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日记”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

时间:2022-12-08 04:04:04 著名日记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学生“数学日记”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

  小学生“数学日记”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

小学生“数学日记”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

  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乘着课改的列车,走特色发展之路,是学校实现高速发展的惟一选择。为抓好教育科研工作,我们以“抓好校本课程,创学校特色”为我们科研课题的立足点,以《数学日记》的校本课程开发为本科研课题的切入点,认真做好小学生《数学日记》开发与研究工作,做到“以校为本,特色发展”。现就我们在小学生《数学日记》开发与研究方面做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课程开发的背景

  新一轮数学课程体系建立的目的是: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运用数学的能力,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其目标是: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学会解决问题,进行数学思考和交流,以及形成积极的情感和态度。“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实施的基本出发点。为了克服长期以来,小学数学作业没有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没能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了解学生的多元智能特征的缺陷。我们认为让数学融入学生生活,

  把日记这一语文教学中独有的重要形式迁移到学生数学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写数学日记,正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为背景,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运用数学的空间。数学日记内容体裁的开放性,拓宽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空间,让学生的多元智能有了生长的土壤,真正体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日记真正让学生走进生活,感悟数学是现实的、是有用的,能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此,2002年秋学期,我校把“数学日记”专题研究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之一。

  二、课程的目标

  总目标:

  1、使学生学会介绍自己寻找、发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用途和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学会介绍自己的学习体会,表达自己对数学的情感和态度,写出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独特感悟和不同的欣赏视角,学会介绍自己创造性运用知识的构想、方案,动手实践制作的过程和方法。

  2、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悟数学的习惯及表达真情实感、自觉反思的意识,提高学生感悟、收集处理数学信息的能力,逐步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动手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联系,随时随地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适时指导学生学会洞悉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提炼生活,写出学数学、用数学、悟数学的经历与感受,形成良好的情感与习惯,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阶段目标:

  一、二年级

  知识目标:使学生学会介绍自己寻找、发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用途和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的习惯,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寻找自己身边的数学,学习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的事物。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乐于用数学语言来表达与交流(以口头为主),喜欢学习数学。

  三、四年级:

  知识目标:使学生学会介绍自己寻找、发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用途和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写出学数学、用数学、悟数学的经历与感受。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把数学知识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联系的能力,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学会洞悉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提炼生活中的数学。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乐于用数学语言来表达与交流(以笔记为主),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喜欢学习数学。

  五、六年级:

  知识目标:使学生学会介绍自己寻找、发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用途和学习数学知识、自觉反思、收集处理数学信息、动手操作实践与合作学习的过程,会自己的表达真情实感,写出学数学、用数学、悟数学的经历与感受。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悟数学的习惯及表达真情实感、自觉反思的意识,提高学生收集处理数学信息的能力,在学生学会洞悉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提炼生活中的数学时,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不断提高他们动手操作与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乐于用数学语言来表达与交流(以笔记为主),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喜欢学习数学,形成良好的数学情感与习惯,感悟自己就是数学知识的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三、研究内容

  内容的选择主要有四个方面:

  1、引导学生学习、交流、感悟生活中的数学:学会介绍自己学数学,并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各种问题的过程和方法,体现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悟数学的能力,以及收集、处理数学信息的能力。

  2、引导学生收集、整理、交流智趣数学:学会介绍自己在书刊杂志及生活见闻中收集、整理的数学趣味题、智趣故事、趣味常识和自己的“独特解法”等,体现学生对数学的感情与其对数学充满挑战性特征。

  3、引导学生反思、感悟数学:学会介绍自己的学习心得,表达自己对数学的情感和态度,写出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独特见解和不同的欣赏视角,体现学生的真情实感、自觉反思的意识。

  4、引导学生学习创造性运用数学、动手实践方面:介绍自己创造性运用数学的构想、方案,动手实践制作的过程和方法,体现学生的创新精神、动手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四、课程实施

  1、大力宣传,营造氛围。

  在《数学日记》校本课程实施之初,我校领导主动向上级汇报学校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与校本课程开发的有关工作,以取得上级领导、专家的大力支持和指导,并面向社会和学生家长宣传《数学日记》的特点和课程实施的意义,让社会各界人士和学生家长们更多的了解、支持,营造有利于课程开发实施的社会氛围。

  2、加强学习,树立新理念

  教师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数学日记》课程实施成功与否,教师的综合素质的提高,课改理念的树立,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不断地加强理论学习,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校本培训,扎实抓好“三大本”即“教育教学后记”、“教育教学名言锦句”、“教法集锦”,夯实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基础。同时,以“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指派老师外出听课、学习、培训,开阔老师们的眼界,邀请专家到我校进行专题讲座,对教师进行系统培训,为进一步实施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3、确立方案,建立制度。

  “学数学,用数学,让数学融入生活。”这是我们《数学日记》课程的基本目标。为了成功实施课程,我校迈开了稳健的步伐。

  (1)成立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校长亲自参与《数学日记》课程实施工作,站在第一线对《数学日记》课程的实施、指导做到高瞻远瞩。

  (2)组织教师学习校本课程开发、校本教研的理论及本学科课程标准,明确目的、任务及各年级要求。

  (3)学校制定骨干教师培训计划,做到以点带面,确保课程实施工作的顺利进行。

  (4)制定相应的课程实施工作奖励制度,以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课程实施工作的正常开展。

  (5)要求数学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渗透写数学日记的引导,每周全校统一安排一节课时间对学生的“数学日记”进行指导、评价、交流和展示。

  4、达成共识,制定计划,全面铺开。

  在学校领导、执研人员和全体数学教师的共同努力下, 2002年秋学期,我校《数学日记》课程实施工作得以正常开展。课程实施的具体安排如下:

  (1)2002年9月至2003年8月,在五、六年级试行实施。重点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的习惯,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去发现自己身边的数学,学习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的事物,乐于用数学语言来表达与交流。

  (2)2003年9月至2004年元月,在三、四、五、六年级实施。我们通过开展“数学手抄报”、“调查报告”培养学生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社会生活实践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学会洞悉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提炼生活,写出学数学、用数学的经历与感受,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3)2004年2月在一、二、三、四、五、六年级实施,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悟数学的习惯及表达真情实感、自觉反思的意识,提高学生感悟、收集处理数学信息的能力,逐步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动手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学会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形成良好的情感与习惯,感到生活里充满数学,

  他们就是数学知识的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有与人共享的要求,有想去书写的欲望,喜欢学数学写数学。

  (4)每年邀请数学有关专家到学校进行两次专题指导,并组织课题组教师外出参观、学习四次以上。

  (5)经费保障:每年学校投入一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数学日记》校本课程开发实施,做到专款专用。

  5、遵循的主要原则是:

  (1)激励性原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培养兴趣的途径之一就是激励。在评价学生“数学日记”方面,我们要注重采取多元化、多样化的激励方式,形成自上而下的激励机制。

  如:我们要求老师评改数学日记时,都要注重用激励性的语言,如:“你真棒”、“你真会用数学”、“你将是21世纪的华罗赓”等这样的文字要经常在学生的日记本上出现。各班每星期要组织学生自评、互评、欣赏数学日记,再评选出本班写“数学日记”的标兵。学校每月都要出版“数学日记”刊物,树立典型,促进交流。每学期要评选优秀“数学日记”进行展出、并举行比较隆重的颁奖仪式,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感受成功的舞台。以此大大激发学生写“数学日记”的兴趣,让学生养成写“数学日记”的习惯。

  (2)实践性原则。“实践出真知”,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了解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作用,获得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和与人合作、进行交流的技能。比如:在教学了“购物”这一内容后,让学生回家与家长一起去参加购物活动,然后把自己的发现写成日记。

  由于课上的“购物”游戏给了学生充分的引导与铺垫,因此,学生在这个实践活动中有不少新发现,有的写到:“我和妈妈在超市买了一箱鲜奶,一共是52元,我发现箱上写有告诉我里面有24盒的数字,还写有生产日期是2003年10月,保质期八个月。我在想我怎么能算出一盒的价钱呢?”还有的写到;“今晚妈妈带我去面包店买一个价格2元的面包时,售货员阿姨少收了四角钱,我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经妈妈指点,我才发现店门口上写的:“晚上7:00后打八折的牌子。我这才明白,原来打折就是比原来的价钱便宜啊”。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发现的数学知识,使学生印象深刻,它不仅拓展了学生数学的空间,更能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数学,表达数学,乐于与人交流。

  (3)主体性原则。儿童是教育的对象,是发展的主体,

  是实践活动的主人。学生要在实践活动中,自主探索、积极思考、大胆猜测、感悟质疑、合作交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收集信息资料,是引导学生自主发现知识的重要途径。如:在教“生活中的大数”之前,我们老师布置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有关“生活中的大数”的资料,然后让他们用日记的形式写下来。学生通过自己收集的资料,自主发现了许多知识,汇报时情绪高涨,内容可丰富了:“我从报纸上知道:我国的人口有13亿多,我国一天生产汽车……”“我到商店看见洗衣机的价格是999元,电视机的价格有2300元、1900元,电脑的价格有7600元,10689元……”“书上说一只杜鹃能吃掉松毛虫5000多条……”这样,让他们做个知识的发现者、学习的主人,他们乐于与人分享发现知识的快乐,自然想把自己的发现写下来了。

  (4)活动性原则。人类是在各种实践活动中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儿童实践活动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基础和源泉。要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交流、学习、实践、提高。课堂上,我们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提供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真正走进数学,

  发现数学知识。比如:在教“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我们通过创设情景把一个长方形的木框拉成平行四边形的样子,问学生它的面积是否变了。激发学生探索欲望,再让学生动手拼、摆、剪、画、量、数,让学生尽情去研究探索,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发展,成为知识的研究者与探索者。课外,还发动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数学日记手抄报”,写数学“调查报告”、以数学日记的形式展示调查结果,规定各班每星期要组织学生自评、互评、欣赏数学日记,再评选出本班写“数学日记”的标兵,学校每月都要组织学生出版“数学日记”刊物供各班同学进行阅读、欣赏、交流。有意义的数学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要表达与交流的愿望也就产生。

  (5)循序渐进的原则。对于不同年级、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起点、不同的发展要求,循序渐进的进行训练。

  首先,我们老师在平时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联系,

  随时随地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适时指导学生学会洞悉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提炼生活,写出学数学、用数学、

  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经过与感受,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体会学习的乐趣。其次,每周我校还组织教师利用一到二次数学日记指导课的时间,给学生作数学日记的评优、展示、交流,还帮助学生对数学知识作阶段性总结和运用于生活的指点,并作适当的写法指导,从而促使学生写数学日记有样可依,又有充分的内容和时间作保证,就保证每周能指导学生写出一、两篇数学日记。另外,我们给学生自由写的机会。平时可随时有感而发,想写的可天天写,鼓励生多写。如此,逐步养成写数学日记的习惯。

  五、课程评价

  通过指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写数学日记,能促使学生主动地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去思考生活问题,让生活问题数学化,让数学日记成为联系生活与数学的纽带。当学生把观察生活的内容、把解决问题的过程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的时候,就展现出了他们的思维过程。通过写数学日记,拓宽了学生的数学视野,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水平,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数学日记”使数学、语文、美术、科学等各学科得到有效整合,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老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促进了学校数学教学的全面发展,推动了其他学科的改革进程。通过实验研究,三年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教育科研、校本教研走在全县前列。学生能力得到发展,教师的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我校实验教师的论文、

  案例等有70多人次获区级一、二、三等奖。孔庆婷、韦露丝两位教师2005年3月参加全国教学艺术大赛均获二等奖,朱祥吉校长撰写的数学日记论文《数学生活化 生活数学化》获国家级一等奖,并在小学教学参考杂志上发表。杨莲丽教师在2004年4月举行的青年教师赛教课中获县级一等奖,市级三等奖。陈海丽老师参加柳州市赛教获得一等奖。2005年11月,何素舟老师参加全县青年教师教学艺术大赛以所有选手最高分荣获金奖。孔庆婷等多位老师还多次在县级课改培训会上作观摩课,并得到有关专家的好评。我校还应县教研室的邀请经常组织教师下乡献课,与兄弟学校交流成功经验得到大家的赞许。我校的《数学日记》的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也已取得国家级科研成果申报资格。

  如今,我校“数学日记”的校本课程开发实施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自2004年5月我们举行了为期三天的成果展开放日起,前后接待了东兴市、凭祥市、合山市、柳州市、鹿寨、柳城、融安等市、县教育系统的领导、教师近千人到我校参观、学习,得到了参观者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也创出了我校的教学特色。这正是我校以“抓好校本课程,创学校特色”为我们科研课题的立足点,以《数学日记》的校本课程开发为本科研课题的切入点取得的成果。

  六、困惑的问题

  1、写数学日记对学生来说,是件新鲜事,因而实施初期学生兴趣较浓,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如何保持学生对数学日记的浓厚兴趣,如何使学生持之以恒地写数学日记,这是我们有待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2、写数学日记不能只停留在对所学数学知识的重复与再现上,那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比较深层次地去探索、去创新,这也是我们需要研究解决的又一个问题

  当然,我们会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倍努力,不断地解决问题,使我校课题研究工作顺利地实施、推进,为圆满完成课题研究实验任务,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不断地努力奋斗!

【小学生“数学日记”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相关文章:

高职院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05-11

高校高校校本课程开发问题研究02-24

高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目标取向研究02-25

高校高校校本课程开发问题研究论文05-06

浅析高职院校校本体育课程开发策略研究12-06

关于口语交际课程开发研究11-30

网络教育课程开发研究03-18

校本课程开发经验总结11-09

校本课程开发工作总结11-17

浅析校本课程开发的定位问题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