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个人民情日记

时间:2023-03-19 16:47:17 著名日记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党员个人民情日记

  身为党员个通同志,写好民情日记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以下是党员个人民情日记,欢迎阅览!

党员个人民情日记

  党员个人民情日记1

  近日,笔者在某乡政府的一位朋友处,无意间看到他放在办公桌上的一本笔记本,封面上写着“民情日记本”。出于好奇,笔者打开翻阅,不想竟发现里面是空的。问其故,朋友说,这是两年前为集中教育活动而搞搞形式的,如今活动已过去,民情日记也就不用记了。笔者听了,不禁有些纳闷:难道记民情日记是为了应付活动吗?

  眼下,集中教育活动虽已告一个段落,但民情日记应继续“记”下去,而且要常记、长记,切不可搞形式、做样子,更不可以把它当作“过期”的食品那样丢之一边,不闻不问。

  民情日记是党群、干群之间相互沟通和交流的平台,有利于干部了解民情、体察民意。它不但应该记录群众的呼声和建议,群众的`急事和难事,同时,还要分析具体情况,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措施,根据群众需求,有针对性地搞好服务、排忧解难。记民情日记,应重在抓落实、求实效,不仅“记”好更要“落实”好,做到群众呼声记在本上、百姓冷暖挂在心头,想方设法帮助群众解决急需的问题。如此,民情日记才有实效。

  党员个人民情日记2

  5月19日,接到李家河干坝村村支部李书记的电话,通知我23日到老家村里参加“两学一做”暨“不忘初心·永跟党走”主题实践活动党组织生活会。

  小学毕业后离开干坝村出外读书、工作至今26年余,虽每每回家,心情却难有今天这般激动,作为干坝村走出去的一名农民子女、一名普通党员,真切的感受到了同饮一泉水的浓浓乡情和家乡党组织的殷殷惦念。

  回乡真好!向单位请好假,立即出发。

  儿时伙伴舍繁华,回乡创业尽孝心

  进入干坝村,只见一条平坦宽阔的乡村公路横贯村中,蜿蜒曲折直到村子的尽头,路边的平房高高矮矮一栋接一栋,时不时有小汽车经过,成片的白柚林在田地里、山坡上铺开,土鸡在柚树下欢叫,闲散的跑来跑去,争夺吃食,一片温馨祥和的景象呈现在眼前。

  屋场会上,一起长大的小伙伴们笑逐颜开,亲热的相互招呼着,浓浓的乡音一点都没变,只是多了份成熟稳重,额角添了些华发,岁月磨砺成了一个又一个发家致富的能手。

  “我之前在广州打工,近年来,父母年岁渐高,二老留守在家,实在放心不下,加上广州气候太热,前年,我们夫妻俩便商量决定回老家创业养牛。现在栏里还有十几头大牛,3头牛崽,政府每年对我们养殖户扶持5000元,一头牛出栏周期1年,1头可以卖1万元左右。租了十几亩地,地里种红苕和包谷等,红苕喂牛,牛粪晒干了当柴火烧,包谷煮酒,年出酒好几千斤,女儿在来凤瓦尔高读高二,成绩名列前茅。虽然很辛苦,但还是在家发展产业好,既不让我们老祖宗留下的耕地荒了,还可以关注孩子成长,更关键的是可以陪同照顾年逾八十的父母,免得将来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在的遗憾。在外面,不仅经济发展势头好,党的政治学习活动搞得也很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标语睁眼可见,普通老百姓都晓得八项规定啊,守纪律讲规矩啦,我们要向外地学习,要把村里的氛围逮(搞)起来!号召老百姓搞好屋前屋后环境卫生,自己家园自己建嘛!”三老表,今年45岁,是典型的北上广漂一族,二十几岁就出门闯世界,沿海发达城市没少呆,见过世面的人,说起创业致富,尽孝道,教育子女头头是道。

  “我家5年前就修了三层楼的平房,现在搞的个‘依维柯’,跑到宣恩的运输线路,年收入七八万,孩子都慢慢长大了,现在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啊……”说起这几年的发展变化,儿时的伙伴、屋对门的方来更急着插话又滔滔不绝起来……

  村寨灯火闪烁,照亮此处经年

  看望坎上的老太(族亲奶奶的奶奶辈,辈分太高,小辈子都称她老太),老太养育了7个子女,如今都在各地打拼,谁都接不走她。近处的子女周末回家,远处的只有到老太生日或春节才会举家回来团聚。一个人的日子是孤单的,但老太说她不寂寞,房前屋后的小辈们每天都会来陪她聊天,而且这里的每一寸土,每一根草,每一棵树,乃至哪里有一块什么形状的石头,她都了然在心。

  老太今年81岁,耳聪目明,身体硬朗,年轻时是位能干人,农活样样会干,还会编制斗笠等竹类农具,是那个年代方圆50里的赤脚医生,负责头疼脑热等一些常见病的诊治和孕产妇的检查及接生,常有一家三代人都由她接的生。唯有遗憾的是,没上过学,错过了当年转正做一名国家正式医务人员的机会。这是老太埋藏在心里一生的痛。耕地可以填饱肚子,读书可以充实头脑改变命运。老太用柔弱的肩膀硬是送出了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其他的子女也相继读到了大学或高中。现在老太卸去了生活的重担,悠哉颐养天年,可时常会戴上老花镜,学写字,看看报。

  村里15个组,59户人家,2319口人。常年在家的才一半多点,典型的60、70甚至80后带00后的常态生活模式,家里的青壮年男女外出打工,留下年幼的孩子由年老的父母照顾。没有年轻一代的村庄,越发静谧,入夜了,才8、9点钟,就只可见零星的灯火了,没有犬吠,蛙声却一片高低起伏,平添了些许热闹。白天帮老太栽种了辣子苗,挖了一背篓洋芋,真有点累,挨着枕头就入睡了。

  母校书声朗朗,教育任重道远

  老家与村中心小学仅百米之遥一墙之隔,远远就听见朗朗的读书声。记忆中的小学,土砖墙、泥灰瓦、院墙残缺近乎没有,小时候为走近道,经常翻院墙去上学。校门口的樟树依旧葱茏,校内却已焕然一新,茂盛的植物园,安静的读书角,宽敞的学生食堂,平整的跑道,这就是我孩提时代的校园,常常梦里嬉戏的乐园吗?看着满脸稚气奔跑的孩子们,那个羊角辫的仿佛就是我。

  班主任已经退休去外地儿子那养老去了。侯校长告诉我,现在有教师三十几位,其中近一半是临时聘请的教师,学生近300人,好在有了村级公交车,但几乎都是留守孩子,家庭教育缺失,师资力量也不够,每年都有支教的年轻老师来这里志愿教学,时间一到就走了,现有的在职老师年龄偏大,40岁以下的没有。侯校长的话语道出了对下一代健康成长的担忧。

  永葆初心不忘根,助力发展倾真情

  青石甬道,满载岁月的印痕。村里的乡亲,用坚实的双脚,丈量年轮。天覆地载,日照月临,民风淳朴的干坝村,生生不息,新新相续,流传着简单而平凡的故事。然而作为这片土里生土里长的子孙,这种田园自然的生活,依然觉得很亲切,不是尘嚣彼岸世界的花开花落,是来自血液与灵魂最深处的悸动。永跟党走是应该始终坚定的信念,“两学一做”是警醒不忘初心,始终践行共产党员的本色。我不禁思索,关爱村里的留守儿童成长,关心留守老人的健康,关注家乡的发展,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我该做些什么?我能做些什么?通过与所在单位党组织积极争取,初步形成了帮扶意向: 根据村里需要,适时组织开展送温暖进学校关爱留守儿童成长活动;根据村里的需要,适时组织医务人员开展送健康进乡村关爱留守老人活动;对特困户家庭因病到单位医院住院治疗的对象,对其减免农保报销后自费部分的20%。

  小满小满,麦粒渐满。初夏时节,田间坡上果树蔬花渐欢,和风拂面,收获满满。参加“不忘初心·永跟党走”主题实践活动结束了,我们这些在外地他乡工作的同志相继返程奔赴工作岗位。其实不管他乡有多远,他乡有多美,我们心中始终有一份挂念,挂念着那山,挂念着那水,挂念着那老屋。只有不忘初心,长念党恩,永跟党走,才能永葆本色,才不会迷茫。

  党员个人民情日记3

  20xx年5月18日上午 11点,我又来到了公司大红园林苗圃基地,今天主要是了解阿拉尔加工厂工人刘拥军、高荣林两位同志开展林下种植、养殖进展的情况。

  今年公司提出了利用苗圃地的土地资源开展种养结合发展林下经济,帮助职工群众致富的思路。结合加工厂加工淡季工人到处找活干的现实,发动加工厂工人利用空闲时间在公司大红园林苗圃地开展林下经济。万事开头难,一开始职工并不响应,认为困难多,见效慢。通过宣传解释做工作,加工厂一线党员刘拥军及工人高荣林提出试一试。为了增强他们的信心,只要有空,我都到地里与他们一起探讨如何把头开好,把步起好,鼓励他们好好干,争取做为增收致富的示范点,带领更多的职工致富。

  现在这两位职工已在12亩(树下)种上了瓜果蔬菜,长势良好,取得了初步成效,他们的信心进一步增加。前两天又投资购买了鸡苗,进行种养结合,不知现在怎样了,是否又有什么困难,是否还有什么需要帮助?

  带着问题,我与加工厂支部书记宋克福来到了大红园林苗圃基地。在14号地,我们看到他们林下种植的西瓜已拉蔓,匍匐着向四处伸展,长势非常茂盛;空心菜,蚕豆,豌豆苗,西红柿,辣椒等蔬菜出苗整齐,绿意盎然。树、菜共生,相互映衬,生机勃勃。养殖区就在不远处,我和老宋边走边谈,不远处传来咚咚的切东西的声音,走近看到刘拥军正在砧板前切草,地上放着两捆新鲜的青草。见到我们来,他便停下了手中的活,起身向我们问好。知道我的来意后,他激动地握住了我的手对我连声道谢。当我问到他们目前养鸡的情况,他说非常感谢公司的大力支持,多亏了加工厂党支部主动为他们联系买进了一些鸡苗,又买了些淘汰蛋鸡,现在已经有300多只的规模了。

  随后我又向他们询问了最近需要什么样的帮助,刘拥军不好意思地笑了,他说确实是有些困难,有些困难已经克服了,有些困难还想得到公司的扶持。通过了解,他们现在住的房子还没通电,能否帮助购买一些加工厂内稻瘪子喂鸡等。我告诉他通电的事已经安排了,三天内就可以接通了;良繁场加工厂现有稻瘪子,经与销售中心联系一直也没有人购买,可以拿来做喂鸡的饲料。

  当我们建议他们可以分批再买些鸡苗、鹅苗循序养殖,分批出栏时,刘拥军显得有些高兴和为难。他说经过这一段时间的试验,确实看到了成效,他也想扩大点规模,但因为家里确实不富裕,前期投入了一些钱,资金真是周转不过来。我听后高兴地说道:“这事你们就不用担心了,按照师里的.会议精神,公司建立10万元的党员致富基金,用于解决职工创业基金短缺问题,你们作为带头示范户可以给你们两家各1万元的帮扶资金,没有利息,用于你们扩大养殖规模”。刘拥军激动地搓着手,朴实憨厚的脸上挂满了灿烂的笑容。我再次鼓励他们一定要走好循序养殖这条路子,特别要做好防疫工作,千万不可出差错,争取建成公司的一个养殖示范区,带动更多的加工工人参与进来,让大家通过自己的劳动都能致富。

  时间过的很快,转瞬两个半小时过去了,返回的路上,我再次叮嘱宋克福一定要多操心多来看望他们,帮助他们解决些实际问题和困难。

  这次走访让我印象很深的是刘拥军的微笑,让我深深感觉到我们的职工是那么的朴实憨厚,面对困难,他们没有抱怨,而是积极想办法克服,我们的基层支部、工会更是他们的贴心人,他们经常性的走近职工,帮助他们及时解决一些困难,这让我感到很欣慰,也更加坚定了我的信心。群众利益无小事,只要我们肯俯下身子,用心与职工面对面交流,敢于担当,把事做实,就是推动工作的法则,我在思考,在今后的工作中作为一名管理者如何开拓思维,积极引导职工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劳动实现致富梦,将是摆在我面前的重要课题。

【党员个人民情日记】相关文章:

民情日记:四群民情日记06-10

民情日记06-05

民情日记06-05

民情日记—-田间地头访民情06-05

下乡日记民情日记07-02

民情日记范本06-12

学校民情日记05-29

前民情日记08-29

兽医民情日记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