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乡扶贫工作日志

时间:2020-09-02 14:43:43 日志 我要投稿

下乡扶贫工作日志

  同样的地方有的人贫困,有的人富裕,这绝对不是偶然的。接下来要给大家推荐的是下乡扶贫工作日志,欢迎阅读以及参考!

下乡扶贫工作日志

  下乡扶贫工作日志(1)

  屈指算来到xx村已12天了。这些天来,走村串户,访贫问寒,与这里的村社干部、党员和村民谈心、交流、拉家常,收获颇多。在这里,人们的生活有贫有富,但更多的是贫困。农民们很辛苦,家家户户几乎都耕种着三十亩以上的耕地,有的还耕种四五十亩,这在我的家乡及好多农村是少有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里的人们早已习惯了这种繁忙的生活。但是这些天来一直让我感动的是,他们即使生活条件不好,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但这些乡亲们一个个都活的挺有精神。写到这里,我就想起现在的许多城里人,吃穿不愁,但总拉着一张苦瓜脸,无精打采,生活在郁闷的世界里。我们的“上班族”们坐在宽敞的办公室里,面对电脑一脸茫然,好似有无尽的烦恼。在这里,我们与贫困户聊天,他们说有许多寒苦,但他们相信党和政府,对今后的生活充满了信心与希望。我想,这就是他们以阳光的心态面对生活的缘由吧!

  九点半时,我们帮扶组的同志们都到齐了。今天我们去走访的是三社,也叫松把社,距离我们的根据地村委马主任家还有两公里。我们向东徒步行走十来分钟,眼前出现了一道大坡,这个自然村刚好社坐落在山腰上。放眼向前望去,这里都是一道道的大山梁,山成排、沟成行。我这时才突然明白,xx村的名称可能就是这样得来。顺着山坡土路向下继续行走了十多分钟,就到了三社。向下望去,废弃的庄廓随处可见,真正像样的农家不多,巷道里也不见个人影。一路上听老谢说原先这个社有26户,现在只剩10户。我们连走了三户,但家家都锁门。在老谢的提议下,我们径直来

  来到原村支部书记孙万发家。走进他家时,他正要出门去收割玉米,见到我们他很热情地让我们进屋。看上去家里条件并不好,像样的只有一台电视机,上边还赫然写着“农村党员远程教育收视器”。我突然想起了一件事,前些日子有人说村上有个电视在孙x家,但大家都怕得罪人,谁也不愿去要回来。老谢说他家在这个社还算最好,以前这个孙书记工作干得也不错,青海《党的生活》还专门报道过他,可是后来群众反映不好,换届时没能当选。攀谈中我们得知以前他当过民办教师,如果再坚持两年就转正了。他有两个儿子,老大在外跑车,收入也可以,但因为他们这个地方条件太差,已过结婚年龄的儿子一直说不上媳妇。他说这个社、包括整个xx村的小伙子们都很难说媳妇,姑娘们没人愿意到这个山大沟深的穷地方来当媳妇。好在他的二儿子很争气,现在上天津石油大学,快毕业了,工作已签约。谈到村里的工,他说这里的群众有条件的想方设法自己搬走了,留在村里的都是最困难的,大家都迫切希望政府帮助他们搬出大山沟。我在心里想,xx村也算大村,整体搬迁不太现实,但是通过政府适当扶持鼓励自行搬迁还是可行的,作为帮扶工作组我们还是多反映吧!

  下乡扶贫工作日志(2)

  今天我到三组入户走访,感觉三组大部分都是新搬迁户,一统计,仅去年就搬迁了18户。原来三组的村民主要分布在山上和山下,大约各占一半,山上的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村民们强烈要求搬迁。经村委会协调,在山下整理了一些屋基,条件好的都迁下来住进了新房,目前山上大约还有七、八户,我决定先上山走一趟。

  沿着山路往上爬,大约二十多分钟才到第一家,叫徐光朝,家里三口人,低矮的三间土坯房,家里很乱,满院都是刚孵出的小鸡。徐光朝的儿子徐斌对我们说,他们家三口本来都在外打工,因为他母亲生了病,得了肝硬化,在医院住了几个月,医生说没有了救治希望,不得已才回来。他母亲现在病情虽然没有恶化,但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他父亲身体也不好,患有腰椎间盘突出和甲亢病,他只有放弃打工回家照顾父母。为了挣点钱,他到省农科院学习了蜈蚣养殖技术,在家里养蜈蚣,但才起步,还没有见收;同时又买回了一批鸡苗,准备搞规模养殖。徐斌是我入户走访来在农户家里遇到的第一个年轻人,今年25岁,也是全村唯一一个搞特色养殖的,我很有感触,年轻人就是不一样,有文化,有思路,建设新农村就需要年轻人。我对他说,养蜈蚣风险很大,关键是技术,所以你一定要多小心,有什么问题一定要及时请人解决,千万不能让蜈蚣生病。

  再往上走,来到程梅家,她正在林子里放牛,我说我们是“三万”活动工作组的,想到她家里坐坐,她便把牛拴好,把我们带到她家。家里条件还不错,虽然住在山上,但是楼房,而且也收拾得很干净,她说房子建了好几年了。程梅今年39岁,是我入户调查遇到的第二个40岁以下的年轻人,接连遇到两个年轻人,我便有些兴奋,现在年轻人都出门打工,留下来的实在太少了。

  程梅家里三口人,丈夫朱朝明开农用车在周边村从事农产品收购、贩卖,每年可以挣一些钱。她在家种庄稼,不仅种了10亩土地,还养了10头猪、3头牛、1只羊,我粗略地算一下,她在家种地搞养殖每年的毛收入也有近2万元。她还有一个女儿,9岁,在洪门铺读小学。她家是我在洪门铺村入户走访以来遇到的条件算比较好的一户了。我问她现在主要有些什么困难,她说主要是她女儿上学比较困难,才9岁,每天要走几里路到山下读书,又没有同伴,中间要穿过好几个树林子,现在野猪比较多,很有危险,上学的时候她可以送一下,放学要是太忙就来不及接,希望能够解决一下。再就是希望村里帮忙在山下协调一个屋基,还是想搬到山下去住。

  三组山上的资源其实还是很丰富,森林保护得比较好,山场面积也很大,如果年轻人不出门打工,像程梅一样,在家发展养殖,也还是可以挣到钱。政府应该在这方面做一些工作,力所能及地把年轻人吸引回来,只有年轻人回来了,村子里才有发展的生机和活力,才可能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更好地推动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接着我又到吴玉海、程家钱、吴兆旭、涂原进等几家,情况大体差不多,都属于比较勤奋、生活过得去、但生存条件又比较差的一类。他们都反映山上条件太差了,而且野牲畜多,破坏性大,庄稼都种不成,要求村里能够帮他们迁到山下居住。

  从山上往回走,我想村里搞迁移扶贫是正确的,应该把村民从山上迁下来,人虽然住在山下,但山上的地还是可以种,而且还可以利用山场资源发展特色产业,老百姓也有增收的路子。

  社会发展的趋势是城市化,那么农村发展的趋势应该是集镇化和村庄化,如何探讨一种土地流转机制和搬迁帮扶机制,把那些生存条件恶劣的村民集中迁移到公路沿线、集镇周围,让他们迁得下、住得稳、能发展,应该是政府认真研究并切实解决的问题。

  下乡扶贫工作日志(3)

  9月10日 星期一

  今天将正式入住科右中旗高力板镇西太本嘎查。早上吃完饭后,科右中旗工商局张建副局长领着我们先去了旗交通局,郭副局长接待了我们。我详细地询问了西太本嘎查一段6公理水泥路的修建情况。郭局长介绍,今年由于公路批文下半年才批下来,招投标进行了45天,兴安盟上冻期较早,施工期较短,10月10日前道路停止施工。由于以上原因,今年这条水泥路只能完成路基构建和材料准备工作。

  接着我们去了旗扶贫办。扶贫办的白主任向我们介绍了整村推进项目,这个项目中央共投入扶贫资金150万元。共分为四块,29万元用于农田机井建设;96万元用于购买羊,20万用于建立互助基金,5万元用于培训。自治区扶贫办通知原来20万元的互助基金项目已经不再列入整村推进项目之中。整村推进资金150万只能用于农田基本建设和增产增收,发展优势产业。高力板镇党委政府还准备更改这个项目,旗扶贫办已经报自治区扶贫办,等待答复。

  随后张建局长把我们送到了高力板镇西太本嘎查农民水大哥家中,算起来这已经是第四次到水大哥家了。中午水大哥用鸡肉炖土豆款待了我们。这顿饭参加者还有新当选的嘎查党支部书记包金龙和嘎查达巴虎,我们几个人小酌了几杯。

  下午,我们立即开展了走村入户工作,在三队的一家贫困户中,我们看到了主人哈斯巴特尔因严重风湿病而变形的双手,他的妻子前不久做了肿瘤手术,还要供养一个上大学的孩子,家里仅靠种地的收入远远不够。在一户开小饭桌的农民家里,二十多个孩子挤在两间不大的房屋内,主人靠这点额外的收入维持家庭开支。还有一户人家主人叫包哈达,从住房外观看这家人更穷,准备去他们家,但大门紧锁,可能下地干活了。

  晚上,水大哥给我们煮了玉米,虽然有点老,但吃起来很甜。

  9月11日 星期二

  今天是入住水大哥家的第二天,因晚上和同来的人聊到凌晨2点多,起来的晚一些,8点多才起炕。水大哥给别人家帮忙去了,水大嫂不怎么会做饭,水大哥走之前给我们准备了稀粥、馒头、鸡蛋、咸菜等。

  吃完早饭后,我们先到嘎查三队的几户人家走访。第一家是两个年青人,男的叫青格勒图,女的叫图娅。小两口很恩爱的样子,原来曾经一起到大连打工,因为挣不到多少钱,而且生活成本很高,二人又回来种地了。当我们准备回去的时候,又遇到他们,二个准备割绿豆,聊了两句后,看着男的搂着女的下地的背影,想起了一句歌词,夫妻双把家还,应该改一下,夫妻双双把地下。去的第二户人家叫水莲,第三户人家是青格勒图小两口的父母家,从房屋外观看非常破烂,还有青格勒图的爷爷住在这里,门口摆了一张破旧的床,老人已经七十多岁了,却住在这样破烂的地方,我们的心情都很沉重。

  下午准备继续走访,却发现水大嫂已经出门了,我们不敢出去,因为不知道村里的治安好不好。大约四点多钟,水大哥回来了,我们才继续开始访问贫困户。正好路边有一个老人抱着孩子,上前一问,原来她正在看外孙子,她的女儿和女婿都下地干活去了,女婿叫图布新,女儿叫丽丽,两人住的是98年洪水冲垮老房子后政府盖的安置房。邻居王大嫂听到了我们的声音,来到这户人家,听说我们是自治区工商局的干部,主动邀请我们去她家。她男人脑出血,半身不遂,住的房子是土坯房。我们问她还有哪些贫困户,她推荐了华青龙家,并热心地领着我们去。华青龙家电器很多,除了冰箱、电视机外,甚至有农村少见的微波炉、电磁炉。华青龙的二儿子双林28岁了,在农村算是大龄青年,开始他向我们隐瞒年龄,后来才不好意思说出了真实年龄。从双林的谈话中看出,他对结婚不抱希望。据村里其他人讲,双林包括他弟弟海林都比较懒散,钱有一个花俩,所以攒不下钱。双林的人材确实差一点,头发长而且脏,身形瘦弱,和青格勒图相比,差距比较大。哥俩住在父母家旁边的一个土坯房里。王大嫂又热情地把我们领到水琴家,可能是她打了电话,水琴穿着水靴,刚浇地回来。她家的房子是土坯房,墙裂了缝,两个孩子一个在内蒙古师范大学上学,一个在内蒙古建工学院上学,每年的生活费加起来要两万多元,学费8000多元,显然光靠种地是不行的,她家养了29只羊,外面欠了不少债务。

  走完这几家,已经快6点了,天空中乌云密布,已经开始下起雨滴。

  晚上,水大哥炒了芹菜粉条,焖了二米饭,吃饭间,外面雨逐渐大了起来,院子里刹时变得泥泞不堪。由于受雨水影响,房子突然停电,我们点着蜡烛吃完了饭。

  外面雨涮涮下着,我们坐在热炕头上,顿时感觉到了一种幸福。

  9月12日 星期三

  早晨,天空下着小雨,本来想出去到农户家走一走,但昨日的大雨已经使村中的道路变得异常难走,所以只能在家中待着。中旗张局长突然来电话,兴安盟工商局刘局长下午到中旗,晚上请我们吃饭,他下午派车来接。

  下午三点多钟,中旗工商局的车来了。西太本嘎查的路根本不能称为路,一下雨有一些路段就成了大泥坑,要有很高的车技才能通行。果然,司机对路况不熟悉,车陷在了烂泥了,费了很大劲才出来。到科右中旗已经下午四点半了。我们住的是君乐酒店。

  刘局长是老朋友了,他在通辽市工商局当副局长时就和他喝过一次大酒,所以我知道晚上这顿酒一定跑不了。果然,热菜还没上的.时候,他就拿起分酒器,大约有二两五,一口气干了,然后让我们也干。我们俩都是喝不了酒的人,而且不擅长喝快酒,但盛情难却,他又官气压人,只能痛苦万分喝下肚去。有了这样的开端,接下来盟工商局加上科右中旗工商局的其他领导轮番上阵,不一会我们就败下阵来,与我同行的那个人彻底喝多了,我还在勉强支撑。

  吃完饭已经快9点了,那时我还很清醒,回到房间想洗澡却发现没有热水,只好作罢。我的同事喝多了,来到我的房间内没完没了说着酒话,纠缠了一个多小时,我实在忍无可忍,强行把他送回了房间。

  酒之一物,害人不浅。

  9月12日 星期四

  昨晚旗工商局康局长约我们起来去早市买菜,时间定在7点钟。我勉强在6点半醒来,头疼得要命,想洗澡还是没热水,打电话找服务员修,但没修好。服务员给我换了一个房间让我洗澡。洗完后已经快七点了,康局长来短信说菜已经买好了,让我多休息一会。我的同事彻底喝多,早餐都没吃。

  和刘局长告别后回到嘎查,我们都感觉难受,于是上午决定休息。

  中午我做了饭,一下子煮了三袋方便面。喝完酒的人都知道,吃点热汤面,出一身汗,酒会消大半。可惜面煮多了,反而变得不好吃了。

  下午我们都不想走得太远,就在附近几家贫困户里走访。

  9月12日 星期五

  目前我们的工作主要是熟悉情况,一方面是为了下一步整村推进项目打好基础,另一方面是因为嘎查现在忙于选举。中国的民主好象在农村得到了落实。嘎查村书记、主任居然选了两个多月,我们来这里的时候刚刚选出来。紧接着还要选自然屯屯长,每十五户要选一个村民代表,每五户要选一个户代表。这几天我们的工作完全得不到嘎查书记主任的帮助,只能是熟悉情况。我们决定去危房改造户王刘德家。王刘德家在嘎查的西边,步行要走很远才能到达。路过一家大的农民合作社,因为有这方面的任务,我们进去看了。这个合作社动作不小,每年竟然能收购近4000万吨玉米,真谓大手笔。不过这个合作社存在着中国当前普遍的困难,就是贷款难度较大,我们爱莫能助,只能帮助他出些主意。再往前走是嘎查卫生院,这引起了我们的兴趣。在医院告示栏里,我们看到几张结算单,目前农村医疗合作保险还比较划算,一个农民看病总共花了600多元,报销比例85%,农民只需花90多元,这算是个惠民工程。

  走了半个多小时,终于到了王刘德家。危房改造工程已经完成了主体工程,门窗安装按要求应该由王刘德承担费用,但王刘德本人脑溢血,他老婆风湿病,基本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全凭二儿子照顾,所以他根本承担不起门窗安装钱,房子已经盖起了两个多月,门窗却始终安不上,人也搬不进去。我们看的时候,好好的新房里面被雨水湿了一大片,房屋还漏雨,玉米杆满屋子都是。我让王刘德的二儿子一保搬梯子上房看看,原来房顶上窝了一大片水,我问一保:“知道不知道房顶有水?”他说:“知道。”我的气一下子不打一处来,我对他斥道:“你不能扫一下吗?”我们登梯子上房顶,几分钟就把雨水清理完了。

  同样的地方有的人贫困,有的人富裕,这绝对不是偶然的。在这几天,我深深地感觉到这个嘎查自然条件之好在内蒙古自治区也是首屈一指的,为什么会出现贫困现象呢?勤劳致富,懒惰致贫这是原因。这个原因我们房东水大哥也深有体会。

  当然王刘德家有特殊情况,他的二儿子也不容易,既要种地还要照顾两个老人。我给包金龙打电话,让他派人来王刘德家丈量门窗尺寸。我的想法是尽快给王刘德安上门窗,好让他们在入冬之前搬进新居。

  每次走在嘎查破烂的道路上,我总是心情沉重。曾经看过瑞士的农村照片,哪里是农村,简直是天堂。什么时候中国的农村变成城里人都想来,农村人都不想走的地方,那时候也许中国真的现代化了。

【下乡扶贫工作日志】相关文章:

简短的扶贫工作日志06-07

下乡扶贫工作日记范文06-16

我的扶贫日志11-29

扶贫帮扶日志简短06-07

下乡扶贫日记范文09-05

扶贫下乡日记05-08

下乡扶贫日记大全11-20

2017年甘肃扶贫日志05-20

扶贫下乡日记范文06-19

个人下乡扶贫日记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