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念的名人故事

时间:2024-05-08 10:02:55 玉华 名人故事 我要投稿

关于信念的名人故事(精选30篇)

  故事: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信念的名人故事,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信念的名人故事(精选30篇)

  有什么样的信念,就有什么样的人生

  美国,一所大学普通校舍里,住着两个大学生,一个叫法兰克,另一个叫保罗。

  贫穷的保罗几乎从大学二年级开始就不得不靠向同学四处借债度日。

  毕业时,负债达1200美元之多的保罗不辞而别,从此在同学中销声匿迹。

  纷纷找上门来追讨保罗的债主要法兰克有机会时转告保罗,他们将向保罗提出诉讼。

  法兰克努力劝说这些愤怒的同学,他说凭他平日里对保罗的了解,保罗虽穷困至极,但他从未被穷困击倒,他拥有着坚强的毅力,而坚毅的人总会出头。他要求这些同学再耐心等待一段时间。

  凭借法兰克出众的人格魅力与领导才能,诉讼风波暂时平息了,时间一过就是十年。

  十年后,在一次法兰克召集并主持的同学会中,有一个形容消瘦的人中途赶来,仔细一看,竟是保罗。

  保罗从怀中掏出一张皱折斑斑的纸片,告诉在座的同学:

  “我今天是来还债的,我所借过的每一分钱都详详细细地记录在这张纸上……”

  直到这时大家才知道,当时保罗负债离去之后并没有回家,在找遍工作不成之后,他上了一艘远洋货轮,做了一个勤杂工,他随货轮跑遍了大半个地球。最后辗转到了瑞士,登上陆地后,他找了一份做小学教师的.工作,并用微薄的工资积存够了他当年所欠下的债款……

  听完保罗的讲述,会场一片沉默,直到法兰克走上前去热烈地拥抱了保罗,大家才醒过神来。

  后来,在一篇回忆录中讲出这个故事的是法兰克,法兰克是同学们对他的昵称,他真实的姓名叫富兰克林·罗斯福,是美国的第32任总统,一个瘫痪后又站起来的人,一个说“坚毅的人总会出头”并且自己亲身证明了此话的人。

  给自己树一面旗帜

  罗杰·罗尔斯是美国纽约州历史上第一位黑人州长。他出生在纽约声名狼藉的大沙头贫民窟。这里环境肮脏,充满暴力,是偷渡者和流浪流浪汉的聚集地。在这儿出生的孩子从小就逃学、打架、偷窃、甚至吸毒,长大后很少有人从事体面的职业。然而,罗杰·罗尔斯是个例外,他不仅考入了大学,而且成了州长。

  在就职的记者招待会上,一位记者对他提问:是什么把你推向州长宝座的?面对三百多名记者,罗尔斯对自己的奋斗史只字未提,只谈到了他上小学时的校长——皮尔·保罗。

  1961年,皮尔·保罗被聘为诺必塔小学的董事兼校长。当时正值美国嬉皮士流行的时代,他走进大沙头诺必塔小学的时候,发现这儿的穷孩子比“迷惘的一代”还要无所事事。他们不与老师合作,旷课、斗殴、甚至砸烂教室的黑板。皮尔·保罗想了很多办法来引导他们,可是没有一个是奏效的。后来他发现这些孩子都很迷信,于是在他上课的时候就多了一项内容——给学生看手相。他用这个办法来鼓励学生。

  当罗尔斯从窗台上跳下,伸着小手走向讲台时,皮尔·保罗说:“我一看你修长的小拇指就知道,将来你是纽约州的`州长。”当时,罗尔斯大吃一惊,因为长这么大,只有他奶奶让他振奋过一次,说他可以成为五吨重的小船的船长。这一次,皮尔·保罗先生竟说他可以成为纽约州的州长,着实出乎他的预料。他记下了这句话,并且相信了它。

  从那天起,“纽约州州长”就像一面旗帜,罗尔斯的衣服不再沾满泥土,说话时也不再夹杂污言秽语。他开始挺直腰杆走路,在以后的四十多年间,他没有一天不按州长的身份要求自己。五十一岁那年,他终于成了州长。

  在就职演说中,罗尔斯说:“信念值多少钱?信念是不值钱的,它有时甚至是一个善意的欺骗,然而你一旦坚持下去,它就会迅速升值。”

  在这个世界上,信念这种东西任何人都可以免费获得,所有成功的人,最初都是从一个小小的信念开始的。信念就是所有奇迹的萌发点。

  信念不倒,反败为胜

  1990年,19岁的他提前结束大学生涯报名参军,成了一个伞兵。两年以后,在爱尔兰的一次排除炸弹行动中,他不小心引爆了炸弹,“轰”的一声巨响过后,他的肚子被弹片撕开了,左手骨折,骨盆有18处粉碎,膝盖以下全烂了。

  看到自己的样子,他痛苦极了,他恳求战友说:“你枪毙了我吧!你不能让我这样活下去!我这个样子,活下去还有什么意义……”他的战友没有听他的,而是立即对他进行了救助,他很快被送入医院进行抢救,命是保住了,但他的双腿膝盖以下全部炸烂了,只好接受截肢手术。

  那以后的四年,他不停地接受各种手术,后来安装了假肢。命运对他是残酷的,但他没有被命运击倒,他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来适应假肢,然后,凭着顽强的毅力向自己发出了挑战,他开始参加各种活动,步行、跑步、登山和滑雪等。2000年,为帮助英国伤残士兵募集善款,他又干上了老本行——跳伞。

  虽然当时只跳了40秒,但他找回了跳伞的快感。“就是这种自由自在的.感觉,在天上,我觉得自己是个健全人。”他每年要跳700次,早在2005年就考出了跳伞教练资格证书,还娶了个同样爱好跳伞的老婆,他们的婚礼也是在空中举行的。

  2003年,他第一次参加比赛就拿到冠军,“虽然比赛级别很低,但它使我知道自己是个有用的人,我能战胜任何对手。”在2010年1月初举行的英吉利海峡全英自由式跳伞比赛中,39岁的他战胜100多个健全人成功卫冕。今年8月他将代表英国队参加在俄罗斯举行的自由式跳伞世锦赛。

  他的名字叫阿利斯泰尔·霍奇森,是一个从不幸中站起来重新征服天空的勇士。回想自己走过的路,他说:“我得感谢我的战友,他不仅没听我的,反而帮助我包扎伤口,并不断地开解我,是他给了我第2次生命。否则,我就不能再享受跳伞的快乐了。”面对成功,他感慨万端地说:“我想告诉那些不幸的人,截肢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活下去的勇气。只要信念不倒下,那么,总有一天,你还会重新站起来的!”

  是啊,无论身处何种残酷的境地,只要信念不倒下,只要拥有反败为胜的决心,就能凭借顽强的毅力穿越苦难的风雨,重新抵达生命的壮丽与辉煌!

  杰克·伦敦

  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房间里,不论是窗帘上、衣架上、橱柜上、床头上、镜子上,到处都挂着一串串小纸片,走近一看,原来纸片上都写着美妙的'词语、生动的比喻,有用的资料。

  他把纸片挂在房间的各个部位,是为了在睡觉、穿衣、刮脸、踱步时,随时随地都能看到,都能记诵。外出时他也在衣袋里装着不少纸片。

  他这样刻苦学习,积累资料,终于写出了《热爱生命》《铁蹄》《海浪》等引人入胜的作品。

  司马迁

  司马迁遵从父亲遗嘱,立志要写成一部能够“藏之名山,传之后人”的史书。就在他着手写这部史书的第七年,发生了李陵案。

  贰师将军李陵同匈奴一次战争中,因寡不敌众,战败投降。司马迁为李陵辩白,触怒汉武帝,被捕入狱,遭受残酷的“腐刑”。

  受刑之后,曾因屈辱痛苦打算自杀,可想到自己写史书的`理想尚未完成。是忍辱奋起,前后共历时18年,终于写成《史记》。

  这部伟大着作共526500字。开创我国纪传体通史的先河,史料丰富而翔实,历来受人们推崇。鲁迅曾以极概括的语言高度评价《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狗要有目标,做一个人更要有目标

  一对夫妇有两个孩子,孩子还小的时候,父母决定为他们养一只小狗。小狗抱回来以后,他们想请一位朋友帮忙训练这只小狗。在第一次训练前,女驯狗师问:“小狗的目标是什么?”夫妻俩面面相觑“……一只小狗的目标?那当然就是当一只狗了。”女驯狗师极为严肃地摇了摇头说:“每只小狗都得有一个目标。”

  夫妇俩商量之后,为小狗确立了一个目标白天和孩子们一道玩,夜里要能看家。后来,小狗被成功地训练成了孩子的好朋友和家中财产的'守护神。

  这对夫妇就是美国的前任副总统阿尔·戈尔和他的妻子迪帕。他们牢牢地记住了这句话做一只狗要有目标。推而广之,做一个人更要有目标。

  信念的高度决定人生的高度

  一个美国女孩一双眼睛意外受了重伤,她只能从左眼角的小缝隙看到东西。小时候,她喜欢和附近的孩子玩跳房子,但却看不见记号,只有把自己游玩的每一个角落都记清。这样,即使赛跑她也没有输过。正是凭着这股韧劲,后来她获得了明尼苏达大学的文学学士及哥伦比亚大学的文学硕士两个学位。

  她曾在明尼苏达州的一个乡村教过书,后来又成为奥加斯达·卡雷基的新闻学和文学教授。这13年间,她除了教书,也在妇女俱乐部演讲关于各种书籍,并客串电台谈话节目。她的'自传体小说《我想看》轰动一时,成为畅销的名著。她就是过了50年如同盲人的日子的波基尔多·连尔教授。

  “在我心里不断地潜伏着是否会变成全盲的恐惧,但我以一种乐于面对的高度去面对我的人生。”连尔这样说道。终于,在她52岁时,经过现代医术的诊疗,她获得了40倍于以前的视力,她面前展开了一个更为绚烂的世界。

  有人认为成功依赖于某种天分,某种优越的条件,但是从波基尔多·连尔身上,我们看见的却是成功来自于某种缺陷及乐观力量带来的震撼。同样的困境,同样的际遇与磨难,有些人可能会很快垮掉,有些人却能站起来。其实,面对同一种境遇,谁也不比谁占一定的优势,关键是他的心境是否早早俯首于来自苦难的压力。

  这时,信念的高度就决定了他人生的高度,成功者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总是以积极的信念支配和控制自己的人生,战胜自己的缺陷,而失败者却恰恰相反。

  布拉格

  英国物理学家布拉格,小时侯家里很穷,凭借着自己对梦想的不懈追求,通过顽强的努力,终于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而他曾经历的那段贫穷的岁月,成为了日后激励他前进的动力。

  他在学校读书时,因为家里经济条件太差,父母无法给他买好看的衣服,舒适的鞋子,他常常是衣衫褴褛,拖着一双与他的脚很不相称的破旧皮鞋。但年幼的布拉格从不曾因为贫穷而感觉自己低人一等,他更没有埋怨过家里人不能给他提供优越的生活条件。那一双过大的皮鞋穿在他的脚上看起来十分可笑,但他却并不因此自卑。相反,他无比珍视这双鞋,因为它可以带给他无限的动力。

  原来这双鞋是他父亲寄给他的。家里穷,不能给他添置一双舒服、结实的鞋子,即便这一双旧皮鞋,还是父亲的。尽管父亲对此也充满愧疚之情,但他仍给儿子以殷切的希望、无与伦比的.鼓励和强大的情感支持。父亲在给他的信中这样写道:“儿呀,真抱歉,但愿再过一二年,我的那双皮鞋,你穿在脚上不再大。我抱着这样的希望,你一旦有了成就,我将引以为荣,因为我的儿子是穿着我的破皮鞋努力奋斗成功的。……”这封寓意深刻、充满期望的信,一直像一股无形的力量,推着布拉格在科学的崎岖山路上,踏着荆棘前进。

  海伦·凯勒

  海伦·凯勒双目失明、两耳失聪,却努力的从一个让人同情默默无闻的小女孩变成让全世界尊敬的女强人。

  如果生活真的不公平,那么,生活对她的不公平可谓到了极致。

  她完全可以放弃她的梦想躲在阴暗的角落里放声痛哭,没有人会责怪她,她也完全可以躺在床上或坐在轮椅上,像一个植物人一样由人服侍。可是这一切,她都没有做,她只是吃力的在老师的.帮助下学习盲语,触摸着事物,仅仅凭着她永不言弃的信念和坚持不懈的意志。

  她把她理想的天空涂上了人生最亮的色彩。

  世界石油大亨洛克菲勒

  16岁那年,在离高中毕业只剩下两周时,因为贫穷,他不得不离开校园,开始在社会上闯荡。43岁时,他从一无所有的穷小子变成美国首富,建成美国历史上第一个托拉斯。他,就是世界石油大亨洛克菲勒。

  事业达到高峰时,洛克菲勒的身体垮了。一天,他突然晕倒。医生诊断出他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和其他多种慢性病,他的身体非常虚弱气血两虚,濒临油尽灯枯。医生表示无药可救,即使是最乐观的估计,洛克菲勒也活不过48岁。

  一夜之间,洛克菲勒就白了很多头发。面对疾病,他无能为力。

  其实,洛克菲勒早有预感。他每天都在极度劳累中度过,工作起来,常常不分白天黑夜连轴转,有时甚至会两天两夜不睡觉。在别人看来,他总是充满激情和力量,但只有他自己知道,他太累了,该休息了。

  尽管如此,洛克菲勒并不悲观。毕竟,他人生理想基本实现。剩下的日子,他开始培养接班人。

  一天,洛克菲勒去非洲考察。路上,车陷入泥坑中。他和导游走进附近的一个村庄,去找人帮忙。这是沙漠里的一片绿洲,那里的.人都在休息。洛克菲勒向众人表示,只要他们能帮忙把车弄出来,就给他们很多钱。没想到,那些人拒绝了。他们说,现在是冬天,他们不要钱。

  洛克菲勒不明白冬天和钱有什么关系。导游详细地讲解起来:这里的人遵循大自然的规律。他们认为,既然庄稼是春种、夏耕、秋收、冬藏,人类也应该这样,春天要种庄稼,做好打猎的准备;夏天要维护庄稼、打猎;秋天开始收割庄稼,最后一次捕捉那些成熟的猎物;到了冬天,就不再出去干活了。他们留够冬天要吃的食物,剩下的全捐给那些年纪大的和因病不能自食其力的人。整个冬天,他们都如动物冬眠一样,待在家里不出去,最多只是和邻居说说话。

  洛克菲勒有些鄙夷地说:“难怪他们成不了富人。要做富人,一定要努力。无论是春天还是冬天,都要辛勤工作。”导游将他的话翻译给当地居民听。他们鄙夷地看了洛克菲勒一眼,也为他不值。他们觉得他为钱违背自然规律,放弃了很多体验人生的机会。他们的一生由很多个春夏秋冬组成,洛克菲勒的一生只有一个春夏秋冬。他们警告他,再不改变人生态度,恐怕连体验第二个春天的机会都没了。

  洛克菲勒深受震撼。的确,他的童年如同春天,他一直在课余时间做小工,赚小钱,是人生的预备阶段;青年时期是他的夏天,他起早贪黑,白手起家,创立了石油公司;中年就是他的秋天,他硕果累累,成了美国首富;现在,他就要进入冬天了吗?他还有机会看到第二个春天吗?

  洛克菲勒想过第二个春天,想过很多很多个春夏秋冬。回国后,他做出一个让人大吃一惊的决定:每年至少捐出100万美元用于慈善事业,去世前,他要捐出绝大部分遗产。此前,洛克菲勒可是著名的铁公鸡,从不捐一分钱,连朋友结婚,也只送很廉价的礼物。这次,他先给非洲一些地区捐了款,接着又在世界范围内大量捐款,主要用于消灭文盲、普及教育和消灭疾病、保障医疗两方面。

  当年冬天,洛克菲勒捐出一百多万美元,赚钱的事情却很少做。不用再煞费苦心地想着如何赚钱,他睡得很香甜,身体奇迹般恢复健康。

  第二年春天,洛克菲勒才开始开拓渠道赚钱。

  洛克菲勒把自己对于一年四季的感受郑重地传给儿子和孙子。后来,他的儿子和孙子也都成了著名的慈善家。去世前,洛克菲勒已经捐出95%的财产,只给儿子留下两千多万美元。原本被医生判定只能再活五年,洛克菲勒却活到了98岁。而遵从了一年四个季节的规律,他的儿子和孙子也分别活了87岁和95岁。

  朱买臣

  朱买臣,家里穷,但是他喜欢读书,生活的来源主要靠砍柴卖柴。他常去山里砍柴,每次都会边砍柴边大声诵书。朱买臣的妻子跟他一起砍柴一起卖柴,每次朱买臣在大道上高声吟诵诗书的时候,他妻子都会觉得羞愧而制止他。可是面对妻子的制止,朱买臣更加大声了。

  他的妻子终于忍受不了他,求朱买臣把他休了。朱买臣说,我五十岁就会富贵起来,现在已经四十岁了,你跟我过了这么久苦日子,会有回报的`。怎奈他妻子去意已决。

  后来朱买臣终于有机会见到汉武帝,在跟汉武帝讨论《春秋》《楚辞》后,深得汉武帝赏识。后来又立了战功,做了大官,位列九卿。

  四十岁了还穷困潦倒的朱买臣仍然相信自己有飞黄腾达的一天,信念不灭终于让他拨云见日。

  马云

  1999年9月,阿里巴巴网站建立起来了,马云立志要使之成为中小企业敲开财富之门的引路人。10月,阿里巴巴获得以高盛牵头提供的500万美元风险资金,马云立即着手的一件事情就是,从香港和美国引进大量的外部人才。

  马云对外宣称“创业人员只能够担任连长及以下的职位,团长级以上全部由MBA担任”。当时,在阿里巴巴12个人的高管团队成员中除了马云自己,全部来自海外。

  接下来几年,阿里巴巴聘用了更多的MBA,包括哈佛、斯坦福等学校的MBA,还有国内大学毕业的MBA。但是后来这些MBA中的95%都被马云开除了。马云后来回忆道:我跟北大的张维迎教授辩论,首先我承认我水平比较差,95%的MBA都被我开除掉了,难道他们就没有错吗?怎么可能95%都被我开除掉?肯定有错。因为这些MBA一进来跟你讲年薪至少十万元,一讲都是战略。每次你听那些专家跟MBA讲得热血沸腾,然后做的时候你都不知道从哪儿做起。

  马云说,进商学院首先学什么?作为一个企业家,小企业家成功靠精明,中企业家成功靠管理,大企业家成功靠做人。因此,商业教育培养MBA,首先要教的是做人。马云对这些MBA的评价是:“基本的礼节、专业精神、敬业精神都很糟糕。”这些人一进阿里巴巴就好像是来管人的,他们一进来就要把前面的企业家的东西都给推翻。

  马云从不否定那些职业经理人的管理水平,他们的水平如同飞机引擎一样,但问题在于,如此高性能的引擎适合拖拉机吗?马云由此总结出一个关于人才使用的理论:只有适合企业需要的人才是真正的人才。他把当初开除MBA的事情做了一个比喻:就好比把飞机的.引擎装在了拖拉机上,最终还是飞不起来一样,我们在初期确实犯了这样的错。那些职业经理人管理水平确实很高,但是不合适。公司当时的发展水平还容不下这样的人。

  长期以来,在不少人眼里,只有高学历、高职称的人才能算是人才,否则即使有通天的本领,没有一纸文凭或职称,也不能称其为人才。但是,西方却有这样一句名言:“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财富。”是不是人才,关键是看把它放在什么位置上,让他去做事,只要他在这个位置上能够做好,做出成绩来,他就是人才;如果不行,即使顶着再多的桂冠,他也不是人才。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适用”即人才。马云在办公室的墙上挂着一幅题字:“善用人才为大领袖要旨,此刘邦刘备之所以创大业也。愿马云兄常勉之。”这幅字是金庸20xx年的时候给马云题的。马云说:“我挂在办公桌前面,这是给自己看的,挂在后面是给别人看的。天天看到这个,也是对自己的一种提醒。”

  造就一个优秀的企业,并不是要打败所有的对手,而是形成自身独特的竞争力优势,建立自己的团队、机制、文化。我可能再干5年、10年,但最终肯定要离开。离开之前,我会把阿里巴巴、淘宝独特的竞争优势、企业成长机制建立起来,到时候,有没有马云已不重要。要确保组织发展既平稳又迅猛,就要保证阿里巴巴无论发展速度有多快,都能在需要用人的时候有人可用。

  如何才能形成团队自身的竞争机制呢?马云认为最主要的还是要靠学习。

  “前些天,我组织公司的一些高层看《历史的天空》。这是一部很好的电视剧,讲述了一个农民如何逐步成长为将军的故事。主人公姜大牙一开始几乎是个土匪,但是通过不断学习、实践,不仅学会了游击战、大规模作战、机械化作战,而且还融入了自己的创新,最终成为一个百战百胜的将军。与众多的中小企业一样,阿里巴巴也希望员工像姜大牙一样,不断改造,不断学习,还要不断创新,这样企业才能持续成长。”

  在人才选拔上,阿里巴巴采取的是外部招聘与内部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其中内部培养是重点。在电子商务行业里,阿里巴巴已经走在了最前列,单纯依赖从其他公司大批量吸收成熟的人才,很难满足每年成倍增长的业务对人才的大量、高质的需求。阿里巴巴独特的文化氛围和价值观,外来人员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充分理解。如果不能在价值观上达成一致,那么在长远业务上就很难形成统一的共识。因而阿里巴巴主要是以内部培养为主,包括“培养人”和“选拔人”两个方面。

  在培训方面,阿里巴巴根据员工的层级、职能,将学习细分为:阿里党校、阿里夜校、阿里课堂、阿里夜谈和组织部。另外,针对庞大的销售队伍,阿里巴巴还组建了专门的销售培训部门;而“送课下乡”项目则确保了培训学习资源能到达一线员工住的地方。针对关键岗位的人才,阿里巴巴还设有“接班人计划”,针对不同岗位,制定胜任力模型,培养后备力量。

  在阿里巴巴,由于业务发展迅猛,用人急迫,一些年轻的管理人员充满激情但是管理经验欠缺,不能有效辅导下属,带领团队创造整体绩效,造成下属无法得到充分的发展。所以,尽管目前市场上流行的是360度反馈,但是就阿里巴巴而言,更多的是采用员工座谈、“小字报”、管理论坛、调查访问等多种形式来满足管理人员了解下属感受、不断改进管理方式、调整管理理念的需求。

  马云坚信,只有令个体不断增值的企业,才是员工向往的发挥个人价值的好平台。

  焦耳

  英国著名科学家焦耳从小就很喜爱物理学,他常常自己动手做一些关于电、热之类的实验。

  有一年放假,焦耳和哥哥一起到郊外旅游。聪明好学的焦耳就是在玩耍的时候,也没有忘记做他的物理实验。

  他找了一匹瘸腿的马,由他哥哥牵着,自己悄悄躲在后面,用伏达电池将电流通到马身上,想试一试动物在受到电流刺激后的'反应。结果,他想看到的反应出现了,马收到电击后狂跳起来,差一点把哥哥踢伤。

  尽管已经出现了危险,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爱做实验的小焦耳的情绪。他和咯咯又划着船来到群山环绕的湖上,焦耳想在这里试一试回声有多大。他们在火枪里塞满了火药,然后扣动扳机。谁知“砰”的一声,从枪口里喷出一条长长的火苗,烧光了焦耳的眉毛,还险些把哥哥吓得掉进湖里。

  这时,天空浓云密布,电闪雷鸣,刚想上岸躲雨的焦耳发现,每次闪电过后好一会儿才能听见轰隆的雷声,这是怎么回事?

  焦耳顾不得躲雨,拉着哥哥爬上一个山头,用怀表认真记录下去每次闪电到雷鸣之间相隔的时间。

  开学后焦耳几乎是迫不及待地把自己做的实验都告诉了老师,并向老师请教。

  老师望着勤学好问的焦耳笑了,耐心地为他讲解:“光和声的传播速度是不一样的,光速快而声速慢,所以人们总是想见闪电再听到雷声,而实际上闪电雷鸣是同时发生的。”

  焦耳听了恍然大悟。从此,他对学习科学知识更加入迷。通过不断地学习和认真地观察计算,他终于发现了热功当量和能量守恒定律,成为一名出色的科学家。

  英国喜剧泰斗罗温·艾金森

  受父亲和哥哥的影响,在上大学时,他选择了电子工程专业。毕业后,他又进入牛津大学攻读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

  在牛津大学期间,他认识了朋友贝克。贝克是牛津大学戏剧协会的副会长,因此自然不会放过拉他入会的机会,但他拒绝了。他觉得自己是一个很文静的人,甚至有点乏味,让他加入戏剧协会,这不是开玩笑吗?

  贝克却认真地说:“正因为你不爱说话,生活沉闷,所以才更应该加入协会。你应该学着让你的生活更精彩一些。”渐渐地,他也喜欢上了表演。

  在当年的爱丁堡艺术节上,他鼓起勇气,用自己丰富的肢体动作和夸张的表情为大家表演了一个滑稽节目。没想到,他的节目太精彩了,引起了全校轰动。从此,他成为了校园明星。更有电视制片人和电影导演来寻求和他合作。

  面对突如其来的轰动,21岁的他迷茫了。过去,他一直都以做一个电子工程师为目标,并为此奋斗了多年;但现在,他突然更喜欢表演了。人生的.路,究竟该怎么选择呢?如果去演戏,现在正是最好的时机;但自己多年来所学的电子工程知识不就白学了吗?

  是按照自己的目标走,还是依据自己的兴趣呢?在宿舍里,他陷入了沉思。

  这时候,正值盛夏,蚊子特别多。蚊子嗡嗡地叫着,不断在他头上登陆。不堪蚊子骚扰的他点燃了一盘蚊香,然后关上了门,想熏死蚊子。这时,他发现房门后有只蜘蛛。这只蜘蛛平时捉过不少蚊虫,他不忍心伤害它,就又打开门赶它走。蚊子趁机飞走了几只,但这只蜘蛛却舍不得离开它的网。它灵活地躲避试图带它转移的他的手,固执地坚持在自己的网上。不久,这只蜘蛛被蚊香熏死在了它引以为傲的网上。

  这个场景深深地刺激了他。是啊,网,本来是蜘蛛用来网蚊虫的,但没想到最终却网住了它自己。如果他坚持自己的电子工程专业,白白丧失发展的机会,那他不等于被自己的专业给网住了吗?那他不是和这只蜘蛛一样傻吗?

  于是,他毅然放弃了做电子工程师的打算,开始积极参演各种节目。不久,他就获得了年度最佳喜剧奖,后来他更获得了演艺界几乎所有的重要奖项。更重要的是,他为世界贡献了全球家喻户晓的喜剧人物——憨豆先生。

  他就是“用卓别林方式演戏的英国金凯瑞”——当代英国喜剧泰斗罗温·艾金森。

  范仲淹

  范仲淹自幼就失去了父亲,母亲为了使儿子和自己得以生存下去,只得改嫁到了长山的朱家,范仲淹的姓也改成了朱。

  范仲淹长大后知道自己亲生父亲姓范,便想恢复自己原来的姓,可是继父不同意,两人为此闹得不可开交,因此,范仲淹便从家里出来,住进了长山醴泉寺的僧房里,开始了刻苦读书的生活。寺庙里的日子是很清苦的,而当时范仲淹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饭量又特别大,所以他经常吃饭时端起碗,几口就扒得精光,还没到下一顿时就已经饿得头晕眼花,以至于看书时也无法集中精力。怎么办呢?他想出了办法,每天早晨煮好一锅稀粥,等冷凝结成粥块以后,用刀在上面划个十字,切成四块,早晚饭各吃两块。而下饭的菜呢,更加简单,仅切一点咸菜就行了。

  范仲淹就这样在醴泉寺里刻苦读书,他懂得了很多道理,长了不少知识。为了开阔眼界,增长更多的知识,他不远千里来到应天府,进了当时很有名气的南都学舍,拜著名学者戚同文为师。因为范仲淹很穷,经常吃不上饭,刚开始还能喝点稀粥,后来稀粥也没了,每当太阳落山时,他才胡乱吃点东西,可是他从来没有为吃饭这个问题而分心,而是在学习上更加勤奋刻苦了。他为自己制订了严密的学习计划,每天不完成计划决不睡觉。在严寒的冬夜里,每当他学习感到疲倦时,他就用冷水洗脸,提提精神,学习环境虽然这样艰苦,可是范仲淹从来没有叫过一声苦。

  范仲淹就这样凭着一股坚定的.信念,十几年如一日,勤奋学习,后来终于取得成就,成为北宋中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贝蒂说:“人有了坚定的信念才是不可战胜的”温塞特说:“如果一个人有足够的信念,他就能创造奇迹。”丁玲说:“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都能适应。”

  古今中外大凡仁人志士,明达贤者,无不经过困苦磨砺。而伴随他们走过磨难的,就是他们心中的信念。事实证明,只要心中有了信念,就没有闯不过的“火焰山”,只要心中有了信念,就没有战胜不了的艰难险阻。

  董明

  董明是武汉市硚口区一位典型的“80”后,她的梦想是当一名跳水运动员,6岁时被湖北省跳水队选中。正当她对未来充满憧憬时,却不幸在1995年9岁时的一次训练中摔成高位截瘫,脖子以下没有知觉,四肢瘫痪、大小便完全失禁,医院曾3次下达病危通知书……

  然而,死神在董明顽强的毅力前一次次退缩。虽然在受伤的最初6年里身体完全不能动弹,10年中失去语言功能,最终只能坐在轮椅上,但她没有颓丧,“要在自救、自立、自强中,不断演绎自己灿烂的人生。”她要利用这一“独特的难得机会,”从小学课程自学到高中课程。由于当时不能说话,没有办法朗读课文,她就一遍遍在心里默念,手上握不住钢笔,她就一笔一画在心里默写。许多好心人无不被她坚持自学的精神所感动,不仅给予物质资助,更多则是精神鼓励。尽管如此,出身于普通家庭的董明,仍无力接受昂贵的康复治疗。她没有怨天尤人,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坚持自我康复,终于在受伤后的第6年出现了奇迹。当上臂渐渐有了知觉后,她让父母买了一台二手电脑,艰难地以上臂带动小臂练习打字,并试着给报刊投稿,不仅能以稿费自食其力,还有了一定积蓄。为此她感慨道:“我的成功,源于我的坚持,更源于父母和社会的关爱。”

  坚持不懈的练习,使她在 2005年能慢慢发出一些声音,于是她萌生了做志愿者的念头。行动不便,她就在父母的帮助下,在一所聋哑学校做老师,义务教聋哑孩子学说话。经过一段时间适应,她不再借助于父母,而是独自摇着轮椅去学校,并于两年后正式注册成为一名志愿者。此后,她又担任了禁烟大使、环保志愿者、文明过马路劝导员等。在做这些事情时,她总是心怀感恩:“是爱心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而同为残疾人,我更能体会到社会关爱的魅力与意义”。

  自学完高中课程后,董明还在收音机里自学完了初中的英语和日语,并于2007年考入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同时还辅修了心理学,并以优异成绩成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2008年,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董明摇动轮椅和志愿者一道走上街头,发动募捐献血,一连6天从未间断。当从电视上看到灾区急需专业心理辅导志愿者的消息时,董明立即取出自己的稿费,并说服父母拿出为她积攒的1万多元治疗费,全家共赴灾区第一线。

  在什邡市,有位7岁的.小男孩在地震中失去了父母,面对任何人都不愿说一句话。董明得知此事后,立即坐着轮椅找到小男孩,以大姐姐的身份连续陪伴6天,终以无微不至的关怀,让小男孩打破了沉默。

  受到董明的感染,父母也成了灾区志愿者,父亲负责协助搬运物资,母亲给伤员换药、擦洗身体等。而董明则以坚强和努力,帮助5名父母双亡的孩子敞开心扉再度开口说话,40余名重度残疾人重新树起了生活勇气……

  董明在灾区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她被海内外媒体誉为“轮椅天使”。董明也适时成立了“董明爱心志愿者团队”和“董明免费心理咨询工作室”,利用所学将每月所赚稿费全部投到工作室,长期为失业、下岗及失恋等人群提供免费心理咨询。

  “董明免费心理咨询工作室”开办至今,她已先后接待5000多名来访者,其中600多名来访者,因被她的爱心所感动而加入“董明爱心志愿者团队”,在董明带领下一同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贝多芬

  贝多芬是世界著名的音乐家,也是命运最糟的1个。童年,贝多芬是在泪水浸泡中长大的。家庭贫困,父母失和,造成贝多芬性格上严肃、孤僻、倔强和独立,在他心中蕴藏着强烈而深沉的感情。他从12岁开始作曲,14岁参加乐团演出并领取工资补贴家用。到了17岁,妈妈病逝,家中只剩下2个弟弟,1个妹妹和已经堕落的爸爸。不久,贝多芬得了伤寒和天花,几乎丧命。贝多芬简直成了苦难的象征,他的不幸是1个孩子难以承受的。尽管如此,贝多芬还是挺过来了。他对音乐热爱到离不开的程度。在他的作品中,有着他生活的影子,既充满高尚的思想,又流露对人间美好事物的追求、向往。对美丽的大自然他有抒发不尽的情怀。说贝多芬命运不好,不光指他童年悲惨,实际上他最大的不幸,莫过于28岁那年的耳聋。先是耳朵日夜作响,继而听觉日益衰弱。他去野外散步,再也听不见农夫的笛声了。从此,他孤独地过着聋人的生活,全部精力都用于和聋疾苦战。

  贝多芬活在世上,能理解他的人太少了,而唯一能给他安慰的只有音乐。他作曲时,常把一根细木棍咬在嘴里,借以感受钢琴的`振动,他用自己无法听到的声音,倾诉着自己对大自然的挚爱,对真理的追求,对未来的憧憬。他著名的《命运交响曲》就是在完全失去听觉的状态中创作的,是贝多芬最杰出的一部作品,它的'主题是反映人类和命运搏斗,最终战胜命运。这也是他自己人生的写照。这是第一乐章中连续出现的沉重而有力的音符。贝多芬说:“命运就是这样敲门的。”他坚信“音乐可以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顽强地战斗,通过斗争去取得胜利。”这种思想贯穿了贝多芬作品的始终。

  1827年3月26日,1个雷雨交加的夜晚,音乐巨人与世长辞,那时他才57岁。贝多芬一生是悲惨的,世界不曾给他欢乐,他却为人类创造了欢乐。贝多芬身体是虚弱的,但他是真正的强者。

  安格拉

  在德国,有一名叫安格拉的小姑娘,从小身体协调性就很差,学走路、跑步都比同龄的孩子晚得多。5岁的时候,她下坡还会经常摔倒,甚至一度对下楼梯都有恐惧心理,根本没有生活的自信。

  上小学后,安格拉最怕上体育课了,她总担心自己笨拙的动作会被同学讥笑,于是经常逃课。教师发现后,对她说:“你这样长期逃避,只会导致你更差啊!”

  安格拉没法,只好硬着头皮练习,可是她总是拖延到快下课的时候再练。因为她认为,这个时间来练,同学们就很少有机会看她的笑话了。

  12岁那年,体育教师教跳水。教师讲完跳水的动作要领后,同学们都急不可耐地冲上跳板,往泳池里跳。安格拉磨蹭地跟在最后,眼看着同学们一个个完美入池,心里越发惶恐。身旁不断有同学擦肩而过,他们已往返跳板数次。有同学嘲讽她:“你怎么还不跳?准是被跳板吓破了胆吧!”安格拉故作平静地回答:“我正在努力领悟。”她足足站了45分钟,大家都以为她要放弃时,她径直冲上跳板,果敢地跃起,纵身跳入泳池深处。她的动作虽然算不上十分优美,但她的压轴一跳,还是吸引了众人,赢得了喝彩。

  这一跳,让安格拉找回了自信。她这才明白,拖延到最后,其实能给自己留下足够的时间来平缓心情,并从他人身上汲取经验。谁也想不到的是,安格拉大学毕业后,选择了从政,后来竟然成了德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理,也就是现在的安格拉·默克尔总理。

  默克尔接受媒体采访,回忆起这个童年小插曲时说:“我就在那一刻有了勇气,后来遇到什么事都没有畏缩过。”她说自己是那种“需要很多准备时间,尽量想得多一些的人,而不是天生勇敢的人”。

  默克尔成为德国总理后,仍告诫自己,办事要沉稳。即使面对国内外的各种危机,默克尔也一次次地选择了慢半拍再决策,多次力挽狂澜。她曾坦言,自己并非无所不能的女强人,所以需要更多的。时间思考,在慢中取胜。

  现在的默克尔身材有些微胖,她称自己是“一个行动迟缓的`笨瓜”,甚至有人批评她胆小和不够鼓舞人。可是默克尔已经从一个普通物理学家,变身为令人生畏的“政治黑豹”,成为了深受德国民众爱戴的“德国人的妈咪”。

  默克尔的经历表明,内心的胆怯是每个人都有的障碍,鼓足勇气,突破自我,你的人生就会大放异彩。还有就是:慢,并不是一种缺陷。相反,假如你能理智冷静地对待慢,你将会从慢中收获良多。

  曼德拉

  曼德拉在担任总统期间,曾有人批评他在处理南非艾滋病的问题上,重视不够,既没有提供急需的药物,也没有提供治疗金补助,导致了很多人的无谓死亡。面对民众的批评,他没有遮遮掩掩,而是很坦率地向公众道歉说:“我那时的确只关心国家建设,而没有注意到其他的'事情。”

  又有一次,曼德拉乘坐一架小型螺旋桨飞机去纳塔耳演讲。当飞机快降落时,有一个发动机坏了。当时,飞机上的很多人都惊恐不安,只有曼德拉在静静地看着报纸,气定神闲,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飞机最终安全着陆后,当曼德拉和同行的《时代》杂志编辑斯坦格尔回到车上时,斯坦格尔问他:“你当时真的不害怕吗?”曼德拉马上坦率地回答说:“天哪,我刚刚害怕极了!但是作为一个领袖,我不能让人们知道这点,为此,我当时不得不装一下门面。”

  一直以来,在南非民众的心目中,曼德拉是一个神一般的人物,是一个圣人,是不会犯错误的。面对民众对他的顶礼膜拜,素有自知之明的曼德拉,多次公开坦率地提醒他们说:“我不是一个圣人,我也会犯错误,而且犯过很多错误,但我来到人们当中,又总是不得不装成圣人的样子,这实在是无奈之举。我希望你们在评判我时,不要看我站得有多高,而要看我多少次跌倒了,又重新站起来。”

  这就是曼德拉,虽然贵为总统,又是世界级的偶像,但对于自己的失误和缺点,他都能坦率地面对,毫不掩饰。这,正是他的伟大之处。坦率地面对自己的`不足,这样,你反而会赢得别人更多的尊重和支持。

  作为南非的领袖人物,曼德拉勇敢地面对民众的批评,并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歉意,这样的做法不仅没有降低自身形象,反而因为内心坦荡增强了公众对他的信任,这或许就是曼德拉的过人之处吧。

  杰克·伦敦

  杰克·伦敦出生在美国旧金山一个贫困家庭,他从小就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将来做一个伟大的作家。然而不幸的是,杰克·伦敦没有良好的家庭环境,家中既无读书之人,也无经典藏书,更无一个可以引路的老师,他有的就是一颗火热的心。

  十岁那年,杰克·伦敦家中惨遭变故,他不得不离开了美丽的校园,小小年纪就挑起了生活的重担,每天奔跑于大街小巷,靠报纸赚取几个小钱补贴家用。随后,杰克·伦敦又来到一家罐头厂打工,每日重复着简单、机械、枯燥的工作,但这一切并未改变他的初衷,只要一有时间,他就一头扎进书海里,如饥似渴,如痴如醉。没钱买书,他就跟别人借,或是跑到免费公共图书馆“饱餐一顿”。遇到什么好的词句,他就立刻写在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上,为了方便记忆,他还把这些东西制作成卡片,贴在床头,插在镜子缝里,挂在晾衣绳上。

  在二十四岁以前,杰克·伦敦一直过着半工半读的生活,直到有一天,他觉得时机成熟,便义无反顾地走上了写作之路。可是,一切并非如他想像的那般顺利,虽然他的作品质量相当不错,但寄出去的稿子还是一篇接着一篇地被退了回来。杰克·伦敦的心情十分郁闷,他实在想不通,为什么自己付出了艰苦的'努力,收获的却是一地的衰草。在遭遇了一连串的失败打击后,他的内心不禁有几分动摇,难道自己真的不适合写作吗?

  那天,杰克·伦敦来到一个采石场散心,见一个工人正敲打着一块石头。工人挥舞着有力的双臂,一锤接一锤地敲打着石面,不时可以看到点点火星。尽管那位工人十分卖力,可石头怎么砸也砸不烂,敲打了十几下后,他已挥汗如雨。杰克·伦敦心想,这位工人实在太傻了,继续砸下去,可能也不会有什么结果,与其这样,不如放弃。然而,让杰克·伦敦目瞪口呆的是,当工人敲下第三十二锤时,石块“砰”地一声断裂了。那一刻杰克·伦敦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他一下子明白了,原来做何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不断地努力,就像砸石块的工人,他前面锤的那三十一锤看似无用,实则已一点点地破坏了石块的。内部结构,换句话说,他每砸一锤就距成功近了一步。虽然他的作品一次次遭到退稿,但这并不证明自己的努力没有作用,只要坚持下去,终有一天会成功的。

  抱着这样的信念,杰克·伦敦夜以继日地耕耘着,每每有什么体悟,或是完成了一篇作品,他的心里总有一种自豪感,因为他知道自己离梦想又近了一步。就这样,杰克·伦敦一年又一年地坚持了下来。功夫不负有心人,1900年,杰克·伦敦终于冲破了层层迷雾,见到了久违的阳光,他出版的小说集《狼子》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在国内外引起了不小的轰动。随后,他又出版了《野性的呼唤》、《海狼》、《白牙》、《马丁·伊登》等50余部作品,成了享誉全球的高产作家,被誉为“美国无产阶级文学之父”。

  杰克·伦敦的成功告诉我们,不管你的理想是什么,要想实现预期的目标,的方法就是,每天做一件能够让你接近自己理想的事情,日积月累,当达到一定的程度时,你就会石破天惊,一鸣惊人。

  巴雷尼

  巴雷尼小时候因病成了残疾,母亲的心就像刀绞一样,但她还是强忍住自己的悲痛。她想,孩子现在最需要的是鼓励和帮助,而不是妈妈的眼泪。母亲来到巴雷尼的.病床前,拉着他的手说:“孩子,妈妈相信你是个有志气的。人,希望你能用自己的双腿,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地走下去!好巴雷尼,你能够答应妈妈吗?”

  母亲的话,像铁锤一样撞击着巴雷尼的心扉,他“哇”地一声,扑到母亲怀里大哭起来。

  从那以后,妈妈只要一有空,就给巴雷尼练习走路,做体操,常常累得满头大汗。有一次妈妈得了重感冒,她想,做母亲的不仅要言传,还要身教。尽管发着高烧,她还是下床按计划帮助巴雷尼练习走路。黄豆般的汗水从妈妈脸上淌下来,她用干毛巾擦擦,咬紧牙,硬是帮巴雷尼完成了当天的锻炼计划。

  体育锻炼弥补了由于残疾给巴雷尼带来的不便。母亲的榜样作用,更是深深教育了巴雷尼,他终于经受住了命运给他的严酷打击。他刻苦学习,学习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最后,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大学毕业后,巴雷尼以全部精力,致力于耳科神经学的研究。最后,终于登上了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的领奖台。

  张海迪

  5岁的时候,张海迪因患脊髓血管瘤造成高位截瘫,但她身残志坚,勤奋学习,热心助人,被誉为" 当代保尔"。 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却发奋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1983年3月7日,共青团中央在北京举行命名表彰大会,授予被誉为"80年代新雷锋"的张海迪同志"优秀共青团员"称号。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小米勒旅行记》和《丽贝卡在新学校》,创作了《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一百多万字的作品。

  现为山东省作家协会文学创作室一级作家。1993年张海迪通过考试和论文答辩,获吉林大学哲学硕士学位。1994年参加远南运动会。1997年入选日本NHK"世界5大杰出残疾人"。1998年起担任中国肢残人协会主席。2000年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霍金

  霍金十三、四岁时已下定决心要从事物理学和天文学的研究。十七岁那年,他考到了自然科学的奖学金,顺利入读牛津大学。学士毕业后他转到剑桥大学攻读博士,研究宇宙学。不久他发现自己患上了会导致肌肉萎缩的卢伽雷病。由於医生对此病束手无策,起初他打算放弃从事研究的.理想,但后来病情恶化的速度减慢了,他便重拾心情,排除万难,从挫折中站起来,勇敢地面这次的不幸,继续醉心研究。

  七十年代,他和彭罗斯证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并在1988年共同获得沃尔夫物理奖。他还证明了黑洞的面积不会随时间减少。1973年,他发现黑洞辐射的温度和其质量成反比,即黑洞会因为辐射而变小,但温度却会升高,最终会发生爆炸而消失。

  八十年代,他开始研究量子宇宙论。这时他的行动已经出现问题,后来由於得了肺炎而接受穿气管手术,使他从此再不能说话。现在他全身瘫痪,要靠电动轮椅代替双脚,不但说话和写字要靠电脑和语言合成器帮。

  虽然大家都觉得他非常不幸,但他在科学上的成就却是在他在病发后获得的。他凭著坚毅不屈的意志,战胜了疾病,创造了1个奇迹,也证明了残疾并非成功的障碍。他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科学研究的热诚,是值得年轻一代学习的。

  桑兰

  桑兰,出生于1981年2月,浙江宁波人,原国家女子体操队队员,曾在全国性运动会上获得跳马冠军。到今天为止,坚强的桑兰已经笑着度过了6年的轮椅时光。

  1998年7月21日晚在纽约友好运动会上意外受伤之后,默默无闻的桑兰成了全世界最受关注的人。这确实是个意外。当时桑兰正在进行跳马比赛的赛前热身,在她起跳的那一瞬间,外队一教练“马”前探头干扰了她,导致她动作变形,从高空裁到地上,而且是头先着地。遭受如此重大的'变故后却表现出难得的坚毅,她的主治医生说:“桑兰表现得非常勇敢,她从未抱怨什么,对她我能找到表达的词就是‘勇气’。”就算是知道自己再也站不起来之后,她也绝不后悔练体操,她说:“我对自己有信心,我永远不会放弃希望。”

  3年来,桑兰用她的行动应证着自己的诺言,在北大学习、加盟星空卫视主持节目、担任申奥大使、参加雅典奥运北京接力……她充满力量的笑容总能给人希望!

  与命运抗争

  在贝多芬26岁时,耳朵就开始现毛病了。贝多芬与女友琪莲泰全手以后,一直痛苦万分,吃不下,睡不着。忽然有一天,他发现自己的耳朵里面总是翁翁响,就像有几千只蜜蜂在叫一样。一个音乐家失去了听力,便失去了一切,贝多芬几乎要发疯了。他找了很多大夫来医治,可他们也不明病因,各种珍治方案都毫无作用。他伤心到了极点,想到了死。难道这个世界就没有我留念的.吗?我死后连个牵挂和怀念都没有吗?不,我不能被打垮,我要与命运抗争。贝多芬暗下决心。从此后,他放弃了所有的社交和演出,全身心投入到创作之中。两年的时间里,贝多芬在原有的第一交响曲后,又创作出好几部作品,迎来了硕果累累的收获季节,攀上了艺术高峰。

  活着就是奋斗,人定胜天才是奋斗者的的信念。

  卡莉·菲奥里纳

  从母亲那里受益匪浅。惠普前任女掌门卡莉。菲奥里纳曾是男性主导的硅谷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精明强干、坚忍不拔的'卡莉曾两度荣登财富“最有权威的女企业家”榜首,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卡莉从小就受母亲影响,从母亲那里学到了坚强、博学和热爱生活,并受益一生。

  卡莉出生于美国得州一个带有欧洲血统的家庭。父亲是联邦法院的法官,母亲则是一位艺术家。在童年的卡莉心中,母亲一直是她最崇敬的人。母亲热爱生活,教卡莉做人的道理,使卡莉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卡莉童年时代随父母游历了不少国家,不仅开拓了眼界,更培养了思考问题的广度和深度,这对她成为一个有勇气、有魄力、自信并热爱生活的人也不无影响。

  杨佳

  她是一位漂亮而又富有才华的女孩。她15岁考上大学;19岁成为大学教师:22岁考入中科院研究生班;24岁在中科院教研究生。接着,她恋爱、结婚、生子。一切都顺风顺水,处处布满了鲜花和掌声。可是,在她29岁那年,上帝却突然关闭了那条通往幸福的大门,一下子把她推入到黑暗的深渊里。她的视神经发生了病变,双目失明。与光明一同失去的,还有她的丈夫和孩子。

  她要学习盲文,她要回到自己的知识领域里去。可是,这一年,她已经30岁。30岁的女人当然不能再上盲人学校啦。因此,她只好自学。她开始“看”盲文。当然,她是用手指“看”的。她只能用手指摸来替代眼睛看。她摸的第一个英文单词是大白菜,字母为c—a—b—b—a—g—e,这7个英文字母,她用手足足摸了一个小时,可是,她到底还是没有弄明白这个单词就是“大白菜”。当父亲告诉她答案的时候,她哭了。她为自己的笨拙而流泪。她是中科院的英语教授,居然不认识“大白菜”这个英文单词。而在此之前,她可是一目十行啊!

  她不相信自己就这么被一棵“大白菜”给绊倒了。她要活下去,她要站起来,她要做一棵能够飞翔的大白菜,重新翱翔在知识的天空里。她开始了自己的奋斗。她把自己一个人锁在房间里,一遍遍地练习,一遍遍地摸字,一遍遍地默记。然后,她再把学会的东西背诵给父亲听。一次,父亲在听取她背诵的时候,发现盲文字块儿上满是殷红的血。等她背完,父亲一把拉过她的手,这才发现她的十指都已经磨破。父亲把她的`双手攥在自己的手里,禁不住号啕大哭。父亲说:“女儿呀,咱不学了。爸爸有工资,爸爸可以养活你一辈子。”她没有哭。她反而笑着安慰父亲说:“爸爸,你一定要相信你的女儿,我能行!”

  一天晚上,她一个人偷偷地跑出了家。父亲很着急,四处寻找。最后,父亲在她工作过的教室里找到了她。学生已经放学。教室的灯光已经熄灭。她一个人站在讲台上,反复地用手丈量着黑板。她终于重返讲台。一切都与生病前没有什么两样,以至于上了两个星期的课,同学们还不知道他们的老师已经双目失明了。终于,有同学发现她拄着盲杖在校园里行走,同学们这才知道了她的不幸,这才知道她为了上好每一堂课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同学们感动得哭了,而她却笑了。她笑着讲述一棵大白菜的奋斗历程,鼓励同学们珍惜时光。

  她的名字叫杨佳。杨佳学会盲文后,利用电脑盲文软件,踏上了事业的快车道。她以盲人的身份考上了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公共管理专业,并获得了哈佛MPA学位。现在,杨佳任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盲协副主席。

  关羽:骁勇赤胆的忠义巨人

  在天下大乱之时,你奋勇而起,追随刘备,为兴复汉室,贡献一生。关云长,你是中华民族的铁血男儿!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单刀赴会,水淹七军……武艺吓破曹军胆,忠义敢为万夫雄。你的勇敢热血,是中华民族赤胆忠心的魂,永远不屈屹立!你的.执着信念,是天地间的浩然正气,将不灭永生!

  生于战火纷飞的年代,关羽从不忘记自己的道义,对兄弟不弃不离。中平元年,刘备组织了一支义勇军参与扑灭黄巾军的战争,关羽就在其中。他们桃园结义,情同兄弟,常一起同床而睡。一生追随刘备,不辞辛苦,随身守护。关羽智勇双全。与刘备下邳失散,关羽陷身曹营,刘备去投袁绍。关羽得知刘备下落,单人匹马,保护二家皇嫂千里寻兄。为护得皇嫂周全,关羽被逼无奈,过五关斩六将,最终在古城兄弟君臣夫妻相会。219年,刘备称汉中王,封关羽为前将军。同年关羽进攻荆州北部樊城,曹操派大将于禁救援。当时大雨令汉水暴涨,于禁所率领的七军都被大水淹没,将士纷纷往高处避水。而关羽则乘势坐大船进行攻击,大破敌军,威震华夏。他忠义两全,为报曹操恩义,放他败走华容道。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刘备的天下大业,用自己的一生在历史的长河中叙写了一个大大的“忠”字。真是可歌可泣!

  邰丽华

  邰丽华两岁时,因一次高烧失去了听力。没过多久,她甜美的歌喉也关闭了。那以后,她陷入了无声世界,自己却茫然不知。直到5岁,幼儿园的小朋友轮流蒙着眼睛,玩辨别声音的游戏,她才意识到自己与别人不一样,她伤心地哭了。 为此,父亲带她辗转武汉、上海、北京等地求医问药,只要听说哪里有一线治疗希望就不会放过,但始终不见好转。眼看要满7岁了,父母将她送人市聋哑学校学习。

  舞蹈使邰丽华品尝到无穷的欢乐,但她知道,在现代化的今天,知识对于一个人的重要。17岁那年,她给自己定下新的`目标:上大学。于是她又将自己练舞的倔劲放在学习文化课上,1994年如愿以偿地考取了湖北美术学院装潢设计系,成为了一名大学生。

  如今,邰丽华成了中国残疾人艺术团里的台柱子。她不仅担任了残疾人艺术团演员队队长,出任了中国特殊艺术协会的副主席,同时她也是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形象大使”,先后在40多个国家巡回演出,她的演出剧照总是出现在艺术团宣传材料最醒目的位置。

  鲁迅弃医就文

  鲁迅是我国现代的著名文学家,可是他当年在日本留学时,起初选择的并不是文学,而是医学专业。是什么原因促使鲁迅先生弃医就文的呢?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鲁迅青年时代受进化论思想影响,深为灾难深重的祖国命运担忧。1902年,二十一岁的鲁迅东渡日本,寻求救国的真理。在日本,他最初在东京弘文书院补习日语。此间他阅读了大量进步书籍,思想十分活跃,并积极参加反清活动,和当时以反清为目的、在东京组成的革命团体"光复会"的一些成员发生联系。1904年9月,鲁迅按照其通过医学救国的理想,进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他学习极为刻苦认真,深受他的老师藤野先生的赞许。

  但是,鲁迅没有想到,他学习成绩优异,竟会引起一些日本学生的嫉妒。在这些日本学生眼里,中国留学生是"低能儿",是不能取得好成绩的。他们甚至认为,鲁迅所以每回考试都是好成绩,是因为老师把考题透露给了他。他们看不起中国留学生,这使鲁迅的'自尊心受到了很大刺激。

  1905年学校里发生的另一件事,给鲁迅的刺激更大:一次上细菌课后放映纪录片,内容是宣传日本军国主义所谓战绩的。影片中有这样一组镜头,一个中国人被日本侵略者枪杀,而周围观看叫好的竟是一群中国人。当时,看这部影片舶只有鲁迅一个是中国人。看完影片之后,大家拍手欢呼。这影片、这掌声都深深地刺痛了鲁迅,他在数月内吃不好饭、睡不好觉,为此曾一个人走进深山里放声悲歌。他翻来覆去的苦苦思索:为什么有人对自己的同胞被杀害而无动于衷?他终于认识到:"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第一要着,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由此,他毅然弃医从文,走上了用笔唤起中国人觉醒的道路。

  对祖国对人民的深挚的热爱,促使鲁迅做出了弃医从文的抉择,这一抉择使中国乃至世界文坛更增添了若许光辉。

【信念的名人故事】相关文章:

信念的名人故事11-07

关于信念的名人故事12-01

信念的名人故事(8篇)11-07

信念的名人故事8篇11-07

关于信念的名人故事(7篇)12-01

关于信念的名人故事7篇12-01

经典励志故事:信念的力量04-03

励志故事:理想与信念03-15

坚持信念的励志故事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