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日记

时间:2023-03-06 11:32:09 节日日记 我要投稿

【推荐】春节日记模板汇总六篇

  时间过得真快,一天又过去了,这一天里,有没有哪件事或某个人触动到我们呢?这时候,最关键的日记怎么能落下。怎样写日记才更能吸引眼球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春节日记6篇,欢迎大家分享。

【推荐】春节日记模板汇总六篇

春节日记 篇1

  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又要来到了,想必每个小孩都很急切地盼望着过春节,都有一些让自己喜欢的事情吧!例如:收到长辈给的压岁钱,四处逛街买新衣服,去亲戚家串门拜年,去旅游等等,而我最喜欢的事情就是放鞭炮和焰火了。

  每到过年,我都会缠着爸爸带我去放鞭炮,现在城里都不能放鞭炮了,所以爸爸只好带着我到郊外去放鞭炮。

  每次我们都会买很多不同种类的鞭炮和焰火。

  我们把鞭炮插在土里,用香点燃引线,我双手紧紧地捂住耳朵,躲在大人身后,探出半个脑袋,看着嗞嗞燃烧的引线,心里想:我到底是把手放开,跳到前面做出一副勇敢的样子,还是就像现在这样害怕的样子呢?我还在犹豫中,鞭炮已经“嘭”的一声爆炸了,顿时纸屑四散,尘土飞扬,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硝烟的`味道......我也高兴得大叫起来!

  当然,最壮观的还是晚上放的焰火。有的焰火放上天像一朵盛开的菊花,有的焰火放上天先是一个小圆圈,接着像水波一样一圈一圈地放大,而且每一个圆圈的颜色都不一样呢!有的焰火放上天就像喷泉一样“哗”地散落下来.....各种五颜六色的焰火交织在一起,此起彼伏,五光十色,把夜空妆扮得如同灯火辉煌的宫殿一样,十分美丽......

  看着满天的焰火,听着四处噼里啪啦的鞭炮声,热热闹闹的新年又来到了!

春节日记 篇2

  扫尘“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然后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贴春联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完美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然后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贴窗花和倒贴“福”字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年画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期望。守岁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爆竹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

  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拜年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然后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蒸年糕,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离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远千里万里赶回家来,全家人要围坐在一齐包饺子过年。

春节日记 篇3

  寒假,我做了一件让我自豪的事情那就是帮着家里做“春节大扫除”。

  别小看大扫除,工作的项目可不少:擦窗户、拖地、洗被子、擦沙发……外婆笑眯眯的看着我,说:“咱家这面目全非的沙发可都是你的`‘杰作’,打扫的工作就交给你吧!”听到这儿,我不以为然地说:“小菜一碟,难得了我吗?” 急匆匆的我,拿着一块湿毛巾,在沙发上一阵狂擦,可沙发上的污迹不但没被我除干净,反而越弄越花,这可怎么办呢?一旁观战的母亲,看着着急的我,安慰我说:“擦沙发,要用专用的皮革清洗剂,再用湿润的毛巾擦洗、最后打上一层薄薄的护理腊,才能完成清洁工作!”听了后,我恍然大悟,在母亲的指点下我用了两个多小时,终于,顺利完成了任务。

  通过春节大扫除这件事,我学会了怎样“擦沙发”,同时也明白了,平时应给注意卫生,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

春节日记 篇4

  昨天是正月初二,是我们的传统节日春节中最有意义的日子,这天出嫁的女儿都要回娘家看望自己的父母,姑爷回到丈母娘家拜年,以此来表达对父母和岳父母的孝心,因此也更增添了几分神秘和感动。每每这个时候,老人们早早就盼望着女儿和女婿的身影,也张罗着如何更好的招待好他们。都说父母无私,孩子在父母的眼里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即使自己已为人父母,也无一例外的饱受父母的照顾和庇护。呵呵,这就是爸妈,有爸妈就有阳光,有爸妈就有温暖!

  这两天回家更感受到父母的爱在无限的蔓延,伸展着,也真真切切的体味着这份深沉的爱。几句叮咛,几句唠叨,都寄托了父母的关爱和温暖。“天凉了,出门时注意多穿衣服,围好围巾,戴好帽子……”“冬天气候干燥,记得多喝水,出门的时候注意室内通气,注意给孩子适当的添加衣物……”几多嘱咐,几多关爱,只要孩子们能平安健康快乐,他们就知足了,这就是我们的父母。

  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惊天动地的语言,只用一颗朴实无华的心去诠释着对儿女们真挚深沉的爱,这就是我们的父母,一对善良,无私,真挚,心灵充满阳光的老人,用他们一生的言传身教感染和教育着自己的儿女们,学会感恩,学会微笑面对生活。

  或许前方的路充满荆棘,但只要有信心,就会坚持一直走下去,并面带微微笑。

春节日记 篇5

  过年了!过年了!又是一年春节到,人们穿上了新衣服,新鞋子,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今天是大年初二,我早早的起了床,穿上新衣服,带上礼包,坐着汽车到了外婆家。外公外婆接待着我们,拿瓜子、花生、小核桃让我们吃,舅舅在炒菜,舅妈在洗菜,而表哥表姐则躲在卧室里玩游戏。我和表弟一边吃水果,一边看电视。不知不觉到了中午。

  开饭了,餐桌上放满了香喷喷的.饭菜,有鲍鱼,有海螺,有虾饼,有四季豆,有油焖笋,有牛腿,有鱼汤……看了让人口水直流”三千尺“!我和表弟在桌边拼命地吃,你吃青菜我吃肉,你吃鱼我喝汤……离开桌边,两人捧着肚子直打饱嗝,引得大家哈哈大笑。

  

春节日记 篇6

  年是什么?年是谷穗沉沉下垂的的形象,是收获的象征,所谓“五谷熟曰年”。年是什么?年是一只怪兽,一年四季都在深海里,只有除夕才爬上岸来。它一上岸,所到之处便是洪水泛滥。后来人们在家门口贴起红纸,院子里烧柴禾、拢旺火,用菜刀剁菜肉,发出雷鸣般的声音。把“年”吓回逃回了海里。于是就有了除夕贴对联,挂彩灯,穿新衣,还要剁饺馅包饺子,晚上还要拢旺火、烧柴禾,---这就是年了。那么古代人是怎样过年的呢?我们先来听听这首“年节歌”——―二十三祭灶天,二十四写联对,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割年肉,初一初二磕头儿,初三初四耍球儿, 初五初六跳猴儿,“过个大年,忙乱半年”,古人从腊月开始忙“年事”,一直到过了元宵,这年才是过完了。

  那么我们追溯古人的“年步”,先来祭灶——灶王爷可是年节敬奉的神明中最露脸的一尊,祭灶的风俗很早就有了,是先民对火、灶的'感激、 崇敬之情的表达。在传说中,黄帝、炎帝、祝融都是灶神。

  后世流行的灶神姓张名单字子郭,长得象个美女。他有一个叫“卿忌”的夫人,有六个都叫“察洽”的女儿,还有好几位兵将。他除职掌灶火之外,还要考察人间的所作所为,上告天帝。人们还用酒糟、饴糖、粘糕等“贿赂”灶神,同时还喃喃祷祝,求他上天讲好话。这个风俗一直传到了今天,不过时间是在腊月二十四,祭食也简化成了“灶糖灶饼”,可是你要是留心的话,一定还会听到奶奶、妈妈在叮嘱灶王:上天说好话,不好的可别说……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爆竹最初是巫术的一种工具,作用是驱辟妖魔鬼怪。最初的爆竹并不是象现在的鞭炮,而是真正的竹子,即焚烧竹子,发出噼叭之声,惊吓鬼怪。屠苏即屠苏酒,意为屠绝鬼气,苏醒人魂。据说于元日早上喝此酒,可保一年不生病,以后便将春节喝的酒统称“屠苏酒”。桃符又称“桃版”,是春联的前身。

【春节日记】相关文章:

《春节》日记12-22

春节的日记06-10

日记:春节11-21

春节的日记11-23

春节的日记11-17

春节的春节日记01-12

日记 春节日记300字11-06

春节观察日记11-24

春节优秀日记10-23

春节日记精选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