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日记

时间:2023-05-16 12:52:28 日记作文 我要投稿

关于读书的日记模板汇总十篇

  很快一天又过去了,今天我们都做了什么了呢?这时候,最关键的日记怎么能落下。怎样写日记才更能吸引眼球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书的日记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关于读书的日记模板汇总十篇

读书的日记 篇1

  记得有一次,静姐姐来我家玩,她没和我聊上几句话就直奔我的书房,拿起书津津有味地看起来。而我在一旁也津津有味地看起电视,当我看到电视情节有趣时,我就点头哈腰地笑起来,顺手把电视音量调高。妈妈从厨房里走出来,叫我把电视的声音调小声些,我装聋作哑地看着电视。我原以为在这么嘈杂的环境下,静姐姐无法静心看书,没想到静姐姐连头都不抬,依旧聚精会神地看书。当她看到书里的`主人公遇到困难时,她就唉声叹气;当她看到书里的主人公解决了困难,她就眉开眼笑;当看到书里的主人公克服一个个困难后,终于成为了一名成功者时,她就开怀大笑。静姐姐完全陶醉在书的海洋里!

  表姐就是这样一个爱读书的人,难道她不是我学习的榜样吗?

读书的日记 篇2

  周末下午在街上闲逛,见两三人蹲在一旧书摊前翻看,不禁勾起内心深处似曾相识的记忆。

  上个世纪80年代,那是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都尚未充裕的年代。我刚读初中。与现在相比,学习轻松许多;但可读之书,除了课本别无他物。饥渴的我们每天都在班上搜寻课外书,若某位师兄能拿出一本即使破旧的连环画或《故事会》之类,必定会被大家追逐,直到肩贴肩头碰头五六个人挤坐在一起开始阅读才停息。聚读之处,或是课桌旁,或是屋檐下,亦或是石阶上。中间那位当然是舒服地坐着,负责翻页,甚至朗读(因为靠得后一些的人看不到书的全貌,便要求读出来),俨然是阅读小组的头儿。其余“搭到看”过干瘾的(因为人多)或挨坐,或蹲,或站,或弓腰,表情雷同而姿态各异。待看到精彩的页面,挨得远的没能看得分明,中间那位却要翻过去了,因此,便时常有小纠纷、小吵闹,但迅即又归于平静,因为真的闹翻的话,书主人便会恼急地把书收将起来,道:“今天不看了,怎样?”害得大家心里如癞蛤蟆吃豇豆——悬吊吊的。

  镇上文化站有千把册书,对外租借,一本每天两角钱,但是要收押金。对于十来岁的我来说,偶尔有两三张角票是可能的,但要有块票作押金却是几无可能的。有一年正月里,连续给好多家亲戚拜了年,我的口袋里居然积了五元之巨,当下喜不自禁,径自奔到镇上,选了一本向往已久的完全版的《三国演义》,一路上边走边看地回家。家里人却叫我去看鹅。我拿着书到得田边,瞄了一下,见鹅的只数正常,活动也正常,便站着继续看诸葛亮布空城计,不觉入神,又在不知不觉中蹲身而读,好久都没挪窝。忽一人大呼:“猪跑出来了!”不禁惊诧,应声:“诸葛亮没出来!”扭头循声望去,方感膝盖酸麻,一时支撑不住,“腾”地跌坐在泥地里。起身之后,抬望眼,鹅已不知去向,免不得要去找。那邻居犹且叫:“帮我赶一下猪哇!”我说:“我要去找我。”邻居既惊且怪:“你要去找你呀?!”

  有一次逢场,在镇上逛,忽见一间店铺墙壁上挂满图书,店里摆着几条长凳,十余老少在里面看书,神态甚为享受。乃大喜,入内。方欲摘书观之,一老者近身道:“小朋友,两角钱!”原来这是一家“书吧”。我问:“可以看好久?”答:“可以看一天。”搜遍全身口袋,竟然找出两角。于是交钱看书,却苦于读者众而无凳可坐,只得行蹲读之法。

  平时未能完整阅读的'几本连环画,此时此地终于得偿所愿了。纵情饱览之中,也不知过了多久。忽一转眼,见店内空旷,长凳上无有老少读者,而店主人正端着饭盒扒饭,方知时已至午,而自己的肚子也咕咕叫着可以为证。欲舍书而去,却又舍不得还有半天的钱没有看完,于是强忍饥饿,扑向精神食粮。

  连我自己也不知道看了多少本,一直看到店里的读者来了又走了,多了又少了,眼见得店外光线昏暗,远处炊烟升起。店老板(那位老者)笑呵呵说:“别人两角钱都只看半天,你硬要看一天,我折惨了!”

  自此之后,一有机会就去那儿看书,也不拘何书。大约一个月后的一天,仍旧去,发现老板换了一位年轻的,也没空去注意观察他。交上两毛钱,摘下书照例要坐在凳子上,却被年轻的老板客气地挡住了:“坐位子要三毛。”啥?有这种事?这才察觉新老板的不同;但似乎又无理可讲,无法可想。然而,奈何?身上就是没有多余的一毛板凳钱!又担心与他理论耽误时间只会自己吃亏,只得将就站着看了,反正是练熟了此等姿势的。站了半小时左右,复摆蹲读之势,良久,脚踝酸痛,又立而读之,如此反复变换,居然坚持了四个小时的样子。经此一回,以后每看到别人上厕所就要拿书报,便会在脑中预先浮现其蹲着阅读的造型,且联想及己,哑然而笑。

  弹指一挥间,二十余载过矣。在物质产品与精神产品都无比丰富的今天,书之多之美之豪华且不论,阅读时之装备更可谓大升级了:午后阳光、沙滩凉椅、再加一杯馥郁的茶。故此,读书时便失去了从前狼吞虎咽的快感,而获得的是细细品味的从容。

读书的日记 篇3

  11月24日天气晴

  今天,我读的文章是《稻草人》,这个暑假我读的童话集就是以《稻草人》为题目的,所以我读得很仔细。

  读完这篇文章,我感到心情很难过,因为主人费力种的的稻穗都被虫子吃光了,这是老妇人活下去的希望啊;渔妇在寒冷的夜里只打到一条鲫鱼,这条小鱼拼命想逃到水里,可最后它还是难逃一死,而她那生病的孩子渴了只能喝点河水;还有一位妇人,有人要把她卖掉,妇人活不下去了,只好跳河自杀。这些悲惨的情景都被稻草人看到了。稻草人很着急,它想帮助他们,但却做不到,如果它能走的话,一定会照他们的心愿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稻草人太善良了,它同情那些受苦受难的人们,只是它的力量太微小了,它改变不了什么,只能干着急,最后伤心的死去了。

  爸爸告诉我,同情别人,关心别人是一种做人的美德。因此,以后当别人有困难时,我也要热情地帮助他们。

  12月26日天气晴

  今天我读了童话《古代英雄的石像》前半部分,主要写了一位雕刻家给一位古代英雄雕刻石像的故事。

  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这位雕刻家工作有计划性,他在雕刻石像前先做到胸有成竹,在心里想好石像的模样后再去动手做。雕刻时也很细致,他用钢凿一下一下地凿,用刀子一下一下地刻,所以最后雕出来的石像就像活的一样。“这石像抬着头,眼睛直盯着远方,嘴张着,左胳膊圈向里,右手握着拳,向前方伸着??文章中“功到自然成”这句话给我很大启示:无论干什么事,要先计划好,然后认真地去做,就像雕刻家那样,付出的努力才会取得成功。

  12月27日天气晴

  今天,天气不太好,外面下着小雨,我练了一会儿字,又继续读童话《古代英雄的石像》。

  那尊英雄的石像因为受到了人们的敬仰,变得很骄傲。“看我多荣耀”,他看不起自己的.伙伴,不屑于靠近他们,所以他的伙伴要把他扔下去??后来,经过一番争论,这个英雄的石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在一天夜里倒掉了,与伙伴们一起变成了铺路石。这时候,人们都来赞美他们,他们也觉得很开心。

  这个故事教育我要做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不要做贪慕虚荣的人。

读书的日记 篇4

  我是一个喜欢看书的上朋友,我喜欢的'书有漫话书、故事书、笑话书和脑筋急转弯。我最喜欢的故事是《海的女儿》、《白雪公主》,我还喜欢讲笑话,有机会的话我可以给大家露一手。

  现在我想让大家猜个脑筋急转弯,小朋友你们能用一支蓝色的铅笔写出红字吗?

  答案是当然可以啦!我还能写出赤、橙、黄、绿好多颜色呢。

读书的日记 篇5

  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确,读一本好书,就像结交一位良师益友,能使我们的人生受益匪浅。

  小的时候,我就喜欢读书,《爱徒生童话》、《一千零一夜》、《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等陪我度过了快乐的童年时光,在渐行渐长的学习中,我学会了慢慢辨别善与恶、美与丑。长大以后,我对读书更加痴迷,吃饭时看,上厕所时看,晚上睡觉前也要看,为此还闹了不少啼笑皆非的事呢!

  记得有一次,五岁的小表妹嘟嘟到我家玩。妈妈因为临时有事,出门前嘱咐我:“杨薏可,我有点事出去一下马上回来,你陪嘟嘟一起玩,别让她一个人呆着无聊。”此时的我正遨游在书的海洋中,两耳早已经不闻耳边事了,妈妈说的我一个字也没听进去。就这样,我看我的,小表妹玩她自己的。不知道过了多久,突然“哐当”的一声,紧接着“哇”的一声大哭,再紧接着一阵咆哮:“杨薏可,你在干什么,不是叫你看好嘟嘟吗?”眼前的一切,有点让我缓不过神来,原来小表妹的`脚被凳子砸到了,有事外出的妈妈回来正好看到这一幕,接着当然免不了对我“狂轰乱炸”的惩罚了。

  还有一次,我英语单元测试考了一百分,妈妈为了奖励我,准备给我炖我最爱吃的甜蛋羹。妈妈“叮叮当当”地在碗里搅拌着鸡蛋,我的思绪呢,也伴随着书里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杨薏可,给我拿点糖。”“杨薏可,听见了没有啊?”……妈妈叫唤了好几声,“哦,马上来了。”我在调味品存放盒里快速拿来“糖”往碗里倒。“够了够了,你倒那么多,小心把牙齿都甜掉了。”“没事,我可是很喜欢吃甜品的。”过了几分钟,美味的蛋羹终于出锅了。当我舀了一大汤匙吃下去后,“呸……好咸啊!”妈妈看了我的囧样,尝了一点后说:“你刚才倒的是盐吧?”听了妈妈的话,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我拿的时候把盐当成糖了。

  像这样,为了能多读书而发生在我身上的糗事还有一箩筐呢,但仍改变不了我对它的喜爱。因为在我眼里,读书是一种乐趣,读书是一种享受,它是一种很快乐的事情。

读书的日记 篇6

  书就像是一盘杂果粹,把酸的、甜的、涩的、醉的滋味都搅拌在了一起,让你说不准那是种什么样的味道,但却让你迷上它的种种滋味.。

  我看书从不挑,只要有我就看,因为我认为无论是什么种类的书,自有它值得读的`地方。看书时我总要联想,喜欢把自己变入书中,即使不做主人公,也要亲眼目睹,领悟文中人的情感,从中找寻处世之道,至少要享受一番.。这样我时常会变成个多面人。

  读<<孙子兵法>>一类的书时,我总喜欢变成一个老谋深算的谋士,混入一片尔谀我诈的尘世之中,与书中人捣个天昏地暗。试想着与书中人一比高下,为局势扭转乾坤,最后往往是古人的做法较为周全,于是自己相形见绌,却又喜欢倒转时空,想考究考究古人是如何想出这如此妙计。虽说以我的智慧,无法想出些什么的,但我却喜欢着种挑战的滋味。

  我也喜欢读些感人的故事,自然而然地,自己会变成了一个多愁善感的人。常常坐在当事人的身边,默默地守护,伴着主人公高兴而高兴,悲伤而悲伤,为他们的高尚人格或善良本性而感动得泪流满面,仿佛自己已经变成了书中人的一个知心挚友,形影不离,相知相慰。

  在读一些学者的文章时,我又会变成了一个孜孜不倦的学生,细心聆听着老师的每一句话和那谆谆的教诲,生怕丢失哪一句至理的话语,再把这些与自身的现实结合,取其精华,与自身校正。

  “书中只有黄金屋”,在书海中,我找到了无穷的乐趣,,品尝到了各种各样让人迷醉的滋味。

读书的日记 篇7

后来我顺利毕业,这两年学习的作用就一点点显现了出来。和别人一起去应征喜欢的工作时,hr只留下了我,因为他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你的学历是什么”;申请工作签证的时候,很多朋友申请失败无奈回国,移民官却没有刁难我,因为我手里拿着货真价实的本地文凭;后来拥有自己的一份小生意,开始写发票申报税目,不必花钱去请会计,自己做起来也得心应手,那一刻就明白当年在大学毕业后再学点什么的坚持,并不是别人说的“无用功”。

  我观察过身边三十岁左右的朋友们,生活大多过得忙碌充实,却很少有人坚持学习,一年也读不完一本书,上学时用的英文完全忘光,爱写字的习惯也不再坚持。这总是让我感慨,中国年轻人放弃自己太早了,人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为什么就不肯相信自己可以成为一个更棒的人?

  每当我听到有人说,哎,我都快三十了,结婚了也生孩子了,生活现在也挺好挺稳定的,还学什么习?”我都觉得特别惋惜,那么年轻那么有潜力的一个人,怎么可以这样轻率地限定自己人生的拥有?怎么能确定自己以后不需要跳槽不需要加薪?怎么能确定以后不被公司派去接待外宾不出国旅行?而又怎么确定你的孩子,不会在未来的某一天扬起脸天真地问你,“妈妈,你怎么什么都不会?”

  这两年搬家多次,见过很多国外的家庭主妇,我发现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她们除了做饭洗衣服照顾孩子,大多在生活里留下属于自己的一小段时间,用来提升自我。我认识的一个韩国主妇,孩子上小学后她报名读护士课程,每晚哄孩子入睡后,自己在客厅里啃课本写作业,今年毕业的时候,她顺利找到一份护士的工作,完成了从家庭主妇到高薪护士的人生转变;另外一个朋友,生了孩子后就在家做全职家庭主妇,不甘心生活里只有洗衣煮饭,于是跟着网上教程学习手作,虽然过程辛苦,常常要趁孩子睡觉的时候才能构思创作,但坚持了一段时间后,她的网店,也开始有顾客的频频光顾。

读书的日记 篇8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每个人都需要读书,我也不例外。我在读书的过程中,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知识,而且还发生了一些有意义的小故事。一起来听听吧。

  在三年级上学期的一节午读课中,我正津津有味地看着班主任为我们推选的文学著作:《草房子》。这本书非常好看,是由著名作家曹文轩所著。不一会,我就看得入了迷,仿佛身临其境。但是,突然看到“秦奶奶被硬关到了那间为她新砌的屋里。”这时,我停了下来,因为我遇到了生字“砌”。我苦思冥想了半天,也没从记忆中找到这个字。我不知道这个字的'读音更不知道这个字的意思。我无能为力,渐渐的,我出现了一种不好的想法:干脆直接跳过去算了。但不久,我又出现了一种想法,在这里折个角,下课找好朋友徐波借《现代汉语词典》,查一下这个字的读音和意思,不然可能会把读音弄错或是把意思理解错了,下次再遇到就会加深错误的印象。最后,我还是折了一个角打算下课再去查字典。

  读书不能死记硬背,要灵活运用好的方法,这样会事半功倍。如果遇到了生字或生词,就可以请教“无声的老师”。

读书的日记 篇9

  姐姐她对书是那样感兴趣,不信,你看:太阳暖暖的照着大地,我兴高采烈地奔向姨妈家。我喜滋滋的想,今天是周末,又是中秋节,姐姐一定会陪我玩个痛快。“叮铃——”开门的.是我姨妈。“姐姐呢?”“那个书呆子又在屋里看书”“什么?节日也不休息?”我直奔姐姐的房间,推开门一看,姐姐端坐在书桌前,捧着一本《昆虫记》,埋着头,津津有味地读着,他双眼盯着书,眨也不眨一下。“姐姐!姐姐!”我连喊了好几十声她才抬起头来,忘了我一眼,又低下头看了起来……20分钟、半个小时、一个小时……姐姐似乎忘记了时间,忘记了自己,忘记了我的存在……直到姨妈喊吃饭了,她才依依不舍的放下书……

读书的日记 篇10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是《智慧背囊》,这本书里有许多生动有趣的故事,也有很多感悟人生的哲理。

  令我最难以忘怀的故事是《名家之作》,它讲的是:有一位热衷篆刻艺术的年轻人去拜访一位篆刻界的大师,年轻人拿出一枚印章请求指点,大师说:"太差了。"年轻人冷冷地说:"但这是您五年前夺冠的作品。"大师笑了笑,拖出一个木箱,里面都是印章,他随手拿起一枚:"这是我在八年前的金奖作品。"青年仔细比较,也瞧出这枚印章在刀功上弱了几分。大师又拿出一枚十年前的`印章,更弱些;初次获奖的作品,更差。年轻人一惊,恍然大悟。名家的大作并不是凭天赋一蹴而就的,也许根本没有什么天赋,而是在无数个日夜里,不断锤炼所致。

  这本书里还蕴藏着许多道理,都是通过一些故事得到的。每当我看《智慧背囊》时,总会被它的故事吸引住,那时,我仿佛进入了一个奇妙的世界,故事的一幕幕画面都在我的身边,我就进去看他们说话、玩耍、工作,故事结束,好像亲身经历过这些事,并学会了无数个大大小小的哲理。合上书后,脑海里还浮现着当时的画面,回味无穷。

  对于我来说,《智慧背囊》并不是一本枯燥的书,而是一位有着许多故事的朋友,他教会我很多道理,使我的童年受益匪浅。

【读书的日记】相关文章:

读书的日记11-05

初中读书日记05-02

有关读书的日记01-27

读书的启示日记01-30

读书的快乐日记02-04

关于读书日记01-03

读书日记范文04-05

关于读书的日记11-05

我爱读书日记01-31

读书的日记(15篇)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