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的故事

时间:2022-12-11 09:00:11 名人故事 我要投稿

名人的故事15篇

名人的故事1

  苏步青,是我国蜚声海内外的杰出数学家。

名人的故事15篇

  在读初中的时候,苏步青凭着自己的天资聪明、勤学好问,成绩一直非常好,但对数学还没什么兴趣,因为他觉得数学太简单,一学就懂。在浙江省立十中念初三时,学校来了一位教数学的老师,听说这位老师是很出众的,所以听说他能来给上数学课,苏步青也稍微地提起了一点兴趣。

  “。。。。。。”上课铃响了,从门外走进一个身材瘦高、穿白色西装的年轻人,他的脸色很白,棱角很分明,眉宇间透着一股英气。这样年轻还穿西装的老师真是罕见,一进门便引起班里的一片哗然。

  走上讲台,杨老师表现得很镇静,把课本向桌上一摔,说了声:“同学们,我姓杨,大家今天不用担心没还课本而被老师骂了,因此今天我们不讲课本,我们要讲国家!”他讲话的声音不算大,但每个字都像晶亮的子弹射进每个人的心房。

  于是下面又是一阵骚动,没精打采的苏步青也亮起了精神。杨老师接着说:“当今世界,弱肉强食,世界列强依仗船坚炮利,都想蚕食瓜分中国。中华亡国灭种的危险迫在眉睫,振兴科学,发展实业,救亡图存,在此一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该负起应有的责任。”他旁征博引随后又讲述了数学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巨大作用,“为了救亡图存,必须振兴科学。数学是科学的开路先锋,为了发展科学,必须学好数学。。。。。。”

  这一堂课使苏步青明白了数学的真正意义和自己身上肩负的历史责任,就是这节课影响了他一生的道路,把他引入了神秘的数学王国。

  从那以后,在杨老师的影响下,苏步青的兴趣从文学转向了数学,并从此立下了“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的座右铭。功夫不负有心人,苏步青在数学上渐渐地崭露了头角。

  17岁时,苏步青赴日留学,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在那里他如饥似渴地学习着。为国争光的信念驱使苏步青较早地进入了数学的研究领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写了30多篇论文,在微分几何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并于1931年获得理学博士学位。获得博士之前,苏步青已在日本帝国大学数学系当讲师,正当日本一个大学准备聘他去任待遇优厚的副教授时,苏步青却决定回国,回到抚育他成长的祖国任教。回到浙大任教授的苏步青,生活十分艰苦。面对困境,苏步青的回答是:“吃苦算得了什么,我心甘情愿,因为我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这是一条爱国的光明之路啊!”

  这就是老一辈数学家那颗爱国的赤子之心。

名人的故事2

  左宗棠。在新疆有左公柳、左公渠之称。我曾在新疆一位将军的家里,见过长沙书法家史穆先生的一帧条幅,上书:“大将征西久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惹得春风度玉关。”我想史先生把当年某湘人献给左公的一首诗转赠于这位将军,也算是一种恰到好处的奉承啊。

  说一则左公少年时北上赴考途中的故事吧。某年秋试,与湘潭欧阳某同舟北上。船行时,左伏几作书,问些什么,他说是与夫人写信。船在某处停泊,左上岸观望,欧阳某翻看他所写的信,其中有云:“一夕泊舟僻处,夜已三鼓,忽水盗十余人,皆明火持刀入仓,以刃启己帐,己则大呼,拔剑起,力与诸贼斗,诸贼皆披靡,退至仓外,己又大呼追之。贼不能支,纷纷逃入水中,颇恨己不习泅,致群盗逸去,不得执而歼旃也。”欧阳见后,感觉大怪。我与他一直在一起,发生这么大的事,我怎么一点都不知道呢?未必是我睡得太死的缘故。

  于是,他便去问船上其他的人,都说没有的事。这时,左观景归来,欧阳急问之。左笑答:我那写的是做梦啊。欧阳说:做梦,你怎么在家书中不加说明,写得像真有其事一样?左说:你真是呆子。昨晚上我读《后汉书·光武纪》,见其昆阳之战,上书云垂海立,使人精神飞舞。晚上就做了这个梦。因此,我想前人写历史叙战事,大半也和我写这个梦差不多。比如昆阳之战,可能就是光武做了一个像我一样的梦罢了。

名人的故事3

  我最喜欢看书,每个星期都要读一本。这个星期,我读的书是全世界最伟大的美国发明家 爱迪生。

  看完了这本书,我对爱迪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1847年的一天,美国俄亥俄州小小的米兰镇上,一个婴儿哇哇落地了。他就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伟大的发明家 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爱迪生发明了电话,给人类带来了方便,小朋友家里的电灯都是他发明的。但你知道吗,爱迪生小时候可 不听话 了,他看到鸡可以孵小鸡,他也去孵,结果半天都没孵出来;他看到煤会燃烧,他也去试,结果着火了 但爱迪生为什么可以成为这样

  伟大的发明家呢?因为,爱迪生有很多很多的问号,很多 为什么 ,然而每次问 为什么 的时候,他都要打破砂锅问到底。

  我喜欢爱迪生那勤奋、好学、爱思考、努力、坚持和勇敢的本领,我也很佩服他是那样聪明。看完这本书,我得出了一句话,这句话,我将一生都不会放过它,这句话就是: 不懂就要问!

名人的故事4

  蒙古人崇尚武力,但对各民族的有识之士也很敬重,在朝廷中起用了不少文韬武略的中原人、契丹人和女真人等。其中的耶律楚材在蒙古建国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耶律楚材出身于契丹贵族家庭,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九世孙。他自幼学习儒家文化并博览群书,具备很深厚的汉学功底。

  成吉思汗仰慕耶律楚材的才学,在攻占金朝中都后,立即派人寻来耶律楚材。两人见面相谈甚欢,成吉思汗让耶律楚材跟随左右,并给他取了一个蒙古名字——吾图撒合里。

  成吉思汗时期,治国方略还处于摸索阶段。由于战争规模不断扩大,破坏程度不断升级,神州大地干戈四起、生灵涂炭。耶律楚材非常想扭转这种趋势,实现其以儒家“仁政”治国的理想,开创一个太平盛世。于是,耶律楚材以自身的才华和儒家思想逐渐影响成吉思汗的治国理念。

  1219年夏,耶律楚材跟随成吉思汗西征。此后六七年间,他一直跟随蒙古大军辗转西域各地。他先负责大汗帐下的文书管理工作,后来由于耶律楚材精通天文、地理、历史、音乐等,成吉思汗命他掌管观看星相和占卜吉凶之事。耶律楚材每次都分析得缜密合理,并且往往每言皆中,成吉思汗对他非常信任。有一次,正值六月盛夏,在起兵祭旗的早晨竟然下起了大雪。将士们都担心这预示着出兵不利。耶律楚材观象后却说:“隆冬之气,见于盛夏,这是克敌制胜的吉兆。”成吉思汗深信不疑,决定如期出征。耶律楚材的预言鼓励了将士们,他们一鼓作气、奋勇冲杀,最终大胜归来。

  耶律楚材利用占卜吉凶的机会,时常巧妙地劝说成吉思汗在战争中少杀戮,以安定民生为重,这使得蒙古军队在战争中的屠城现象逐步减少。在西域期间,耶律楚材还撰写了《西征庚午元历》,根据西域较为科学的历法,纠正了中原地区使用的《大明历》中的季节误差。他又撰写了《西游录》,真实记录了蒙古军队的西征情况,详细介绍了西域见闻。

  1227年秋天,成吉思汗在六盘山的军营中逝世。临终前,他指着耶律楚材对窝阔台说:“这个人是天赐给我家的,今后一定要重用他。”

  其实,在追随成吉思汗的十年中,耶律楚材的才能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他真正发挥作用是在窝阔台当政时期。

  1229年,窝阔台即位以后,十分重用耶律楚材,充分发挥了他的治国才能。蒙古建国之初,延续旧制,实行的是万户、千户、百户军政合一的制度,只有统率军队的长官,没有治理地方的行政长官,这对大蒙古国的发展极为不利。耶律楚材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向窝阔台建议:“在各地设置官吏来管辖百姓,另外设置万户管理军队,使军政形成互相制约的局面,从而防止独断专行。”窝阔台采纳了这一建议,在中央设立了最高行中书省,任命耶律楚材为中书令。此后,耶律楚材逐步实施“以儒治国”的方案。具体内容概括为“定制度、议礼乐、立宗庙、建宫室、创学校、设科举、拔隐逸、访遗老、举贤良、求方正、劝农桑、抑游惰、省刑罚、薄赋敛、尚名节、斥纵横、去冗员、黜酷吏、崇孝悌、赈困穷”。在教育上,耶律楚材大力倡导儒学,推崇孔子。他征得窝阔台同意后,修复孔庙,优待孔子后裔,楚材大力倡导儒学,推崇孔子。他征得窝阔台同意后,修复孔庙,优待孔子后裔,建立了国子学,用儒家文化教育民众。1237年,耶律楚材又提出恢复科举制度。科举考试的恢复,提高了中原儒生的地位,为国家招揽了大量人才,为忽必烈时期大元帝国的繁荣发展积蓄了人才。

  其次,耶律楚材根据中原王朝的.统治方法,制定了相应的赋税制度。他抓住窝阔台想增加财政收入的心理,提出要增加军需费用,可以通过盐、酒、铁冶等税收获取,一年可获得银五十万两、帛八万匹、粮食四十余万石,足以满足军队的需求。窝阔台采纳了耶律楚材的建议,任命他来完善税收制度。耶律楚材于是设立了燕京等十路征收课税吏,每路设正副课税使,他们直接隶属于大汗,独立于各地的文官和武官系统。到了1236年以后,地方税收政策基本定型,分为土地税、人丁税和户税三大类。中原地区实行了这一税制以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耶律楚材提出的这些新政,使新兴的蒙古贵族逐渐放弃了落后的游牧管理方式,采用以儒教为中心的传统思想和制度来治理国家,使战争不断的乱世转为和平的盛世,使先进的中原封建农业文明得以保存和发展,也为后来忽必烈建立元朝奠定了基础。耶律楚材可称为促进蒙古族接受中原传统文化的第一人。

  1244年,耶律楚材去世后,为纪念他的伟大功绩,人们为他修建了祭祠。

  有关元朝名人的故事:忠厚可靠的察合台

  成吉思汗的第二个儿子察合台从小便不受关注。大哥术赤为长子,三弟窝阔台比自己稳重,最小的弟弟拖雷聪慧机敏,深受大汗宠爱。察合台很清楚自己没有什么过人之处,知道自己与汗位无缘,所以心态很平和。

  在跟随父亲西征的过程中,察合台作战很勇猛,并不输给大哥和弟弟,屡建战功。

  西征得胜而归后,成吉思汗对几个儿子论功行赏。察合台得到了新疆别失八里一带,后来在这里建立了他的察合台汗国。

  成吉思汗最后把汗位传给了窝阔台。他在临死前把四个儿子召到身边,给他们讲了一个故事。故事说的是在一个寒冷的夜晚,多头蛇想要进洞御寒,当一个头要进去的时候,别的头就反对,结果谁也进不去,最后多头蛇冻死在洞外。成吉思汗想借这个故事告诫儿子们要团结一致,服从窝阔台的领导。

  察合台听了深受触动,平时他就和窝阔台的关系很好,所以父亲把王位传给窝阔台,他并没有嫉恨,反而更加坚定他要帮助弟弟的决心。

  成吉思汗死后,察合台遵照遗命拥戴窝阔台登上大汗之位。当时有不少反对者都想拥戴拖雷,察合台在其中做了很多努力,所以窝阔台继承汗位后,心里一直很感激这个哥哥,也非常信任他,做了大汗也还是称呼他为“阿哈”(兄长)。在窝阔台统治时期,遇到军国大事,他都会派使者到察合台的封地去告知并征询察合台的意见。

  察合台也一直非常支持窝阔台的决定。在窝阔台派军西征的时候,他第一个赞成并提出派长子出征,还让自己的孙子也随军。有一天,蒙古王庭举办赛马大会。作为在马背上生活的蒙古人,即便是帝王将相,也还是有着高超的赛马本领。结果在察合台与窝阔台的赛马中,察合台获胜。

  察合台不知道是不是弟弟让了他,心里有点不安——毕竟窝阔台是至高无上的君王。所以第二天一早,他便跑到窝阔台的宫殿外去请罪。

  窝阔台刚刚起床,正在更衣,听到侍卫禀报,大为惊讶,赶紧请兄长进来。

  “我真是太不知礼数了,希望大汗您能原谅我昨日的过错啊!”察合台很惶恐地跪在地上,语气无比恭敬。

  窝阔台一头雾水:“阿哈这是在做什么?你没有什么过错啊!”

  察合台抬头说:“昨天我不该那么放肆,赛马赢过了大汗!”

  窝阔台哈哈大笑,连忙扶起察合台说:“这算什么事情?赛马当然要论输赢,这是阿哈的本领啊!”得到了大汗的宽慰,察合台才放心地回去了。

  察合台在蒙古国有很高的地位,在重大问题上起着一定的决策作用。他不仅统治了成吉思汗留下来的三分之一的蒙古军队,而且在自己的王国别失八里中也享有至高的权力。

  察合台比窝阔台早七个月病逝。他死后,窝阔台很伤心。因为窝阔台一直称呼他为阿哈,为了纪念他,察合台汗国的历代大汗都称呼他们的继承人为“察合台阿哈”。

名人的故事5

  英国前首相劳合·乔治有一个习惯——随手关上身后的门。

  有一天,乔治和朋友在院子里散步,他们每经过一扇门,乔治总是随手把门关上。

  “你有必要把这些门关上吗?”朋友很是纳闷。

  “哦,当然有这个必要。”乔治微笑着说,“我这一生都在关我身后的门。你知道,这是必须做的事。当你关门时,也将过去的一切留在后面,不管是美好的成就,还是懊恼的失误,然后,你又可以重新开始。”

  朋友听后,陷入了沉思中。乔治正是凭着这种精神一步一步走向了成功,登上了英国首相的位置。

名人的故事6

  林则徐是清朝后期一位著名的政治家,也是我国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民族英雄。因主张严禁鸦*,抵抗西方侵略,坚持维护中国主权和民族利益,受到中国人的敬仰。

  但林则徐小时候,虽然机灵聪明,但性子很急,办事毛毛糙糙,经常出些差错。父亲觉得小孩子这样下去养成惯性,将来办事要出大错。

  一天,父亲把林则徐叫到跟前,给他讲了一个“急性判官”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判官,由于他非常孝敬父母,所以每遇到不是孝子的犯人,他就判得特别严。

  一天,有两个人拉来一个年轻人,说这个年轻人是个不孝之子,要判官严惩。判官一听,立刻火冒三丈,就喊:“来人呀,打这个逆子五十大板。”

  这个年轻人想开口申辩,可是嘴被堵着,有话没法说,只好挨了五十板子,屁股被打得血肉模糊。

  一会儿,有个老太婆拄着拐杖急匆匆走进来,哭诉着有两个盗贼溜进院偷牛,被她的儿子捉住,并要送他们到官府来,可是力不从心,两个强盗反把她的儿子捆走,并告诉判官他就是这一个孝顺儿子。

  判官一听,心里暗想:莫非恶人先告状,我刚才打的就是她的儿子?他忙叫人把那两个捆人的人找来,但他们早已溜走了。这时,被打昏过去的年轻人突然呻吟了一声,老太婆一看,正是自己的儿子,惊叫一声,昏倒在地,再也爬不起来了。

  聪明的林则徐知道父亲的这个故事是针对他的毛病讲的,便说:“我一定好好改一改急躁的毛病。”

  “急性判官”的故事,牢牢记在了林则徐的心里,此后他更加发愤苦读。

名人的故事7

  老数学家苏步青的养生经

  蜚声国际数坛的老辈数学家苏步青教授,在百岁时还精神矍铄,思维清晰。

  苏老九十岁高龄时,还着书立说,带研究生、每天工作约十小时左右,精力何等充沛!那么,当有人问他健康长寿之道,他总笑呵呵地回答说:“我不懂什么养生之道,只是平素生活有规律,并注意体育锻炼而已……”

  苏老的生活习惯,大致是这样的:

  清晨五点起床,晚上十一点睡觉,每晚睡眠六小时,白天午睡一小时。早晨起身后,先在门前院子里,做一遍健身操———练功十八法,约一刻钟;然后学习一小时,就进早膳。下午工作完毕,坚持步行二至三公里———雨天以上下楼梯替代。数十年如一日,天天如此。

  苏步青是浙江平阳人,出身农家,由于家境清寒,从小少吃缺穿,少年时代的苏步青,又瘦又小,身体并不怎么健康。小学毕业后,读了二年中学,十七岁东渡日本,进帝国大学专攻数学。在异国他乡,苏步青一住十二年。在这期间,他逐渐爱上了体育,兴趣广泛,划船、溜冰、网球、骑自行车、开摩托车,样样都能漂亮地玩上几手。当时,苏步青还是帝国大学网球队和划船队的主力队员之一。

  数十年来,由于坚持体育锻炼,苏步青身体素质极好。就是到了耄耋之年,上五、六层楼梯,依然不甚气喘,嘴里的牙齿,也与壮年时相仿。九十岁那年的夏秋之际,他还蛮轻松地登上安徽黄山,游览休养。一路足力之健,令人羡慕与钦佩。

  人,总希望自己能健康长寿的。但是,如何才能达到此目的呢?苏老认为,除上述体育锻炼外,精神保健也是至关重要的。苏老性格开朗,说话幽默,不管是与人谈话还是作报告,常常可以听到他的笑声,他经常讲:“少积忧虑的人,才能健康长寿。”他还讲:为人在世,应该豁达大度,胸怀坦荡,凡事想得开,放得下。再者,人要多动,特别是上了年纪的人,要多找事情做。如果饱食终日,无所事事,或者一味贪图安逸、享受,对健康也绝无好处。一九八五年,苏步青退居二线,相对而言,时间比以前多了些。他马上觉察到,人闲着很容易懒散,精神空虚对身体健康不利,于是,便主动找事情做———连续办了三届中学教师(数学)培训班。

  至于饮食,苏老的见解是,自己喜欢吃的,尽量少吃点,不喜欢吃的则要多吃点,荤素皆然。酒可以饮点,但绝不能过量。

  苏老的夫人米子松本,是日本仙台市人,出身书香,精于茶道。所以,苏老有饮茶的习惯,他特别好饮上等绿茶。苏老讲:茶是我国人民最常用的饮料,对老年人来讲,饮茶利多弊少,既能生津止渴,利尿消食;还能去除油腻,使口内感到清新舒适。同时,茶还具有抗痢疾杆菌的功能。

  苏老古稀之年以后,激烈运动是不做了,但上述的练功十八法,工作完毕后的漫步行走,九十五岁前依然坚持。每晚睡觉前半小时,或听听音乐、或读读唐诗、轻松之后,很快进入梦境。

  数学家名人的故事篇二

名人的故事8

  这个故事讲的是清代著名的民族英雄林则。林则徐小时候就天资聪慧,两次机会下,作了两幅对联,这两幅对联表达了林则徐的远大志向。林则徐不仅仅敢于立志,此时而且读书刻苦,长大后成就了一番大事业,受到了后世的敬仰。

名人的故事9

  【颁奖词】小时候,这根布带就是母爱,妈妈用它背着你。长大了,这布带是儿子的深情,你用它背着妈妈。有一天,妈妈的记忆走远了,但爱不会,它在儿女的臂膀上一代代传承。

  【事迹】陈斌强,38岁,浙江磐安县冷水镇中心学校初中语文教师。

  陈斌强9岁时父亲车祸去世,妈妈独自抚养三个孩子长大。20xx年,妈妈得了老年痴呆症,丧失了日常生活能力。

  一天,陈斌强的姐姐在无意中提到,妈妈最大的愿望就是和儿子住在一起。陈斌强回忆起多年来妈妈对自己的付出,他决定再困难也不会丢下妈妈。

  那时,陈斌强的儿子不到两岁,妻子建议他把妈妈送到养老院去,他说:“一个连儿子都不认识的老人,送到养老院,被欺负了怎么办?”为了照顾妈妈,他硬是把儿子提前一年送进幼儿园。

  为了能每天亲自照顾母亲,他每天用一根布条把母亲绑在自己身上,骑着电动车行驶30公里去学校上班。开始同事们都不太理解,说:“这样带在身边照顾,一两天倒可以,一年两年怎么吃的消?”可陈斌强做到了,一连五年,风雨无阻带着妈妈上班。

  照顾母亲的生活异常辛苦。陈斌强一天到晚连轴转:晚上9时,服侍母亲睡下;凌晨1时,准时起床抱母亲上厕所;清晨5时,闹钟响起,他要赶在师生之前起床,将母亲房间打扫干净,处理好母亲的大小便;早上7时喂过母亲吃饭后,开始学校一天的工作。

  尽管生活上的事儿很多,可是陈斌强的教学任务却一点也没落下,他教着两个班语文,负责教初一学生广播体操,总管学校体艺2+1活动。他总说:“我是跑着走的。”

名人的故事10

  詹天佑为国不计名与利

  近代科学先驱、著名工程师詹天佑,在国内一无资本、二无技术、三无人才的艰难局面面前,满怀爱国热情,受命修建京张铁路。他以忘我的吃苦精神,走遍了北京至张家口之间的山山岭岭,只用了500万元、4年时间就修成了外国人计划需资900万元、需时7年才能修完的京张铁路。前来参观的外国专家无不震惊和赞叹。当时,美国有所大学为表彰詹天佑的成就,决定授予他工科博士学位,并请他参加仪式。可是,詹天佑正担负着另一条铁路的设计任务,因而毅然谢绝了邀请。他这种为国家不为个人功名的精神,赢得了国内外的称赞。

名人的故事11

  曼德拉:从小就追求正义和理想 曼德拉是南非第一位黑人总统,他同南非种族隔离制度进行了几十年不屈不挠的斗争,赢得了全世界人的支持和喝彩。因此,有人说,曼德拉已经成为一个时代的象征。曼德拉的反抗精神、对正义和理想的追求在童年时期就已初露端倪。 曼德拉出生在一个小村庄,9岁那年父亲就去世了。从小曼德拉就经常目睹当地大酋长在解决部落争端过程中被白人政府的法律所约束,他逐渐萌发了寻求正义和平等的理想。年纪更大一些后,他多次领导同学抗议学校的白人法规,甚至因领导学生运动而被除名。在一次次的“斗争”中,曼德拉逐渐立下志愿:要为南非的每一个黑人寻求真正的公正。

  莫扎特:一个天资聪慧的神童 莫扎特被公认为音乐史上的神童,他很早就显露出了在音乐方面的非凡天赋和卓绝才能。从莫扎特的童年中,你能看到一个孩子对待音乐的积极心态,对艺术事业的执著追求。虽然不能人人皆为天才,但对广大孩子来说,“神童莫扎特”绝对是具有传奇色彩、又值得学习的好榜样。

  小时候,莫扎特常常走到钢琴前面,按着琴键细听,并努力弹出他曾经听到过的音乐。

  一次,莫扎特的父亲和朋友一起回家,看到4岁的莫扎特正坐在桌旁写东西。父亲问他在干什么,莫扎特说他正在写钢琴协奏曲。父亲把五线谱纸拿过来一看,激动得流出了眼泪,他对朋友说:“你看,他写的这些又正确又富有意义啊!”天资加上勤奋和用心,这就是神童莫扎特!

  卡莉·菲奥里纳:从母亲那里受益匪浅 惠普前任女掌门卡莉。菲奥里纳曾是男性主导的硅谷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精明强干、坚忍不拔的卡莉曾两度荣登《财富》“最有权威的女企业家”榜首,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卡莉从小就受母亲影响,从母亲那里学到了坚强、博学和热爱生活,并受益一生。

  卡莉出生于美国得州一个带有欧洲血统的家庭。父亲是联邦法院的法官,母亲则是一位艺术家。在童年的卡莉心中,母亲一直是她最崇敬的人。母亲热爱生活,教卡莉做人的道理,使卡莉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卡莉童年时代随父母游历了不少国家,不仅开拓了眼界,更培养了思考问题的广度和深度,这对她成为一个有勇气、有魄力、自信并热爱生活的人也不无影响 。

  去过庙的人都知道,一进庙门,首先是弥陀佛,笑脸迎客,而在他的北面,则是黑口黑脸的韦陀。但相传在很久以前,他们并不在同一个庙里,而是分别掌管不同的庙。

  弥乐佛热情快乐,所以来的人非常多,但他什么都不在乎,丢三拉四,没有好好的管理账务,所以依然入不敷出。而韦陀虽然管账是一把好手,但成天阴着个脸,太过严肃,搞得人越来越少,最后香火断绝。

名人的故事12

  北京时间20xx年8月26日《休斯敦纪事报》消息,埃迪-格里芬曾安排美女为姚明提供“服务”,但遭到姚明拒绝。

  在20xx-03赛季的一场客场比赛之后,一向夜生活丰富的格里芬按照他自己的习惯,安排了一位美丽的姑娘去敲打姚明的房门,目的不言而喻。对于格里芬的“好意”,姚明没有笑纳,而是将那位小姐拒之门外,有效的避免了一桩桃色新闻的发生。

  格里芬的这个举动并非出自恶意,这是他个人赛场外的消遣方式,只不过不适合姚明。可以说,格里芬的这次安排让姚明更清楚的认识到了NBA球员所面临的诱惑,姚明经受住了考验。

  在美国这个桃色新闻满天飞的国家里,姚明的私生活难得的简单纯净,这也是他能够树立良好社会形象的基础。而格里芬过于放纵自己的场外生活,为他日后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美国当地时间上周五,格里芬遭遇车祸不幸丧生,年仅25岁。据警方透露,上周五凌晨1点30分左右,格里芬驾驶一辆SUV无视铁路警告标志,强行穿越护栏,结果与一辆货运列车迎头相撞。

  车祸现场惨不忍睹,司机尸体被严重烧伤,无法辨认,警方最后是通过牙齿鉴定才确认死者是格里芬。格里芬的命运多舛和姚明的一帆风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天赋上来讲,格里芬不遑多让,甚至要胜过姚明一筹,但姚明严以律己,而格里芬纵情于色情与酒精,两人的命运也因此天差地别。

  PS:我们大多数很可能一辈子都不可能有姚明的天赋,但是我们可以做到他的品质和努力。一个真正比你强的人不是天赋比你强,而是他在天赋比你强的同时比你还努力比你还高尚。

名人的故事13

  心胸坦荡 玉洁冰清

  书生刘理顺,明朝人,少年时家贫,欲赴京应考,莫奈无路费,于是在一家中任教,赚取路费。员外见刘理顺博学多才,教学有方,故此甚是器重,特地选一名伶俐的侍女,照顾刘理顺的饮食起居,晚上齐宿一房,其意是赠送与刘理顺为妻。

  刘理顺日间教员外的儿子读书,夜间自修,经过三年苦读,学业大进,适逢考期,于是辞别员外,赴京。

  临行时,刘理顺请员外替侍女选配一位好丈夫,员外甚为不解,以为刘理顺有意欲抛弃她,于是无奈地说:『她巳陪伴你三年了,深厚。若是此去金榜高中,将来她可作为妾侍。』刘理顺着说:『东翁!您以为我是无情无义之小人吗?虽然同宿三年,却未曾有任何儿女私情。』员外闻言其感诧异,特地请家中老妇向侍女查问,果然仍是处女。员外对刘理顺三年来见色不乱的高尚人格钦佩万分,实是古今罕见的正人君子,征得刘理顺同意,收为义子,厚赠金银衣物,助他上京赴考。

  放榜之日,刘理顺高中状元,才德兼备,成为明代著名的理学大师,受人敬重,名誉显贵。

名人的故事14

  贝多芬是世界著名的音乐家,也是命运最糟的一个。童年,贝多芬是在泪水浸泡中长大的。家庭贫困,父母失和,造成贝多芬性格上严肃、孤僻、倔强和独立,在他心中蕴藏着强烈而深沉的感情。他从12岁开始作曲,14岁参加乐团演出并领取工资补贴家用。到了17岁,母亲病逝,家中只剩下两个弟弟,一个妹妹和已经堕落的父亲。不久,贝多芬得了伤寒和天花,几乎丧命。贝多芬简直成了苦难的象征,他的不幸是一个孩子难以承受的。尽管如此,贝多芬还是挺过来了。他对音乐酷爱到离不开的程度。在他的作品中,有着他生活的影子,既充满高尚的思想,又流露对人间完美事物的追求、向往。对美丽的大自然他有抒发不尽的情怀。说贝多芬命运不好,不光指他童年悲惨,实际上他最大的不幸,莫过于28岁那年的耳聋。先是耳朵日夜作响,继而听觉日益衰弱。他去野外散步,再也听不见农夫的笛声了。从此,他孤独地过着聋人的生活,全部精力都用于和聋疾苦战。贝多芬活在世上,能明白他的人太少了,而唯一能给他安慰的只有音乐。他作曲时,常把一根细木棍咬在嘴里,借以感受钢琴的振动,他用自己无法听到的声音,倾诉着自己对大自然的挚爱,对真理的追求,对未来的憧憬。他著名的《命运交响曲》就是在完全失去听觉的状态中创作的,是

  贝多芬最杰出的一部作品,它的主题是反映人类和命运搏斗,最终战胜命运。这也是他自己人生的写照。这是第一乐章中连续出现的沉重而有力的音符。贝多芬说:“命运就是这样敲门的。”他坚信“音乐能够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顽强地战斗,透过斗争去取得胜利。”这种思想贯穿了贝多芬作品的始终。

  1827年3月26日,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音乐巨人与世长辞,那时他才57岁。贝多芬一生是悲惨的,世界不曾给他欢乐,他却为人类创造了欢乐。贝多芬身体是虚弱的,但他是真正的强者。

名人的故事15

  林肇泽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但他却在不断创造“神话”:他45岁开始自学绘画,无师自通,短短几年时间,其炭精画作品在国内外“走红”;他到过100多所大专院校,开办讲座;如今虽年逾古稀,但壮志不减,立誓把自己创作的励志歌曲在全国唱响。

  林肇泽今年已经72岁。1957年,年仅17岁的他因为家庭原因,不得不放弃了升学的机会,在家务农。他曾拉过船、抬过石头,还干过两年灶匠、8年木工、5年机修工……一次偶然的出差机会,林肇泽接触到了绘画。

  1985年,林肇泽出差路过自贡,看见街边画摊上有人画炭精像,被深深吸引。回到南充后,他买了大量专业书籍,潜心研究。刚开始学画时,因为市面上买不到专门绘制炭精画的画笔,林肇泽就琢磨着做画笔。把毛笔涂上胶水,等自然风干后,用剪刀剪出大大小小的笔尖。没有大面积涂抹阴影的材料,他就在空笔杆里面塞上棉花,做成涂抹工具,在一次又一次的实践中改进自己的绘画工具。

  他无师自通,却很快创造出奇迹:林肇泽带着他的作品《肖像》参加了中国美术家协会、书法家协会、摄影家协会联合举办的首届中国个体劳动者“光彩杯”书画摄影展,并获得了省级三等奖,中央电视台还播放了《肖像》的特写。20xx年,四川民间艺术协会授予他“一级民间艺术家(炭精画)”证书。随后,他在南充市街头摆起了画摊,专为别人画像,这一画就是8年。

  林肇泽在巡回讲学和演讲中,从来不收讲义费。他和家人花费的车旅费、资料费、房租费等,将近20万元,全部是自费。他不仅把摆摊画画挣的钱全部用光了,而且连子女给他的生活费也几乎耗尽。如今,他和老伴依然生活在祖辈留下的小青瓦房里,几间小青瓦房又破又潮湿,与周边村民的“小洋楼”形成巨大反差。在他家里,简单的几样家具还是二三十年前的“老古董”,他的书桌也是两口木箱重叠而成,他的当家衣服还是在10多年前别人送给他的。

【名人的故事】相关文章:

经典名人哲理故事-名人故事素材04-12

名人教子的名人故事01-05

精选名人故事05-30

经典的名人故事10-30

名人的故事11-15

名人故事的12-13

经典名人故事10-26

名人故事04-22

名人的故事06-08

名人故事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