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道德与幸福感研修日志

时间:2022-04-05 16:19:33 日志 我要投稿

教师职业道德与幸福感研修日志(精选9篇)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对各类日志都很熟悉吧,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日志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日志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师职业道德与幸福感研修日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师职业道德与幸福感研修日志(精选9篇)

  教师职业道德与幸福感研修日志 篇1

  什么是教师职业道德?所谓教师职业道德,就是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必须应该遵守教师这种职业的原则、职业标准,规范自己的教育、教学言行;不做有损教师人格的事情,不说有损教师形象的话,一切按照“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去做。

  我是2001年走向教师这一岗位的,在10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活动中使我认识到,要想真正成为一名人民教师首先必须使自己思想上、言行上发生角色的转变,即要从一个学生转变为一名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在日常生活、社会活动中要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自己,“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充分认识教师职业的意义,并将自己的生命意义与之联系起来.

  作为教师首先把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把教育、教学工作当成了事业,所以我们才能胸怀大志,矢志从教;所以我们甘受清贫、顶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所以我们做到了“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颗草去”;所以我们热爱事业、追求卓越、甘当人梯、乐于奉献,把为祖国培养接班人为己任。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如果你“没有对教育意义深刻领悟或使命感;没有无私奉献的情怀;没有对教育事业神圣性体验的人,你是无法体验教师的幸福。”

  教师如何看待教育生活中德福矛盾的一面的呢?

  任何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教育生活也不例外,既有“教师职业道德”要求,也有教师的幸福。

  我们首先要理解什么是幸福和幸福感?

  所谓“幸福”,就是人的目的性自由实现的一种主体生存状态。“当个体感觉到他找到人之为人的目的,并且他觉得自己的行为是在践行这一目的时,他就会有一种主观上的践行天命的愉悦,这就是幸福感。”

  教师作为大众的一员,我们的教育、教学目的就是既教书又育人,我们认为所从事的职业是高尚的、是伟大的、是有意义的、是具有价值的;我们会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祖国的教育事业服务之中去;做到“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教书育人给教师带来了成就感,当看到自己夜以继日、呕心励血把学生培养成为祖国有用的人才,桃李满天下时,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是幸福的。

  教师职业道德与幸福感研修日志 篇2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乌申斯基指出:“教师个人对学生心灵的影响所产生的教育,无论什么样的教科书,无论什么样的思潮,无论什么样的奖惩制度都是代替不了的。”作为教师,只有热爱学生,特别是尊重、爱护、信任学生,使学生真正感到来自教师的温暖和呵护,教育才富有实效。爱学生,是师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师德区别于其他行业道德的主要特点。

  师爱的基础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尊重学生人格是施爱的基本要求,也是获得学生的爱的基本途径。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尊重学生的情绪与情感,以及尊重学生的选择与判断。不过爱也是有条件、有限制的,发现学生有缺点,应及时批评指出,并给予其改正的方法以及机会。对学生表现出的不良反应及时纠正,不能迁就。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了解他们的欢乐与忧愁。如果在教师的眼睛里学生只是什么容器,可以把一定的知识和技巧灌输的话,那么,这不但不会促进他们对学生的关爱,相反,把从事教育之前仅有的平常人的对儿童的喜爱的情感也抵消了。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关爱学生是每个教师应有的信念。保护和扶助学生是教师职业必须坚守的精神底线,也是教师职业区别于其他任何一种职业的特征。生活在纯真的孩子们中间,让我感受到了真爱的无价,教育孩子的同时也教育了自己。我深深体会到爱学生那是超越了亲人和朋友的人间真爱!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提倡教师要甘于平淡,无私奉献。要做到这一点,主要的是在师生关系中抵制商品交换的原则。鼓励教师积极努力的做好本职工作。

  教师职业道德与幸福感研修日志 篇3

  我是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在棉洲——经济落后,交通闭塞,条件这样艰苦的地方,三尺讲台,不知不觉我已站了二十几年春秋,回首与学生朝夕相伴的几千个日日夜夜,内心总会涌现出无限的快乐与幸福,我用我的爱心换得了学生的真心,赢得了学生的尊敬,家长的信任。

  一、情注课堂、以爱育人

  记得1986年,我担任了四年级的班主任,班上有个叫郭成的学生,上课基本上不听讲,作业基本上不做,扫地基本不到影儿,打架却基本少不了他,这可真是班级管理中的难题,作为班主任,我当然有责任去教导他,可批评了很多次,效果都不是很明显,面对郭成我想一定能找到一个打开他心门的钥匙。我找来了教育学和心理学的书籍,查阅了转变后进生的各种资料,学习教育大师们的灵活方法,再结合他的实际,对症下药,我经常找和郭成同村的学生聊天,了解了一些他家庭的情况,原来他家里有两个哥哥,他是父母的第三个儿子,由于父母没有时间照管他,就把他送到了外公外婆家去生活,直到八岁才接回家中,由于较长时间没有和父母一起生活,情感显得不那么融洽,再加上有时大人的教育方法不太恰当,打骂过几次后,郭成就 孤僻,不和家人交流,这种性格带到班上,使他与同学们的交往也有些障碍,动不动就和人打架,对学习也就没多少兴趣,了解了情况后,我首先在生活上给了他很多关心,嘘寒问暖,让他光在感情上接受我,然后找他谈心,和他一起交流成长学习。此时,老师不再是那个高高在上训斥他的人,而是他的知心朋友,这正是他所缺少的。很多时候,我多给他一些宽容,少一些指责;多一点时间,少一点压力。因为一个人的缺点不可能一下子能消失得无影无踪,更可况是一个孩子。我相信我触到了他内心世界,他一定能进步的。是的,他进步了。最起码有话愿意告诉我,和同学在一起也有说有笑,在学习上我经常督促他,帮他辅导功课,及时地鼓励和表扬,他的成绩进步很大,虽然在班上不能名列前茅,但已经令他父母很开心了。这一切我看在眼里,喜在心头。作为老师,还有什么比这更欣慰的呢?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真诚的爱,就没有成功的教育。教师的爱不同于一般的爱,它是一种把全部心灵和才智献给孩子的真诚。这种爱是无私的,它要毫无保留地献给所有的学生;这种爱是深沉的,它蕴涵在为学生所做的每一件事当中。于是,我试着以平等对待尊重和真诚的爱心去打开每个学生的心门,爱心让我发现,每一扇门后面,都是一个不可告估量的宇宙;每一扇门的开启,都是一个无法预测的未来。讲台下我所面对的不止是几十双眼睛,而是一个需要用爱心来倾注的浩瀚的海洋。

  记得从浙江转到我们班的一个孩子,名叫吴成龙。他父母在外打工,他跟着爷爷奶奶住,生性顽劣,再加上缺乏管教,也是恶劣昭著,他父母把他转到了我们学校。我费尽了心思,与他谈话,说好听的,最多只管一两天;批评他,说严厉的,他头一扭不听,甚至背着书包就走。眼看着他在歧途上越走越远,我心中的焦急可想而知。突然有一天,我发现他放学又没有回家, 在操场打球,那漂亮的投篮动作吸引了我,我的眼睛亮了。有了!我看准了吴成龙的闪光点,感到了吴成龙进步的希望, 我找他谈话,和他交谈有关篮球方面的知识,告诉他我在师范时也曾是校篮球队的主力队员。我们找到了共同语言。从此,一有时间,我就和他一起练球,一起观看篮球比赛,一起讨论训练技巧,他慢慢地变了,然而真正让他改变的还是一次我对他的苦找。在一节课上,因为他的作业没做完和数学老师发生了冲突,数学老师心脏不好,气得被学生扶到了办公室。他也许害怕了,放学没有回家,他爷爷奶奶找到了我家里,我放下手中的饭碗便去找,从六点半找到了八点半,从日落西山找到了月上柳梢,还是没找到。我沿着河边走,因为我知道他平时喜欢到河边玩。天黑透了,河边只有我一个人,趟着没膝的荒草,我既着急又害怕,终于在桥沟处找到了他,看见他,我一句话也没说,做在岸边的哭了起来,不知是疲劳,是委屈,还是高兴。他被这阵势吓住了:“老师,我以后再也不惹您生气了!老师,你别哭了……”从此,他真的变了,变得乖顺了,成绩也上去了,他的家长逢人便说,见人就讲是我救了他们的成龙。其实,我觉得,是爱救了吴成龙,爱会改变一个人的一生。教育是一支爱的歌,只要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能用自己不倦的爱来感染我们的学生,那我们就一定会弹奏出美妙的乐章。

  教师是爱心大使,用爱去熔化孩子们心头的坚冰,一颗颗感伤的心灵,在爱中得到了抚慰。1994年下半学期,班里有一位叫李明的学生,由于父亲因病去世,哥哥又在读高中,家庭非常困难,五年级上学期,家中就不想让他在读书了,因为交不起学费。姑且不说这位学生的成绩的好坏,“一个都不能少”伟大责任心驱使我不能把这个学生落下。我找到他的家,他正在地里干活,当他听到我叫他的时候,眼泪立刻流下来,这是一双怎样的眼睛呢?充满着无助又无可奈何的哀怜,又充满对知识的渴求。看到这样的一双眼睛,我心中涌现了无限的怜悯,我毫不犹豫,不容商量地对他说:“走,回学校读书。”不料他却说:“不,我不敢去学校,妈妈不让我读书了。”我又找到了他的母亲,他母亲说,家里已经困难得不得了,根本交不起学费,何况一个十二三岁的男孩子也顶半个劳动力了。我立刻答应他母亲,只要让李明继续读书,这个学期的学费我帮他交。在我的劝说下,李明又回到了学校,表现一直很好。

  爱,给了学生希望;爱给了学生动了!教师的爱是孩子们心中的雨露,没有爱,没有责任感,太阳底下最光辉的 事业会黯然失色。我用对学生的爱,架起了师生之间心灵的彩桥,同样,我也赢得了学生的尊敬和爱戴。李明,现在依然和我保持着联系,每逢节假日都会给我发来祝福短信,放假也会回来看望我。刘一凡在他的日记本里写着:“我喜欢陈老师,因为陈老师人很好,就像我们的爸爸一样对待我们……”这一句句真诚二又充满爱意的话,让我感觉到从事教师职业的充实和富有意义,也让我更执着地追求我的教育事业!

  二、爱更敬业,乐于探索。

  经过这些年工作的经验反思,我深深地认识到,随着时代的发展,师德也有了更新更丰富的内容。作为新时代的老师,如何关注学生身心发展,全面发展,长效发展,成了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带着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树立正确的人才观,重视对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良好个性的培养,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相互尊重的关系……对于现在的教育工作者来说,或许是更重要的。所以,我们的师德师风建设呼唤更多投身于教育改革和创新,不断提升教育理念,不断挑战自我教学能力的新型教师,我是这样想的,我也努力地这样做了。

  当然,教育过程中我不可能永远正确,任何一个教育者都会犯过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但如果能在错误中反思,把教育失误变成教育财富,通过思考,解剖自己日常教育实践而不断超越和提升自己的教育境界,这不是更富有意义的师德吗?

  教书育人虽然辛苦,但责任重大,既然我们选择了这个职业,踏上了这个讲台,就应该义无反顾,用自己的行为、品格去捍卫老师这个庄严的称号。这条光辉的教育之路,我将用汗水和心血铺就,用爱心为了孩子们撑起一片绿荫,无怨无悔,直到永远。

  教师职业道德与幸福感研修日志 篇4

  一个刚过而立之年的小学高级青年女教师,1996年7月都昌师范毕业分配到定山中心完小任教,从教16年来的她,始终抱着对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在小学教育数学这片天地里一直默默地耕耘,无私奉献——她就是我校师德标兵张翠霞。

  一、为人诚实、光明磊落。

  张老师在走上讲台那时起,就告诫自己:勤勤恳恳做事,堂堂正正做人。作为老师,她能严守师德师风,让人有目共睹。对待同事,只要别人有困难,她二话不说主动地帮助别人。近年来,我校新分配了不少家在外地的青年教师,学校生活条件有限,她家住在学校,她就经常请这些外地老师上她家洗澡,周末不回去的老师也把她家当成了自己的新家,许多青年教师都亲切地称她为“张姐”。同事的道谢,她总是一笑了之,也从不在他人面前炫耀自己助人为乐。对学生,无论其家庭背景如何,也无论其顽皮淘气与否,她从不因个人的好恶而分彼此,都一视同仁、一样关爱;对家长,无论其地位高低,也无论其穷富,她总是以礼相待,从不轻慢。

  二、情系学生,心连家长。

  定山镇与湖口县交界,交通方便。这里,多数学生家长常年在外务工,很少能顾及子女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但是,随着当地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们寄于孩子的希望又特别高。为此,她经常走街串巷,和家长谈心,掌握学生的第一手资料,用心去温暖学生的心,分析学困生的心理、性格特征,及时对他们进行心理,一旦发现学生有一些不利于健康的行为时及时批评教育,使其知错改正。一天下大雨,班上一位平时性格温顺、成绩优秀的男生,却在班上和同学发生矛盾,并用文具盒打破了同学的头,当时张老师感冒并发烧,她找到这个学生,他却只知道哭,但什么也不说,中午放学张老师冒雨步行四公里对该生进行家访。原来是孩子父母闹矛盾,母亲去了外婆家,并说要离婚,孩子一位爸爸妈妈真的要离婚,不要自己,感到恐惧才情绪不稳,张老师用孩子的父母谈心,使他们和好如初,孩子的情绪稳定了,可是自己的病却加重了。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多年来她所带的班级班风纯正,学习氛围浓厚,赢得了多方的认可。许多在外务工的家长,经常用她的手机传达对子女的思念和关爱。她成了家长与孩子的感情驿站。

  每个班级都有或多或少的后进生,老师们对后进生都很头疼。张老师总是向那些具有多年经验的老班主任请教,吸取他们的实践经验。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她对学困生采取多表扬、少批评、不歧视的态度,努力消除与他们的隔阂。 除了教书还要育人,她总是千方百计的改变部分学生对人生的态度。她所代课的班有一名男生叫颉昇华,性格孤僻,而且养成玩世不恭的坏习惯,我行我素。经了解,他的父母常年在外务工,没有过多的时间来管教和爱护自己的孩子。这样的孩子首先需要温暖。张老师在生活上给予无微不至的照顾。一次这孩子生病了,可孩子的爷爷也病了,张老师及时带他去看医生并送上慰问品,并把孩子接到家中像母亲一样照顾他,端饭喂药,一周后孩子的病体痊愈了。孩子的学习成绩差,她利用休息时间给他补课,……一片真心一片情,一个留守孩子孤独的心灵被爱的声音唤醒。孩子精神振奋了,恶习改掉了,功课长进了,还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张老师不光对小昇华给予了伟大的母爱,她对所有她带过的学生都给予了母亲般的关爱。现在,一些参加了工作和大学、中学的学生还经常在节假日回来看望她。

  她总是说:一些学生尽管有许多缺点,犹如一艘失去方向的航船,只要我们能及时为它拨正航向,那么可以顺利到达成功的彼岸。

  三、敬业奉献、教书育人。

  我校师资力量一般,学生素质较好,这给她的压力很大,加之所授学科是毕业班的数学,她不敢掉以轻心。白天忙于备课、授课、查阅各种相关资料,力争上好每一节课,并要达到最好的效果,总是晚上批改学生的作业,有时工作到深夜,尽管倦意浓浓,但她还是不敢马虎懈怠。每学年刚开学,分到班上的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在压力面前,张老师从不抱怨,她会默默地和学生沟通,对全班学生进行全面家访,对落后层的学生,耐心辅导。她的这种工作态度,得到了校领导的肯定,受到了同事的赞誉。每年开学初,都有许多家长找到学校,领导强烈要求把自己的子女放到她的班上,百倍的努力,终于在每年的小升初考试中我校的数学学科都获得了较好成绩。

  她每天以最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经常是第一个到办公室,最后一个离开,从没有因个人私事而耽误学生一节课。许多老师都说,她是以校为家的典范。

  四、更新观念,提升素质。

  为了搞好教研工作,张老师一边教学,一边给自己制订了中长期计划,从而每学期、每假期都有学习的重点。平时她坚持阅读报刊杂志和专业书籍,关心时事政治等,不论工作有多忙,每天都保证有一个小时以上的学习时间,节假日的大部分时间也都用在看书学习上。坚持政治学习,她认真研读了邓小平理论书籍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文献,以及科学发展观思想,坚持业务学习,她钻研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向专家教师求教,交流教育教学经验并把相关学科的发展动态,新的教学理念、思想传递给相关教师,并运用于教学实践中。在每年度的校本培训过程中,他总是积极参加,认真交流,从不同的角度思考讨论,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最近她还建立了自己的工作站。周宇芬是刚参加工作分配到我校的新老师,自认识张老师后,张老师就像姐姐带妹妹,工作上手把手教,生活上也经常关照。2000年,周老师要参加全县说课竞赛,张老师利用三个晚上陪她讨论分析,修改说课稿,一次一次地试讲,由于张老师经验丰富,业务能力强,在她的辅导下,周老师终于在竞赛中获得头奖,并被县教研室推荐到市里参加竞赛,竞赛回来的小周深情地抱着她说:“谢谢,张姐!”现在周老师已是我校的教学骨干。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她最大的愿望就是能为基层的教育做些什么,并且还有一定的成效。张老师不仅是一名优秀的教师,而且兼任学校的工会妇女委员,为搞好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推进学校素质教育。她提议学校每年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校委会采纳了她的议案。至今我校已经成功举办了七届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我校的校园文化艺术节丰富多彩,深受广大师生及全体家长好评,得到社会赞誉。在以后的工作中,相信她会一如既往地努力、奋斗,为基层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师职业道德与幸福感研修日志 篇5

  教师的职业是神圣的,担负着培养、教育下一代人的艰巨繁重的任务,教师用知识的力量去激励学生求知的欲望,以爱之心架起师生之间友谊的桥梁。老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倘若教师的人格品德、学识不高,缺乏从事教师职业所必备的遵循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的自觉性,他将如何去履行他的天职,完成他的使命呢?这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其用处。”由此可见,师德是立教之本,正因为教师职业具有的特殊性,教师使命具有的特定性,所以时代与社会对教师职业道德要求高于其他行业。

  教师的职业道德,应是集公民的思想、政治、法纪、道德等方面的优良素质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统一集中的具体表现。

  第一 、要热爱教育事业

  师德是教师职业理想的翅膀,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艰苦的,教书育人需要感情、时间、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这种付出是要以强烈的使命感为基础的。“育苗有志闲逸少,润物无声辛劳多”。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人,是要甘于寂寞,甘于辛劳的。这是师德的首要条件。

  第二、 要热爱学生

  教师必须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都得到发展。朱小曼曾说:“离开感情层面,不能铸造人的精神世界。”教育,首先应该是温暖的,是充满情感和爱的事业,教师应多与学生进行情感方面的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爱”需要教师对学生倾注相当的热情,对其各方面给予关注,“爱”将教学中存在的师生之间“我”与“你”的关系,变成了“我们”的关系。“爱”使教师与学生在相互依存中取得心灵的沟通,共同分享成功的欢乐,分担挫折的烦恼。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强劲动力。爱生是衡量一个教师师德水平的一把基本尺子。爱是一门艺术,能爱是一个层面,善爱则是另一个层面。作为教师,要做到能爱、善爱。要爱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微小的“闪光点”,要爱他们具有极大的可塑性。要爱他们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能动性;要爱他们成长过程中孕育出来的教育劳动成果。“爱”要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爱”要以理解、尊重、信任为基础;“爱”要一视同仁,持之以恒;“爱”要面向全体学生。“金凤凰”固然可爱,而“丑小鸭”更需要阳光,多给他们一份爱心,一声赞美,一个微笑,少一些说教。要多和他们谈心,帮助他们查找“后进”的原因,真正做到对症下药,在学习上和生活细节上关心他们。

  第三 、要学无止境

  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就要一有桶水。”学海无涯,处于“知识爆炸”时代的学生们,无论在知识的来源渠道,知识的种类范围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方面,都非同寻常。这就要求教师在不断端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的前提下,不断学习,使自己具有一桶源源不断的“活水”。教书育人是一项重大的严肃的工作,来不得半点虚假,敷衍马虎,因此,教师应当勤奋学习,走在时代和学生发展的前头。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是从事精神产品生产的劳动者,必须有真才实学。面对当今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技的飞跃,以及学生成长对“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挑战,教师如果不强化“自育”意识,力学苦练,做到“闻道在先”“术业有专攻”,则“教学相长”恐非易事。因此,教师要勇于和勤于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素质,要科学施教,深入学习教育教学方法等知识,使教育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高度完整地统一起来。能够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恰当有效地选择教学方法和方式,直观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使知识传授与创新思想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在耕耘中拓展视野,在教学中提炼师艺、升华师技。

  第四 、要为人师表

  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重要视孩子的行为习惯,教授做人的道理,“要立业,先树人。”学生时代是世界观、品质、性格形成阶段,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是智慧的代表,是高尚人格的化身。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他们的精神世界起着无声无息的作用,就好比一丝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因此,教师一定要用自己的模范作用,为学生指明前进的方向,点燃他们心中的火焰。教师不仅要有做人的威望,人格的力量,令学生所敬佩,还要以最佳的思想境界,精神状况和行为表现,积极地影响教育学生,使他们健康成长。

  第五 、要乐于合作,善于合作

  现代教育是一种集体协调性很强的职业劳动,教师的工作需要合作。学生的成长和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决不是一个教师的劳动成果。教师只有善于处理好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及社会积极力量的关系,才能减少教育过程中的内耗,从而形成取向一致的教育力量。教师的劳动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效率,因此,教师的团结协作精神也是当代师德不可或缺的重要内涵之一。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工作是辛苦的,教师每天都进行着大量的平凡琐碎的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管理班级……但是,我们应该立足现今,着眼未来,以苦为乐,甘于寂寞,勤勤恳恳。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教师是“燃烧的蜡烛”,教师是“人梯”……教师的工作就是奉献,我们应牢记学无止境,为人师表,让我们用行动去播洒爱,让我们用爱去培育心灵,让我们站的新的历史高度,在教育、教学的工作实践中,用高标准的师德观念,规范自身的行为,提高自身的素质,让我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发挥出不平凡的力量。

  教师职业道德与幸福感研修日志 篇6

  今天中午是杨小微(华东师大基教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导)所做的题为《课堂与教学的文化反思》的报告。听着杨教授的报告,我在认真消化着,思索着:一所学校应该怎样拥有自己的文化底蕴?

  一、什么是文化?为什么要有文化

  英国的泰勒这样解释文化:“文化或文明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

  、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具有的其它一切能力和习惯。”

  我感觉到一所学校如果没有独特的文化,便犹如一个人没有健全的人格,没有独特的个性,没有绵延的生命力。学校应该有自己的文化。

  二、学校应该有自己的“硬要素”文化

  学校的硬要素指的是拥有自己的组织、制度。建立一套能够激励全体师生奋发向上、积极进取、锐意创新的组织制度,这套制度应该是公平的、合理的、民主的、科学的。这套制度的建立者应该是全校师生智慧的结晶,而不是某个人或者某几个人随便制定的。

  三、学校应该有自己的“软要素”文化

  学校的“软要素”文化指的是拥有自己独特的教学特色、有着独特的`文化、素质、信仰等。例如元甲学校的武术文化,普洱中学的茶文化以及由茶文化,上海七色花小学的美丽课堂与艺术教育,还有我们XX市王庄小学的读书文化、习作文化,坡头二小的军营文化等。这些软文化可以让在这所学校生活的师生形成独特的精神气质,从而影响终身,形成个性。

  四、学校文化需要既“濡化”又“涵化”

  文化形成过程中的“濡化”是指在同一文化群体中,通过部分有意识、部分无意识的学习,年轻一代在老一辈指示、引导或强制下接受思想和行为方式的过程。例如学校的已经形成的积极的校园文化,我们就要“濡化”。

  “涵化”是指不同文化的人群,因为持久接触,两者相互适应、借用,在已有独特文化的基础上重新构建。

  这里要注意走向两个极端:

  一是一味地“濡化”拒绝“涵化”,这是封闭,僵化,很容易走向单质化,甚至消亡。清朝由“帝国”沦为人人欺负的殖民地,就是太拒绝“涵化”。

  二是抛弃“濡化”一味地“涵化”,这样消亡更快。完全抛弃自己的文化,学校文化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学校要形成独具魅力的文化,就需要在濡化和涵化之间有所选择,有所倚重,形成积极的新文化。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学校文化的构建既要积极传承优质文化,又要不断创新,引进先进文化。我想,这样我们的学校就能形成自己独具魅力的文化,经久不衰,永远有生机与活力。

  教师职业道德与幸福感研修日志 篇7

  通过这次研修培训我才知道新课标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实施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它的出台,给了教师广阔的教学创新空间。通过这几天的研修,让我认识到,每个音乐教师都要不断的进行心态调整、进行理念的更新,都要成为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教师。

  以下面几个方面的问题应该引起我的思索:

  一、教学视角的变化

  新课标要求教学内容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且有益于他们解决社会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音乐修养。因此,实施新课标迫切要求教师转变原有的课程价值观,开发课程资源,以多元的视角审视教学。现代社会生活中,伴随着大量音乐现象,诸如,礼仪音乐(节日、庆典、队列、迎送、婚丧等)、实用音乐(广告、健身、舞蹈、医疗等)、背景音乐(休闲、餐饮、影视等)同每个人的生活密切相关。了解音乐与生活的关系,使学生热爱音乐、热爱生活,进而让音乐伴随终生,提高生活质量。在设计具体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入手,从自身音乐经验出发,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及音乐现象,主动去探索、思考音乐与人生的关系,使音乐学习成为一项生动、具体、艺术化的生活体验。比如:在一节音乐课上,给学生欣赏Flash要学生评价和修改里边的音乐音效。学生积极性很高,这节课就上的特别非常生动有趣,还让学生学会了关注自己身边的一切音乐现象。

  二、教学方式的转变

  1、从课内到课外

  在音乐学习中,为了让学生有实际的体验,可以让学生收集课堂以外的音乐资源运用在音乐教学中,也可把教学活动拓展到课外等。比如:在初一第二单元的《走进大自然》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利用网络等手段收集相关资料、在大自然中找音乐中表现内容、也让他们尝试用自己的音乐语汇表现自己生活中的音乐。

  2、从本学科到跨学科

  实践证明,中小学接受音乐教育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因此,音乐教育必须具有宽阔的视野,必须保持开放的态度。如在中小学各门课程中:语文、历史、地理、生物等都或多或少与音乐有着一定的联系,这也使得音乐教学与这些课程之间的联系成为了可能。课外音乐活动、社会音乐教育环境便都成为,也应该成为音乐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如:音乐与舞蹈结合来表现音乐;与美术结合使音乐更形象;与语文中的诗词、戏剧沟通等。

  三、教学重心的转变

  1、丰富情感体验、培养表现能力

  新课标提出要“培养学生自信的演唱、演奏能力及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发展学生的表演潜能,使学生能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在我们的音乐教学中,其实每节课、每个音乐知识都需要情感的投入,教师要做好正确的启发和导向工作,让学生在每次音乐学习过程中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美的享受。

  2、 强调创造探索精神

  由于音乐的自由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给人们对音乐的理解与表现提供了想象、联想的广阔空间。因此,音乐是创造性最强的艺术之一。河师大的张睿婷教授在上《音乐作品鉴赏与教学》这节课时,提出:如果仅仅把音乐创造融在其他音乐教学内容中,就不可能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审美育人的作用,只有把音乐创作作为中学音乐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独立出来加以强调,中学音乐教学才能获得最大的教育教益。比如:为了指导学生的创造探索精神,给学生欣赏谭盾的《水》、《破铜烂铁敲起来》等“另类音乐”,让学生去思考为什么这些看似不可能发出乐音的,不是常规乐器的东西居然也能奏出这么美妙的音乐?在关注对学生创造力培养的同时,更要关注音乐教育方式的创新。对音乐教学更有创新探索的精神。

  四、教学评价的转变

  教学评价是教学工作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基本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教育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标要求:“应在体现素质教育目标的前提下,以音乐课程价值和基本目标的实现为评价的出发点,建立综合评价机制。”这就与我们以往的“成绩考核”有着重大的区别。新课标的评价是包括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对学校的教学管理、教学质量,以及对本课程的建设和发展进行全面的评价。总之,我们音乐教师只有重新审视音乐课程的标准、理念,在研究和思考状态下认真学习,不断反思、不断进取,认识到音乐教学应该尽可能地做到生活化、社会化、多元化与个性化……才能做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

  教师职业道德与幸福感研修日志 篇8

  经过一年多的美术教学实践以及这几个月的网上研修学习,我逐渐认识到初中美术教师专业化、系统化的发展十分重要性。从事初中美术教学工作的我,结合日常工作中的点点滴滴,总结一下我的学习心得。

  长期以来“美术”在大多数人的眼中都是杂科,无关紧要。他们认为美术就是用笔和颜料在纸上涂涂画画,美术教师就是教学生画画,对美术教学的评价也是以画得像不像为标准。而对于美术所包含的建筑、雕塑、工艺美术、电脑美术等广阔领域了解不多。对于在美术学习过程中能陶冶情操,提高美术文化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际能力,促进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中大部分农村学校认识不够。同时对美术教学以及美术教师的评价也是片面的,孤立的。

  新课程改革后,初中美术教材更加重视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实践能力,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造好的学习环境,增加文化内涵,传统美术教材与教学只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脱离学生日常生活,这种学习观念很难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在新课改下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活动。经过我一年半的农村美术教学以及这几个的网上学习,我个人总结了以下观点。

  第一,构建一个和谐而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喜欢老师,对老师的课程感兴趣。

  第二,是否有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

  第三,课堂教学是否有艺术性和趣味性。

  第四,教学上是否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PPT、范画、讲故事,做游戏、放视频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

  第五,在课堂上注重角色互换,拉近师生距离,不要让学生产生上美术课是一种负担,欣赏理解作品是一项任务,这样的错觉。

  第六,做合理的评价,获得学生的信赖。学生总是希望得到肯定作为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积极参与的态度表示赞赏并做出合理的评价。

  此外,我们还要大力开展课外教学活动。但这种话动,不应是课内教学的继续,也不应是无组织的放任自流。教师应根据不同的班级,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爱好的同学,进行适当地组织。新课改倡导的美术教学,即要重视学生对艺术的感受,表现和创造力培养还要注重美术更多地与文化历史相联系,创造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在教学中努力用新的理念来组织教学,完成较好的教学效果。做为美术老师,我应该做好这些,让自己成为一位合格的教师。

  教师职业道德与幸福感研修日志 篇9

  《音乐课程标准》中设定的四个音乐教学领域是一个相互联系、互相渗透的整体。教师应全面理解和掌握音乐教学各领域的内容和要求,并在教学中将其融合成有机整体,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但是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这一原则,找来了许多音响资料,整堂音乐课用以欣赏音乐,这种单一的课型不符合普通教育的音乐课堂教学原则。 教师忽视自身主导作用,混同于电教管理员。现代化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为音乐教学“视听结合”成为现实,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容量大大增加。但是,在音乐的感受与鉴赏过程中,教师往往过于依赖多媒体设备,忽视自身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把自己变成了电教管理员或操作员。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首先应该明确音乐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悟,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和推进新课程改革,我认为,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先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感受、体验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只有这样,学生才会逐渐喜欢音乐,从而才能对音乐有更深一步的了解。要积极引导学生,从而使学生不仅做到现在受益,而且做到终身受益。因此在音乐课教学上,我会从下列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

  一、规划好学期或学年的总目标,以我的小目标去实现学生的远目标

  音乐教师在授课同时,教学目标很容易被限制在每一个课时的教学内容上,很难清楚地了解和分析学生的实际需求,所以每一节课下来尽管是按着自己的思路去完成,但还是存在着深深的缺憾感。教学实践证明,原因就在于总的发展目标没有建立起来。 总目标,就是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要培养学生哪方面知识、能力和情感价值。比如农村的孩子因为条件和专业音乐教师资源的限制与缺乏,视谱成了学唱歌曲中最大的难题和阻碍。那么作为一个音乐老师,视谱是最根本的能力。遇此情况,我就根据学生的情况制定一个长时期的训练目标,从音阶的唱名和音准开始,制定一个学年内让同学们准确熟记、唱准7个音,即使是一个学期掌握一个音我觉得也是可以的。如果从一年级开始为其设下这个目标,时常的带上这个小目标去训练,相信到了小学毕业,同学们就可以唱任何一首自己喜欢的乐曲。又如,低年级孩子喜欢听到音乐并随着自己当时的情绪,按着自己喜欢的速度和节奏去歌唱。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设定个节奏训练的远目标,在平常的歌唱、朗诵歌词等都可以提醒轻轻击打着节拍进行。节奏的训练贯穿于课堂的整个过程,久而久之便成了习惯并植入心里,到年级越高节奏型越复杂的学习时,就会觉得得心应手,享受知识带来的快乐。这样才可以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实际目的。

  二、 实际教学过程中,追求用心、实效、创新。

  1、课前带上探索的心去做充足的准备 做为一个老师,我觉得备课是必须的环节。在备课中可以发现学生的特点和水平,从而设定一个可行的教学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我认为老师应该先吃透教材内容和要求,抽取、发现和挖掘“我的学生我作主”的三维目标、教学内容和实施方法,可以相应的降低或者提高教学要求,准备出教材中和孩子们生活更贴近的音乐内容,让孩子们相信音乐就在我的身边,音乐是简单的快乐的。 2、课堂的开始,带上生动、有趣、形象的语言。 生动、有趣、形象的语言描绘是进入音乐的主要媒介。对于小学音乐教师,遵守少说的原则的同时,应注意运用较多的儿童语言,尤其是低年级音乐教学。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里,多进行换位思考。在设计教学中的语言时,尽量运用贴近他们生活的语言,语气语调也要符合他们的心里特征,把学习中枯燥的练习变为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小乌鸦爱妈妈》一课,可以把音乐中的小乌鸦生动地比做懂事的孩子,我是这样描述的:“这几天小乌鸦在放学的时候总是匆匆忙忙的,总是没时间和同学们一起玩。有一天,他的好朋友小杜鹃、小燕子便悄悄的在放学的时候跟在小乌鸦后面想弄个明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通过生动的语言搭起一座学生情感与音乐沟通的桥梁,使学生在演唱时与音乐产生强烈的共鸣,那懂事和孝顺的表现会令人感动不已。 3、示范时,带上声情并茂的表演唱 这是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最直接的方法之一。有了多媒体设备,仍然不能代替教师的范唱。教师的范唱有着比录音范唱更为直观、形象的好处。主要表现在小学生还具有强烈的向师性,所以教师表演唱的感染力强于录音范唱。学生在教师的范唱中能否更好的理解和感受音乐,全靠教师的功底。从孩子的眼神中,你可以看出他们对音乐的喜好程度以及对音乐的理解和学习音乐的兴趣。

【教师职业道德与幸福感研修日志(精选9篇)】相关文章:

教师研修日志(精选6篇)08-13

教师研修日志(精选7篇)08-13

教师研修日志(精选5篇)08-13

教师研修日志(精选8篇)08-11

浅谈教师职业道德与幸福感12-21

教师教育研修日志08-20

教师教育研修日志(精选6篇)10-20

2021教师研修日志(精选6篇)08-19

培训教师研修日志(精选6篇)08-19

音乐教师研修日志(精选7篇)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