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故事:盛宣怀的两重面孔

时间:2022-04-12 08:13:43 名人故事 我要投稿

名人故事:盛宣怀的两重面孔

  常州大马元巷18号前门,一株粉色晚樱烂漫绽放,映得身后一栋砖红色老别墅如水墨画一般美妙。正是江南暮春时分,踏进挂着“盛宣怀故居”牌子的大门口,里头是十来户人家杂居的大杂院。

  这里是盛家老宅。道光二十四年,在安吉做县令的盛隆做了一个梦。他梦见家中宅院里的一颗老杏树发花如锦。这一年,盛家果然喜事连连:春天,盛隆次子盛康高中进士;秋末,盛康迎来自己第一个儿子。因为之前得到的梦中吉兆,盛隆给新添的孙子取字“杏荪”。

  盛家是常州官宦世家。到盛康这一代,受常州学风影响,注重“经世致用”之学。他打得一手好算盘,曾做过粮道、盐道的官职,编有《皇朝经世文续编》一书。对从小聪颖过人的长子盛宣怀,他常常勉励其从事“有用之学”。

  1860年,太平天国攻占江南地区。17岁的盛宣怀跟着祖父盛隆取道海路,又途经浙江、安徽、江西,辗转半年投奔在湖北为胡林翼办粮草的父亲盛康。此后,他在湖北居住五六年。

  湖北处天京上游,扼东西南北之咽喉,此时正是湘军屯兵和太平天国对决的战略要地。在湘军首领胡林翼和其继任者严树森治下,湖北以“军务吏治,严明整饬,冠于各行省”。少年盛宣怀耳濡目染,事事研求,“慨然以匡时济世自期,生平事功,基于此矣。”

  此时,李鸿章也来到湖北,在曾国藩幕中辅佐办营务,和盛康成为同僚。他对长于理财和办理军需的盛康颇为欣赏,曾手书“萧何关中,刘晏河北”以相应和。待平定太平天国后,他以“才具优长”向清廷推荐盛康。盛康因此步步高升。这段“雅故”也为长子未来的机缘埋下了一处伏笔。

  因为接连有功于平定太平天国和捻军之乱,李鸿章成为炙手可热的朝中重臣。1870年,他奉旨赴陕西防剿回民起义。因为幕下急需人才,追随李鸿章多年的无锡人士杨宗濂就把老友之子盛宣怀举荐给他。

  在人才济济的李府门下,这个25岁的年轻人很快展露了自己的机敏、才识和勤勉。据《行述》记载,他常常为公务骑马奔走于陕西、山西的山川中,盛夏炎暑,日行百里而不知辛苦。

  盛宣怀逐渐得到了李鸿章的`赏识,先担任类似机要秘书的职位,后会办甘陕后路粮台和淮军后路营务处工作。这让他常常因采办军需物品,往来于天津和上海等通商口岸,得以见识西方资本主义刺激下出现的种种新事物。

  1870年7月,在甘、陕平乱的李鸿章接到朝廷急令,命他率淮军至天津,接替曾国藩处理天津教案。成功调解教案后,李鸿章取代他的老师成为直隶总督,后又兼北洋大臣。这标志着李鸿章进入中央权力的核心,参与晚清内政外交的重大决策。在之后25年间,虽仍受制于满清权贵,但李鸿章无疑是清廷实际的丞相和第一权臣。

  这也给25岁的盛宣怀提供了一个走上历史舞台的契机。

【名人故事:盛宣怀的两重面孔】相关文章:

名人故事的12-13

贝尔的故事名人故事08-12

秦朝励志的故事 【名人故事】08-13

贝多芬的名人故事03-28

名人坚持的故事02-22

名人的励志故事12-22

关于名人的故事12-11

名人selina的故事12-08

良心的名人故事12-07

中国的名人故事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