大,就地里的一点点收入根本不够家里的平常开销。就在她一筹莫展的时候,村里立了集会,她就和婆婆商量“要不在集会上卖东西吧?”,可是至于卖什么呢?她就和婆婆在集会上转了一圈又一圈,终于发现有一个老婆婆卖韭菜盒子,看着生意还特别的好,她就决定也卖菜盒子试一试。摆了几次摊之后,发现生意的确还可以,她就坚持了下来。家里的日子也逐步得到了改善,但孩子们正在上学,家里正是需要钱的时候,所以她就又开始卖凉粉,凉皮,想把日子过得更好。在她出摊的日子里,婆婆在家也没闲着,每天为了择韭菜、洗韭菜、泡粉条,和面,搞好后勤服务。为了多赚点钱,风里来雨里去,她几乎每天都出摊,逢一四七去冯村赶集,二五八去王范赶集,三六十在本村赶集。每个月也只休息三天,就在这三天里,她也不能闲下来,给婆婆和孩子洗洗涮涮,收拾收拾家里,还要出去买点材料。

  寒来暑往,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在她的坚持努力下,家里盖起了五间新房子,女儿出嫁了,儿子也娶了媳妇,如今也当上奶奶了。她虽然挣了点钱,但身体也累垮了,腿关节疼得有时候都走不了路,手上的关节肿得像根香肠,不过她心里还是美美的,因为孩子们都长大了,也都成了家,婆婆也是红光满面的。婆婆看着她的身体状况,是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婆婆和孩子们多次劝她不要再干了,再干身体就不行了,可是也说:“我没事,我坐在家里也没啥事,出去一天多少能挣点,也能减轻孩子们的负担。”

  2013年年,一向身体很好的婆婆突然生病了,她看着婆婆难受的样子,她心痛得不得了。把婆婆送到医院检查后,医生说胆结石得做手术,婆婆说什么也不做,说:“就让我死了算了,我都这么大年纪了,还能活几年呀!”可她却说:“我们母女俩相依为命这么多年,你比我亲妈还要亲,我不能失去你。”婆婆被她的话打动了,决定做手术了。手术后,她寸步不离的伺候着婆婆,端屎端尿,问寒虚暖的,就连同病房的病友都夸婆婆好福气,有这么好个儿媳妇。婆婆出院后,但因为年纪大,恢复得比较慢,而且术后还留了个腰疼的毛病,疼的厉害的时候躺着都翻不过身,她就帮着婆婆翻身,脱衣服,洗脚,洗脸,擦身体,慢慢的婆婆的腰疼病好了些。

  从丈夫走后,她们婆媳俩就睡到了一个炕上。如今,她们早已情同母女,不是亲生胜亲生啊。

  她的家是一个传统美德之家,遵循的是“敬老爱幼,勤俭自强,孝行天下,淡泊从容”的人生品格。这传统美德,给她们家打上了深深的烙印,让她们获得了精神的力量源泉,在最困难的时候,她们相持相扶,彼此关爱,淌过生活的难关;在漫长的生活长河里,她们宽容以对,互为慰籍,共享人生的平实和精彩,这细水长流般的爱,将会感染更多的人在平平淡淡中体味真,弘扬善,享受美。

  她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一个平凡的农家媳妇,但认识她的人都会翘起大拇指由衷地称赞她是孝媳、良母,她在用自己的言行传承哲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农村先进事迹材料3

  近几年以来,刘楼村党支部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以争创“五好”村党支部活动为切入点和有效载体,坚持围绕经济抓党建,围绕富民抓党建,以“双强”工程为重点,抢机遇,谋发展,带领全村广大干群拼搏奋进、开拓创新,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一、抓党建,突出富民为团结

  刘楼村支部一班人认为:要兴村富民,大家一盘散沙绝对不行,只有团结共谋发展,刘楼村才会有美化的明天,而党建解决的就是这个问题。因此,刘楼村没有盲目冒进,而是稳扎稳打,始终抓紧抓好党建建设,并始终突出围绕富民抓党建,把富民作为党建工作的目的,既团结了班子和党员干部队伍,又把广大群众很好地聚集在了党支部周围。

  沿着这个工作思路,特别是近两年来,刘楼村党支部始终坚持把“双强”工程作为支部工作的切入点和有效载体,以班子队伍建设为核心,以提高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双强”能力和充分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为重点,推进全村快速发展。健全和完善“三会一课”制度,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认真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每月定期组织党员干部运用电教、现代远程教育等载体进行学习;适时组织党员、群众代表开展民主评议;扎实开展“党员联系户”活动,要求全村每个党员、干部不但自己要在经济上带头致富,对联系户都要从思想上关心、生活上帮助、事业上支持,使其尽快致富等等,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素质和“双强”带动能力。

  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刘楼村党支部也把提高党员、干部的“双强”带动能力作为工作重点,采取得力措施,每个阶段突出不同的重点,严格要求,扎实组织,使本村学习动员阶段“全面”、“深入”,分析评议阶段“客观”、“透彻”,整改提高阶段“实效”、“长效”,全村共整改解决6个问题,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4件,进一步增强了党员干部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提升了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谋发展,狠抓务实为惠民

  刘楼村党支部一班人经常说,谋发展不只是口号,不能光喊在嘴上,更要落实到行动上,还要通过发展让群众实实在在地得到实惠。为理顺发展思路,村党支部一班人在支部书记高广社的带领下,积极求教于镇党委政府,向高班庄等先进村庄学习经验,向本村有威望的人走访请教,利用过年过节与回家的在外人士交换意见等,逐步确立了自己的工作思路,即:坚持“两条腿走路”,搞好大小结合、内外结合、单多结合,具体讲就是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大搞招商,依托和围绕招商龙头企业,促进经济发展;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掘本村人力资源,大力鼓励和支持村民上项目发展,领创办个体私营经济,多点突破,百花竞放。

  为尽快带领群众致富,村党支部围绕村情因势利导,通过抓带头促优势,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是发挥区位优势,配合镇党委政府搞好招商引资。刘楼村交通位置优越,东临107国道,西临豫01省道,北距新郑市区仅3公里,梨河镇党委政府将工业园区建在了刘楼村,更使该村成为梨河镇招商引资的桥头堡。刘楼村党支部充分认识到了本村在招商引资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心里也非常明白自己应当充当什么角色,才能有利于全镇经济发展大局、有利于本村群众实现最大利益、有利于本村经济赶上招商快车实现快步发展。在刘楼村党支部的带领下,通过积极配合镇党委政府搞好招商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我村原有企业的基础上,2010年又引进彩印厂、2011年增加豪士面包厂,为我村村民提供工作岗位200余,农户收入得到有效保障。

  二是因势利导,大力鼓励扶持村民创办个体私营经济。农村本土人才是一个不可小觑的资源,村党支部充分认识到这一点,采取鼓励扶持措施,积极予以引导,促进百花齐放式的发展。本村村民如果想上项目搞企业,村支部一准一百个支持,从协调场地到资金能帮就帮,就是一个目的:尽快让群众富起来。经过不懈努力,刘楼村如今已有村民创办的`企业12家,饭店、商店等个体工商户26家,还发展了大棚蔬菜种植户7户,养殖专业户5户。

  三、创环境,维护大局为长久

  刘楼村党支部有3名班子成员,并且都有自己的事业,因此,他们心里明白周围环境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有多么的重要。为充分抓住和利用好梨河镇招商引资“桥头堡”的机遇,村党支部以营造环境、维护大局为己任,通过扎实的工作,用发展的实效,得到了上级党委政府、企业以及本村干部群众的好评。

  村支部一是有效利用村基层党校、村广播和党员远程教育网络等载体,组织党员、群众特别是青年人,大力开展普法教育,有效提高了群众的法制观念。二是由村干部和党员带头,组织群众认真落实“十户联防”,加强全村治安巡逻,维护了农村的治安环境。三是走进企业建设现场解决问题。特别是新企业落户的时候,用村支书高广社的话说,就不知道自己到底召开过多少村组干部会、多少村民代表会,有多少个夜晚是半夜11点以后才回家的。为了能保证我村一组的两户企业顺利落户、施工、建设,村支部几乎是扎在工地,一方面协助企业施工,一方面协调群众反应的各种问题,做到问题早发现、矛盾早解决、企业早发展,正是在我支部的不懈努力下,两家企业顺利扎根。

  村党支部还非常重视本村公益事业。有群众反映“夜里黑,路不好走还不安全”的问题,村支部不等不靠,多方筹资5000元购买36盏路灯,分别安装在村口和大街上,给群众带来了很大方便,群众普遍反映很好。同时,村支部还特别关注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每年支部班子成员都会从各自的收入中拿出2000多元无偿资助五保户、困难户,谁家有了困难也是能帮就帮,近几年来,累计由支部班子成员无偿资助困难群众已近10000元。

  扎实的工作,突出的成绩,使刘楼村党支部获得了诸多的荣誉,刘楼村由以前的后进村一跃成为梨河镇乃至新郑市的“五好”村党支部,村党支部书记高广社被评为新郑市“双强”村党支部书记。

【农村先进事迹材料】相关文章:

农村先进事迹材料10-31

农村个人先进事迹材料12-03

农村绿色家庭先进事迹材料06-06

农村普查集体先进事迹材料07-19

农村党员先进事迹材料优秀02-20

农村家庭先进事迹材料(精选15篇)06-13

农村网格员先进工作事迹材料11-16

农村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材料04-26

农村最美家庭先进事迹材料(通用8篇)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