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成“死档” 毕业生如何为档案找个“家”综合指导

时间:2022-04-02 09:19:55 综合指导 我要投稿

不要成“死档” 毕业生如何为档案找个“家”综合指导

  在我们的学习时代,相信大家一定都接触过知识点吧!知识点有时候特指教科书上或考试的知识。还在苦恼没有知识点总结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不要成“死档” 毕业生如何为档案找个“家”综合指导知识点,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不要成“死档” 毕业生如何为档案找个“家”综合指导

  毕业生档案内有哪些材料

  主要包括两部分材料:

  (1)高中档案材料:入团志愿书、高中毕业生登记表、高考报名登记表、体检表、高考志愿表等;

  (2)大学档案材料:入学登记表、毕业生成绩单、学籍卡、毕业生登记表、报道证、在校期间奖励、表彰及其他有关须装档的材料等。

  学生档案是如何转递的

  学生档案对毕业生而言很重要,主要通过EMS渠道邮寄、学校派专人送达、用人单位凭有关证明材料派专人领取等方式进行转接,不允许由邮局普通、挂号邮寄等方式转递,更不允许个人自带和请人代领。

  毕业生如何追踪自己的档案

  毕业生档案邮寄地址按照就业报到证左上角地址或调档函(原件)显示单位(加盖公章)即红章地址邮寄。有严格的交接签收程序,一般情况下不会遗失。毕业生应主动尽快到EMS查询档案是否寄到该单位。查询时限一般为一年,超过一年EMS不再办理档案查询业务。

  档案作为记录个人经历等内容的文件材料,发挥着凭证、依据和参考的作用。按照有关规定,档案一般是不允许个人持有的。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许多大学毕业生都保留着自己的学籍档案。那么,档案到底该放到哪里呢?

  undefinedundefined

  记者就此事采访了有关负责人。据介绍,档案一般包括履历表、大中专毕业生统一分配派遣证、见习期转正定级考核材料、奖惩材料、党团组织工作中形成的有关材料。档案在人事分配、调动、职称申报、办理养老保险、出国政审等情况下都会用到。因此,对个人来说档案十分重要。

  作为毕业生,学籍档案记载了其求学历程中的种种表现及有关以后工作中需要的各种凭据。因此,档案的处理更为重要。该中心有关负责人指出,学生只要有大中专毕业证,凭着学校发放的就业协议书就可以将档案放到人才中心,每月需交纳20元的'管理费。此外,记者了解到,如果学生没有找到工作,档案可以在学校存放两年,由学校统一保管。两年之后,本人就需要对档案负责寻找存放地,或者由自己的工作单位来接管。

  另外,记者在采访中也了解到,针对一些想暂缓就业或者是一直未找到接收单位的学生,最好尽早到人才服务中心办理落户和档案保管手续。因为时间久了,这些档案就会成为“死档”,不再会有用处了。

  已就业毕业生档案存放的两种方式

  已就业毕业生的档案存放一般有两种方式:

  一、把档案转至有人事管理权的单位。

  Tips1:在没有搞清楚用人单位是否具有人事主管权之前,不要把档案转入这个单位,应该把档案转递到这个单位所在地的人才交流中心去。个别没有档案管理权的单位会把学生的档案弄丢了或是扣住不放。

  Tips2:要询问清楚用人单位的性质。国家机关、国有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他们或他们的主管单位是有人事管理权的,可以接收档案。其它各类非公企事业单位、各类民营机构是无人事管理权的,要通过人才交流中心来接收学生,学生的档案要放到人才中心去。

  二、把档案转至单位所在地的人才服务中心。

  如果接收你的单位不具备档案管理权,那么你的档案就应该“落户”于单位所在地的人才服务中心。这种方式通常需要收取一定费用,一般每年三四百左右。

  Tips1:人才服务机构是什么性质的机构?在编制上,它属于事业单位,在运行上,则实行企业化管理。但实际上,它履行着部分行政职能,提供的“服务” 具有明显的行政属性。这种“半官半商”、“亦官亦商”,在“官”与“商”之中左右逢源,模棱两可。不少地方人才中心的负责人坚持:“补齐代管费用及相关手续后,再提供人事服务”。

  Tips2:档案的转递是有规定程序的,在离开学校之前最好弄清楚你的档案在什么时间被转到哪个地方去了。在现阶段,主管学生分配的单位没有统一,有人事局、人才交流中心、教育局、专门的分配办等,而且档案转进转出比较麻烦,最好一步到位。

【不要成“死档” 毕业生如何为档案找个“家”综合指导】相关文章:

毕业生如何避免陷入求职陷阱09-29

准毕业生如何规避求职陷阱08-24

准毕业生如何规避求职“陷阱08-24

2017年毕业生如何防范求职陷阱07-14

毕业生如何识别并防范求职陷阱09-30

应届毕业生如何避免“实习陷阱”09-13

应届毕业生如何防范求职陷阱08-18

应届毕业生如何识破常见求职陷阱07-20

2016应届毕业生如何避免求职陷阱07-13

毕业生如何学会识别并防范求职陷阱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