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败的女王给哈佛同学讲励志的演讲稿

时间:2020-10-02 18:14:11 励志演讲稿 我要投稿

失败的女王给哈佛同学讲励志的演讲稿

  Oh my goodness!我竟然在哈佛!

失败的女王给哈佛同学讲励志的演讲稿

  5月31日.脱口秀女王奥普拉温弗瑞在哈佛的第362个毕业典礼上以这样富有激情的标志性方式开始了一场精彩的演讲。上台前,她获得了哈佛大学授予的荣誉法学博士学位。演讲一开场,一向被媒体冠以荣誉和财富象征的奥普拉坦承自己有过不少遇到瓶颈和感觉失败的时刻,我今天有个心愿,希望我将要说的这些话能给所有曾感到卑微、弱势或生活一片狼藉的人带来一些鼓舞。

  挫折不可避免

  19岁时,我上了电视。1986年,通过不懈努力,我又推出了属于自己的电视节目《奥普拉温弗瑞秀》。虽然我参加比赛时很紧张,但在我自己的比赛中,我不断逼迫自己尽可能地提升。最终我做到了最好,并坚持了25年。

  《奥普拉温弗瑞秀》播放了二十多年,我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当人站在某一高度时,就又会寻求改变,去开拓新的领域,新的突破。2011年9月,我结束了脱口秀生涯,创立了自己的网络:奥普拉温弗瑞电视网。一年后,网站却因为判断失策、不停地换人、收视率低等问题,几乎被所有媒体认为是失败之作,这也成了我的职业生涯中最困难的时期。我仍然记得有一天我打开《今日美国》看到标题:奥普拉,不仅仅站在自己的OWN(奥普拉温弗莉电视网)上!对比当时成功的激动人心和现在的失败境况,我感到很沮丧,很尴尬。

  可就在那时,我接到哈佛校长的电话,他邀请我来这里演讲,我很惊讶。居然让我给哈佛的毕业生做演讲?面对世界上每时每刻都会涌现无数成功者的哈佛毕业生,现在如此失败的我,能给他们讲什么?

  挂了电话后,为了让自己冷静下来,我跑去冲了个澡。这时候,我突然想到某首古老赞美诗中的一句话:不久清晨就会来到了。可当我脑海里闪现清晨的情景时,我却感觉自己被困在一个洞里。这时我又想起一句话:困难只是暂时的,麻烦总会有结束的一天。然后我想,我会将这一页翻过去,我会好起来的。今天我要站在这里告诉你们,我已经扭转了电视台的局面。所以,是你们给了我动力,谢谢!

  无论你上升到什么高度,取得多大的成功.挫折总是不可避免的。人生没有失败,失败只是试图将我们的生活移动到另一个方向。当你被困在一个洞里,感觉失败了,你一定很沮丧,很害怕。这时不妨给自己一点时间去思考:你的真实想法是什么?你的人生法则是什么?你做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然后你就会找到答案。生活的真谛在于内心道德和情感的修炼,它会告诉你往哪个方向走,选择哪条路。所以,请果断地前进!这是今天早上Nagy教授跟我说的。也是我想跟你们分享的真理。

  慢慢明确的人生目标

  在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世界。你需要有一张名片。当招聘者看到你的名片上写着哈佛。他会立刻坐直了身子。说:他在哪里?带他进来。这是一张夺人眼球的卡片。因为哈佛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人才:律师、议员、CEO、科学家、诺贝尔和普利策奖的赢家或深夜脱口秀主持人。

  虽然你出场时的名片很厉害,但人生更重要的挑战不是你在简历中写你完成了什么,而是要写一个关于你想成为谁、为什么要做这些的故事。这样,当你在跟别人说故事的时候,人们就不会仅仅注意你的头衔和职位,而是你做这件事情的目的和意义。

  我19岁的时候,我并不是很清晰地知道自己的人生目标。直到1994年,我采访了一位小女孩,她积攒下自己的零用钱,最终筹集了一千美元,用来帮助穷苦人民。做完节目后我想,这个小女孩只用了一个罐子和一颗爱心就做了这么伟大的事。那我是不是也能这么做呢?于是,我向我的观众收集硬币.一个月内,我筹集到了三百多万美元,并将这些钱用于帮助美国各个州的穷困学生上大学。这就是天使网络的开始。

  天使网络带给我的不是每天在电视上做节目.而是帮我找到了做采访、事业、商业和一切慈善事业的目标和意义。我对观众说:无论你在哪里.处于什么阶段,献出你的时间、金钱和才华做你能做的事。很多观众做到了,他们用他们的仁慈尽可能地帮助了更多的人。如今在12个不同国家,我们建了55所学校,恢复了近300所被飓风摧毁的房屋。而且。天使网络不仅改变了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也改变了那些给予帮助的人。它提醒我们,无论我们是谁.无论我们是否相信,我们都有可能出于共同的目标和努力,紧紧地凝聚在一起,变得强大。大概到1994年的时候,我才真正明白了这个道理。

  所以,不要期望一毕业就能知道自己的人生轨迹。我也是花了很长的时间才明白,我生存在这个世界上是要使用电视,而不是被电视支配;我要用电视来感染更多的人,让我的观众发挥出人性中最美好的东西来帮助他人。

  做真实的自己

  在过去25年的访谈中,我做了35000多个采访,当摄像机关闭后,每个人都会转过头问我:我表现得OK吗?布什总统、领导人总统、英雄们、家庭主妇以及各种事件的受害者等人都如此。他们都想知道:我表现得OK吗?我说的话对你有价值吗?不得不说,在这25年来每天与人聊天过程中我学到的最重要的一课没有之一。就是人类活动都有一个共性我们都害怕被孤立,人人都希望自己被认可、被理解。

  “哈佛校训”为什么能在中国疯狂流传

  哈佛图书馆近日再次作出官方回答,指出哈佛73间图书馆并没有任何一间的墙上有上流传的所谓哈佛校刀旷或者哈佛图书馆箴言。

  我曾经在一篇博客中指出诸如哈佛校训、西点军校雷锋像、美国护照上的威胁语、美国教育代表团访华后报告、美国小学教师如何上课、美国教师誓词、美国有素质教育等是美国人完全不明白从何而来的谣言,还特别指出,创作这些谣言的人,大概还以为哈佛大学跟中国大部分学校那样,只有一间图书馆,不会想象得到原来哈佛的图书馆有70多间那么多。不过,马上就有愤青跳出来骂我,说哈佛校训就是真的,凭什么就相信我说的才对。更好笑的是说即使哈佛校训是假的,也值得大家学习,云云。

  假如那些狗屁不通的所谓校训,没有包装上一个哈佛的头衔,或者包装上一个大部分中国人都不知道是何方神圣的威廉斯文理学院(即使这家文理学院在美国可是大大有名),恐怕根本就没有任何机会流传。同样,假如不是说美国护照上面有句话,说强大的美国永远在你背后撑腰,而是说,南苏丹护照上面有句话,说强大的南苏丹永远是你背后的强大后盾,恐怕除了给大家当笑话看以外,没有人会想起来转发的。

  其实,这也反映了一个问题:中国人的英语太糟糕了!远在2002年我在大学教一个研究生班的时候,就竟然有中国来的留学生在写给我的作业里面引用哈佛校训。这东西看来比洪教主的教主宝训更著名,最大的原因就是因为中国学生的英语程度根本没有办法识别这种假货。假如中国人的英语能力有美国小学二年级的水平,就不会相信美国有哈佛校训和素质教育这些词。

  哈佛校训,这样的东西能在中国疯狂流传,还反映了一个问题:中国人太难成功了!成功在中国人当中的定义,要比美国人高非常非常多。中国有个教授说,中国的高考状元没有一个是成功的。我从那个名单上看,好多状元现在都是美国名牌大学的教授。在美国大学当过教授的人都知道,想在名校当上教授,是极为不容易的,假如三十出头就当上正教授的,绝对是成功人土之中的成功人士!而这位中国专家竟然说没有一个成功!

  美国一个扫大街的,星期天都能西装革履到教堂做礼拜,问他做什么工作的,他会很自豪地说:我扫大街的。相信中国没有任何一个扫大街的人有这份自豪感。为什么?因为美国扫大街的人的工资不比一个老师低!在我们学校当清洁工的那位大叔,年薪比我们市长还高。他绝对不觉得市长比自己更成功!

  中国首位女“蛟龙”唐立梅:一路受挫不言败,誓为祖国“寻宝藏”

  一路受挫不言败,靠打工实现求学梦

  唐立梅1981年出生于河北蠡县北王村一户普通农家,从小她就勤快懂事。家里的日子虽然清苦,但父母在求学方面给了她和哥哥最大的支持。

  上中学后,唐立梅就显示出了超强的求知欲,她上课注意力集中,认真听讲,再加上聪颖勤奋,整个中学时代,唐立梅的学习成绩一路领先,高三那年,她成了老师、同学眼里的北大、清华苗子生。

  然而,1999年的高考,唐立梅这个好苗子却没考出好成绩,因为心理素质太差的她高考前几天都没有睡着,最后,唐立梅的分数只能上河北建筑科技学院。本想重新复读的她,因家里的条件不允许,只得前往邯郸报到。

  一晃四年过去了,唐立梅大学毕业后在沧州找了家勘查公司工作,每天在工地上做地基勘查,一个月600元钱工资。很多次上、下班的路上,她都在默默问自己,难道我就要这样度过一生了吗?唐立梅不允许自己平庸下去,一年后,她决定考研。经过刻苦的复习,唐立梅被昆明理工大学地质工程专业录取。

  读研期间,唐立梅仍没忘记自己的梦想,她研究生还没有读完,就对浙江大学地质专业博士学位发起了冲击。2007年9月,唐立梅来到了美丽的西子湖畔,进入浙江大学攻读博士。在读研和博士期间,一向艰苦的唐立梅没有向家里要过一分钱,全靠自己的毅力边打工边学习,甚至向同学举债完成了学业。

  敢下五洋捉鳖,她成为蛟龙探海巾帼第一人

  2010年,博士一毕业,唐立梅便到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面试,并顺利被录取。

  2012年4月28日,唐立梅第一次随团出海进行为期三个多月的多金属硫化物探测找矿。科考船从三亚出发,穿行马六甲海峡、苏伊士运河、红海、地中海,在西北印度洋、北大西洋进行探矿实验,唐立梅出色完成了自己所承担的任务。

  与工作上的紧张、忙碌相比,唐立梅印象最深的是在靠近索马里海盗活动猖獗的海域作业。5天时间里,科考人员除了本职工作外,还要轮流昼夜值班,防备海盗的袭击。随船出发的6名特战队员还教他们进行真枪演练,并驱逐了意图靠近他们的多艘可疑船只。

  2013年4月,唐立梅得到一个消息:蛟龙号第72次下潜任务即将展开,这次下潜任务将首次增加女性潜航员,参加下潜任务的人员都要进行公开考核和选拔,消息一出,她激动不已,第一时间便报了名。

  经过层层筛选,唐立梅成了女性参选者中唯一的幸运儿。小时候,唐立梅最佩服的是孙悟空,觉得他可以上天入海,大闹龙宫,而现在自己也能潜入海底探密水下世界了,这样的机会让她兴奋得三天都没睡好觉。

  平时,除了积极锻炼身体外,她还参加了船上蛟龙大学的授课、听课,了解海底生物分布下潜机会难得,唐立梅不仅要完成自己的地质考察目标,还肩负着生物考察的重任。

  三个月准备期很快过去了,2013年9月初,唐立梅随科考船来到西北太平洋科考区域,下潜日期定在9月7日。因为蛟龙号没有厕所,整个下潜过程需要9个小时。因此,下潜的前一天晚上,唐立梅就停止喝水。

  7日早上8点钟,唐立梅就和另外两名潜航员一起登上了蛟龙号。蛟龙号内部载人直径2.1米,除了设备,只能容纳三人,主驾驶员在正前方的主观察窗,另一位潜航员守在左舷窗,执行科考任务的唐立梅半躺着守在右舷窗。

  随着蛟龙号快速下潜,舱外越来越暗,舱内越来越冷,半个小时过后,一道闪烁的光从窗前漂过,是发光生物,唐立梅算了一下,一分钟能有十几只漂过去,它们像星星一样一眨一眨,多么安静,多么美丽,这平生所未见的奇景,让唐立梅目眩神迷

  一个半小时后,蛟龙号下潜至2774米深处,此时,探照灯大开,一片白色的细沙在舱外腾起。唐立梅投入到了紧张的工作中,整个作业过程,她都跪在窗前,拍照、观察、记录、让潜航员取样。眼前是大块分布的结壳、岩石,大片的沉积物,还有各种色彩绚丽奇形怪状的生物,有像透明丝袜一样的玻璃海绵,有像虾一样爬、长满六个触手的海葵,还有两米高的冷水珊瑚,唐立梅像是购物狂进了商场似的,相中的宝物她都想要。

  不知不觉,时间已来到下午3点,这是上浮的规定时间,唐立梅非常遗憾没能采集到海山的主体玄武岩。玄武岩对研究海山的年龄和形成非常重要,但这个区域发生过严重的磷酸盐化,加上沉积物覆盖太厚,机械手几次都只取到表面柔软的覆盖层。

  唐立梅向海面申请在断崖处多停留一会儿,只剩下几分钟时间了,唐立梅几乎要放弃采集玄武岩的打算了,突然,她感到机械手取到一块很结实的东西,凑近采样篮细看,正是她想要的玄武岩!

  平生长进,全在挫折

  那时节我刚开始工作,不乏激情,活儿干得也漂亮,部门经理老邱对我颇为赞赏,说我有他年轻时候的风范其实他也才四十岁左右,正当壮年。

  邱经理出身农家,中学毕业就参了军,在边远的山窝窝里头服役,偶然得到机会借调到省军区,但仍然是个大头兵。以他的资历,想要获得一个提干或是转志愿兵的资格,难上加难。

  眼看复员的日期一天天近了,老邱心急如焚。他当年参军入伍,就是为了寻求更好的发展机遇,如果就这样回家,所谓实现梦想,也就无从谈起了。如果是别人遇到这样的情况,多半会打退堂鼓,或是挖空心思寻求捷径,老邱却没有这样的条件,他唯一能依靠的,就是自己的勤劳和细致。

  农村子弟的质朴和军人坚忍的意志成了老邱的本钱,老邱在出勤之余,主动做起了服务工作:每天早起一个小时,将整栋大楼里里外外打扫得一尘不染,就连首长办公桌上的每个茶杯,也清洗得干干净净,并沏满清茶。没有人要求老邱这样做,也没有人在老邱自觉做完这一切之后,当面给个承诺,至于是不是有各种异样的声音,我没有问,老邱也没有告诉我,但努力背后的孤独与艰辛,是不难想象的。

  复员的日子将近,老邱能做的还是一如既往地认真出勤,认真做服务工作。转志愿兵的名额下来了,老邱的名字赫然在列,有人质疑老邱的资格,首长反问:他是我见到的最勤奋最认真的兵,我们不留这样的人,留谁?

  我认识老邱时,他是公司最资深的高级人力资源师,这段许三多式的经历,奠定了他成功的起点。

  这些年来,每逢遇到挫折或是不顺,我都会想起老邱的故事,品味越久,就越觉得此中有真意。

  还有一位同事,同样让我钦佩不已。

  那时我刚到电视台不久,接到的任务有些棘手要去拜访的是位谦逊的老先生,他平时深居简出,几乎不和媒体打交道,自然也就不便接受采访。

  截稿期日益临近,仍然是无法联系上。我最后只能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老先生的工作单位堵人。一位热心的同事见我信心不足,自告奋勇给我掠阵。

  堵人是记者的必修课。我们一路过关斩将,找到老先生的办公室,请求他接受采访,老人家直言拒绝了。离开的时候,我分明感觉到,他勉强握住我的手,几乎是将我送出了门外。

  我很少遇到这样尴尬的场面,就在心里寻思其他采访对象,并且很快做好了第二套方案,回头和同事商量,她头一扬,撂下一句话:我们明天再去!

  那阵子天气不好,连着几天都是暴雨倾盆,我们淋得一身透湿地找上门去,得到的结果却半点暖意都没有:老先生要么出差在外,要么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找不到老先生,我们只好从上下四旁入手。我守在家里整理背景材料,同事负责现场蹲点。几天之后,资料收集齐备了,老先生单位同仁也被同事磨了个遍,他们有的答应给我们递送采访提纲,有的还偷偷把老先生的手机号码给了我们。

  终于,一个雨过天晴的下午,我们在老先生住处不远的一家咖啡馆,成功约到了采访。和老先生谈话时我们才发现,他很认真地看了我们的采访提纲,也知道了我们这几天的堵人经历,看来功夫不负有心人的说法,一点都不玄乎。

  完成采访后,当我向这位坚忍不拔的同事表示感谢时,她又把头一扬:这算什么,以前采访一位著名的学者,他拒绝了我18次,我磨了他19次,最后我们成了忘年交。

  《曾国藩家书》中说:平生长进,全在挫折。也许真想学点东西,收获一点经验,就应该直面逆境,不躲不闪。

  “挫折教育”不科学的另一面

  近日看一档婚恋交友类的'节目,感到很有意思。现在的婚恋交友节目很吃香了,许多人都爱看,各取所需,各花入各眼,通过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不同的表情,不同的心理反映,已成为众人观察社会,览视人生,分析情感世界的一个途径。因为现在说假话、做表面工夫的人较多,婚恋交友事关人生大事,是人生几个重要关键期的选择,马虎不得,随意不得,吐露的是心声,表达的是真情,所以较多的观众尽管不是自己去择偶或选择婚恋对象,但还是喜欢看这些节目。

  笔者看的这档节目不是《非诚勿扰》孟非爷爷主持的那一档,是另一档。有一位男嘉宾是学儿童心理学的,人也正经,也显得很有生活情趣和交往能力。他本来说话、表演一些动作都很正常,但说的一些话就显得不专业,他说他以后教育自己的孩子,他会更多采取挫折教育的方法,使孩子的成长显得更曲折、更艰辛些。

  挫折教育,我们一点都不陌生,挫其锐气,挫其锋芒,打其傲气,去其娇气,多少年来都被不少人采用。中国人许许多多搞教育的,搞行政的人,没有上过心理学的课,没有读这个专业,但他们对人的心理揣测,对人的心理判断,并不是毫无水平的。就说一部《红楼梦》,把各种人的表现,各种人的话语,各种人的精神世界,心理活动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大呼是神来之笔。

  挫折教育有合理的一面,但也有不科学的一面,像前段时间有一著名的新闻在微博、微信,在成千上万人中流传,大意是说一个两岁的男孩子与粗心的爸爸相互走散了,小孩抱着电线杆哭,谁的安慰、劝告、亲昵的举止都不行,孩子仍哭闹不止。小家伙一看见穿警服的警察来了,大叫:警察叔叔快救我,不要让坏人害我。我们一方面赞叹小家伙的聪明,表达能力强;另一方面,感到家长们的教育方法,教育指向出了毛病,让一个天真的、无邪的、充满稚嫩的小孩充满了恐惧,害怕阴险,过早领悟了人生的残酷。他把警察以外的,父母亲以外的人都当成披着羊皮的狼,都像狼外婆一样凶险奸诈,这种教育,能说很明智吗?!一想起这件事,我们心里觉得难受,很不是滋味。你不管孩子年龄多大,接受能力如何,都用成人的理念灌输给他,用成年人的生理心理条件要求他,挫小孩锐气,挫小孩傲气,挫小孩野气,在他顺利时给他不顺的环境,在他得意时让他难受,在他喜悦时搞得他悲伤,这些所谓的早期教育,所谓的挫折教育实际上变成了一种违反常规的教育,违反心理规律的教育。

  有哪一个种植大户会把小树苗、小果苗天天拿去大风扇下面吹的呢?有哪一个养鸡大王把小鸡天天拿去听鞭炮声让它习惯噪音的呢?有哪一个养狗的人把小狗天天拿去长跑一万米,十公里,让他练耐力,不要输在起步线上的呢?有哪一个学打拳的孩子父亲,会把孩子不分级别重量,把80公斤级的孩子送去和180公斤组的对手较量呢?一定有这样的人,但这样的人一定是不正常的人。

  不要动不动就说什么挫折教育,把激励鼓舞、引导搁置一边;不要动不动就说什么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盖茨的起跑线在哪里?他的大学都没有读完,根本没什么起跑线。齐白石的起跑线在哪里?连读书都没有钱,几十岁还在木床上雕刻,画画只是副业一样,毫不影响他的大器晚成。而他们两位,还有更多的人,包括赵本山、范伟先生,他们的人生起跑线在哪里?他们的挫折教育又有哪一些?经风雨,见世面,有磨练是对的,但不要人为地设什么挫折,这很不科学。

  一个家长有这样的想法本无可厚非,但一个班主任,一个校领导,就不能随意用什么挫折教育去折腾孩子了,我们必须坚持真诚善意的引导,必须坚持鼓励,激励,要有正能量的渗透,要让孩子们成长得阳光些,大气一些,不要被整得愁眉苦脸,无精打采。更不要被挫得失去了个性,十分圆滑,十分世故,八面玲珑,把孩子训练得早熟、老成,这是我们最不愿意见到的。

  可怕的哈佛,可敬的哈佛

  凌晨4点的哈佛大学图书馆里,灯火通明,座无虚席

  哈佛的博士生,每3天要啃下一本大书,每本几百页,还要交上阅读报告。

  哈佛校园里,不见华服,不见化妆,更不见晃里晃荡,只有匆匆的脚步,坚实地写下人生的篇章。哈佛不是神话,哈佛只是一个证明,人的意志、精神、抱负、理想的证明。

  日前,两张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凌晨4点多学生仍在学习的照片,在网上迅速传播。

  照片显示:凌晨4点的哈佛大学图书馆里,灯火通明,座无虚席图片配文这样写道:哈佛是一种象征。人到底有怎样的发挥潜力?人的意志,人的才情,人的理想,为什么在哈佛能兑现?

  哈佛的学生餐厅,很难听到说话的声音,每个学生端着比萨、可乐坐下后,往往边吃边看书或是边做笔记。感觉在哈佛,餐厅不过是一个可以吃东西的图书馆,是哈佛100个图书馆之外的另类图书馆。哈佛的医院,同样的宁静,同样的不管有多少在候诊的人也无一人说话,无一人不在阅读或记录。

  央视《世界著名大学》制片人谢娟曾带摄制组到哈佛大学采访。她告诉记者:我们到哈佛大学时,是凌晨2时,可让我们惊讶的是,整个校园当时是灯火通明的,那是一个不夜城。餐厅里,图书馆里,教室里还有很多学生在看书。那种强烈的学习气氛一下子就感染了我们。在哈佛,学生的学习是不分白天和黑夜的。

  感受最深的是,哈佛学生学得太苦了,但是他们明显也是乐在其中。在哈佛学习的一个北大女孩跟谢娟说,哈佛的本科生,每学期至少要选修4门课,一年是8门课,4年之内修满32门课并通过考试才可以毕业。只有最聪明的天才学生可以在两三年内读完这32门课,一般的学生光应付4门课就已经忙得头昏脑胀了。

  那个北大女孩说,她在这里一个星期的阅读量是在北大一年的阅读量,而且,在哈佛的作业量要求很大,课后要花很多时间看书,预习案例。每堂课都需要提前做大量的准备,课前准备充分了,上课时才能在课堂上和别人交流,分享你的个人思想,否则,你是无法融入到课堂中的。

  谢娟说,哈佛学生的学习压力也来自学校的淘汰机制。哈佛平均每年有大约20%的学生会因为考试不及格或者修不满学分而休学或退学,而且淘汰的20%的学生的考评并不是学期末才完成,每堂课都要记录发言成绩,平均占到总成绩的50%,这就要求学生均匀用力、不能放松。

  采访哈佛大学终身教授丘成桐教授时,他说:中国学生的大学生活相比之下太轻松了,我们总是说,中国的孩子为了高考受了多少苦,其实,在美国一些著名的中学里,高中的学习同样是很苦的。到了大学时是最苦的,所有的精英教育全都必须是吃苦的。而中国的孩子到了大学,却一下子放松下来了。他们放松的4年,恰好是美国大学生最勤奋的4年,积蓄人生能量的黄金4年。

  说到中美大学生的比较,谢娟说,我们的学生缺少吃苦的精神,我们讲的寒窗苦读,很多时候是被动的苦,带着功利的苦,而不是在其中有过浓厚的兴趣。我们的家长和学生认为高考前是最苦的,不少大学生经过高考的独木桥后,开始在大学校园里舒舒服服地等着毕业,上课想逃就逃,考试临时抱佛脚。

  而在美国大学,尤其是精英云集的大学所要付出的苦是我们想象不到的。在哈佛,征服学习是每个人的口号。要想变得强大就需要学得更多,练就长时间超负荷学习的毅力。

  当美国大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积聚能量,为步入社会工作做准备的时候,中国的大学生却长长地舒了口气,觉得我终于可以好好休息休息了。中国式的教育让学生在高考前用力过猛,在该储备能力的阶段不仅没有积蓄能量,反而大量消耗了这种能量。其根源还在于我们的基础教育。

  美国小学是知识的吝啬鬼,严格限制孩子得到知识的数量,孩子每得到一个知识都需要付出很多的汗水和辛苦,在这个过程中,动手、思考和感悟比知识本身更重要。而中国的小学教育是一个贪婪鬼,把知识当成了免费的黄金珠宝,总是让孩子直接得到越来越多的知识。

  学习有三个阶段:感性认识感悟知识,知识是学习的最高阶段。美国教育让孩子走完三个阶段,才能得到知识,中国教育是让孩子通过感性认识得到知识,或者直接得到知识。美国教育一个月的知识量只相当于中国教育一天的知识量。相差29天,这29天就是感悟的时间。美国教育通过让孩子感悟,比中国教育多产生了一个东西:智慧。美国学生比中国学生多产生了一个东西:创新能力。

  哈佛的学生说,在哈佛学习强度大,睡眠很少,有在炼狱的感觉,对意志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但是如果挺过去,以后再大的困难也就能够克服了。而中国大学生认为,终于摆脱束缚,可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了。于是,把大多时间用在了学习以外的事情上。我们在最该学习的时候断档了。这就注定了,我们的大学生被甩得越来越远。

【失败的女王给哈佛同学讲励志的演讲稿】相关文章:

毕业给同学的励志留言11-13

给失败者励志文章11-28

“手机玻璃女王”的励志传奇故事10-20

给大学同学的毕业同学录励志留言06-28

职场女王励志语录07-04

哈佛讲给新生的励志小故事11-06

失败计划的励志故事10-14

毕业了给同学的励志留言06-15

失败后的职场励志语录06-30

直面失败的职场励志句子06-17