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绕口令

时间:2020-11-30 08:10:33 绕口令 我要投稿

超实用的绕口令

  绕口令是中国民间语言游戏,将声母、韵母或声调极易混同的字,组成反复、重叠、绕口、拗口的句子,要求一口气急速念出。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绕口令,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东南西北四个阳——东有荥阳西有咸阳,南有衡阳北有汾阳,荥阳、咸阳,衡阳、汾阳,东南西北四个阳,发音不能走了样。

  2.胡子骑驴子——胡子骑驴子,驼子挑螺蛳,胡子撞翻了驼子的螺蛳,驼子拖住胡子的驴子,胡子去打挑螺蛳的驼子,驼子来打骑驴子的胡子,胡子打驼子,驼子打胡子。

  3.鸟和猫——树上一只鸟,地上一只猫。地上的猫想咬树上的鸟,树上的鸟想啄猫的毛。

  4.捉壁虎——李虎捉壁虎,本是虎捉虎,李虎满屋转,壁虎不敢咬李虎,李虎也捉不住壁虎。

  5.养鱼——大渠养大鱼不养小鱼,小渠养小鱼不养大鱼。一天天下雨,下了一天雨。大渠水流进小渠,小渠水流进大渠。大渠里有了小鱼不见大鱼,小渠里有了大鱼不见小鱼。

  6.四个头——天上有日头,地下有石头,嘴里有舌头,瓶口有塞头。天上是日头不是石头,地下是石头不是日头,嘴里是舌头不是塞头,瓶中是塞头不是舌头。

  7.三娘找山羊——三娘在山上放三只山羊,三只山羊翻过山梁,三娘翻过山梁去找三只山羊。三只山羊躲在杉树旁,三娘找到三只山羊。

  8.六叔和六舅——好六叔和好六舅,借给六斗六升绿绿豆。打罢秋,接住豆,再还六叔六舅六斗六升绿绿豆。

  9.上果市——四个孩子上果市,拿着四个小篮子。花了硬币四毛四,买了十个小柿子。四个孩子出果市,拾了四十小石子。到了家里吃柿子,吃完柿子玩石子。

  10.学捏梨——盘里放着一个梨,桌上放块橡皮泥。小丽用泥学捏梨,眼看着梨手捏泥,比比,真梨、假梨差不离。

  11.秃丫头——从南来了个秃丫头,胳膊上挎着个破笆斗,里头有堆羊骨头,伸手拿骨头,送在口里啃骨头。地下有块破砖头,绊倒了秃丫头,撒了羊骨头。

  12.盆和瓶——桌上放个盆,盆里有个瓶,砰砰啪啪,啪啪砰砰,不知是瓶碰盆,还是盆碰瓶。

  13.丽丽和弟弟——丽丽家来了小弟弟,弟弟叫丽丽出来做游戏,丽丽和弟弟拿不定主意,是做游戏还是玩玩具。

  14.梨和犁——耕地要用犁,口渴要吃梨。梨子掉下地,沾了一身泥。不要扔了梨,只需洗掉泥。

  15.字纸里裹着细银丝,细银丝上趴着四千四百四十四个似死似不死的小死虱子皮。

  16.种冬瓜——东门童家门东董家,童、董两家,同种冬瓜,童家知道董家冬瓜大,来到董家学种冬瓜。门东董家懂种冬瓜,来教东门童家种冬瓜。童家、董家都懂得种冬瓜,童、董两家的冬瓜比桶大。

  17.小花鼓——一面小花鼓,鼓上画老虎。妈妈用布来补。到底是布补鼓,还是布补虎。

  18.天上七颗星——天上七颗星,地上七块冰,台上七盏灯,树上七只莺,墙上七枚钉。吭唷吭唷拔脱七枚钉。喔嘘喔嘘赶走七只莺。乒乒乓乓踏坏七块冰。一阵风来吹来七盏灯。一片乌云遮掉七颗星。

  19.白果树——我从伯伯门前过,看见伯爹伯妈门前种着白果树,白果树上站着百十百个白斑鸠,我就拣了百十百块白石头,打那百十百个白斑鸠。

  20.猫鼻子——白猫黑鼻子,黑猫白鼻子;黑猫的白鼻子,碰破了白猫黑鼻子,白猫的黑鼻子破了,剥了秕谷壳儿补鼻子;黑猫的白鼻子不破,不剥秕谷壳儿补鼻子。

  21.小花猫——小花猫爱画画,先画一朵腊梅花,又画一个小喇叭,带着腊梅花,吹着小喇叭,回家去见妈妈,妈妈见了笑哈哈。

  22.白庙、白猫——山上有座白庙,地上有只白猫,白发老公公掉了一顶白帽,白猫叼着白帽跑进一白庙。

  23.高高山上一条藤——高高山上一条藤,藤条头上挂铜铃。风吹藤动铜铃动,风停藤停铜铃停。

  24.狗、猴过桥——桥东走来一条狗,桥西走来一只猴。行到桥心碰了头,彼此匆匆跑回头。猴回头来望望狗,狗回头来望望猴,究竟是猴怕狗,还是狗怕猴。

  25.吃桔子——吃桔子,剥桔子,桔皮丢在垃圾箱里,不吃桔子,不剥桔子,不把桔皮丢在垃圾箱里。

  26.乌鸦说猪黑——乌鸦站在黑猪脊上说黑猪黑,黑猪说乌鸦比黑猪还要黑。乌鸦说它身比黑猪黑,嘴不黑,黑猪听罢笑得嘿嘿嘿。

  27.倒吊鸟——梁上两对倒吊鸟,泥里两对鸟倒吊。可怜梁上的两对倒吊鸟,惦着泥里的两对鸟倒吊,可怜泥里的两对鸟倒吊,也惦着梁上的两对倒吊鸟。

  28.灰猫追花鸟——灰猫跳,花鸟叫,灰猫听花鸟叫,花鸟瞧灰猫跳。灰猫跳起抓花鸟,花鸟怕灰猫,拔腿就逃掉。

  29.蒋、墙、杨、羊——蒋家砌了一垛墙,杨家养了一只羊,杨家羊,撞塌了蒋家的墙,蒋家的墙,压死了杨家的羊,蒋家要杨家赔墙,杨家要蒋家赔羊。

  30.小猪——小猪扛锄头,吭哧吭哧走。小鸟唱枝头,小猪扭头瞅,锄头撞石头,石头砸猪头。小猪怨锄头,锄头怨猪头。

  31.枪和糠——墙上一个窗,窗上一支枪,窗下一箩糠。枪落进了糠,糠埋住了枪。窗要糠让枪,糠要枪上墙,墙要枪上窗。互相不退让,糠赶不走枪,枪也上不了窗和墙。

  32.雕与猫——树上有只雕,地上有只猫,地上的猫想叼走树上的雕,树上的雕啄猫身上的毛,雕吓走了猫,猫赶飞了雕。

  33.分果果——多多和哥哥,坐下分果果。哥哥让多多,多多让哥哥。都说要小个,外婆乐呵呵。

  34.小牛赔油——小牛放学去打球,踢倒老刘一瓶油,小牛回家取来油,向老刘道歉又赔油,老刘不要小牛还油,小牛硬要把油还给老刘,老刘夸小牛,小直摇头,你猜老刘让小牛还油,还是不让小牛不油。

  35. 这是蚕,那是蝉,蚕常在叶里藏,蝉常在林里唱。

  36.四和十——四和十,十和四,十四和四十,四十和十四。说好四和十得靠舌头和牙齿:谁说四十是“细席”,他的舌头没用力;谁说十四是“适时”,他的舌头没伸直。认真学,常练习,十四、四十、四十四。

  37.狗与猴——树上卧只猴,树下蹲条狗。猴跳下来撞了狗,狗翻起来咬住猴,不知是猴咬狗,还是狗咬猴。

  38.青龙洞——青龙洞中龙做梦,青龙做梦出龙洞,做了千年万载梦,龙洞困龙在深洞。自从来了新愚公,愚公捅开青龙洞,青龙洞中涌出龙,龙去农田做农工。

  39.送花——华华有两朵红花,红红有两朵黄花,华华想要黄花,红红想要红花,华华送给红红一朵红花,红红送给华华一朵黄花。

  40.梳胡子——苏州有个苏胡子,湖州有个胡梳子。胡梳子买把斧子做梳子,苏胡子买把梳子梳胡子。

  41.是灯还是星——天上满天星,地上满山灯,满天星亮满天庭,满山灯接满天星。星映灯,灯映星,分不清是灯还是星。

  42.鹅过河——哥哥弟弟坡前坐,坡上卧着一只鹅,坡下流着一条河,哥哥说:宽宽的河,弟弟说:白白的鹅。鹅要过河,河要渡鹅。不知是鹅过河,还是河渡鹅。

  43.妞妞和牛牛——牛牛要吃河边柳,妞妞护柳要赶牛,牛牛扭头瞅妞妞,妞妞扭牛牛更牛,牛牛要顶妞妞,妞妞捡起小石头,吓得牛牛扭头溜。

  44.登山——小三去登山;上山又下山,下山又上山;登了三次山,跑了三里三,出了一身汗,湿了三件衫,小三山上大声喊:离天只有三尺三!

  45.扁担和板凳——板凳宽,扁担长,板凳比扁担宽,扁担比板凳长,扁担要绑在板凳上,板凳不让扁担绑在板凳上,扁担偏要板凳让扁担绑在板凳上。

  46.六十六头牛——六十六岁的陆老头,盖了六十六间楼,买了六十六篓油,养了六十六头牛,栽了六十六棵垂杨柳。六十六篓油,堆在六十六间楼;六十六头牛,扣在六十六棵垂杨柳。忽然一阵狂风起,吹倒了六十六间楼,翻倒了六十六篓油,折断了六十六棵垂杨柳,砸死了六十六头牛,急煞了六十六岁的陆老头。

  47.皮鞋、蒲鞋——一只皮鞋,一只蒲鞋,皮鞋补蒲鞋,蒲鞋补皮鞋,皮鞋、蒲鞋,蒲鞋、皮鞋……

  48.荷花和蛤蟆——一朵粉红大荷花,趴着一只活蛤蟆,八朵粉红大荷花,趴着八只活蛤蟆。

  49.白石塔——白石白又滑,搬来白石搭白塔。白石塔,白石塔,白石搭石塔,白塔白石搭。搭好白石塔,白塔白又滑。

  50.白果果——我走白家门前过,白家门前一棵白果树,树上结了白果果,白果树上歇了只白八哥。

  【拓展知识】

  绕口令的产生发展

  绕口令的产生可以追寻到5000多年前的黄帝时代。古籍中侥幸保存下来的《弹歌》“晰竹,续竹,飞土”,相传是黄帝时所作。根据考证,这是比较接近于原始形态的歌谣,其中,已经有了绕口令的基本成分——双声叠韵词。因此推想,很可能在文字出现以前,绕口令就已经萌动于中国劳动人民的口头语言之中了。

  随着语言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我们的祖先越来越注意汉字字音前后各部分的异同现象,发现了越来越多的双声叠韵词。这些双声叠韵的关系,处理不好,很容易缠绕混淆;处理好了,又可以产生不同凡响的音韵美。这使得一些人想到寻找规律,练习发音,训练口头表达。

  所以,他们开始有意识地把一些声韵相同的字组合在一起,故意兜圈子,绕弯子,连续成句子,教儿童念、诵。其中一些音韵响亮而又拗口、诙谐风趣的句子,不仅儿童喜欢,不少青年人也很喜欢。这样,一个人唱出或几个人唱和,就在人民群众中耳口相传,流传开来。在流传过程中,人们又不断修改、加工、充实、完善,使它更近似于一首首幽默诙谐的歌谣,更加妙趣横生。至于谁是绕口令的具体作者和修改者,人们根本没有留意。因此,也就无所谓哪首绕口令是哪个人的作品了。

  因为绕口令的逐步完善,在人民群众中日渐流传,所以,一些接近下层人民的文人也开始注意这一通俗的文艺形式。稍后于屈原的楚国作家宋玉,就曾经把双声叠韵的词汇引进了诗歌创作的殿堂。长篇政治抒情诗《九辩》是他的代表作,其中大量采用了声韵相通的词,使得语句音节错综变化,读来音韵谐美,情味悠长。这无疑大大扩展了它的`地位和影响。不少文人还在喝茶饮酒的时候,即兴编上几句,当作酒令,又或者教给儿童念诵。保留至今的古代绕口令,差不多都是文人模拟中国民间绕口令作的。

  而且,我们可以看到唐朝的诗人温庭筠在1000多年前的《李先生别墅望僧舍宝刹作双声诗》:“牺息消心象;檐楹溢艳阳,帘栊兰露落,邻里柳林凉,高阁过空谷,孤竿隔古岗,潭庭月淡荡,仿佛复芬芳。”宋代大文学家苏轼作过《吃语诗》(“散居剑阁隔锦官”),明代文学家高启作过《吴宫词》(“筵前怜婵娟”)。从内容看,这些绕口令大都是酒足饭饱之余的乘兴消遣之作,没有多少价值,从、形式看,几乎都是咬文—嚼字的文字游戏,书卷气浓重,晦涩难懂,最广大的下层民众和少年儿童只有敬而远之。这大大影响了绕口令的语言价值和文学价值,影响了绕口令的普及和提高。至于古代的绕口令,明代文学家谢肇涮所撰的《文海披沙》卷五,曾作过一些记载。

  另一方面,中国民间流传的绕口令保持和发扬了它的通俗浅显的特点,越来越完善,并且被搜集整理出来。清朝末年,意大利驻中国的官员韦大利搜集的《北京儿歌》(1896年出版,英汉对照本)中,就有绕口令《玲珑塔》。何德兰搜集的《孺子歌图》中,也有绕口《秃丫头》。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我国的现代文学越来越接近下层人民,随之而起的儿童文学也逐渐成为文艺大军的一个支队,这为绕口令的发展又开辟了一条道路。但是;由于社会意识和创作者思想的局限,不少绕口令的基调还是很低的。例如《螺蛳和骡子》:“胡子担了一担螺蛳,驼子骑了一匹骡子。胡子的螺蛳撞了驼子的骡子,驼子的骡子踩了胡子的骡蛳。胡子要驼子赔胡子的螺蛳,驼子要胡子赔驼子的骡子。胡子骂驼子,驼子打胡子,螺蛳也爬到骡子头上去啃鼻子。”这反映了旧社会“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社会意识,反映了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利害关系。

  新中国建立后,绕口令的思想内容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像20世纪60年代流传的绕口令《赔钵钵》:“你婆婆借给我婆婆一个钵钵,我婆婆打烂了你婆婆的钵钵。我婆婆买来一个钵钵,还给你婆婆。你婆婆说什么也不要我婆婆赔钵钵,我婆婆硬要把买来的钵钵还给你婆婆。”这反映了60年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充满了新的时代气息。

【超实用的绕口令】相关文章:

超实用的说课稿模板01-17

超实用的素描技巧09-08

超实用的销售术语09-13

超实用面试技巧12-11

超实用的高级口语表达08-16

超实用的日语口语表达08-07

CAD制图超实用的技巧09-30

2017超实用的电工口诀09-25

超实用的象棋小技巧09-04

2017超实用商务日语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