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涯规划的两个方向

时间:2020-10-25 15:17:38 职业生涯规划 我要投稿

关于职业生涯规划的两个方向

  内职业生涯:是指在职业生涯发展中透过提升自身素质与职业技能而获取的个人综合能力、社会地位及荣誉的总和,它是别人无法替代和窃取的人生财富。

关于职业生涯规划的两个方向

  外职业生涯:是指在职业生涯过程中所经历的职业角色(职位)及获取的物质财富的总和,它是依赖于内职业生涯的发展而增长的。

  每个人都需要选择职业,每个人都渴望成功,许多人并不知道什么职业最适合自己,怎样设计才容易事业有成。比如“经商热”时,一些并无商业才能的人也纷纷“下海”去办公司;研究生、大学生毕业时,大多首先选择经济发达地区和大单位,然后才考虑专业及个人所长。这种“随大流”、“随热门”的职业选择方式,由于欠缺对自身特点和环境的认识,往往难以在事业中有所发展。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当职场人遭遇工作兴趣渐失,上司的不公正做法或是因高温天气情绪躁动等原因有意放弃积极主动的工作,转变为被动、拖延——也就是出现了心理罢工时,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调整?某招聘网站推出的“职场心理罢工大调查”结果显示,经常感到心理罢工的职场人占55%,66%是因个人发展目标模糊、对前途无望导致的心理罢工;因凡事要求完美而拖延完成工作者占47%;当感到心理罢工时,有35%的人会抱怨并做跳槽打算。

  心理罢工成为职场发展“拦路虎”

  调查结果显示,让职场心理罢工的原因中,对工作本身失去兴趣的占26%,发展目标模糊、对前途无望占66%,任务难度超出个人水平占13%,自身竞争力明显不足占12%,气候、工作环境不佳占17%,找不到归属感的占36%,上司的不公正作为占32%,人际关系紧张占6%,薪资待遇与付出不成正比占42%,难以协调事业与家庭冲突的占6%。

  与此同时,据“你心理罢工的频率是怎样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经常感到心理罢工者占55%,每年都有1-2次心理罢工迹象者占27%,3-5年就会有一次心理罢工感受者占11%,从没有过心理罢工者占7%.

  在出现心理罢工的群体中,“你的职业类型”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技术、操作类工作者占42%,创新、研发类工作者占9%,社会、服务类工作者占6%,经营、管理类工作者占24%,艺术、创作类工作者占12%,文职类工作者占7%.

  三到五年工龄者易出现心理罢工

  参与本次调查的男性占54%,女性占46%;工龄在一年以下的占20%,1-3年工龄者占34%,3-5年工龄者占15%,5年以上工龄者占31%。

  职业指导专家分析,在不同阶段职场人会呈现出不同的心理状态,对前途的思虑在职场三年、五年两个时期会有更鲜明的体现,在“新人”到“老人”的过渡阶段,职场人对自身的发展目标、能力素质都有了更高期望,当前岗位不能满足个人发展需求时就会出现心理罢工,而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职场人却易因职场倦怠而心理罢工。建议职场人出现心理罢工迹象时,努力认清其背后的真实原因,积极面对并采取相应措施。

  过半人出现抵触情绪时会传播负面信息或果断辞职

  据“当你对公司、上司有抵触情绪时,你会怎么做”一项调查结果显示,8%的职场人表示会挑战公司、上司底线,发泄不良情绪;26%的职场人表示会向周围人吐槽,传播负面信息;26%的职场人选择果断辞职,重新择业;22%的职场人表示会倾听亲朋好友的建议;仅有18%的职场人会换位思考,积极理解,主动沟通。

  职业指导专家表示,当有抵触情绪时,不妨保持冷静换位思考,积极主动与上司进行沟通,或倾听亲朋好友的建议,开阔思路,避免陷入歇斯底里的'抱怨中。

  47%过于要求完美造成工作拖延

  据“你拖延的主要原因有哪些”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凡事要求完美,因反复修改而拖延的占47%;缺乏计划性,常因手忙脚乱而拖延的占22%;自信心不足,担心不能胜任而拖延的占20%;过度自信,轻视工作任务难度而拖延的占11%.

  职业指导专家建议这部分职场人适度放松,自我感觉与评价不要过度依赖外界的声音和盲目比较,从而避免发展空间受限以及极端心态下出现心理罢工。避免拖延的完成工作的方法是,确立明确的任务目标,分清主次制定计划,戒骄戒躁严格按计划执行。

  发生心理罢工时,35%选择抱怨拟跳槽

  据“当你感到心理罢工时,你会怎么做”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有35%的职场人会频繁抱怨并做跳槽打算。

  职业指导专家表示,当出现心理罢工时,首先应正视现实,通过自省发现究竟是事件本身还是对个人事件的偏激认知导致了心理罢工,是否可以通过改变看法得到缓解;其次可以通过丰富业余生活、美化办公环境、陶冶情操转变心境,最后要养成善于沟通的习惯,向信赖的人及时倾诉,避免独自承受压力。

  瑶瑶是北京某高校的工商管理硕士应届毕业生,她近日得知,由中共西安市委组织部、西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同主办的“2013西安重点单位赴京高端人才引进推介会”在北京大学邱德拔体育馆举行,她便一大早赶到北大。然而让她没有想到的是体育馆的大厅里已经挤满了前来咨询应聘的学生。通过对瑶瑶的跟踪采访,笔者了解到,所谓的“2013年就业难”其实是被媒体夸大了。而根据毕业生们的择业经验,只要能够切实转变择业观念,主动提升自我能力,加之各项政策相助,“就业难”将迎刃而解。

  “就业难不是所有人都难”

  其实,在瑶瑶读研二时,她就已经开始和即将毕业的师兄师姐一起找工作了,“还是早点准备好,有备无患。”但是直到现在,将近半年过去了,工作还没有着落,瑶瑶有点着急了。她在网上投了很多份简历,也接到通知去参加过一些公司的笔试,但“笔试完了就被"鄙视"了”,她自嘲似的苦笑着。

  瑶瑶本科是计算机专业,研究生是工商管理。有两个专业背景,按理说工作应该会相对而言比较好找,为什么还是没有眉目呢?“可能还是跟专业有关系吧,我们学文科真的不如理工科有优势。北京高校那么多,前来招聘的单位虽然不少,但对口的没几个,只能哪儿有招聘会就去哪儿试试。”瑶瑶无奈地表示。

  就业难是近年来公认的一个社会问题,随着高校扩招,其社会影响越渐明显,今年尤为突出,教育部新近公布的数字称: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699万,比2012年增加19万人。除了毕业生规模创下历史新高外,计划招聘岗位数也有所下降,再加上经济增长率的“低迷不振”,“史上最难就业年”的称号随之而来。

  人社部劳动科学研究所就业与人力资源市场研究室主任张丽宾认为,供需两方面都造成了2013年的就业难。

  北京市某高校就业办刘老师认为,“就业难不是所有人都难,而是成一个正态分布曲线。比如环境、气象等专业好就业,但是就业面比较窄,农村区域发展、生态等专业就相对不太好就业,会计、国贸等专业就业面很宽,需求的岗位很多,但是竞争者更多,有真实力才有机会。大部分专业,博士比硕士好就业。对于同一个专业,不同水平的学生就业情况也不全相同。如果高校需要的是博士生,无论你是多么优秀的硕士生也没有资格。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各项政策助力大学生就业

  面对就业难的严峻事实,国家、相关省市单位以及各高校都出台了各项政策,积极采取行动来缓解这个备受关注的现状。

  自20xx届毕业生招聘工作启动以来,北京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已举办83场毕业生双选会,参会用人单位6799家,共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18.4万余个;北京地区各高校共召开大型校园招聘会398场,提供32万多个岗位。同时建立了高校毕业生生源信息发布机制,结合北京地区毕业研究生数量增长的实际,还增加了研究生就业双选会场次。

  在举行大型招聘会的同时,北京市也举办了更多小型化、专业化的招聘会,满足不同层次的就业需求,让毕业生自由流动、自主择业。如此次西安市为积极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推动人才工作创新发展,不断加大国内重点高校的人才招聘和宣传推介力度而举行的“赴京高端人才引进推介会”,就是市政府的一个重大就业政策。

  此外,很多高校也与时俱进,随着市场的变化不断调整专业设置。

  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微博、微信、社交招聘网站已成为新兴的招聘方式。所以,毕业生们一定要充分利用各种可以利用的资源,全面了解就业信息和政策,借助政府和社会提供的各种机会,为自己找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线城市受青睐

  这次西安北京招聘会专场,旨在引进高端人才,所以博士生“受宠”,硕士生“择优”,本科生遭遇“冷落”。尽管招聘条件比较高,现场还是非常火爆。

  正在西北工业大学展位前投简历的是来自中科院某研究所的博士毕业生宁宁,之前她有机会留在北京,但她还是打算去西安。“我家是西安的,在北京读书已经九年了,这里巨大的生存压力我感受太深了,留下来也不是不可以,但是未来生活成本太高。西安虽然是二线城市,但福利待遇以及发展前景还是挺不错的,至少可以生活得很舒服。”

  笔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很多毕业生考虑就业选择的各项因素当中首当其冲的不再是工资和薪酬,而是就业地生活压力、福利待遇、个人兴趣、发展前景等因素之下的综合“性价比”。所以,生活节奏慢、工作压力小、发展潜力大的二线城市逐渐“受宠”,“先安居,再乐业”的思想使其吸引力大增。

  提升自我是法宝

  找工作的路上虽然机会总是若即若离,好运也时隐时现,但真正明智的人深谙,只有提高自身的高度,才能“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增强自身实力才是就业的王道。

  西安人力资源中心的廉主任认为,能否成功就业,关键在于毕业生自身的工作能力和对未来工作的期望值,将自己找不到工作完全归咎于经济形势严峻的大背景,只是一些毕业生搪塞的借口。如果自己足够优秀,很多单位会抢着要你。

  就在笔者发稿前一天,瑶瑶接到了某国企的面试通知,祝愿她能早日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也希望广大求职者练好内功,因为社会不会淘汰真正有实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