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的故事

时间:2020-10-14 14:41:29 名人故事 我要投稿

晏殊的故事

晏殊的故事1

  晏殊(991-1055),字同叔,北宁临川人(今江西杭州)。景德初年,报刚十四

晏殊的故事

  岁,就以 “神童”的才名应殿试考中进士。在西溪任上常讲学,后人建有晏溪书院,

  故西溪又称“晏溪”。仁宗庆历中,晏殊官到集贤殿学士,同中书门平章事(宰相)

  兼枢密使。为官清廉,秉直从政。他曾上书皇帝,主张严格选任州郡长官,量才录用

  地方知县,清除庸劣不称职者,这份万言书声震一时。

  晏殊是一名著名的文学家,擅长词令(长短句),尤擅小令。风格婉转,历有

  “此宗令词之专精者,首推晏殊”的评价。他的名作《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怀,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词中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名句,十分脍炙人口。

晏殊的故事2

  时间:北宋 晏殊十四岁时

  地点: 试殿内

  人物:晏殊 皇上真宗 众进士

  故事前提:北宋词人 晏殊 以诚实著称,皇上召见他 让他与众进士共殿试

  幕起:宋帝真宗(微笑而不失威严):殿试——开始!

  太监【尖尖地吊起嗓音 环顾大殿】:发卷——

  发卷官发下试题 四周发出悉悉簌簌的毛笔摩擦宣纸的声响。

  时间过去了一半。

  晏殊虽是认真地微皱眉头,眉宇间却隐不住胸有成竹的气息。突然,晏殊的眉头紧锁表情深沉的:这……

  主考官(疑惑的):怎么了?

  晏殊【迟疑了一下】(坚定的):禀报皇上!

  宋帝真宗【挑了挑眉毛 漫不经心的表情】:嗯?

  太监【狐假虎威 用俯视的目光看晏殊】:大胆!竟敢扰乱殿试,该当何罪?

  宋帝真宗:让他说下去。【太监怏怏地闭了嘴】

  晏殊做了个揖(语气恭敬且坚定):禀报皇上,草民今日所做的这道试题十日前已有

  练习。为了对其他进士公平,草民斗胆请求圣上,另选他题!

  此语一出,全场皆哗然。尤其是宋帝真宗,最为惊愕。殿试了那么多次,遇到这种情

  况的考者肯定不止晏殊一人。可却唯有他,如实相报!真宗不禁疑惑了。

  宋帝真宗【假装做出不满的表情】:你为何要如实相报?恐怕不仅是觉得对其他进士

  不公吧……

  如实招来!你——是不是想哗然取宠?

  晏殊【不慌不忙 镇定自若】:圣上这么说当真是冤枉草民了,还请圣上明鉴!

  真宗看他那副毫不慌乱的样子,心里愈发欣赏了起来。

  宋帝真宗:哈哈哈!我大宋,需要就是像你这样沉着冷静且诚实的人才!你通过殿试了

  !来人啊,赏晏殊!

  太监(急急忙忙):还不快谢恩!

  晏殊【荣辱不惊的表情】:谢主——隆恩!

晏殊的故事3

  晏殊(991年—1055年),字同叔,抚州临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生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官至右谏议大夫、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1055年病逝于京中,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

  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与其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亦工诗善文,原有集,已散佚。存世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类要》残本。

  晏殊的轶事典故有哪些

  晏殊入朝办事后,当时,天下无事,容许百官各择胜景之处宴饮,当时的朝臣士大夫们各自饮宴欢会,以至于市楼酒馆,都大设帷帐提供宴饮游乐的方便。晏殊当时很穷,没钱出门游玩宴饮,就在家与兄弟们讲习诗书。一天在皇宫中给太子选讲官,忽然皇帝御点晏殊上任。执政大臣不知为什么皇上选中宴殊,转天上朝复命,皇上说:“最近听说馆阁大臣们都嬉游宴饮,一天到晚沉醉其中,只有晏殊与兄弟闭门读书,这么谨慎忠厚的人,正可教习太子读书。”晏殊上任后,有了面圣的机会,皇帝当面告知任命他的原因,晏殊语言质朴不拘,说“为臣我并非不喜欢宴游玩乐,只是家里贫穷没有钱出去玩。臣如果有钱,也会去宴饮,只是因为没钱出不了门。”皇上因此更欣赏他的诚实,懂得侍奉君王的大体,眷宠日深。仁宗登位后,得以大用(官至宰相)。

晏殊的故事4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我相信,这首调寄《浣溪纱》的小令,对于许多朋友来说,都不陌生。尤其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两句,令人们千古传诵,百读不厌。

  这首小令的作者是北宋前期重要的词作家晏殊。北宋太宗淳化二年(991),晏殊生于抚州临川(今属江西省抚州市)。他从小就是一个既聪慧又诚实的孩子。七岁的时候,他已经认识好几千字,还能写出通顺流畅的文章。

  北宋真宗景德初年(1004),江南地区闹旱灾,朝廷派遣两位官员分路巡视安抚江南。其中有一位官员叫张知白,他到江西抚州视察时,听说临川有一位叫晏殊的“神童”。北宋的都城在现今的河南开封,当时称“东京”。临川距离东京很遥远,属于穷乡僻壤。临川会有神童,张知白将信将疑,召来一试,果然名不虚传。他回京复命时,顺便报请朝廷特许晏殊不经过地方考试,直接进京参加会试。

  景德二年(1005)五月的一天,年仅十四岁的晏殊来到东京,参加会试。他看到都城里街道纵横,沿街店铺鳞次栉比,街道上车水马龙,来往行人,摩肩接踵,一派繁荣景象,打心眼里高兴。他白天游大相国寺,晚间逛州桥夜市,连日来遍游京师,兴奋极了。而那些从全国各地进京赶考的成年举子,不是投亲靠友,就是租赁寺庙闲房,整日焚膏继晷,温书备考。

  开考那天,从全国各地赶到京师参加会试的举人,熙熙攘攘,有一千几百号。晏殊按时赶到考场。他仔细观察着,在这些举人当中,绝大多数都是成年人,也有少数长出花白胡子的老年人,只有一个跟自己年龄相仿的少年,是大名府(今河北省大名县)举子姜蓋。但跟这些大人们一起比试,他一点害怕的感觉也没有。他那张充满稚气的脸上,仍旧跟往常一样,带着可爱的笑容。监考官一声令下,试卷迅速发下来。晏殊接过试卷,先仔细地审题,然后凝神思考了片刻,便提起笔来沙沙沙地写了起来。他答完试卷,又检查一遍,就交上去。在他离开考场的时候,绝大多数考生还在那里用手托着下巴,冥思苦想哩。

  考试结果,晏殊和姜蓋两位少年举子成绩都很优秀。尤其是晏殊,援笔立成,意蕴丰富,词藻优美。宋真宗非常赏识晏殊。可是,丞相寇准却认为,晏殊是偏远的江南人,想抑制晏殊,推荐姜蓋。宋真宗不赞成丞相寇准的意见,反驳说:“朝廷开科考试,只凭才能取士。四海本是一家,岂能以举子生长地的远近加以限制?唐朝张九龄是韶州曲江(今属广东省)人,朝廷并没有因为他生长在边远的穷乡僻壤而拋弃不用嘛!”于是,赐晏殊进士出身。晏殊初试顺利通过了。

  但是,初试录取只是考取功名的第一步。按照规定,两天以后还要进行更严格的殿试。所谓“殿试”,要在朝堂上举行,是由皇帝亲自出题、亲自主持的考试。初试录取的举子们来到朝堂上,看见威严无比的皇帝,不少人紧张得直冒汗。可是,别看晏殊年龄小,他却不紧张,神态自若,一如平常。轮到皇帝给晏殊出题了,皇帝让晏殊写一篇《长江赋》。晏殊一听题目,心里暗暗发笑。原来他在家里时写过《长江赋》,老师还给他做过详细的点评。这时候,他想:“如果做这个题目,肯定比较容易,而且一定能写得很好,但是这不能反映自己的真实水平。再说,对跟自己同时参加考试的举子来说,有些不公平。应当怎么办呢?”他那乌黑明亮的眼珠滴溜溜转了几下,很快拿定主意,如实地报告皇帝。他对皇帝说:“陛下,这个题目我已在下面做过了,您能不能重新为我再出一个题目?”晏殊的话,让皇帝和在场的所有人都大吃一惊。考进士,是当时读书人走上仕途的主要途径。考中进士就取得了做官的资格,荣华富贵一下子全都到手;考不上进士就得回家继续做平民百姓。当时,读书人都把考进士看做是决定自己一生命运的关键,谁都想走好运,碰上个容易的题目,好一举高中。有的人为了能考取进士,不惜重金贿赂考官窃取试题,也有的人千方百计取巧作弊。可像晏殊这样,碰巧遇到自己练习过的`题目,却主动要求更易,这种事人们从来都没见过,甚至也从来都没听说过。这就难怪皇帝跟在场的人都大吃一惊啦。

  皇帝仔细端详着这个诚实可爱的少年,打心眼里感到喜欢。他跟几位陪考的大臣商量了一下,为晏殊重新命了题。新题目有诗、赋、论三道,晏殊依然很快答完交卷。皇帝接过晏殊的答卷,一边看一边连声称赞:“好,很好!真是品学兼优,难得,太难得!”

  晏殊当官后,没有辜负皇帝的期望,始终保持淸亷正直的作风。他官至宰相,注重兴学,奖掖后进,范仲淹、欧阳修、韩琦等都受到过他的提携。

晏殊的故事5

  晏殊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七岁时就能写诗作文,在当地被人称为“神童”;十三岁时,他已学贯古今,比许多成年人还博学多才。这一年,朝中重臣张知白奉旨前往晏殊家乡视察旱灾,他发现晏殊极有文采,就将他带往京城举荐给了宋真宗赵恒。

  当时,正赶上进士殿试,宋真宗就让晏殊与其他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试卷发到手后,晏殊仔细阅读试题,结果他发现试题上要求作的赋自己十几天前刚写过,当时他写的这篇赋还得到了许多人的赞赏,一致的评价是文辞华丽、想象丰富、内涵深刻。

  晏殊知道,只要将这篇赋原封不动地默写在考卷上,一定会得到宋真宗的青睐。但他没有那样做,而是如实向宋真宗报告,并请求改换其他题目给他。

  宋真宗非常赞赏晏殊的诚实品质,便当场任命晏殊为秘书省正字,特许他进入皇宫读书。

  晏殊当职时,正值天下太平,京城的大小官员便经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内的酒楼茶馆举行各种宴会,可是晏殊每日办完公事后,总是回到家里闭门读书。有一天,宋真宗提升晏殊为辅佐太子读书的东宫官。大臣们惊讶异常,不明白宋真宗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宋真宗说:“近来群臣经常游玩饮宴,只有晏殊闭门读书,如此自重谨慎,正是东宫官合适的人选。”晏殊谢恩后说:“陛下,我不是不想去宴饮游乐,只是因为家贫无钱才没有这样做。所以我是有愧于皇上夸奖的。”

  宋真宗称赞他既有真才实学,又质朴诚实,是个难得的人才,几年之后便让他当了宰相。

  换位思考:

  晏殊发现考试试题自己事先做过,就认为对别人不公而及时提出。生活中,很多同学却为了考出高分,不惜抄袭、夹带,你认为这样做是对是错呢?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学习晏殊的诚实品格呢?

  成长感悟:

  一个人为人诚实,表里如一,不弄虚作假,才能取得别人的信任。

【晏殊的故事】相关文章:

电视剧《琅琊榜》林殊的经典台词11-08

中国百家姓之晏姓来源12-21

贝尔的故事名人故事08-12

鄂州江滩三国旅游风光带殊亭楹联09-17

贝多芬的故事励志小故事03-02

秦朝励志的故事 【名人故事】08-13

大鱼的故事励志小故事07-29

谦虚闹的笑话的故事睡前故事12-19

我身边的廉洁故事 【名人故事】08-14

别让故事只是故事的励志文章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