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见闻日记

时间:2022-11-10 18:44:15 日记作文 我要投稿

春节见闻日记

  一天的时间眼看就要结束了,相信你有很多感悟吧,不如趁现在好好写一篇日记。在写之前,要先考虑好内容和结构喔!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春节见闻日记,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春节见闻日记

春节见闻日记1

  在芜湖的祖父母家中,离除夕还有将近半个月的时间就得忙活起来了。除夕夜的团圆饭,爷爷奶奶准备开始做咸鱼和咸肉。洗好蓝色的鱼,在阳光下洗。他们可以被保留下来。和香肠和熏肉。

  成年人正在购买新产品:瓜子、糖、开心果、蜜饯、各种糕点。为了在春节期间招待客人和亲戚。

  忙碌了一段时间之后,我又忙起来了。在新年的头几天里,老人要做其他年菜、炒糯米团、猪肉圆、莲藕、农历新年,一家人吃圆。有些家庭还会做8个包菜和米糕、炒胡萝卜、泡菜、肉丝和其他8道菜,这些菜都很新鲜,很好吃,每个人都喜欢吃。无所事事的老人还得做鸡蛋饺子,那个小而金的蛋包给新年增添了一些味道。人们还买春联、年历和年画来为新年做准备。

  可以是除夕夜,打扫房间,贴春联和年画,有的还挂灯笼,到处都是喜气洋洋,连小孩子放鞭炮都是红色的。从那天早上起,你就能听到鞭炮的声音。一些商店在五六天后关闭。到了晚上,食物放在桌上,酒就喝下去了。大多数人会回到父母和父亲的牛奶里去吃团圆饭。桌子周围的每个人,谈笑风生,都是温暖而甜蜜的。

  第二天,第一个到第三个,同样热闹,天天鞭炮不断响,孩子们都在街上玩,大家都很高兴。这三天,亲戚们还互相拜访,到朋友家逗留几天,一起团聚。前四是今年不去参观,这是芜湖的一个古老习俗。人们在家里休息,据说是为了财神的到来,在新的一年里,钱滚滚而来,所以爆竹响的那天,人们想把财神带到家里来。

  在第五年的开始,新年的新年,新的一年,商店开张了。人们去购物,去公园,不开心。

  元月15日的元宵节也是芜湖的一个小年。家家户户都吃元宵,这天燃放的烟花爆竹比平时多,让人看得太多。

  眨眼间,在元宵节之后,每个人都慢慢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做什么。

  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已经从悲伤和忧虑中走出来,迎来了幸福和幸福,相信新的一天会更好。

春节见闻日记2

  我最喜欢过新年了,因为能拿压岁钱,与家人团聚。

  每年的腊月二十三,我们小孩子就会穿着新衣跟着亲戚,踏上回故乡的路程 ,到老家后,我们就和街坊邻居打招呼,并热情的邀请他们到家中做客。

  往后,弟弟就经常去找朋友放炮,一两盒炮还不够他放两个小时的;有路过的亲戚朋友也常到家中串门,聊几句话;爷爷每天早上一大早便去买年货了。

  俗话说:二十七杀鸡——吉利。

  爷爷,奶奶便把自家的鸡抓出来,在一阵嘈杂后,鸡一只只惨死在刀下。爷爷奶奶把鸡毛拔了,把不能吃的掏了。把鸡洗干净,放在院里。

  又几天,爷爷奶奶在厨房忙得不可开交,但做出了好吃的:炸鸡块,炸鱼块,炸豆腐,炸麻叶;包包子,有方正的菜包,圆圆的豆包,还有三角的红糖包;虽然很忙,爷爷还是找时间陪我炸宝宝乐,它是 玉米大米炸成的小长条,吃起来很好吃,我很喜欢宝宝乐。

  除夕到了,是家家户户团圆的时候,也该领压岁钱了,还要给在爷爷奶奶磕头,这才可以拿到压岁钱。而在别人那很容易就拿到了,拜个年几十就拿到了。这天晚上要守岁,给自己作福。可守岁时间太 长,爷爷便拿一锅火锅,让我们边吃边看春晚。以前我一般十一点就睡了,可今年我等到了两点才睡。大街上的灯笼也亮了一宿。

  大年初一的光景和除夕截然不同:路上没一个人,大家都去给杨再兴烧纸去了,而路上商店门窗紧闭,路上全是爆竹纸。

  我们到了那里,已是人山人海,庙中‘’爆竹声中一岁除‘’。我们每年都会给杨再兴烧纸,并许下愿望,再磕三个头。然后就开始逛庙会了;可以爬山;买红头绳;还可以把硬币贴在石碑上掉不下来 ,很神奇。

  大年初二,要走娘家,女婿,女儿,孩子都要去,并带上吃的喝的。大家谈谈话,吃过饺子,便回家了。

  元宵上市,大家早早吃过元宵,大家便不约而同的'聚集在看烟花的地方,半个小时后,大家便都匆匆的回家了。

  正月十九了,春节结束了,我也要上课了。

春节见闻日记3

  “爆竹声中一岁除”。2月18日,大年三十,在这个辞旧迎新的日子里,中国民间有放鞭炮的习俗。特别是初交子时,无论城乡爆竹焰火震地映天。那么,过年为什么要放鞭炮呢?

  古时迷信是为了吓鬼,现在是为了增添喜庆的气氛

  天津社科院教授王来华介绍说,鞭炮与桃符、春联一样,最早是用来驱除邪魔鬼怪的。到了南北朝时期,人们过年时候燃放爆竹就已经形成了习俗。《荆楚岁时记》中就记载了这个习俗:“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谓之端月,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燃草,以辟山魈恶鬼。”这也是后来人们在春节燃放鞭炮的由来。由此可见,“爆竹”一词的本意是焚竹而爆。

  火药发明之后,人们不再燃烧竹子了,而是将硝石、硫磺、木炭等填充在竹筒里燃烧,产生“爆仗”。不过,这时人们仍然一直沿用“爆竹”的叫法,直到今天。

  到了宋代,人们用纸做的筒子代替了竹筒,里面灌上火药,内藏药线,制成了新的爆竹。直到今天,我们还是沿用这个方法,只不过在工艺上有所改进,在花样上有所翻新罢了。在宋代,还有人用麻茎把纸制爆竹编成串,管它叫“编炮”。因为成串的爆竹放起来声音持续时间长,清脆得好像人甩鞭子发出的响声,因此也就称它为“鞭炮”。

  明清两代,爆竹更为流行,花色品种也不断增加。除了大年初一清晨要放爆竹之外,除夕之夜也兴放炮,到子夜零时达到高潮,爆竹声震耳欲聋,响彻天宇。过年,无论贫穷富贵,家家户户都要燃放爆竹以示除旧布新。

  民俗专家表示,近年来,作为春节中的一项重要活动,很多地方陆续改变了春节城市禁止放炮的规定,给广大市民燃放烟花爆竹庆祝春节的机会。城市春节因为有了鞭炮而热闹非凡。当除夕午夜零时新年钟声敲响时,举国进入沸腾状态,烟花飞舞,鞭炮齐鸣,一向矜持的中国人融入狂欢的世界。国人在满天灿烂的烟花与满地红红的纸屑中,度过一个红火的中国年。

春节见闻日记4

  今年寒假,我领略过马路的车水马龙,亲历过超市的人山人海,感受过热闹祥和的年味儿,所见所闻,都给我留下了印象,但令我感触最深的是关于威海市禁放烟花爆竹的事情。

  禁鞭政策得人心

  威海市今年是第一次春节期间在城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俗话说得好:万事开头难。第一年禁炮会面临很多困难,我听说公安部门在很多高楼楼顶设了观察哨,专门用来监视违规放鞭者。

  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政策,得到了市民的拥护,以前放鞭炮的声响吵得我连春晚都看不了,今年的大年三十却异常宁静。

  放鞭被罚不值得

  初一晚上,爸爸下班回来,对我们说了一件事:有一位市民准备除夕晚上放完鞭炮后就回乡下过年,但他在放鞭时被观察哨发现了,观察哨立即通知在路面巡逻的警车到达燃放烟花爆竹现场,将违规燃放烟花爆竹的人带到派出所调查情况。

  根据规定对其进行进行了罚款。有关部门根据这个线索给予违规销售烟花爆竹的销售点取消销售资格的处罚。最终他凌晨2点多才离开派出所,为了放一挂鞭炮,被罚款,没能够赶回家过年,真是得不偿失。

  乡村花炮庆新年

  我们一家还有舅舅一家到小观镇庙东村去走亲戚。春节里,原本安静的小村变得热闹起来,空空荡荡的街面上到处是人,孩子在街上跑来跑去,都是回老家过年和走亲戚的。

  晚上,村里的鞭炮声此起彼伏,非常热闹。

  春节期间燃放烟花爆竹是中国传统习俗。但是为了保护环境,威海从今年起施行城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这个规定,有人赞同,有人反对,我持赞同态度。

春节见闻日记5

  时光飞逝,日月如梭。一眨眼,又是一个令人兴奋的春节。今天就是大年三十了,人们张灯结彩,包饺子、贴春联、挂灯笼……处处弥漫着过节兴奋、激动的气息。我们一家早早地打开电视机,等待着春晚开播。爸爸妈妈早已贴好了福与春联,此时正和我一起除尘,沉浸在过年的喜悦当中,炮竹声交杂在耳际。

  爷爷奶奶也没闲着,又是磨豆腐,又是杀鸡,再加上老爸大厨的厨艺,那晚的年夜饭别提有多美味了:一大锅鸡肉鲜嫩多汁,牛肉凉拌蘸上醋,十分有嚼劲儿,还有糖糕、炒黄果、葱花拌豆腐……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佳肴令全家人垂涎已久,迫不及待地吃起来。

  恰好,春晚也拉开帷幕,一家人围着火锅看春晚,是件多么享受的事啊。春晚的内容也非常丰富,少林魂排成各种形式,“福”“春”“少林”等字,令人惊叹;刘谦的魔术也夺人眼球,那提壶一会儿倒出了葡萄酒,一会儿倒出豆汁,竟然还倒出了白糖!到底藏着什么秘密?还有各种小品,时常逗得人哈哈大笑。

  不知过了多久,窗外的爆灯声愈响愈烈。又过了一会儿,春晚开始倒计时了,我便知道20xx已朝我们招手。春晚结束了。妈妈提议去楼顶阳台拍几张照片。一出门,爆竹的烟味扑面袭来,声音也震耳欲聋。我们迅速上楼,跑到阳台。哇,一响响烟花飞升上空,然后啦的一声炸开,就像一簇簇五颜六色的花,点缀着夜空。一响响烟花纵横交错,形成一种美感。

  等到妈妈拍完照,爸爸与爷爷搬出烟花和鞭炮,找了一地宽阔广地,爸爸先点燃了烟花,炸开后的烟花一会儿红,一会儿绿的,让人应接不暇,炮声实在太响了,说话都要在耳边大喊。我与爷爷正议论着哪个烟花好看,旁边邻居忽然点起了鞭炮,啪啦啪啦的把我吓了个半死,顿时我脸和小腿抖了一下,眼神六神无主。给妈妈一个很好的笑点。

  回到家中,我在一声声炮响中入睡。

春节见闻日记6

  九峰公园位于美丽的九峰山下,是台州有名的县级公园。它青山绿水,古木参天,花红柳绿,景色宜人。我春节假日陪路桥来的表弟重游九峰公园。让我感觉好久没来的九峰公园和以前是大大的不同了。

  我们从九峰公园新建的西大门入园,首先印入眼帘的是一块巨石,上面雕刻着“九峰公园”四个大红字。偌大的广场上游人如织,有本地人也有外地人。不同的面庞,不同的口音,相同的是每个人都带着节日的喜悦。广场上挂满了一盏盏的红灯笼,给节目增添了不少喜庆的气氛。

  我们往前走,远远地就看见了一片古色古香的建筑群。春节期间,崭新亮相。据说这是前清时期“石氏宗祠”和徽派建筑群。是我区民营企业耗巨资从安徽整体拆除搬移过来的。古建筑群里包括:古祠堂、官宅、阁楼、绣楼等飞檐抖拱,雕梁画栋,可都是我国古代建筑的精品,不少人看后都赞美不止。

  我们接着来到了儿童乐园,我发现儿童乐园里新增了许多的游乐设施,有流星锺、飓风飞椅、太空漫步和欢乐岛等。我和表弟先去玩新建的“流星锺”。当我们坐上去不久,它就摆动起来。开始是慢慢有节奏地摆动,像婴儿的摇篮,舒服极了,但稍过片刻,摆动的幅度就开始大起来了,时而腾空而起,时而突然下降,我的心随着摆动幅度的大小也跟着起伏不定,既感到刺激又有些害怕,我表弟害怕得干脆紧闭眼睛,好不容易停下来了,我俩从上面下来,感觉腿有点发软。接下去我们还玩了碰碰车、激流勇进,由于人太多,排队太长了,而且时间也不早了,于是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九峰公园。

  美丽的九峰公园,它的变化真是让人耳目一新啊!

春节见闻日记7

  乡下舅奶奶家的女儿定于大年初二结婚,她邀请我们全家去她家喝喜酒。

  大年初二上午,我们提着礼物,来到舅奶奶家,哇!亲朋好友已经来了不少,院子中央有一个用帆布架起来的篷子,院子里、房屋里、阳台上到处摆满了大圆桌,大圆桌旁边放着很多长凳。院子的一角架着三口大铁锅,有两个厨师,一个厨师在“咚咚咚”地切菜,另一个厨师正忙着“嗞嗞嗞”地炒菜,空气中飘来阵阵香味。舅奶奶家的门窗上到处贴着大红囍字,阳台上挂着两个大红灯笼。堂屋里的米糕堆得像小山一样。

  忽然,远处传来敲锣打鼓的声音,有人说:“快去看,新郎来接新娘子啦!”我跟着大家跑到那里一看,只见六辆小轿车整齐地排在路旁,新郎穿着笔挺的西装,手捧着鲜花,几个小伙子在他后面欢快地敲着锣鼓。到了舅奶奶家门口,有的人把甘蔗、连脚蹄子、蛋糕等一一捧到堂屋里,屋外的人把准备好的爆竹燃放,爆竹声响彻上空。

  到了吃饭时间,我们全家人正好坐了一桌子,端菜的人接二连三地为每一桌上菜,冷盆热炒应有尽有,还有我最喜欢吃的红烧蹄子,我夹了一块蹄子肉,尝了尝,乡下厨师的手艺还真不赖。

  吃了一会儿,新郎新娘开始为每一桌的人敬酒、敬烟,一群人陪着他们,有拎酒的,有拍照的,有摄影的,有发红包的,还有发喜糖的。亲朋好友不断地给他们送去祝福的话,长辈还给他们红包,我也拿到了两个红包,心里真开心。

  吃过中饭,迎亲的队伍要出发了,新郎家催了几次鞭炮,女方的亲戚都有点依依不舍,我看见舅奶奶还再三嘱咐她的女儿,不一会儿,新郎手挽新娘的手走上轿车,锣鼓敲起来,热热闹闹地向男方家开去。

  这个春节里我第一次在乡下喝喜酒,知道了乡下是怎么办喜事的,吃到了好吃的菜,又拿到了红包,我很高兴。

春节见闻日记8

  我的家乡在东北铁岭,铁岭过大年非常精彩:挂长寿灯、倒贴福、二月二,剪龙头……有许多习俗。

  挂长寿灯是每个东北人在年三十要做的事情之一。东北人三十点长寿灯,从大年三十到元宵节家家户户都要开灯。挂着大的、小的、红的……各种各样的挂在阳台上,挂在衣架上,意味着香火不断,益寿延年。

  如果你来到东北过年,一定会发现每户人家都会把福字给贴倒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寓意着“福到了”。这又有什么讲究呢?传说:有一个大管家为了讨好恭亲王,让臣民写上百个福字贴在恭王府的库房和王府大门上。可是府里刚好来了个不识字的人误把福贴倒了,为此恭亲王非常生气,问大管家是怎么回事,大管家急中生智道:“这正是意味着福到(倒)了呀!”恭亲王一听,不但没罚他,反而重重地赏了他。从此,这个习俗一就流传了下来。

  “二月二,剪龙头”这个习俗在东北也是特别受重视的。东北有个说法:正月剪头死舅舅。所以只要是有舅舅的正月里都不剪头,单等到二月初二这天,可想而知,这一天理发店是多么的热闹了。

  点长寿灯、倒贴福、二月二剪龙头只是铁岭春节习俗的一部分,还有像吃年夜饭、吃饺子、吃冻秋梨等,这里面的讲究还有很多。总之,铁岭的春节有声有色,年味十足,是你在其他地方根本无法感受得到的。

  滚到了护主犬的脚下,护主犬一口就给吃了。怎么样?这个“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的创意好吗?

  这就是我做的树叶贴画,我把秋天的美留了下来。妈妈还夸我是个爱动手的好孩子呢!

【春节见闻日记】相关文章:

春节见闻的日记12-09

春节见闻日记11-22

【热门】春节见闻日记01-06

我的春节见闻日记11-18

春节见闻日记(15篇)03-20

春节见闻日记9篇03-16

春节见闻日记(10篇)10-09

春节见闻日记10篇08-07

春节见闻日记15篇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