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的故事

时间:2021-12-08 20:45:16 名人故事 我要投稿

名人的故事15篇

名人的故事1

  詹天佑为国不计名与利

名人的故事15篇

  近代科学先驱、著名工程师詹天佑,在国内一无资本、二无技术、三无人才的艰难局面面前,满怀爱国热情,受命修建京张铁路。他以忘我的吃苦精神,走遍了北京至张家口之间的山山岭岭,只用了500万元、4年时间就修成了外国人计划需资900万元、需时7年才能修完的京张铁路。前来参观的外国专家无不震惊和赞叹。当时,美国有所大学为表彰詹天佑的成就,决定授予他工科博士学位,并请他参加仪式。可是,詹天佑正担负着另一条铁路的设计任务,因而毅然谢绝了邀请。他这种为国家不为个人功名的精神,赢得了国内外的称赞。

名人的故事2

  我家有一位“厨仙”,她会变戏法似的给我们做吃的,家常菜、寿司、饺子、火锅,样样都是她的拿手好菜。她就是我妈妈。虽说她会做那么多菜,但有时,她做菜的动机却很奇葩,比如最近这一次……

  一天早上,妈妈刚起床,穿好衣服,就对我们喊一句:“我去菜场啦!”留下我和爸爸面面相觑。不一会儿,妈妈就拎着面粉、笋和肉回来了,对我和爸爸说:“昨晚我做了个梦,梦里有一个白发老人跟我说,你老公和儿子很爱吃包子,并传授给了我做包子的秘籍。”说完,她就动手了。我好奇地站在她身边,想看看到底有什么秘籍,但看了好久,也没看出什么门道来,于是便去看书了。

  过了一会儿,我前去“探班”,听见她嘴里嘀咕着:“发包子要放多少酵母啊?”一看,她手里拿着手机,眉头紧紧地锁着。我调侃道:“那位白发苍苍,垂垂老矣,学识渊博,拥有包子秘籍的老人没告诉你怎么发面啊?”她不好意思地笑笑,说:“那人说,我们家的面包机可以发面,但我忘了放多少面粉和酵母。”面包机做包子?我无言以对。面对这么个“厨仙”,我只好在一边坐等吃包子了。只见妈妈将在面包机里发酵好的面团取出,放在撒有面粉的案板上,一阵揉压,再将揉压好的面团搓成一长条,切成一小段一小段的小团子,然后将小团子搓圆压扁变成一张稍薄的面皮,放入馅料,褶折收口,完美的包子就完工了。再经二次发酵后,包子就上锅开始蒸了。蒸了约有十来分钟,热气腾腾的包子就出炉了,我十万火急地奔向餐桌,抢了两个包子,吃了起来。虽说是妈妈首次做的包子,但味道确实不错,形状和店里的一样美观,包子的上方是一道道褶折,十几道纹路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突起的小圆圈。吃一口,满嘴肉的鲜嫩和笋的清香,还流出了些许汤汁,一吮,味道鲜美,鲜咸适中,清香爽口。这一餐,我吃了四个大包子。

  这就是我家的“厨仙”。

名人的故事3

  我费了一些周章才找到泰戈尔故居,比起我过去参观过的很多名人故居,它显得太过低调。

  穿过大大小小十几条街道,它终于出现在我眼前,与我想象中的豪华尊贵大相径庭。

  两层楼的红色建筑被掩盖在茂密的绿色植物之中,院子不大,有一块草坪,一进门就自然而然地与外界的喧闹嘈杂隔绝开来。

  作为一个文艺青年,那一刻我虔诚得仿佛朝圣。

  工作人员告诉我,必须脱鞋进去,里面不可以拍照,但参观完出来之后可以去拍后面的学校。

  1913年,这位不仅是印度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甚至可以说是人类史上伟大的文学巨匠,凭借《吉檀迦利》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距今一个世纪过去了,那些美丽忧伤的句子仍然在时光洗涤之后,闪耀着隽永的光芒。

  “我旅行的时间很长,旅途也是很长的”。

  我在心中默念着这句诗,赤足踩在冰凉的大理石地板上,企图从眼前这些蒙尘的陈旧物件中,窥探诗人昔日的风采。

  在某个转角处,挂着泰戈尔的家族史,他出身于一个大家庭,是家中第十四子,父亲是一个地方的印度教宗教领袖。他从8岁开始写诗,后来的创作广泛至小说、小品文、游记、话剧,甚至是歌曲各个领域。在他的诗歌中,表达出了他对战争的绝望和悲痛,但他的和平希望没有任何政治足球即时比分因素,他仅仅是希望所有的人可以生活在一个完美的和平的世界中。为了抗议1919年札连瓦拉园,他拒绝了英国国王授予的骑士头衔,是印度史上第一个拒绝英王授予的荣誉的人。

  泰戈尔最令人赞叹和景仰的地方,在于他并非只为自己的人民所蒙受的灾难斗争,并非只为自己的祖国遭受强权和暴力对待而呐喊。

  一位工作人员在得知我来自中国后,向我讲起泰戈尔与中国的渊源,比如他与梁启超、徐志摩、林徽因……除了这些文士风雅之交,泰戈尔还数次着文为中国鸣不平,谴责对象从英国烟贩到日本鬼子。

  我站在陈列着诗人手迹的博物馆里,看着墙上那些年久的黑白照片,隔着漫长的茫茫岁月,他的五官看不清楚,身材也是嶙峋,但依然有种坚定的力量穿过时光迎面袭来。那是足球即时比分一种博大仁慈的情怀所带来的力量。一张张老照片看过去,画面中找到了徐志摩、林徽因,还有爱因斯坦,看着照片上两颗装满智慧的白头,不禁很好奇他们谈了些什么,还有——谁说搞科学的和写小说的一定聊不到一起?

  1941年,泰戈尔留下控诉英国殖民统治和相信祖国必将获得独立解放的著名遗言《文明的危机》,随即长逝。从博物馆里出来之后,我在学校的台阶上坐了好半天,四周寂然无声,仿佛他的灵魂还守护在这片故土。作文

名人的故事4

  居里夫人的故事

  居里夫人闻名天下,但她既不求名也不求利。她一生获得10项奖金,16种奖章,107个名誉头衔,但她却毫不在意。有一天,她的一位朋友来她家做客,忽然看见她的小女儿正在玩英国皇家学会刚刚颁发给她的金质奖章,于是惊讶地说:“夫人呀,得到一枚英国皇家学会的奖章,是极高的荣誉,你怎么能给孩子玩呢?”居里夫人笑了笑说:“我是想让孩子从小就知道,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能看得太重,否则就将一事无成。”

名人的故事5

  我最喜欢看书,每个星期都要读一本。这个星期,我读的书是全世界最伟大的美国发明家 爱迪生。

  看完了这本书,我对爱迪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1847年的一天,美国俄亥俄州小小的米兰镇上,一个婴儿哇哇落地了。他就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伟大的发明家 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爱迪生发明了电话,给人类带来了方便,小朋友家里的电灯都是他发明的。但你知道吗,爱迪生小时候可 不听话 了,他看到鸡可以孵小鸡,他也去孵,结果半天都没孵出来;他看到煤会燃烧,他也去试,结果着火了 但爱迪生为什么可以成为这样

  伟大的发明家呢?因为,爱迪生有很多很多的问号,很多 为什么 ,然而每次问 为什么 的时候,他都要打破砂锅问到底。

  我喜欢爱迪生那勤奋、好学、爱思考、努力、坚持和勇敢的本领,我也很佩服他是那样聪明。看完这本书,我得出了一句话,这句话,我将一生都不会放过它,这句话就是: 不懂就要问!

名人的故事6

  母亲的耐心让“白痴”成为发明家

  爱迪生从小就特别爱问“为什么”,喜欢对一个问题追根究底问个明白。有一次算术课上,老师教同学们二加二等于四,爱迪生却发问:“二加二为什么等于四?”就这样,爱问问题的爱迪生经常让老师很恼火,因此,老师有时候训他,甚至打他。一时间,好奇的爱迪生却成了学校中的一个白痴典型,被老师和同学嘲笑。

  后来,老师把爱迪生的妈妈找来,当面数落她的儿子:“他脑子太笨了,成绩差得一塌糊涂,总是爱问一些不着边际的问题。我们真教不好你这样的儿子。”爱迪生的妈妈听了,觉得是老师不理解儿子,问题多是因为孩子爱思考,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她相信儿子的智力没有问题,而且,比别人的孩子还要聪明很多。于是,她毅然对老师说:“既然这样,我就把我儿子带回家吧,我自己来教他。”

  从此,爱迪生的母亲就当起儿子的家庭教师。对于儿子的稀奇古怪的问题,只要她知道的,她就努力回答;不知道的,她就让儿子去看书。当她发现儿子对物理、化学很感兴趣后,就给儿子买了本《派克科学读本》,她还劝丈夫把家里的小阁楼改造成儿子的小小实验室。

  就这样,在这个不怕被问“为什么”的母亲的教育下,爱迪生虽然没有在学校读过几年书,却搞出许多伟大的发明,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名人的故事7

  苏步青,是我国蜚声海内外的杰出数学家。

  在读初中的时候,苏步青凭着自己的天资聪明、勤学好问,成绩一直非常好,但对数学还没什么兴趣,因为他觉得数学太简单,一学就懂。在浙江省立十中念初三时,学校来了一位教数学的老师,听说这位老师是很出众的,所以听说他能来给上数学课,苏步青也稍微地提起了一点兴趣。

  “。。。。。。”上课铃响了,从门外走进一个身材瘦高、穿白色西装的年轻人,他的脸色很白,棱角很分明,眉宇间透着一股英气。这样年轻还穿西装的老师真是罕见,一进门便引起班里的一片哗然。

  走上讲台,杨老师表现得很镇静,把课本向桌上一摔,说了声:“同学们,我姓杨,大家今天不用担心没还课本而被老师骂了,因此今天我们不讲课本,我们要讲国家!”他讲话的声音不算大,但每个字都像晶亮的子弹射进每个人的心房。

  于是下面又是一阵骚动,没精打采的苏步青也亮起了精神。杨老师接着说:“当今世界,弱肉强食,世界列强依仗船坚炮利,都想蚕食瓜分中国。中华亡国灭种的危险迫在眉睫,振兴科学,发展实业,救亡图存,在此一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该负起应有的责任。”他旁征博引随后又讲述了数学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巨大作用,“为了救亡图存,必须振兴科学。数学是科学的开路先锋,为了发展科学,必须学好数学。。。。。。”

  这一堂课使苏步青明白了数学的真正意义和自己身上肩负的历史责任,就是这节课影响了他一生的道路,把他引入了神秘的数学王国。

  从那以后,在杨老师的影响下,苏步青的兴趣从文学转向了数学,并从此立下了“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的座右铭。功夫不负有心人,苏步青在数学上渐渐地崭露了头角。

  17岁时,苏步青赴日留学,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在那里他如饥似渴地学习着。为国争光的信念驱使苏步青较早地进入了数学的研究领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写了30多篇论文,在微分几何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并于1931年获得理学博士学位。获得博士之前,苏步青已在日本帝国大学数学系当讲师,正当日本一个大学准备聘他去任待遇优厚的副教授时,苏步青却决定回国,回到抚育他成长的祖国任教。回到浙大任教授的苏步青,生活十分艰苦。面对困境,苏步青的回答是:“吃苦算得了什么,我心甘情愿,因为我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这是一条爱国的光明之路啊!”

  这就是老一辈数学家那颗爱国的赤子之心。

名人的故事8

  丹尼斯。狄德罗是18世纪法国的著名的哲学家。有一天,朋友送给他一件质地精良,做工考究,图案高雅的酒红色睡袍,他非常喜欢,穿着华贵的睡袍开始在家里找感觉。他发现家具的风格有些不对,地毯的针脚也粗的吓人。于是,为了与睡袍配套,他把旧的东西先后更新,家具终于都跟上了睡袍的档次。然而,他却觉得很不舒服,因为“自己居然被一件睡袍指挥了,甚至是胁迫了”。后来,狄德罗把这种感觉写成一篇文章,题目是《与旧睡袍离别的痛苦》。

  后来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狄德罗效应”。狄德罗效应给人们一种启示:对于那些不适必需的东西尽量不要。

  如何才能摆脱这种摆布呢?大哲学家苏格拉底不失为一个智者。有一天,几位学生怂恿苏格拉底上热闹的集市逛一逛,他想了想,决定去看一看。

  第二天,苏格拉底一进课堂,学生们立刻围了上来,请他讲一讲集市之行的收获。他看了看大家,停顿了一下说:此行,我的确是有很大的收获,就是发现这个世界上原来有那么多我并不需要的东西。

  随后,苏格拉底说了这样的话:当我们为奢侈生活而疲于奔波时,幸福的生活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

名人的故事9

  父母的鼓励让“白痴”成为物理学家

  爱因斯坦小的时候,并不是一个天资聪颖的孩子,相反,当别人家的孩子都开始学说话的时候,已经三岁的爱因斯坦才“牙牙”学语。当比他小两岁的妹妹玛伽都已经能和邻居交谈了,爱因斯坦说起话来却还是支支吾吾、前言不搭后语,被一些邻居认为是白痴。但是,担任电机工程师的父亲,却没有对儿子失去信心,他想方设法地让爱因斯坦发展智力。父亲为儿子买来积木,教他搭房子。小爱因斯坦每搭了一层,父亲便表扬和鼓励一次。在这种激励下,爱因斯坦一直搭到了十四层。

  爱因斯坦长到六岁的'时候,语言能力仍然很差。一天到晚也说不了几句话,七岁的时候,父母把他送到学校,学校死板的教学让他提不起精神,常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老师们都认为这个学生是一个傻瓜。但是,父亲却鼓励爱因斯坦:“我觉得你并不笨,别人会做的,你虽然做得一般,却并不比他们差多少,但是,你会做的事情,他们却一点都不会做。你表现得没有他们好,是因为你的思维和他们不一样,我相信你一定会在某一方面比任何人都做得好。”父亲的鼓励,使爱因斯坦振作起来。

  爱因斯坦的母亲贤惠能干、文化修养极高,她对自己的儿子百般呵护和鼓励。爱因斯坦小时候常常爱提出一些怪问题。如指南针为什么总是指向南方?什么是时间?什么是空间?别人都以为他是个傻孩子。可是,爱因斯坦的母亲却十分自信地认为:“我的小爱因斯坦并不傻,他将来一定是位了不起的大学教授!”

  就这样,在父母的鼓励和爱护下,爱因斯坦的智力迅速发展,对科学产生了强烈的爱好,并开始走向科学研究的巅峰之路。

名人的故事10

  提起我的堂叔,那可是我们村的名人。不过,他以前是个“摇头名人”,现在变成了“大拇指名人”。

  听奶奶说,堂叔自小就好吃懒做。长大了,更是游手好闲,无所事事,。村里的人,谁见谁摇头,所以就成了“摇头名人”。

  叔叔成家后,他也不出去挣钱,只能住着破旧的老屋。每逢下雨,地上就摆满了锅碗瓢盆,床上漏雨就挪地方,实在没地方挪了,干脆将脸盆放在被子上,有时半夜听到一声脆响,那肯定是翻身打翻了脸盆。为这些,婶婶和他不知吵了多少架。

  再后来,家家户户都住上了新楼房。在村里人的劝说下,他终于决定去打工了。可他还是改不了偷懒的本性——替人“算命”!游走四方,凭三寸不烂之舌赚一些“昧心钱”。可好景不长,三个月刚过去就被拘留了,算来算去,他就是没算好自己的“命”!

  回家后,“算命”他是不敢干了,又开始了村头村尾的闲逛,邻居们头摇得更厉害了……

  漫长的冬天终于过去了,和煦的春风吹绿了“新农村”。我也背着书包上学了。咦,怎么一连好几天都没有见到叔叔呢?难道他又……

  带着好奇,那天傍晚,我敲开了叔叔家的门。只见叔叔把自己关在房里,桌子上摆着一大摞书,叔叔一边看,还一边认真地记录着,原来叔叔看的都是大棚养殖方面的书籍。夜很深了,叔叔的窗户里还透着灯光。

  几天后,叔叔和婶婶就在自家的责任田里忙开了,他们支起了三座高高的塑料大棚,种上了茄子、黄瓜等许多瓜果蔬菜。几个月后,绿叶黄花满大棚,灯笼似的辣椒哈哈笑,再加上叔婶忙碌的身影、欢快的歌声,“新农村”可真是春色满园!提起叔叔,邻居们纷纷坚起了“大拇哥儿”。

  一年的辛苦,叔叔的脸变黑了,身板却壮实了,连说话的声音也开朗了。去年年底,他又满心欢喜地购回了一辆小货车,准备今年再大干一场。

  哦!对了,金猪年的春节,叔叔家的春联特有意思。上联是:好逸恶劳空手荡;下联是:辛勤劳动满地金;横披:知荣明耻。

  哈哈!这就是“名人的故事”!

名人的故事11

  在参加一次爱心助学行动中,沪上著名作家程乃姗女士表示,贫困虽然不是件让人开心的事,但贫困也会产生积极因素,催人奋进,在全社会平等地看待和帮助这些贫寒学子们的同时,学子们也应该看到,年轻是自己最大的财富!

  “人生来都是平等的,虽然出生家境贫寒,无法选择,但是贫困不是永远的。”程乃姗女士向记者说起了她祖父的一段往事:由于家境贫寒,她的祖父在14岁时辍学,离开浙江家乡到上海中国银行做杂役。“那时我祖父才知道,早上起来后要拿牙刷牙膏刷牙。”程老师说,贫穷的祖父非常用功,10元月薪的一大半上夜校,学英语,在祖父29岁时,他已经成为中国银行上海分行副经理,当时是中国银行有史以来的最年轻一个副经理,唯一的没有正规大学文凭的副经理,后来还成为上海近代史上有名的银行家。

  “我觉得贫苦的孩子容易成功,因为他能够吃苦,懂得珍惜。”程乃姗女士告诉记者,她曾在棚户区的一所中学做了20年的中学老师,她的小说《穷街》就是根据这一段经历写作的,其中几个学生的原型今天也在自己的领域中成为了人才。“贫穷的确是一个负担,一方面我们的社会氛围不能给这些贫寒的学子造成心理的压力,另一方面,学子们自己应该看到自己拥有的是什么,其实年轻就是你们现在最大的财富。”

  程乃姗还表示说,这次助贫寒学子回“家”,其实也给社会提出一个启示:今后能否形成一种长期风气,让更多人加入进来,真诚平等地来帮助这些未来的社会栋梁。

名人的故事12

  不要以为四肢发达的人就一定头脑简单,李小龙迷都知道,李小龙是位货真价实的知识分子。他特别喜欢和别人探讨哲学问题。他推崇尼采,经常把叔本华、萨特、老子、庄子的哲学思想挂在嘴边,在拍片和练功之余,有时兴之所至,他会随手抓住一个演员或工作人员,开始大谈人生哲学和截拳道的哲学意义,也不管对方有没有兴趣。李小龙的研究权威约翰·里特写的《武士之心:李小龙的人生哲学》,就专门研究李小龙的人生哲学。

  和截拳道以咏春拳为基础而融会各家相似,李小龙是从道家出发,兼容并包,构筑了自己的哲学世界。具体来讲,牵涉阴阳、禅宗、晋代女诗人子夜的诗歌、古希腊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哲学,甚至量子力学。他如饥似渴地阅读铃木大拙、艾伦·沃茨、克里希那穆提等人的著作,思考世界之道、功夫和人生的意义,以及灵魂的终极本质,因此约翰·里特得出结论:“哲学才是李小龙的真正激情所在,武术只不过是他阐释哲学的工具而已。”

  这看上去有点复杂,李小龙要是活着,跟你狂侃半天哲学,你八成会晕菜。不过稍微梳理一下,你就知道,李小龙的思想说简单也简单,那就是他所追求的:超脱的艺术。

  李小龙一开始向叶问学咏春的时候并不能完全领会其精髓,叶问告诉他:“忘记自己,随对手的动作而动。让你的头脑不假思索地去做动作,学会超脱的艺术。放松就好。”

  可是李小龙发现,他越是要求自己放松下来,越是没办法放松,因为意识到自己要放松,就证明自己其实并没有放松。他花了好多时间冥想也无济于事,这让他感到非常沮丧。有一天,他出海散心,心中抑郁,用手击打海水,就是那一刹那,给李小龙带来了老子般的顿悟。他说:“这海上最寻常不过的海水,不就是功夫的本质吗?我用拳头击打它,它却没有遭受痛苦。我用尽全力,它却毫发不伤。虽然它看上去软弱,却可以穿透世界上最坚硬的物质。就是这样!我想要做一个像水一样的人。”

  老子说“上善若水”,看来,李小龙也看到了水的至柔无形以及流水不腐、水滴石穿的能量。我相信,他的内心居住着一位领悟了宇宙之道的武士,这样的他,不仅可以在拳脚上击败对手,在灵魂上更占据了哲学的高度,这才可以在真正意义上打遍天下无敌手!

  不过,我一直也没想明白,一心要成为水的李小龙,最后怎么反而练成一套刚猛凌厉的腿法和双节棍?你看他眼神中的杀气,舞动双节棍时的虎虎生风,那一句李小龙标志性的“啊打”,哪一点像是在学水的以柔克刚?哪一点像是领悟了超脱的艺术?

  问题出在哪呢?是不是可以说,李小龙是分裂的?他内心对平静的水的状态的渴望,和外在身体对快速力量快感的追求,是不是形成了一种最终撕裂他生命的力量?所以,存在着两个李小龙:武术家李小龙和哲学家李小龙,而真正在与他搏斗的,不是他人,是他自己。

名人的故事13

  简朴生活

  1895年,居里夫人和皮埃尔·居里结婚时,新房里只有两把椅子,正好两人各一把。皮埃尔·居里觉得椅子太少,建议多添几把,以免客人来了没地方坐,居里夫人却说:“有椅子是好的,可是,客人坐下来就不走啦。为了多一点时间搞研究,还是算了吧!”

  居里夫人的年薪虽然已增至4万法郎,但她照样不“大方”。她每次从国外回来,总要带回一些宴会上的菜单,因为这些菜单都是很厚很好的纸片,在背面写字很方便。难怪有人说居里夫人一直到死都“像一个匆忙的贫穷妇人”。

  有一次,一位美国记者寻访居里夫人,他走到村子里一座渔家房舍门前,向一位赤足坐在房前石板上的妇女打听居里夫人的住处,当这位妇女抬起头时,记者大吃一惊:原来她就是居里夫人。

名人的故事14

  郝景芳在20xx年荣获全国中学生第四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但是她并不像新概念的大部分作家那样关注青春与疼痛,而是从一开始就关注科幻题材。

  她说:“那时候我自己关注更大一点的问题,我关注宇宙、量子力学、人的自我意识,关注人是什么,世界的真相假象;我也特别喜欢看哲学家们写的关于人、自我、人类意识等这一类的书……我自己对校园爱情没有特别大的兴趣,我就想写关于人和自我意识这样的书。”写作将她从困顿迷茫的思绪中解救出来。

  郝景芳曾将自己的小说投给过主流文学杂志,但编辑告诉她,杂志不发表科幻作品。与此同时,同样的几篇小说也被科幻杂志退稿,理由是过于文学化,不太科幻。这是她在相当长时间里面临的尴尬。“我后来就从一些比较轻巧的、小的东西开始写,科幻里面假想一些东西,可能都不像文学,但是我觉得这是一个很有趣的探索,后来慢慢加上生活中的所思所感,这样就不是谈论一个终极命题,而是从生活中的小的困惑出发,这样才能找到一些我确实想写的。”

  而《北京折叠》的故事来源则是这样的:曾经,郝景芳租住在北京北五环外的城乡接合部。楼下就是嘈杂的小巷子、小苍蝇馆子和大市场。但当重大活动发生时,这里会采取一些限制措施,街道不再熙熙攘攘,而是变得整洁漂亮。郝景芳想:“有一些人是可以藏起来的,藏在看不见的空间。有了这个暗黑的想法,当然可以把某些人群永远藏在地下。”

  所有的这些碎片在她头脑中碰撞起来,就成了《北京折叠》。在不明年月的北京城中,空间被极端地分割为三个部分。第一空间的当权者享有完整的24小时,第二空间的中产阶级和第三空间的底层工人则各自分到一天中的白天和黑夜。每到清晨,大地翻转,城市折叠,不同阶层的人在完全隔绝的时空里各自生活。跨越阶层的通道极为狭窄,并且需要铤而走险。

名人的故事15

  李阳祖籍山西,出生于祖国大西北的新疆乌鲁木齐。其父母六十年代大学毕业后响应党的号召志愿支援边疆建设。李阳中学的学习状况不很理想,高三期间因对学习失去信心曾几欲退学,自新疆实验中学勉强考入兰州大学工程力学系。大学一二年级李阳多次补考英语。

  为了彻底改变英语学习失败的窘况,李阳开始奋起一博,他摒弃了偏重语法训练和阅读训练的传统,另辟蹊径,从口语突破,并独创性将考试题变成了朗朗上口的句子,然后脱口而出。经过四个月的艰苦努力,李阳在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一举获得全校第二名的优异成绩。

  李阳,绝对是高中学生学习英语的榜样。基础差不要紧,笨鸟先飞嘛,关键是我们要引导学生树立起学好英语的自信心:人家可以讲一口流利、纯正、地道的英语,我们也一定能!

【名人的故事15篇】相关文章:

1.名人故事的

2.贝尔的故事名人故事

3.秦朝励志的故事 【名人故事】

4.古代的名人故事

5.蒲松龄的名人故事

6.关于名人的故事

7.李嘉诚的名人故事

8.名人selina的故事

9.良心的名人故事

关于我们|致应届毕业生|会员协议|法律声明|问题反馈

觉得【应届毕业生网】对应届生求职有帮助,记得分享给其他应届生,网址是“应届毕业生”的声母YJBYS.com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2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