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社区民情日记

时间:2022-06-24 12:37:52 著名日记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住社区民情日记

  民情日记是察民情、听民意,办实事、解民忧的重要载体。以下是住社区民情日记范文,希望你们喜欢。

住社区民情日记

  住社区民情日记一

  今天是我走访的第一天,去的第一站是星桥村广塘组的组长家。那是一处路边的小商店,店内三五人群,不见组长,说是组长开着碾米机去帮人碾米了,村书记易民主打电话给他说,不是早就通知你了么,快些回。听得我坐立不安,觉得有扰民的嫌疑,倒是书记手一挥,不是咧,这是应该的。女主人在我们落座后马上送来冰过的矿泉水,客气地塞到我们手中,我们早有准备,每个人都备了水,盛情被我们推辞了。不多会儿,组长回来了,是个微胖的中年人,介绍过来意后,我问他家庭情况,居然五十有七,看着确实不象。组长家没有什么问题反映,啰嗦话都没有,只是闷声说走吧,我们到别家去。

  一上午我们走了有十五家左右,在家的以年老者为多,还有就是跟在我们后面转的小孩子。路边的水稻长势很好,很快就要收割,因紧靠酒埠江灌区,今年干旱对这里倒无影响。许是因为中老年居多的原因,大部分都说搭帮党的政策好,没什么大问题,多是男人提的要修好易公塘水库或者小孩就学较远的问题。在一处服装厂的门口,做工的堂客们哈哈大笑说要是发点钞票给我们就好了,我也回答好的回去跟银行商量多印点。下午我们走的是村组搬迁到集镇上的人家和另外一个组,船湾发展很快,集镇规划很好,不少人家搬迁至此,宅基地在30万左右,建成后装修好一点的.都在百万以上了,这部分人属于村上发展较好的,对陪同去的村组长也非常尊敬,对我们的大走访大都很理解,让我心生好感。

  今天的让我感怀的是,此处民风真的很是淳朴,无论走到哪里,听明来意后,讲问题的不多,冷嘲热讽的没有,都有点出乎我的意料了。但其实有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地下水源受上游养猪户污染严重,吃水都是外买的桶装水,我问了长塘组组长,他算给我听,说约有七个组,百来户人家全部吃买水,之前找过政府和相关部门,但都不了了之。这让我很是沉重,后面几天我们走访的地方也是受此困扰之地,我想着要在问题摸清楚后,与船湾镇政府好好汇报一下。同时根据走访要求,要把发现的问题在相关部门挂号解决,我想我会如我对老百姓所言,尽我最大的能力来督促解决这个问题。

  住社区民情日记二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社区工作量大繁杂。为了让广大居委会工作人员身在岗、心到位,真正“身”入居民,龙鼎山庄社区管委会的领导推行了《民情日记》制度,要求社区工作人员在走访群众时,民情日记随身携带、随时记录,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及时整理、及时汇报、及时解决,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要做到“居民情况一口清、特殊群体一口清、骨干对象一口清”,能够当时解决的必须当时解决并记入日记;不能当时解决的也要记入日记,社区能解决的社区解决,社区不能解决的向上级政府或部门汇报。

  几年来,社区工作人员的《民情日记》加在一起达到几十万字,《民情日记》成为工作人员连民心、听民声、解民忧的新的有效载体。家住社区D区的老人王涛因病一条腿截肢,生活不能自理,这是一个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军人,可是自从生病后心情压抑,有时总爱和老伴发脾气,社区的工作人员在走访过程中了解到这一情况,将老人的情况记在了《民情日记》里,也记在了心上。先后为老人申请了提鞋器和轮椅,以此来方便老人出行,还经常组织志愿者到老人家里帮助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陪老人聊天,让老人时刻记着党和社区没有忘记他。家住B区的任喜财、曾秀芬老俩口都是党员,是一个祖孙三代同堂的五口人之家,在走访中工作人员发现曾秀芬老人没有工作,她的脚因为糖尿病而溃烂行走不便,她的儿媳没有工作,孙女正在上大学,在社区的帮助下,先后向区委组织部为其申请帮扶款3000余元,社区主任梅莉莉还与其结成了帮扶对子,经常她们家中走访看望,了解老人的生活情况,实实在在的帮助他们解决了很多生活上的困难。

  龙鼎山庄社区的《民情日记》不仅记录问题、解决问题,也在潜移默化地向群众释放善意,让社区工作人员时刻以居民利益为上,有效的提高了她们为居民办事的效率,提高了居民群众对社区工作人员的理解度和信任度,更有效激发了群众反映社区情况的积极性。

  2012年4月16日 星期一 多云

  今天,我开始了“串门行动”。走在李家村平坦的村路上,不时碰到在路边聊天的村民,他们很热情的.和我打招呼。经过上一次义诊活动,村里有不少人已经认识我了。走进孙福聚和孙丛木的家,坐在他们的炕头上,面对面的交流。从个人经历到家长里短,从以前的困难境遇到如今的幸福生活,我们无话不谈。我深切地体会到,他们“倾诉”的意愿很强烈,愿意和第一书记交流,敞开心扉互相沟通,即使是第一次见面,也毫无陌生感。在孙福聚家,孙大叔把自己希望能办退休的事向我反映,我一一记下。孙丛木是村里的低保户,本人二级残疾。我见他时,他正坐在轮椅上。不大的小院里也是一片狼籍,屋内摆放着一些杂物。虽然每月能及时领到低保金,但如果遇到生病,生活会更加拮据。孙丛木的妻子金大娘则是一边说话,一边掉眼泪。我对金大娘进行了安慰,希望他对生活充满信心。我对孙大爷反映的问题也一一作了记录,帮他向有关部门咨询一下有关政策。

  希望自己能为他们做点事

  住社区民情日记三

  5月8日,星期二,晴

  今天去光明花苑入户,这一小区老年人普遍反映,退休后赋闲在家,子女又不在身边,业余生活单调。

  祥和社区有居民12000余人,55岁以上老年人占40%。针对这一情况,社区工作人员入户调查,摸清了辖区“空巢”、孤寡、独居等1000多名老人的基本情况,为老人们建立详细的家庭档案,同时,腾出一间社区办公室,配齐了娱乐设施,办起了“爱心”居家养老服务社。老人随时可以来服务社打牌、谈心聊天。预防保健办工作人员定期不定期为老人们免费检查身体。社区党支部把30多名有文艺特长的老年人组织起来,组建了一支文艺队,文化站工作人员定期教他们秧歌、健身操等,使老人们老有所乐。

  居民连心卡”连着你我他

  6月1日,星期五,晴

  铁路15街的居民反映,到社区办事还要转乘两路车,办事极不方便。

  社区立即召开党员、居民代表座谈会,就如何方便居民办事展开讨论。

  经讨论,决定开通“民生民情热线”,制作“居民连心卡”,发放到居民手中,在连心卡上注明社区书记,主任的'联系方式和党组织承诺等事项。内容涉及纠纷调解、低保申请、医疗卫生及劳动保障等多方面,24小时畅通,确保服务到位。“居民连心卡”实现了居民办事不用出门,只需打个电话,服务便会送上门的承诺。

  电话铃声响忙乎大半夜

  7月26日晚,星期五

  今晚9点多,突然接到一位社区居民的电话,说在时代广场附近有个50多岁外地老人,在捡垃圾食物吃。

  接完电话后,我立即赶到广场,将老人带到广场夜市,给老人买了烤肉和馕,并详细了解了老人的情况。老人叫王德俊,57岁,家在江苏睢宁县邱集镇,到哈密寻找女儿。老人的女儿叫王玉梅,今年高考落选后负气离家出走。听说女儿来了新疆,老人于7月24日晚找到哈密,不料身上的钱和女儿的照片被偷,只好边乞讨边打听女儿的下落。我与东河区派出所联系后,经协调我们把老人送至地区救助管理站

【住社区民情日记】相关文章:

社区民情日记07-01

社区民情日记02-06

社区民情日记05-14

社区的民情日记07-03

社区的工作民情日记06-27

社区民情日记制度07-04

社区干部的民情日记07-04

社区干部民情日记07-04

社区民情日记走访07-04

党员进社区民情日记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