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薪市场背后的工荒企慌

时间:2021-03-05 15:20:39 职场动态 我要投稿

日薪市场背后的工荒企慌

记者调查珠三角长三角企业用工现状日薪工虽有高薪但面临维权难社保难风险

日薪市场背后的工荒企慌

工资涨得快,用工还是荒!抢工催生“日薪市场”,让打“短工”悄然兴起。工人是否得到真正实惠?用工荒内因是什么?4月17日,本报A4版《企业抢工催生“日薪市场”》出街后,“日薪市场”与“打短工”在广州日报官方微博上受到热议。

记者分别调查珠三角、长三角、内地企业的用工现状,并实地采访日薪工人,为读者揭晓日薪市场繁荣背后的工荒、企慌。

生产形势:订单不稳定企业急招短工

“工厂今年第一季度比去年底订单量下降了10%,”王晶是中山某厨卫有限公司的销售代表,全球经济形势直接影响到其所在公司的外贸订单,“这个下降比例在同行业中还算比较小的,有个别企业今年已经不堪重负,当然不只外贸订单下降,还有内购量跟不上、原材料、场租及人工价格的上涨等状况。”

王晶所在公司基本依靠出口欧美及东南亚市场。去年以来,企业陆续接到的一些二三十万元的采购订单让他感到尴尬,“这些订单量比较少而且急,单独招工太不划算也来不及,只能招少量短工做一些低技能的工作。”王晶称,虽然有时公司为了应付赶工期,会采取一些措施如涨工资等来吸引工人,但往往不如招短工效果好,因为短工120~160元的'日薪相对而言更直观。

订单量不稳不敢招工,有单没工又不敢接单。记者在广交会随机走访了近百家以外贸出口为主的企业,这是许多企业在表达他们今年以来同时面临经济形势不好与招工条件窘迫时常提到的尴尬局面。

企业心声:短工流动大浪费培训成本

谈起日薪市场的出现,广东省皮具行业协会会长黄志生一脸无奈,“大部分企业其实并不希望靠短工来维持,一方面是产品质量无保障,另一方面是不敢接大的订单,因为接下订单后怕没人做。而之所以现在还有那么多企业在招短工,主要是因为缺工太严重;其次,部分企业觉得这样用起工来也比较方便。”

记者随后回访了广交会部分以外贸出口为主的企业,其中多数也表示不会主动招短工,而到出口旺季又确实存在抢工人的情况。这些企业分别来自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区,他们大部分以出口为主,去年的出口额在300万元至6亿元之间。

受访的企业中,近七成表示并不愿招短工,主要是三方面的原因,一是短工一般是新手,企业需要花费培训成本。二是即使培训之后,短工生产的产品仍然会有质量问题。如果确实有订单量突增的情况,一般是加班来提高效率。三是很多企业在订单没有完成之前考虑到商业保密性,不愿意招“外人”加入。

“我们之所以不敢招短工是有过深刻的教训,”一家不愿透露姓名的工具制造企业老板告诉记者,“2012年,我们公司曾经为了赶订单而将产品包装等非核心的业务交给短工做。但欧洲的客户3次检测都认为不合格,最后导致赔偿客户10万美元。”

有关部门:打短工其实侵害劳动者权益

调查中发现,“日薪市场”中异地务工人员较多,这些务工人员属非广州户籍,无法参加广州本地社保,由于流动工作性质,又不能被纳入灵活就业范畴,因此容易落入社会保障的真空地带。

对此,广州市人社局法规处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广东省劳务派遣办法》已经出台,正在征求意见。一些异地务工人员可以选择劳务派遣机构,使流动工组织化,既为异地务工人员提供了一个享受社保的渠道,又提高了企业用工效率。不过,他同时承认,每个月固定数额的社保费用支出,可能使工人与企业在心理上都难以接受。

广州市人社局就业促进处负责人指出,打短工实际是对劳动者权益的一种侵害。尤其对于新生代异地务工人员来说,对其个人长远发展不利。日薪工不能确定劳动关系,社会保障、医疗保障、未来养老、子女就学、家庭婚恋等都成了问题。如果发生了工伤事故,更没办法保障,且容易引发社会问题。

工人自述:工资每天结算拿到手保险

日薪市场究竟有多大?记者前日走访皮具之都狮岭镇采访日薪工人。皮具商等招工者每天开车来这里即招即用,多是家庭作坊式经营。为了一个月多赚一千多元,日薪工人每天都来这里与企业上演讨价还价的博弈战。记者发现,短工在面临企业的“挑挑拣拣”时,任何保障无一被提及,连工伤保险都没有机会争取。企业也抱着即招即用的态度对工人的技能素质要求很低。

在花都狮岭镇人力资源市场大院里,每天早上8时左右都会有几百个工人在这里集中,等着工厂开车进来招人,面对面将价格谈成后,工人就上车开始了一天的打工生活……今年年初,花都狮岭镇人力资源市场前自发形成了一个“日薪工人”集散地。

据来自湖南的工人老孙介绍,这个日薪工人的集散地之前是一个皮包工厂,他10年前就在这家工厂做工,一直做到去年。去年,该厂老板欠下300多个工人(每人五六千元)的工资后跑路了。考虑到大厂也不保险,老孙决定打短工,“工资每天一结算,拿到手保险”。有着同样想法的工人不在少数,同热闹的日薪散工招聘市场相比,隔壁招聘合同工的市场冷冷清清。

“与合同工相比,拿日薪的工人每个月拿到手的工资普遍要比合同工高一千元左右,不用坐班更自由。”同在狮岭镇皮革城做日薪工的曹师傅称,3年前他从湖北来到这里,先是在大厂做固定工人,当时每月工资两千多元,转做日薪工人后当月就拿到3000余元,后来甚至超过4000元,“一般做过几年的熟练工都可以喊价每天150元以上。”

然而,不少日薪工人也承认,虽然每个月多拿一两千元,但碰到劳动伤害和欠薪就完全没有了保障。曹师傅以前就碰到过工友打孔时打伤自己手指而难以维权的情况,“当时一个小伙子在给皮包打孔时打掉了左手食指(第一个关节)的一半,老板只是将他送到医院包扎,丢下3000元了事。”曹师傅称,像这样的事情一般一个月肯定会有一两次,老板有时候会给钱,有时候连管都懒得去管。

“碰到干完活不给工资的黑心厂家也是没办法。”来自四川的王师傅告诉记者,由于日薪工人与企业没有任何劳动合同以及书面协议,一旦出现纠纷就很难维权,他就碰上过黑心老板,从早上9点半干到晚上10时车包带,本来一天应该给120元,结果老板硬说车偏了,一分钱也没给,最后白干了一天活。

【日薪市场背后的工荒企慌】相关文章:

用工荒时期求职故事04-10

梅花K背后的求职故事08-12

闹工业荒的好创业项目有哪些04-12

扎克伯格创业奇迹的背后03-25

当心网络求职背后有陷阱03-18

小心网络求职背后有陷阱07-28

名企面试常见问题11-01

日企面试常见问题归纳11-03

企英语面试最常见8个问题03-14

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研究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