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选择变得更务实 二三线城市成为选项

时间:2023-02-20 20:19:28 综合指导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校毕业生选择变得更务实 二三线城市成为选项

  签约季与春天相伴而来,与往年有些不同的是,就读于北京、上海、广州等地高校的毕业生选择到二、三线城市就业的人数在逐渐增多。
竞争激烈、房价高企、落户困难……相较于前些年执着地坚守“北上广”,如今,毕业生对自己的人生定位更加现实,视野也更加开阔。
——编者
 高 校
  他们的选择更务实
  二三线城市成为选项
  今年就业形势如何?目前还不好做出明确的判断,但是,一个新趋势引人关注,那就是一些一流高校的毕业生不再将就业的目标方向仅仅“锁定”在北京、上海和广州,而是将视野投向更为广阔的天地。
  记者了解到,以北京大学为例,近年来到京外地区就业的人数逐年增加,目前35%的毕业生选择京外地区,涵盖了除澳门和台湾之外的全部省级行政区。其中,除传统热点地区上海、广东、江苏之外,西部的四川、重庆、广西、陕西等正成为毕业生去向集中地。另外,不仅本科生和硕士生选择到京外就业,法律、医药、化学等专业的博士毕业生前往二、三线城市就业也成为一种趋势。
赴京外就业的学生比例也是清华大学就业指导中心每年专门统计的指标。几年来,清华大学毕业生京外就业比率在不断提高,近5年来已经提高了10个以上的百分点。
  中山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岳军介绍,截至目前,中大已签约的毕业生中,选择到广州以外珠三角其他中小城市、非珠三角地区乃至西部省份就业的毕业生比例已超50%,呈现较为明显的增长态势。
  与北大、清华和中大的情形类似, 2000年以来,复旦大学毕业生留沪就业比例始终保持在80%以上,但最近两年,即2009届、2010届毕业生中,留沪就业人数持续下降,分别较2008届下降296人和455人,留沪比例分别下降5.3%和4.1%。
  “如今的复旦毕业生求职面铺得很开,留在上海的人数比例略有下降。”复旦大学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服务中心主任陈浩明告诉记者。对这一现象,有关人士认为,最重要的原因在于上海房价不断攀高,带来了生存、发展压力和心理影响。
  为学生提供选择空间
  “清华毕业生应担负起对祖国、对社会、对民族的责任,从长远的发展和自身的成长成才来择业就业”,这是清华大学党委书记胡和平为《清华大学2010年学生就业指南》撰写卷首语时对清华学子提出的希望。
  正是在这样的思路引导下,清华大学设立了“大讲堂”人才计划和“职业彩虹计划”,按照“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设立了对应的面向特定毕业生人群的七个专项工作,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引导、职业辅导与服务,进行合理的就业资源匹配,以更好地帮助毕业生迈好走向社会的第一步。依托各地区选调生、大学生“村官”项目,将引导毕业生赴基层就业作为学校服务国家战略的一项重要使命。
北京大学则依托省校合作、校企合作平台,邀请京外地区企事业单位到学校进行专场招聘和专项招聘,同时把实习和创业作为辅助就业的有效途径,开辟就业工作第二战场。今年,学校就业中心还专门成立了实习促进部和创业指导部,为毕业生实习和创业提供专业化、精致化服务。
“近几年,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大学生的就业更呈现价值多元化倾向。”陈浩明这样认为。复旦毕业生不再一味扎堆知名外企,选择事业单位和国企的比例逐年增加。陈浩明解释说,这一方面是整个社会风气影响使然,另一方面,也是国企发展的结果。现在一个职场新人在外企和国企获得的薪酬虽然仍有落差,却已不像十多年以前那样差别巨大。
去中西部的还是少数
  虽然每所高校都在大力宣传动员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去工作,但在毕业生就业选择中,中西部地区比例仍然上升不够快。一位高校就业工作负责人介绍说,近几年,有些中西部地区主动出击,组织地方优质企事业单位到东部高校招纳英才,也确有成效,尤其是那些生源地省份,会带动学生“回家”。但在知名高校获得的用人信息中间,北京、广东、上海、浙江、江苏等东部省市占了绝对多数,西部地区则较少。一方面是经济发展造成的优质企业不足,用人环境不如东部开放透明,另一方面,需求信息不对称,真正有意愿为西部服务的学生寻找到适合岗位的成本太高,都影响了优秀人才落户西部地区。
  复旦大学近10年的就业数据表明,个人发展空间、行业的发展前景、公司环境和企业文化依次为该校毕业生择业时优先考虑的因素;福利待遇、工作地点、专业对口等传统意义上影响择业的重要因素的影响力则在下降,尤其是“专业对口”的要求,逐渐成为毕业生择业考虑因素中最不重要的一项。
  复旦大学自2000年以来,每年发布反映当届毕业生就业状况的白皮书。对近10年来毕业生就业地区流向、单位性质、行业分布、择业取向等情况的分析显示,虽然出国留学、留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及沿海发达省份,仍是绝大多数复旦大学毕业生的选择,但变化已经出现,还在悄然生长,离开这些大城市,在长江三角洲其他城市就业,选择事业单位和国企的大学生,正在逐年增加。
  毕业生
  我们为何去“远方”
  回家的诱惑
  4月的清华园姹紫嫣红。对毕业生何钿来说,这可能是她留在北京的最后一个春天了。作为一名工业工程系的本科毕业生,她已接受了京外一个专业对口的职位。
  促使何钿做出这个决定的重要原因是家的诱惑。近在广西的父母能给她带来不少照顾,“现在大多数毕业生都是孤身一人在外面拼搏,非常艰辛,能有家人帮下忙未尝不是好事。”
  中山大学的毕业生潘永弟也深有同感。他在广州也获得了几个工作机会,但最终还是选择了在家乡广西的中国银行百色分行。对他来说,能留在广州固然好,但毕业回老家似乎更明智。
  “广州那几个岗位发展空间很有限。而回到百色,我干的是业务岗位。家乡缺人才,干事业的环境更好,在家生活也更舒适一点。”
记者发现,对于选择离开“北上广”的毕业生来说,离家较近的地区往往是首选,一方面便于照顾家庭,另一方面父母也能给予不少帮助。
复旦大学的付阳毕业选择和男友一起回家乡吉林长春发展。“在家乡有些人脉资源,发展起来可能会比较顺利。”她表示,上海的竞争压力太大,孤身一人根本吃不消;况且家乡的发展很快,很需要人才,“‘蜗居’在上海实在是没必要。反倒是外地机会更多一些。”
基层的诱惑
  张昭源,清华大学科技哲学专业的硕士毕业生。与去企业、公共部门的同学不同,他选择去重庆基层做选调生。
  “年薪、户口什么的,都是‘浮云’。作为年轻人,怎么能被这些东西绊住呢?趁着年轻应该去发挥自己的能力,为国家、为社会多做些事情。我的父母、导师、女朋友都很支持我的决定。”张昭源说起来豪气十足。
  而说起去基层工作可能遇到的困难,他表示自己心里有数,“困难肯定会遇到,基层的生活可能很孤独,生活会很平淡。但是人要成才还是要经历这些的,这个时代还是需要理想主义的。”
  和张昭源的想法类似,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林薇,放弃了在京外企起步年薪13万的工作,也选择了去基层。她坦言,每一个大学生都有梦想,但是她明白,梦想建立在现实的基石之上。
  “我真的了解自己的国家吗?不!所以我要去最基层的地方,看看最基层的人是如何生活的。去最艰苦、最需要我的地方,发挥自己的能力和才华,那里才是最适合人成长的地方。”林薇说。
  同样去基层的还有清华大学水利水电专业毕业生吴海军,他选择了去葛洲坝水利工程施工现场做技术员。
“我一直对一线工作感兴趣。”尽管在天津的父母希望他继续读研,但他还是放弃了保研资格。“我觉得学我们这个专业的人如果没有去过一线,是不可能成专家的。”
  吴海军说,尽管月薪只有2000多元,但还是愿意去一线学本事。“我想一直在一线做下去,并没有考虑以后回北京来什么的。只有经过淬炼才能成栋梁。对于我来说,基层就是最广阔的天地。
事业的诱惑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硕士毕业生杜文钊选择了和女朋友一起去陕西西安的西电集团就业。尽管岗位并不完全对口,但相较北京的工作机会,他还是觉得很满意。
  “找工作之初,我的期望有两个:一是去单位的核心业务部门,二是要有一个大的舞台。”与他同专业的11个人中,有一部分选择留在北京,但是工作大都并不理想。他表示,北京的工作机会明显性价比不高。同样的岗位,北京的单位在条件上要求就会更多,甚至有不少岗位直接写明了只要“海归”。

  “这几年北京限制户口,留在北京相当困难。”他很是无奈,“相比于二、三线城市的求贤若渴,‘北上广’招聘单位的态度简直可以称得上‘傲慢’”。

  相比之下,西安的企业给了很优厚的待遇:安家费4000元,一居室的中转房,还承诺了培训和其他机会。当初父母并不支持他的决定,更希望他留在北京。但他认为,与其选择北京一份并不理想的工作,不如去外地谋求更大的发展。“对我而言,北京这个城市到底有多大的意义?”他反问。他的导师给了他信心:“如果说做‘鸡头’的发展更好,你何必执着于当‘凤尾’呢?”

  面临同样两难选择的还有清华大学物理系的博士生曲天良。他说,自己之所以选择到湖南长沙的国防科技大学做研究,缘于在美国的交流经历带来的思考。“美国那边的毕业生并没有像我们这样非要去大城市就业。尽管当前中国各个地方存在差距,可中国发展这么快,二三十年后,各地差距不会太大。我们的眼光应该放长远点!”

  在曲天良看来,“北上广”的机会大多集中在金融、信息产业等专业领域,对很多理工科毕业生来说,本专业的核心单位、机构可能在武汉、西安、苏州等二线城市,要想在专业领域有所发展,眼界还是要放开。

高校毕业生选择变得更务实 二三线城市成为选项

【高校毕业生选择变得更务实 二三线城市成为选项】相关文章:

京沪穗高校毕业生更务实 将目光投向二三线城市08-03

高校毕业生“理性”转进二线城市08-04

嫉妒心会让人变得更上进吗?08-03

二线城市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07-31

求职成本上涨 高校毕业生无奈选择团购08-01

调查显示超八成大学毕业生选择二线城市就业08-07

调查:重择就业地 87.7%蚁族考虑去二三线城市08-11

武汉:4月24日2012届高校毕业生双向选择大会08-03

名大学生城市下岗后的新选择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