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企,又一个“差不多先生”

时间:2022-08-14 17:58:24 职场动态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乳企,又一个“差不多先生”

据媒体报道,光明乳业总裁郭本恒上周六表示,中国乳企生产硬件配备世界领先,管理水平也不差,检测手段、质量控制等都很先进,不应妄自菲薄。他指出,现在国家对乳制品的抽查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去年国家抽查光明乳业4553次,折算下来是抽查了几十万个指标,没有一个不合格。今年上半年已经抽查了2600多次,“这么抽(查)会抽死人啊!”

如果光明乳业老总去K歌,必点歌曲应是《太委屈》。不过,舆论对此大多持不以为然的态度。而稍早前,工信部总工程师朱宏任在乳制品工业协会年会上称,“乳品质量和安全水平与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我们的企业和我们的消费者之间不仅有质量上的鸿沟,也有认识上的鸿沟。可以说,现在我们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商品、服务品质方面的需求,与企业落后的供给能力之间的矛盾。

在近些年的食品质量安全事件中,国内乳企总是众矢之的,仿佛隔三差五不搞出一些动静来,就不能证明自己的存在似的。这样的印象之下,突然光明乳企的老总来了一个反潮流,说自己如何如何先进,说自己屹立于数千次的抽查而依然亭亭玉立,整个儿就是乳企中的战斗机。然而,如果不是消费者太健忘的话,就是光明乳业又在调皮了。在6月底,光明乳业陷入“烧碱门”,清洗用食品级碱水渗入优倍牛奶,时隔一月,光明乳业两批次产品被查出菌落总数超标,实实在在地跌进“质量门”。

在一个声誉严重受损的行业里,作为一个无法做到“出淤泥而不染”的企业,对数千次抽查的抱怨并没有得到公众的同情,相反,认为企业矫情的占据了大多数。在多年以前,很多企业获得了国家免检的声誉,但这样的声誉企业自己并不珍惜,待到把声誉搞砸了还口出怨言,好像是消费者欠企业一个说法。这种抱怨,其实反映了光明等企业并没有从观念上树立质量上的洁癖意识,其潜意识里传递出的信息正如胡适在1919年写的一篇文章:差不多先生。凡事若都差不多,人人若都差不多,这个国家也就只能是懒人国了。

我相信,如果国内乳业不是出了一连串的质量安全问题,政府的抽查也不会动辄就以数千记。而这样做的结果,不仅是政府成本的上升(这也意味着纳税人负担加剧),同样也是企业成本的上升(存在着检验费)。这些其实都是交易费用。在1991年,科斯在接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演讲中说道:“谈判要进行,契约要签订,监督要实行,解决纠纷的安排要设立等等,都是交易费用。”另一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罗更是进一步指出,交易费用,它在一般意义上妨碍了市场的形成,而在一些特殊情形下则完全阻碍了市场的形成。交易费用的不断上升,将导致市场的失灵和崩溃。信用,如同健康,只有在它亮红灯的时候,我们才会知道其有多么的重要。

【乳企,又一个“差不多先生”】相关文章:

日企面试问题及答案04-01

厦门:房企员工面临裁员减薪08-11

去韩企面试注意什么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