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回放识破招聘骗术一

时间:2022-08-05 00:15:37 求职陷阱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案例回放识破招聘骗术(一)

  精选了一些受骗案例,相信大多数的人在看过之后,能有所收益,在今后的求职生涯中,能及时发现骗子的伎俩,避免上当受骗。但是有句俗语叫:河水淌淌流,眼子不断头。大的骗怕了,小的长大了。有心人能防止上当受骗,不留心的人却不能,所以希望看过本章的朋友,把这上面的案例讲给更多的朋友,让大学生们在求职过程中多留些心,避免上当受骗。

案例回放识破招聘骗术(一)

  1案例一:工作为饵,骗求职者服装费

  6月15日,大学毕业生小刘在郑州北环一家电器贸易公司面试通过后,被要求交360元服装费,然后才能签合同、培训,再开始工作。交费后,她同该公司签了劳动合同,上面还特别注明:如因个人原因辞职或自动离职,公司不予退还,服装费由自己承担。上班后,小刘因一直未被安排工作就要求辞职并退还服装费,被对方以签有协议为由拒绝。

  向涉世不深的大学生收取所谓的服装费、资料费、手续费、培训费等费用后,却迟迟不给安排工作,迫使求职者自动辞职。

  提醒:凡应聘时,招聘单位提出收取服装费、押金,或以其他方式变相收钱的,都是非法的,很可能是个骗局,求职者可向劳动监察部门举报。另外,遭遇诈骗后要及时报案,否则不仅本人的损失难以挽回,还会让更多人上当。

  2案例二:试用为名,使用廉价劳动力

  “那是一家皮包公司,专骗大学生暑期给他们免费工作。”来自南阳的大二学生小邓投诉称,自6月18日开始,他在郑州一汽车用品公司推销汽车用品,结果试用期7天做满后,和他一起应聘的8名同学全部被辞退,原因是未完成任务。而且,招聘时口头承诺的底薪800元,也没有按实际工作天数发放,只给了100元。

  这些不良企业利用大学生求职心切,以试工、试用为理由,试用期没完没了。试用期工资设置极低,录用后待遇诱人,不过绝不会正式录用,让大学生有苦说不出。

  提醒:根据《劳动法》及其相关法规规定,员工在试用期内享有报酬权,月薪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此外,对于用人单位的口头承诺,任何试用期的要求和考核应该落在书面上。

  3案例三:名为招工,变相销售化妆品

  6月初,郑州某高校的女毕业生小陈到一家化妆品代理公司应聘业务主管。经初试、复试后,公司负责人称要试用3个月,叫小陈先学会推销公司代理的化妆品,并收了她200元信誉保证金,但未给收据。一周后,小陈发现产品根本卖不掉,而她从一家大型商场得知该产品销售价格不超过100元。

  一些公司诱骗大学生上岗,要求大学生交现金作为押金,而后让大学生去推销产品,并规定要卖多少产品才有提成工资。完不成任务,公司以此克扣大学生的工资、押金。

  提醒:如果在填写个人信息时公司只关注一些简单信息,而对于应聘的大学生是什么学校什么专业毕业、有过哪些工作经验都漠不关心,求职者就要加倍小心了。此外,急着收钱的多是“黑公司”,最好不要轻易交钱应聘。

  4案例四:夸大岗位,“经理”变“推销员”

  24岁的小刘去年毕业于郑州某高校经贸管理系,当年7月,他在一家公司应聘“市场部经理”成功。第一天去上班时,公司老总让小刘这个“经理”去推销产品,美其名曰“了解市场”。

  “我在那儿干了快一个月,天天出去推销。”小刘说,一名与他关系不错的员工偷偷告诉他,公司最初招聘时就是要招推销员,怕招不来人,故意说成是“市场部经理”,他这才发现上了当。

  典型的“粉饰岗位”的招数。因担心招不来业务员、推销员、代理员等,招聘单位就把职位“美化”成“市场部经理”、“事业部总监”等,以此来诱惑大学生。当应聘成功后,招聘单位便会以“先熟悉工作”或“到一线先锻炼锻炼”为幌子,欺骗求职者继续工作下去。

  这类招聘信息一般比较简单,涉及细节方面的东西都未明确注明,比如没有岗位职责和应聘条件等。因此求职者应聘时要提前搞清楚职位的具体内容,询问工作细节,认真考虑后再做打算。

  5案例五:以考试为名“窃取”创意

  李强是广告系的高材生,今年3月份到郑州某广告公司应聘。对方给他出了一道题:为一款家用电器做个广告策划方案,限期3天。3天后,李强带着自己做出的策划方案来到该公司,对方收下后让他回家等通知,然后就再无下文。

  今年5月份,李强发现一条家用电器的广告“很眼熟”,和他做的方案几乎一模一样,而策划公司正是他曾去应聘的那家。原来,对方招聘是假,窃取他的创意才是真。

  一些招聘单位以考试为借口,将公司接下的项目作为考题直接交给应聘者完成,在不付出任何成本的情况下,骗取应聘者的劳动成果,如程序设计、广告设计、策划方案、文章翻译、软件开发等,最后并不录用任何人。

  提醒:出于对自身知识产权的维护,应聘者在提交策划案时最好附上“版权声明”:“任何收存和保管本策划案各种版本的单位和个人,未经作者同意,不得使用本策划案或者将本策划案转借他人,亦不得随意复制、抄录、拍照或以任何方式传播。否则,引起有碍作者著作权之问题,将可能承担法律责任。”并要求招聘单位签收。

  6案例六:高薪诱惑,骗你做“公关经理”

  “星级饭店招聘男女公关经理,要求气质好,口才佳;无需工作经验,无学历要求;底薪600元,月薪可达上万元。”去年8月,一则贴在电线杆上的招聘广告引起了大学毕业生小马的注意,优厚的薪酬吸引他前去应聘。结果,想走致富捷径的小马被骗去600元。

  一些招聘单位许诺能给高薪,让很多应聘者心动。但这种“高薪”背后往往暗藏猫腻,要么是骗钱,要么就是拉你加入色情行业。

  提醒:天上不会掉馅饼,完全不需要个人付出努力就能获得高薪回报是不可能的。遇上这类招聘,就俩字:别信!

  7案例七:收取费用,提供虚假招聘信息

  大学毕业后,小吴在一家职业中介交了10元注册费,成为会员又交了150元的信息费后,中介将为他联系5个用人单位进行面试。没想到,小吴5次面试均碰壁,对方要么称“已招到人”,要么称“不合适”。小吴发现,其他在该中介注册的大学生也遇到了和他一样的情况,他明白自己碰上了“黑职介”。

  “黑职介”利用大学生缺少社会经验,同时又挣钱心切的心理,收取信息费后提供虚假信息,找几家用人单位来回“忽悠”学生。甚至有些中介在收费后便人间蒸发,让学生投诉无门。

  提醒:求职者找工作时一定要去正规的职业介绍机构,要看有无劳动保障部门颁发的职业介绍许可证、物价部门颁发的收费标准证、工商管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等。如果遭遇“黑职介”,可向劳动监察部门举报。

  8案例八:网上求职泄露电话号码被骗钱

  小王是武汉大学的应届毕业生。她想通过网络求职,于是将个人资料在互联网上公开,并将手机、寝室电话同时公布。一段时间后,陆续有几家用人单位与之联系,提出面试要求。

  有一天,小王接到一个自称是上海一家公司的电话,称为了核实其大学生身份和家庭情况,要求小王告知其家庭电话号码。小王觉得用人单位想核实她的真实情况也是正常的,于是将家庭电话告诉了对方。次日上午,她屡次接到要其帮忙疏通下水道的电话。她十分生气责问对方,为什么打她这个电话?对方说是看到了墙上的小广告:“138疏通下水道”。由于小王的手机是双向收费,接电话要收费,受不了骚扰的小王,就将手机关闭,心想,这会是谁的恶作剧,是不是自己刚分了手的男朋友?她决定去问问他。就在这段时间里,有人打电话到她的寝室,声称是电信部门的维修人员。那人声称,发现有其他人把电话串连到她们寝室的电话上,有可能是为了偷听她们的通话内容。电信部门现在正在测试,要求她们将电话插头拔掉,估计六七个小时后就可以测试出来。几个女生一听吓了一跳,一致怀疑是男同学为了偷听她们的通话内容而做的手脚。她们希望电信部门的维修人员马上帮她们搞定,于是就拔掉电话的插头。紧接着,远在郑州家中的王父接到了一自称是武汉市某医院急救中心主任的电话,称胡女因交通事故在医院抢救,需汇款30000元到院方指定的账户,否则将影响抢救。胡父在与校方、女儿同室同学多方联系未果的情况下,救女心切,当日先后分三次共汇款25000元到指定账号。几个小时后,王父通过电话联系上女儿,才得知这一切竟是个骗局。

  现在这种骗术十分流行,有的人无意间被骗子探听到家中的电话号码,就出现了类似的骗局。有的人在手机丢失后,没来得急挂失,骗子就利用手机里存储的电话号码,一一打过去。由于亲友众多,难免有上当受骗的,我们提醒大家都要对这种骗术提高警惕。

  9案例九:一张废纸千余元

  我的一个朋友第一次来深圳找工作。我对他是千叮咛,万嘱咐,只怕他上当受骗。但他自以为聪明,我的话他是满不在乎。他以为凭他的聪明找个工作,还不是手到擒来。至于防骗-----用他的话说就是:“我不骗别人就行了。谁还能骗住我?”不久他来找我,已是“弹尽粮绝”,钱被骗光了。他说,他进的不是些小职业介绍所,而是正规的人才市场。他原以为职业介绍所骗子多,政府办的人才市场肯定不会有骗子。谁知道还是上当受骗了。他还特别注意,只应聘当日即提供面试机会的工作。在人才市场经过现场招聘,他来到南山区的一家公司。面试之后,“交纳”了1250元的保险费、服装费。他还让人家给他写了一个收据。但第二天上班时,人家让他下星期一再来。到了第二个星期一,人家说,月尾了,现在进人不好结工资,让他下月1号来上班-------就这么一来二去磨了十几天。后来,一个热心的同事告诉他,她刚来的时候也是这样。只要请张经理的助理吃顿饭就行了。于是,他又请张经理的助理和这们热心的同事吃了顿饭。饭桌上,张经理的助理答应帮他的忙,后天就让他上班。到第三天,他去上班,张经理的助理却说,业务部的主管出差去了,等业务部的主管回来就让他立即上班------随着一来二去的等待,他发现等着上班的人不只他一个,其码有二十几个,他这才觉得受骗了。他和几个应聘者一起进那家公司的办公室要求退压金,那家公司却不承认收过他们的压金。

  我的这个朋友被激怒了,威胁说要报案,要公安局来处理。那家公司的人却说,他们有关系,报警派出所也不会来。我的朋友不信这一套,他和几个和他一起上当受骗的人,直接去派出所报警,想带着警察来会一会这家公司。但是当他们几个人和警察一起来的时候,那个只有十几个人的小公司已是人去楼空。------他手里只落了一张所谓的收据,其实也就是费纸一张。

  此外,不少骗子公司招聘司机时,借口要交风险抵押金,让应聘者交纳数千元至上万元。他们有的一招再招,把众多求职者交纳的押金一卷而走。有的等你交了压金之后,以种种理由不安排你正式上班,直到你受不了后,自己离开。但是,押金却不退给你。

  希望大家都记住一句话:只要用人单位一说要你交钱,你掉头就走便是了。

  2.10案例十:职业介绍所,愿者上钩你别怨

  先说四黑。

  一是黑职介,这种职介极不负责任,任何人拎着两张复印的纸或一张名片都可以进去冒充单位招人。被媒体曝光后就改个名继续骗,反正每天找工作的不计其数,总有上钩者。

  二是黑中介:相信中介的话,母猪都会上树了。有的中介还把求职者介绍到黑窝点去,助纣为虐,为虎作伥,甚至他们本身跟黑窝点就是一伙的。

  三是黑窝点:通常租间房,冒充什么公司,然后在黑职场设点“钓鱼”;“鱼”上钓后,许以良好的薪资待遇和工作条件,然后与其签合同,收体检费、服装费、伙食费、社保费等。收了费就变脸,要么待遇奇差无比,要么不让你干。你若想要他退钱,不打你就算轻的了。

  四是黑工厂:相信大多数的人都听说过山西的黑砖窑和一些城市的黑厂,骗人进去做奴隶,关得里面干活,跑都跑不出来。

  而下面的这个案例,职介的手法则更具隐密性,不为众人所知。

  在广州打工的朱先生,在他的朋友李先生被某职业介绍所介绍到一家电子厂上班后,也在该职业介绍所交了500元介绍费,被推荐到一家电子厂上班。但是电子厂的经理以其试工不合格为由,不要他。他又返回职业介绍所,要职业介绍所退钱给他。职业介绍所不肯退钱,说可以把他介绍到另一家电子厂上班。这家工厂是当地的一家知名企业,福利和薪水都比较优厚。朱先生犹豫了一下还是同意了。但职业介绍所以第二家电子厂比第一家待遇好为由,要求朱先生再交300元的特别推荐费。由于第二家电子厂在当地比较有名气,不会是一家骗人的企业,朱先生又急于找到工作,所以就又交了300元。但是他去面试后,又没有面试上。

  他重新回到职业介绍所,这次坚决要求退钱。这次职业介绍所的理由是,朱先生两次都没有面试上,这只能证明是他的能力有问题,不是他们的推荐有问题,所以绝对不能退钱。如果朱先生愿意的话可以给他另外推荐几家企业,而且可以不用再交费。

  朱先生于是又踏上了求职路。但这几家企业不是不要他,就是待遇奇差。最终朱先生也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疲惫不堪的朱先生强烈要求职业介绍所给他个说法,为什么当初说的好好的,只要一交介绍费就可以立即上班,而现在却不能兑现。职业介绍所的说法是,和他同去电子厂面试的人中有某某某、某某某等等几个人现在已经在厂里上班了。这证明他们的推荐是有效的,而朱先生没能进去,只能证明是他的能力有问题,所以他们没有任何责任。

  是朱先生的能力有问题吗?以我看,根本就不应该向职业介绍所交钱。不向职业介绍所交钱大家一般都知道,但朱先生的受骗例子有一点特别,他是在得到其朋友被成功介绍工作后,在“考查”了这家职业介绍所是一家讲信用的介绍所后,才交的介绍费。他觉的自己够慎重了,怎么还被骗?

  可惜朱先生不知道这其中的猫腻,这个骗局远比一般的骗局更狡诈。我也是最近才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

  我的一个表妹在一家日资企业做人事文员,她告诉我:现在的求职者也精明了,职业介绍所再想通过介绍一些破厂烂厂来骗人,就很难骗到了。现在的职业介绍所把目光瞄准了一些像她们公司一样的一些知名企业。因为这些企业都有比较好的待遇,有公信力,在人群中的口碑也不错,他们打着这些企业的招牌骗人,一般人很难发觉。

  于是,职业介绍所给这些公司的人事经理送礼,让这些在招工中有实权的人给他们开开绿灯,说好每“放”进厂一个人给他多少提成。这些经理们一般不敢把职业介绍所介绍过来的人全招进来,如果他把众多水平不一的应聘者都招进来,老板就会发现这里面有问题,没准会炒了他的鱿鱼。

  因此他们和职业介绍所的人议定,凡经他的手招进来的人,都给该职业介绍所介绍来的人一定比例的份额。这样一来,职业介绍所介绍来的人就会有20%或30%的人得以进厂。职业介绍所能以此来骗人,人事经理和职业介绍所勾结的密谋,老板很难发觉。因为在众多的求职者中挑几个合用的人才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搞定了这些,职业介绍所就可以无限量的接受报名者,只要愿者上钩,那么他们就财源滚滚了。那些能进去厂的人是他们幸运,进不去的就要自认倒霉或自认能力不足,与他们毫无关系。如果遇到一些菜鸟,还可以骗他们说:“和你同去的人,之所以能进好厂是因为他们出的介绍费比你多。如果你也愿意出多一些,早就进厂了”,这样能骗更多的钱。

  有的是真介绍你进了好厂,但是你进的是一个不好的部门或者是一条没什么活干(经常放假)又不停招人的生产线。你进去一后,没法干,只好辞职。

  所以说职业介绍所就是个马蜂窝,最好还是别招惹它。如果你一定要采割里面的蜂蜜,要保护好自己,小心马蜂们的毒蛰。

【案例回放识破招聘骗术一】相关文章:

招聘的骗术08-31

识破“招聘陷阱”07-31

招聘骗术总结08-06

如何识破“招聘陷阱”08-04

撕开招聘骗术的面具08-16

怎样识破企业虚假招聘08-17

火眼金睛识破“招聘陷阱”07-31

招聘骗术总览VS防骗支招07-31

教你识破只“招”不“聘”的招聘陷阱10-18

招聘陷阱案例分析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