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子胥逃难的名人故事

时间:2023-12-18 10:56:31 金磊 名人故事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伍子胥逃难的名人故事

  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下面跟着小编来看看伍子胥逃难的名人故事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伍子胥简介:

  伍子胥,楚国人。父亲叫伍奢,哥哥叫伍尚。伍子胥的祖先伍举,因为勇于向楚庄王进谏,得到庄王的信任,所以伍家在楚国很有名。

  楚平王让伍奢担任太子建的太傅,费无忌担任少傅。但是费无忌对太子并不忠心。楚平派费无忌担任使者,替太子建去秦国迎娶秦国公主。见秦国公主长得很漂亮,费无忌就飞马回到楚国,对平王说:“秦国公主是个绝代美人,大王您不如自己娶了她,然后再给太子另外娶一个。”楚平王是个贪图美色的人,当真听了费无忌的话,夺了儿子的老婆。他娶了秦国公主后,非常宠爱。秦国公主为他生了一个儿子,叫做转。

  费无忌因为向平王献上了秦国公主而得到了平王的宠信,就离开太子建,转而服侍平王。但是费无忌担心一旦平王死后,太子建当上国君,自己难逃一死,干是就在平王面前说太子的坏话。楚平王干了对不起儿子的事,现在又听信了费无忌的话,就更加疏远太子,派他去守卫城父,训练边镇的士兵。

  费无忌在平王面前说太子建的坏话:“太子因为秦国公主的缘故,肯定会有所怨恨,大王您应该稍微留意一下。自从太子到了城父以后,就带领军队,结交诸侯国家,想回到楚国造反。”楚平王招来了太傅伍奢,责问他。伍奢知道是费无忌在平王面前捣鬼,就说:“大王为什么偏偏要相信奸诈小人的谗言,疏远自己的亲生骨肉呢?”费无忌说:“大王您要是不加以制止,太子的阴谋就会得逞。大王您请派人去抓太子。”楚平王对伍奢不满意,很生气,就把他囚禁起来,并派城父司马奋扬去杀太子建。还没有到那,奋扬就先派人告诉太子建:“太子您快离开,不然会有杀身之祸。”太子建得信,逃亡去了宋国。

  费无忌又对平王说:“伍奢有两个儿子,都非常贤能,如果不杀了他们,会成为楚国的祸害。大王可以把伍奢当做人质,逼他们回来。”楚平王派使者对伍奢说:“你要是能让你两个儿子来,我就放了你,要是他们不来,那你就只能死了。”伍奢说:“伍尚为人仁慈,让他来,他肯定会来。但是伍员(即伍子胥)为人刚正,坚忍,能成就一番大事。他看见我一来就被抓,肯定就不会来的。”平王不听,派人对伍尚和伍员说:“如果你们到郧都,我就放了你们的父亲。要是不来,我就杀了他。”伍尚想去,伍子胥说:“楚王现在召我们两兄弟,并不是想放了我们的父亲,而是担心我们如果逃走了,会成为他的隐患。所以就故意用父亲做人质,骗我们两人。我们一去,父子三人就全都会死。这比父亲一个人死更坏!而且如果我们去了,就没谁给父亲报仇了。还不如投奔其他的国家,借助他们的势力来报仇;要是我们和父亲一起死了,就什么也做不了了。”伍尚说:“我知道即使是去了,也保全不了父亲的性命。但是我担心的是,如果父亲叫我回去,我不去,到最后又没能报仇雪恨,那我就成了天下人的笑柄了。”伍尚又对伍子胥说:“你跑吧!你能够报杀父之仇,让我去送死。”伍尚被抓以后,楚平王派人捉拿伍子胥。伍子胥拉满弓,用箭瞄着追来的人,追赶的人不敢前进,伍子胥逃脱了。伍子青听说太子建在宋国,就去了宋国。伍奢听说伍子胥逃跑,就说:“楚国将有战事了。”伍尚到了楚都,平王就把伍奢和伍尚一起杀了。

  伍子胥到了宋国以后,宋国华氏作乱,只得和太子建一起逃向郑国。郑国对他们很好。太子建又到了晋国,晋顷公说:“既然太子和郑国关系很好,而且郑国也很相信太子,如果太子能在郑国作为我的内应,我在外面攻打郑国,就一定能把郑国灭了。灭了郑国以后,我就把郑国送给您。”太子建又回到了郑国。计划还没有行动,恰好太子建因为一些私事,想杀掉身边的一个下人,下人就把他和晋国的计划透露给郑国国君。郑定公和大夫子产就把太子建杀了。大子建有个儿子,叫做胜。伍子胥很害怕,就和胜一起投奔吴国。到了昭关,当地的官员想抓他们。伍子胥于是和胜各自分开逃跑。追赶的人跟在后面,到了一条河边,河上有一个渔夫驾着船,知道伍子胥很着急,就将他摆渡过河。伍子胥过了河以后,解下自己的剑,对渔夫说:“这把剑值一百两黄金,送给您。”没想到渔夫哈哈大笑,回答说:“楚国的法令说,抓住伍子胥,赏粟5万石,封执圭的爵位,又怎么是你这价值百两黄金的剑能比得上的?”说完就摇着船走了。

  伍子胥到了吴国。当时吴王僚刚刚当权,公子光是将军。伍子胃通过公子光拜见吴王。当时,楚国边境钟离和吴国边境卑梁氏都养蚕,两个地方的女子为争采桑叶相互撕打。到后来竟然导致楚国和吴国发动战争。吴王派公子光攻打楚国,攻占了钟离和居巢以后,撤军回国。伍子胥劝吴王僚说:“大王您既然派公子光攻打楚国,为什么不继续攻打下去呢?干脆灭了楚国。”公子光对吴王说:“伍子胃的父亲和哥哥被楚王杀了。他之所以劝大王您攻打楚国,是为了报他的私仇。而且就算是继续攻打楚国,也未必能打败它呀。”吴王听后,不再理睬伍子胃的话。

  伍子胥知道公子光有野心,想杀死吴王僚而自立为君,就向公子光推荐了专诸。自己却离开朝廷,和太子建的儿子胜到乡下种地。

  5年后,楚平王死了。平王的儿子转当上了国君,也就是昭王。吴王僚趁着楚国办丧事,派兵袭击楚国。楚国军队切断了吴国军队的后路,使吴军不能回国,吴国国内空虚。公子光趁机派专诸刺杀了吴王僚,然后自立为国君,这就是吴王阖阁。阖17马上召回伍子胥,和他一起策划国事。

  伍子胥过昭关

  伍子胥逃出大楚国都之后,准备通过昭关,然后乘船去往吴国。但是,昭关是吴国边境重镇,防卫森严,无奈的伍子胥只好躲到山中,恰好被东皋公所救,伍子胥急的一夜之间白头,后又在东皋公的帮助下顺利通过昭关。

  伍子胥住在东皋公的家中的时候,由于急于过关,再加上遭受重大的打击,一夜之间白了头发,后来也是因为这头白发,他才能够顺利的逃出昭关。

  东皋公有一个名叫皇甫讷的朋友,长相酷似伍子胥,恰巧皇甫讷和昭关的守将非常的熟悉。东皋公就将皇甫讷请来,让他化妆成伍子胥的样子,然后又让白发的伍子胥扮成皇甫讷的仆人。几人来到城门口,守城的士兵看到长相和伍子胥非常相像的皇甫讷的时候,误把他当成伍子胥抓了起来,而真正的伍子胥则趁乱逃出城去了。

  事后,皇甫讷被士兵押到守将那里,守将一眼就认出了他不是伍子胥,教训了手下的士兵一顿就把皇甫讷放了。

  逃出城的伍子胥怕后面有追兵,急忙赶到河边,想找一艘船渡江而去。恰巧此时的江面之上只有一艘小船,在伍子胥的请求下,撑船的老汉答应将他送到了河对岸。到了河对岸之后,伍子胥解下自己的佩剑,对老头说:“救命之恩,无以为报,这把剑值百金,权当是我的谢礼”。老头笑道:“楚王悬赏五万石粮食,还加上一个大夫之职,何止百金”。

  听出话中意思的伍子胥连忙向老人下跪感谢,收起宝剑,转身走了。

  伍子胥一夜白头

  伍子胥和楚平王的太子一起逃楚国之后,由于楚王的大规模搜捕,使得他不得不东躲西藏,好不容易逃到楚国的边境昭关边。

  出了昭关就是一条直通吴国的大河,但是昭关的镇守者是楚国著名大将,而且由于是边境重关,戒备非常的森严。伍子胥只好和太子躲进旁边的山林之内,恰巧碰到了传说中的扁鹊的弟子东皋公。

  东皋公认出了被通缉的伍子胥,但是他非常同情伍子胥的遭遇,不但没有向官府举报,还非常热情的招待伍子胥他们,东皋公还向伍子胥保证会帮助他们通过昭关的。

  可是,一连七天过去了,东皋公丝毫不提过关的事情,伍子胥心中非常的焦急,急切的问东皋公说:“父兄大仇不能得报,我被困在此地实在是度日如年,您想到了什么妙计来帮我?”。东皋公回答说:“办法我已经有了,现在就差一个重要的人物了,他马上就来了,你安心等待即可”。

  伍子胥听到此话,不知道该不该相信东皋公,毕竟他们之间没有任何交情,他也不是太了解东皋公这个人。晚上就寝的时候,伍子胥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他在纠结着到底该怎样做。如果自己离开东皋公,独自一人想办法出关,这和送死没区别,如果在这边继续等的话,又不知道还要等多久,心中焦急万分的伍子胥一夜未睡。

  第二天早上,东皋公看到伍子胥,非常的惊讶的说:“你怎么一夜之间头发全白?”伍子胥拿过铜镜一看,发现自己的头发已经雪白如雪,而旁边的东皋公却拍手称好,连声说“这是上天的安排啊!”

  原来,东皋公找到一个和伍子胥长的非常相像的朋友,准备让他装扮伍子胥,然后让伍子胥和太子装做那个人的仆人,当官兵捉拿他的朋友的时候,白发的伍子胥和太子可以乘机出关。事后,士兵发现抓错人了,也不会想到伍子胥已经逃出关外去了。

  就这样神不知鬼不觉的,伍子胥逃出了昭关,最后来到了吴国,帮助吴王破灭大楚,得报父兄之仇。

  伍子胥列传

  《伍子胥列传》是《史记》中的一部人物大传,出自《史记卷六十六.伍子胥列传》,作者当然是司马迁了,这是毋庸置疑的。

  这是一部人物大传

  ,何为大传。大传就是除了些主要的人物,还包含了对于周边人物的描写以及对于他所在国家的描述,甚至还会涉及到对天下大势的解读。《伍子胥列传》中不仅是对于伍子胥一个人生平的描写,其中还涉及到了很多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描写。《伍子胥列传》中就包括了楚国太子公子建、伍子胥的好友申包胥、吴王阖闾之弟夫概等人物生平的描述介绍,不仅如此,该列传还涉及到了吴王夫差很越王勾践之间的恩怨纠葛。

  整部列传总共被分为八个部分,分别为父兄之祸、伍子逃亡、使刺王僚、鞭尸复仇、相吴争霸、身死吴亡、白公胜传、史迁评论这些部分。

  前两个部分是伍子胥写的是伍子胥没有到达吴国之前的人生经历,包括他的父兄被杀,以及楚国太子建和伍子胥父兄的人物传记。中间的四个部分,描述的是伍子胥到达吴国之后发生的事情。伍子胥到达吴国被当时的吴国公子姬光看中,收为门客,后来又帮助姬光除掉篡位的姬僚。

  伍子胥被阖闾所重用,后来又帮助吴国攻破强楚的国都,鞭尸楚平王,报了父兄之仇。吴国在伍子胥和孙武的帮助下,开始逐渐有了争霸中原的本钱,最终,吴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最后,伍子胥在谗臣的挑拨之下,被吴王夫差赐死。白公胜传是对白公胜的描写,是一部一笔带过的传记。

  史迁评论是司马迁对于伍子胥的人物评价,司马迁对伍子胥的人物评价是非常的公正的。他说伍子胥的怨毒对于平常人来说是很厉害的了,但是他的才华和忠心也不是一般人所不能比拟的。

  京剧伍子胥

  京剧《伍子胥》是一部传统戏曲栏目,它的主要唱法是以老生为主。《伍子胥》是在左丘明所著的《左传》和司马迁所著的《史记》的基础之上,再根据著名演义小说《东周列国志》创作而成。全剧主要讲的是伍子胥从出逃楚国到被吴王阖闾重用的过程,共分为七折。

  伍奢由于进谏楚平王被杀,从而连累楚平王的太子和自己的两个儿子都要被处死,万幸的是聪明的伍子胥逃出了都城士兵的逮捕。昼伏夜行的伍子胥来到楚国的最后一个关卡昭关,面对着防卫森严的关卡,伍子胥只得无奈躲进深山,后来得到扁鹊徒弟东皋公的帮忙,成功逃出昭关。

  来到吴国的伍子胥苦于没有人引荐,不能发挥自己的才能,面对着生活的艰辛,他不得不当街卖艺,在卖艺的过程中,他结识了专诸,两人结拜为兄弟。后来,吴国的公子姬光看中了他,被姬光收为门客。

  姬光本来是王位的继承人选,但是后来自己的位置被姬僚夺过去了,姬光一直想将属于自己的东西夺回来。他听闻伍子胥有才华,于是向他询问计策。伍子胥向姬光推举了专诸做刺客,后来姬光又收集了一把削铁如泥的短剑,在一次宴会上,专诸化妆成一个厨师,借献鱼之机,拔出藏于鱼腹中的宝剑,刺死了姬僚,姬光得以即位,就是后来的吴王阖闾。

  《伍子胥》曾是有着“京剧鼻祖”之称的程长庚代表剧目,后来经过几次起伏,渐渐被人所遗忘,最后被杨宝森成功改编,焕发了新的生命力。

  伍子胥和孙武

  提到孙武,很多人都会想到《孙子兵法》和武圣,比起孙武来说,伍子胥就要低调了好多,其实他也写了一部很著名的兵书叫做《伍子胥》,只不过现在已经绝迹。

  孙武,《孙子兵法》的作者,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齐国人,后来到吴国,向阖闾进献自己所著的《兵法十三经》,受到吴王重用,最后率领吴国大军和伍子胥一起攻入楚国国都。孙武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就是他晚年所整理的《孙子兵法》,这部兵书流传到现在,被翻译成十几国语言,还被现在很多国家奉为军事经典,也被很多军事研究机构参考研究。

  伍子胥和孙武是同时代的同国家的成就差不多的人物,但是为什么后世孙武的知名度要比伍子胥高这么多?

  一是因为后世历史对于伍子胥的偏见较大,由于伍子胥鞭尸楚平王的举动,在当时被很多文人不能接受。所以后世史书著作者对于他很难做到公正的评判,再者他最后是被吴王夫差以叛国罪处死的,那么在吴国的史书之上,肯定会尽量地丑化他,才能让当时的吴王开心。

  二是孙武最后是自然死亡,他在帮助吴国取得大胜之后,就辞官归隐了,开始安心的整理自己这一生的所学,这才给后世留下了一部经典的兵法著作。反观伍子胥,开军事取得巨大成就之后,开始进军政治,做了夫差的辅政大臣。但是长期混迹军旅的他,不太了解真正的为官之道,不能很好地“左右逢源”,这才导致后来的下场凄惨。

  其实,伍子胥和孙武到底谁更厉害,我们就要从不同的方面来进行比较。在生存之道上,孙武比伍子胥要厉害的太多,这从两人的结局下场就能看出。但是要说军事政治成就,孙武比起伍子胥就要略输一筹,《孙子兵法》里的很多理论的修改和完善,都是孙武和伍子胥共同指挥军队时所做的。

  伍子胥与渔夫

  伍子胥与渔夫的故事出自《吴越春秋》,讲的是伍子胥在逃亡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个渔夫,伍子胥由于担心自己的安全,怀疑渔夫,渔夫为了表明自己的清白,自沉江中而死的故事。

  伍子胥在被楚国士兵通缉的时候,在一个渡口,被一个渔夫所救。渔夫将他安全的送到对岸之后,看到他饥肠辘辘的样子,心中不忍,就对伍子胥说:“你等一会儿,我回去给你取点饭食”,说罢,渔夫就走了,留伍子胥一人在岸边等他。等了好久的伍子胥心中感到不安,他开始怀疑渔夫是不是去向官府告发,带领着官兵来抓自己。因为在他看来,渔夫既然是靠打鱼为生,住的地方必然是距离江边很近,取点饭食不会要这么长的时间的。

  想到这里,伍子胥感到非常的惶恐,他就躲到江边的芦苇丛中。没一会儿,渔夫回来了,手上提了很多的食物和水。来到岸边的渔夫没有看到伍子胥,就想到了他可能为了躲避官兵,藏在了芦苇丛中,于是渔夫呼唤伍子胥在船上告诉自己的名字,渔夫喊了好久,确定没危险的伍子胥才从芦苇丛中出来。

  看到从芦苇丛中出来的伍子胥,渔夫说:“我只是回去为你准备饭食,你为什么要怀疑我”,伍子胥回答道:“我的命都是你救的,怎么敢怀疑老人家你呢?”。伍子胥吃饱喝足之后,将身上的佩剑解下来送给老渔夫说:“这是我的祖传之物,价值百金,今天送给您了”。渔夫听后回答道:“楚王出了高额的赏金来捉拿你,我都不动心,何况是把区区百金的宝剑,我救你只是因为同情伍家的遭遇”。

  听完这番话,伍子胥只好收起自己的宝剑,想老渔夫深深的鞠躬道谢。道完谢的伍子胥再三叮嘱渔夫,让他不要将自己的行踪泄露出去,渔夫说:“如果你这样的不信任我,我只好以死明志了”,说完,撑着自己的渔船,自沉江底,以死明志。

  伍子胥和范蠡

  伍子胥和范蠡本均是楚国人,二人皆因为出国政治昏暗,官府腐败便另谋高就,伍子胥投靠的是吴国,范蠡投靠的则是越国,从此本无交集的两人便变成了敌对关系,各伺其主。

  伍子胥是一个悲剧人物,从小文武双全,甚有谋略和胆识,但因楚太子的污蔑,他的父亲和兄长均被楚王所杀,而一代忠烈伍子胥有家不能回,有仇不能报,被迫出逃吴国,得吴国公子相助,不仅收留了伍子胥还为他报了杀父之仇,于是伍子胥便死心塌地的留在吴国报恩。

  范蠡则是因不满楚国政治腐败,且一身学识不被重用,灰心之下携友人文种投奔当时广纳贤士的越国,成为勾践手下。勾践是一个刚愎自用的人,不听取范蠡意见情意攻击吴国,遂落下会稽之辱,只能忍辱成为吴国奴仆,向吴国求和保国。

  而伍子胥预见勾践的反逆之心,屡劝吴王夫差应斩草除根,不应收勾践,但夫差不听取其意见。遂在这段时间内,范蠡一直为勾践准备复国之事,出谋划策,投夫差所好

  伍子胥逃出楚国之后,来到吴国,得到吴国公子姬光的重用,后来帮助姬光夺得王位。姬光继位为王,称为阖闾,在阖闾的支持下,伍子胥开始实行富国强兵的政策,最终使得吴国强大起来,拥有了和楚国相互抗衡的国力。后来伍子胥和孙武一起攻入楚国国都,报了自己父兄的大仇。得报大仇的伍子胥开始为了吴国争霸天下做准备了,后来阖闾生病去世,其子夫差继位。伍子胥被任命为辅政大臣,由于和夫差的军事主张不和,两人渐行渐远,最后夫差听信谗言,赐死伍子胥。

  有关伍子胥的图片有很多,但是多为后人想象而来。关于伍子胥相貌的图片,被人们广为认同就是文中的这一张。

  这是一张伍子胥的画像,画中的伍子胥表情平和双手交叉,似是在拜什么。画中的伍子胥头戴春秋头冠,冠上没有镶嵌任何装饰用的美玉珍珠,整个看起来很简单庄重。

  画像中的伍子胥额头宽阔,这是古时面相学上对聪明人的普遍描述,这表明了伍子胥聪明有才,事实也确实如此,不然他也不会有着如此的成就。伍子胥眉毛狭长浓密,狭长的眉毛下面是一双丹凤眼,鼻梁宽大挺拔。上唇两撇长须,下巴上也留着长须。两鬓有着突起的鬓发,耳垂肥大。古人的眼中,耳垂肥大是有福之人的象征。

  画中的伍子胥身穿长袍,整个人看起来温和善良,平易近人。

【伍子胥逃难的名人故事】相关文章:

经典名人哲理故事-名人故事素材04-12

名人资料名人故事02-16

名人的故事06-08

名人的故事07-06

名人故事12-13

名人故事07-28

经典名人故事11-14

瓦特的故事名人故事02-10

心态小故事 【名人故事】04-13

名人故事合集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