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人生理想的名人故事

时间:2022-02-28 12:34:21 名人故事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关于追求人生理想的名人故事(精选6篇)

  正是因为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名人们才取得高成就。下面是yjbys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追求人生理想的名人故事,欢迎阅读。

关于追求人生理想的名人故事(精选6篇)

  追求人生理想的名人故事 篇1

  海伦·凯勒双目失明、两耳失聪,却努力的从一个让人同情默默无闻的小女孩变成让全世界尊敬的女强人。如果生活真的不公平,那么,生活对她的不公平可谓到了极致。

  她完全可以放弃她的'梦想躲在阴暗的角落里放声痛哭,没有人会责怪她,她也完全可以躺在床上或坐在轮椅上,像一个植物人一样由人服侍。可是这一切,她都没有做,她只是吃力的在老师的帮助下学习盲语,触摸着事物,仅仅凭着她永不言弃的信念和坚持不懈的意志。她把她理想的天空涂上了人生最亮的色彩。

  追求人生理想的名人故事 篇2

  司马迁,遵从父亲遗嘱,立志要写成一部能够“藏之名山,传之后人”的史书。就在他着手写这部史书的'第七年,发生了李陵案。贰师将军李陵同匈奴一次战争中,因寡不敌众,战败投降。司马迁为李陵辩白,触怒汉武帝,被捕入狱,遭受残酷的“腐刑”。

  受型之后,曾因屈辱痛苦打算自杀,可想到自己写史书的理想尚未完成。于是忍辱奋起,前后共历时18年,终于写成《史记》。这部伟大著作共526500字。开创我国纪传体通史的先河,史料丰富而翔实,历来受人们推崇。鲁迅曾以极概括的语言高度评价《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追求人生理想的名人故事 篇3

  有个叫布罗迪的英国教师,在整理阁楼上的旧物时,发现了一叠练习册,它们是皮特金幼儿园B(2)班31位孩子的春季作文,题目叫:未来我是......

  他本以为这些东西,在德军空袭伦敦时在学校里被炸飞了,没想到它们竟安然地躺在自己家里,并且一躺就是五十年。

  布罗迪顺便翻了几本,很快被孩子们千奇百怪的自我设计迷住了。

  比如有个叫彼得的小家伙,说,未来的他是海军大臣,国为有一次他在海中游泳,喝了三升海水都没被淹死;

  还有一个说自己将来必定是法国的总统,因为他能背出25个法国城市的名字。而同班的其他同学最多的只能背出7个。

  最让人称奇的是一个叫戴维的小盲童,他认为将来他必定是英国的一个内阁大臣。因为在英国还没有一个盲人能进入内阁。

  总之三十一个孩子都在作文中描绘了自己的未来,有当驯狗师的;有当领航员的;有做王妃的,五花八门,应有尽有。

  布罗迪读着这些作文,突然有一种冲动,何不把这些本子重新发到同学们手中,让他们看看现在的自己是否实现了50年的梦想。

  当地一家报纸得知这一想法,为他发了一则启示,没几天书信向布罗迪飞来,他们中间有商人,学者及政府官员,更多的'是没有身份的人。

  他们都表示很想知道儿时的梦想,并且很想得到那本作文本。布罗迪按地址一一给他们寄去。

  一年后,身边仅剩下一个作文本没人索要,他想这个叫戴维的人也许死了,毕竟五十年了。五十年间是什么事都会发生的

  就在布罗迪准备把这个本子送给一家私人收藏馆时,他收到内阁教育大臣布伦克特的一封信,他在信中说那个叫戴维的是我,感谢你还为我们保存着儿时的梦想。不过我已经不需要那个本子了,因为从那时起我的梦想一直在我的脑子里。我没有一天放弃过,五十年过去了,可以说我已经实现了那个梦想,今天我还想通过这封信告诉我其他的三十位同学:只要不让年轻时的梦想随岁月飘逝,成功总有一天会出现在你的面前

  布伦克特的这封信后来被发表在太阳报上,因为他作为英国第一位盲人大臣,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一个真理:假如谁能把三岁时想当总统的愿望保持五十年,那么他现在一定已经是总统了。

  追求人生理想的名人故事 篇4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年少求学时,由于家贫,他的生活十分艰苦。每天晚上,他用糙米煮好一盆稀饭,等第二天早晨凝成冻后,用刀划成四块,早上吃二块,晚上再吃二块,这就是“划粥”。没有菜,就切一些腌菜下饭,这就是“断齑”。生活如此艰苦,但他毫无怨言,专心于自己的读书学习。“断齑划粥”的典故即由此而来。

  范仲淹的艰苦生活,被当地留守官的儿子知道后,深为同情,便从家里送来了好菜好饭,范仲淹表示感谢,收下了饭菜。几天之后,留守的儿子来看范仲淹之时,看见自己送给他的`饭菜还在那里,都已经坏了,大惑不解。范仲淹解释说:“您赠我好饭菜,实在感激不尽,但我平时吃稀粥惯了,并不觉得怎样苦。现在我如果贪食这些东西,吃好的食物惯了,我将来怎么办呢?”留守的儿子回家后,将范仲淹的话如实告诉了他父亲。他父亲夸奖说:“真是一个有志气的孩子,日后必定大有作为呀!”后来范仲淹终于成为宋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

  追求人生理想的名人故事 篇5

  人生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最初想的和最后做的总有不同,做好才是最主要的。我最初的梦想是做老师,但是19岁从新乡税校毕业后,迫于现实的压力,就去打工了。三年下来,除了结识我这辈子的人生伴侣和收获自信外,并没有多大收获,最终决定回来创业。

  上天眷顾,抛了个馅饼砸中我的脑袋——跟朋友买中得大奖。也正是分得的两万多元奖金,成了我事业的启动资金。三台电脑(一买二借),租来20多平米的小办公室,“青峰”诞生了。

  说实话,这个时候我的人生阅历、生活经验都极其缺乏,惟一有的是大胆,无知者无畏,只能奋斗拼搏,甚至说是拼命,让别人看到我的勤奋和“强”。就这样坚持了4年多,温饱问题基本上解决了。

  青峰不算很大的企业,但发展平稳,前景也不错。我们做的主要是互联网这一领域,毫无疑问,行业本身的性质决定了我们的工作具有极强的竞争性,每个员工压力特别大,都希望把这份事业做大。

  然而创业第二年,我就遭遇了第一次寒流。早上来公司上班的时候,所有员工(当时有十几个人)都离职了,只剩下我自己。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离职,但意识到自己的管理出问题了。有压力不一定全是坏事,可是他们开心吗?跟着我有什么前途吗?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经过很长时间思考,我明白了:管理一个企业,归根到底是管理企业员工。一个人能力再强,如果没有员工,什么事也做不成。员工应该受到尊重,因为他们同样是有身份、尊严和地位(不是职位)的人。

  想明白了这点,我没有怪那些离职的员工,反而发自内心地感谢他们。正是从这件事以后,我才开始科学地管理公司。

  每天都有新员工加入,为了多和他们沟通,我坚持天天按时来公司上班。一次,无意间发现,公司将近500名员工,我只认识70多人。这个数字让我觉得不可思议,同时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于是,我力求多认识一些员工,让他们更有归属感。竞争虽然残酷,但彼此间的温暖会使整个工作流程良性循环。

  就像我自己一样,没有家人的支持和分享,创业一点意义也没有。家庭在我心中排第一,事业第二。所以,我试着慢慢收心,承担家庭责任。同时对公司的发展方向也有了清晰的认识。最初宏伟的目标落实到公司的每一件事上,把这些事情解决好成了我切实的追求。怎么把他们管理好,让他们工作得舒心快乐、提高效率,让公司取得更丰厚的利润,成了我工作的重心。把奋斗留在骨子里,内心的“强”比外表的“强”要好。

  然而,寒流再次席卷而来,我被几个部门主管联合起来将了一军。吃饭的时候,他们集体要求涨工资。但这次我不像第一次那么慌乱。一番思考后,我决定各个击破,这样一来,局面迅速稳定了。后来,他们都辞职了。现在想想,工资其实是一把双刃剑,应该全面看待:工资到了,员工水平不到,员工危险了;员工水平到了,工资不到,企业危险了。

  后来,我更注意协调工资与员工自身的关系,比如招聘的面试环节,我会告诉他们公司的缺点。当然,也告诉他们我的要求。人才对于企业是至关重要的。如何留住他们,不是简单地涨工资就行了,还要让他们感到快乐。公司每周都休息,大小轮休,法定节假日也照常过。给他们留足时间去放松,也鼓励他们去购物旅游。他们只有开心了,才会安心工作。高效、高压、高兴,应该是员工的常态。幸福感很重要。

  现在公司发展越来越顺,将近500个员工了。这些员工从年龄阅历各方面来说都有明显的分层。80前这些人身上有更多的吃苦耐劳精神,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对于这类员工,我给他们信任。而80后,具体是1980—1986年之间的,进入而立之年,他们已经渐渐成熟,开始承担一定的责任。对他们,我给空间。他们有什么建议、活动安排,我基本上都支持。虽然我知道,我去做结果可能会更好,但是得留空间让他们去做。1987年以后出生的人基本上可以归到90后,虽然很多人都批判他们,但不得不承认他们特别聪明,思维活跃无定式,对他们更多的是表扬。分层管理的直接好处是结构的优化。

  任何一个老板可能都做过假设:我的员工很优秀怎么样,或我的员工很糟糕怎么样。这就涉及到管理技能的问题。两种不同的假设,效果是绝对不一样的。现在,我更多的是“无为而治”。我相信我的员工是优秀的,不需要制度约束的。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由当初的100页削减到现在的30页,每一方面尽量不超过10条,而员工并未因此放弃自我约束。新乡营销部经理是个年轻的女孩子,从一开始管3个人到后来的30个人,再到整个安阳地区,我相信她能做好。(即使现在待产在家,我还鼓励她按照之前的方法来管理。)

  同时,我要求人人都有目标,“人人头上有把刀”,一周总结一次。这样,每年公司业绩的完成与目标的误差只有5%,再好不会超过105%,再差也不会低于95%。

  我们和百度合作,百度卖的是产品,我们卖的是服务。其实,不管做网页网站还是开发程序和软件,卖的都是“服务”产品,是为了广告的推广与发行。

  一个企业做好了,就加大广告投入力度,做得不好也不可能不做宣传,毕竟这是一个全媒体时代,只是多少的问题。我们和百度的'关系就是飞机场和飞机的关系,我们的目标是负责好飞机的安全降落。

  我力求让自己“辛苦一点”,这辛苦不在身体,更不在精神,而是说作为一个老板,也像其他行业一样,最起码经常上班。中国很多企业最后都倒闭了,差不多都是企业做大之后老板松懈了,开始游山玩水。如果真能玩出一个好企业,那这个人绝对是天才,而且人人都可以做企业了。不过,大多数人都不是。凡是伟大的企业家都不是游山玩水消遣而来的,是像比尔?盖茨、乔布斯那样辛苦工作赢来的。

  做企业一定要专一。从2002年创业开始,我做的就是现在的产品,一直做,做得越来越顺,越来越好。互联网是个很宽广的东西,蕴藏着无限的机会,人人都可能成功,但谁也不能一个人就把所有的钱赚完。把一个行业做好,做精细,做得与众不同,就是成功。

  公司发展到今天,不仅解决了我的生存问题,也解决了一部分人的生存问题,而且生活得相对不错。有能力去帮助一些人了,我开始带领大家做公益。在这个过程中,大家学会了感恩。不管怎么样,至少你比受捐人得到的多,暂时有这个能力,就应该去做。我们把方向主要集中在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身上。每个月我拿出500元,员工则从1元起,数额不等,自愿加入。我告诉他们,一旦加入就必须坚持10年。

  带领大家做好事,就意味着不去做坏事;不做坏事就是为社会做贡献。

  创业之初,目标高远,巍然如山,伟大存在于未来;匆匆十年,目标仅仅是做好当下,伟大存乎步履之间。或许有人认为我已小有成就,会自感志酬意满,不愿阔步前行。其实不是的。相反,我早已把心目中的理想揉碎,铺陈在今天和明天,更加务实,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如果非让我对未来有个描述的话,我希望我的企业是最快乐、最温暖、最和谐、最具青春脉动的企业

  追求人生理想的名人故事 篇6

  一九七八年,有个台湾青年准备报考美国伊利诺大学的戏剧电影系,却遭到父亲强烈的反对,父亲的理由是,在美国百老汇,每年只有二百个角色。但却有五千人要一起争夺这少得可怜的角色。父亲的反对没有令青年止步,他一意孤行登上了去美国的班机。青年从电影学院毕业后,终于明白父亲当初的良苦用心。因为在美国电影界,一个没有任何背景的华人想要混出名堂来,简直比登天还难!可青年为了自己的梦想,还是耐着性子,帮剧组看管器材、做点剪辑助理、剧务之类的杂事,且一干就是六年。青年三十岁,他梦想的事业连一点影子也没有,更谈不上而立,甚至连自己的生活都没有着落。面对残酷的现实,青年脑中开始猜疑自己是否太好高骛远。甚至,他也曾想过放弃梦想的念头。

  然而,一个成大事的男人背后必定站着一个坚毅的女人,青年的妻子在他踟蹰不前之际燃起了他梦想的.激情。从此,他又过上了一段妻子主外,他助内的生活。他每天在家包揽一切家务,负责买菜做饭带孩子。稍有空闲便夜以继日地读书、看电影、写剧本。

  闷在家里的日子,青年再次迷惘起来,一个男人靠女人养着,毕竟是很伤自尊心的事。

  终于有一天,男人感到了沮丧,无奈地自言一句,还是面对现实吧!

  后来,他背着妻子,心酸地报了一门计算机课,准备靠一技之长养家,从而平静地做一个平庸的男人。

  然而细心的妻子还是发现了他的心境,经过几次的相视无语后,终于一天早晨,妻子在上班登车的一刹那,铿锵有力地扔下一句话:“你要永远铭记自己的梦想!”

  蓦然,他的心像被揪了一下,梦想的灯盏再次在他眼前闪烁。没过几年,他的剧本得到了基金会的赞助,开始自己拿起了摄像机;再后来,一些电影开始在国际上获奖……他就是《推手》、《喜宴》、《饮食男女》、《卧虎藏龙》、《绿巨人》等影片的导演李安。

  二00六年的《断臂山》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当李安捧着奥斯卡的小金人,面对闪闪的镁光灯,他泪光闪烁。内心止不住激动,默说着妻子曾说过的一句话:“我一直就相信,人只要有一项长处就足够了,你的长处就是拍电影。学计算机的人那么多,又不差你李安一个!你要捧起奥斯卡的小金人,就要时刻铭记你的梦想!”

  时刻铭记自己的梦想,成就了李安电影事业的辉煌——幸福地捧起了奥斯卡小金人!倘若,李安当初真学起了计算机,放弃了电影梦,我想,今天他会和众人一样被平庸的生活所淹没。时刻铭记你的梦想,实则是掌好驶向成功的方向舵,时时刻刻下被外界的诱惑、无奈、沮丧、困苦所左右:一心一意直视梦想的灯盏,勇往直前!

  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不同的是,有的人时刻铭记,直至成功;有的人率性而为,紧跟着被世俗、平庸吞噬。这恐怕就是梦想能否成真的关键所在!

【追求人生理想的名人故事】相关文章:

追求梦想的名人故事01-16

精选名人的理想故事12-16

精选名人理想的故事12-16

理想的名人故事12-18

理想名人故事11-18

追求梦想的名人故事大全04-20

关于理想的精选名人故事12-14

精选理想的名人小故事12-16

精选名人的理想小故事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