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日记作文

时间:2021-12-25 09:37:46 日记作文 我要投稿

【实用】数学日记作文9篇

  忙碌而充实的一天结束了,相信大家都有不少体会吧,是时候写好总结,写好日记了。那么写日记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数学日记作文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实用】数学日记作文9篇

数学日记作文 篇1

  今天,妈妈带着我和妹妹到嘉兴去玩儿,回来时,我看见妈妈给了司机23元钱。后来我觉得很奇怪妈妈是怎么知道要付23元钱呢?我按捺不住我的好奇心,便问了妈妈:“妈妈,您是怎么知道要付23元钱的?”妈妈看我那一头雾水的样子,便对我说:“现在呢,出租车在2.5千米之内是以5元计费的,超出2.5千米的每千米就按1.8元计费的……”妈妈看了看我,又接着说,“现在我要考考你了,我刚刚给了司机23元钱,按照我说的,你能算出我们刚刚开的路程有多少千米码?”我将妈妈说的计费方法又脑海里回想了一遍,便很快有了结果,便高兴地对妈妈说:“我知道了!

  按照您刚刚说的计费方法,要先在23元里面减去5元,然后还剩下18元,而这18元是在每千米1.8元里面的,所以18去除以1.8就等于除去起步的路程要有多少千米。然后再加上开始的2.5千米,所以司机开的路程是12.5千米!”妈妈听后,向我竖起了一个大拇指。名师点评:小作者的数学很不赖嘛,竟然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通过心算就算出了妈妈出的难题,为你鼓掌!小作者很有探索精神哦,能够在平时的生活中积极开动脑筋思考问题,遇到不明白的事情就请教大人,直到弄明白为止,这种好学的精神也很值得鼓励,希望你今后都能抱着这种谦虚好学的精神去学习,那么今后你必定能够学到很多有用的知识。

  小作者的逻辑思维能力不错,这篇日记将自己和妈妈计算出租车费用的思考过程记录得十分清晰,很棒!建议小作者能够在日记中养成另一个好习惯,就是在记录完当天发生的事情之后再加一点自己对这件事情的感想,受到了什么启发,这样对你的健康成长更有帮助哦,也能点明日记的主题。

  “后来我觉得很奇怪妈妈是怎么知道要付23元钱呢?”改为“后来我觉得很奇怪:‘妈妈是怎么知道要付23元钱呢?

数学日记作文 篇2

  “100,200,300,400,500,哈哈,发财啦,发财啦,我今年得到了525元的压岁钱提成呢!加上去年的足足有20xx元呢!”我高兴地说。

  这些钱做什么投资好呢?买股票?风险太大!放在家里攒着?不行,钱也不能下崽啊!存在爸爸那?不行,不行!去年他帮我存了1000元钱,结果后来变成了买电视的入股钱,还威胁我说什么不投资就不让看电视,没办法钱在他手里,我这个“小电视迷”只好乖乖地投了资。今年说啥也不能再存到他那里了。

  正当我发愁的时候,妈妈出了一个好主意。她每个月拿出1000元钱,爸爸每个月拿出400元钱,我每个月只拿100元钱(总计1500元)零存整取一年,得到的利息我们两个对半分。这真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儿啊,我只赚不赔。

  我不敢相信地问妈妈:你说的是真的吗?你说得是真的真的吗?妈妈笑着点点头。我生怕妈妈反悔,赶紧从盒子里拿出了100元钱交到了妈妈的手里。

  那么,我到底能得到多少利息呢?(嘿嘿,这才是我最关心的问题)我和妈妈一起在网上查到了零存整取的利息计算器,我按要求输入了数字——

  啊!实得利息有166。73元呢!我的问题又来了。我要是每个月只存100元钱,能得到多少利息呢?我又算了起来:

  呀!才11。12元啊!还没有上面的零头多呢!那么我到底能白得多少钱呢?我拿起笔认真地算了起来:166。73÷2—11。12=72。24元。哈哈,多得了70多元钱,我真是太高兴啦!这笔买卖赚啦!

数学日记作文 篇3

  我很喜欢数学。因为数学它有魅力,我已被它深深的吸引住了。今天,我又学会了一个新知识,那就是——加、减法的简便算法。学了加减法的简便算法,我的计算速度快了许多,学习计算更加轻松。举个例子说说吧!比如:367+498=?我只要这样想:把498看作500来加,然后用367+500,发现多加了2,于是我便在和里减去2,结果得到865。而796+295呢?我这样想:796可以看作800来加,而295可以看作300,一个多加了4,另一个多加了5,于是算式就变成了800+300-4-5=1091,瞧,多方便呀!学完了加法的简便算法,再来学习减法的简便算法就容易多了。如:483-299,嘿嘿,我脑袋瓜轻轻一动,就有方法了。我先把299看作300来减,因为多减了1,所以只要结果中加上1,就是用483-300+1=184,这样就好算多了。不过呢,我可警告你一句:计算减法最好别动被减数的主意,要不可就麻烦咯!现在,我越来越喜欢数学了,因为它让我学会迅速的计算结果,数学真的是让我回味无穷!

数学日记作文 篇4

  今天中午,我在家看中国地图,爸爸问我:“从北京到上海,你知道走哪条铁路吗?”我回答道:“走京沪线。”爸爸又问:“那你知道京沪线的铁路长多少千米吗?你能通过地图把它量出来吗?”

  看着地图上弯弯曲曲的线路,我有点犯难了,该怎么量呢?我先用尺子试了一下,不行,弯曲的地方不好计算;我又改用绳子,太粗了,不够准确;这时,看到妈妈在缝衣服,有了,就用棉线,我和爸爸一起量了起来。先把棉线沿着京沪铁路线摆放好,把多余的部分剪掉,用尺子量出这一段棉线的长度为15厘米,爸爸说:“这时我们要看地图的比例尺是多少,我看了一下是1:9000000”,按照这个比例我算出京沪线的长度为1350千米,为了检验我们量得是否准确,我又上网查了一下数据,京沪线实际长度为1463千米。我问爸爸,怎么两组数据不一样呢?爸爸说:“我们已经量得比较准确了,有一点误差属正常,毕竟我们是用棉线在地图上量的嘛。”

数学日记作文 篇5

  今天数学课上,老师评讲星期天做的试卷,当讲到最后的附加题时,我可来劲了,因为平时我最喜欢做这类题了。

  附加题题目是这样的:一个长方形,长7厘米,宽6厘米,把它分割成边长都是整厘米数的正方形,至少可分割成几个这样的正方形?老师读完题目,便在黑板上画了一个长方形,指着图形对我们说:“这是一个7×6的长方形,要使它分割的正方形个数最少,应先画一个6×6的正方形,再画6个1×1的小正方形,一共是7个。”

  我一看,想:我算出了5个,老师算出了7个,题目中说是“至少”显然我做对了,于是,我大胆地举手对老师说:“老师,你算错了,应该是5个!”老师说:“哦,是吗?”“你到黑板上画一下”“好!”我胸有成竹地走到黑板前,画了一个长方形,又画了一个4×4的正方形,两个2×2的正方形和两个3×3的正方形。

  接着,我不慌不忙地说:“我是这样想的,7=4+3,6=3+3,4=2+2 ,所以这个长方形,可以分割成一个边长是4厘米,两个边长为3厘米,两个边长为2厘米的正方形。”

  老师听了,满意地点点头,说:“一共5个,比7个少,更符合题目的要求。真不错,你真会动脑筋!”这时教室里想起了热烈的掌声,有的同学还向我竖起了大拇指,用羡慕的眼光看着我,看得我真不好意思。我尝到了动脑筋的乐趣

  评注:你真棒!你是一个爱动脑筋,细心分析,活用知识的人。你能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选择最佳的方法,这就是智慧。学习就是这样越学越聪明,越学越简单的。在你的数学日记里也看见了你对数学的热爱,老师祝福你能更快乐地学数学。

数学日记作文 篇6

  二月十一号是妈妈的生日,我决定送妈妈一份礼物,让妈妈高兴一下,于是我来到了花店。

  我问营业员:“我妈妈过生日应该送什么花好?”营业员阿姨亲切地对我说:“现在送康乃馨的比较多,你来看看这是新到的品种送给你妈妈会比较好。”我走近康乃馨旁,一阵康乃馨独有的花香扑鼻而来,令我略有疲惫的身体顿时变得神清气爽。我想:妈妈从早上一直工作到晚上一定十分的疲倦了,这花肯定也能让妈妈变得精神振奋。

  想到这些我立马问营业员:“阿姨这花我要了,那么这花多少钱呢?”阿姨摸摸我的头说:“原本这花是8块钱一枝,那我看你是送给妈妈的我就卖你6块钱一枝好了。”

  我说:“阿姨你这会不会亏本呢?”阿姨笑笑说:“不会不会,这花的成本只有五元,我这样买也只赚一个人工费而已。”我连忙说:“谢谢阿姨,您给我包十枝吧!”

  就这样我买了十只康乃馨送给了妈妈,妈妈也十分的开心。

数学日记作文 篇7

  今天我们上数学综合实践课,听说这课非常有趣。

  上课了,蒋老师一手拿着一只天秤,一手拿着一碗米走进了教室。这一碗米有多少颗呢?这么多,怎么能数得清呢?……一连串的疑问在我的脑中盘旋。忽然,我的脑中浮现出了一种方法:先从碗里数出50颗米,用天秤称出它的克数,再称出所有米的克数。然后用总质量除以50颗米的质量,就可以算出有多少个50颗了,再乘以50就可以算出颗数了。我用这个方法一算,有3000颗。不一会儿,蒋老师公布了答案,果然是3000颗左右。

  接下来,蒋老师示范了另一种方法:先称出一克有多少颗米,再称出所有米的克数,用所有米的克数去乘以一克有多少颗,就可以得出一碗米有多少颗了。实验结果和老师先前公布的一样。后来老师告诉我们说:“用这种方法时,称得质量越多,再计算,这答案越正确。”

  回到家,我拿出一小碗米,因为家中没有秤,就没法用老师的方法。我就把米分成大小相同的10份,数出其中的一份,有92颗,92乘以10,就可以得出有920颗米了。

  原来数学有这么多乐趣!今天的数学综合实践课真是太生动、太有趣了。

数学日记作文 篇8

  有这么一道测验题:水果店运来一批水果,其中梨的重量为20吨,苹果的重量比梨多1/6,请问这是把( )看作单位“1”。

  学生写道“梨”

  一老师批阅“×”

  学生疑惑不解,问老师“老师,我为什么错了”?“应该填梨的重量”而不是“梨” !学生明白了,可心里很委屈:老师,您上课时不都是讲把“梨”啊、“鸡”啊什么的看作单位“1”吗!当然他没有敢说出声。

  回家后,小学生向妈妈诉苦“老师讲课,就是这么讲的嘛!现在又说人家错了,明明是她自己讲错了嘛”。

  这个故事不是我杜襈出来的,小学生是我的儿子。

  无独有偶,过了几天,我的学生也向我提出了类似的抗议。

  那是一节关于“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的习题课。有一道判断题为“二氧化碳浓度越高,光合作用越强”。大部分学生都回答“正确”,我当时很纳闷,也很生气“这么简单的题,怎么有这么多人出现错误?!上课没认真听啊!”“老师,你上节课就是这么讲的啊!”“啊?对啊,就是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二氧化碳越多,光合作用越强呀,但是本题上有这个前提条件吗?”一个大胆的男生站起来“老师,你上课时没讲前提条件!”“什么?!”我瞠目结舌了,“真该死,怎么就没讲呢!”幸好,还来得及补救………。

  回到办公室,想起儿子试卷上的“×”号,想起教室里学生的抗议,心情久久难以平静。看起来一次小小的疏忽,一点点话语的遗漏,竟造成了学生知识上错误!曾经看到过“1%的错误会带来100%的失败”的说法,当时我还不以为然,现在我是真切体会到了!那么自己以前曾经有过多少类似的情景?记不得了!其他教师有过多少类似的情景?不知道!但那绝对不会是一个小数字!

  通过这两件事情,让我感受了很多,也反省了很多。汪中求先生曾说过“细节决定成败”,老师们,就让我们从细节做起吧!因为教育需要细节!

数学日记作文 篇9

  2月14日 星期六 晴

  今天又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我在大街上闲逛,突然看到不远处有很多人围在一起。我跑过去一年,原来是抓奖游戏。“哼,抓奖有什么好玩的。”我厌烦地说旁边的人一听,连忙说:“抓奖虽不好玩,但有重奖,可吸引人了。”我急切地问:“是什么呀!”“50元钱。”那人噔大眼睛说。一听这话,我可来劲了,“这么诱人的的奖品,说什么,我也得试试。”说完,我便问店主怎么抓法。店主说:“这是24个麻将,麻将下写着12个5,12个10,每次只可抓12 个麻将,如果12个麻将标的数总和为60,那么你便可得50元大奖。”我听了也没多卷起了袖子,从兜里掏出5元钱给了店主。

  尽管,这可以抓10次,但那份大奖我还是没有拿到。

  回到家之后,我想了想,感觉有点不对劲。我想,抓60分,那必须抓得那12个麻将必须都标5,最好的情况就是第1次抓到1个5,第2次抓2个5,第3次抓3个5……第12次抓12个5至少得花去6元钱。但万一抓得那些麻将标的数是10或有的总和是相同的,那么得抓多少次花多少钱。

  最后经过一番考虑,终于把问题弄清了,我抓紧到街上找那算帐,可已经跑得无影无踪.

  2月28日 星期六 晴

  今天我在看报纸的时候看见了这样一个题目:求圆锥的表面积。

  一个圆锥,底面直径是6米,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周上任点长是5米,求这个圆锥的表面积。

  我虽没有学习过求圆锥的表面积,但已经学习过圆柱的表面积,通过圆柱的表面积的解题方法知道:圆柱的表面积等于一个侧面加上两个底面积,而圆锥的表面积就是一个侧面积加上一个底面积,侧面是一个扇形,我虽没学过但我查了资料知道求扇形的面积是:扇形的面积=弧长×圆半径×1/2,题目中已经告诉了我们圆锥顶点到底面圆周上任一点长是5米,而弧长是3.14×6=18.84(米),扇形面积是18.84×5×1/2=47.1(平方米),最后用扇形面积加上底面积,就得到圆锥的表面积:47.1+3.14×(6/2)×(6/2)=75.36(平方米)。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我们只要勤学善思,就一定会攻克难题,走上成功之路!

  3月2日星期二

  每逢清明节,巨山上便会人山人海,于是一些骗子便想出了一些骗人的把戏来骗人,比如:像圆盘赌物。

  道具非常简单,在一块木板上画一个大圆,大圆中心用钉子固定一根可以转动的指针。大圆被分成24个相等的格,格内的针可以转,格内分别写着1—24个相等的数,在单数格中没有值钱的,而双数中差不多都是值钱的。

  玩法也很简单,把指针先拨到1,然后你拨动指针,指针就开始旋转,最后停在某个格内,接着再按着指针所在的格上标的数,再把指针拨动,N-1格,N是格子上所标的数。 这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数学游戏,其实你无论拨到哪格,只能吃亏,不能得利。因为当指针转到奇数格上,拨动的格数便是奇数-1=偶数,奇数+偶数只等于奇数,所以不可能转到偶数格上,就得不到值钱的东西,假如指针转到偶数格上,拨动的.格数便是偶数-1=奇数,奇

  数+偶数=奇数,还不能得到值钱的东西。

  5月12日 星期五

  算工钱

  中午爸爸下班回来,哼着小调,兴高采烈地跨进家门我迎上去问道:“爸爸,今天有什么事这么高兴?”爸爸说:“这个月我涨工资了。”我问道:“那你现在一个月拿多少工资?”爸爸想了想,微微一笑说:“我比你妈工资高,我俩的月工资加起来是2800元,月工资差是100元,你说我一个月拿多少工资?”

  听了爸爸的话,我动手在纸上画出了线段图帮助我理解:

  通过观察和思考,我很快算出了答案,并且告诉爸爸。首先把妈妈的工资看作和爸爸同样多,那么爸爸、妈妈的月工资一共是(2800+100)=2900元,再把月工资和平均分成2份,求出的1份就是爸爸的月工资。列式是:(2800+100)÷2=1450元。

  爸爸听了,满意地直点头。这时,正在做饭的妈妈对我说:“你还有其它方法吗?”“还有其它方法?”我惊奇地说。我报着好奇的心情静下心来再次观察、思考,我发现此题关键是找出以谁作标准的问题,标准不同,方法也就不同。于是,我有了第二种方法:就是以妈妈的工资作标准,假设爸爸和妈妈的工资同样多,那么俩人的月工资和就是(2800-100)=2700元,再把月工资和平均分成2份,求出的1份就是妈妈的月工资最后加上爸爸比妈妈多的100元,就是爸爸的月工资。列式为(2800-100)÷2+100=1450元。

  听完了我第二种方法的介绍,爸爸、妈妈笑了……

  3月24日 星期三 晴

  电扇厂计划20天生产电扇1600台,生产5天后,由于改进了技术,工作效率提高25%,完成任务还需要多少天?

  分析:这题可以通过转化,用正比例方法解,设原来效率是“1”,则实际效率是原来的(1+25%)=5/4,那么实际效率与原来效率的比是 5/4∶1=5∶4,因为效率与时间成反比例,因此实际与计划所需时间的比是4∶5,如果设实际还需要X天,原来的天数是20-5=15(天),于是,可用正比例方法解:

  解,设完成计划需X天。

  4∶5=X∶(20-5)

  5X=4×15

  X=12

  答:完成计划还需12天。

  3月27日 星期六 晴

  今天,显得非常地无聊,就随手拿出一张《数学报》,突然一个非常的特别的题目把我吸引了。

  [题目]有一张长方形铁皮,剪下图中的阴影部分,正好能做成一个圆柱体这个圆柱体的底面半径为2分米,那么原来 长方形铁皮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分析与解题]仔细观察右图,可以发现阴影长方形的宽不可能是这个圆柱体的底面周长,那么,圆柱体的底面周长是阴影长方形的长,另外,我们还可以发现长方形铁皮的宽,即圆柱体的高是圆柱底面直径的2倍,圆柱的底面直径+底面周长=长方形铁皮的长。因此,长方形铁皮的长是2×2+2×3.14×2= 16.56(分米)宽是2×2×2=8(分米)原来长方形铁皮面积是16.56×8=132.48(平方分米)。

  3月27日 星期六 晴

  要结合实际想问题

  想一想,他的错误在哪里?

  [题目]某大厅有两根圆柱形木柱,木柱的底面直径是0.6米,柱高是6米,如果要在它们的表面积重新涂上一层油漆,油漆的部份面积有多少平方米?

  小强看完这题之后,觉得这题很简单,很快列出算式并求出油漆的部份是多少平方米。

  3.14×(0.6÷2)×(0.6÷2)+3.14×0.6×6×2=23.7384(平方米)。仔细分析题意,我们可以发现,小强的这样想法是完全错误的,错误的原因就是没有结合实际想问题。木柱虽然是圆柱形,但就实际问题来说油漆的部分不包括上底面和下底面。因此要求油漆部分的面积就是求这两根圆柱形的木柱的侧面积,列式应为:3.14×0.6×6×2=22.608(平方米),答:油漆部份的面积有22.608平方米。

  6月9日 星期一 晴转阴

  下午放学时,班主任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道家庭作业,要求大家想办法测算一次性筷子的体积,并用数学日记的形式将测算过程记录下来。这道家庭作业,表面上是一次数学实践活动,实际可能寓意更深,因为一次性筷子的使用与环保有关。

  一回到家,我就静静地坐在书桌前思考这个问题。一次性筷子的形状是一个不规则的立体图形,怎样才能测算出它的体积呢?我思来想去,一会儿抓耳挠腮,一会儿摇摇头……,终于,有了一点眉目。我可以将一次性筷子放入装满水的容器中,这样容器中的水就会溢出来,溢出水的多少不就是筷子的体积吗?可是筷子比水轻,会浮在水面上,又该怎么办呢?可不可以用石头或胶布之类的东西将筷子固定住呢?我想应该是可以的,但这些办法测定起来又都太麻烦了,要是有更简便的方法该多好啊!经过冥思苦想,我终于自豪的笑了。

  6月10日 星期二 晴

  今天中午,我去餐馆买了一份盒饭,并特意要了几双一次性筷子准备做实验。

  一回到家,想到可以做实验了,心情真有点激动,但又夹杂着几丝恐慌,我可不想让第一个方案刚一出炉就遭到淘汰。为了验证实验方案是否正确,我专门测量了筷子的长度(20厘米)、厚度(0.35厘米)和两端的宽度(分别为1.6厘米、0.8厘米)。由于一次性筷子近似于梯形体,我便利用梯形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来计算筷子的体积,由计算结果可知,一次性筷子体积大约为8.4立方厘米。如果实验测得的结果和我所计算的结果近似的话,那么就说明我的实验是成功的,否则,我就得另想办法。刚准备动手实验,一看实验用具还不够,所以只好等到明天了。

  6月11日 星期三 晴

  盼望的时刻总算到了,一放学,一路小跑地回到家里,放下书包后,我就迫不及待地拿起爸爸从单位借来的烧杯。接满水后,小心翼翼地将烧杯放在盆子里,确保烧杯中的水不漏撒。接着,我用小刀在筷子上刻了一道痕迹,把筷子分成了两部分,这一道痕迹就是筷子两部分的分界线,我准备分两次来测量筷子的体积。

  实验开始了,我紧张极了,心嘣嘣地跳,我拿筷子的手也不时发抖了,但我尽量克制住这种激动的情绪。我将筷子缓缓插入烧杯里,尽量不让筷子晃动,否则溢出来的水就太多了,测定结果就会不准确。当第一次将筷子的一部分插入烧杯中后,看到烧杯中的一些水溢到了盆里。烧杯再装满水后,又将筷子的另一部分插入其中。最后,我将两次溢到盆里的水倒入另一有刻度的烧杯中,这样就得到了筷子的体积。

  结果,我失败了。实验测得的筷子体积只有3立方厘米,跟我计算的筷子体积相差甚远。起初,我还有些不相信,经过反复思考,我终于明白了失败的原因。原来是因为烧杯的口径太大了,即使烧杯没有装满水,人的视觉也会看成是装满的,加之筷子的体积又太小,且烧杯的刻度又过大,导致了实验结果的偏差。因此,我得改进改进实验方法才行。相信我会成功的,不是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吗?

  6月12日 星期四 晴

  自从第一次实验失败后,我就捉摸改进的方法,可是就是想不到一种简单可行的办法。这天中午,爸爸,妈妈有事没有做饭,于是我们决定到外面吃饭。

  到餐馆点了菜后,妈妈为了不让我等烦,特地点了一杯果汁。果汁一上来,我就大口吸了几下,妈妈害怕我将果汁喝完,没有胃口吃饭,便叫我少喝果汁。菜还没有上,我觉得自己无所事事,便想到了吹泡泡,于是我就把果汁瓶里的吸管拿起来,对准水面吹了几口气,水面就起了几个泡泡,瞬间,我想到刚才我拿杯子里的吸管时,水面下降了一点,我突然有了办法,快乐极了,食欲大增,今天吃了好几碗米饭,还嫌不够。

  6月13日 星期五 晴

  今天中午,为了能把筷子体积测得更准确,我叫爸爸从化学室拿了一个细长的量筒,刻度单位更小,每个单位只有1立方厘米。此时,我似乎感觉到了胜利在向我招手,真可谓万事具备,只差动手实验了。

  首先,我用铅笔在一次性筷子上划了一道分界线,将筷子平均分成两段,并用水浸泡,以免筷子在测定过程中洗水。随后,将筷子插入量筒中,并用滴管将水滴入量筒中,让量筒内的水涨到筷子的分界线上,记下量筒内的水位刻度(38毫升)后,将筷子从量筒内取出,再记下量筒内的水位刻度(34.5毫升),前后两次水位刻度之差就是这一部分筷子的体积,即3.5立方厘米。用同样的方法,我又测量了筷子另一部分的体积是5立方厘米,两次测定结果相加得到这双筷子的体积为8.5立方厘米。当我得到这个结果时,我兴奋地叫了,此时的我是多么自豪、多么骄傲啊!

  接着,我又按每人一天使用3双计算出了我们学校(1500人)及全国(12亿)一年消耗的一次性筷子量,分别是13.96立方米和11169000立方米。结果使我大吃一惊,每年竟有这么多的木料做成一次性筷子被浪费了,真是太可惜!在此,我呼吁在校的同学,不!是全国人民,也不!应该是全世界的每个人都不要再使用一次性筷子了,只有这样,才能保护好我们的森林资源,使我们共有的地球环境更加美好,让地球上的每一个人呼吸到干净、清新的空气。

  今天中午,我正在做数学暑假作业。写着写着,不幸遇到了一道很难的题,我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个所以然,这道题是这样的:

  有一个长方体,正面和上面的两个面积的积为209平方厘米,并且长、宽、高都是质数。求它的体积。

  我见了,心想:这道题还真是难啊!已知的只有两个面面积的积,要求体积还必须知道长、宽、高,而它一点也没有提示。这可怎么入手啊!

  正当我急得抓耳挠腮之际,我妈妈的一个同事来了。他先教我用方程的思路去解,可是我对方程这种方法还不是很熟悉。于是,他又教我另一种方法:先列出数,再逐一排除。我们先按题目要求列出了许多数字,如:3、5、7、11等一类的质数,接着我们开始排除,然后我们发现只剩下11和19这两个数字。这时,我想:这两个数中有一个是题中长方体正面,上面公用的棱长;一个则是长方体正面,上面除以上一条外另一条

  棱长(且长度都为质数)之和。于是,我开始分辩这两个数各是哪个数。

  最后,我得到了结果,为374立方厘米。我的算式是:209=11×19 19=2+17 11×2×17=374(立方厘米)

  后来,我又用我本学期学过的知识:分解质因数验算了这道题,结果一模一样。

  解出这道题后,我心里比谁都高兴。我还明白了一个道理:数学充满了奥秘,等待着我们去探求。

  今天我又遇到一道数学难题,费了好大的劲才解出来。题目是:两棵树上共有30只小鸟,乙树上先飞走4只,这时甲树飞向乙树3只,两棵树上的小鸟刚好相等。两棵树上原来各有几只小鸟?

【【实用】数学日记作文9篇】相关文章:

【实用】数学日记作文九篇12-23

【实用】数学日记作文5篇12-23

【实用】数学日记作文六篇12-15

【实用】数学日记作文三篇12-11

【实用】数学日记作文6篇12-10

【实用】数学日记作文五篇12-09

【实用】数学日记作文8篇12-09

【实用】数学日记作文四篇12-01

实用的数学日记作文四篇12-09

数学日记200字作文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